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歐陽文忠公文集 (四部叢刊本)/奏議卷第十八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奏議卷第十七 歐陽文忠公文集 奏議卷第十八
宋 歐陽脩 撰 宋 胡柯 撰年譜 景上海涵芬樓藏元刊本
河東奉使奉草卷上

奏議卷第十八   歐陽文忠公集一百十四

  政府

   言西邊事宜第一狀治平二年

右臣伏見諒祚狂僣釁𨻶已多不越𡻕年一無此字必爲

邊患臣本庸暗不逹時機輒以外料敵情内量事𫝑

鑒徃年已驗之失思今日可用之謀雖兵不先言俟

見形而應變然坐而制勝亦大計之可圖謹具條陳

庻禆萬一臣所謂外料敵情者諒祚世有夏州自彛

興克叡以前止於一鎮五州而巳太宗皇帝時繼捧

繼遷始爲邊患其後遂䧟靈鹽盡有朔方之地盖自

淳化咸平用兵十五餘年旣不能剪滅遂務招懷適

㑹繼遷爲潘羅支所殺其子徳明乃議歸欵而我惟

以恩信復其王封𡻕時俸賜極於優厚徳明旣無南

顧之憂而其子元昊亦壯遂併力西攻回紇拓地千

餘里徳明旣死地大兵彊元昊遂復背叛國家自寳

元慶曆以後一方用兵天下騷動國虚民弊如此數

年元昊知我有厭兵之患遂復議和而國家待之恩

禮又異於前矣號爲國主僅得其稱臣𡻕予之物百

倍徳明之時半於契丹之數今者諒祚雖曰狂童然

而習見其家世所爲蓋繼遷之叛而復王封元昊再

叛而爲國主今若又叛其志可知是其欲自比契丹

抗衡中國以爲鼎峙之𫝑爾此臣竊料敵情在於如

一無此字此也夫所謂内量事𫝑者蓋以慶曆用兵之時

視方今禦邊之備較彼我之虚實彊弱以見勝敗之

形也自真宗皇帝一無二字景徳二年盟北虜於澶淵明

年始納西夏之欵遂務休兵至寳元𥘉元昊復叛蓋

三十餘年矣天下安於無事武備廢而不修廟堂無

謀臣邊鄙無勇將將愚不識干戈兵驕不識一作

陣器械朽腐城郭隳頽而元昊勇鷙桀𭶑之虜也其

包畜姦謀欲窺中國者累年矣而我方恬然不以爲

慮待其謀成兵具一旦一作反書來上然後茫然不

知所措中外震駭舉動蒼惶所以用兵之𥘉有敗而

無勝也旣而朝廷用韓𤦺范仲淹等付以西事極力

經營而勇夫銳將亦因戰陣稍稍而出數年之間人

謀漸得武備漸修似可枝梧矣然而天下巳困也

所以屈意忍耻復與之和此慶曆之事爾今則不

然方今甲兵雖未精利不若徃年之腐朽也城壘粗

甞完緝不若徃年之隳頽也土兵蕃落増添訓練不

若徃年寡弱之驕軍也大小將校曽經戰陣者徃徃

尚在不若徃年魏昭炳夏隨之徒綺紈子弟也一二

執政之臣皆當時宣力者其留心西事熟矣不若徃

時大臣茫然不知所措者也蓋徃年以不知邊事之

謀臣馭不識干戈之將用驕兵執朽器以當桀黠新

興之虜此所以敗也方今謀臣武將城壁器械不𩔖

徃年而諒祚狂童不及元昊逺甚徃年忽而不思今

又巳先覺可以早爲之備苟其不叛則巳若其果叛

未必不爲中國利也臣謂可因此時雪前耻収後功

但顧人謀如何爾若上慿陛下神威睿筭係纍諒祚

君臣獻於廟社此其上也其次逐狂虜於黄河之北

以復朔方故地最下盡取山界奪其險而我守之以

永絶邊患此臣竊一作量事𫝑謂或如此臣所謂鑒

徃年巳驗之失者其小失非一不可悉數臣請言其

大者夫夷狄變詐兵交陣合彼佯敗以爲誘我貪利

而追之或不虞横出而爲其所邀或進䧟死地而困

于束手此前日屢敗之戒今明習兵戰者亦能知之

此雖小事也亦不可忽所謂大計之繆者攻守之䇿

皆失爾臣視慶曆禦邊之備東起麟府西盡秦隴地

長二千餘里分爲路者五而路分爲州軍者又二十

有四而州軍分爲寨爲堡爲城者又幾二百皆須列

兵而守之故吾兵雖衆不得不分所分旣多不得不

寡而賊之出也常舉其國衆合聚爲一而來是吾兵

雖多分而爲寡彼衆雖寡聚之爲多以彼之多擊吾

之寡不得不敗也此城寨之法旣不足自守矣而五

路大將所謂戰一無此字兵者分在二十四州軍欲合而

出則懼後空而無備欲各留守備而合其餘則數少

不足以出攻此當時所以用兵累年終不能一出者

以此也夫進不能出攻退不足一作自守是謂攻守

皆無䇿者徃年已驗之失也臣所謂今日可用之謀

者在定出攻之計爾必用先起制人之術乃可以取

勝也蓋列兵分地而守敵得時出而撓於其間使我

處處爲備常如敵至師老糧匱我勞彼逸昔周世宗

以此䇿困李景於淮南昨元昊亦用此䇿以困我之

西鄙夫兵分備寡兵家之大害也其害常在我以逸

待勞兵家之大利也其利常在彼所以徃年賊常得

志也今誠能反其事而移我所害者予敵奪敵所利

者在我則我當先爲出攻之計使彼疲於守禦則我

亦得志矣一無此字凡出攻之兵勿爲大舉我毎一出彼

必呼集而來拒彼集於東則别出其西我歸彼散則

我復出而彼又集我以五路之兵畨休出入使其一

國之衆聚散犇走無時暫停則無不困之虜矣此臣

所謂方今可用之謀也蓋徃年之失在守方今之利

在攻昔至道中亦甞五路出攻矣當時將相爲謀不

一作蓋欲攻𭶑虜方彊之國不先以謀困之而直

爲一戰必取之計大舉深入所以不能成功也夫用

兵至難事也故謀旣審矣則其發也必果故能動而

有成功也若其山川之險易道里之迂直蕃漢兵馬

之彊弱𮪍軍歩卒長兵短兵之所利與夫左右前後

一出一入開闔變化有正有竒一無四十八字凡用兵之形

𫝑有可先知者有不可先言者臣願陛下遣一重臣

出而廵撫遍見諸將與熟圖之以先一無此字定大計凡

山川道里蕃漢歩𮪍出入之一無此字所宜可先知者悉

圖上方略其餘不可先言付之將率使其見形應變

因敵制勝至於諒祚之所爲宜少屈意含容而曲就

之旣以驕其心亦少緩其事以待吾之爲備而且嚴

戒五路訓兵選將利器甲畜資糧常具軍行之計待

其反書朝奏則王師暮出以駭其心而奪其氣使其

枝梧不暇則勝𫝑在我矣徃年議者亦欲招輯横山

蕃部謀取山界之地然臣謂必欲招之亦須先藉勝

捷之威使一有其字知中國之彊則方肯來附也由是言

之亦以出攻爲利矣凡臣之所言者大略如此爾

然臣足未甞踐邊陲目未甞識戰陣以一儒生偏

見之言誠知未可必用直以方當陛下勞心西事廣

詢衆議之時思竭愚慮備蒭蕘之一說

   言西邊事宜第二劄子同前

臣近曽上言諒祚爲邊患朝廷宜早圖禦備及乞遣

一重臣親與邊將議定攻守大計等事至今多日未

蒙降出施行臣竊見慶曆中元昊作過時朝廷輕敵

翫冦無素定之謀毎遇邊奏急來則上下惶恐倉卒

指揮旣多不中事機所以落賊姦便敗軍殺將可爲

痛心今者諒祚以萬𮪍冦秦渭兩路焚燒數百里間

掃蕩俱盡而兩路將帥不敢出一人一𮪍則國威固

巳挫矣諒祚負恩背徳如此陛下未能發兵誅討但

遣使者齎詔書賜之又拒而不納使者羞媿俛首懷

詔而回則大國不勝其辱矣當陛下臨御之𥘉遭此

狂童威沮國辱此臣等之罪也臣謂陛下宜赫然發

憤以邊事切責大臣至於山川形𫝑有利有不利士

卒勇怯孰可用孰不可用何處宜攻何處宜守何兵

宜屯某地何將可付某兵如此等事甚多皆陛下聖

慮所宜及者臣謂陛下宜因閑時御便殿召當職之

臣使按圖指畫各陳所見陛下可以不下席而盡在

目前然後制以神機睿略責將相以成功而陛下以

萬機之繁旣未及此兩府之臣如臣一無二字等日所進

呈又皆常程公事亦未甞聚首合謀講定大計外則

四路邊臣自賊馬過後亦不聞别有擘畫臣恐上下

因循又如慶曆之初矣近者韓𤦺曽將慶曆中議山

界文字進呈此邊事百端中一端爾盖𤦺亦患事未

講求假此文字爲題目以牽合衆人之論爾自進呈

後尋送宻院至今多日亦未曽擬議臣以非才陛下

任之政府便是國之謀臣若其謀慮淺近所言狂妄

自可黜去不疑臣亦昨因目疾懇求解職曲蒙聖恩

未許其去旣使在其位又棄其言而不問使臣尸禄

厚顔何以自處所有臣前來所上奏狀欲望聖慈

降付中書宻院與韓𤦺山界文字一處商量若其

言果不足取棄之未晚今取進止

   乞𥙷館職劄子治平三年

臣竊以治天下者用人非止一端故取士不以一路

若夫知錢榖曉刑獄熟民事精吏幹勤勞夙夜以辦

集爲功者謂之材能之士明於仁義禮樂通於古今

治亂其文章論議與之謀慮天下之事可以决疑定

䇿論道經邦者謂之儒學之臣善用人者必使有材

者竭其力有識者竭其謀故以材能之士布列中外

分治百職使各辦其事以儒學之臣置之左右與之

日夕謀議講求其要而行之而又於儒學之中擇其

尤者置之廊廟而付以大政使緫治羣材衆職進退

而賞罰之此用人之大略也由是言之儒學之士可

謂貴矣豈在材臣之後也是以前世英主明君未有

不以崇儒嚮學爲先而名臣賢輔出於儒學者十常

八九也臣竊見方今取士之失患在先材能而後儒

學貴吏事而賤文章自近年以來朝廷患百職不修

一作獎材臣故錢榖刑獄之吏稍有寸長片善爲

人所稱者皆巳擢用之矣夫材能之士固當擢用然

專以材能爲急而遂忽儒學爲不足用使下有遺賢

之嗟上有乏材之患此甚不可也臣謂方今材能之

士不患有遺固不足上煩聖慮惟儒學之臣難進而

多棄滯此不可不思也臣以庸繆過蒙任使俾陪宰

輔之後然平日論議不能無異同雖日奉天威又不

得從容曲盡拙訥今臣有館閣取士愚見具陳一作

如别奏一作欲望聖慈因宴間之餘一迂睿覽或有

可采乞常賜留一有聖字意今取進止

   又論館閣取士劄子同前

臣竊以館閣之職號爲育材之地今兩府闕人則必

取於兩制翰林學士謂之内制中書舎人知制誥謂之外制今并雜學士待制通謂之兩制

兩制闕人則必取於館閣然則館閣輔相養材之地

也材旣難得而又難知故當博採廣求而多畜之時

冀一得於其間則傑然而出爲名臣矣其餘中人以

上優游養育以奬成之亦不失爲佳士也自祖宗以

來所用兩府大臣多矣其間名臣賢相出於館閣者

十常八九也祖宗用人𥘉若不精然所采旣廣故所

得亦多也是以有文章有學問有材有行或精於一

藝或長於一事者莫不畜之館閣而奬養之其傑然

而出者皆爲賢輔相矣其餘不至輔相而爲一時之

名臣者亦不可勝數也先朝循用祖宗舊制収拾養

育得人尤多自陛下即位以來所用兩府之臣一十

三人而八人出於館閣此其驗也只自近年議者患

館職之濫遂行釐革而改更之𥘉矯失太過立法旣

峻取人遂艱使下多遺賢之嗟國有乏材之患今先

朝収拾養育之人或已𬒳遷擢或老病死亡見在館

者無幾而新法艱阻近年全無選進臣今略具館閣

取人舊制并新格則可見取人之法如何所得之人

多少也

 一舊制館閣取人以三路進士髙科一路也大臣

 薦舉一路也𡻕月疇勞一路也進士第三人以

  上及第者并制科及第者不問等第並只一任

 替回便試館職進士第四第五人經兩任亦得

 試此一路也兩府臣寮𥘉拜命各舉三兩人即

 時召試此一路也其餘歷任繁難乆次或𭔃任

  重處者特令帶職此一路也今三路塞其二矣

  自科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改爲間𡻕後第一人及第者須兩任回

  方得試自第二人至第王人更永不試制科入

  第三者亦須兩任回方得試凡五七次科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有一人中第三等

  其餘等第並永不試則進士髙科一路巳塞

  矣兩府大臣所薦之人並只上簿候館職有闕

  則於簿内㸃名召試其如館閣本無貟數無有

  闕時故自置簿來至今九年不曽㸃試一人則

  太臣薦舉一路又塞矣惟有疇勞帯職一路尚

  在爾

  一新制館閣共置編校八貟本爲館中書籍乆不

  齊整而館職多别有差遣不能專一校正乃别

  置此八貟故選新進資淺人令乆任而專一校

  讀所以先令作編校二年然後升爲校勘未是王館

  爲校勘四年後升爲校理始是正館職爲校理又

  一年方罷編校别任差遣然自置編校後適值

  館閣取人之路漸廢今議者遂只以編校爲取

  士新格徃時直館直院直閣校理皆無定貟惟

  材是用不限人數今編校限以八貟爲定以此

  待天下之多士宜其遺材於下矣八貟之内仍

  毎七年方遇一貟一有之字闕而𥙷一人以此知天

  下滯材者衆矣

右以臣愚見編校八貟自可仍舊毎有貟闕令中書

擇人進擬陛下必欲牢籠天下英俊之士則宜脫去

常格而獎拔之今負文學懷器識磊落竒偉之士知

名於世而未爲時用者不少惟陛下博訪審察悉召

而且置之館職養育三數年間徐察其實擇其尤者

而擢用之知人自古聖王所難然不以其難而遂廢

但拔十而得一二亦不爲無益矣況中人上下養育

獎成之不止十得一二也

   薦司馬光劄子治平四年

臣伏見龍圖閣直學士司馬光徳性淳正學術通明

自列侍從乆司諌諍讜言嘉話著在兩朝自仁宗至

和服藥之後羣臣便以皇嗣爲言五六年間言者雖

多而未有定議最後光以諌官極論其事敷陳激切

感動主聽仁宗豁然開悟遂决不疑由是先帝選自

宗藩入爲皇子曽未踰年仁宗奄棄萬國先帝入承

大統盖以人心先定故得天下帖然今以聖繼聖遂

傳陛下由是言之光於國有功爲不淺矣可謂社稷

之臣也而其識慮深逺性尤慎宻光旣不自言故人

亦無知者臣以忝在政府因得備聞其事臣而不言

是謂蔽賢掩善詩云無言不酬無徳不報光今雖在

侍從日承眷待而其忠國大節𨼆而未彰臣旣詳知

不敢不奏

  青州

   言青苗錢第一劄子熈寧三年

臣伏見朝廷新制俵散青苗錢以來中外之議皆稱

不便多乞寢罷至今未蒙省察臣以老病昬忘雖不

能究述利害苟有所見其敢不言臣今有起請事件

謹具畫一如後

 一臣竊見議者言青苗錢取利於民爲非而朝廷

  深惡其說至煩聖慈一作命有司具述本末委

  曲申諭中外以朝廷本爲恵民之意然告諭之

  後搢紳之士論議益多至於田野之民蠢然固

  不知周官泉府爲何物但見官中放債毎錢一

  百文要二十文利爾是以申告雖煩而莫能諭

  也臣亦以謂等是取利不許取三分而許取二

  分此孟子所謂以五十歩笑百歩者以臣愚見

  必欲使天下曉然知取利非朝廷本意則乞除

  去二分之息但令只納元數本錢如此始是不

  取利矣盖二分之息以爲所得多耶固不可多

  取於民所得不多耶則小利又何足顧何必以

  此上累聖政

  臣檢詳元降指揮如災傷及五分巳上則夏料

   青苗錢令於秋料送納秋料於次年夏料送納

   臣竊謂年𡻕豐㐫固不可定其間豐年常少而

   㐫𡻕常多今所降指揮盖只言偶然一料災傷

   爾若連遇三兩料水旱則青苗錢積壓拖欠數

   多若𦆵遇豐熟却須一併催納則農民永無豐

   𡻕矣至於中小熟之年不該得災傷分數合於

   本料送納者或人户無力或頑猾拖延本料尚

   未送納了當若令又請次料合俵錢一作數則

   積壓一作轉多必難催索臣今欲乞人户遇災

   傷本料未曽送納者及人户無力或頑猾拖延

  不納者並更不支俵與次料錢如此則人户免

  積壓拖欠州縣免鞭扑催驅官錢免積乆一作

  失䧟

 一臣竊聞議者多以抑配人户爲患所以朝廷屢

  降指揮丁寧約束州縣官吏不得抑配百姓然

 諸路各有提舉管勾等官徃來催促必須盡錢

  俵散而後止由是言之朝廷雖指揮州縣不得

  抑逼百姓請錢而提舉等官又却催促盡數散

  俵故提舉等官以不能催促盡數散俵爲失職

  州縣之吏亦以俵錢不盡爲㢮慢不才上下不

  得不遞相督責者𫝑使之然各不𫉬已也由是

  言之理難獨責州縣抑配矣以臣愚見欲乞先

  罷提舉管勾等官不令催督然後可以責州縣

  不得抑配其所俵錢取民情願專委州縣隨多

  少散之不得一作須要盡數亦不必須要闔縣

  之民户户盡請如此則自然無抑配之患矣

右謹具如前臣以衰年昏病不能深識逺慮所見目

前止於如此然而青苗之議乆已喧然中外羣臣乞

行寢罷者不可勝數其所陳乆逺利害必已詳盡而

無遺矣一日陛下赫然開悟悉採羣議追還新制一

切罷之以便公私天下之幸也若中外所言雖多猶

未能感動天聽則見行不便法中有此三事尤繫目

下利害如臣畫一所陳伏望聖慈特賜裁擇今取進

   言青苗第二劄子同前

臣近曽奏爲起請俵散青苗錢不便事數内一件乞

遇災傷夏料未納及不係災傷人户頑猾拖欠者並

更不俵散秋料錢數至今未奉指揮臣勘㑹今年二

麥纔方成熟尚未収割巳係五月又合俵散秋料錢

數竊縁夏料巳散錢尚未有一户送納若又俵散秋

料錢竊慮積壓拖欠枉有失䧟官錢臣已指揮本路

諸州軍並令未得俵散秋料錢别候朝廷指揮去後

一作臣伏思除臣近所起請災傷未納及人户拖欠

不納者乞且不俵次料一事外臣今更有愚見不敢

緘黙臣竊見自俵青苗錢巳來議者皆以取利爲非

朝廷深惡其說遂命所司條陳申諭其言雖煩而終

不免於取利然猶有一說者意在恵民也以臣愚見

若夏料錢於春中俵散猶是青黄不相接之時雖不

户户闕乏然其間容有不濟者以爲恵政一作尚有

說一作說若秋料錢於五月俵散正是蠶麥成熟人

户不乏之時何名濟闕直是放債取利爾若二麥不

熟則夏料尚欠豈宜更俵秋料錢使人户積壓拖欠

以此而言秋料錢可以罷而不散欲望聖慈特賜詳

擇伏乞一無八字早降指揮今取進止

   舉宋敏求同知太常禮院劄子嘉祐二年

臣等勘㑹同知太常禮院張師中近𬒳朝命差充兩

浙提㸃刑獄伏見太常丞集賢校理宋敏求文學該

贍多識故事家藏古今書史禮樂制度記傳尤多禮

官博士毎有所疑多就之質證其人見是知州差遣

資望不淺臣等今保舉欲乞就差充同知太常禮院

一次如後不如舉狀臣等甘當朝典今取進止六月

 右公在翰𫟍時薦宋敏求奏劄得之汪逵旣云臣

 等則非獨薦或公自草或止預名不可知也



奏議卷第十八


論館取士劄子先朝一作先帝

言青苗錢第一劄子若纔一作又若纔

 公奏議十八卷緫一百六十三篇仁宗實録李燾

 長編因事而書者八十有八其間論唃厮囉者一

 論陳洎王倫水洛城者再論修河者三以挍集本

 𩔖多増損盖自古史官徃徃於制誥奏䟽時有修

 潤長編則又本之實録故其語欲簡其事欲首尾

 相貫此其所以異同比公元文殊不敷暢當以集

 爲正

 奏議雖以年月編次間有論事在前降㫖在後尚

 或疑混未能盡正覽者詳之

 衢州刻公奏議十八卷如辭免遷轉丐去乞休致

 之𩔖皆在焉巳移入表奏四六中韶州從諌集八

 卷諌院奏䟽也公家書目無此名合併入奏議二

 者緫十八卷仍以公歷官先後爲序凡兩州印本

 頗經後人輕改今悉爲考證讀者審之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