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第136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理學彙編 學行典 第一百三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一百三十六卷
理學彙編 學行典 第一百三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

 第一百三十六卷目錄

 出處部總論一

  易經乾卦 泰卦 否卦 蠱卦 觀卦 大畜卦 繫辭下

  禮記曲禮 內則 表記 儒行

  子華子孔子贈 虎會問 神氣

  韓詩外傳論出處一則

  大戴禮記曾子制言中 曾子制言下

  說苑雜言

  風俗通十反

  外史見幾 出處

  中論爵祿

學行典第一百三十六卷

出處部總論一

[编辑]

易經

[编辑]

《乾卦》

[编辑]

初九:「潛龍,勿用。」

本義潛,藏也。龍,陽物也。初陽在下,未可施用,故其象為「潛龍。」其占曰「勿用。」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本義九二剛健中正,出潛離隱,「澤及於物」,物所利見,故其象為「見龍在田」,其占為「利見大人。」九二雖未得位,而大人之德已著,常人不足以當之,故值此爻之變者,但為利見此人而已,蓋亦謂在下之大人也。若有「見龍」之德,則為利見九五在上之大人矣。

《泰卦》

[编辑]

初九:拔茅茹,以其彙,征吉。

程傳時之《否》,則君子退而窮處;時既《泰》,則志在上進也。君子之進,必與其朋類相牽援,如茅之根然,拔其一則牽連而起矣。

《否卦》

[编辑]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

本義收斂其德,不形於外,以避小人之難,人不得以祿位榮之。

《蠱卦》

[编辑]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程傳以剛明之才,無應援而處無事之地,是賢人君子不偶於時,而高潔自守,不累於世務者也。古之人有行之者,伊尹、太公望之始,曾子、子思之徒是也。

《觀卦》

[编辑]

《六三》:「觀我生,進退。」

本義「我生」,我之所行也。六三居下之上,可進可退,故不觀九五,而獨觀己所行之通塞以為進退。占者宜自審也。大全朱子曰:六三之觀我生,進退者,事君則觀其言聽計從,治民則觀其政教可行,膏澤可下,可以見自家所施之當否而為進退。 誠齋楊氏曰:「六三察己以從人,似漆雕開。」

《象》曰:「觀我生,進退」,未失道也。

程傳觀己之生而進退以順乎宜,故未至於失道也。

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

本義六四最近於五,故有此象。其占為利於朝覲仕進也。

《象》曰:「觀國之光」,尚賓也。

程傳《尚》,謂尚志,其志意願慕賓於王朝也。

《大畜卦》

[编辑]

《大畜》:利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程傳道德充積於內,宜在上位,以享天祿。施為於天下,則不獨一身之吉、天下之吉也。若窮處而自食,於家道之《否》也。

《彖》曰:「大畜」,剛健篤實,輝光日新。其德剛上而尚賢。能 止健,大正也。「不家食吉」,養賢也。「利涉大川」,應乎天也。

《繫辭下》

[编辑]

《易》曰:「公用射隼於高墉之上,獲之,無不利。」子曰:「隼者, 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於身,待時 而動,何不利之有?動而不括,是以出而有獲,語成器 而動者也。」

大全漢上朱氏曰:「藏可用之器,待可為之時,動無結礙,出則有獲,唯乘屈信之理,而其用利者能之。」

禮記

[编辑]

《曲禮》

[编辑]

四十曰強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

大全永嘉戴氏曰:「四十志氣堅定,強立不反,不奪于利害,不惑于禍福,可以出仕矣。」自此以往三十年

「宣勞于國」 ,非若後世強者有時不用,少與老者並用,至于怠惰廢弛而莫之振也。人至于五十,更歷世變,諳知人情,亦既熟矣。若此而服官政,則明習故事,詳審和緩,不至于擾民生事矣。

《內則》

[编辑]

四十始仕,方物出謀發慮,道合則服從,不可則去。五 十命為大夫,服官政。七十致仕。

大全程子曰:「古之為士者,自十五入學,至四十始仕。中閒自二十五有事于學,又無利可趨,則其志可知,此所以成德。故古之人必四十乃仕,然後志定業成。後世立法,自童稚即有汲汲利祿之誘,何由向善?」 嚴陵方氏曰:「四十則強之時也。仕則與物接,而有理可言,故謀不得不出;有患可思,故慮不得不發。然謀慮豈以」偽飾加之乎?亦比方事物以應之而已。事人之道,有合則有否,故有從必有去。合否在彼也,有命存焉;從去在我也,有義存焉。故道合則服,從不可則去也。服謂服其事,從謂從君也。

《表記》

[编辑]

子曰:「事君難進而易退,則位有序;易進而難退,則亂 也。故君子三揖而進,一辭而退,以遠亂也。」

陳注呂氏曰:「所謂有序者,小德役大德,小賢役大賢之謂也。所謂亂者,賢不肖倒置之謂也。君信我,可以為師,非學焉而後臣之,則不進也;信我,可以執國政,雖待以季、孟之閒,亦不進也。膰肉不至而即行,靈公問陳而即行。君子之道,正君而已,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人之相見,三揖至于階,三讓而後升,而其退也,一」辭而出,主人拜送,賓去不顧。若主人之敬未至而強進,主人之意已懈而不辭,則賓主之分亂矣。可仕、可已,可見、可辭,進退之義一也。大全延平周氏曰:「其進也以禮,故難;其退也以義,故易。進也不以禮,故易;退也不以義,故難。難進而易退,則位之所以有序;易進而難退,則位之所以亂而無序。」

子曰:「事君三違而不出竟,則利祿也。人雖曰不要,吾 不信也。」

陳注違,猶去也。不出竟,實無去志。謂非要利可乎?呂氏曰:「孔子去魯,遲遲吾行,以不忍于父母之國也。孟子去齊,三宿出晝,冀齊王之悔悟也。然卒出竟以去,君子之義可見矣。」

子曰:「事君慎始而敬終。」子曰:「事君可貴可賤。可富可 貧。可生可殺。而不可使為亂。」

大全延平周氏曰:「進以禮,所以慎始;退以義,所以敬終。」 藍田呂氏曰:「貴賤、貧富、生殺,君之所操,以御臣之具也。雖有是具以御臣,然所以御之者理也。理義人心之所同然,天所以命于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所以保乎天下國家也。故臣之事君,無所逃乎天地之閒,東西南北,惟命是從。及違于理義,則臣得以爭于君,匹」夫不可奪其志。故君以我為賢,則可處之以富貴;以我為不肖,則可處之以貧賤;以我為無罪,則可生;以我為有罪,則可殺。六者莫不惟君所命,其不可奪者吾之義理而已。

《儒行》

[编辑]

儒有「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不祈土地,立義以為 土地;不祈多積,多文以為富。難得而易祿也,易祿而 難畜也。非時不見,不亦難得乎?非義不合,不亦難畜 乎!先勞而後祿,不亦易祿乎?」其近人有如此者。

陳注呂氏曰:「儒者之於天下,所以自為者,德而已;所以應世者,義而已。趙孟之所貴,趙孟能賤之;我之所可貴,人不得而奪也。此金玉土地多積,不如多文之貴也。難得難畜,主于義而所以自貴也。雖曰自貴,時而行,義而合,勞而食,未始遠于人而自異也。」

上答之不敢以疑,上不答不敢以諂。

陳注「《上答之》不敢以疑」者,道合則就,即信之而不疑,無患失之心也。「上不答不敢以諂」者,不合則去,即安之而不諂,無患得之心也。

子華子

[编辑]

《孔子贈》

[编辑]

子華子居於苓塞,趙簡子將用之,使使者將幣於閭, 曰:「寡大夫乏使,使下臣敬修不腆,以勤先生之將命 者。」子華子反幣再拜,以肅使者,而進之于庭,又拜而 授,辭曰:「主君之民某如獲罪戾,其敢逃刑?」以其弗嗇 之故,而適抱薪。請幫助識別此字。「之憂,疾且有閒,則我請造于朝,其 敢重辱我主君之命?」使者曰:「寡大夫且有緒言,使下 臣敬致諸執事。唯是晉國之寵靈,願與先生共之。」先 生不違勤而貺,以行請祿。從者以爵執圭。子華子沒 階而進,再拜而言曰:「主君之民,某未有職業于朝也, 且有惡疾,不堪君之命,弗敢以與聞。」再拜而送使者

於門,反其室,聚帑。將行,其弟子族立而疑。北宮子曰
考證
「意聞之,身修於私,名升於公,古今之通誼也。主君,國

之宗卿也,政所自出。以禮交而弗答,無乃不可乎?」子 華子曰:「意,吾以爾為可以忘言也,而猶有萌焉。夫萌 於中,必瞢於外,其意之謂矣。且彼召我者,夫豈徒然 哉?必有以處我者矣。為人之所處者,不得安其所自 處」矣。是故古之人慎於其所以處也。昔者吾友自郯 聞語於孔子,屬屬焉不忘於心。孔子之所志,其過人 者遠矣。日者主君之召也,孔子轍環於河滸而弗肯 以濟,援琴而寫志,命之曰《臨河之操》。其辭曰:「河之水 洋洋兮,丘之不濟此,命也夫!」孔子之所以弗至,是乃 我之所以行也。意吾以爾為可忘言也,「而猶有萌焉。 夫以小人之所察,而量君子之心意,爾其殆矣!」北宮 子遂強以見趙簡子。簡子聞子華子至,再拜而迎曰: 「不穀得奉社稷之靈,以撫有四封之內,先君有禮,所 以貺賓客;而交際之紀,廬人實典治之。吾子辱而在 於弊邑有日矣。以歲之不易,而隸人有朝夕之虞,願 致戎邑方三四十里,若五六十里以為芻秣之共,吾 子其曲意以臨之。」子華子曰:「臣也不武,年運而往矣。 顛毛種種,懼不任君之事,以為司敗憂也。君有四圉, 以扞四方,臣弗堪也。」明日,子華子行食於茭亭之口。 北宮子曰:「晉未有失也,絕人之善意,而又刮跡以去 之,夫子所以責人者太察矣。」子華子曰:「然,非爾所及 也。夫晉」君之志大而求遠,其所以望於我者厚,則吾 無以堪其求矣。且爾一聞《牧野》之事乎?周之六師壓 郊而陳,武王襪係解焉。有五臣者將受誓事於前,王 顧而使之係,五臣者相目而對曰:「臣之所以事君王, 非為係襪者也。」王不得已,乃釋旄鉞而親係之。夫人 君能致其臣能有所不為,然後能無不為也,「本也未 能無不為者也。能有所不為矣。」子華子違趙,趙簡子 不悅,燭過典廣門之左。簡子召而語之以其故。燭過 對曰:「彼庶人也,而傲侮公上,法所弗寘也,且無以為 國矣。」簡子曰:「而士以兵之。」燭過至苓塞,子華子之行 者五日矣。燭過反命曰:「無及也。」簡子悔之,使使者於 齊,而使董安于寓書以招之,子華子稽首而來,再拜 以肅使者於庭而授之。辭曰:「主君之亡臣某,不能束 脩,越在諸侯,以為主君憂。臣聞之,物扃於所甘,士扄 於所守。主君之亡臣不佞,而有四方之志,其敢以為 執事者之所辱?夫丘陵崇而穴成於上,狐狸藏矣;溪 谷深而淵成於下,魚鱉安矣;松柏茂而陰成於林,塗 之人則蔭矣。主君之亡臣不佞,實有隱衷。唯執事者 昭明其所存,如日月之升,以光燭於晉國,將四海之 士重繭狎至,以承主君之令聞。夫豈惟亡臣,亡臣雖 復野死以寘溝甽,其敢忘主君之賜?唯執事者財幸 焉!」簡子得書,召無恤而戒之曰:「燭過小人也,實使我 獲罪於本。吾且死,汝必反之,慎不忘也!」襄子曰:「諾。」

《虎會問》

[编辑]

子華子往見季沈。季沈曰:「自吾從於夫子也,轍跡不 遺於四國,未有終歲以處也,夫子亦勤且病矣,哀也, 鄙人不通於夫子之量,天下失道,黑白溷溷,而吾夫 子駕其說,將安之?哀將有以請而弗敢也。願質之於 吾子。」子華子曰:「然仲尼天也,其可違物而奠處乎?其 可絕物而自營乎?日月不宇宙,四指必迷所鄉者,仲 尼人之準繩也。仲尼之轍跡則病矣,而亦皇暇之恤。」 季沈曰:「敢問吾子之不試,何也?」子華子曰:「本也,何足 以望夫子!夫子,軫方而轂圓者也,將無乎而不可,我 則有所可也。夫以我之所可,而從夫子之無乎?不可, 逝將從其後也。」

《神氣》

[编辑]

《子華子》曰:「今世之士,其無幸歟?川閱水以成川,世閱 人而為世。河之下龍門也,疾如箭之脫筈。人壽幾何, 而期以有待也。治古之時,積美於躬,如膚革之就充, 惟恐其不修,弗憂於無聞,如擊考鼓鐘,其傳以四達 繹如也。今則不然,荒颷怒號,而獨秀者先隕,霜露宵 零,而朱草立槁。媾市之徒,又從而媒孽以髡搖之,是」 以萌意於方寸,未有分毫也。而觸機穽展布其四體, 未有以為容也,而得拱梏懷抱。其一概之操,泯泯默 默,而願有以試也,而漫漫之長夜特未旦也。疾雷破 山,澍雨如霪,雞喑於塒,而失其所以為司晨也。人壽 幾何,而期以有待也。今世之士,其無幸歟?

韓詩外傳

[编辑]

《論出處一則》

[编辑]

曾子仕於莒,得粟三秉。方是之時,曾子重其祿而輕 其身。親沒之後,齊迎以相,楚迎以令尹,晉迎以上卿。 方是之時,曾子重其身而輕其祿。懷其寶而迷其邦 者,不可與語仁;窘其身而約其親者,不可與語孝。任 重道遠者,不擇地而息;家貧親老者,不擇官而仕。故 君子矯褐趨時,當務為急。《傳》云:「不逢時而仕,任事而」 敦其慮,為之使而不入其謀,貧焉故也。《詩》曰:「夙夜在 公,寔命不同。」

大戴禮記

[编辑]
===
《曾子制言中》
===《曾子》曰:「君子進則能達,退則能靜。豈貴其能達哉?貴

其有功也。豈貴其能靜哉?貴其能守也。夫唯進之何 功?退之何守?是故君子進退有二觀焉。故君子進則 能益上之譽,而損下之憂;不得志,不安貴位,不博厚 祿;負耜而行道,凍餓而守仁。謂其守也,則君子之義 也。其功守之義,有知之則願也,莫之知。苟吾自知也。 吾不仁;其人雖獨也,吾弗親也。故君子不假貴而取 寵,不比譽而取食,直行而取禮,比說而取友。有說我 則願也,莫我說,苟吾自說也。故君子無悒悒於貧,無 勿勿於賤,無憚憚於不聞。布衣不完,蔬食不飽,蓬戶 穴牖,日孜孜。上仁知我吾無訢訢;不知我吾無悒悒。 是以君子直言直行,不宛言而取富」,不屈行而取位。 畏之見逐,智之見殺,固不難。詘身而為不仁,宛言而 為不智,則君子弗為也。君子雖言不受,必忠,曰道;雖 行不受,必忠,曰仁;雖諫不受,必忠,曰智。天下無道,循 道而行,衡塗而僨,手足不揜四支,不被手足節四支。 說者申慇懃耳。《詩》云:「行有死人,尚或墐之。」則此非士 之罪也,有士者之羞也。是故君子以仁為尊。天下之 為富,何為富?則仁為富也。天下之為貴,何為貴則仁 為貴也。昔者舜,匹夫也,土地之厚,則得而有之;人徒 之眾,則得而使之,舜唯以得之也。是故君子將說富 貴,必勉於仁也。昔者伯夷、叔齊死於溝澮之閒,其仁 成名於天下。夫二子者,居河濟之閒,非有土地之厚, 貨粟「之富也。」言為文章,行為表綴於天下。是故君子 思仁義,晝則忘食,夜則忘寐,日旦就業,夕而自省,以 役其身,亦可謂守業矣。

《曾子制言下》

[编辑]

《曾子》曰:「天下有道,則君子訢然以交同;天下無道,則 衡言不革。諸侯不聽,則不干其上;聽而不賢,則不踐 其朝。是以君子不犯禁而入,入境及郊,問禁請命,不 通患而出危色,則秉德之士不諂矣。故君子不諂富 貴以為己說,不乘貧賤以居己尊。凡行不義,則吾不 事;不仁,則吾不長;奉相仁義,則吾與之聚群;嚮爾寇」 盜,則吾與慮。國有道則𥥛若入焉,國無道則𥥛若出 焉。如此之謂義,夫有世義者哉?曰:「仁者殆,恭者不入, 慎者不見,使正直者則邇於刑,弗違則殆於罪。」是故 君子錯在高山之上,深澤之汙,聚橡栗藜藿而食之, 生耕稼以老十室之邑。是故昔者禹見耕者五耦,而 武過十室之邑,則下為秉德之士存焉。

劉向說苑

[编辑]

《雜言》

[编辑]

賢人君子者,通乎盛衰之時,明乎成敗之端,察乎治 亂之紀,審乎人情,知所去就。故雖窮不處亡國之勢, 雖貧不受汙君之祿。是以太公年七十而不自達,孫 叔敖三去相而不自悔。何則?不強合非其人也。太公 一合於周而侯七百歲,孫叔敖一合於楚而封十世 大夫;種存亡越而霸,句踐賜死於前,李斯積功於秦 而卒被五刑,盡忠憂君,危身安國,其功一也;或以封 侯而不絕,或以賜死而被刑,所慕所由異也。故箕子 棄國而佯狂,范蠡去越而易名,智過去君弟而更姓, 皆見遠識微,而仁能去富勢以避萌生之禍者也。夫 暴亂之君,孰能離縶以役其身而與于患乎哉?故賢 者非畏死避害而已也,為殺身無益而明主之暴也。 比干死紂,而不能正其行,子胥死吳,而不能存其國。 二子者,強諫而死,適足明主之暴耳,未始有益如秋 毫之端也。是以賢人閉其智,塞其能,待得其人然後 合。故言無不聽,行無見疑,君臣兩與,終身無患。今非 得其時,又無其人,直私意不能已。閔世之亂,憂主之 危,以無貲之身,涉蔽塞之路,經乎讒人之前,造無量 之主,犯不測之罪,傷其天性,豈不惑哉!故文信侯李 斯,天下所謂賢也;為國計揣微射隱,所謂「無過策」也; 戰勝攻取,所謂「無強敵」也。積功甚大,勢利甚高。賢人 不用,讒人用事,自知不用,其仁不能去;制敵積功,不 失秋毫,避患去害,不見丘山,積其所欲,以至其所惡, 豈不為勢利惑哉!《詩》云:「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此之謂 也。

應劭風俗通

[编辑]

《十反》

[编辑]

太尉沛國劉矩叔方父字叔遼,累祖卿尹,好學敦整,士名不休揚,又無力援,仕進陵遲。而叔方雅有高問,遠近偉之,州郡辟請,未嘗答命,往來京師,委質通門。太尉徐防、太傅桓焉,二公嘉其孝敬,慰愍契闊,為之先後。叔遼由此辟公府博士,徵議郎。叔方爾乃飜然改志,以禮進退,三登台袞,號為「名宰。」 陽翟令、左馮翊田煇叔都,兄字威都,俱合純懿,不隕洪祚。叔都最為知名,郡常欲授之為宰。煇恥越賢兄,懼不得免,因緣他疾,遂託病瘖。家人妻子,莫知其情,人數恐灼,持之有度。後在田舍,天連陰雨,友人張子平、吉仲考等,密共穿踰,奪取衣衾,窮夜獨處,迫切至矣,然無聲響,徒喑喑而已。子平因前抱持曰:「我某公也,謂汝避兄耳,何意真然耶?」 天喪

考證

「斯人吾儕,將何效乎?」 相對歔欷,哀動左右。閒積四歲,威都果舉,遷安定長史,據輜垂緌,還歷鄉里,薦祀祖考,叔都沃醊神坐,頫仰,因語。是月司隸太尉、大將軍同時並辟為侍御史,舉茂才,不幸早隕。威都官至武都太守,太尉掾。

汝南范滂孟博,天資聰睿,辯於持論。舉孝廉,光祿主事,京師歸德,四方影附。父字叔矩,遭母憂,既葬之後,饘粥不贍。叔矩謂其兄弟:「《禮》不言事,辯杖而起。今俱匍匐號咷,上闕奠酹,下困餬口,非孝道也。」 因將客於九江,田種蓄牧,多所收獲,以解債負土,成冢立祀。三年服闋,二兄仕進,叔矩以自替於喪紀,獨寢墳側,服制如初,哀猶未歇。郡舉至孝,拜中司勾。章長病去官,博士徵兄憂,不行。司徒梁國盛允字子翩為議郎,慕孟博之德,貪樹於有禮,謂孟博:「家公區區欲辟大臣,宜令邑人廉薦之。」 孟博厲聲曰:「老夫年尊,絕意世事,又海內清高,當路非一,退而告人,子翩欲德我,我不受也。」 子翩亦以恨,遂不得辟。孟博病《去受事,而常幹宰相之職》。

謹按禮,父為士,子為天子。武王建有周之號,諡大王、 王季,言王業肇於此矣。越裳重九譯獻白雉,周公薦 陳祖廟,曰:先人之德有天下,尊歸於父,此人道之極。 前漢詔曰:海內大亂,兵革並起,朕被堅執銳,自率士 卒,犯危難,平暴亂,偃兵息民,天下大安。此皆太公之 教訓也。今上尊號曰太上皇,《春秋》之義,因其可褒而 褒之。《孝經》曰:「敬其父則子悅。」叔矩則其孝敬,則粥身 苦思,率禮無違矣;則其友于,則褒兄委榮,盡其哀情 矣;則其學藝,則家法洽覽,誨人不倦矣;則其政事,則 施於已試,靡有闕遺矣。君子百行,子產有四,凡在他 姓,尚宜褒之,況於父乎?敬意之至,猶用夷悅,況於寵 族乎?抗爽言以拒厚旨,抑所生以為己高,忍能厲然 獨享其榮?若乃不令之下愚,流貨財於權嬖,此罪人 也。田煇託疾,上也;劉矩屈體,次也;范滂吾無取焉耳。

聘士彭城姜肱伯雅,京兆韋著休明。靈帝踐祚,太后臨朝,陳、竇以忠見害。中常侍曹節秉國之權,大作威福,翼寵名賢,以弭己謗。於是起姜肱為犍為太守,著東海相。肱告其人:「吾以虛獲實,蘊藉聲價,盛明之際,尚不委質,況今政在家哉?」 遂乘桴浮海,莫知其極。而著驩以承命,駕言宵征,民不見德,唯戮是聞。論輸左校。

謹按《易》稱「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傳》曰:「朝廷 之人,入而不能出;山林之士,往而不能返。」言各有長 也。孔子嘉虞仲、夷逸,作者七人,亦終隱約。姜肱高尚 其事,見得思義,豈不綽綽有餘裕哉!韋著、邁種,其德 少有云補可也。虐刑以逞,民心怨痛,德薄位尊,力小 任重,古人懼旃,鮮能不及矣。

黃憲外史

[编辑]

《見幾》

[编辑]

陸續追師至秦,謁徵君而喜曰:「續也得師矣,願終身 受業焉。」徵君問曰:「子見元禮乎?」陸續答曰:「嗟,與元禮 去國矣。」曰:「黨難解乎?」曰:「霍子之力也。」徵君歎曰:「雖然, 閹寺執政,直臣必危,元禮之去,其能久乎!吾嘗與林 宗論漢室之事,憂形於色,移榻不寤,獨何心哉!是以 堅不仕之意,遂山藪之樂。林宗與吾偕是心也,彼猶」 擇交而獎訓,故及於黨。若憲也,無譽無毀,潛葆厥素, 躬耕以絭妻子,鼓琴讀書,以訓來學。有兄伯庸,哭母 失明而亡。吾獨廬塚三年,遭漢不靖,佞臣竊權,匈奴 稱命,惠政不霑於民,斂術結網於國,吾是以堅志而 避世。及讀孔氏《春秋》,嘗曰:「仲尼之道,至作《春秋》而尊 也。」知周無盛王,不可以輔,乃歷說諸侯以行其道。得 志則攝相事而誅正卯,不得志則權褒貶而作《春秋》。 吾亦樂仲尼之道。周、漢之東,皆季世也,故考風於列 國,聞政於諸侯,諸侯不以為賤而賓之,豈爵祿以臣 而凝滯於進退哉?吾始遊齊、魯、韓、魏之諸侯也,四君 皆愛士而不能謀,盟會而不能信,將如晉而國有警, 乃遙涉於秦。秦王明「毅而好問,分祿而養賢,積秦之 粟,盟諸侯而扶漢室,疏黨錮而清王塗,誅讒佞而撫 𥟖庶,卻匈奴而歆社稷,則穆公、孝公之業不足為也。 今閹寺執政者二世矣,黨錮雖釋,而主疑未愈,何以 熄釁?若數子不為逢梅之舉,必為後憂。孔子曰:『邦無 道,危行言遜』。數子其未從事於斯乎!」是歲,秦國地震, 大雨雹。

《出處》

[编辑]

魯王田於穀成,徵君謂大夫韓韜曰:「魯王二田矣,甫 其歸乎?」韓韜對曰:「子之遊,豈為一魯王哉?是以二田 棄諸侯之望也,子其磯矣。」徵君曰:「今諸侯好田,其不 為魯王者亦寡矣,盍歸乎哉?吾有先人塚廬,鄰於勢 族,將以我侵乎?有桑田十畝,災沴不時,酣政不息,將 以我傷乎?衡室其幽,蘭蕙扶疏,蔭庭之皋,雜桂與槐, 蔚然而林,將以我伐乎?《風》《雅》典謨,左右陳之;以琴以 瑟,左右張之,將以我毀乎?南望中山,實馳所心。盍歸 來乎?」曰:「噫!子何?戚之孔也!且子何莫為仲尼之遊乎畏于匡,阨于蔡,微服于宋,擊磬于衛,接淅于齊,絕祿 于陳,故在陳歎曰:『歸與!歸與!夫仲尼之歸志,必無所 遇而作也。今子一就于魯,魯王以國士遇之。是子未 有在陳之阨,而動歸與之歎,非《仲尼》志也。子欲辭魯 而行,請復遊于諸侯,可乎?苟漢室分崩,諸侯不輔,相 尋以兵,肥磽之壤,皆為戰場,老者赴深壑,壯者流四 方,當是時也,子將奚歸乎?此羈戍之所為,而老馬之 所以碗望而流嘶者也。吾子勉矣』。」徵君曰:「不然。吾聞 聖人達權,賢者執經。」子徒淹予之歸,勉予之遊,而不 知明哲者之議其後乎?昔殷將滅而微子逝,周既衰 而接輿狂,秦世虐而四皓棲,新室亂而薛方遁。《易》曰: 「『不事王侯,高尚其事』。此之謂歟?」今王室有新之漸,而 無方之舉,吾恐老馬亦掩嘶而竊笑矣。嗟乎!東京為 諸侯憂。韓韜喟然曰:「子固矣。昔酒傭負羹而殷舉,屠 叟漁」渭而周獵,五羖投秦而繆霸,甯子干齊而桓興, 孫卿遨遊於楚、趙,子輿馳騖於梁、滕,范公顯越而鴟 夷,張郎佐漢而辟穀。此數子者,豈無塚廬之思,躬耕 之樂哉?誠知立功為不朽也。諺曰:「荷鋤候雨,不如決 渚。」言時不可緩也。徵君顧弟子曰:「知權乎,知權乎?」

徐幹中論

[编辑]

《爵祿》

[编辑]

或問:「古之君子貴爵祿歟?」曰:「然。諸子之《書》稱『爵祿非 貴也,資財非富也,何謂乎』?」曰:「彼遭世之亂,見小人富 貴而有是言,非古也。古之制爵祿也,爵以居有德,祿 以養有功,功大者祿厚,德遠者爵尊;功小者其祿薄, 德近者其爵卑。是故觀其爵,則別其入之德也;見其 祿則知其人之功也,不待問之。古之君子貴爵祿者」, 蓋以此也。非以黼黻華乎其身,芻豢之適於其口也, 非以美色悅乎其目,鐘鼓之樂乎其耳也。孔子曰:「邦 有道,貧且賤焉,恥也。」明王在上,序爵班祿,而不以逮 也。君子以為至羞,何賤之有乎?先王將建諸侯而錫 爵祿也,必於清廟之中,陳金石之樂,宴賜之禮,宗人 擯相,內史作策也。其《頌》曰:「文王既勤止,我應受之。敷 時繹思,我徂維求。定時周之命於繹思。」由此觀之,爵 祿者先王之所重也,非所輕也。故《書》曰:「無曠庶官」,天 工人其代之。爵祿之賤也,由處之者不宜也,賤其人 斯賤其位矣。其貴也,由處之者宜之也,貴其人斯貴 其位矣。《詩》云:「君子至止,黻衣繡裳,佩玉鏘鏘,壽考不 忘。」黻衣繡裳,君子之所服也。愛其德,故美其服也。暴 亂之君子,非無此服也,而民弗美也。位亦如之。昔周 公相王室以君天下,聖德昭聞,王勛弘大。成王封以 少昊之墟,地方七百里,錫之山川,壬田附庸,備物典 策,官司彝器,龍旗九旒,祀帝於郊。太公亮武王克商 寧亂,王封之爽鳩氏之墟。東至於海,西至於河,南至 於穆陵,北至於無棣。五侯九伯,汝實征之。世祚太師, 撫寧東夏。當此之時,孰謂富貴不為榮寵者乎?自時 厥後,文武之教衰,黜陟之道廢,諸侯僭恣,大夫世位, 爵人不以德,祿人不以功,竊國而貴者有之,竊地而 富者有之。姦邪得願,仁賢失志,於是則以富貴相詬 病矣。故孔子曰:「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然則富貴美 惡,存乎其世也。《易》曰:「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為聖人 之大寶曰位?位也者,立德之機也;勢也者,行義之杼 也。聖人蹈機握杼,織成天地之化,使萬物順焉,人倫 正焉,六合之內,各竟其願,其為大寶,不亦宜乎?故聖 人以無勢位為窮,百工以無器用為困。困則其資亡, 窮則其道廢。故孔子栖栖而不居者,蓋憂道廢故也。 《易》曰:「井渫不食,為我心惻。可用汲,王明並受其福。」夫 登高而建旌,則其所視者廣矣;順風而振鐸,則其所 聞者遠矣。非旌色之益明,鐸聲之益遠也,所託者然 也,況居富貴之地而行其政令者也!故舜為匹夫,猶 民也,及其受終于文祖,稱曰「予一人」,則西王母來獻 白環,周公之為諸侯猶臣也。及其踐明堂之祚,負斧 扆而立,則越裳氏來獻白雉。故身不尊則施不光,居 不高則化不博。《易》曰:「豐亨,無咎,王假之,弗憂,宜日中。」 身尊居高之謂也。斯事也,聖人之所務也。雖然,求之 有道,得之有命。舜、禹、孔子可謂求之有道矣;舜、禹得 之,孔子不得之,可謂有命矣。非惟聖人,賢者亦然,稷、 契、伯益、伊尹、傅說,得之者也;顏淵、閔子騫、冉耕、仲弓, 不得者也。故良農不患疆場之不修,而患風雨之不 節;君子不患道德之不建,而患時世之不遇。《詩》曰:「駕 彼四牡,四牡項領。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騁。」傷道之不 遇也,豈一世哉!豈一世哉。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