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選舉典/第020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經濟彙編 選舉典 第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二十卷
經濟彙編 選舉典 第二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選舉典

 第二十卷目錄

 學校部藝文一

  太學銘          漢李尤

  辟雍銘           前人

  建學令           曹操

  荊州文學記        魏王粲

  策秀才文         晉陸機

  獎訓諸生誥         虞溥

  陳時務疏         傅休奕

  請於州置學校表      梁元帝

  皇太子講學碑        同前

  為寧國臨城二公請入學表  簡文帝

  求為劉瓛立館啟       任昉

  立學詔           江淹

  為蕭監利求入學啟     王僧孺

  請置學及修立明堂奏   北齊邢卲

  請崇學校疏       唐韋嗣立

  崑山縣學記         梁肅

  請修太學書         李觀

  請崇國學疏         李絳

  請復國子監生徒狀      韓愈

  子產不毀鄉校頌       前人

  四門助教廳壁記      柳宗元

  國學新修五經壁本記    劉禹錫

  移成均博士書       皮日休

  問國學記         舒元輿

  辟雍賦          王履貞

  太學觀春宮齒胄賦      前人

  觀太學射堂賦        周存

選舉典第二十卷

學校部藝文一

[编辑]

《太學銘》
漢·李尤

[编辑]

漢遵禮典,崇興《六藝》,修周之理,掃秦之弊,褒建儒宮, 廣置異記,開延學者,勸以爵位。

《辟雍銘》
前人

[编辑]

惟王所建,方中圓外,清流四匝,蕩滌濁穢。

《建學令》
曹操

[编辑]

喪亂已來,十有五年,後生者不見仁義禮讓之風,吾 甚傷之。其令郡國各修文學,縣滿五百戶置校官,選 其鄉之俊造而教學之。庶幾先王之道不廢,而有以 益於天下。

《荊州文學記》
魏·王粲

[编辑]

有漢荊州牧劉君,稽古若時,將紹厥績,乃曰:「先王之 為世也,則象天地,軌儀憲極,設教導化,敘經志業,用 建雍泮焉,立師保焉。作為禮樂以作其性,表陳載籍 以持其德,上知所以臨下,下知所以事上,官不失守, 民聽無悖,然後泰階平焉。夫文學也者,人倫之守,大 教之本也。」乃命五業從事宋衷所作《文學》,延朋徒焉, 宣德音以贊之,降嘉禮以勸之。五載之間,道化大行。 耆德故老綦毋闔等,負書荷器,自遠而至者,三百有 餘人。於是童幼猛進,武人革面,總角佩觿,委介免胄, 比肩繼踵,川逝泉涌,亹亹如也,兢兢如也。遂訓《六經》, 講禮物,諧八音,協律呂,修紀曆,理刑法,六路咸秩,百 氏備矣。

天降純嘏,有所底授,臻於我君。受命既茂,南牧是建, 荊衡作守。時邁淳德,宣其丕繇。厥繇伊何,四國交阻, 乃赫斯威,爰整其旅。虔夷不若,屢戡寇侮。誕啟洪軌, 敦崇聖緒。《典墳》既章,禮樂咸舉。濟濟縉紳,盛茲階宇。 祁祁髦俊,亦集爰處。和化普暢,休徵時敘。品物宣育, 百穀繁蕪。勳格皇穹,聲被四宇。

《策秀才文》
晉·陸機

[编辑]

問:在昔哲王,象事備物,明堂所以崇上帝,清廟所以 寧祖考,辟雍所以班禮教,太學所以講藝文,此蓋有 國之盛典,為邦之大司。亡秦廢學,制度荒闕。諸儒之 論,損益異物。漢氏遺作,居為異事,而蔡邕《月令》謂之 「一物」,將何所從?

《獎訓諸生誥》
虞溥

[编辑]

溥至鄱陽,大修庠序,廣招學徒,具為條制,於是至者七百餘人,溥乃作《誥》以獎訓之。

文學,諸生皆冠帶之流,年盛志美,始涉學庭,講修典 訓,此大成之業,立德之基也。夫聖人之道,淡而寡味, 故始學者不好也。及至期月,所觀彌博,所習彌多,日 聞所不聞,日見所不見,然後心開意朗,敬業樂群,忽 然不覺大化之陶己,至道之入神也。故學之染人,甚於丹青。丹青吾見其久而渝矣,未見久學而渝者也。 夫工人之染,先修其質,後事其色。質修色積,而染工 畢矣。學亦有質,孝悌忠信是也。君子內正其心,外修 其行,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文質彬彬,然後為德。夫學 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驥之馬,亦驥之 乘;希顏之徒,亦顏之倫也。」又曰:「㓶而舍之,朽木不知; 㓶而不舍,金石可虧。」斯非其效乎?今「諸生口誦聖人 之典,體閑《庠序》之訓,比及三年,可以小成,而令名宣 流,雅譽日新,朋友欽而樂之,朝士敬而歎之。於是州 府交命,擇官而仕,不亦美乎!若乃含章舒藻,揮翰流 離,稱述世務,探賾究奇,使揚班韜筆,仲舒結舌,亦惟 才所居,固無常人也。然積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塵以 崇峻極,匪志匪勤,恐」無由濟也。諸生若絕人間之務, 心專親學,累一以貫之,積漸以進之,則亦或遲或速、 或先或後耳。何滯而不通?何遠而不至耶?

《陳時務疏》
傅休奕

[编辑]

臣聞舜舉五臣,無為而化,用人得其要也。天下群司 猥多,不可不審得其人也。不得其人,一日則損不貲, 況積日乎?《典謨》曰:「無曠庶官。」言職之不可久廢也。諸 有疾病,滿百日不差,宜令去職,優其禮秩而寵存之。 既差而後更用,臣不廢職於朝,國無曠官之累,此王 政之急也。臣聞先王分士農工商以經國制事,各一 「其業而殊其務。自士已上子弟為之立太學以教之, 選明師以訓之,各隨其才優劣而授用之。農以豐其 食,工以足其器,商賈以通其貨。故雖天下之大,兆庶 之眾,無有一人游手。分數之法,周備如此。漢魏不定 其分,百官子弟,不脩經藝而務交遊,未知蒞事而坐 享天祿,農工之業多廢,或逐淫利而離其事,徒繫名 於太學,然不聞先王之風。」今聖明之政資始,而漢魏 之失未改,散官眾而學校未設,游手多而親農者少, 工器不盡其宜。臣以為亟定其制,通計而天下若干 人為士,足以副在官之吏;若干人為農,三年足有一 年之儲;若干人為工,足其器用;若干人為商賈,足以 通貨而已。尊儒尚學,貴農賤商,此皆事業之要務也。 前皇甫陶上事,欲令賜拜散官,皆課使親耕,天下享 足食之利。禹、稷躬稼,祚流後世。是以《明堂》《月令》著帝 籍之制。伊尹,古之名臣,耕於有莘。晏嬰,齊之大夫,避 莊公之難,亦耕於海濱。昔有聖帝明王,賢佐俊士,皆 嘗從事於農矣。王人賜官,冗散無事者,不督使學,則 當使耕,無緣放之,使坐食百姓也。今文武之官既眾, 而拜賜不在職者又多,加以服役為兵,不得耕稼,當 農者之半,南面食祿者參倍於前。使冗散之官,農而 收其租稅,家得其實,而天下之穀可以無乏矣。夫家 足食,為子則孝,為父則慈,為兄則友,為弟則悌。天下 足食,則仁義之教可不令而行也。為政之要,計人而 置官,分人而授事,士農工商之分,不可斯須廢也。若 未能精其防制,計天下文武之官足為副貳者,使學, 其餘皆歸之於農。若百工商賈有長者,亦皆歸之於 農。務農若此,何有不贍乎?《虞書》曰:「三載考績,三考黜 陟幽明。」是為九年之後乃有遷敘也。故居官久,則念 立慎終之化;居不見久,則競為一切之政。六年之限, 日月淺近,不周黜陟,陶之所上,義合古制。夫儒學者, 王教之首也。尊其道,貴其業,重其選,猶恐化之不崇, 忽而不以為急,臣懼日有陵遲而不覺也。仲尼有言: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然則尊其道者,非惟尊其書而 已,尊其人之謂也。貴其業者,不妄教非其人也;重其 選者,不妄「用非其人也。」若此而學校之綱舉矣。

《請於州置學校表》
元·帝

[编辑]

臣聞公宮之南,四術四教,司樂成均,六詩六律。《韶》《濩》 既舞,羽籥之道行焉;黨塾茲備,《離經》之志辨焉。故不 升嵩霍,豈識乾行之峻;不臨溟渤,安知地載之厚?洎 乎秦焚金篆,周亡玉鏡,群言爭亂,諸子相騰。《書》則夏 侯、歐陽,《易》則神輸、道訓,《詩》乃齊、魯、毛、韓,《傳》稱周、左、張、 夾。《禮》有曲臺、王史之異,樂有龍德、趙定之殊。伏惟陛 下撫五辰而建五長,播九德而道九州。容成為曆,興 景雲之瑞;伶倫吹律,應黃鍾之琯。撥亂反正,經武也; 制禮作樂,緯文也。若非六經庖廚,百家異饌,《三墳》為 瑚璉,《五典》為笙簧,豈能暴以秋暘,紆就望之景;濯以 江漢,播垂天之澤?

《皇太子講學碑》
同前

[编辑]

皇太子洊雷種德,重離作兩,業冠孟侯,道高上嗣。宮 牆累仞,高山仰止。承華之闈,更似通德之門;博望之 園,反類華陰之市。家丞庶子,並入四科;洗馬後車,俱 通六學。轉金路而下辟雍,晬玉裕而經槐市。詳其懸 鏡高堂,衢樽待酌,瞻後忽前,博文約禮。將使「東極長 男之宮,不獨銘於銀牓;南皮太子之序,豈徒擅於金」 碑。

《為寧國臨城二公請入學表》
簡文帝

[编辑]

臣聞瞻彼緝弧,既須良治;相諸筍玉,猶藉他山。故沮、 渙之水可居,鄒魯之鄉為貴。下帷投斧,昔人以為精

力;棄竿委麥,先哲以為美談。伏惟陛下弘至德之微
考證
言,闡無為之妙說,話郊講道,不勞賈生之議;就陽啟

位,無待公玉之圖。願得齒年國胄,隨肩選造。

《求為劉瓛立館啟》
任昉

[编辑]

昔在魏中,爰及晉始,書貴虛元,人悅陶縱,瑚璉廢泗 上之容,樽俎恣林下之適。「春干秋羽,委曠而弗陳;西 序東膠,寂寥而誰仰?所以金雞忘曉,玉羊失馭,神器 毀於獯戎,寶曆遷於於越,豈不悲歟!」劉瓛澡身浴德, 修行明經,賤珪璧於光陰,竟松筠於歲晚,貧不隕穫 其心,窮不二三其操,而困無居止,浮寓親遊,垣棟傾 替,窐衢墊側,有朋自遠,無用栖憑,皆負笈擔簦,櫛風 沐露。瓛之器學,無謝前修。輒欲與之周旋,開館招屈。 臣第西偏,官有閒地,北拒晉山,南望通邑,雖曰人境, 實少浮喧。廣輪裁盈數畝,布施以立黌塾,薄藝桑麻, 粗創茨宇。

《立學詔》
江淹

[编辑]

門下:夫膠庠之典,彝倫攸先,所以昭振才端,啟發性 緒,弘世字氓,納之軌儀。是故《五禮》之跡可傳,六樂之 容不泯。朕自膺曆受圖,志闡經訓,且有司群寮,奏議 橫集。以戎車屢警,文教未敷,思樂辟雍,永言多慨。今 關燧無虞,時和歲稔,遠邇同風,華夷慕義,便可式遵 前準,修建斆學,精選儒官,廣延國胄。

《為蕭監利求入學啟》
王僧孺

[编辑]

竊以矯首伺飛,不如修弋;踠足念遠,莫若驅鑣。故樸 斷成於丹雘,《篠簜》資於栝羽。敢因莩末,有志庠均。為 山資於一簣,學海漸其微流。

《請置學及修立明堂奏》
北齊·邢卲

[编辑]

世室明堂,顯於周夏,一黌兩學,盛自虞殷。所以宗配 上帝,以著莫大之嚴;宣布下土,以彰則天之軌。養黃 髮以詢哲言,育青衿而敷教典,用能享國長久,風徽 萬祀者也。爰暨亡秦,改革其道,坑儒滅學,以蔽黔黎, 故九服分崩,祚終二代。炎漢勃興,更修儒術,故西京 有六學之義,東都有「三本」之盛。逮自魏晉,撥亂相因, 兵革之中,學校不絕。仰惟高祖孝文皇帝,稟聖自天, 道通今古,列校序於鄉黨,敦《詩》《書》於郡國。但經始事 殷,戎軒屢駕,未遑多就,弓劍弗追。世宗統歷,聿遵先 緒。永平之中,大興版築,續以水旱,戎馬生郊,雖逮為 山,還停一簣。而明堂禮樂之本,乃鬱荊棘之林,膠序 德義之基,空盈牧豎之跡。城隍嚴固之重,關塼石之 功,墉構顯望之要,少樓榭之飾。加之風雨稍侵,漸致 虧墜,非所謂「追隆堂構,儀刑萬國者也。伏聞朝議,以 高祖大造區夏,道侔姬文,擬祀明堂,式配上帝。」今若 基址不修,仍同丘畝,即使高皇神享,闕於國陽,宗事 之典,有聲無實。此臣子所以匪寧,億兆所以佇望也。 臣又聞官才授能,所以任事;事既任矣,酬之以祿。如 此,則上無曠官之譏,下絕尸素之謗。今國子雖有學 官之名,無教授之實,何異兔絲燕麥,南箕北斗哉!昔 劉向有言:「王者宜興辟雍,陳禮樂以風天下。夫禮樂 所以養人,刑法所以殺人,而有司勤勤請定刑法,至 於禮樂,則曰未敢」,是敢於殺人,不敢於養人也。臣以 為當今四海清平,九服寧晏,經國要重,理應先營,脫 復稽延,則劉向之言徵矣。但事不兩興,須有進退,以 臣愚量,宜罷尚方雕靡之作,省永寧土木之功,并減 瑤光材瓦之力,兼分石窟鑴琢之勞,及諸事役非世 急者,三時農隙,修此數條,使辟雍之禮,蔚爾而復興; 諷誦之音,煥然而更作。美榭高墉,嚴壯於外;槐宮棘 寺,顯麗於中。更明古今,重遵鄉飲,敦進郡學,精課經 業。如此,則元、凱可得之於上序,游、夏可致之於下國, 豈不休歟!

《請崇學校疏》
唐·韋嗣立

[编辑]

臣伏聞古先哲王立學官,所以掌教國子以六德、六 行、六藝,三教備而人道畢矣。《禮記》曰:「化民成俗,必由 學乎。」學之於人,其用蓋博,故立太學以教於國,設小 學以化於邑,王之諸子,卿大夫、士之子,及國之俊選 皆造焉。八歲入小學,十五入大學,春秋教以《禮》《樂》,冬 夏教以《詩》《書》。是以教洽而化流,行成而不悖。故自天 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須學而成者也。國家自永淳以 來,二十餘載,國學廢散,胄子衰缺,時輕儒學之官,莫 存章句之選。貴門後進,競以僥倖升班;寒族常流,復 因陵替弛業。考試之際,秀茂罕登,驅之臨人,何以從 政?又垂拱之後,文明在辰,盛典鴻休,日書月至,因藉 際會,入仕尢多。加以讒邪兇黨來俊臣之屬,妄執威 權,恣行枉酷,陷正直之伍,死亡為憂,道路以目。「人無 固志,罕有執不撓之懷,徇至公之節,偷安苟免,聊以 卒歲。遂使綱領不振,請託公行,選舉之曹,彌長踰濫。 隨班少經術之士,攝職多庸瑣之才,徒以猛暴相誇, 罕能清惠自勗,使海內黔首,騷然不安。賴陛下憂勞, 頻有處分,然革弊斯」近,此風尚餘,州縣官寮,貪鄙未 息,而望事必循理,俗致康寧,求之於今,不可得也。陛 下誠能下明制,發德音,廣開庠序,大敦學校,三館生 徒,即令追集。王公以下子弟,不容別求仕進,皆入國 學,服膺訓典。崇飾館廟,尊尚儒師,盛陳奠菜之儀,宏敷講說之會,使士庶觀聽,有所發揚,弘獎道德,於是 乎在,「則四海之內,靡然向風,延頸舉足,咸知所向。然 後審持衡鏡,妙擇良能,以之臨人,寄之調俗,則官無 侵暴之政,人有安樂之心。居人則相與樂業,百姓則 皆戀桑梓,豈復憂其逃散而貧窶哉!」今天下戶口,亡 逃過半,租調減耗,國用不足,治人之急,尢切於茲。故 知務學之源,豈惟潤身進德而已,將以安人利國。安 可不務之哉。

《崑山縣學記》
梁·肅

[编辑]

學之制,與政損益,故學舉則道舉,道汙則政汙。崑山 吳東鄙之縣,先是縣有文宣王廟,廟堂之後有學室。 中年兵饉薦臻,堂宇大壞。方郡縣多故,故未遍繕完。 其後長民者或因而葺之,以民尚未泰,故講習之事, 設而不備。大曆九年,太原王綱以大理司直兼縣令, 既而釋奠於廟,退而歎曰:「夫化民成俗,以學為本,是 而不崇,何政之為?」乃諭三老主吏,整序民,飾班事,大 啟室於廟垣之右,聚《五經》於其間。以邑人沈嗣宗躬 履經學,俾為博士。於是遐邇學徒,或童或冠,不召而 至,如婦市焉。公聽治之暇,則往敷大猷以聳之,博考 明德以翼之。優而柔之,使自求之;揭而厲之,使自趨 之。故民見德而興行,行於鄉黨,洽於四境,父篤其子, 兄勉其弟,有不被儒服而行,莫不恥焉。僉曰:「公主於 設教,矯其末不墜其本,易其俗不失其宜也。《傳》曰:『本 立而道生』。昔崔瑗有《南陽文學志》,王粲有《荊州文學 志》,皆表儒訓,以著不朽。遂繼其流為《縣學記》,俾來者 知我邑經藝文教之所以興。」是歲龍集乙卯,公為縣 之明年也。

《請修太學書》
李觀

[编辑]

草莽。賤臣某再拜上言。「臣伏思太學之為道也,厥惟 大哉。實所德宇於國家,教源於萬方,辨齊於人倫,親 親而尊尊。誠宜歲敕崇嚴,日致肅祗。工度木,不俟於 榱桷;崩朝命官,取稱乎師氏。當然後乃可以陳四代 之禮,興無窮之風,開素王之堂,削《青衿》之篇,人懋廉 隅,俗捐諍端,天下之仁,人相則焉。是以德由此澤,教」 由此流。若水之潤下,浲涌植物,利不浩哉!今觀斯壞, 甚不然乎。在昔學有六館,居類其業;生有三千,盛侔 於古。近季禍難,寖用耗息。陛下君臨,宿弊尚在,執事 之臣,顧為不急,升當學之徒,罔敢上達。積微成慝,超 稔歷紀。賤臣極言,誠合要道。具六館之目,其曰國子 太學、四門書律、算等,今存者三,亡者三。亡者職由厥 司,存者恐不逮修。輿人有棄本之議,群生有將壓之 虞。至有博士助教,鋤犁其中,播五稼於三時,視《辟雍》 於農效,堂室岋請幫助識別此字。磊砢屬聯。終朝之雨,流潦行渟;既 夕之天,列宿上羅,群生寂寥,攸處貿遷。而陛下不以 問,學官不以聞,執政之臣不以思。所謂德宇將摧,教 源將乾,先聖之道將不堪,猶火之炎上,焰焰至焚,其 為不利也,豈不畏哉!日者聖朝以武夷時屯,有《風牧》 建帝庸。今者聖朝以文象天經,有《皋》《衡》,宣皇猷,實曰 「四三五六」之君子,間無足以聞之。然事不為加理,人 不為加安。歲貢之夫,不能應請問;晏罷之瘽,無以悟 元機。天下有倒懸之悲,諸侯有安忍之懷。執柄之臣, 深惟無從,但勞心於無庸,全身於因循。是了不知長 國之術,在乎養士;養士之方,在乎隆學。學廢則士亡, 士亡則國虛,國虛則下危,下危則禮義銷,禮義銷則 狂可姦聖,賊可陵德,逶迤不知其終。今觀執事之臣 之心,必以修《大學》為害時,而他害者千之;養士者為 費財,而他費者萬之。殊不知此費無費,而他費為費 也;此害無害,而他害為害也。諺所謂「溜之細穿石,綆 之細斷幹。」斯言損益有漸,非聰哲靡察也。今乃不明 徵於儒書,欽若於權輿,繼統於《易》俗,恢業於絕風,而 望海內俊傑,靡然踵武於雲龍之庭,不知其可也。《禮》 稱「虞、夏、殷、周,天下之盛,王以其有庇民之原,祚國之 仁。」且太學之興,本於有虞,達於三王。踰至於漢魏以 降,特盛於我太宗文皇帝,重聖遵之,無以增洊,發於 先皇而及於聖朝,此乃古帝王慜醇醨亂萌,故用教 於人,百代奉之以弘長,國家廣之以存濟元元,陛下 不宜忽之而已。今四君德以相高,八聖幽而不炤,風 聲隨而凋落焉。夫四君之民,古猶易制;陛下之民,猾 且難矣。易制之民,古猶或建之;難制之民,得不重慎 乎?昔《春秋》書「太室壞」,傳曰:「書不恭也。」臣今懼聖朝之 史書,太學廢,使萬代之詞無法矣。今聖朝聚國中之 兵,守塞「下之壘,殫織婦之機,悉農夫之儲,豈期惡民 而賤物,誠社稷之謀也。假一旦農夫死,織婦病,兵壘 充郊,粟帛不輸,陛下此時其暇念學乎?則禮義之心, 不素蓄於人,亦難以復天下之龢矣。且四方之學,是 太學之枝葉;天子之教,是諸侯之本。未有本之顛也, 而枝葉之存,天子之亡而諸侯之興。夫為國」者,亦猶 治一身,京師人之心,四方人之體,諸侯體之四支。心 平則體之患易除,體平則四支之患不除,可無今不 嗇神於心體,而竭訾於四支,時變於外,氣虛於中,則 為不起之人矣。伏惟陛下察弛張之會,觀損益之圖減無用之府,崇有裕之原,廢闕修而百度明,庠序昌 而百行榮,經邦於悠久,熙載於登閎。顧夫「周營靈臺, 《魯》修泮宮」,於陛下萬分之一焉。伏惟遽令職司,不至 於不可持,天下幸甚。

《請崇國學疏》
李絳

[编辑]

自三代哲王已降,奄有天下者,未嘗不崇建太學,尊 重名儒。習干戚羽籥之容,盛樽俎揖讓之禮以興教 化,以致太平。天子親舉皇太子行齒胄之禮斯所以 化成天下也。故《記》曰:「如欲化民成俗,必由學乎!」當征 伐之急,則先武士;丁治平之運,則尚文德。二柄相須, 百王不易。故漢光武於兵革之中,投戈講藝;魏太祖 於擾攘之際,崇立學校,歷代之於儒道,如此急也。後 漢儒學之盛,太學至有三萬人。諷先聖之言,酌當代 之務,鴻名碩德,匡國濟時,未有不遊於太學以躋於 顯位者也。國家自高祖初立關中,便修太學,并為功 臣宗室子弟,別立小學,建黌舍,大加儒訓,增置生徒, 各立博贍,鴻儒碩學,盛於朝列,質疑應問,酌古辨今, 咸徵經據,並傳師法。故朝廷無不根之論,蕃夷有慕 義之名,風教大成,禮樂咸備,貞觀之理,謂之「太平。」至 於開元中,亦弘國學之制,後睹儒道之盛。故太學興 廢,從古及今,皆興於理化之時,廢於衰亂之代,所以 俾風俗趨末而背本,好虛而忘實,蓋由國學廢講論 之禮,儒者靡師資之「訓。自是以降,不本經義,不識君 臣父子之道,不知禮樂制度之方,和氣不流,悖亂遂 作」,其師氏之廢如是之害也。今天下遭逢聖明,蕩除 瑕穢,前代所不能舉,百王所不能行,而陛下行之,萬 方傾耳,兆人企踵,思望聖化,希承德風。而德盛道光, 闕《弦歌》之雅詠;政流化洽,鮮儒學之高風。頃自邊裔 開釁,「乘輿避亂,中夏凋耗,生人流離,碩儒解散,國學 毀廢。生徒無鼓篋之志,博士有倚席之譏,馬廄園蔬, 殆恐及此。伏惟陛下挺超代之姿,發振俗之令,復崇 太學,重延碩儒,精選生徒,獎寵博士,備徵天下名德 專門之士,增飾學中,屋室廚饌之制,殿最講習之優 劣,彰明義訓之得失,明立科品,使有懲勸。」拔萃少群 者縻之以祿,廢業怠教者寘之以刑。自然儒雅日興, 《典墳》日重,先王之道日盛,太學之訓日隆。陛下垂拱 明庭,受釐清禁,使師氏教德,不獨美於周時;橋門觀 禮,豈復謝於漢日。伏希天造,特鑒愚言,起茲廢墜,弘 於教化,冀裨聖教,以助皇風。

《請復國子監生徒狀》
韓愈

[编辑]

國子監應三館學士等,準《六典》:「國子館學生三百人, 皆取文武三品已上及國公子孫從三品已上曾孫 補充;太學館學生五百人,皆取五品已上及郡縣公 子孫從三品已上曾孫補充;四門館學生五百人,皆 取七品已上及侯伯子男子補充。」

右:「國家典章,崇重庠序。近日趨競,未復本源,至使公 卿子孫,恥遊太學;工商凡冗,或處上庠。今聖道大明, 儒風復振,恐須革正,以贊鴻猷。今請國子館並依《六 典》,其太學館量許取常參官八品已上子弟充,其四 門館亦量許取無資廕有才業人充。如有資廕不補 學生應舉者,請禮部不在收試限。其新補人有冒廕」 者,請牒送法司科罪。緣今年舉期已近,伏請去上都 五百里內,特許非時收補。其五百里外,且任鄉貢,至 來年春,一時收補。其廚糧度支,先給二百七十四人, 今請準新補人數,量加支給。謹具如前,伏聽處分。

《子產不毀鄉校頌》
前人

[编辑]

我思古人,伊鄭之僑,以禮相國,人未安其教。遊於鄉 之校,眾口囂囂。或謂子產,毀鄉校則止。曰:「何患焉,可 以成美?夫豈多言,亦各其志。善也吾行,不善吾避。維 善維否,我於此視。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聾,邦 其傾矣。」既鄉校不毀,而鄭國以理。在周之興,養老乞 言。及其已衰,謗者使監。成敗之跡,昭哉可觀。維是子 產,執政之式。維其不遇,化止一國。誠率是道,相天下 君,交暢旁達,施及無垠。於虖四海,所以不理。有君無 臣。誰其嗣之?我思古人。

《四門助教廳壁記》
柳宗元

[编辑]

周人置虞庠於四郊,以養國老,教胄子。《祭統》曰:「天子 設四學」,蓋其制也。《易傳太初篇》曰:「天子旦入東學,晝 入南學,夕入西學,暮入北學。」蔡邕引之,以定明堂之 位焉。《大戴禮保傅篇》曰:「帝入東學以貴仁,入南學以 貴信,入西學以貴德,入北學以貴爵。」賈生述之,以明 太子之教焉。故曰:「為大教之宮,而四學具焉。」參明堂 之政,原大教之極,其建置之道弘也。後魏太和中,立 學於四門,置助教二十人。隋氏始隸於國子,而降置 五人。皇朝始合於太學,又省至三人。員位彌簡。其官 尢難,非儒之通者不列也。四門學之制,掌國之上士、 中士、下士凡三等,侯、伯、子、男凡四等。其子孫之為胄 子者,及庶士、庶人之子為俊士者,使「執其業而居其 次,就師儒之官而攷正焉。」助教之職,佐博士以掌鼓 篋榎楚之政令,令分其人而教育之。其有通經力學 者,必於歲之杪,升於禮部,聽簡試焉。課生徒之進退必酌於中道,非博雅莊敬之流,固不得臨,於是故有 去而升於朝者。賀祕書由是為博士,歸散騎由是為 左拾遺。舊制,以拾遺為八品清官,故必以名實者居 於其位。貞元中,王化既成,經籍少閒,有司命太學之 官,頗以為《易》專名譽,好文章者,咸恥為學官。至是,河 東柳立始以前進士求署茲職,天水武儒衡、閩中歐 陽詹又繼之,是歲為四門助教,凡三人,皆文士,京師 以為異。余與立同祖於方輿公,與武公同升於禮部, 與歐陽生同志於《文,四門助教署》未嘗紀前人名氏, 余故為之記,而由夫三子者始。

《國學新修五經壁本記》
劉禹錫

[编辑]

初,大曆中,名儒張參為國子司業,始詳定《五經》書於 論堂東西廂之壁,辨齊魯之音取其宜,考古今之文 取其正。由是諸生之師心曲學,偏聽臆說,咸束之而 歸於大同。揭揭高懸,積六十歲,崩剝汙衊,淟然不鮮。 今天子尚文章,尊典籍於苑囿,不加尺椽,而成均以 治國學,上言遽賜千萬。時祭酒皞實司之,博士公肅 實佐之。國庠重嚴,過者必式。遂以羨贏,再新壁書。懲 前土塗,不克以壽,乃析堅木,負墉而北之。其制如版 牘而高廣,其平如粉澤而潔滑。皆施陰關,使眾如一。 附離之際,無跡而尋。堂皇靚深,兩屋相照。申命國子 能通《法書》者,分章揆日,遜其業而繕寫焉。筆削既成, 讎校既精,白黑彬斑,瞭然飛動。以蒙「來求,煥若星辰; 以敬來趨,肅如神明;以疑來質,決若蓍蔡。由京師而 風天下,覃及九譯,咸知宗師,非止服縫掖者鑽仰而 已。」於是學官陳師正等暨生徒凡四百二十有八人, 請金石刻,且歌之曰:「我有學宇,既傾而成之。我有壁 經,既昧而明之。孰規模之,孰發揮之?祭酒維齊,博士 維韋。俾我學徒,絃歌」以時。切切祁祁,不放不嬉。庶乎 遒人,來采我詩。時余為禮部郎,凡瞽宗之事,得以關 決,故書之以移史官,宜附於《藝文志》。

《移成均博士書》
皮日休

[编辑]

「夫居位而愧道者,上則荒其業,下則偷其言。業而可 荒,文弊也;言而可偷,訓薄也。故聖人懼是,濅移其化, 上自天子,下至子男,必立庠以化之,設序以教之,猶 歉然不足。士有業高訓深,必詘禮以延之,越爵以貴 之,俾庠聲序音,玲瓏於行珮,鏘訇於金石,此聖人之 至治也。」今國家立成均之業,其禮盛於周,其品廣於 漢,其詘禮越爵,又甚於前世,而未免乎「愧道」者,何哉? 夫聖人之為文也,為《經》約乎史,贊《易》近乎象,《詩》《書》止 乎刪,《禮》《樂》止乎定,《春秋》止乎修,然六籍儀刑乎萬世 百王,更命迭號,莫不由是大也。其幽幽於鬼神,其妙 妙於元造,後之人苟不得行,胡郎反決句釋者,猶萬物 但被元造之化者邪?故萬物但化而已,不知元造之 源也。夫六藝之於人,又何異於是?故《詩》得毛公,《書》得 伏生,《易》得田何,《禮》得二戴,《周官》得鄭康成。摫其微言, 鈲其大義,幽者明於日月,奧者廓於天地。然則今之 講習之功,與決釋之功不啻半矣。其文得不弊乎?其 訓得不薄乎?嗚呼!西域氏之教,其徒日以講習決釋 其法為事。吾之視太學,又足為西域氏之羞矣。足下 出文閫生,學世業精前古,言高當今,洸洸乎,洋洋乎, 為諸生之蓍龜,作後來之綿蕝。得不思居其位者不 愧其道,處於職者不墮其業乎?否則罹《大易》「負乘」之 譏,招詩人《伐檀》之刺矣。奚不日誡其屬,月勵其徒,年 持六籍,日決百氏。俾諸生於聖典也洞知大曉,猶駕 車者必知康莊,操舟者必知河海。既若是矣,執其業 者,精者進而惰者退,公者得而私者失,非惟大發於 儒風,抑亦不苟於祿位。足下之道被於大學也,其利 可知矣。果行是說,則太華之石,峨峨於《成均》之門者, 吾知不頌於他人矣。足下聽之無忽。日休再拜。

《問國學記》
舒元輿

[编辑]

先王建大學法以教國胄子,欲敺人歸義府也。故設 官區掌,嚴大其事,明公侯卿大夫必由是出。元輿既 求售藝於闕下,謂今之大學猶古之大學,將欲觀焉, 以自為下土小儒,未嘗睹天子庠序。欲往時,先三日 齋沐而後行。行及門下,脫蓋下車,循牆而趨,請於謁 者曰:「吾欲觀禮於《大學》,將每事問之於子,可乎?」謁者 許諾,遂前導之。初過於朱門,門闔沈沈,問曰:「此魯聖 人之宮也。」遂拜之。次至於西,有高門,門中有夏屋,問 之,曰:「此論堂也。予愧非《鴻學方論》,不敢入。」導者曰:「此 無人,乃虛堂爾。」予惑之。遂入,見庭廣數畝,盡墾為圃 矣。心益惑,復問導者曰:「此老圃所宅,子安得欺我耶?」 導者曰:「此積年無儒論,故庭化為廢」地,久為官於此 者圃之,非圃所宅也。循廊升堂,堂中無几榻,有苔草 沒地。予立其上,悽慘滿眼,大不稱嚮之意。復為導者 引,又至一門,問之,曰:「此國子館也。」入其門,其庭其堂, 如入論堂。俄又歷至三館門,問之,曰:「廣文也,大學也, 四門也。入其門其庭其堂如國子,其生徒去聖人之 奧,如堂館之蕪。嗟乎!」《詩》《書》《禮》《樂》,國之洪源也。濬其源, 天下可以光潤;窒其源,天下為之顦顇。故唐堯知其 如此,亦先命廷臣典三禮,教胄子,誕敷文德於天下天下之屋皆可封。及夏殷時,其孟也,則必能濬之;其 季也,則皆自窒之。自窒之時,天下之屋皆可誅。至周 室有文、武、周公勃然而作,復唐虞之道,行五六百年 而付仲尼。仲尼承之,孜孜日夜,席之不暇暖,祖述之, 憲章之,發揮於鄒魯,恢張於洙泗,上摩躪三光,下垂 之無窮。其徒有入室者,升堂者,及門者,散滿天下。雖 丁周季,而天下奸臣賊子猶解,曰:「周孔之教不敢妄 動。」以此則文之教豈可須臾弛耶?至嬴政犯之,窒其 源,源未絕而已自絕於天下矣。漢初纔息干戈,復濬 其源,而伏生、公孫弘、兒寬、卜式之徒,並出維持戰爭 之漢,二百年間,無所失墜,皆周公、仲尼之力也。國家 用干戈取天下,其道正於漢氏。及闢儒宮,立素王祠, 設學官,命生徒,崇盛館宇,固亦不下漢氏。然自寇生 幽陵,軍旅之事,始勝俎豆,故《大學》之道不得不衰涼。 今皇帝傳大寶七祀生獻,吳濞蜀,禪於郊廟,梟夏逆 首,殛潞奸帥,拔魏世家,此用,兩階之舞,可謂至矣。今 溟澥無揚波,兵器可以蒙之虎皮矣,乃大修周公、仲 尼之道之時也,而大學且猶衰涼之若此,豈非有司 之不供職耶?群公卿士之不留意耶?不然,何使巍巍 國庠,寂寞不聞,回也賜也,說繹道義之聲,雖館宇雲 合,鞠為荒圃,可謂大國虛設以自欺也。愚其不敢取, 且懼周公、仲尼之道沒墜於泉,遂記其所荒之大略, 以喻有司。

《辟雍賦》以王者風教之本為韻
王履貞

[编辑]

辟雍之裁,教化之方。辟者象旋,圓而不極,雍者以流, 轉而有常。行於歷代,創自前王。崇此乃理,廢之斯亡。 革斁划澆,何莫由之而克著;化人成俗,靡不因茲而 允臧。公宮之南,靈臺之下,赫巍峨以層構,規制度乎 眾寡,區別遠采於虞庠,經始不差於《周雅》。闡揚學校, 旁求儒者。溫良恭敬之士,資於父以事師;俊造茂異 之倫,必自朝而逮野。尊卑有秩,禮教是崇。取乎「年均 式序」,不以地高為雄。隨其局貴賤之義自別,尚乎齒 少長之儀有融。然可以闡皇化,彰國風允葉。扣鐘之 教克成,琢玉之功。寧止夫聞天者比於鳴鶴,居陸者 喻夫漸鴻而已。爾其學習以時,《詩》《書》興教,惟司成是 典,惟古則是效。詔夏弦春誦,俾民不「僭;養三老五更, 俾民知孝。惟胄也,太子齒矣;惟學也,元后視之。」合語 於此,釋菜有時。以崇其道,以尊其師。俾百工允理,庶 績咸熙。抑前古之是賴,伊茲禮之是持。德貞行芳,達 其名以取譬;泉流波注,立其義而在茲。由是金革可 偃,淳朴漸返。所謂深其流者濬其源,茂其末者固其 本。至矣哉,《辟雍》之旨也,大《辟雍》之教也。遠可同乎「不 騫不崩」,豈俾夫「損之又損。」

《太學觀春宮齒胄賦》以德成教尊在乎齒學為韻

[编辑]

前人

我聖人之有國,酌古訓,建皇極。太學備崇儒之禮,春 宮熟齒胄之則。宗伯貳事,司成奉職。葉三王之教可 知,順四時之儀不忒。域中於是乎宣化,天下於是乎 觀德。既而儲駕戾止,虞庠肅清。傾章甫之列,駐和鸞 之聲。讓其齒也。長幼之節著。明其親也;父子之道成。 達其尊也,君臣之義行。疑三善兮皆得,實萬邦兮以 貞。故曰:「先如後為,上行下效。」弘當代之楷式,奉前王 之德教。於以識尊卑之倫,於以觀莊敬之貌。大矣政 本,至哉化源。膺秬鬯之丕烈,訪典謨之格言。揖讓於 《詩》《書》之府,雍容於禮義之門。敬其學而德至,親其師 而道尊。青青子衿,其容不改;亹亹儲嗣,其福斯在。則 孰得不恭而志佚?孰能不學而思殆?所謂遵萬民,刑 四海也。鄒魯儒士,文在茲乎!依稀兮翔集闕里,髣髴 兮詠歌舞雩,七十子兮三千徒,實將執經以問,豈獨 摳衣而趨哉?則知《大學》之義,國風之始,在明德,在貴 齒。禮師臣,延胄子,尊賢所以抗法,講藝所以惇史。有 觀者曰:「玉琢成器,人可不學。」亦因此習禮樂。夫如是, 實國家之大柄,而德行之有覺。

《觀太學射堂賦》以事變儀存猶以識禮為韻
周存

[编辑]

「觀射堂之攸設,知射侯之有以。非取善於主皮,蓋繹 心而正己。故王用制之」,而諸侯是務,擇以習焉。而射 宮觀美,莫不比乎禮樂,和其容止。將申明於德行,必 審固夫弓矢。皇家之闡化也。稽古議,酌前修。茲宇既 啟,茲道惟休。職備乎《司射》,事集乎司裘;采蘋采蘩,乃 施有度;以熊以豹,實命不猶。是用外直諸體,內正乎 「志。循聲而發彼有的,得祭而益乎爾地。苟斯義罔取, 或承之羞。既於德可觀,則無不利。」豈徒稱善者五,舉 正者四。誠有國之恆規,而擇賢之盛事。曩者天下無 虞,邊陲生變。動搖我區域,辛螫我方面。救弊者權,必 反常以合道;靖難者武,故訓人以知戰。於是大閱禮 行,大射義息。司馬無祭侯之事,梓人罷棲鵠之職。蓋 弛張之道因時,而沿革之宜可識。方今寰海謐如以 無事,射堂巋然而獨存。綵侯不張而遠國來屬,貢士 不習而盛德必敦。故夫五帝殊儀,三王異禮,咸登太 和與至理,莫不雍雍而濟濟。是知崇樂非鐘鼓之器, 立德為正鵠之體也。鄙生乎堯日,選乎璧池,達弓矢之妙旨,偉棟宇之宏「規。倘斯道而可復,庶當見擇之 刑儀。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