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字學典/第050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五十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字學典
第五十卷目錄
草書部紀事二
草書部雜錄
字學典第五十卷
草書部紀事二
[编辑]《宋太宗實錄》:太宗嘗召書學葛湍,問:徐鉉草書如何? 湍曰:「鉉留心篆籀,不聞草聖。」上曰:「鉉嘗見朕書否?」湍 曰:「臣僚非詔賜無由得觀。」上喜,於軸中出御草書二 紙,曰:一以賜汝,一以賜鉉。
《吳越備史》:宋太宗以武肅王錢鏐善於草隸,遣中使 取王草書筆蹟。王以風恙,手不能握筆,命將往時所 書絹圖草字,遣世子惟濬因中使以進,下詔獎諭。 《宋史李至傳》:至進秩吏部,會建祕閣,命兼祕書。上嘗 臨幸祕閣,出草書千字文為賜,至勒石,上曰:「千字文 乃梁武得破碑鍾繇書,命周興嗣次韻而成,理無足 取。」若有資於教化,莫「《孝經》若也。」乃書以賜至
《吳越錢氏世家》:俶善草書。上一日遣使謂曰:「聞卿善 草聖,可寫一二紙進來。」俶即以舊所書絹圖上之。詔 書褒美,因賜玉硯金匣一,紅綠象牙管筆、龍鳳墨、蜀 牋盈丈,紙皆百數。
廢王倧長子惟治,歷鎮國軍節度。惟治善草隸,尤好 二王書,嘗曰:「心能御手,手能御筆,則法在其中矣。」家 藏書帖圖書甚眾。太宗知之,嘗謂近臣曰:「錢俶兒姪 多工草書。」因命翰林書學賀丕顯詣其第,遍取視之, 曰:「諸錢皆效浙僧亞栖之跡,故筆力軟弱,獨惟治為 工耳。」惟治嘗以鍾繇、王羲之、唐元宗墨跡凡七軸為 獻,優詔褒答。惟治書跡多為人藏祕,晚年雖病廢,猶 或揮翰。真宗嘗語惟演曰:「朕知惟治工書,然以疾不 欲遣使往取,卿為求數幅進來。」翌日,寫聖製詩數十 章以獻,賜白金千兩。
《墨池編》:「李居簡善章草,太宗甚愛之,以贊善大夫直 御書院。是時禁林詔命,筆體丕變,粲然可觀。」
《國老談苑》:真宗在東宮,一日太宗勗令學草書,乃再 拜曰:「臣聞王者事業功侔,日月一照,使隱微盡曉,草 書之蹟,誠為祕妙。然達者蓋寡,儻臨事或誤,則罪有 歸焉,豈一照之心哉!謹願罷之。」太宗大喜,顧謂之曰: 「他日之英主也。」
桑世昌《和靖先生傳》:「林逋善行草書,喜為詩。其語孤 峭澄澹,而未嘗自錄其槁。或謂曰:『先生何不錄所著 詩以傳於後』?逋曰:『吾終志山林,尚不欲取名於時,況 後世乎』!」
《談苑》:「釋寂照,號圓通大師,日本僧,不通華言,習王右 軍書,頗得其筆法。章草特妙,中土能書者亦鮮,及紙 墨尤精。景德三年入貢,上召見,賜紫衣束帛。」
《宣和書譜》:杜衍暮年以草書為得意,與婿蘇舜欽論 書,年位雖重,而尺牘必親作。韓琦嘗以詩謝其書云: 「因書乞得字數幅,伯英筋骨羲之膚。」
《避暑錄話》:杜祁公為監司,及帥在外,文移書判皆作 草字,人不能辯,不敢白,必求能草書者問焉,乃解。 《東軒筆錄》:尚書郎周越以書名盛行於天聖、景祐間, 然字法軟俗,殊無古氣。梅堯臣作詩,務為清切閑談, 近世詩人鮮及也。皇祐已後,時人作詩尚豪放,甚者 粗俗強惡,遂以成風。蘇舜欽喜為健句,草書尤俊快, 嘗曰:「我不幸寫字為人比周越,作詩為人比梅堯臣。」 良可歎也。
《宋史蘇舜欽傳》:「舜欽善草書,每酒酣落筆,爭為人所 傳。及謫死,世尤惜之。」
《蘇舜元傳》:「舜元為人精悍,任氣節,歌詩亦豪健,尤善 草書。舜欽不能及。」
《畫墁錄》:本朝草聖少得人,知名者蘇舜元。舜元之書 不迨舜欽,筆簡而意足。其子澥,元豐中為江東提舉, 上殿,神宗問:「頗收卿父書否?」對曰:「臣私家有之。」上曰: 「可進來。」澥退迫走親知裒得數帖,上一閱擲地,內侍 輩取之,乃舜元書也。上鑒之精妙如此。
《宋史張士遜傳》:「士遜幼子友正,字義祖,杜門不治家 事,居小閣學書,積三十年不輟,遂以書名。神宗評其 草書,為本朝第一。」
《道山清錄》:蘇子瞻一日在學士院閒坐,忽命左右取 紙筆,寫「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兩句,大書,小楷,行 草書,凡寫七八紙,擲筆太息曰:「好好!」散其紙於左右 給事。
《冷齋夜話》:王榮老欲渡江,七日風作,不得濟。父老曰: 「公篋中必蓄寶物,江神極靈,當獻之。」榮老顧無所有, 惟玉麈尾即獻之,風如故。又以端硯獻之,風愈作。又 以宣包、虎帳獻之,皆不驗。夜臥念曰:「有黃魯直草書扇頭、韋應物詩」,持以獻之。香火未收,天水相照,南風 徐來,一餉而濟。
《東坡詩注》:「石蒼舒,字才美,京兆人。善行草,人謂得草 書三昧。嘗為丞相呂公微仲所薦,不達而卒。」
《雞肋集》:「晁端中十歲能為古詩,草聖奇異。」
《梁溪集》:「錢勰,吳越武肅王五世孫。工行草書,有魏、晉 人筆法。嘗自愛重,未嘗輒以與人。」
《書史會要》:「葛珣字叔寶,紹聖間,長於草書。」
《東城集》:「柳瑾字子玉,善作詩及行草書。」
《老學菴筆記》:徽宗嘗乘輕舟泛曲江,有宮嬪持寶扇 乞書者,上攬筆亟即作草書一聯云:「渚蓮參法駕,沙 鳥犯鉤陳。」俄復取筆塗去「犯鉤陳」三字,曰:「此非佳話。」 此聯實李商隱陳宮詩,亦不祥也。李耕道云。
《清波雜志》:宋徽宗嘗命米芾以兩韻詩草書御屏,次 韻乃押「中」字,行筆自上至下,其直如線。上稱賞曰:「名 下無虛士。」芾即取所用硯入懷,墨汁淋漓,奏曰:「硯經 臣下用,不敢復進御,臣敢拜賜。」又一日回人書,親舊 有密於窗隙窺其寫至,芾再拜,即放筆於案,整襟端 下兩拜。
《冷齋夜話》:張丞相好草書而不工,當時流輩皆譏笑 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筆疾書,滿紙龍蛇飛動。 使姪錄之,當波險處,姪罔然而止,執所書問曰:「此何 字也?」丞相熟視久之,亦自不識。詬其姪曰:「胡不早問, 致予忘之。」
《書史會要》:「劉次莊字中叟,崇寧中為御史,有書名。工 正、行草,卜築於淦水之濱,東山之麓,所謂戲魚堂是 也。臨摹古帖,最得其真。凡草聖不可讀者,以小楷譯 之。張舜民評其書,謂如紅蓮新折,潤之以風雨。 趙令穰游心經史,戲弄翰墨,尤工草書。嘗作小草,如 聚蚊蝱,如撮鍼鐵,筆遒而法足,觀之使人目力茫然, 誠可」喜也。
《泉州志》:「劉濤工詩及草書,蘇軾嘗跋其書,奇逸多才, 中有所得,不能自已,因以適性為樂耳。徽廟召入禁 中,值大雪,令草書雪詩,因問:『卿字孰師』?對曰:『臣無師。 不稱旨而退。晚年困躓,讀書靈泉院,自號靈泉山人』。」 《至元嘉禾志》:「王昇字逸老,汴人,草聖奇偉。南渡後,寓 居嘉禾羔羊里。時上留神翰墨,召對蒙眷,官至正使。」 《書史會要》:「鄭諶,字本,然草書有𧦬光之遺則。」 程嗣昌少喜學書,自謂獨得古人用筆之妙,嘗評近 代能書者曰:「蘇才翁筆勢遲怯,蔡君謨但能模學前 人點畫,及能草字而已。周子發妙出前輩,至於草書, 殊未得自悟之意。古人自悟者,惟張旭與余而已。」 《古今碑帖考》:宋米芾《遊金山龍游寺題名》後有翟靜 叔題跋草書二行。
米芾《書史》:「趙仲忽,宗室也,能草書。」
《宋中興紀事本末》:高宗以御書真草《孝經》賜秦檜。紹 興九年,檜請刻之金石,以傳於後。上曰:「世人以十八 章童蒙書,不知聖人精微之學皆出乎此。朕因學草 聖,遂以賜卿,豈足傳後?」檜再三請,乃從之。
《書史會要》:「釋淨師,住杭州臨平廣嚴院,善草聖,圓熟 有法。紹興初,被召作草書,首書『名花傾國兩相歡』,帝 不悅,賜罷。」今錢塘人家所收,稱「王逸老合作者,皆其 書也。」
《渭南集》:「姚平仲世為西陲大將,年十八與夏人戰滅 厎河,斬獲甚眾。欽宗召對福寧殿,許以殊賞。平仲請 斫營擒帥以獻,功不成,遂乘青驢亡命奔蜀,至青城 山,復入大面山,得石穴以居。朝廷數下詔物色,求之 弗得。乾道、淳熙間,始出至丈人觀道院,年八十餘,紫 髯鬱然,長數尺,面奕奕有光。為人作草書,頗奇偉。」 何基《北山文集附錄》:「葉閭號秋臺,金華人。草法類小 王,勁潔可愛。」
《武夷山志》:「白玉蟾天資聰敏,髫齡時背誦九經。十歲 來廣城應童子科,遇泥丸真人陳翠虛,㩦入羅浮山, 遍遊名山。善草書,有龍翔鳳翥之勢,封紫清明道真 人。嘉定末,詔徵赴闕,對御稱旨,命館太乙宮。一日不 知所在。」
唐順之《左編》:「白玉蟾生於海南,自號海瓊子,或號海 南翁,或號瓊山道人,或號蠙菴,或號武夷散人,或號 神霄散吏。蓬頭跣足,一衲弊甚而神清氣爽。喜飲酒, 不見其醉。出言成章,文不加點。隨身無片紙,落筆滿 四万大字草書,視之若龍蛇飛動。」
《書史會要》:「鄭僑字惠叔,興化人也。善行草,著《書衡》三 篇。」
畫繼「王逸民」,永康導江人。學山谷草書。
杜本谷《音熊》。與龢性介澹,無妻,不食肉,通經史百氏 之書。布衣草屨,遨遊名山,尢嗜彈琴,草書。
《遂昌雜錄》:「釋溫日觀,居葛嶺瑪瑙寺,人但知其畫蒲 萄,不知其善書也。世傳蒲萄多贗,其真者枝葉鬚梗 皆草書法也。」
畫繼方氏,桐廬人。陳暉經略子婦,臨《蘭亭》,并自作草 書,俱可觀《金史趙渢傳》:「渢,大定二十二年進士,仕至禮部郎中。 性沖淡,學道有所得。尢工書,自號黃山。」趙秉文云:「渢 之正書,體兼顏、蘇,行草備諸家體。其超放又似楊凝 式,當處蘇、黃伯仲間。党懷英小篆,李陽冰以來鮮有 及者,時人以渢配之,號曰党、趙。」
《趙秉文傳》:「秉文自幼至老,未嘗一日廢書。文長於辨 析,小詩精絕,字畫則草書尤遒勁。」
《麻九疇傳》:「九疇七歲能草書,作大字有及數尺者,一 時目為神童。章宗召見,大奇之,入太學,有文名。已而 隱居,不為科舉計。趙秉文連章薦之,特賜盧亞榜進 士第,俄遷應奉翰林文字。」
《選舉志》:「劉住兒年十一歲能詩賦,誦大小六經,所書 行草頗有法。章宗召至內殿,試《鳳凰來儀》賦、《魚在藻》 詩,又賦旱詩,賜本科出身,令肄業太學。」
《書史會要》:「張天錫號錦溪老人,真字得柳誠懸法,草 師晉、宋,亦善大字。道陵諸殿宇扁皆其所題,有《草書 韻會》行於世。」
《郝陵川文集》:「郝天祐隱居魯山,作古文歌詩,尤玩意 書法,能作丈餘草楷。嘗言:『大字雖大而小,小字雖小 而大。正書須有草意,草書須有正筆』。」其論書如此。 《元史·康里巎巎傳》:巎巎博通群書,善真行草書,識者 謂得晉人筆意。單牘片紙,人爭寶之。
《書史會要》:「趙奕隱居不仕,日以詩酒自娛,工真行草 書,其合作可與魏公亂真。」
《書畫史》:「鮮于伯機草書昌黎《琴操》四章及《秋興》十一 首,其真蹟後題云:『為國寶先輩書』。國寶書法臻妙,家 藏祕蹟甚奇,惡札何足以汙几案,愛忘其醜,長者事 也。」
《書史會要》:「章德懋與趙魏公同時,專學公草書,每與 公代筆,以應求者之責。」
《元史揭傒斯傳》:「傒斯早有文名。延祐初,授翰林國史 院編修官。元統初,陞集賢學士。善楷書、行草,朝廷大 典冊,及元勳茂德當得銘辭者,必以命焉。」
《書史會要》:「高翼,字茂之。正行草書皆從晉、宋規矩中 來,但以不知六書偏傍,時作謬字,為識者所鄙耳。 程君寶,濼源人,草書有顛素之體。」
《蔣惠》,字季和,博學多通,機敏有幹,行草師鮮于太常, 多晉人氣格。
唐志大,字伯剛,如皋人。多蓄古法書、名畫、行草,落筆 峻激,略無滯思。
葛萬慶,廬山人,居越中,號「越臺洞主。」能為詩,務出人 不道語。善草書,酒酣落筆,愈得其妙。
《山西通志》:「王得貞,至正間為懷慶路總管,攻詩有聲, 書得草聖之妙。」
黃淵四如先生文槁林春山,號漫翁,著《草韻》清臞峭 勁,精密妙巧,盤旋迴斡,字字中度。
《松江府志》:「洪恕字主敬,金華人。元末避兵居松江。能 詩,善行草書,以講授終。」
《書畫史》:「楊維楨,會稽人,避地富春山,徙錢塘。張士誠 累招之不往。行草書雖未合格,然自清勁可喜。 周霆震《石初集》:張梅間,出劉桂隱先生之門。工吟詠, 尤善行草書。」
《篁墩集》:徐恢祖,常熟人。至正末,嘗集鄉兵捍閭里,里 人賴之。別號「春軒」,工草書。
《吳中人物志》:「朱燧字子新,勵志苦節,工為詩詞,尤善 行草,肆情山水,遇酒輒醉。僑居笠澤之濱,後不知所 終。」
《湖廣通志》:「顏耕道,平江人。博古,工於詩,尤善草書。隱 居以詩自娛,築室黃山,號林泉野老。」
《俟菴集》:「真人薛元卿早工於詩,四方傳誦,風日清美, 輒賦詩為行草書。」
《書史會要》:「內臣張仲壽,行草宗羲、獻,甚有典則。 天師張與材,別號廣微子,作大字有法,草書亦佳。 真人丘處機號長春,行、草宗黃山谷。」
《道園學古錄》:「釋至溫博記多聞,論辨無礙,百家諸子 之言,多所涉獵。又善草書,有顛、素之遺法。太保劉文 貞公薦至溫可大用,召見,將授以官,弗受,錫號曰『佛 國普安大禪師』。」
《六研齋三筆》:「釋誠道元喜作狂草,所書《吳江長橋歌》 一首,極雄宕可喜。」
《雲煙過眼續錄》:「楊元誠家所藏押龍,蓋宣和內物也, 其字皆章草。」
高啟《南宮生傳》:「宋克博涉書傳,少任俠。久之,稍厭事, 闔門寡將迎,素工草隸。逼鍾王,患求者眾,遂自閟,徙 家南宮里,故自號南宮生。」
《名山藏》:「宋廣,字昌裔,仕沔陽同知,善草書。」
《杭州府志》:「俞和沖澹安恬,隱居不仕,能詩,喜書翰。早 年得見趙文敏運筆之法,臨晉、唐諸帖甚多,行、草逼 真。文敏好事者得其書,每用趙款識,倉卒莫能辨。」 宋濂《學士集》:「吳履,蘭溪人,俊邁有奇材,通諸史願,學 司馬遷、班固。最好書,尤工行草,得之者藏弆為榮。國初為南康丞。」
《紹興府志》:「張員左目無瞳子,自稱左瞽,善草書。洪武 初,辟為開化教諭。」
《崑山志》:「王時博學好古,精於篆隸章草,用意深密,凡 六書源委,靡不擇究,深為盧熊之所稱美。」
《書史會要》:「周砥字履道,姑蘇人。性宇閒靜,學藝淹貫, 行草書運筆分行勻穩。」
《金鈍》,字汝礪。官至中書舍人。精楷書章草。
《萬載縣志》:「胡泰,洪之南昌人,善真草書,能文。洪武初, 寓居萬載縣之涂泉。」
《湖廣總志》:「吳存,南昌人。洪武初領鄉薦,歷湖廣參政。 有才名,善吟詠,長於草書。」
《開國臣傳》:「張翼,字飛卿,作行草書,鳳舞鸞翔,人以為 不可及。」
《嘉善縣志》:「嶽彥高,太祖時為雲陽令,免官,流落江湖, 因家武塘,精懷素草書。」
顧孝淵以「孝友」稱,善草書,宗雪樵,後從事藩府,以詿 誤遷文安。
《列朝詩集小傳》:「鎦恕,洪武間為福建某驛丞,歸隱越 山之西,喜為古文及篆隸章草。」
吳植以處士徵授藤州知州,別號「白玉壺」,善草書。 《松江府志》:「徐彥裕工草書,善騎射。」
《書史會要》:「許鳴鶴受業詹孟舉,行草沈著可愛。」 《太倉州志》:「陸仁明經好古,以詩名於時,復工字學,楷 書草書皆矜貴。」
《遜志齋集》:方孝孺《默山精舍記》云:「余年十七八,侍先 君守濟寧。壽昌胡君朝翰自太學來,分教魯諸生。能 為詩,執筆作行草書,蜿蜒滿紙,余私敬愛之。」
《列卿記》:「胡廣,吉水人。建文初,以進士廷試稱旨,擢第 一。文皇履極,遂進侍講。為文援筆立就。尤工書法,行 草之妙,獨步一時。」
《松江府志》:「沈粲善真草書,尤長於詩。自中書舍人累 官大理少卿。自號簡菴。」
《福州府志》:「陳輝工詩,善鼓琴,草書學懷素老,而筆力 尤勁。解縉雅推服之。」
《書史會要》:「黃卓,江夏人,永樂辛丑進士。善草書,亦善 章草。」
張順,江西奉新人。永樂中累官國子監丞。學者稱為 「誠齋先生。」工草書,入妙品。
胡正,廬陵人。官御史。草書用筆如篆。
徐𤊹榕陰新檢陳廉,善草書,學張長史,晚居黃山,搆 醉墨堂,自號「雪蓬散人。」
《福州府志》:「王建中草書學陳廉,聲價重一時。」
《寧波府志》:「孫玉,洪武中,其父為人所誣,械送京師,卒 於道。玉年十二,即匍匐返櫬歸葬。及長,受徒養母,力 學不懈。工詩善草書。嘗舉賢良方正,不就。又以明經 薦,亦不就。」
《閩書》:「林銘工詩文,草書,琴尤精,嘗與王恭高」《往來》 自號「琴樂子。」有琴歌贈之。 《東里續集》:「尹昇,武昌人。嘗為千戶。為人慷慨豁達,有 俠氣,好草書,明四聲等字之學。喜賓客,尤喜接儒者。 所居直黃鶴樓之北,面大別山,據武昌勝處,作小亭 其中,亭中嘉客無虛日。」
《吾學編》:「曾棨,永樂二年進士。宣宗時為少詹事。工書 法,草書雄放,有晉人風。自解胡後,獨步當世。」
《湖廣通志》:「徐明善工詩文,善草書。宣德中,以明經舉 本學訓導,楊文貞公薦,知鈞州。」
《列朝詩集小傳》:「沈愚以詩名,與劉溥諸人稱十才子。 善行草,曉音律,詩餘樂府,傳播人口。或勸之仕,曰:『吾 非籠絡中物也』。斂跡不出,業醫授徒,以終其身。」 《閩書》:「王錫,長樂人,工草書,號醉樵。」
《吳中人物志》:「謝克銘,太倉人。宣德間,以草書馳名。」 《書史會要》:「王一寧,永樂十六年進士,授工部主事,改 翰林修撰。正統時入內閣,草書深得懷素自敘法。」 《興化縣志》:「徐叔礪善詩,能草書。正統間薦於朝,不起, 遂終身焉。」
《呂文懿文集》:「陳詢工於草書,興至輒揮灑,求者恆接 踵焉。」
《名山藏》:何觀,晉江人。景帝初為中書舍人,謫九溪衛 經歷,知象山縣,致仕歸。善草書,嫁女無以為奩,與書 一簏,隱跡古元山中,不關俗務,鄉人高焉。
王世貞《吳中往哲像贊》:「徐有功舉進士,改庶吉士,授 編修。後迎太上皇復辟,進兵部尚書,封武功伯。於書 少所不窺,能歌詩,善行草,得長沙懷素、米襄陽風。」 《鄱陽縣志》:「丘霽,鄱陽人,天順丁丑進士,能詩文,工懷 素草法,負才子名。」
《閩書》:「洪昌,晉江人。為常州府學訓導。經學純正,議論 雅古,長詩文,善草書。」
《水東日記》:「章瑾,華亭人,宋莊敏公之後。能詩,善草。書 學二王,而硬健骨立,自成一家。」
《開國臣傳》:「沐琮,號東山居士,成化乙酉嗣爵。善草書歌詩樂府,瑰麗可觀。」
湛若水《甘泉文集》:「莊昶號定山居士,江浦人,成化丙 戌進士。白沙先生曰:『定山草書,迥然自成一家』。」 《震澤集》:「張弼字汝弼,成化丙戌進士,出守南安,為文 自立一家。言詩多警句,往往為人傳誦。其草書尤多 自得,酒酣興發,頃刻數十紙,疾如風雨,矯如龍蛇,欹 如墮石,瘦如枯藤,狂書醉墨,流落人間,雖海外之國, 皆購」其蹟,世以為「顛、張」復出也。
《雲間志略》:「張駿,華亭人。工書法、行、草入妙,與東海齊 名,時號二張。」
錢溥《松雲姚處士志銘》:「姚黼自號松雲,博涉書史,工 草書,尤善五七言詩,築至數楹,中列古彝鼎器、金石 遺文,法書名畫,優游自樂,人皆以可閒先生稱之。」 《震澤集》:「李承箕,成化中領鄉舉,不肯會試,往見陳白 沙,久之歸日端坐一室,客至,相與劇飲賦詩,醉起書 之,劄草濡墨,斜斜整整,無不如意。」
《分省人物考》:「楊茂元,鄞人,成化五年進士。工篆隸草 書,字畫遒勁。匪特擅臨池之功,抑亦正毅之氣,隨寓 而見也。」
《雲間志略》:「曹時中,華亭人。登成化進士。喜為懷素草 書,竟日不倦。」
《半江集》小傳:「趙寬世居吳江之雪灘,因號半江。為文 雄渾秀整,行草亦清潤。」
《閩書》:「陳㷆性豪宕疏曠,工詩,善行草。達宦貴人求不 能得,至具酒脯屬田父野叟,反得之,自號棲雲叟。」 《杭州府志》:「孫適號東巖老人,隱居甘泉里,有詩名,善 行草。」
《汀州府志》:「廖輔,長汀人。弘治二年貢,知壽州。善詩,工 草書,有張東海筆意,為時所珍。董宣贈以歌云:『壽州 草書天下雄,翰林風月羅心胸。筆鋒清勁奪天巧,造 化到此全無功』。」
《雲間志略》:「張弘至,東海翁季子。草書得三昧法,有父 風,時比之芝、旭、羲、獻。」
《書史會要》:「張其湜弼孫弘至子,善詩草書有祖風。 詹仲和生弘治間,行、草法趙文敏,一點一畫,必有祖 述。自云:刻意書學五十餘年,心記腹畫,方悟旨趣。嘗 以子昂款識落之,識者卒不能辨。」
《青浦縣志》:「張元澄,字靜夫,號東山,以能書薦,詔修《孝 廟實錄》,入中書,尋補南昌倅。楷書逼二沈,草法懷素, 與東海並驅。時有『安南太守南昌倅,東海東山配兩 翁』之句。」
《列朝詩集小傳》:「王佐自號古直老人,喜草書,游京師, 客公卿間。李西涯作《王古直傳》,又贈詩曰:『長安信腳 自來往,醉醒不信東君誰』。其風度可知也。」
《閩書》:「李璧自號介石,晉江人。教授鄉里。工詩辭,尤善 行草,筆力遒勁,若老榦枯藤,深得宋翼字法。」
《吳中往哲像贊文》,「彭待詔徵明子也。少承家學,善真 行草書,尤工草隸,咄咄逼其父。」
《書史會要》:「華愛,櫟陽人。正德時官桂林守。精於書法, 尤工羲、獻行、草,評者謂其遒勁美澤,變化若風雲,翱 翔若龍鳳。」
《徐文長集》:「司馬伯通,弘正間傑士也。草書倣《聖母帖》, 仕業亦豪俊,其詩多清豁。」
《楊文恪公集》:「陶楷,秀水人。平生購奇書,蓄名畫甚富。 吟詩作文,思致雋永,真草書得古人筆意。」
《松江府志》:「董宜陽屢試不第,遂棄舉子業,專攻詩古 文詞楷書法虞永興,行草法僧智永、顧司寇璘文,文 待詔徵明、許奉常穀皆推獎之。」
《徽州府志》:「吳楚善草書,製墨得李廷珪遺法。文待詔 嘗記其墨法為神品。」
《杭州府志》:「徐江山,正德辛未進士,官尚寶卿。工真草 法。世宗愛其書,御製詩文必命江山書之。」
《詹氏小辨》:「蘇若川,休寧人。受筆法於文待詔及南禺 外史,其書得外史為多。草書臨二王,清灑可愛。」 《松江府志》:「沈鳳峰愷善草書,當興豪落筆,頃刻數十 行。公自謂學書最晚,依驟古法。今觀其字體,不束於 法,自成一家。」
《王文肅公集》:「王問擢廣東按察僉事,行至桐江,徘徊 不欲去,賦詩十二章,投劾而歸。築亭於湖濱寶界山, 焚香讀《易》,興至則為詩文,或行草書數紙,用自娛說。 人稱其書類米芾,又類黃涪翁。」
《松江府志》:「莫如忠,嘉靖戊戌進士,累官浙江布政。書 法以二王為宗,尤工草書,勢若龍蟠虎臥。」
《書史會要》:「馬一龍作字,懸腕運肘,落管如飛,頃刻滿 幅,自謂懷素。後一人。評者謂其奇怪,書法一大變。」 《江寧府志》:「胡汝嘉隸書師鍾元常,草書師張伯英。崔 子玉嘗取三人書在閣帖者,從宋榻本手摹刻之。」 《閩書》:「梁懷仁生而慧絕,週歲識字,三歲誦書,四歲善 草書吟詩,子史經傳無不能讀。十六貢禮部,二十登 嘉靖」己丑進士。奉命賜歸。娶授南吏部驗封主事。居 三月死,年二十三李維禎《大泌山人集》:朱致槻,益陽王寵淄季子也,封 鎮國將軍。覽涉書史,善為章草。
《書史會要》:「朱拱枘,瑞昌王孫,封奉國將軍。嘉靖時,上 《大禮頌》一章,賜敕褒獎。行、草得晦翁體,名重一時。」 「朱多𤏳,拱枘從子,封鎮尉。博雅好修,以辭賦名。草書 宗孫虔禮,筆法茂美。」
《陶歇菴集》:徐渭為邑諸生,胡少保宗憲督師淛江,招 致幕府,管書記、行、草書,精偉奇傑。嘗言:「吾書第一,詩 二,文三,畫四。識者許之。」
《雲南通志》:「曹學字行之,號太狂,蜀人。嘉靖初,客遊滇 西。性豪放,能詩,草書遒勁。性嗜酒,居榆之中和峰,日 繫錢與壺於驢之背,遣入城市,酒人知為曹之驢也, 取錢貯酒,復遣而歸。後同楊慎寓居蒙」
《荊川文集》:「唐世美號月樓,武進人。草書窮極奇變,開 闢閃縮,上逼懷素。詩歌有唐人風。嘉靖中,年七十餘, 詔賜冠帶。」
《山東通志》:「蘇洲,杞縣人。幼落魄江湖,嘉靖中寓居章 丘。工琴,善草書。」
《弇州山人槁》「張遜業」,字有功,永嘉人。張文忠公敬孚 子。以恩入太學,官至太僕寺丞。詩歌宏麗,又能縱筆 為行草書。
《鎮江府志》:「韋椿,丹徒人。究心理學,無復宦情。工於詩, 善行草。初師索靖,後更學眉山考亭。」
《孟有涯集》:成希召,山陰人。三歲即能誦古人詩,五六 歲漸及書史。屬文尚奇古,工草書,善鼓琴,刑名術數 無不通曉。年十四卒。
《松江府志》:「顧從義性好石,嘗得米元章研,山而寶之, 遂以為號。肅皇帝詔選善書者入殿直,應試稱旨,拜 中書舍人,直文華殿,擢大理評事。楷書逼鍾尚書,行、 草宗右軍父子。」
《海鹽圖經》:「王文禎,善行草,挾詩卷游齊、魯間,老為衡 府記室。」
《無錫縣志》:「吳三畏能詩,工作《懷素草書》,薦授武英殿 中書,嘗作《錫山遺響》十二卷。」
《松江府志》:「張德讓為郡諸生,好吟詠,工真草。書宗李 北海,師陸文裕公,悉授以祕訣,遂成名筆。莫方伯中 江亦推重焉。後跂足作《病鶴賦》以自況。」
《名山藏》:卓晚春,莆田人,生嘉靖間,自號無仙子,亦曰 上陽子,人呼為小仙。幼孤行乞言休咎事皆奇中。初 不識字,十四能詩,十六善草書。唐順之作《小仙草書 歌》,有「瓌璚東海黃公符,蒼古太廟姬王瑑,藤纏老樹 千尺挂,鷹攫寒厓百鳥懦」之句。 葉向高《蒼霞草》。鄭夢禎,福清人,隆慶庚午舉於鄉,酷 愛草書,學懷素,大得神解。
五石匏:萬曆神宗皇帝序。《草韻辨體》一書,頗備古今 翰墨之變。又御書金摺扇賜諸宮人。
《列朝詩集小傳》:「張民表性嗜古文詞,藏書數萬卷,手 自點定。喜飲及草書,飲少許即頹然揮灑,放筆如有 神助。」
《書史會要》:「米萬鍾性好石,人謂無南宮之顛,而有其 癖,號為友石先生。行草得南宮家法,與華亭董太史 齊名,時有南董北米之譽。」
《藩獻記》:「朱多熅瑞昌,榮安王曾孫也。行草得鍾、王書 法,亦自珍惜之。每一紙出,好事者重價購去,比之《蘭 亭、禊帖》」云。
《書史會要》:「朱多炡,弋陽王孫。詩才警敏,行草宗米南 宮,雜以古字,自成一體。」
羅治《十二故人傳》,「朱謀埩,瑞昌王之枝孫。雅好草書, 遠宗懷素,近法張東海。間用淡墨枯筆出己意,迫視 之,若雲篆煙書,口噤不能讀。」
《草訣辨疑序》:「范文明嫻詩賦,攻六書,著《草訣辨疑》, 《弇州續槁》:周芝山年八十,兩目俱枯,令人以手擬筆, 即縱意為之,出入雙井。襄陽風骨偉然。」
《延平府志》:「李坤,將樂人。年少不羈,傲倪物表。工詩,善 草法。文壽承並有佳致。」
《澹園續集》:「汪鈦世居新安之雙溪,壯遊太學,交多名 士,工詩賦草書,所至以觴詠自娛。」
《翠橘堂箋臆》:「陸長庚,萬曆間人,善草書。」
《吳縣志》:「朱應佐工詩,善真草書,與朱鷺、趙宧光輩相 唱和,縱遊佳山水間。」
《五石瓠》,崇禎皇帝草書,秀潤娟好。自題「視民如傷,望 道未見」八字於便殿。
《湖廣通志》:「王一翥,黃岡人。天啟時,遊京師,魏璫欲邀 為記室,一夕遁歸。崇禎庚午舉於鄉,後隱廬山智林。 能詩,善真草書。」
毛晉明《僧弘秀集》:釋無辨攻詩文,嘗立就善化寺記 數千言,灑翰作草書,鏤諸樂石,龍掀鳳舞。人稱之曰: 「詩禪草聖
草書部雜錄
[编辑]《蔡忠惠公集》,每落筆為飛草書,但覺煙雲龍蛇,隨手 轉運,奔騰上下,殊可駭也。靜而觀之,神情歡欣可喜 耳。
《東坡集》:「余學草書凡十年,終未得古人用筆相傳之 法。後因見道上鬥蛇,遂得其妙,乃知顛、素之各有所 悟,然後至於此耳。」
書初無意於佳,乃佳爾。草書雖是積學乃成,然要是 出於欲速。古人云「匆匆不及草書」,此語非是。若匆匆 不及,乃是平時亦有意於學,此弊之極,遂至於周越 仲翼,無足怪者。吾書雖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踐古 人,是一快也。
《東坡志林》:「古人書法,皆有所自。張長史言觀舞劍器 而得神」,雷大簡言「聽江聲而筆法進」,文與可亦言「見 蛇鬥而草書長」,殆非誣也。
張長史見擔夫與公主爭路,而得草書之氣,欲學長 史書,便曰:「就擔夫求之,豈可得哉!」
《山谷文集》草書妙處,須學者自得,然學久乃當知之。 墨池筆冢,非傳者,妄也。
幼安弟喜作草,求法於老夫。「老夫之書,本無法也。但 觀世間萬緣,如蚊蚋聚散,未嘗一事橫於胸中,故不 擇筆墨,遇紙則書,紙盡則已,亦不計較工拙,與人之 品藻譏彈。譬如木人舞中節拍,人歎其工,舞罷則又 蕭然矣。」幼安然吾言乎?
余寓居開元寺之「怡偲堂」,坐見江山,每於此中作草, 似得江山之助,然顛長史、狂僧皆倚酒而通神入妙。 余不飲酒忽五十年,雖欲善其事,而器不利,行筆處 時時蹇蹶,計遂不得復如醉時書也。
余學草書三十餘年,初以周越為師,故二十年抖擻 俗氣不脫,晚得蘇才翁、子美書觀之,乃得古人筆意。 其後又得張長史、僧懷素、高閒墨蹟,乃窺筆法之妙。 《張南軒文集》,「草書不必近代有之,必自筆劄已來便 有之,但寫得不謹,便成草書。其傳已久,只是法備於 右軍,附以己書為說。既有草書,則經中之字傳寫失」 其真者多矣。以此詩書之中字儘有不可通者。 《姑溪集》:「家貧不辦素食,事忙不及草書」,此特一時之 語耳。正不暇則行,行不暇則草,蓋理之常也。間有蔽 於不及之語,而特於草字行筆,故為遲緩,從而加馳 騁,以遂其蔽,久之雖欲稍急,不復可得。今法帖二王 部中,多告哀問疾,家私往還之書,方其作時,亦可謂 迫矣,胡不正而反草何邪?此其據也。然非所造直與 神遇,則安能至是?亦足以自成一家而名於世也。 《廣川書跋》:「書法相傳至張顛後,魯公得盡於楷,懷素 得盡於草,故魯公謂素以狂繼顛。」
欲見草書,漫漫落落,宜得精毫。〈而兗切柔皮〉筆委曲宛 轉,不叛散者,紙當得滑密,不黏污者,墨又須多膠。紺 黝者如逸豫之餘,手調適而意佳娛,正可以小展 翰墨。志草書之法,昔人用以趣急速而務簡易,刪難 省繁,損複為單,誠非倉史之蹟。但習書之餘,以精神 之運,識思超妙,使點畫不失真為尚。
昔人論草書,謂張伯英以一筆書之,行斷則再連續 蟠屈,拏攫飛動,自然筋骨心手相應,所以牽情運用, 略無留礙。故譽者云:「應指宣事,如矢發機,霆不暇擊, 電不及飛。」皆造極而言,創始之意也。後世云「忙不及 草」者,豈草之本旨哉?正須翰動若馳,落紙雲煙方佳 耳。
《道園學古錄》:「昔之為草書者,結體有疏密,用筆有工 拙,波磔不同,形勢亦異。譬諸人之耳目口鼻之形雖 同而神氣不一,衣冠帶履之具同制而容止則殊。朝 廷有大朝會,百官咸在,品秩同等,班序同列,而人則 雜然前陳矣。善相人者,乃能於是乎有所擇焉。」 《困學齋雜錄》:「草書把筆,離紙三寸,取其指寬掌平虛, 腕法」圓轉,則飄縱之體,自可出絕耳。
暖妹由筆章草在世無人學,故無人知其法,解散隸 體,粗書之,亦自一種,與大小篆、真草等並列。世有《急 就章》刻本真、行二行,要是解釋其字耳。說者遂謂真 字章草,寧復有真篆字、真隸字耶?故宋仲溫亦以章 草體作真書,所以為一大變也。
《雲丘子集》草不若楷之正,楷不若篆之純。然而草雖 非古,眾體可兼。若莊以存正,縱以出奇,瀟散處有涵 畜者,在渾厚中有精華者,著馳不失範矣。若簡不知 檢,曠而無歸,與夫亂古而作,皆書之蠹也。
《丹鉛總錄》:《草書百韻歌》,乃宋人編成,以示學者,託名 于羲之。近有庸中書取以刻石,而一鉅公序之,信以 為然。有自京師來滇,持以問余曰:「此羲之《草韻》也。」余 戲之曰:「夫字莫高於羲之,自作《草書百韻歌》,奇矣。又 如詩莫高於杜子美,子美有《詩學大成》;經書出於孔 子,孔子有《四書活套》,若求得二書,與此為三絕矣。」其 人愕然曰:「孔子豈有《四書活套》乎?」余曰:「孔子既無《四 書活套》,羲之豈有《草書百韻》乎?」其人始悟。信乎偽物 易售,信貨難市也蔡君謨在杭日,坐有客曰:「隋世稱丁真永草,永乃知 名。丁何人也?」蔡云:道護豈其人耶?《法書要錄》:丁覘與 智永同時,善隸書,世稱丁真永草,非道護也。君謨誤 矣。
草書《心經》,唐附馬鄭萬鈞所書,張說有序,見《唐文粹》。 今陜西碑林有此石刻,或以為右軍書,非也。
《日知錄》:褚先生《補史記三王世家》曰:「至其次序分絕, 文字之上下,簡之參差長短皆有意,人莫之能知。謹 論次其真草詔書,編於左方。」是則褚先生親見簡策 之文,而孝武時詔即已用草書也。《魏志劉廙傳》:「轉五 官,將文學,文帝器之,令廙通草書。」則漢魏之間箋啟 之文,有用草書者矣。故草書之可通於章奏者,謂之 《章草》。
《雲麓漫鈔》言,宣和中,陝右人發地得木簡,字皆章草, 乃永初二年《發夫討叛羌檄》。《米元章帖》言「章草乃章 奏之章。」今攷之,既用於檄,則理容概施於章奏。蓋小 學家流,自古以降,日趨於簡便,故大篆變小篆,小篆 變隸。比其久也,復以隸為繁,則章奏文移,悉以章草 從事,亦自然之勢。故雖曰草,而隸筆仍在,良繇去隸 未遠故也。右軍作草,猶是其典刑,故不勝為冗筆。逮 張旭、懷素輩出,則此法掃地矣。
北齊趙仲將,學涉群書,善草隸,雖與弟書,字皆楷正, 云:「草不可不解,若施之於人,似相輕易。若與當家中 卑幼,又恐其疑」,是以必須隸筆。唐席豫性謹,雖與子 弟書疏及吏曹簿領,未嘗草書。謂人曰:「不敬他人,是 自不敬也。」或曰:「此事甚細,卿何介意?」豫曰:「細猶不謹, 而況巨耶。」柳仲郢手鈔《九經》《三史》,下及魏、晉、南北諸 「史,皆楷小精真,無行字。」宋劉安世終身不作草字,書, 尺牘未嘗使人代。張觀平生書,必為楷字,無一行草 類其為人,古人之謹重如此。《舊唐書》:「王君廓為幽州 都督,李元道為長史。君廓入朝,元道附書與其從甥 房元齡。君廓私發之,不識草字,疑其謀己,懼而奔叛, 元道坐流嶲州。」夫草書之釁,乃至是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