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國圖志/卷04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四十一 海國圖志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大西洋[编辑]

○佛蘭西國總記下[编辑]

地球圖說》:佛蘭西國,東界意大里國,并瑞西國、亞利曼國;南界地中海,并大呂宋國;西界大西洋海,北界英吉利、荷蘭二國。百姓約三千三百五十萬,都城名巴勒城,城內之民九十萬,大半宗天主教,小半耶穌教。教民習禮儀,交接極殷勤。其言語係歐羅巴之官音,故列國官長統識其語。道光二十七年,民叛,國王逃避於英國。國民又自專制,不復立君矣。國南土地膏腴,天時和暢,果穀極盛。國之西北,土地磽瘠,草木難生。國中多書院,以習文武技藝,又設養濟院,以濟貧民。有大江四,即羅尼江,羅亞利江,西利江,伽倫江是也。產綢緞、葡萄酒、香料、酒、磁器、自鳴鐘、時辰表、洋絨布、綿布、呢、羽毛、麻布等貨。

地理備考》曰:佛蘭西國,古名奧盧,又名牙里亞。在歐羅巴州之中,北極出地四十二度二十分起,至五十一度五分止;經線自東五度五十六分起,至西七度九分止。東至巴敦、蘇益薩、薩爾的尼等國,西統亞德蘭的海,南接地中海暨比里牛斯山,北連滿沙海暨北爾日加國。南北相距約二千二百五十里,東西相去約二千零六十里,地面積方約二十七萬里,煙戶三京二兆口。西北丘陵寥寥,平原甚廣。東南二方,峰巒參天。河之至長者二十有一,湖之至大者則九。西北濕寒,東南燥暖。田土皆饒,生殖茂盛,土產金、銀、銅、鐵、錫、鉛、水銀、窩宅、煤、鹽、信礬、寶石、鑽石、白玉、水晶、花石、石膏、銀朱、磁粉。王位歷代皆男,冊立以長。奉羅馬天主公教者十之九,奉別教者十之一。外國寄寓,所奉何教聽其自便。工巧藝精,匠肆林立,商賈輻輳。

原本國在昔為塞爾達人所居,漢元帝初,被羅馬國征服。迨羅馬衰,又有北狄侵擾其地,南方各部,則為維西哥多人所取,西方各部,則為布爾給農人兼併,其餘各部,皆歸於發郎哥人。齊高帝建元三年,發郎哥首領戈羅維斯者,既逐各狄,遂據呀里亞國,自立為王,建國號曰發郎薩,即佛郎機國所由名也。天寶間,嗣王被廢更立,冢宰北北諾為君,傳及其子,不惟通國盡歸掌握,而且西方各地,三分有其二焉。宋太宗時,王歿無嗣,國人更立公爵武額加卑多者為君,傳至加爾祿斯薨後絕嗣,更立第三次非里卑之孫為君。于時英吉利國王有舅甥之親,覬覦分封,乃舉兵索地,至其孫加爾祿斯王立,干戈始息。乾隆三十九年,傳至第十六次盧義斯,國勢大亂。至乾隆五十七年,乃裁革王爵,更立會議官員,辦理國務。越七載,又改立領事官三員,其首領名那波良者,因有弭亂除暴功,將勇兵強,平定國家,嘉慶九年,國人共立為王。嘉慶二十年,與英吉利等國戰敗,國人復立前王盧義斯者為王。及薨,國人更立其弟加爾祿斯為王,在位九載,因亂被廢。道光十年更立盧義斯非里卑為王後,又兩立兩廢。道光二十七年,遂不立君,仍復舊制,立領事官。舊有三十三部,大小不等。今改八十六名,或以經流之河為名,或以相近之山為名,其序如左:

第一部,壹里亞德佛蘭薩,改為五府,一名塞納府,乃本國都也。建於塞納河兩岸,宮第雄麗,庠序美奐。橋梁街衢之寬直,園亭之雅致,四時山水,景色尤佳。製造精良,商賈雲集。

第二部,法郎德勒,名諾爾府。第三部,亞爾多亞,名巴的加雷府。第四部,比加爾的亞,名索美府。第五部,諾爾滿的亞,改為五府。

第六部。第七部,羅勒納,改為四府。第八部,賣內,改為二府。第九部,安如,名賣內羅亞府。

第十部,北勒達尼,改為五府。第十一部,波亞都,改為三府。第十二部,可尼,名下沙蘭德府。第十三部,森當日昂姑木亞,名沙蘭德府。

第十四部,耳里亞內斯,改為三府。第十五部,都勒內,名音德勒羅府。第十六部,北利,改為二府。第十七部,尼威爾內,名聶維勒府。

第十八部,布爾波內,名亞列爾府。第十九部,馬爾世,名哥留斯府。第二十部,黎木性,改為二府。第二十一部,科威爾內,改為二府。

第二十二部,亞爾撒斯,改為二府。第二十三部,法郎師官德,改為二府。第二十四部,不爾科尼亞,改為四府。第二十五部,里科內,改為二府。

第二十六部,德爾非內,改為三府。第二十七部,布羅溫薩,改為四府。第二十八部,郎給德,改為八府。第二十九部,佛亞,名亞利日府。

第三十部,盧西隆,名東北里牛斯府。第三十一部,馬耶內,改為九府。第三十二部。第三十三部,哥爾塞牙,名哥爾塞牙府。

其國通商衝繁之地,在內地大埠十七處,海濱馬頭十一處,除八十六府外,尚有所屬地方在於各州之內,後釋其州,再為詳明。

外國史略》曰:佛蘭西國,古時亦山林之蠻夷,久漸向化。然性好勇,建屋不築城,惡其障蔽拘禁也。戰勝則取敵顱為酒器,使奴婢務農。以羊牛乳酪為生,衣其毛。女年將許嫁,則父母多招少年宴會,視女所愛者,以洗盤送之,即定聘焉。其丈夫操女之生死,隨意可休妻,若女與人苟合,則其刑重,男誓報仇。然始嚴終怠,久亦漸逾禁矣。其教奉耶穌,以為天地之大主,不得以人之舍宇蔽之,故不建廟,每蓁樹間,以為神之居處也。人性猛烈,不肯安坐,好遠遊擄掠。於周安王時,侵羅馬國之地,為所敗。後破希臘國,又結群渡海,據英國之蘇各蘭島。今其島山內之頑民,皆其遺種也。佛蘭西之南方,人多為商。往歲侵羅馬國之役,其民盡出,日耳曼列族乘虛內侵,大獲勝。而意大里者,亦奪其北方之地。

是時羅馬國與佛蘭西相仇,戰爭六十年。奈羅馬之將軍,名震海外,佛國難與之抗,因求和焉。漢宣帝時,羅馬至佛國立新埠,且教其居民,服教化,遂變其土音皆習羅馬國之語。垂二百年,通貿易。忽有中國東北方游牧之匈奴族類,舉兵西向,戮殺男女老幼。而日耳曼,又渡河據其國,瓜分其地,列土操權。於唐元宗時,回回人來侵,佛國併力擊退。於時佛國之大甲利王,與弟共勵國政,武勇勝敵,迭舉兵攻服未向化之撒遜回族,使歸天主教。是時意大里國內亂,甲利王又率兵往取地大半,又侵西班亞國,擊退回族,又與羅馬教主議,再復羅馬西,都之君號。甲利王雖久歷戰場,而好文教,招賢講學,賞功績,尚名分,智勇兩全,為西海賢王。薨後,其子孫不能承先志,互戰生釁,絕日耳曼之好。其爵士各據一方,海賊亦入攻其城,國勢日弱。及元泰定四年,因藩國酋長僭號,佛君因減五爵之權,削其地,由是釁隙復肇。又與猶太國回教交戰,數百年,陣亡滿路。傳至路義,號第九王,屢擊回回,始則被虜,費十萬金自贖。反國發憤修政,再攻回回。復疫作,軍士多亡,賴非立王與羅馬之教師,盡力戰勝,於是佛國之眾,推非立王即位。英吉利亦覬佛國之地,連年攻戰,獲勝,遂入其都。忽有佛國童女,激勸軍士,眾謂天助,奮力驅敵,英人乃退據海濱。嗣路義第十二王亦好戰,與日耳曼交戰,被虜贖回,是明正德十一年也。萬曆二十六年,顯理第十三王即位,因國中克力斯頓之天主教與波羅斯特之耶穌教不和,爭戰,乃示諭各居民,崇拜上帝,各隨所願,民悅服,戰息。旋被弑。

順治元年,路義第十四王即位,五爵敬服,攻戰屢勝。與鄰國連盟,而英國為盟主。康熙五十四年,路義第十五王即位。乾隆三十八年,路義第十六王即位。皆不修政事,國庫耗於妃妾,乃議增餉,以補國用,民心不服。正與歐羅巴列國交戰,有將軍那波倫者,佛國英雄也。乘虛擅權,百戰百勝,威聲大震。於嘉慶八年,篡位稱尊號,在諸國以上。與英吉利、西班亞、破路斯、峨羅斯等國,戰無不勝。於嘉慶十七年,傾國往攻峨羅國,長驅直入其都,被火焚潰而退。冰雪交侵,飢殍滿路,於是峨羅斯與破路斯國連和合從,以驅佛軍。日耳曼國又乘其後,又協英吉利東國等,合攻佛國。於是那波倫失位,退居小島。復糾其餘黨復國,英人又合破路斯軍擊之,那波倫敗降,遂謫死於海島,時嘉慶十九年也。其舊王再即位。及道光十年,眾又不悅,作亂驅其君,嗣王號曰路義非立。至道光二十七年,復廢,遂不立國王。

佛國為歐羅巴最美之邦,西南兩際海,西及西班亞海隅,南及地中海,東連日耳曼列國,東南及瑞士、意大里等國,北及北義國。北極出自四十二度四分,至五十一度十分;偏東自八度二分,偏西四度四分。沿海無多港口,南有黑雲海隅,在西班亞及佛國之間;西北必當海隅,北有那耳曼海隅。在地中海,佛蘭西所屬之撒丁島,名曰各西甲。南流之羅尼河,長五十二里,兩岸豐盛。西方之牙倫江,長五十里。羅亞利江,長八十里,其岸多葡萄。西北有西尼河,國都在焉,曰巴利。臨瑞士地有白山,為眾山之冠,高一千四百八十一丈,尚有峰高六百丈。在西班亞、佛蘭西交界,又有溜山,高稍次之。其北山則平坦,四面環繞,負山表海,是以敵國難侵。物產五穀,僅足自給。民嗜曲,亦種葡萄,最重於歐羅巴各國。遍地種葡萄,計二萬頃。所出之酒,三萬五百斗,六分之一為火酒。最美者為紅葡萄酒,各國皆貴售之。計所產物,每年價銀萬四千四百萬圓,運出者約千六百萬圓。南方出橄欖油,最清貴。少林木,所需材料,多購自異國。田畝計二十三萬頃,其中五十分種五穀,九分為草場,四分葡萄埔,十四分林,一分果木蔬菜園。計銅、鐵、煤、錫、礦廠五百二十處,採礦者三萬人。南方出絲,不足給用。海中漁舟最繁。其民奉天主教,舊有齋戒之例,男女皆食魚,禁食肉。今則天主教稍息,而齋戒者亦少,故魚之用,迥不如前矣。人多巧思,製造精妙。每年所造呢羽,計銀一萬零五百萬圓。運賣他國者,七百萬圓。其銅鐵器及時辰表尤妙,花紙有名,磁器亦珍重,皮靴鞋極佳。每年所造各物,約六萬萬圓。國中貿易,每年陸路萬五千萬圓,水路二萬三千萬圓,運進銀二萬三千萬圓,運出價銀二萬七千萬圓。每年進口本地船四千八百隻,外國船亦如之。漁舟萬五千隻。

城中學館最大,又民間小學二萬八千九百六十三所,學生計二百二十餘萬名。其大學院三百五十八所,學生三萬三千名,會學院一百所,學士二萬三千六百名。

佛國素稱知禮,他國皆就學焉。民謙和,喜舞蹈,性反覆機變,終日歌舞遊樂,男女佚蕩。軍士尚勇好戰,陸兵有名,水師則屢被英吉利、荷蘭所敗。嘉慶年間,英國以戰艦封其海口,其船俱不能出。其民崇羅馬天主教,惟八分之一守波羅士特正教。國中有大教主十四位,副教主六十六位。昔五爵及教主,據田畝大半,百姓貧乏。後國大亂,驅殺五爵,教主教師等皆出奔,產歿入官。雖那波倫王在位,再立新爵亦僅存其名號,而權不如前矣。學士能詩能文,晝夜勤誦,故各國有盟約誓辭,皆用佛國語。歐羅巴各國,無不以佛國之字為正宗。其內外醫科尤卓越,又精曆法,知天文,能讀漢字,造木板印書。所製造藥材,并各項料物,尤多新奇。自道光十年後,佛國王自操權,按國之義冊,會商爵士鄉紳以議國事。每年王宮所用之銀二百四十萬圓,世子每年俸銀二十萬圓。國之大臣如之,有司國璽之大臣,理兵部教門外國務之大臣,理水師藩屬地之大臣,理國內務之大臣,工務農商之大臣,文學大臣。司刑之官,千六百三十員;審獄之司一千員。別有定商務擬斷之司,派兵弁之司,與中國無異。其公會必派國之大爵有名望者,百姓中每年納餉銀五千員以上者,推為公會之鄉紳,預論國事,能言之士最多。佛國富民最驕,動自專擅,屢結黨作亂,與他國肇釁。以路義非立王之賢,又募壯丁為民之衛,而有財之民,莫能彈壓焉。其國庫入項,雖每年二萬五千六百三十萬員,而三年欠項共一萬四千萬員,其出項每年文官之祿,并工部、教門、教學等費五千二百八十有餘萬圓,軍士水軍六千五百萬圓,造橋路、造礮、建戰艦千五百萬圓,納稅二千八百四十餘萬。所應交還之項,千二百二十五萬圓。計一年所費過於所入者,七百四十七萬圓。道光二十五年,更增兵數共計五十四萬四千,馬八萬四千匹,堅城共一百七十八座,各有護兵。

郡縣城邑,廣袤方圓九千七百五十二里,分三十八郡,每部分府、州、縣。至城邑有居民五千者,共七百零九處;居民一萬者,共二百七十四處;居民一萬以上者,共四十九處;居民二萬者,共二十五處;居民二萬以上者,共四十三處。其都曰巴利城,居民九十萬。國有大事,皆在議焉。外國來人繁多,城內旅館六百餘,旅客不下十萬。所用馬車共計二萬七千輛,每日寄出書信,約七萬件,新聞紙八萬五千張。各印書三千名,呢羽匠千二百名。稅餉五百五十四萬圓,賭場之租,百二十三萬圓,市租二十六萬圓。護兵萬五千丁,別有壯丁十二營,立仁義之院以施藥,共二十處,一處每年計收病人一萬。所藏古今書籍,計八十萬冊。此皆國都以內之情形也。

南方大邑曰「利雲」,在羅泥河濱,居民十五萬。工織絲綢,然驕不安分。地中海濱,有馬悉利邑,居民十四萬六千,係通商之大口,每年進船六千隻。有佛國水師船,築城立礮臺,以防範西方海邊。璞托邑,居民九萬八千餘口,商賈雲集,運出之物,多紅葡萄酒,埔頭甚富。路安邑,居民九萬餘口,在西尼河濱,商船來往,綿布所出。南方土路士邑,居民七萬七千,多好學,與西班亞國交界。難得邑,居民七萬五千,每年出入之船,計三四千,民善作鐵器。同堡邑,居民五萬七千,在來尼河日耳曼國界,堅城固壘,其城內禮拜堂塔最高,士民大半崇正教。利里邑,居民七萬二千,在北方。亞面邑,居民四萬六千,在西北方。尼墨邑,在南方,居民四萬三千。密邑,在東方,最固之城,居民四萬二千。甲音邑,居民四萬。聖以典邑,居民四萬。羅米古邑,昔時佛蘭西君在此即位,居民三萬八千。阿耳蘭邑,在國之南,居民四萬。門必勒邑,在南方,無雨多晴,居民三萬五千。安額邑,民三萬五千九百。林區邑,在西邊海,居民三萬五千。土倫邑,大海口,居民三萬四千,佛國戰艦皆泊此。亞威雲邑,居民三萬。難西邑,在意大里交界,居民三萬。林匿邑,居民三萬五千。必勒邑,海邊最固之城也,居民二萬九千。比散孫邑,居民二萬九千,在瑞西交界。利摩義邑,居民二萬九千。威撒勒邑,離其國不遠,城內有大殿,多美園,其君隨時所駐蹕也,居民二萬九千。額那比利邑,居民二萬九千。布羅義邑,在查匿海邊,城堅港廣,為佛國君往侵英國之要路。甲來邑,與英國附近,英人常據之,居民二萬三千。西泥港口,可通商,居民二萬五千。太益邑,居民二萬五千。地雲邑,居民二萬四千。安額邑,在海邊,與北義交界,堅固之城也。亞拉邑,居民二萬三千。哥西加島,去撒丁島不遠,方圓一百七十八里,其地多山,產五穀,居民畏勞,往往缺食。島有十八邑,其中四邑係海口。五村,五百六十鄉,居民十八萬八千。

瀛環志略》云:佛郎西,自乾隆三十八年王路易第十六(一作盧義斯第十六)嗣立,時華盛頓(一作兀興騰)據亞墨利加起兵,英吉利攻之不克,佛人以全軍助華盛頓,英不能支,遂與華盛頓和,而佛亦由是虛耗。王好漁色,內寵擅權擾民,民不能堪。乾隆五十四年,國大亂,尋廢王弑之,立領事官三人,攝王政,以拿破侖為首(一作「拿破利翁」,又作「那波良」)。拿破侖者,佛夙將,用兵如神,征麥西有大功。主忌之,置散地。國人既弑王,拿破侖乘勢鼓眾,得大權。嘉慶八年,國人推戴即王位,恃其武略,欲混一土宇,繼羅馬之跡。滅荷蘭,廢西班牙,取葡萄牙,兼併意大里、瑞士、日耳曼諸小部,割普魯士之半,奪奧地利亞屬藩,侵璉國,圍其都城,戰勝攻取,所向無敵,諸國畏之如虎。嘉慶十六年,以大兵伐峨羅斯,圍其舊都墨斯科。峨人燒之而走,佛方旋師,而天驟寒,軍士凍死者十七八。諸國乘其敝也,合力攻之,佛師大潰,故所得土全失。嘉慶二十年,各國遣公使會議於維耶納(奧地利亞都城),凡拿破侖所侵地,各歸故主。其間有分析,有合並,立盟約,不相吞噬。拿破侖既敗喪,慚而避位,復立故王之裔路易(一作盧義斯),仍握兵柄。嘉慶二十一年,與英吉利戰於北境,兵敗被擒,英人流之荒島,道光二年死。路易即位,數年卒。弟查理立(一作加爾祿斯),愚戇不任事,在位九年。國人廢之,擇立支屬賢者路易非立(一作盧義斯非里卑),即今在位之王也。以道光九年嗣立,有賢聲。

佛郎西頗重讀書,學優者超擢為美官。其制宰相一人,別立五爵公所。又於紳士中擇四百五十九人,立公局。國有大政如刑賞征伐之類,則令公所籌議;事關稅餉,則令公局籌辦。相無權,宣傳王命而已。國有額兵三十萬,戰船大小二百九十隻,水兵五萬,船之大者,載礮七十二門至一百二十門。亦有火輪船數十隻,巡駛地中海。其俗人人喜武功,軍興則意氣激揚,面有矜色,臨陣跳蕩直前,議不返顧。前隊橫屍雜遝,後隊仍繼進不已。獲勝則舉國歡呼,雖傷亡千萬人不恤,但以崇國威全國體為幸。其酋長沈鷙好謀,知兵者多。水戰陸戰之法,無不講求。又好用縱橫之術,故與諸國交兵,常十出而九勝。

按:佛郎西在歐羅巴諸國中,傳世最久。自哥羅味開基,至今已千餘年。中間雖迭遭變故,而代立者皆其宗黨,未滋他族,未立女主,較他國之奕棋置君者,固有間矣。立法駿厲,賢君復六七作,危而不亡,殆有由也。

歐羅巴用武之國,以佛郎西為最。爭先處強,不居人下。偶有凌侮,必思報復。其民俗慷慨喜戰,有小戎駟鐵之風。其用兵也,仗義執言,不似諸國之專於牟利。故千餘年中侮亂迭生,而虎視泰西,國勢未嘗替削。至拿破侖之百戰百勝,終為降虜,則所謂兵不戢而自焚,又可為瀆武者之殷鑒矣。

佛郎西屬地在別土者,亦有數處。如南印度之本地治利,南亞墨利加之歪阿那,亞非利加之阿爾及耳,印度海之布爾奔,得之不甚經營,棄之亦不甚惜,蓋不以此為重也。

歐羅巴各國,皆以販海為業,如英吉利、米利堅、呂宋之屬,每歲商船至中國,多者百餘艘,少亦三四十艘。所販鬻者,多綿花洋布粗重之物,至如洋米、胡椒、蘇木、海參之類,皆從東南洋轉販,並非西產。獨佛郎西商船最少,多則三四艘,少則一二艘。入口之貨,皆羽毛、大聽鐘、表諸珍貴之物。蓋其國物產豐盈,製作精巧。葡萄酒、大泥、綢緞之類,售之歐羅巴各國,即已利市十倍,不必遠涉數萬里而謀生。其航海而東來也,意在於耀聲名,不專於權子母。國勢既殊,用意迥別,其情勢可揣而知也。

 卷四十一 ↑返回頂部 卷四十三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