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西北軍政委員會文化部關於西北區執行戲曲審定問題的報告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西北軍政委員會文化部關於西北區執行戲曲審定問題的報告
(51)戲字第509號
1951年12月24日

  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

  接奉一九五一年二月二十八日(51)文秘藝字第九號通知敬悉:關於西北區執行戲曲審定問題的情形,報告如下:

  (一)西北區的戲改工作,自一九四九年十二月西北地區全部解放以後,即以西安市為重點進行戲目審查,以便積累經驗,推廣全區。由軍管會文化處、陝甘寧邊區文協事先舉辦了“西安劇影界文藝政策講習會”學習文藝政策,啟發戲曲界自覺地改進思想,並由該會及“西安市戲劇電影工作者協會”,召集各劇社代表就各院社自己事先布置審定的戲曲節目,聯合審查,逐劇研究,將分別通過之草案再分發各劇社及有關文教機關,醞釀討論,提出意見,後經集會研究,始獲最後決定呈本部復核,送呈西北軍政委員會審核批准,認為這次所審查通過的劇目基本上代表了西北戲曲節目的重要部份。審查步驟方法亦稱民主細密。遂於五○年五月,由本部正式公布,通知西北各地一體執行,並主報在案。這次審定的節目,計有教育意義的可演劇目五十二種,一般可演者一百三十二種,稍加修改後可演出者四十九種,停演者,包括各個劇種共六十四種,(附寄審定節目表一份)。

  (二)由於這些停演的節目,是由各劇社自覺自願的提出,經過民主研究逐劇討論最後通過的,所以有它的群眾基礎。並且西北各地藝人兩年來在各級人民政府領導下,不斷的學習中,思想認識大大提高了,有較嚴重問題的戲都能自動不演或修改,所以關於已決定停演的戲,是沒有宣布開禁必要的。  

  (三)西北是通行秦腔地區,辛亥革命後,不斷有新戲產生,約計五百余種,一般均無迷信與淫亂,故排演新戲視為常事。特別是在抗美援朝的愛國主義教育下,把每月演新戲視為愛祖國的具體表現。西安市各劇社把每月演出一部新戲的決心訂入愛國公約,全西北兩年來演出的新戲節目在一百一十部以上。如西安的“三意社”從本年元月起一直到現在,晚場沒有演過一場舊戲;青海與陝西華縣的皮影工作者還刻出了現代裝的皮人表演,反映現實的現代戲等等。因此,在群眾需要新戲,劇社及藝人自己認識上感到新劇本的不夠用,並不感到與人民有害的戲應該解禁,了解一般戲曲藝人的反映,還沒有“政府把戲限得太嚴”的表示。相反的,對北京、南京、上海各大都市不斷的演出全部“王寶釧”、“王春娥”、“四郎探母”等戲卻感到詫異。

  以上情況謹請鑒核。

  此致

  敬禮

  一九五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本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条,本作品不适用于该法,在中国大陆和其他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注:中文维基文库社群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演讲,不总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