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第074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七十四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
第七十四卷目錄
坊表部紀事
坊表部雜錄
坊表部外編
考工典第七十四卷
坊表部紀事
[编辑]《史記·周本紀》:「武王命畢公表商容之閭。」
《妝樓記》:宋鮑蘇之妻不妒,宋公表其閭曰「女宗。」 《南史孝義傳》:元嘉七年,南豫州舉所統西陽縣人董 陽,三世同居,外無異門,內無異煙,詔榜門曰:「篤行董 氏之閭。」
《北史魏宗室傳》:「秦王翰孫禎,孝文初拜南豫州刺史, 淮南人相率投附者三千餘家,置之城東汝水之側, 名曰歸義坊。」
《冊府元龜》:「宣武景明二年九月,發畿內夫五萬人,築 京師三百二十三坊,四旬而罷。初,廣陽王嘉,孝文時 為司州牧,表請於京四面築坊三百二十,各周一千 二百步,乞發三正復丁,以充茲役。」〈三正謂京師每坊置里正三人也〉 「雖有暫勞,姦盜永止。」詔從之,至是而成。
《兩京記》:東京宜人坊,其半本隋齊王暉宅。暉,煬帝愛 子。初欲出坊為宅,帝問宇文凱曰:「『里名謂何』?凱曰:『名 宜人』。帝曰:『既名宜人,奈何無人,可以半為王宅』。」 通化坊東南鄖公殷開山宅,時人謂之「無鬼坊。」 《獨異志》:「朱敬則,亳州永城人。孝友忠鯁,舉世莫比。門 表闕者六所,古今無之。」
《唐書劉褘之傳》:「褘之字希美,常州晉陵人。父子翼,字 小心,在隋為著作郎,峭直有行,嘗面折僚友短,退無 餘訾。李伯藥曰:『子翼詈人,人都不憾。貞觀初,召之,辭 以母老,詔許終養。江南道巡察使李襲譽嘉其孝,表 所居為孝慈里』。」
《孟洗傳》:「洗拜同州刺史。神龍初,致仕,居伊陽山,治方 藥。睿宗召,將用之,以老固辭,賜物百段,詔河南春秋 給羊酒糜粥。尹畢構以詵有古人風,名所居為子平 里。」
《三宗諸子傳》:初,睿宗五子列第東都積善坊,號「五王 子宅。」及賜第上都隆慶坊,亦號「五王宅。」先天後盡以 隆慶舊邸為興慶宮,賜憲及薛王第於勝業坊,申、岐 二王居安興坊,環列宮側。
《高崇文傳》:「崇文其先自渤海徙幽州,七世不異居。開 元中,再表其閭。」
《東城老父傳》:「老父姓賈名昌,生七歲,解鳥語音。元宗 在藩邸時,樂民間清明節鬥雞戲。及即位,治雞坊於 兩宮間,索長安雄雞,金毫鐵距,高冠昂尾千數,養於 雞坊,選六軍小兒五百人,使馴擾教飼。帝出遊,見昌 弄木雞於雲龍門道旁,召入為雞坊小兒。」
《唐書徐岱傳》:「岱字處仁,蘇州嘉定人,世農家子,于學 無所不通,辯論明銳,座人常屈。大曆中,劉晏表為校 書郎。觀察使李栖筠欽其賢,署所居為復禮鄉。」 《張志和傳》:「志和自稱湮波釣徒,著《元真子》,亦以自號。 有韋詣者,為撰內解。志和又著《大易》十五篇,其卦三 百六十五。兄鶴齡恐其遁世不還,為築室越州東郭, 茨以」生草,椽棟不施斤斧,豹席棕屩,每垂釣不設餌, 志不在魚也。縣令使浚渠,執畚無忤色。嘗欲以大布 製裘,嫂為躬績織,及成,衣之,雖暑不解。觀察使陳少 游往見,為終日留,表其居曰「元真坊。」以門隘,為買地, 大其閎,號「回軒巷。」先是,門阻流,水無梁,少游為構之, 人號「大夫橋。」
《宋史孝義傳》:「姚宗明十世祖栖雲,當唐貞元中,調卒 戍邊。栖雲父語其兄曰:『兄嗣未立,可無往。某幸有子, 請代兄行』。遂戰沒塞上。時栖雲方三歲,其母再嫁,栖 雲養於伯母。既長,事伯母如其母。伯母亡,栖雲葬之。 又招魂葬其父,乃廬於墓次,終身哀慕不衰。縣令蘇 轍以俸錢買地開阡,刻石表之。河中尹渾瑊上其事」, 詔加優賜,表其門,名其鄉曰:《孝悌》,社曰:《節義》,里曰:《敬 愛》。
《唐書鄭餘慶傳》:「餘慶與從父絪家昭國坊,絪第在南, 餘慶第在北,世謂南鄭相」、「北鄭相。」
《唐國史補》:近俗以權臣所居坊呼之,李安邑最著,如 爵邑焉。及卒,太常議諡,度支郎中張仲方駁曰:「吉甫 義信不著,又興兵戎以害生物,不可美諡。」其子上訴, 乃貶仲方。
裴僕射遵度罷相知選,朝廷優其年德,令就宅注官。 自宣平坊牓引仕子,以及東市西街,時人以為盛事。 《雲仙雜記》:晉公午橋莊有文杏百株,其處立碎錦坊。 《唐書·百官志》:「閑廄使押五坊以供時狩,一曰鵰坊,二 曰鶻坊,三曰鷂坊,四曰鷹坊,五曰狗坊《五代史唐本紀》:「明宗長興二年十一月辛丑,旌表棣 州民邢釗門」閭:〈注〉干戈之世,王道息而禮義亡,民猶 有自知孝弟,而時君旌表猶有勸民之意,故兩善而 書之。
《李自倫傳》:「自倫,深州人也。天福四年正月,尚書戶部 奏,深州司功參軍李自倫六世同居,奉敕准格按格 孝義旌表,必先加按驗,孝者復其終身,義門仍加旌 表。得本州審到鄉老程言等,稱自倫高祖訓,訓生粲, 粲生則,則生忠,忠生自倫,自倫生光厚,六世同居不 妄。敕以所居飛鳧鄉為孝義鄉,匡聖里為仁和里,准」 式旌表門閭。九月丙子,戶部復奏:「前登州義門王仲 昭,六世同居,其旌表有聽事步欄,前列屏樹烏頭。正 門閥閱一丈二尺,烏頭二柱端冒以瓦桶。築雙闕一 丈,在烏頭之南三丈七尺,夾樹槐柳十有五步,請如 之。」敕曰:「此故事也,今式無之。其量地之宜,高其外門, 門安綽楔,左右建臺,高一丈二尺,廣狹方正」稱焉。圬 以白,而赤其四角,使不孝不義者見之,可以悛心而 《易》行焉。
《宋史王晏傳》:「晏,徐州滕人。廣順元年,周祖授晏武寧 軍節度,俾榮其鄉里,吏民詣闕,請為晏立衣錦碑。世 宗初,復請立德政碑,世宗命比部郎中、知制誥張正 撰文賜之,詔改其鄉里為『使相鄉勳德里』。」
《明一統志》:「宋樂史家池旁有巨蟒,鱗甲爪距如金。一 日風雨大作,化龍而去。史登科正此日也。今為化龍 坊。」
《宋史孝義傳》:「龐天祐,江陵人。以經籍教授里中。父疾, 天祐割股肉食之。疾愈,又復病目喪明,天祐號泣祈 天䑛之。父年八十餘,大中祥符四年卒。天祐負土封 墳,結廬其側,晝夜號不絕聲。知府陳堯咨親往致奠, 上其事,詔旌表門閭。天祐家無儋石儲,居委巷中。堯 咨為徙里門之右,築闕表之。」
《文苑傳》:「朱昂以工部侍郎致仕,自稱退叟。弟協,仕至 主客郎中、雍王府翊善。昂以書招之,協亦告老歸。兄 弟皆眉壽,時人比漢之二陳。知府陳堯咨署其居曰 『東西致政坊』。」
《孝義傳》:「郭義,興化人,早游太學,以操尚稱。年四十餘, 客錢塘,聞母喪,徒跣奔喪,每一慟輒嘔血。家貧甚,故 人有所饋不受,取土為墳,手蒔松竹而廬於其旁,甘 露降於墓上,烏鵲馴集。郡上其事,詔旌表其閭,於所 居前安綽楔,左右建土臺,高一丈二尺,方正下廣上 狹,飾白間以赤,仍植所宜木。」
《澠水燕談錄》:河中府舜泉坊二井相通。祥符中,真宗 祀汾,駐蹕蒲中,車駕臨觀,賜名「孝廣泉」,并以名其坊, 御製贊紀之。
《家世舊聞》:青州王沂公所居坊有牓曰「三元文正之 坊。」
《避暑錄話》:李公武私第為閒燕、會賢二堂,一時名公 卿皆從之游。其東得隙地百餘畝,悉疏為池,力求異 石名木,參列左右,號「靜淵莊」,俗言「李家東莊」者也。宣 和間,木皆合抱,都城所無,有。其家以歸,有司改為「擷 芳園。」後寧德皇后徙居,號「寧德坊。」
《宋史郎簡傳》:「簡自號武林居士,晚歲顏如丹。孫沔知 杭州,榜其里門曰『德壽坊』。」
《范純仁傳》:「純仁子正平,羈管象州,會赦得歸。潁昌唐 君益為守,表其所居為忠直坊,取所賜世濟忠直碑 額也。正平告之曰:『此朝廷所賜,施於金石,揭於墓隧, 假寵於范氏子孫則可,若於通途廣陌中為往來之 觀,以聳動庸俗,不可也』。君益曰:『此有司之事,君家何 預焉。正平曰:先祖先君功名,人所知也。十室之邑,必 有忠信,異時不獨吾家貽笑,君亦受其責矣』。」竟撤去 之。
《墨莊漫錄》:范忠宣公薨,朝廷賜墓碑之額曰「世濟忠 直。」時唐彥猷君益知潁,為表其居曰忠直坊。范公之 子正平正思謂君益曰:「荷公之意,但上之所賜,刻於 螭首,揭於墓隧,假寵於公。若施於康莊,以為往來之 觀,非朝廷之意也。」君益曰:「此州郡之事,于君家無預 也。」二公曰:「先祖先人功名聞于遠邇,何待此而顯?且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流俗所尚,識者所恥。異時不獨 吾家為人嗤誚,公亦寧逃于指議?故不得不力請也。」 時李端叔官于許下,乃見唐公,且言曰:「頃胡文恭宿 知蘇州,時蔣堂希魯將致政歸。文恭昔為諸生,嘗受 學於蔣公,乃即其里第表之為《難老坊》。蔣公見之不 樂,曰:『此俚俗歆焰,內不足而假之。人以為誇者,非所 望于故人也。願即撤去』。」文恭謝之,欲如其請,則營繕 已畢,乃咨其嘗獲芝草之瑞,更為《靈芝》。文恭退而語 人曰:「識必因德而後達。蔣之德蓋所畏,而其識如此, 非吾所及也。」君益聞端叔之言,遂撤去之。范、氏二公 聞之,乃謝端叔曰:「非公之語,莫遂于心也。」因復笑曰: 「凡以伎能物貨自營」圖倍于人,則名曰「元本某家。」至 於假供御供使州土為名,殆與此一類。顏子居陋巷, 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不改其樂,故與禹、稷同道,當時未聞表其巷何坊也。端叔亦笑之。後復陳 此語于君益,君益大笑之。
《宋史蘇軾傳》:「軾知杭州,既至杭,饑疫並作,軾多作饘 粥藥劑,遣使挾醫分坊治病,活者甚眾。」
《朱長文傳》:「長文字伯原,蘇州吳人。年未冠,舉進士乙 科,以病足不肯試吏,築室樂圃坊,著書閱古,吳人化 其賢。長吏至,莫不先造請,謀政所急。士大夫過者,以 不到樂圃為恥。」
《中吳紀聞》:「林宓父旦之為常州教授,在職六年,學者 益信服。大觀二年,決科者四十餘人,賜詔特改宣德 郎。郡守以進賢揭坊於學之南。」
《宋史孝義傳》:「楊慶,鄞人。父病,貧不能召醫,迺刲股肉 啖之,良已。其後母病不能食,慶取右乳焚之,以灰和 藥進焉,入口遂差。久之,乳復生。宣和三年,守樓异名 其坊曰『崇孝』。紹興七年,守仇悆為之請。十二年,詔表 其門。」
《齊東野語》:「掄魁省元同郡,自昔以為盛事。」熙寧癸丑 省元邵剛、狀元佘中,皆毗陵人。淳熙丁未省元湯璹、 狀元王容,皆長沙人。紹興癸丑省元徐邦憲,狀元陳 亮,皆婺州人。紹興庚戌省元錢易直,狀元余復,皆三 山人。寶慶丙戌省元趙時睹,狀元王會龍,皆天台人。 紹定己酉省元陳松龍,狀元王朴,皆福人。至淳祐甲 辰,省元徐霖、狀元留夢炎,皆三衢人。一時士林歆羨, 以為希闊之事。時外舅楊彥瞻以工部郎守衢,遂大 書「狀元坊」以表其閭,既以為未足,則又揭雙元坊以 誇大之,鄉曲以為至榮。二公不欲落成,各以書為謝, 且辭焉。彥瞻答之,略云:「嘗聞前輩之言曰:『吾鄉昔有 第奉常而歸,旗者、鼓者、饋者、迓者、往』」來,而觀者闐路 駢陌如堵牆。既而閨門賀焉,宗族賀焉,婣者、友者、客 者交賀焉,至于讎者,亦茹恥羞愧而賀且謝焉。獨鄰 居一室,扃鐍遠引,若避寇然。余因怪而問之,愀然曰: 「所貴乎衣錦之榮者,謂其得時行道也,將有以庇吾 鄉里也。今也,或竊一名,得一官,即起朝富暮貴之想, 名愈高,官愈顯,而用心愈繆。武斷者有之,庇姦慝持 州縣者有之,是一身之榮,一害之增也。其居日以廣, 鄰居日以蹙,吾將入山林深密之地以避之,是可弔, 何以賀為?」吾聞而異其言,因默識而謹書之。凡交遊 間,必道此語,相訓切而非心相知者,不道也。執事于 不肖,可謂心相知,而不以告罪也。且今日此扁之揭, 所以「獨異於尋常者,蓋僕之望於執事者亦異焉。人 於此時每以諛獻,僕乃獨以忠告,非求異於人也。所 冀進執事之德,成執事之器也。執事不以僕之言為 然則已,若以為然,則是扁之揭可以無愧矣。前之不 賀者,必將先眾人而賀矣。今冠南宮者,執事友也,幸 亦以是語之。」二公得書,為之悚然。其後徐以道學名。 留以功業顯。或者此書有以啟發之乎。
《輟耕錄》:福州鄭丞相,當宋季以暮年登科,未幾入相。 至今閭巷表之曰「耆德魁輔之坊。」
李恭敏公者,所居在江陰之南門,其門首巷坊亦題 曰「恭敏」,不知當日名坊之義。而七八十年來,子孫消 削,第宅傾圮殆盡,棄遺故址,竟為里豪薛德昭所吞, 土木一新,鄉閭健羨。忽有人獻諂于薛云:「若不除去 舊坊,終非君家利也。」薛深然之,指數恭敏之族,尊且 長者,惟李唐卿可主其事。乃呼至贈泉百緡,李欣然 撤之。一夕囈語,呻吟甚苦,妻急呼之,覺,問其故,曰:「我 夢見袍笏大官,自云是我祖,責以不能世守其業,又 毀其坊,既罵且撻,我負痛叫號,故致此耳。」語既,暴死 莫救。又數年,城燬於兵,薛氏室屋財產悉空,貧無為 計,遂執幹役於時貴之家。噫子孫之不肖,強霸之用 心,皆可為後人鑒也。
《明通紀》:「洪武十五年,詔有司旌表遼東高希鳳家,為 『五節婦之門』」,裴鐵家為「貞節之門。」
洪武二十一年,廷試進士,賜任亨泰等及第、出身有 差。上命有司建狀元坊以旌之。聖旨建坊自此始。 《明外史徐達傳》:「帝嘗言:達功大未有居,以吾舊第居 若。」達固辭,乃命有司即舊邸前治甲第,表其坊曰「大 功。」
《蜀王椿傳》:洪武二十三年,王就藩成都。既至,聘方孝 孺為世子傅,表其居曰「正學」,以風蜀人。
《蕪史》:「皇史宬正殿之後飛虹橋,南北有坊二,曰飛虹、 戴鰲。姜立綱所書也。」
《皇朝盛事》:弘治中,吾州毛弼年百歲,而孫澄狀元及 第,有司為「蓋人瑞狀元坊。」
《松江府志》:「衛文節公涇,本華亭人,生於蕭塘,後以崑 山貫及第。宋時華亭學有狀元坊,為涇立也。景泰間, 知府葉冕為重建於豐樂橋下,題其柱曰:『九重華選 魁多士,千古清風啟後人』。以風勵後進。弘治己酉,西 門火,延燎及坊,市人譁曰:『燒卻假狀元出真狀元矣』。」 明年,錢福果以會元魁。天下讖緯,君子所不言,然有 不可誣者。
《西湖志》:「正德十六年,里人胡世寧為都御史,時御史唐鳳儀按浙,欲為世寧建坊於門閭,世寧辭之曰:『僕 計偕時已得坊費,後遭宸濠之難,被逮京師,當道議 助補前之缺,家人先後妄費,非有司不曾加惠也。竊 念僕居近褚塘,以遂良故里得名。近世同里有王公 琦者,清介絕俗,晚年林居枵腹以歿,諸孫見為傭工』。」 又有項公麒「者,文學廉孝,冠絕一時,而病歸四十餘 年,閉戶以終。一子貧贅依人,蓋以俗尚通達而賤方 介,以致二公泯滅如是。此塘街口有平安坊,蓋取在 籍坊名為額,今廢已久,欲請於官,復造一小石牌,上 刻三公名字,更題曰『忠清里』,以勵夫人,而後死者亦 與有榮焉。」鳳儀從之。
《春明夢餘錄》:帝王廟門東西二坊曰「景德」,立下馬牌, 名「山藏。」臣林記、孫交,進光祿大夫、柱國。恂慤無大臣 氣岸,而清慎修雅,始終一致。有司為治坊表,輒謝止。 都御史潘旦移檄曰:公學師聖賢,行約道義,清介絕 俗,明哲保身,宜為公表里。公既辭謝,敬致贖鍰若干 交,俟旦轉秩,送金還。
《本行記》:「韋起宗,晉江人。生而孤,母蔡氏守節撫孤。起 宗奉母至孝,遇縉紳先生輒長跪百拜,求其文詞以 彰母節。為母請於朝,冀得旌表,假貸行錢以求之。求 之不得,至三十餘年幾得之,復為忌者所阻,又十餘 年乃得之。既沒,鄉人名其里曰『節孝,以志其母子。後 三十餘年,所居火,四鄰皆火,獨其母旌節坊巍然完』」 峙,嘉靖中旌表。
《江寧府志》:「嘉靖年間,修三山街牌坊,取土得一石,高 可八寸,闊可一尺三寸,上刻一詩曰:『青衫白髮老參 軍,旋糶黃糧買酒尊,但得有錢留客醉,也勝騎馬傍 人門』。」下書「『子昂』二字,字與刻皆精工。詩乃宋尚書盧 秉之作。」
《蘇州府志》:「陸治字叔平,居吳縣之包山,工經義,入棘 闈輒不利。既久困諸生,不欲糜學宮,廩數上牒請罷。 知府林懋舉、溫景葵、王道行咸推其才,為後先奏記。 督學令毋煩諸生試餼如故。會從弟洽嘗受經於治, 當貢遜不敢先督學,遂檄治貢,治又固讓不已。督學 更下書曰:『貢士者為縣官薦才,實亦以表勵風行,非 直論資較年也。諸生治博洽躬行,孝友敦睦,以先其 弟,執經交讓,吾甚嘉之』。」其令以貢士歸,仍表綽楔,稱 褒獎恬退至意。治自是治處士服,堅臥支硎不出。
坊表部雜錄
[编辑]《益州記》:「成都之坊,百有三十,第四曰碧雞坊。」
《漢宮閣名》洛陽故北宮有「九子坊。」
晉宮閣名:洛陽宮。有顯昌坊、脩城坊、綏福坊、延祿坊、 休徵坊、承慶坊、桂芬坊、椒房坊、舒蘭坊、藝文坊。 《洛陽伽藍記》:「自退酤以西,張方溝以東,南臨洛水,北 達芒山,其間名為壽丘里,皇宗所居也。民間號為王 子坊。」
水橋南道東有白象、獅子二坊。《白象》者,永平二年《乾 羅》國王所獻;獅子者,《波斯國王》所獻也。
《吳地記》:孔子登泰山,望吳閶門,歎曰:「吳門有白氣如 練。」今置曳練坊及望舒坊,因此。
《開元天寶遺事》:「長安有平康坊,伎女所居之地,京師 俠少萃集於此。兼每年新進士以紅箋名紙遊謁其 中,時人謂此坊為『風流澤藪』。」
《教坊記》:「唐西京右教坊在光宅坊,左教坊在延政坊, 右多善歌,左多善舞。」
《唐國史補》:舊百官早朝,必立馬於望仙建福門外,宰 相於光宅車坊,以避風雨。元和初,始制待漏院。 《燕翼貽謀錄》:大中祥符四年十二月己未,越州言,會 稽縣民裘承詢,同居十九世,家無異爨。詔旌表其門 閭。屈指今二百三十六年矣。其號「義門」如故也。余嘗 至其村,故廳事猶在。族人雖異居,同在一村中,世推 一人「為長,有事取決,則坐於廳事。有竹箄,亦世相授 受,族長欲撻有罪者則用之。歲時會拜,同飲咸在,至 今免役。不知十九世而下,今又幾世也。」余嘗思之,裘 氏力農,無為士大夫者,所以能久聚而不散。苟有驟 貴超顯之人,則有非族長所能令者。況貴賤殊塗,炎 涼異趣,父兄雖守之,子孫亦將變之,義者將為不義 矣。裘氏雖無顯者,子孫世守其業,猶為大族,勝於乍 盛乍衰者多矣。天之祐裘氏者,豈不厚乎!
《避暑錄話》:吳下全盛時,衣冠所聚,士風篤厚,尊事耆 老,來為守者,多前輩名人,亦能因其習俗,以成美意。 舊通衢皆立表揭為坊名,凡士大夫名德在人者,所 居往往因之以著。元參政厚之居名「袞繡坊」;富祕監 嚴居名「德壽坊」;蔣密學堂居嘗產芝草,名「靈芝坊」;范侍御師道居名「豸冠坊」;盧龍圖秉居奉其親八十餘, 名德慶坊,朱光祿所居,有園池,號「樂圃」,名樂圃坊。臨 流亭館以待賓客舟航者,亦或因其人相近為名。褒 德亭,以德壽富氏也;「旌隱亭」,以靈芝蔣氏也。蔣公蓋 自名其宅前河為「招隱溪」,來者亦不復敢輒據此風, 唯吾邦見之,他處未必皆然也。
《西溪叢語》:李義山崇讓宅讌詩:「風過迴塘萬竹悲。」洛 陽有崇讓坊,有河陽節度使王茂元宅,李即茂元之 婿。韋氏《述征記》云:此坊出大竹及桃。
《鄰幾雜誌》:「濰守解賓王怨登州交代胡俛,許其伐官, 出于許原。」許原,今郡北十餘里,世稱同州坊,亦云許 坊,今為民田而無村矣。
《玉海》:宋西京坊一百二十,祥符建,南京坊十八。慶曆 建,北京坊二十一。祥符有惠寧坊。熙寧有崇化坊,置 來遠驛。又有延秋坊,置同文館。
《溪蠻叢笑》富貴坊競渡,預以四月八日下船,俗聚飲 江岸,舟子各招他客,盛列飲饌,以相誇大。或獨酌食 前方丈,群蠻環觀如雲,一年盛事。
《市肆記》:「平康諸坊,如清和坊、融和坊、太平坊,皆群花 所聚之地。」
《丹鉛總錄》:「古者民曰編民」,書所謂「彰善癉惡,表厥宅 里」,今之牌坊綽楔、排門粉壁是也。古者卒字從衣,卒 衣有題識,三代之畫衣冠,秦之赭衣也。《古樂府雁門 太守行》有云:「移惡子姓,篇著里端。」又云:「用錢三千買 繩禮。」竿即書其惡跡,以標示戒,即《莊子》所謂竿牘也。 《戴司成集》:「太液池在西苑中,中架長橋,兩端立二坊」, 西曰「金鰲」,東曰《玉蝀》。
《隩志》:「京都南城諸坊,白紙坊最大。元於此設稅副使。 北自善果寺,南至萬壽宮,西極于天寧寺,皆是也。自 嘉靖築新城,以城牆界之,坊劃而為兩矣。」
《淥水亭雜識》:燕山竇十郎故居,或云在城西,或云在 昌平,或云在涿州,或云在薊州。當時馮瀛、王道贈詩, 有「靈椿一株老」之句。今北城有靈椿坊,疑是十郎舊 里,此靈椿所以名坊也。
賢奕林司寇公俊,嘗過吳門,訪二泉邵公寶于里第, 及門,見邵公經始建坊,大詫曰:「盛德如公,亦效世俗 子營此耶?」邵公曰:「公家科第雲仍此故可省。某門第 初起立如制,表宅里,似亦非過也。」林公終不謂然。由 此以觀,前輩名公,以建坊為詬矣。嘗謂人苟修德,即 蓽門蓬戶,後世仁賢且過而式之;德苟不類,即今市 童甿豎,多相指訕詬之矣。然則坊表之建,不為播惡 之具也。而士紳以此煩擾有司,其識何卑卑也。 《南豐縣志》:「坊所以表厥宅里也。元至元中,取門內十 字街為準,分為四隅,七坊之名,俱仍其舊。曰奎星,曰 西理,曰中和,曰奉親,曰集賢,曰桂華,曰河東。七坊各 有坊正。陞州後,官病其貧富不等,役使不」均,始合其 七,殊為東西二隅。七坊之外,宋時尚有二坊,曰「通遠」、 「思賢」,元時坊不復存矣。自明而來,坊表不知凡幾,或 廢或存,備載其名。科第宦達,不止於此。其或坊或不 坊,豈非士君子有華實之懼歟?若夫「報德」、「顯親」、孝子、 貞女諸坊,又主持世教者之所亟欲表章者也。但城 內為隅,城外為關,隅謂之「坊」,「關」謂之「廂」,其後「隅」、「關」總 以「坊」名。是古者之坊以別地區域,今則櫛比相望,惟 以表揚人物而已。其街衢巷市,所係雖小,然亦畛界 所必詳焉。
《太倉州志》:「按:牌坊蓋表厥里居遺意。國制,凡貢生、舉 人、進士官授牌坊銀,則是歲貢以上皆得建坊,不必 功德巍巍也。今就現存及舊志所紀,具列如右。惟名 邦科第」與「盛世褒榮二坊頗雅馴,今惜并廢,使眾建 則工約,且可令子孫各念祖考,凡縉紳家其贊始哉。」
坊表部外編
[编辑]《仙傳拾遺》:陽翁伯,盧龍人。有人與以白石一斗,令種 之,當生美玉,果生白璧,長二尺者數雙。北平徐氏有 女翁伯,欲求婚,徐謂媒曰:「得白璧一雙可矣。」翁伯以 白璧五雙,遂婚徐氏。數年雲龍下迎,夫婦俱昇天。今 謂所居為玉田坊。
《湘川記》:「石柱岡在安鄉永寧村,相傳有仙人一夜立 石坊於其地,二柱將豎,雞鳴未成而去。至今二柱鑿 痕宛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