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戎政典/第285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經濟彙編 戎政典 第二百八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二百八十五卷
經濟彙編 戎政典 第二百八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戎政典

 第二百八十五卷目錄

 弩部藝文一

  弩銘           漢李尢

  順濟廟石砮記       宋蘇軾

 弩部藝文二

  弩            唐李嶠

 弩部選句

 弩部紀事

 弩部雜錄

 彈部彙考

  說文

  廣雅釋器

 彈部藝文一

  彈銘           漢李尢

 彈部藝文二

  彈歌

  逐彈丸

  南林彈          晉桓元

  彈            唐李嶠

 彈部選句

 彈部紀事

 彈部雜錄

戎政典第二百八十五卷

弩部藝文一

[编辑]

《弩銘》
漢·李尤

[编辑]

放自近古,發意所睹。前聖制方,後世建弩。機牙發矢, 執破醜鹵。克獲雖屢,猶不可常。忘戰者危,極武者傷。

《順濟廟石砮記》
宋·蘇軾

[编辑]

建中靖國元年四月甲午,軾自儋耳北歸,艤舟吳城 山,順濟龍王祠下。既進謁而還,逍遙江上,得古箭鏃, 槊鋒而劍脊,其廉劌可愛,而其質則石也。曰:異哉,此 孔子所謂楛矢石砮,肅慎氏之物也,何為而至此哉? 傳觀左右,失手墜於江中,乃禱神,願探得之,當藏之 廟中為往來駭心動目詭異之觀。既禱,則使人沒求 之,一探而獲。謹按《禹貢》:「荊州貢礪、砥、砮、丹、及箘、簬、楛, 梁州貢璆、鐵、銀、鏤、砮、磬。」則楛矢、石砮,自禹而來貢之 矣。然至春秋時,隼集於陳庭,楛矢貫之,石砮長尺有 咫,時人莫能知,而問於孔子,孔子不近取之荊梁,而 遠取之肅慎,則荊梁之不貢此久矣。顏師古曰:「楛木 堪為笴,幽以北皆用之。」以此考之,用楛為矢,至唐猶 然,而用石為砮,則自《春秋》以來莫識矣,可不謂異物 乎?「《兌》之戈,和之弓,垂之竹矢,陳於路寢,孔子履,藏於 武庫,皆古之寶。」此矢獨非寶乎?順濟王威靈,南放於 洞庭,北被於淮泗,乃特為出此寶。軾不敢私有,而留 之廟中,與好古博雅君子共之,以昭示王之神聖,英 烈不可不敬者如此。

弩部藝文二

[编辑]

《弩》
唐·李嶠

[编辑]

挺質本軒黃,申威振遠方。機張驚雉雊,玉彩耀星芒。 高鳥行應盡,清猿坐見傷。蘇秦六百步,持此說韓王。

弩部選句

[编辑]

魏陳琳《武軍賦》:「弩則幽都筋角,𢘆山檿幹,通肌暢骨, 崇縕曲煙,大黃沈紫,直矢輕弦,當鋒摧決,貫遐洞堅。」

弩部紀事

[编辑]

《管子·輕重甲》篇:桓公曰:「弓弩多匡。」請幫助識別此字。者,而重藉於民; 奉繕「王而使弓弩多匡」,請幫助識別此字。者,其故何也?《管子》對曰:「鵝 鶩之舍,近鶤雞鵠」,請幫助識別此字。「之通遠,鵠鶤之所在。君請式璧 而聘之。」桓公曰:「諾。」行事期年,而上無闕者,前無趨人。 三月解請幫助識別此字。弓弩無匡。請幫助識別此字。者,召《管子》而問曰:「此何故也?」 管子對曰:「鵠,鶤之所在,君式璧而聘之。菹澤之民聞 之,越平而射遠,非十鈞之弩不能中《鶤雞》鵠。」請幫助識別此字。彼《十

鈞之弩》不得,請幫助識別此字。擎不能自正,故三月解。請幫助識別此字。而弓弩無
考證
匡。請幫助識別此字。者,此何故也?以其家習其所也。

《吳越春秋》:越王臣吳歸越,范蠡進善射者陳音。音,楚 人也。越王請音而問曰:「孤聞子善射,道何所生?」音曰: 「臣楚之鄙人,嘗步於射術,未能悉知其道。」越王曰:「然, 願子一二其辭。」音曰:「臣聞弩生於弓,弓生於彈,彈起 古之孝子。」越王曰:「孝子彈者奈何?」音曰:「古者人民朴 質,饑食鳥獸,渴飲霧」露,死則裹以白茅,投於中野。孝 子不忍見父母為禽獸所食,故作彈以守之,絕鳥獸 之害。故歌曰:「斷竹續竹飛土逐。」請幫助識別此字。「之謂也。」於是神農 皇帝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四方。黃帝 之後,楚有弧父。弧父者,生於楚之荊山,生不見父母。 為兒之時,習用弓矢,所射無脫。以其道傳於羿,羿傳 《逄蒙》,逄蒙傳於楚琴氏。琴氏以為弓矢不足以威天 下,當是之時,諸侯相伐,兵刃交錯,弓矢之威,不能制 服。琴氏乃橫弓著臂,施機設樞,加「之以力,然後諸侯 可服。《琴氏》傳之楚三侯,所謂句亶、鄂章,人號糜侯、翼 侯、魏侯也。自楚之三侯,傳至靈王,以桃弓棘矢而備 鄰國。自靈王之後,射道分流,莫得其正。臣前人受之 於楚,五世於茲矣。臣雖不明其道,惟王試之。」越王曰: 「弩之狀何法焉?」陳音曰:「郭為方城,守臣子也;教為人 君命所起也。牙為」執法,守吏卒也。牛為中將,主內裹 也。關為守禦,檢去止也。錡為侍從,聽人主也。臂為道 路,通所使也。弓為將軍,主重負也。弦為軍師,禦戰士 也。矢為飛客,主教使也。金為實「不止也。衛為副使, 正道里也。《叉》為受教,知可否也。縹為都尉,執左右也。 敵為百死,不得駭也。鳥不及飛,獸不暇走,弩之所向, 無不死也。臣之愚劣,道悉如此。」越王曰:「願聞正射之 道。」音曰:「臣聞正射之道,道眾而微。古之聖人,射弩未 發而前名其所中,臣未能如古之聖人,請悉其要。夫 射之道,身若戴板,頭若激卵,左足蹉,右足橫,左手若 附枝,右手若抱兒,舉弩望敵,翕心咽煙,與氣俱發,得 其和平,神定思去,去止分離,右手發機,左手不知,一 身異教,其況雄雌?此正射持弩之道也。願聞望敵儀 表投分飛矢之道。」音曰:「夫射之道,從分望敵,合以參 連,弩有斗石,矢有輕重,石取一兩,其數乃平。遠近高 下,求之銖分,道在於斯,無有遺言。」越王曰:「善。盡子之 道,願子悉以教吾國人。」音曰:「道出於天,事在於人,人 之所習,無有不神。」於是乃使陳音教士習射於北郊 之外。三月,軍士皆能用弓弩之巧。陳音死,越王傷之, 葬於國西,號其葬所曰陳音山。

《史記蘇秦傳》:秦說韓宣惠王曰:「天下之彊弓勁弩,皆 從韓出。谿子少府時力距來者,皆射六百步之外,韓 卒超足而射,百發不暇止,遠者括蔽洞胸,近者鏑弇 心。」許慎云:「南方谿子、蠻夷柘弩皆善材。韓有谿子 弩,又有少府所造二種之弩。」案時力者,謂作之得時, 力倍於常,故名時力也。距來者,謂弩勢勁利,足以距 來敵也。《索隱》曰:韓又有少府所造時力、距來二種之 弩,其名並具。《淮南子索隱》曰:超足,謂超騰用勢,蓋起 足蹋之而射也。

《華陽國志》:「秦昭襄王時,白虎為害,自秦蜀巴漢患之。 秦王乃募國中有能殺虎者邑萬家,金帛稱之。於是 閬中夷廖中等乃作白的弩,於高樓上射虎。」

《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葬驪山,令匠作機弩,矢有所 穿,近輒射之。」

《漢書高祖本紀》:「漢王羽相與臨廣武之間而語,羽伏 弩射中漢王,漢王傷胸。」

《日南傳》:「南越王尉佗攻安陽,有神人皋通為安陽王, 治神弩一張,一發萬人死,三發殺三萬人。」

《梁孝王武傳》:公孫詭多奇邪計,初見日,王賜千金,官 至中尉,號曰「公孫將軍」,多作兵弩弓數千萬。

《吾丘壽王傳》:「壽王為光祿大夫,侍中,丞相公孫弘奏 言:民不得挾弓弩十,賊彉弩百,吏不敢前,盜賊不輒 伏辜,免脫者眾,害寡而利多,此盜賊所以蕃也。禁民 不得挾弓弩,則盜賊執短兵,短兵接則眾者勝。以眾 吏捕寡賊,其勢必得。盜賊有害無利,則莫犯法,刑錯 之道也。臣愚以為禁民毋得挾弓弩便上下其議,壽」 王對曰:「臣聞古者作五兵,非以相害,以禁暴討邪也。 安居則以制猛獸而備非常,有事則以設守衛而施 行陣。及至周室衰微,上無明王,諸侯力政,彊侵,弱,眾 暴寡,海內抗敝,巧詐並生。是以知者陷愚,勇者威怯。 苟以得勝為務,不顧義理,故機變械飾,所以相賊害 之具不可勝數。」於是秦兼天下,廢王道,立私議,滅《詩》 《書》而首法令,去仁恩而任刑戮,墮名城,殺豪傑,銷甲 兵,折鋒刃。其後民以耰鉏箠梃相撻擊,犯法滋眾,盜 賊不勝,至於赭衣塞路,群盜滿山,卒以亂亡。故聖王 務教化而省禁防,知其不足恃也。今陛下昭明德,建 太平,舉俊材,興學官。三公有司,或由窮巷起白屋,裂 地而封,宇內日化,方外鄉風。然而盜賊猶有者,郡國 二千石之罪,非挾弓弩之過也。《禮》曰:「男子生,桑弧蓬 矢以舉之。」明示有事也。孔子曰:「吾何執執射乎?」大射 之禮,自天子降及庶人,三代之道也。《詩》云:「大侯既抗弓矢斯張。射夫既同,獻爾發功。」言貴中也。愚聞聖王 合射以明教矣,未聞弓矢之為禁也。且所為禁者,為 盜賊「之以攻奪也。攻奪之罪死,然而不止者,大姦之 於重誅,固不避也。臣恐邪人挾之,而吏不能止;良民 以自備而抵法禁,是擅賊威而奪民救也。竊以為無 益於禁姦,而廢先王之典,使學者不得習行其禮,大 不便。」書奏,上以難丞相弘,弘詘服焉。

《十洲記》:「鳳麟洲在西海之中央,地方一千五百里。洲 四面有弱水遶之,鴻毛不浮,不可越也。洲上多鳳麟 數萬,各為群。又有山川池澤及神藥百種,亦多仙家。 煮鳳喙及麟角合煎作膏,名之為續弦膠,或名連金 泥。此膠能續弓弩已斷之弦,刀劍斷折之金,更以膠 連續之,使力士掣之他處乃斷。所續之際,終無斷也。」 武帝天漢三年,帝幸北海祠恆山。四月,西國王使至, 獻此膠四兩,吉光毛裘,武帝受以付外庫,不知膠裘 二物之妙用也。以為西國雖遠,而上貢者不奇,稽留 使者未遣。又時武帝幸華林園射虎,而弩弦斷,使者 時從駕,又上膠一分,使口濡以續弩弦。帝驚曰:「異物 也。」乃使武士數人共對掣引之,終日「不脫,如未續時 也。膠色青,如碧玉吉光。毛裘黃色,蓋神馬之類也。裘 入水,數日不沈,入火不燋。」帝於是乃悟,厚謝使者而 遣去。賜以牡桂、乾姜等諸物,是西方國之所無者,又 益思東方朔之遠見。

《漢書李廣傳》:「廣以郎中令將四千騎,出右北平,匈奴 左賢王將四萬騎圍廣,矢下如雨,漢兵死者過半。漢 矢且盡,廣乃令持滿毋發,而廣身自以大黃射其裨 將。」服虔曰:「黃肩,弩也。」孟康曰:「太公陷堅卻敵,以大 黃參連弩也。」晉灼曰:「黃肩,即黃閒也;大黃,其大者也。」 《孫屠嘉傳》:「嘉,梁人也,以材官蹶張從高帝擊項籍。」 材官之多力,能腳踏彊弩張之,故曰「蹶張。」師古曰:「今 之弩,以手張者曰擘弩,以足踏者曰蹶張。」

《韓延壽傳》:「抱弩負籣。」如:請幫助識別此字。曰「籣盛」,弩箭服也。 《昭帝本紀》:「始元五年夏,罷天下停母馬及馬弩關。」 舊制,馬高五尺六寸,齒未平,弩十石以上,皆不得出 關。今不禁也。

《水經注·交州外域記》曰:「交阯昔未有郡縣之時,土地 有雒田。其田從潮水上下,民墾食其田,因名為雒民。」 設雒王、雒侯,主諸郡縣,縣多為雒將,雒將銅印青綬。 後蜀王子將兵三萬來討,雒王、雒侯,服諸雒將,蜀王 子,因稱為安陽王。後南越王尉佗舉眾攻安陽王。安 陽王有神人名皋通,下輔佐為安陽王。治神弩,一張 一發殺三百人。南越王知不可戰,卻軍住武寧縣。按 《晉太康記》:縣交阯,越遣太子名始,降服安陽王,稱臣 事之。安陽王不知通神人,遇之無道,通便去,語王曰: 「能持此弩王天下,不能持此弩者亡天下。」通去,安陽 王有女名曰眉珠,見始端正,珠與始交通。始問珠,令 取父弩視之。始見弩便盜,以鋸截弩訖,便逃歸報越 王。越進兵攻之,安陽王發弩,弩折,遂敗。

崔實《政論》:「永平、建初之際,去戰未久,官兵勁利,有蔡 太僕之弩,擅名天下。」

《後漢書耿恭傳》:恭為戊己校尉,屯前王柳中城,乘城 搏戰,以毒藥傅矢,傳語曰:「漢家箭神,其中瘡者必有 異。」因發彊弩射之,敵中矢者視創皆沸,遂大驚。 《順帝本紀》:永建元年冬十月,調五營弩師,郡舉五人, 令教習戰射。調,選也。五營,五校也。謂長水、步兵、射 聲、胡騎、車騎等五校尉也。 劉攽曰:「正文案五營弩 師,何為更言舉,明此舉字是與字,一郡與五人教習 也。」

《靈帝本紀》:中平元年「三月壬子,詔公卿出馬弩。」 《陳敬王羨傳》,「愍王寵嗣。寵善弩射,十發十中,皆同處。 永平中,黃巾賊起,郡縣皆棄城走。寵有彊弩數千張, 出軍都亭,國人素聞王善射,不敢反叛,故陳獨得完。 百姓歸之者,眾十餘萬人。」《寵射》,其祕法以天覆地 載,參連為奇。又「三微三小,三微為經,三小為緯,經緯 相將,萬乘之方,然要在機牙。」

《虞詡傳》:「詡為武都守,羌眾萬餘來攻,詡令軍中彊弩 勿發,而潛發小弩。羌以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 於是使二十彊弩共射一人,發無不中。」

《袁紹傳》:「公孫瓚大破黃巾,威震河北,紹乃自擊之。紹 先令麴義領精兵八百,彊弩千張,以為前登。瓚輕其 兵少,縱騎騰之,義兵伏楯下,一時同發,瓚軍大敗。」 《雜記》:「東吳朝,鴻臚卿張儼、議郎張純、鎮南將軍朱異 三人共詣驃騎將軍朱據。據曰:『三賢屈顧,老鄙相聞, 含甘須之明,懷終賈之才,想飢渴久矣。各為賦一物, 然』」後坐,乃各賦所見異賦。《弩》曰:「南岳之幹,鍾山之銅, 應機命中,射隼高墉。」

《魏氏春秋》,諸葛亮損益連弩,謂之「元戎。」以鐵為矢,矢 長八寸,一弩十矢俱發。

《晉書。陶璜傳》:「璜南征擒孟幹,將徙之臨海。幹等志欲 北歸,慮東徙轉遠,以吳人愛蜀側竹弩,言能作之,皓

留付作部,後幹逃至京都
考證
《馬隆傳》:「隆討涼州,募限腰引弩三十六鈞,弓限四鈞,

立標簡試,自旦至日中,得三千五百人。」

《嵇紹傳》:「齊王冏以紹為左司馬,旬日,冏被誅。初,兵交, 紹奔散赴宮,有持弩在東閣下者,將射之,遇有殿中 將兵蕭隆,見紹姿容長者,疑非凡人,趨前拔箭,於此 得免。」

《清異錄》:宣武廳子都尢勇悍,其弩張一大機則十二 小機皆發,用連珠大箭,無遠不及。晉人極畏此,文士 戲呼為「急龍車。」

《宋書武帝本紀》,「晉義熙六年五月,移屯石頭,乃柵淮, 斷查浦。既而群賊大至,遣十餘艦來拔石頭柵,公命 神弩射之,發輒摧陷,循乃止,不復攻柵。」

《孝武帝本紀》:「大明三年十一月己巳,肅慎國重譯,獻 楛、矢、石砮。」

《南齊書高帝本紀》:泰始三年,「沈攸之、吳喜北敗於睢 口,諸城戍大小悉奔歸敵,遂進至淮北,圍角城。戍主 賈法度力弱不敵,諸將勸太祖渡岸救之,太祖不許, 遣軍主高道慶將數百張弩,浮艦淮中,遙射城外弩, 一發數百箭俱去。敵騎相引避之,乃命進戰,城圍即 解。」

《通鑑唐紀》:「秦王世民圍洛陽宮城,城中守禦甚嚴,八 弓弩箭如車輻,鏃如巨斧,射五百步。」《八弓弩》,八弓 共一絭也,如古「連弩」,今之「划車弩」,亦其類也。

《唐書蕭嵩傳》:「嵩徙河西節度使,遣副將杜賓客率彊 弩四千,與吐蕃戰祁連城下。自晨鬥迄晡,乃大潰,斬 一將。」

《馮盎傳》:盎來朝,宴賜甚厚。俄而羅竇諸洞獠叛,詔盎 率眾二萬為諸軍先鋒。賊據險不可攻,盎持弩語左 右曰:「矢盡,勝負可知矣。」發七矢,斃七人。賊退走,盎縱 兵乘之,斬首千餘級。帝詔智戴還慰省,賞予不可計, 奴婢至萬人。

《韓滉傳》:「李晟屯渭北,滉運米饋之,船置千弩,以相警 捍,賊不能剽。」

《南詔傳》:盧耽節度西川,為大旝連弩,南詔憚之。 《通鑑唐紀》:「西川節度使崔安潛奏乞洪州弩手教蜀 人用弩走丸而射之,選得千人,號神機弩營,蜀兵由 是浸彊。」

《唐書柏良器傳》:「良器年二十四,更戰陳六十二。李希 烈圍陵寧,遏水灌之,親令軍中明日拔城。良器以救 兵至,擇弩手善遊者,沿汴渠夜入,及旦伏弩發,賊乘 城者皆死。」

《王栖曜傳》:李希烈陷汴州也,乘勝東略,次寧陸,將襲 宋州。浙西節度使韓滉使栖曜以彊弩三千,涉水夜 入寧陸。希烈不之知,晨朝矢集帳前,驚曰:「江淮弩士 入矣。」遂不敢東。

《楊收傳》:「始南蠻自大中以來,火邕州,掠交阯,調華人 往屯,涉氛瘴死者十七戰無功,蠻勢益張。收議豫章 募士三萬,置鎮南軍以拒蠻,悉教蹋張,戰必注滿,蠻 不能支。」

《田頵傳》,當時稱朱瑾槊、米志誠弩,皆為第一。

《五代史趙犨傳》:「陳州舊有巨弩數百,皆廢壞,後生弩 工皆不識其器。犨子珝創意理之,弩矢激五百步,人 馬皆洞,以故黃巢不敢近圍。」

《文獻通考》:太祖開寶八年,將平江南,簡稽軍實。京師 所造兵器,十日一進,謂之「旬課。」上親閱之,制作精絕, 尤為犀利。弓弩院歲造角色弓、白樺弓、虎翼弩、馬黃 弩、床子弩。太祖嘗令試床子弩於近郊外,矢及七百 步。又令別造千步弩試之,矢及三里。

《宋史兵志》器甲之制,「其工署則有南北作坊,院有弓 弩院,諸州皆有作坊,皆役工徒而限其常課。南北作 院歲造塗金脊鐵甲等凡三萬二千,弓弩院歲造角 弝弓等凡千六百五十餘萬,諸州歲造黃樺黑漆弓 弩等凡六百二十餘萬。又南北作坊及諸州別造兵 幕甲袋、梭衫等什物,以備軍行之用。」

《魏丕傳》:「丕為作坊使,典工作十餘年,討澤潞維揚,下 荊廣,收川峽,征河東,平江南。太祖皆先期諭旨,令修 刱器械,無不精辦。舊床子弩射止七百步,令丕增造 至千步。」

《太宗本紀》:「太平興國三年十二月乙丑,幸講武臺,觀 機石連弩。」

太平興國四年八月己亥,幸新城,觀鐵林軍人射強 弩。

《兵志》:「咸平元年六月,御前忠佐石歸宋獻木羽弩箭, 箭裁尺餘,而所激甚遠,中鎧甲則簳去而鏃存,牢不 可拔。詔增歸宋月奉,且補其子為東西班侍。」

《真宗本紀》:「咸平六年春正月戊寅,幸飛山雄武營,觀 發機石連弩。」

仁宗景祐二年,罷秦州造,輸京師弓弩。

慶曆二年,詔鄜延、環慶、涇原、秦鳳路各置都作院,賜 河北義勇兵弓弩、箭材各一百萬。四年,賜鄜延路總 管風羽子弩箭三十萬皇祐元年,御崇政殿,閱知澧州、供備庫副使宋守信 所獻衝陣無敵流星弩、拒馬皮竹牌、火鎌、石火綱三 刃、黑漆順水山字鐵甲、野戰拒馬刀弩、砦腳車、衝陣 劍輪無敵車、大風翎弩箭八種:

四年,河北、河東、陝西都總管司言:「郭諮所造獨轅衝 陣無敵流星弩,可以備軍陣之用。」詔弓弩院如樣製 之。除諮為鄜延路鈐轄,許置弩五百,募土民教之。既 成,經略夏安期言其便,詔立獨轅弩軍。

《郭諮傳》:「轉運使任顓言諮有巧思,自為兵械皆可用。 詔以所作刻漏圓楯、獨轅弩、生皮甲來上,帝頗嘉之。 除益州路兵馬鈐轄,累遷英州刺史。後為契丹祭奠 副使、知汾州。未行,言獨轅弩可試,改鄜延路兵馬鈐 轄。許置弩五百,募土兵教之。既成,經略使夏安期言 其便,詔立獨轅弩軍。」

《兵志》:「熙寧元年,始命入內副都知張若水、西上閤門 使李評料簡弓弩而增修之。若水進所造神臂弓,實 李宏所獻,蓋弩類也。以檿為身,檀為弰,鐵為𩍐子槍 頭,銅為馬面牙發,麻繩扎絲為弦。弓之身三尺有二 寸,弦長二尺有五寸,箭木羽長數寸,射三百四十餘 步,入榆木半笴。帝閱而善之。」於是神臂始用,而他器 弗及焉。

元豐六年二月,詔熙河路守具有闕,給氈三千領、牛 皮萬張運送之。八月,從環慶路趙𥜽之請,以神臂弓 一千、箭十萬給之。未幾,賜蘭會路欒箭二十五萬。七 年,陝西轉運副使葉康直言:「秦鳳路軍器見闕名物, 計四百三十餘萬,使一一為之,非十餘年可就,乞自 京給賜。」詔量給之。帝性儉約,有司造將官皮甲,欲以 生絲染紅代氂牛尾為瀝水,帝惜之,代以他毛,於一 弓一矢、一甲一牌之用,無不盡心焉。弓曰「闊閃促張, 弓罷長弰。」舊法,矢曰「減指箭」牌以欒竹穿皮為之,以 易桐木牌,改素鐵甲為編挨甲。其法精密,乃劉昌祚、 尹抃、閻守懃等所定制度云。

元符元年,詔江湖、淮、浙六路合造神臂弓三千,箭三 十萬。二年,臣僚奏乞增造神臂弓,於是軍器監所造 歲益千餘弓。是歲,詔河北沿邊州城壁、樓櫓、器械,各 務修治,有不治者罪之。

《夢溪筆談》:予頃在海州人家,穿地得一弩機,其望山 甚長,望山之側為小,短如尺之有分寸。原其意,以目 注鏃端,以望山之度擬之,準其高下,正用筭家勾股 法也。《太甲》曰:「往省括于度則釋疑。」此乃度也。漢陳王 寵善弩射,十發十中,中皆同處。其法以天覆地載,參 連為奇,三微三小,三微為經,三小為緯,要在機牙。其 言隱晦難曉,大意天覆地載,前後手勢耳。「參連為奇」, 謂以度視鏃,以鏃視的參連如衡,此正是勾股度高 深之術也。三經三緯,則設之於堋,以誌其高下左右 耳。予嘗設三經三緯以鏃注之,發矢亦十得七八,設 度於機,定加密矣。

鄆州發地,得一銅弩,機甚大,製作極工。其側有刻文 曰「臂師虞士,耳師張柔。」史傳無此色目人,不知何代 物也。

《桂海虞衡志》:「猺人弩,又名編架,無箭槽,編架而射。」 《夢溪筆談》:「熙寧中,李定獻編架弩,似弓而施榦鐙,以 鐙距地而張之,射三百步,能洞重札,謂之神臂弓,最 為利器。李定本党項羌酋,自投歸朝廷,官至防團而 死,諸子皆以驍勇雄於西邊。」

《宋史王淵傳》:宣和五年,劉延慶討方臘,以淵為先鋒。 賊將據錢塘,勢張甚,淵諭小校韓世忠曰:「賊謂我遠 來,必易我。明日爾逆戰而偽遁,我以強弩伏數百步 外,必可得志。」世忠如其言,賊果追之,伏弩卒發,應弦 而倒。逐北至淳安,賊據幇源峒,遂圍而平之。 《畫墁錄》:仁宗朝有侯傑者,踏弩六石拜官,世謂侯之 六石。元豐團教為陳留弩,蹈六石者不數也。七石以 上方著籍,弓平射一石七斗為應格。建中靖國,予為 定州,各散保州兵士,射三石七斗,取舍從容矣。 《宋史李綱傳》:靖康元年,金將斡离不渡河,徽宗東幸, 勤王之師漸至。綱率諸將旦出封丘門,與金人戰幕 天坡,以神臂弓射金人,卻之。

《宋昌祚傳》:「建炎二年,兀朮犯和州,軍士胡廣發弩,中 兀朮左臂,兀朮大怒,飛砲雨集,徑登弩發之地,城立 破。」

《吳玠傳》:紹興二年,兀朮攻和尚原,玠命諸將選勁弓 強弩,分番迭射,號「駐隊矢連發不絕,繁如雨注,敵稍 卻。」

《兵志》:紹興三年,席益言「諸州造馬蝗弩,不若令造弓。」 詔並改造弓弩,內馬蝗弩改手射弓。

紹興三十二年,詔「江東安撫司造木弩五千、箭五十 萬。」

《劉錡傳》:「金人圍順昌,葛王裦與龍虎大王合兵薄城。 初,錡傅城築羊馬垣,穴垣為門,至是蔽垣為陣。金人 縱矢皆自垣端軼著於城,或止中垣上。錡用破敵弓 翼,以神臂強弩,自城上或垣門射敵無不中,敵稍卻《魏勝傳》:「勝嘗自創如意戰車數百輛,列陣則如意車 在外,以旗蔽障,弩車當陣門,其上寘床子弩,矢大如」 鑿,一矢能射數人,發三矢可數百步。

桯史鄭華原居中在宥府,和子美詵知雄州,嘗以事 詣京師,召與語而悅之,遂薦於徽祖。敷奏明鬯,大契 宸旨,進橫階一等,俾還任。詵因上《制勝彊遠弓式》,詔 施行之。弓製實,弩極輕利,能破堅於三百步外,即邊 人所謂鳳凰弓者。紹興中,韓蘄王世忠因之,稍加損 益而為之新,名曰「剋敵」,亦詔起部通製,至今便焉。洪 文敏《容齋三筆》謂祖熙寧神臂之規,實不然也。詵知 兵,嘗沮伐燕之議,以及於責,北事之作,未及用以死。 蓋兩河名將云。

《宋史楊存中傳》:「存中嘗以剋敵弓雖勁而蹶張難遂, 以意創馬蝗弩,思巧製工,發易中遠,人服其精。」 《李寶傳》:「寶戰具精利,宰臣陳康伯取其長槍克敵弓 弩,俾所司為式製之。」

《文獻通考》:「隆興元年六月,御寶封木羽弩箭百四隻, 下樞密院,江浙諸路,製百萬。乾道九年閏正月,衢州 張子顏造木鶴弩二千,箭十萬。」

《齊東野語》:完顏亮敗盟寇蜀,主將合喜孛堇、張仲孚 副之。先是,吳氏守蜀時,專用神臂弓保險,孛堇曰:「昔 我軍皆漠北人,故短於弩射。今軍士多河南北人,何 不習閱,以分南人之長。」遂擇五千人,晝夜習之。一日, 設射於石岩下,張宴以第其中否,岩皆如粉飛墜。 《宋史·兵志》:隆興元年,御降木羽弩箭式,每路依式製 箭「百萬。」

淳熙九年,衢州守臣製到木鶴觜弩二千,箭十萬。又 湖北、京西造納無羽箭。上曰:「箭不用羽,可謂精巧,其 屋藏之。」淮東總領朱佺言:「鎮江一軍,乃韓世忠部曲。 世忠造克敵弓,以當敵騎衝突,其發可至百步,其勁 可穿重甲,最為利器。往歲調發,弓不免損失,存者歲 久亦漸弛壞。今考諸軍,見弩手八千八百四十二人, 人合用兩弓,一弓一日上教,一弓備出戰。合用弓萬 七千六百八十有四,僅存六千五百七十有四,餘皆 不堪施教,乞下鎮江都統司足其額。」

十五年,工部侍郎李昌圖言:「弓矢之利,貴於便疾,神 臂弓斗力,及遠屢獲其用。後又造神勁弓,及遠雖在 神臂弓上,軍中多言其發遲,每神臂三矢而神勁方 能一發,若臨敵之際,便疾反出神臂下。」上曰:「平原曠 野,宜用神勁弓,西蜀崇山峻嶺,未知孰利。」詔金州都 統司詳議以聞。既而都統制吳挺奏:神勁弓并彈子、 頭箭,「諸軍用之誠便疾,神臂不及也。」詔從其便。楚州 兵馬鈐轄言:「弩之力勁者三十石,次者十五石,矢之 鏃狀若鍬,所發何啻數百步,洞穿數人。江上諸軍有 弩式,皆廢不修。」詔兩淮、荊、襄沿邊城守各製二十枝, 御前軍器所亦如之。

《曾三聘傳》:「三聘字無逸,臨江新淦人。乾道二年進士, 調贛州司戶參軍,累遷軍器監主簿。有旨造划車弩, 三聘謂划車弩六人挽之,而箭之所及止二百六十 步。今所用克敵弓較之工費不及十之三,一人挽之, 而射可及三百六十步,利害曉然。乃不果造。」

《兵志》:「紹熙而後,日造器械,數目山積。開慶元年,壽春 府造㔶筒木弩,與常弩明牙發不同,箭置筒內甚穩, 尢便夜中施發。」

《元史世祖本紀》,「中統二年四月辛酉,詔太康弩軍二 千八百人戍蔡州。」

三年五月以孟烈所獻蹶弩藏於中都。

《通鑑元紀》:「泰定帝時,立行樞密院於汴梁,以也速合 知院事,行視太行諸關,以摺疊弩分給守關軍士。」 《元史張子良傳》:「子良子懋,丞相伯顏南征,其行陣以 鏵車弩為先,而眾軍繼之,懋以勇鷙,將弩前行。」 《文宗本紀》:「天曆元年,以摺疊弩分給守關軍士。」 《通鑑元紀》:「至正十二年三月,隴西地震,凡百餘日,城 郭頹圮,陵谷」遷變,定西、會州、靜寧、《莊浪》尢甚。會州公 宇牆崩,中獲弩五百餘張,長者丈餘,短者九尺,人莫 能挽。因改「定西」為《安定州》,「會州」為《會寧州》。

《明會典》:「洪武四年,以腳蹬弩給各邊將士,仍令天下 軍衛,如式製造。」

弘治十三年,令兵仗局造神臂弩五千張并箭。 嘉靖二十一年題准:行兩廣選取強弩藥箭巧匠,令 軍器局督造。發邊後,令該省成造弩弓一千張并藥 箭解部。仍每年造毒藥三十斤,限六月以裡解到。尋 議停止。

嘉靖二十七年,題造硬弩二,一并發二矢,一并發三 矢,比神臂為遠,定名「克敵弩。」令寶源局造送各邊應 用,每邊一千張

弩部雜錄

[编辑]

《古諺古語》「強弩之極,矢不能穿魯縞。衝風之末,力不 能漂鴻毛。」

彀弩射市,薄命先死。

《韓非子》:「夫弩弱而矢高者,激於風也。」

彈部彙考

[编辑]

說文

[编辑]

《彈》

[编辑]

《彈行》丸也。

廣雅

[编辑]

《釋器》

[编辑]

請幫助識別此字。謂之「彈。」

彈部藝文一

[编辑]

《彈銘》
漢·李尤

[编辑]

昔之造彈,起意弦木,以丸為矢,合竹為樸,漆飾以霑, 不用筋角,丸彈之利,以弋鳧鶩。晉靈驕悖,群臣是彈, 樂其如躍,趨如避丸。

彈部藝文二

[编辑]

《彈歌》

[编辑]

《吳越春秋》曰:越王欲謀伐吳,范蠡進善射者陳音。音,楚人也。越王請音而問曰:「孤聞子善射,道何所生者?」 音曰:「臣聞弩生於弓,弓生於彈,彈起於古之孝子,不忍見父母為禽獸所食,故作彈以守之。」 歌云云 ,劉勰云:「黃歌斷竹,質之至也。」 又曰:「斷竹黃歌,乃二言之始。」 黃謂黃帝也。

斷竹續竹飛土逐,請幫助識別此字。

《逐彈丸》

[编辑]

《西京雜記》曰:「韓嫣好彈,以金為丸,一日所失者十餘,長安為之語云云。」 京師兒童每聞嫣出彈,輒隨之,望丸所落,便拾取焉。

苦饑寒,逐彈丸。

《南林彈》
晉·桓元

[编辑]

散帶躡良駟,揮彈出長林。歸翮赴舊栖,喬木轉翔禽。 落羽尋絕響,屢中轉應心。

《彈》
唐·李嶠

[编辑]

俠客持蘇合。佳遊滿帝鄉。避丸深可誚。求炙遂難忘。 金迸疑星落。珠成似月光。誰知少孺子。將此見吳王。

彈部選句

[编辑]

晉夏侯湛《繳彈賦》:「張弱弓,理繁繳,望大群以送丸,審 追放而必獲。」

《漢樂府》:「烏生八九子,端坐秦氏桂樹間。唶我秦氏家 有遊蕩子,工用雎陽彊蘇合彈。左手持彊彈兩丸出 入烏東西。唶我一丸即發中烏身,烏死魂魄飛揚上 天。」

彈部紀事

[编辑]

《左傳宣公二年》:「晉靈公不君厚斂,以雕牆從臺上彈 人,而觀其辟丸也。」

《吳越春秋》:范蠡進善射者陳音。音,楚人也。越王請音 而問曰:「孤聞子善射,道何所生?」音曰:「臣楚之鄙人,嘗 步於射術,未能悉知其道。」越王曰:「然,願子一二其辭。」 音曰:「臣聞弩生於弓,弓生於彈,彈起古之孝子。」越王 曰:「孝子彈者奈何?」音曰:「古者人民朴質,饑食鳥獸,渴 飲霧露,死則裹以白茅,投於中野。孝子不忍見父母」, 為禽獸所食,故作彈以守之,絕鳥獸之害。故歌曰:「斷 竹續竹飛土逐。」請幫助識別此字。之謂也。請幫助識別此字。古肉字, 《西京雜記》:韓嫣好彈,常以金為丸,所失者日有十餘。 安長為之語曰:「苦饑寒,逐金丸。」京師兒童每聞嫣出 彈,輒隨之,望丸之所落,輒拾焉。

《吳志孫登傳》:「登嘗乘馬出,有彈丸過,左右求之,有一 人操彈佩丸,咸以為是,辭對不服。登使求過彈,比之 非類,乃見釋。」

《晉書。石季龍載記》,季龍,勒之從子也。性殘忍,好馳獵
考證
遊蕩無度。尢善彈,數彈人,軍中以為毒患。勒白王將

殺之,王曰:「快牛為犢子時,多能破車,汝當小忍之。」 《南齊書。桓榮祖傳》,榮祖善彈,彈鳥毛盡而鳥不死,海 鵠群翔,榮祖登城西樓彈之,無不折翅而下。

《談藪》:齊蕭遙欣為童子時,見一小兒左右彈飛鳥,未 有不應弦而落者。遙欣謂之曰:「凡戲多端,何急此彈? 鳥自雲中高翔,何關人事?」小兒感之,終身不為。時少 年士庶競為此戲,聞欣說,遂廢之。

《煙花記》:「陳宮人喜於春林放柘彈。」

《魏書始祖本紀》:「四十二年,遣子文帝如晉。五十八年, 晉方遣帝。始祖聞帝歸,大悅,使諸部大人詣陰館迎 之。酒酣,帝仰視飛鳥,請諸大人曰:『我為汝曹取之』。援 彈飛丸,應弦而落。時國俗無彈,眾咸大驚,乃相謂曰: 『太子風采被服,同於南夏,兼奇術絕世,若繼國統,變 易舊俗,吾等必不得志。不若在國。諸子習本淳樸,咸』」 以為然,且離間素行,乃謀危害,並先馳還。始祖問曰: 「我子既歷他國,進德何如?」皆對曰:「太子才藝非常,引 空弓而落飛鳥,是似得晉人異法怪術,亂國害民之 兆,惟願察之。」自帝在晉之後,諸子愛寵日進。始祖年 踰期頤,頗有所惑,聞諸大人之語,意乃有疑,因曰:「不 可容者,便當除之。」於是諸大人乃馳詣塞南矯害帝。 既而始祖甚悔之。

《隋書長孫覽傳》:「覽從子晟賜射武安殿,時有鳶群飛, 上曰:『公善彈,為我取之』。十發俱中。」

《唐書滕王元嬰傳》:「元嬰,貞觀十三年始王,實封千戶, 為金州刺史。巡省部內,從民借狗求罝,所過為害,以 丸彈人,觀其走避則樂。」

《酉陽雜俎》:建中初,士人韋生移家汝州,中路逢一僧, 因與連鑣,議論頗洽,日將銜山,僧指路謂曰:「此數里 是貧道蘭若,郎君豈不能左顧乎?」士人許之,因令家 口先行,僧即處分,步者先排,比行十餘里不至,韋生 問之,即指一處林煙曰:「此是矣。」又前進,日已沒。韋生 疑之,素善彈,乃密於靴中取弓啣彈,懷銅丸十餘方 責僧曰:「弟子有程期,適偶貪上人清論,勉副相邀。今 已行二十里,不至,何也?」僧但言:「且行。」至是,僧前行百 餘步,韋知其盜也,乃彈之,正中其腦。僧初不覺,凡五 發中之。僧始捫中處,徐曰:「郎君莫惡作劇。」韋知無奈 何,亦不復彈。見僧方至一莊,數十人列炬出迎,僧延 韋坐一廳中,喚云:「郎君勿憂。」因問左右:「夫人下處如 法?」無復曰:「郎君且自慰安之,即就此也。」韋生見妻女 別在一處,供帳甚盛,相顧涕泣,即就僧。僧前執韋生 手曰:「貧道盜也,本無好意,不知郎君藝若此,非貧道 亦不及也。今日故無他,幸不疑也。適來貧道所中郎 君彈悉在。」乃舉手搦腦後,五丸墜地焉。蓋腦銜彈丸 而無傷,雖《列言》無痕,「《撻孟》稱:不膚撓,不翅過也。」有頃, 布筵具蒸犢,犢劄刀子十餘,以齏餅環之。揖韋生就 坐,復曰:「貧道有義弟數人,欲令伏謁。」言未已,朱衣巨 帶者五六輩,列於階下。僧呼曰:「拜郎君,汝等向遇郎 君,則成齏粉矣。」食畢,僧曰:「貧道久為此業,今向遲暮, 欲改前非。不幸有一子伎過老僧,欲請郎君為老僧 斷之。」乃呼飛飛出參郎君。飛飛年才十六七,碧衣長 袖,皮肉如脂。僧叱曰:「向後堂侍郎君。」僧乃授韋一劍 及五丸,且曰:「乞郎君盡藝殺之,無為老僧累也。」引韋 入一堂中,及反鎖之,堂中四隅明燈而已。飛飛當堂 執一短馬鞭,韋引彈,意必中。丸已敲落,不覺跳在梁 上,循壁虛攝,捷若猱玃,彈丸盡,不復中。韋乃運劍逐 之,飛飛倏忽逗閃,去韋身不尺,韋斷其鞭節,竟不能 傷。僧久乃開門問:「韋與老僧除得害乎?」韋具言之。僧 悵然顧飛飛曰:「郎君證成汝為賊也,知復如何?」僧終 夕與韋論劍及弧矢之事。天將曉,僧送韋路口,贈絹 百疋,垂泣而別。

《雲仙雜記》:「李少微子女頗多,每朝退,於亭榭散槐膠 彈子數百枚,令諸小兒爭取之,以為戲笑,終日不倦。 戲已,復收於篋。」

《酉陽雜俎》:慈恩寺僧廣升言:「貞元末,閬州僧靈鑒善 彈,其彈丸方用洞庭沙岸下土三斤,炭末三兩,瓷末 一兩,榆皮半兩,泔澱二勺,紫礦二兩,細沙三分,藤紙 五張,渴搨汁半合,九味和擣三千杵,齊手丸之,陰乾。」 鄭彙為刺史時,有當家名寅,讀書善飲酒,彙甚重之, 後為盜,事發而死。寅常詣靈鑒角放彈,寅指一樹節, 其節目相去數十步,曰「中之」,獲五千,一發而中,彈丸 反射不破,至《靈鑒》乃陷節碎彈焉。

《南唐近事》:何敬洙善彈射,性勇決,微時為鄂帥李簡 家僮,李性嚴毅,果於殺戮,左右給使之人,小有過𠎝, 鮮獲全宥。何嘗因薄暮與同輩戲於小廳下,有蒼頭 取李公所愛硯擎於手中,謂諸僮曰:「誰敢破此?何時 餘酣,乘興厲色而應曰:『死生有命,吾敢碎之』。」乃擲硯 於石階之上,鏗然毀裂,群豎迸散,無敢觀者。翊日,李 衙退視事,責碎硯之由,主者具以實對。李極怒,即命 擒何,以至死不旋踵矣。李之夫人素賢明,知何有奇 相,每曰:「異日當極貴。」至是匿何後堂中。旬浹之間,李怒未解,夫人亦不敢救。一日,李獨坐小廳,有一烏申 喙向李而噪,其聲甚厲。李惡之,遂拂衣往後園池亭 中,烏亦隨其所之,叫噪不已。命家人多方驅逐,略無 去意。李性既褊急,怪怒愈甚,顧左右曰:「何敬洙善彈, 亟召來,能斃此畜,當釋爾罪。」何應召而至,注丸挾彈, 精誠中激,應弦斃之。李佳賞至再,遂捨其罪。後擢為 小校,以軍功累建旌鉞。建隆初,自江西移鎮鄂渚,下 車之日,小亭中復見一烏,顧何而鳴。何曰:「昔日全吾 之命,得非爾乎?」乃取食物自置諸掌,烏翻然而下,食 何掌中。其後何位至中書令,守太師致仕。功算崇極, 時莫與比。靈禽之應,豈徒然哉!

《山西通志》:「溫徽,字世美,介休人。嫺於彈弓。流賊圍城, 徽發三彈而中三賊之目,賊解去,以一人保一城,亦 大奇也。」

彈部雜錄

[编辑]

《莊子》:「浸假而化,予之左臂以為雞,予因以求時夜。浸 假而化,予之右臂以為彈,予因以求鴞炙。」

「以隨侯之珠,彈千仞之雀,所用者重,所要者輕。」 《潛夫論浮侈》篇:「今民奢衣服,侈飲食,事口舌,而習調 欺,以相詐給,比肩是也。或以謀姦合任為業,或以遊 敖博奕為事,或丁夫世不傳,犁鋤懷丸挾彈攜手遨 遊,或取好土作丸賣之。其彈外不可以禦寇,內不可 以禁鼠,晉靈好之以增其惡,未嘗聞志義之士,喜操 以遊」者也。唯無心之人,群豎小子接而持之,妄彈鳥 雀,百發不得一,而反中面目,此最無用而有害也。 《說苑》:客謂梁王曰:「『惠子之言事也,善譬。王使無譬,則 不能言矣』。王曰:『諾』。明日見,謂惠子曰:『願先生言事則 直言耳,無譬也』。惠子曰:『今有人於此而不知彈者,曰: 『彈之狀何若』?應曰:『彈之狀如彈,則諭乎』?王曰:『未諭也』』。」 於是更應之曰:「彈之狀如弓,而以竹為弦,則知乎?」王 曰:「可知矣。」惠子曰:「夫說者,固以其所知諭其所不知, 而使人知之。今王曰:『無譬,則不可矣』。」王曰:「善。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