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淡水廳志/卷1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十一 淡水廳志
卷十二
卷十三 

  考二 物產考(磺案附)

  考物產者,非徒夸土沃殖滋也。蓋九穀六畜之順成,草木鳥獸之咸若,君子於物土之宜中,究裁成輔相之道焉。淡產與臺屬各處大同,而花果有出內地之外者。若硫磺、樟腦,則尤為土產之着。洋務之滋,實由於此。蓋土產不可不考如是。考物產。

  埔占(殼白,米赤,皮厚。三、四月種於園中,八、九月成。「赤嵌筆談」云:秔稻種水田者曰早占、曰晚占、色白。種園者曰埔占、色赤)、花螺(殼斑粒大,有大小二種)、清游早(大粒、小粒二種,一作清油)。銀魚早(種於早春,七十餘日成熟,亦名七十日早)。羗猴(粒長,有紅白二種)、萬根獻、四季成(歷四時而成)、圓粒(米白軟而粒短肥,種獲與埔占同,為飯少)、占仔(即占城稻,「湘山野錄」云:宋真宗以福建地多高仰,聞占城稻耐旱,遣使求其種,使蒔之。按「宋會要」大中祥符五年,遣使福建取占城穀分給江、淮、兩浙,則種入中國,似更前。有赤、白二色純白者佳,皮薄易舂,五六月種于田中、九十月成)、三杯(形似占仔,「臺灣志略」云:穀有三種:一曰黏穀,皮厚而堅,可久貯,台、鳳、嘉三邑種之。一曰埔穀,亦宜旱園,鳳邑種之。一曰三杯穀,皮薄而粒大,不耐久。彰化北路種之。早晚性異,早者六月收,晚者九月獲)、紅腳早(腳紅米白)、大伯姆(白而大,種窪下田,水高隨長,不能浸)、唐山早(種出內地)、霜降早(霜降收)、格仔(有大小粒二種)、棉仔(粒尾有紅鬚,長五、六寸,不畏鹽水,宜塭田)、銀硃紅(米紅心白,七十餘日收)、園早(似銀硃紅,種園中,百餘日收)、過山香(一名香米,粒大色白,用少許雜他米中作飯盡香,桃仔園有之。以上秔米)。

  竹絲秫(米青白色)、赤殼秫(一名金包銀,又名占仔秫,「赤嵌筆談」云:糯稻種水田者曰赤殼秫,色赤,種園者禾秫,粒大色白)。

  ——右稻屬。

  大麥(立冬種清明收)、小麥(有二種,曰怕燒,八、九月種、正、二月成。曰深根,十二月種,三月成)、番麥(似番黍,色黃。實如石榴子,一葉一穗,穗數百粒)。

  ——右麥屬。

  蘆黍(即北方膏粱,又名番黍)、鴨蹄黍(穗似鴨蹄,釀酒甚美)、狗尾黍(穗長如狗尾,即北方小米。俗呼稷仔,番多種食)。

  ——右黍屬。

  芝麻(即胡麻,有黑、白二種,可醡油)、黃豆(粒大倍於內地,和白豆可作醬)、白豆(可為豆腐)、黑豆(土產者粒小,四、五月種,八、九月收。可作鹽豉)、米豆(皮白和米可作飯,八、九月收,一作九月豆)、綠豆(三、四月種,八、九月收)、九月珠(有黑、白二種,五、六月種,九月成)、青仁豆(皮黑肉青)、菜豆(莢長,亦名長豆、蔓下垂,色青,一名紅公豆,一名裙帶豆,青者菜豆、紫者紅公豆)、紅公豆(子紅,莢紫,長尺餘)、扁豆(俗呼肉豆,一名蛾眉豆,有紅、白二色)、荷蘭豆(種出荷蘭,有紅白花二種。角粒脆嫩,清香可餐)、御豆(一名觀音豆)、虎爪豆(以形似名)、土豆(即落花生。生花紫色,萎地即結實土中。一房三、四粒,堪充果品,醡油亦可代蠟。北方名長生果,冬月收實)、番豆(花銀紅色,殼硬粒圓,取為粉餈等餡,較綠豆價廉)。

  ——右菽屬。

  麻(即黃麻,莖有紅、白二種,可為繩)。苧(內山最多,淡地亦種之)。

  ——右枲屬。

  薑(春種夏熟,初生嫩而尖曰紫薑,亦名水薑。老薑曰薑母。又有番薑,花白瓣綠,熟時色紅,中有子,味辣,可作醬)、葱(有香葱、麥葱、風葱三種,風葱能祛風)。韭、薤、蒜(有硬莖、軟莖二種)、芥(有青紫數莖,子研末味辣,又有油芥,可醡油)、白菜(一名菘,即周彥倫所謂秋末晚菘也。有六白山東菜菜白二種)、紅菜(葉紫味香,食之補血)、蒼薘(俗呼名厚茇菜,又名厚茉莉。有小毒,唐「西域傳」末祿有莙薘,即此菜也。補中下氣,汁洗衣白如玉)、芥藍(一名觀音菜,葉如藍而厚,色青碧。又有番芥藍,人少食者)、莧(有紅白二種,「清異錄」以紅莧為鼈還丹,俗傳不宜與鼈同食,謂鼈見莧而生本此)、頗蔆(種出西域頗蔆國。俗呼赤根菜,方士隱名為波斯草)、甕菜(種出東彝古倫周,以甕盛之,譯不能通,因以甕名)、蒝萎(即本草葫荽,莖葉柔細,根多鬚。張騫使西域嘗得此)、茼萵(葉似艾,花似小菊,性冷味香,多食令人氣滿)、芹(水芹生水中,旱芹生卑地,有赤白二種,孟倪云:和醋食損齒。李廷飛云:赤芹害人不可食,時珍云:蛇喜食芹,驚蟄後忌食)、紫菜(生海石上)、筍(有麻竹、綠貓兒竹,竹塹岸裏之筀竹最佳)、茄荻筍(種池沼中)、芋(有檳榔芋、雞(⿰月堇)、番白芋、竹芋、狗蹄芋等種,其最美者檳榔紅,芝蘭堡石閣山種最佳。根不着土,疊石水次即生。又番芋,長曰土芝,團曰蹲鴟,大者或重四、五觔,生番每竅火掩土行挈為糧)、蘿蔔(俗呼菜頭,冬春時生,有紅白二色)、茄(形長,有紫、白二色)、金瓜茄(葉榦同茄,花連五瓣,似鴨腳,淡紫色,結實酒鍾大似金瓜,有外瓣,初白後黃)。

  ——右蔬屬。

  金瓜(即南瓜,有大小扁長數種,不可合羊肉食)、冬瓜(八、九月生)、絲瓜(即菜瓜,或呼鼠瓜)、王瓜(即莿瓜、皮有微莿。「月令」四月王瓜生。淡亦三、四月有之)、苦瓜(一名錦荔枝,俗呼紅羊)、涵瓜(又名莦瓜,有青白二色,醬豉糖醋皆宜)、西瓜(種出回紇,有青、白皮二種,肉亦紅、白二色。又一種,子多而肉不能食,夏月生)。匏(蔓生、有長匏、圓匏、葫蘆匏、又有柴匏)、地瓜(俗呼番薯,有文來薯、朱薯、黃梔薯。明萬曆中,閩人得之外國,瘠土沙地皆可種。初種於漳郡,漸及泉州、莆田,近則長樂、福清皆有之。朱薯出呂宋國,被野連山,不待種植,彝人率取食之。莖蔓生如瓜蔞,黃精山藥之屬,潤澤可煮而食,或磨為粉,亦可釀酒。「赤嵌筆談」云:薯長而色白者是舊種,圓而黃赤者得自文來國,未知孰是。余見有大可尺圍、形似南瓜者,土人亦不輕見也。「臺海采風圖」云:番薯結實於土,生、熟皆可噉。有金姓者,自文來攜回種之,故亦名金薯。閩,粵沿海田園栽植甚廣,農人咸藉以為半年糧)。

  ——右蓏屬。

  鳳棃(其味酸甘,「臺灣草木狀」云:黃梨一名鳳棃,無榦有葉如鳳尾,蒂有柄似金瓜,芒刺周匝,為魚麟,為蝟毛,削之去顛末,橫陳若鼓,斑圓暈作古錦文,味甘涼,沁心脾。「筆談」云:粵西以波羅蜜為天波羅,黃梨為地波羅。「居易錄」謂黃梨曰黃來,八月熟,長可尺許,味尤甘香。其樹類蕉,實生節間。按黃梨長止五、六寸,叢生根下,葉似蒲,兩邊如鋸齒,頂上葉小、攢簇如雞帚)、荔枝(種出內地興化漳浦產者為上,臺地率自海船攜來,一日夜可至。味、香、色猶不變)、龍眼(有數種,大者謂之福員,小者味薄,六七月熟)、香櫞(瓤不分瓣,長似木瓜,上下微尖,味甘而香。以鹽醃之,能消食,可當茶飲)、佛手柑(狀如香櫞,但有瓣如人指,屈伸長短,錯落不一。雖乾而味不改,五、六月初熟時,載售江浙青果客)、桃、李(大坪林莊多出,又有小而紅者,為真珠李,味酸)、楊梅(子小如豆)、石榴,柑(有蜜桶柑、雪柑、椪柑、番柑。沈文開「雜記」云:番柑種自荷蘭,大於番橘,肉酸皮苦。荷蘭人夏月飲水,必取此和鹽搗作酸漿入之。多樹園中,樹與橘無異)、橘(有公孫橘,前生者紅,後生者青,花實四時相續。番橘大如金橘,肉酸皮苦)、柚(實大皮厚)、柑仔蜜(細如橘,和糖煮作品茶)、荊蕉(即甘蕉,俗呼牙蕉,一作芭蕉果,秋冬時盛。「臺灣志略」云:甘蕉,葉與蕉類,中心出花,層層吐瓣,紅紫可愛。結實聯綴百餘顆,兩兩相對,猶若貫珠。色黃白、味甘、頗似香瓜。「南方草木狀」云:實隨花,每花一闔有十餘子,先後相次,子不俱生,花不俱落。「臺灣草木狀」云:芭蕉,果如橘瓤,先合後分,長而屈,當即「志乘」所云羊角蕉,以象形得名。熟則古玉半環,木梳無齒,破而食之,味同瓜瓤,而膩過之)、蒲萄(蔓生)、枇杷(以植久者佳)、甘蔗(性冷味甘,有紅、白二種。榦小者為竹蔗,煮汁成糖)、羅漢果(樹高出牆,實大如柿,碧色紋縐,如釋迦頭。味甘而膩,夏秋時熟,一名釋迦果、又名迦藍頭。「臺灣草木狀」云:迦藍頭青皮團簇如佛頂,配以洋桃,為禪杖頭,蓮霧果為鐃鈸,黃梨有柄為鈴鐸,七里香之子為念珠,令人望苦海而思寶筏也。「諸羅縣志」云:釋迦果似波羅蜜而小,種自荷蘭,味甘而膩,微酸。夏盡秋初熟,一名番梨)、𣏕、番石榴(即梨仔茇,花白味澀)、菱角、槺榔子(五月熟後種埔占,子多,歲亦豐)、檳榔(一名菁子,向陽曰檳榔,向陰曰大腹皮,可入藥。一穗子數百粒,實如雞心,和荖藤葉食之,能醉人,可祛瘴。「赤嵌集」云:檳榔即廣東雞心,粵人俟成熟,取子而食。台人於未熟食其青皮,細嚼麻縷相屬,即大腹皮也。中心水少許,尚未成粒。間有大者,剖視其實與雞心無異。或云,粵人食子,臺人食皮,一色青者為雄,味厚;黑臍者為雌,味薄。顆向上長者尤貴。蠣房灰用孩兒茶或柑仔蜜染紅,合浮留藤食之。按范石湖「集」頃有嶠南人好食檳榔,合蠣灰扶留藤,一名蔞藤食之,輒昏,已而醒快。三物合和,唾如膿血可厭。蔞藤一作浮留藤,士人誤為荖,「臺灣志略」云:檳椰樹直無枝,高一、二丈,皮類青桐,節似筠竹,葉皆上豎,猶如鳳羽,臨風旖旄,甚可人目。葉脫一片,內現一包,數日包綻,即開花二、三枝,淡黃白色朵朵連珠,香芬襲人。實附花下,形圓而光,宛若棗形。自孟秋以至孟夏,發生不絕,與榔肉、香藤、蔞根夾灰同啖,惟六、七月始無。臺人以薰乾者繼之。「番社采風圖」云:番人採檳榔,跳而上,攀援矯捷,名曰猱採)、檨仔(有香檨、木檨、肉檨、實如豬腰,皮綠肉黃,其根在核,盛夏時熟。「赤嵌集」云:檨仔俗稱番蒜,其種自日本傳來)、菩提果(即香果,出西域,花有鬚無瓣,色白,中空如蠟丸,芳馨極似玖瑰果)、暖霧(上銳下圓、如蒜,其心微皺,色白微紅,味清甘如蘋婆。「彰化志」作翦霧。「臺灣草木狀」作蓮霧)、黃彈(味甘微酸)、椰子(殼可作瓢,內含漿如酒)、木瓜(木本。可浸酒療足疾,「赤嵌筆談」云:木瓜樹幹亭亭,色青如桐。每一枝一葉,葉似萆麻,大者尺餘。花白色,爪凡五稜,無香味。居民用鹽漬以充蔬)、水梨、棗、無花果(一名映日果,葉可作藥)、羊桃(「臺灣草木狀」云:洋桃或四稜、或五稜。小而色綠,文理直者甘;大而微黃,稜角不甚周正者酸,橫斷之似車輪。去其廓,又如白蘋。初放瓣中有微核如橄欖仁。入口稍澀,亦相似。

  ——右果屬。

  樟(有赤樟、粉樟,內山最盛。軍工需採,大者數抱,垂蔭數畝,宜於雕刻。氣甚芬烈,熬其汁為腦,可入藥品)、榕(大者垂陰十餘丈,多根難拔,不材故壽。根如下垂及地便生枝幹。又鳥啄其子,墜地復生,名曰鳥榕)、櫹榔(質堅而膩,大者數圍,性重,入土不朽。偽鄭取為棺,屍悉化,故名消郎)、楠(有香楠、虎皮楠,又有石楠,性堅重。「稗海紀遊」云:楠木始生,已具全體,裂土而出,兩葉始蘗,已大十圍。歲久則堅,終不加大)、茄冬(質堅,入水不朽,作器甚美)、相思樹(葉細長成簇,略似楊柳)、烏心石(葉尖皮薄,外白心黑。堅如石,亦美材)、石柳(葉如蛺蜨,色如象牙,可作玩器)、紫荊(似茄冬,葉較大,性堅)、鐵樹(一名綠珊瑚,多椏枝而無花。葉光潤,出自呂宋)、松、羅漢松(植盆中)、柏(木皆向陽,柏獨西指)、桐、柳,檜、山杉(出自內山)、柯(有淋漓柯、赤柯)、(似柯,但葉小而文細。冬結子可食,名曰稚子)、赤鱗(赤色,皮似鱗質堅,入土不朽,可作車軸)、金荊、象齒(木硬而直)、龍牙、嫦娥、枸檜、杜仔、烏栽(皮帶黑色,中白,不堪器用;可代薪)、埔薑(一名埔荊,有五葉、七葉二種)、九芎(一名九荊,小而不高,村落草屋用以為柱,入土不朽。又有紫荊,「彰化縣誌」云:紫荊形如九荊,但花色不同,九荊花白,紫荊花紫)、苦楝(俗呼古苓。「圖經」謂樹有雌雄,雄者根赤無子;雌者根白有子)、公牡樹、鹿仔樹(即楮皮,可為紙。臺地向無造紙,以其枝葉為鹿所嗜,故名)、樸仔樹(葉曬乾可擦錫器、犀角、象牙等物)、白樹(樹高大而榦直,頗美觀;然易朽)、茄藤(皮可染魚網)、林投(葉似鳳棃,高丈餘。密栽為籬,牛羊不得入。「臺海采風圖」云:林投樹幹直,皮似栟櫚,其裏骨極堅,花紋斑駁,可作箸並檀板;或月琴三弦等樂器。心空,從根結棕絲,直貫至頂,葉青而長,兩旁皆刺。花似蘆荻,結實類鳳棃,熟後深黃,擘開顆顆如金鈴。番眾以線串貫纏額上為飾,並啖之。其在花時則摘其花以盤髻)、山茶(又有林茶。「臺灣志略」云:林茶樹高至丈餘,結實類波羅蜜,不堪食。種之園邊,衛宅之功,等於莿竹)、楓(葉尖三角,可作香料)、桕、桑、厚殼桂、山豬肉、破故子(葉似梧桐而小,子如苦練。取以熬熟成凍,醃醬,能消積食,與北山楂同功)、莿桃蜜(枝幹有莿,心黑而堅)、青桐(外皮花點,內皮可作索)、椶(一名栟櫚)、大椿、雞柔、桄榔(「臺灣志略」云:桄榔挺然直榦,花落生葉,質堅多紋,可製為器。「諸羅縣志」云:桄榔樹似栟櫚,皮中有屑,如麵。木性如竹,紫黑色有紋理)、交標(「使槎錄」云:交標可為樑柱)。

  ——右木屬。

  莿竹(旁枝橫生,多莿,「臺灣采風圖」云:莿竹,番竹種也。大者數圍,葉繁榦密,有莿似鷹爪,殊堅利)、筀竹(大圍尺許,長四寸,小者可以編簾。筍佳)、麻竹(比莿竹尤大,質不堅實)、綠竹(無莿。筍佳)、貓兒竹、長枝竹(一名鱟腳綠,可作籃筐)、鳳尾竹(俗呼觀音竹,枝柔葉細,可植盆中)、空涵竹(產山中,高二丈許,圍二、三寸,無旁枝)、珠籬竹(俗呼蔞籬竹)、箭竹(即金絲竹)、人面竹(一名佛眼竹,「華彝考」云:節密而凸如面)、蘆竹(似黍,生水涯溼處)、椶竹(皮似椶而節密,高不過五尺)、石竹(大如筀竹)、七絃竹(榦白,有青線紋五、六、七條。葉與竹同)、縐竹(皮有縐紋。惟錫口莊有之)、紅竹、烏竹(種出內地)、黃竹(生莿竹中,逐節黃色如線,一寸廣,青黃相向,加蠟仔莊有之)。

  ——右竹屬。

  素心蘭(產紗帽山,八里坌觀音山中)、鶴頂蘭(花白心紅)、硃砂蘭(蕊紅如硃砂。葉仍素)、鐵枝蘭(葉瘦勁而直。花白較小,香清越)、大菁蘭、焦尾蘭、獻歲蘭(俗呼拜歲,除歲始開)、雞爪蘭(花似金粟,開於夏秋間;即內地珍珠蘭,一名賽蘭)、獻歲菊(立春始開,又有迎年菊。惟紫色一種開歷冬春)、萬壽菊、雞冠(有紅、紫、白、黃及黃紅平分者,俗呼百鳥朝鳳。有花大如盤者,陸放翁所謂一朵雲是也)、鹿葱(即萱草,一名萱花。葉落盡,花始開,可食;即金針菜)、月下香(花夜開,香甚烈。葉似鹿葱,即北地晚香玉)、荷花(有深紅、淺紅、百瓣深紅、金邊雪白數種。又有千葉蓮,外紅內白)、漢宮春、百子蓮(種出西番,每莖數十蕊。色微藍)、翦秋紗、玉葱花(葉如葱,花略似水仙)、翦絨、紫燕、錦竹(叢生,高尺許,花如纈棉。一名石竹)、翦春羅、向日葵、蜀葵(有紅、白、紫、淺紅數種。紅者謂之一丈紅)、老來嬌(即雁來紅。又一種名十樣錦)、金鳳(即鳳仙花,可染指甲。張宛邱詩呼為菊婢)。美人蕉(一名紅蕉,「臺灣采風圖」云:美人蕉,花紅、黃二種;黃者尤芳鮮可愛,四時不絕。有高丈餘者,子堅黑,或作小念珠)、百合、蓮蕉(「瀛壖百詠」云:蓮蕉,花出蕉心,狀如荷,鮮紅可愛,經月不謝)、渥丹(有紅、白二種)、鶯粟(有五彩者)、茉莉(有百葉、單葉,又有千片,大如菊者曰番茉莉,種出柬埔寨;一名三友花、又名番梔子、或稱葉上花。開時可耐三日)、繡毬花(色白,一花數十蕊。湊合如毬)、金錢花(一名子午花,午開子謝)、晚香花(有黃、白、紅、紫及黃紅相間者,俗呼臙脂花)、番繁花(有淡紅、淺藍二種,夏時盛開)、玉簪(花含萼時,婦女以粉實其中,用以傅面)、水仙:以上草木。

  梅、蠟梅、杏花(有紅、白二種)、陀彌花(葉圓,微長,如百葉桃。花一簇十餘朵,每放葩時,先後間開)、樹蘭(即木蘭,有三葉、五葉、七葉、九葉數種。樹大,花細碎如黍米,色黃,一年數開。種出暹羅者,曰暹蘭)、桂、海棠(有紅、白、粉白、西府、鐵榦、木瓜諸種。木瓜花謝結實,其形似之。又三貂嶺多秋海棠,俗呼山海棠。榦與葉無紅線,食之可止渴)、山茶(白六角者最貴。凡數十種。性畏風日。「噶瑪蘭廳志」云:山茶種類甚多,有牡丹紅、荷蘭白、春紅。又有名水紅金錢,花稍細,如金錢。又有一蕊而紅白相間者,名秋色平分)、梔子花(一名玉樓春,其子可作藥)、木槿(俗呼水錦,有白、紅、紫、數種,可編籬落)、山丹(有紅、白二種,一名仙丹花。「臺灣采風圖」云:色紅、一朵包百蕊,似毬球,花無香。自四月開至八月,爛熳如霞彩,種出粵東潮州之仙丹。相傳有黃氏女經過,遺落鬢插紅瓣,後滿山皆發此花,故名)、桃花(有紅、碧二種;又有月桃。「諸羅縣志」云:月桃,葉似蓮蕉,花黃白色倒垂者香而濁。一莖可數十蕊,五月始開。端午取葉為角黍,摘花插小髻上,又名虎仔花)、李花、杜鵑(有紅、白、紫三種,又有山杜鵑,可止渴)、蝴蝶(花黃如蝴蝶。「華彝考」謂之金莖花。「赤嵌集」云:金絲蝴蝶,花黃片紅點,拳曲多鬚)、芙蓉(一名拒霜花)、石榴、靚梅(色淺紅,花百瓣)、紫薇(有紅、白、紫三種)、斑枝(先花後葉,絳色,花落而實中有棉,為褥宜暑。有紅、白、黃三種。其樹大可合抱,枝多苔紋,如鱗甲)、含笑(花五瓣,淡黃色。晝暖則花盛開似含笑狀,故名)、長春(俗名日春,有紅、白、淡黃者。又有一月一花,謂之月季)、夜合(即合歡,一名合昏,一名醉香梅。黃昏始開,夜深復合)、番花(花六出,白瓣黃心。或云:即貝多羅)、噴雪(花細碎如雪)、馬蹄(白色,春夏常開)、莿桐(葉如梧桐,其花附榦而生。枝幹有莿。「溫陵郡志」云:莿桐樹高大而枝葉蔚茂,初夏開花極鮮紅。如葉先萌而花後發,主明年五穀豐登。「臺海采風圖」云:番無年歲,以莿桐花開為一度。又有頳桐。「臺海采風圖」云:頳桐,本高不盈丈,葉似桐,花紅如火,一穗數十朵,五月開最盛。土人於競渡時,必採數枝供瓶案,故俗又名龍船花。開至九月方止,結子色藍,子老而花瓣尚未凋)、水木樨(俗呼指甲花,淡黃細碎如木樨,搗葉可染指甲)、七里香(一名山礬花,種處蠅蚋不生,可辟烟瘴。一名山柑花。「臺灣采風圖」云:叢生如甘,葉似珠蘭,花五瓣,色白,香氣濃郁,可越數十武。六月結實大如豆,末尖先綠而後紅,一枝排比數十如緋珠。「臺灣草木狀」云:七里香,葉如黃楊,先實而後華,結子如天竺珊瑚,火齊累累欲墜。入夏則花白如雪,馨香撲鼻,謝而復榮,如瓊林然)、鶯爪桃(初植時蔓生,久則成木本云。花六出,黃色,形如鶯爪,一名鷹爪蘭,又名油蘭花。「使槎錄」云:似蘭無心,香氣滯膩,嗅之令人作惡味。子如棗,一叢二十餘枚,攢簇如桃。「臺灣采風圖」云:葉似桂,花瓣或五、六、八、九不等。有兩層,以下層補上之缺處,香味甚濃郁。子如青果,數十枚相迭相比成團。入土種之,遲久始發芽,折其枝插地亦活)、夾竹桃、山芙蓉、棠棣(即薁李)、佛桑(即扶桑。蒂弱,開每下垂易落,俗呼牽牛)。消息花(即莿毬花。「臺灣采風圖」云:莿球花,本高數尺,有莿,可植為籬。秋冬開黃花如小鈴,細攢如絨。每露氣晨流,芬香襲人。結子如豆,有莢,其葉秀整相次。根可染絳,一名番蘇木。「諸羅志」云:莿毬身多莿,花黃色,似菊而小,臺謂之消息花,又名牛角。以其刺相偶如牛角也。「赤嵌集」云:形如治耳器)、馬纓花(以形似得名)、玉蘭(花白如玉)、玉瓶(花細香烈,以形似得名)、木筆(花紫色,本較小玉蘭):以上木本。

  倒垂蘭(一名倒吊蓮。「臺海采風圖」云:出北路內山,枝屈曲如梅,葉似萱,短而厚。不着土,取一枝挂簷陰,雨露所及處,自能生根抽芽,出葉開花。花如蘭,色黃碧微香)、交蓮(午時開,旋落)、素馨(一名四英,花白如雪蕊四瓣)、兔絲(色鮮紅,朝開暮謝)、酴醾、木香、薔薇(花有紅白,多刺而香)、紅刺梅(種出西番,有莿,花似海棠)。迎春花、十姊妹(有大紅、淺紅、紫、白諸種,每開十餘蕊相聚,故名)、番繡毬(葉厚可一錢,花白色,底瓣似通草,心微紅而堅,明亮如礬):以上蔓本。

  攢心蓮、交枝蓮(花五瓣,色白,其莖互繞,午開、未謝)、凌霄花、紫藤花、番瑞香(花綠一簇數蕊,香甚清遠,一名夜來香):以上藤本。

  ——右花屬。

  茅(代瓦蓋屋)、大葉茅(高與人齊)、金絲茅(短細、理而不亂)、香茅(味香如佛手柑)、蒲(可織席,大甲最佳)、仙草(曬乾可作茶湯,能解暑毒。和粉漿熬凍,似石花而色黑)、風草(可驗颱期,一節一次,以節計次)、含羞草(高四、五寸,葉似槐,爪之下垂)、茜草(土番用以染獸毛)、烟草、蔞藤(一名浮留藤,和灰夾檳榔。「諸羅志」云:浮留藤即蒟。「說文」:蒟、蔓生,子如霜椹,苗為浮留藤。「左思蜀都賦」所謂蒟醬,取其子為之。粵人夾檳榔用葉,台人憎其辣獨用藤,俗名荖藤。產內山,削皮脆如蔗,子如松初吐,俗號荖花。橫切小片,紋白點點如梅花,更香烈。浮或作扶)、白麴草(釀酒)、鼠麴(合𬖴為粿)、油芥(葉似蘿蔔,可糞春田)、龍舌草(俗呼蘆薈,形如舌,旁有刺,液如油,閨中取以潤髮)、芒、菅(有二種,葉似茅)、仙人掌(狀如掌,「噶瑪蘭廳志」云:狀如人掌,無葉,枝青嫩而旁有刺。其汁入目使入失明。種田畔可以止牛踐,植墻頭可以辟火災。俗呼仙巴掌)、書帶草(即七絃草,「臺海采風圖」云:七絃草,叢生如稻秧,其朵如蘭。有直紋似絃,界限分明,白與綠相間,至冬則白變紅)、遍地錦、蘆荻、菩提子(子如念珠,有孔可串)、雞母珠、萍(大者呼牡丹萍)、蘋、藻、鹿草(麋鹿所食)。

  ——右草屬。

  荍麥、石薯、苧薯、山藥薯、白扁豆、薏苡(穀類)、樟腦(樟木擇其堅實,削小片置鐵鍋中,以甑囊盛水其中,用瓷矼蓋上,火蒸一晝夜,氣升如粉)、枸杞(根似地骨皮)、沙參(一名鈴兒草)、土茯苓(一名冷飯糰)、土人參(鳳山崎頭閒有之)、兔絲(一名凌霄)、天竺、夏枯草(冬至生,夏至枯)、菖蒲、金石斛(內山最多,採於樹上,以湯沃之,晒乾)、𦻎薟草、金狗脊、白雞冠、益母草、香附、澤蘭、萬年松、金銀花(有黃、白二色)、白蒺蔾(俗呼三腳虎,治瘰癧)、接骨草(一名木賊)、車前(即芣苢,俗呼五根草)、通草、山梔子(一名越桃)、天南星(一名虎掌)、薄荷、紫蘇、艾、水燭、風藤(以木通浸酒治風疾,可熬膏)、萆麻子、馬鞍藤、蠅翅草、羊角豆、馬蹄金、鴨舌癀、鳳尾草(即貫眾)、鼠尾癀、蚶殼草、鱟殼刺、龍吐珠、向天盞、射干(即蛺蝶花頭)、一枝香(一名馬蹄金)、千里急、五宅茄、九層塔、五爪龍、過江龍、穿山龍、枳實、芡實(大加蠟,上陂頭產之)、斑節相思、金鎖匙、急性子(即鳳仙花子)、鐵馬鞭、田烏草(有烏、紅二種)、蒼耳子(一名羊帶草)、山荖葉、山埔根、山素馨、山芙蓉、白花菜、鹽酸草、毛將軍、莿荇、遍地錦、蒲公英、豬母菜、湯匙癀、葉下紅(草榦,紅花圓小如白絨。葉外青內紅,治傷損)、磱碡草、珠仔草、冷飯草、木鼈子、大丁黃(退癀,亦可作箸)、桑螵蛸、山茄報、虎耳報(葉圓,治耳疾)、礮仔草、乳草(生附地。枝紅葉細,背微紅,婦人少乳者,和肉服之,可通乳竅)、蔓桃花、金石榴、葛根、陳皮、柿楴、谷精子、蛇草、紗帽翅(一莖數十花,色黃,葉可治癬)、番薏茹(一名番苦苓,又名心痛草。能治心氣痛。種出荷蘭,葉嫩,曝乾則香,結子青赤色)、馬尾絲(有大小二本,生溼地。葉細長,花紅小。根如荔枝。核黃色多細絲如髮。不拘鮮乾,可治蛇、蜂諸毒):草木類。

  鹿茸(產大姑嵌尤佳)、麋茸、鹿便、鹿肚草、鹿肚石、鹿角膠、鹿角霜(即膠之渣)、山羊血,穿山甲(俗名鯪鯉)、熊膽、牛癀:毛羽類。

  蟬蛻、蛇蛻、蜂蜜(亦名石密)、石決明(一名九孔螺殼)、海螵蛸(即烏鰂骨)、龜板、鼈板:蟲魚類。

  硫磺「稗海紀遊」云:硫土黃、黑不一色,質沉重有光芒。以指撚之,颯颯有聲者佳;反是則劣。煉法:搥碎如粉,日曝極乾,鑊中先入油十餘觔,徐入乾土,以大竹為十字架,兩人各持一端攪之。土中琉得油自出土相融。又頻頻加土油至滿鑊,約入土八、九百觔,油則視土之優劣為多寡。工人時時以鐵鍬取汁瀝突傍察之,過則添土,不及則添油,過、不及皆能損硫。土既優,用油適當,一鑊可得淨硫四、五百觔。否一、二百觔乃至數十觔。關鍵處在油,而工人視火候亦有微權也)、鍾乳枝(產雞籠石穴中)、活石:金石類。

  ——右藥屬。

  牛(有水牛、黃牛,南嵌山內又多野牛,千百成群)、羊、豬、狗(有足短毛細者,名哮𤜞狗,出外洋)、貓、石豹(臺山無虎,此別有一種)、熊(有人熊、馬熊、豬熊、狗熊,毛勁鬣厚而密,矢鏃不能入。蹄有利爪,緣木能升高,或穴地而處)、麋、鹿(近海者多鯊魚所化)、獐、麂、兔、猴(三貂嶺及內山甚多)、獺(一名水狗)、鼠、碰尾鼠(尾長毛鬆,或畜籠中,飼以果食)、竹鼠、番鼠、飛鼠(尾大而長,生在山林)、山羊(皮堪作鞋)、山豬(即野彘,兩耳與尾略小,牙出唇外,能斷木。又有豪豬,箭如蝟毛,行有聲,能射人)、山狗,山貓(毛可作筆,微短而軟,亦名筆貓)、白鼻貓、果子貓(喜食百果,即本草玉面貓,蓋野貓也)。

  ——右毛屬。

  雞、鴨、鵝、番鴨(有正番、土番,大如鵝,足微細,兩頰紅如雞冠,雄者色更赤)、鴿、鳩(有斑鳩、火鳩。又有身綠嘴腳皆紅曰金鳩,產自深山)、白鳩(來自咬𠺕吧,或呼為洋鴿,能知氣候,每交一時即鳴)、瓦雀、鳧、雉(俗呼山雞)、鳶、火雞(狀如雞而頸長,能食火,自洋船購來)、鷂、鷹隼、雁、燕(四時皆有,或隨洋船自咬𠺕吧來,一年一度,每十月見之)、鴛鴦、鸕鷀、畫眉(與內地等,但眉無白者)、伯勞、鷺(俗呼白頭絲)、田雞、海鵝(俗呼南風戇,又名布袋鴨。翎可為箭翎)、水鴨、竹雞(俗以其聲能除白蟻)、蓽仔(又有番蓽,形似燕,背淡黑,腹黃尾長,飛則鳴,行則搖)、布穀、烏鶖(善搏鷹鷂,形如八哥,通體黑,喙如錐。尾長,飛疾,鳴如黃鶯,善作百鳥聲。能知更遞喚,惡鳥不敢近)、海雞母(黑色綠腳,骨脆味美)、釣魚翁(即翡翠)、白頭翁、番咬鴒、貓頭鳥(貓頭鳥身,晝瞎夜明,好食鳥)、食蛇鳥(即𪁌鸛)、長尾三娘(產自深山,一名練雀。朱喙翠翼,光彩照人)、八哥(俗稱鵁鴒。又有海八哥,黑身紅頂綠足,一名田雞。烏鬚,鷙鳥也,能搏羽族)、烏鴉、倒挂鳥(足短爪長,種出東洋呂宋)。

  ——右羽屬。

  鯉(俗呼紅𩻸魚)、塗魠(形似馬鮫而大,重二十餘觔,無鱗,味美,醃更佳。自十月至清明時多有)、烏魚(一名鯔。冬至前捕者曰正頭烏,肉肥;冬至後捕者曰回頭烏,肉瘦。後壠白沙墩每取其子下鹽曬乾極佳。又有產溪池中者)、鯧、馬鮫(骨軟無鱗)、鰳(通身多刺)、鰻(無鱗)、蘆鰻(近內山溪澗甚多,天寒出遊澗邊,食蘆竹心,因得掩取)、扁魚(似貼沙而薄)、白帶魚、赤翼(鱗細肉堅)、午魚、鱸(四腮)、鮸魚(俗呼敏魚,似鱸而大,肉粗,重二、三十觔)、鯽(擺接堡荊蕉腳所產者,其腸獨方)、銀魚、鱔(即鱓)、泥鰌(俗呼鰍魚)、金魚(即朱魚。養盆中)、鬭魚(俗名丁斑,有花文,尾鮮紅善鬭)、貼沙(上紫下白,細鱗,即比目魚)、虎魚(如虎頭,巨口無鱗,長不盈尺,肉嫩而美)、魟(身如槲葉,口在頷下。尾長一尺曰黃魟,大而肉粗曰燕魟,小而肉潤曰錦魟。身有花點,大者三、四百餘觔。又有泥魟、掃帚魟、水沉魟)、黃魚、麻虱目(塭中所產,夏秋盛多)、鮡(生海島泥塗,身大如指,前兩足善跳走,俗呼花鮡,以身有花白紋)、獅刀(腹背扁如刀,肉多刺)、鳥鵊(身短而闊)、墨魚(即烏鰂。噴墨衛其身,大魚不得近。中有骨如小舟,名海螵蛸)、鎖管(身圓直如鎖,首有小骨,即鮫魚。插入管中如鎖鬚,味甘脆)、鯊(有白鯊、胡鯊、雙髻鯊。最佳者皮有黑白圈文曰龍文鯊,翅尤美)、沙梭(長四、五寸,如梭)、海翁(即海鰌,大能吞舟,黑如牛,背浮則大風作)、鰮(釀■〈酉圭〉甚佳)、青鱗(色青鱗厚,長五、六寸)、紅紗(皮如塗硃,鱗細)、花身(體有斑文)、鱦(色青圓而短,味腥)、鐵甲(鱗硬如甲)、遍身苦(身有花點)、狗母(即穀雨魚,長尺餘,有細刺,魚之劣者)、𩹝(大如掌,皮粗,曬乾可磨木器)、金錢(如花鈴而薄)、鱠(一名鱖)、鶯哥(如鯉而潤,色綠,嘴尖,勾曲如鶯哥)、龍尖(口尖而身豐,味甘。喉內有紅色)、三牙(有三齒,赤、白二色)、黃翅(如烏頰,肉細味清)、黃爵(身薄而小多刺。「漳郡志」云:黃雀化)、梳齒(黑色花點,齒如梳。其肚食之立死)、牛尾(似牛尾)、魽、泥龍(身長有暗刺)、青箭(色青口尖,行如箭)、交網(有烏、赤二色)。金梭(金鱗身軟)、竹梭(口尖身長)、飛烏(色青有翅)、鳶錘、交臘(味清而佳)、𫙮(近內山溪澗甚多,俗呼國姓魚,偽鄭至臺始有之)、𩻸、鰱、草魚、鮕鮐、塗虱(頭扁身圓、黑色,產圳潭窟中)、鱱(溪澗中最惡之魚,引子游水面,眾魚不敢犯)、𩼖、鮓(一名水母,又名石鏡。「嶺表錄異」謂之𩶱。「南越志」謂之)、章魚(一名章拒。韓昌黎云:章舉,身圓,頭有八腳縮聚,當中有口,腦上有窩如臼,歷歷成章,囊中有黑膏及黃膏,行則手足向下,身向上,高舉而疾游。淡不多有)、沙蠶(一名龍蟲,生海泊沙塗中。似蠶,中有沙、味美,曬乾焙食亦佳)、沙蒜(一名沙噀,俗呼土筍。可煮作凍)、五色魚(產於雞籠頭港)、海龍(首尾似龍,無爪,長不經尺,入藥功倍海馬)、飛藉(疑沙燕化,兩翼尚存。漁人懸燈以俟,每結陣飛入,如舟力不勝,滅燈避之)、金精(花點細鱗)、泥繪(黑色口闊,大者五、六十觔,又有珠繪,黑色,身有紅白點。小繪則黑色)。田鴒(體圓而鬚長)、小波浪(青身小尾)、歸秉(身扁肉澀)、赤海(紅色)、刣額(金鱗,頭內有石子一枚)、鰔(口邊有兩大刺)、牛牯〈魚史〉(頭闊皮青)、咬網狗(黑色歪口,無分左右)、海蠣(頭大皮黑)、𫩧西(身扁色白,有刺)、圭糍(色黑唇厚)、安米(細鱗有赤、白)、旗魚(色黑,背翅如旗,鼻頭一刺,長二、三尺,極堅利。大者六、七百觔,小者亦百餘觔。觸舟立沉)、蜈魚(俗呼海豎,頭如豬,躍水面丈餘,噴水如雪。大者千餘觔,小亦五六百觔,漁人見之則避)、海和尚(色赤,頭與身皆人形,四翅無鱗)、海狗(頭似狗,尾尖四翅)、海馬(如馬,頸有騣,亦四翅,獲之不祥)。

  ——右鱗屬。

  黿、龜、鼊(龜屬,雞籠頭尤多)、鼈、鱟(殼甚堅,可作杓,尾長如鎗,有足十二,生腹下。置之水中,雄小者浮,雌大者沈。雌常負雄行,雖波濤不解。失偶則不能獨活,故號鱟媚。漁人必雙得之。腹中有子如粟,可醃醬)、鯪鯉(即穿山甲)、螺(有香螺、花螺、珠螺、莿螺、肉螺、苦螺、石螺、田螺、寄生螺)、蠏(螯生毛曰毛蠏,秋後肥美。有扁蠏、沙馬蠏、大腳蠏、仙蠏、鬼蠏、翠蠏)、蟳(膏多於肉曰紅蟳,無膏曰菜蟳。隨潮退。殼一退一長殼甚堅)、牡蠣(鹽水結成,磈礧相連如房,故曰蠣房。俗呼為蠔。殼可燒灰)、蠘(似螃蟹,產海中)、花蛤(有三種)、蟯(蛤之大者,殼微黃,肉白,多漿,名曰車螯)、蛤蜊(生溪澗泥沙中)、竹蟶、水龜(一名龍虱,可醃醬)、蚌、九孔(即石決明)、蝦(有數種,或軟殼,或高頭如鱟)、龍蝦(中港常有之。「赤嵌筆談」云:龍蝦昂首奮角,如畫龍狀。甲硬如蟹殼,鬚長二尺餘,鉗六、七寸,上有芒刺,尾下子纍纍相續。又有九節蝦)、𧒄、蚶(有烏蚶,醃食佳)、西施舌(殼黑綠色,似蚌而薄,其肉有舌)、塭蝦(出塭中,夏秋最盛,醃食極佳)、麥螺(產內地,淡地亦有)、海蒜(一名湖腎,殼似蛤,肉垂三寸餘,白色上有黑點,食之多患腹瀉)。

  ——右介屬。

  蜂、蟻、蟬、蛾、螢、蠅、蚊、蠶(兒童飼之,未解繅絲)。蝴蝶、蜓蚰、蜻蜓、螳螂、蝙蝠、蟋蟀、竈雞、蝤蟲、蜾蠃、蜈蚣、蜥蜴(一名守宮。「臺海采風圖」云:俗呼為四腳蛇,四足各有爪,長尺餘,黑脊,左右皆黃絲繞之,能浮水。石毒而不螫人,若捕急則囓人立斃。每當雨多露濃之後,橫路暴日,故一名塗釘。「赤嵌筆談」云:能鳴有聲如雀)。蛛蜘、蠹、蠅虎、蜂虎(似燈蛾而大)、蜜蜂(釀花作蜜,養櫥中,年割二次,渣可為蠟)、蚯蚓、蝦蟆、蛙(一名田雞)、水蛭(一名水馬,水蟲也。俗呼蜈蜞,能咂人血,誤食之,亟飲酸醋即愈。本草大者名馬蜞,腹黃者名馬蟥。燒成灰以椀覆於地,隔夜復生)、蛇(有草、錦、山辣、草花仔、四足蛇,不傷人。龜殼花、飯匙倩、青竹絲、松柏根、赤尾鮐、簸箕甲、雨傘節數種,囓人最毒。又「臺海采風圖」云:簸箕甲,蛇之最毒者,大者數尺,偏身有橫紋,黑白相間,俗名手巾花。蛇甲有毒汗,經行處草木皆萎。牛馬不食,囓人數十步立死。其骨必搗爛遠擲之,誤踐亦能刺足殺人。「赤嵌集」云:北路有巨蛇,可以吞鹿,名鈎蛇,能以尾取物。「采風圖」又云:青竹鏢,蛇類;一名百步創,一名青柏絲。長尺餘,深綠色,纏樹杪與葉無別,有絲如蛛網,人誤觸之則飛囓,其疾如鏢,遭其囓者,行至百步即僵。

  ——右蟲屬。

  金沙(在內山野番界內,產於港底,人迹罕至)、磺筍(淡北大屯山邊出磺之土謂之磺筍)、巨石(「諸羅邑志」云:巨石多生於雞籠淡水之間,突怒偃蹇,奇不可狀。土皆黃色,地脈所發生處也。南嵌以下漸無,石質亦不堅,無格理,不可以施椎鑿。宮室之用,皆載自漳、泉、寧波)、鵝卵石、鬆石、螻蟈石(可燒作灰)。

  ——右金石屬。

  米(見上)、豆(見上)、酒、糖(「東寧政事集」云:蔗苗於五、六月,首年太嫩,三年太老,惟次年為上。硤煮之期,以蔗分先後,若早砍則漿不足而糖少,砍之必自十二月始,至四月止,硤多泥土,煮一次去渣,再之上清,三之下清,乃成糖。入𥕟待其凝結,用泥封焉,半月一換,三易而後白。始出𥕟曬乾,舂擊成粉,入簍須半月為期,未盡白者曰糖尾。並𥕟再封,蓋封久則白,封少則緇,其不曾封者為紅糖)、油(有芝麻、落花生、菜子、桕子、萆麻數種)、(花生豆油之糟粕也,用以糞田)、樟腦(見上)、磺油(亦名地油,產貓裏、牛角山,由石壁中流出)、茶(產大坪山、大屯山、南港仔山及深坑仔內山最盛)、樟柴、紫荊、楠枋、加苳、櫹榔(以上諸木可製器及造船,南北漳、泉多來採賣,見上)、籐(有水籐、科籐,堪資器用,裝運北方售賣甚多,內山所產或數十丈)、鹻(用象齒公牡等木燒灰和水,瀘去渣滓,熬煉成凍,可以資染)、烟葉,菁澱(有園菁、山菁二種,淡北內山種之,常運漳、泉南北發售)、茄藤皮(可以染絳)、薯榔(染網用之)、梅皮(可染黃)、桂皮(北人研末,以和滋味)、通草、佛手(見上),金石斛(見上)、炭、煤炭(出雞籠頭及拳山堡等處)、灰(有蠣壳灰、石灰、魯古石灰)、紅粬(或作麴。以米為之,粬母來內地,少許可造數斗,釀老酒所必需)、魚翅、鹿脯、鹿腿、鹿筋、石花(生海石上)。

  ——右貨屬。

  麻(見上)、苧(見上)、鹿皮、豹仔皮、獺皮、熊皮、麞皮、番仔席(大甲番女取草織之甚精緻。一張價數十元,或一、二元不等,近漢人亦多效之者)、卓戈文(番女所織之氊)、達戈紋(番女所織布,以狗毛、苧麻為線,染以茜草,錯雜成文,朱殷奪目)。

  ——右幣屬。

  磺案(附)

  淡北之金包里、北投社等處,皆產硫磺(詳載「稗海紀遊」)。向來封禁,設屯番守之。艋舺營會同新庄縣丞,四季仲月焚燒,年終結報,杜私采也。同治二年,督、撫憲左、徐會奏,請試行開採硫磺以裨軍務。如不甚多,隨時停止。奉旨允准,緣數年磺水湧出穴外,故以為多也。先後札行關道區天民查覆,復委同知胡繼芬,會同淡水同知鄭元杰籌議,僉稱窒礙。六年,署同知嚴金清,稟有四可慮,此議遂息,而淡水紳士陳維藩,在省垣屢稟請開,且欲自行捐辦;復經飭查。八年,三口通商大臣諭商人盧璧山,來臺採買硫磺,總督英桂,遂飭臺灣鎮楊在元,臺灣道黎兆棠,確實查覆。是冬,台鎮北巡,台道委候補縣陳瑞民會同淡水同知勘得自六年地震後,磺苗稀少,據實詳覆。九年,總督英桂奏請照舊封禁,案詳廳卷。

  磺油出貓裏溪頭內山,油浮水面,其味臭。每日申酉二時,方可撈取,煎煉之為用甚廣。有番割邱苟者,勾引生番殺人,犯案纍纍,據此溪為己有。同治三年,初贌與吳姓,每年百餘元。四年,復改贌寶順洋行,每年千餘元;遂至互控。吳姓復糾眾與寶順互爭,幾釀巨案。邱苟屢拏未獲;同治九月二月差役購拏到案,一訊具伏,詳請委員覆訊,就地正法。此地照舊封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