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經義考 (四庫全書本)/卷15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一百五十三 經義考 卷一百五十四 卷一百五十五

  欽定四庫全書
  經義考卷一百五十四
  翰林院檢討朱彞尊撰
  禮記十七
  呉氏中庸傳
  一卷
  佚
  黄虞稷曰字惟傳莆田人至正末舉泉州訓導洪武三年復以明經授興化府教授以薦召至特命為四輔官兼太子賓客終國子監司業
  呉氏中庸傳
  一卷
  佚
  黄虞稷曰亦莆田人
  陳氏雅言中庸類編
  一卷
  未見
  劉氏中庸説
  一卷
  未見
  黄虞稷曰字宗道漳州人洪武中官都御史
  張氏𪔇中庸句解
  二卷
  未見
  開封府志鼒字希賢祥符人洪武初舉明經授榮澤縣學訓導遷秦府長史
  劉氏中庸詳説
  
  王瓚曰永嘉人
  蔣氏允汶中庸詳說
  
  温州舊志允汶字彬夫永嘉人元末避地閩中就試中流寓第一洪武初歸里官府學教授
  張氏中庸講義
  一卷
  未見
  洪自序曰堯舜初言執中即事理當然之極既得而勿失是之謂執也至湯始言降衷又言恒性則人心固有之中此推本之論見道之大原出於天也降自文武周公孔子聖聖相傳之道何莫非此中乎曾子述孔子之言以為明德新民之止於至善即堯舜禹之執中也子思演繹曾子之言以謂天命之謂性即成湯之降衷恒性也所謂道者不過循其性之理所謂教者不過修其理之則立此三言為一書之綱領初言性情之德故謂之中和次言事物之理故謂之中庸必先有此中和之德而後合乎中庸之理賢知之過者既失夫中庸愚不肖之不及者又不得夫中庸此中庸之道所以不明不行也必如舜之大知囘之大賢則無知行之過與不及必如子路之强中立而不倚則不臨於二者之偏此三達德所以為入道之門也近而夫婦之愚不肖可以與知能行者此道也逺而天地聖人之所不能盡幽而鬼神之為德明而聖人之為教無非真實無妄之理亘萬古而不變者亦此道也其書始言一理者天命之性也中散為萬事者率性之道也末復合為一理者修道之教也教者所以復其性而已故於末章又從下學立心之始言之推而至於上天之載無聲無臭則人未始不為天天未始不為人中庸之道極矣朱子盖嘗折中衆説以為章句余嘗紬繹而與有得焉為中庸解義一卷與同志者共之宣德四年四月初吉
  馬氏中庸講義
  一卷
  未見
  陜西通志馬貴字尚賓三原人永樂間舉賢良不就隱居教授
  王氏中庸九經衍義
  一卷
  未見
  黄虞稷曰仁字正巳樂安人
  楊氏守陳中庸私抄
  一卷
  未見
  守陳自序曰古書皆刻以竹簡而編之編斷則簡錯在當時盖已有然矣况乎秦人焚禁之餘漢儒掇拾傳寫之後豈復有完正如古者哉大學中庸二篇皆雜之戴記之中至宋程子始表章之以大學簡編雜亂而為之更定中庸則仍舊編無所更也朱子繼之乃重定大學之簡而分為經傳十一章中庸亦仍其舊而分為三十三章各為章句或問並傳於世然愚以為大學之錯簡未盡正而中庸之間亦多錯大學之章可分而中庸難以章分也戴記四十篇錯簡者過半矣大學言三綱八目既整且明故其章可分而錯簡易見其錯有未盡正者𫎇復更定而私抄為一帙矣中庸之言若散而無綂亂而無倫故雖有錯簡而卒未易見人未始有疑之者朱子之為章句亦不疑其簡之錯而惟病其言之散且亂也故為説以連貫之自第六章至十一章則連之以知仁勇自十二章則連之以費隱自二十一章至三十二章則連之以天道人道然亦牽强後儒或疑或信辨説紛起而世滋惑卒莫能定於一焉䝉自少誦經及章句或問長而味之不能無疑及味誦彌久猶未能一一信也儕輩有自謂無疑者但據章句或問而執以為信亦非卓然有見而灼然無疑者愚疑久而不釋乃姑置章句或問獨取經文複誦深味繼日以夜久而若有所悟始信其言之所以散而亂者但由簡之錯耳既移正其簡又欲更定其章則文義皆已連屬更無少斷有難以章分者且姑巳之而又複誦深味則前疑盡疑但見文辭精詳而不紊義理奥博而無窮信非子思不能作也然非朱子章句亦不能明乃復以經文依今所正之簡而妙之乃取章句分抄其下而䝉之妄説亦竊附其後焉先儒嘗戒人不可以脱簡疑經誠如其説則雖如大學之錯簡者皆必强信固執曲解迂説寜失聖賢之本㫖而不更耶今一新學小生乃於先儒之所未嘗疑者亦過疑以為錯簡而更之或疑章句而附以己見可謂僣妄之極矣然千慮或有一得今迷尚待後悟姑抄而藏之未敢以示人也
  白氏良輔中庸膚見
  一卷
  未見
  黄虞稷曰字堯佐洛陽人景泰辛未進士
  羅氏中庸解
  一卷
  未見
  姚氏文灝中庸本義
  一卷
  未見
  江西通志姚文灝字秀夫貴谿人或作弋成化甲辰進士歴湖廣提學僉事
  黄氏中庸講義
  一卷
  未見
  揚州府志黄瓚字公獻儀真人成化甲辰進士官至南京兵部右侍郎
  許氏天錫中庸析義
  一卷
  未見
  黄虞稷曰閩縣人𢎞治癸丑進士
  許氏中庸本義
  一卷
  未見
  崔氏中庸凡
  一卷
  未見
  湛氏若水中庸測
  一卷又難語
  
  若水自序曰夫中庸何為者也作者之志其有憂乎夫子沒而異端起矣是故子思憂之憂夫道學之不明也語用者之離夫體也語本者之離夫用而本非其本於天者也本於天者性也故中庸者本諸性而道具焉本諸體而用具焉本諸中而和生焉是故君子愼獨飬其中而已也中立而和生焉修道致中和而位育成焉是故一體也夫中庸者自天而推之人者也自人而復乎天者也斯理也其執中建中之傳博約之教一貫之㫖也子程子曰體用一原顯微無間其有以默識此矣故中庸者一幹而四支者也夫天下之支未有不原於幹者矣天下之幹未有不因支焉以發明者矣是故以明乎慎獨之功者莫大乎一支以言乎體道而致之中和位育者莫大乎二支以言乎體道之極功而放之中和位育之極致者莫大乎三支以言乎反本而約之其功密其為效逺其體用一者莫大乎四支是故一幹本根純粹精矣四支發揮旁通情矣大哉道也斯其至矣予憂夫世逺言湮作者之精殆不可見而道或幾乎晦也為之作測正德戊寅九月
  方氏獻夫中庸原
  一卷
  未見
  張氏邦奇中庸傳
  一卷
  存
  倪氏中庸解
  一卷
  未見
  夏氏良勝中庸衍義
  十七卷
  未見
  良勝進表曰盖聞帝王之學先識其大聖賢之道一歸於中惟萬世之綂紀有傳而千載之遭逢不偶臣竊觀聖賢經傳之宗㫖獨存大學中庸為全書道出一原世無偏重大學衍義早年間歩於西山中庸補遺末路效嚬於東海原受性之命降衷於天率體道之誠敷寛於教三德居要五道達於一理而行九經有章三重放乎四海而準誠明之功兼盡中和之效畢臻探究淵源執中而精一惟允兼綜條貫篤恭而天下咸平堯舜禹之授受攸歸孔曾思之㫖趣如見臣早嚅糟粕濫叨一第之榮晚析𢇁毛已負生平之志心有慕而力不克時與馳而業俱廢頃罹三至之謗幸逃兩觀之誅自知質薄秋蒲殆恐身先朝露執干戈敢忘爼豆近海岳益切涓涘三軍無随行之書四壁置紀聞之筆經史妙奥敢謂提其要而鈎其𤣥嵗月編摩亦欲循其綱而列其目會協於一無由得全既慙詮次乏倫抑且聞見有限圖狗馬衰齡之報畢𤱶畆餘力之忠秘燕石以自珍食野芹而待獻兹盖恭遇皇帝陛下德合乾坤明並日月典學無忘於終始取善更及於芻蕘道粹大全恒曰望之未見治休隆盛猶云行之維艱制刑初期於無刑命徳終歸於有德即如臣罪魑魅魍魎自甘四裔之投際若主㤙上下左右大開三面之網將期死報如結草之無從幸遂生還如汗竹之有待平生心力何知盡在是編末學師資亦謂偶有所得櫽括方就楮墨維新今而冐昧以上書尤出表章之下策伏願成已成物知人知天俟百世而考三王尊德性而道問學時中建極九圍仰日之方中則天難名萬古頌天之為大臣謹以所編中庸衍義一十七卷并序目錄繕寫一十七帙随表上進以聞
  黄虞稷曰江西南城人正徳戊辰進士
  洪氏中庸通㫖
  一卷
  未見
  黄虞稷曰鼐壽昌人正德庚午舉人國子監助教
  夏氏尚朴中庸説
  一卷
  未見
  黄虞稷曰江西永豐人正德辛未進士歴官太僕寺少卿
  施氏中庸臆説
  未見
  徐獻忠序曰中庸一書人自為説或失則禪或失則俗黨同伐異其失均焉至乃朱陸交辨有如聚訟嗟乎孔父不作孰知是非苟其大義無乖細目稍異亦何舛謬而互相詆訾一至於是良可嘅巳呉興施先生聘之挺豪傑之才希聖賢之學嘗從游餘姚王公之門懼微言之將絶憂後學之靡宗著中庸臆説一編脱略前聞紬繹新得既不苟同亦不苟異誠聖學之樞鑰古經之羽翼也
  黄氏中庸讀法
  一卷
  佚
  徐文貞公志墓曰君諱焯字子昭南平人正德甲戌進士歴湖廣左叅政
  王氏漸逵中庸義略
  一卷
  未見
  漸逵自序曰言中庸者莫善於程子程子曰其書始言一理中散為萬事末復合為一理噫中庸之義其盡於此乎中庸者盡性之書也首之以天命性之原也次之道性之著也教者所以成性也中者性之藴也和者性之達也天地萬物者性之實體也中庸者性之實行知愚賢不肖不能盡其性者也南北風氣之偏性之雜揉而不齊者也費者其散殊也隱者其統會也天地之憾聖人之不知不能性之變化而不可測也鳶飛魚躍性之生意也示人易矣忠恕者存性之事也素位而行性斯立矣鬼神者造化之功用性之良能也大舜文武周公孔子五聖人者能盡其性天下至誠者也達道性之同也三德性之通也九經三重禮樂性之用大本之所出也知者知此者也行者行此者也及其成功一也誠者天之道性之自也成已成物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也是故貫動靜一内外合人已莫大乎性大德敦化小德川流舉天地之大所以明吾性之大也至於配天盡性極矣夫焉有所倚也肫肫以仁言淵淵以性言浩浩以心言仁也心也性也一也學非為己性不可得而存也故戒懼慎獨不愧屋漏所以存其心養其性也此復性之學也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虚也性之神也夫天地之道化育行焉萬物生焉其旣也歛於無迹莫知其然歸於虚也聖人之性暢於四支發於事業其既也求之無迹亦莫知其然本於虗也故虚而神無而有性之所以為大也此中庸之作所以為盡性之書也此程子之善言中庸者也
  黄氏中庸古今注
  一卷
  未見
  陸元輔曰綰息縣人正德丁丑進士
  經義考卷一百五十四
<史部,目錄類,經籍之屬,經義考>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