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民要術/卷第二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第一 齊民要術卷第二
後魏高陽太守賈思勰
卷第三

黍穄第四[编辑]

《爾雅》曰:「秬,黑黍。秠,一稃二米。」郭璞注曰:「秠亦黑黍,但中米異耳。」

孔子曰:「黍可以爲酒。」

《廣志》云:「有牛黍,有稻尾黍、秀成赤黍,有馬革大黑黍,有秬黍,有溫屯黃黍,有白黍、,有塸塸芒、鷰鴿之名。穄,有赤、白、黑、青、黃鷰鴿,凡五種。」

按今俗有鴛鴦黍、白蠻黍、半夏黍;有驢皮穄。

崔寔曰:「𪎭,黍之秫熟者,一名穄也。」

凡黍、穄田,新開荒爲上,大豆底爲次,穀底爲下。

地必欲熟。再轉乃佳。若春夏耕者,下種後,再勞爲良。

一畝,用子四升。

三月上旬種者爲上時,四月上旬爲中時,五月上旬爲下時。夏種黍、穄,與稙穀同時;非夏者,大率以椹赤爲候。諺曰:「椹釐釐,種黍時。」燥濕候黃塲。始章切種訖不曳撻。常記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凍樹日種之,萬不失一。凍樹者,凝霜封著木條也。假令月三日凍樹,還以月三日種黍;他皆倣此。十月凍樹宜早黍,十一月凍樹宜中黍,十二月凍樹宜晚黍。若從十月至正月皆凍樹者,早晚黍悉宜也。

苗生壠平,卽宜杷勞。鋤三遍乃止。鋒而不耩。苗晚耩,卽多折也。

刈穄欲早,刈黍欲晚。穄晚多零落,黍早米不成。諺曰:「穄青喉,黍折頭。」皆卽濕踐。久積則浥鬱,燥踐多兜牟。穄,踐訖卽蒸而裛於劫反之。不蒸者難舂,米碎,至春又土臭;蒸則易舂,米堅,香氣經夏不歇也。黍,宜曬之令燥。濕聚則鬱。

凡黍,黏者收薄。穄,味美者,亦收薄,難舂。

《雜陰陽書》曰:「黍『生』於榆。六十日秀,秀後四十日成。黍『生』於巳,『壯』於酉,『長』於戌,『老』於亥,『死』於丑,惡於丙、午,忌於丑、寅、卯。穄,忌於未、寅。」

《孝經援神契》云:「黑墳宜黍、麥。」

《尚書考靈曜》云:「夏,火星昏中,可以種黍、菽。火,東方蒼龍之宿,四月昏,中在南方。菽,大豆也。

《氾勝之書》曰:「黍者暑也,種者必待暑。先夏至二十日,此時有雨,彊土可種黍。諺曰:「前十鴟張,後十羌襄,欲得黍,近我傍。」「我傍」,謂近夏至也,蓋可以種晚黍也。一畝,三升。

「黍心未生,雨灌其心,心傷無實。

「黍心初生,畏天露。令兩人對持長索,搜去其露,日出乃止。 「凡種黍,覆土鋤治,皆如禾法,欲疏於禾。」按疏黍雖科,而米黃,又多減及空;今穊,雖不科而米白,且均熟不減,更勝疏者。氾氏云:「欲疏於禾」,其義未聞。

崔氏曰:「四月蠶入簇,時雨降,可種黍、禾,謂之上時。

「夏至先後各二日,可種黍。

「蟲食李者黍貴也。」

粱秫第五[编辑]

《爾雅》曰:「虋,赤苗也;𦬊,白苗也。」郭璞注曰:「虋,今之赤粱粟;𦬊,今之白粱粟:皆好穀也。」犍爲舍人曰:「是伯夷、叔齊所食首陽草也。」

《廣志》曰:「有具粱,解粱;有遼東赤粱,魏武帝嘗以作粥。」

《爾雅》曰:「粟,秫也。」孫炎曰:「秫,黏粟也。」

《廣志》曰:「秫,黏粟,有赤、有白者;有胡秫,早熟及麥。」

《說文》曰:「秫,稷之黏者。」

按今世有黃粱;穀秫,桑根秫,槵天棓秫也。

粱、秫並欲薄地而稀,一畝用子三升半。地良多雉尾,苗穊穗不成。

種與稙穀同時。晚者全不收也。

燥濕之宜,杷勞之法,一同穀苗。

收刈欲晚。性不零落,早刈損實。

大豆第六[编辑]

爾雅曰:「戎叔謂之荏菽。」孫炎注曰:「戎叔,大菽也。」

張揖《廣雅》曰:「大豆,菽也。小豆,荅也。豍豆、豌豆,留豆也。胡豆,䜶䝄也。」

《廣志》曰:「重小豆,一歲三熟,槧甘。白豆,麤大可食。剌豆,亦可食。秬豆,苗似小豆,紫花,可爲麵,生朱提、建寧。大豆:有黃落豆;有御豆,其豆角長;有楊豆,葉可食。胡豆,有青、有黃者。」

《本草經》云:「張騫使外國,得胡豆。」

今世大豆,有白、黑二種,及長梢、牛踐之名。小豆有菉、赤、白三種。黃高麗豆、黑高麗豆、鷰豆、豍豆,大豆類也。豌豆、江豆、䝁豆,小豆類也。

春大豆,次稙穀之後。二月中旬爲上時,一畝用子八升。三月上旬爲中時,用子一斗。四月上旬爲下時。用子一斗二升。歲宜晚者,五、六月亦得;然稍晚稍加種子。

地不求熟。秋鋒之地,卽𥡦種。地過熟者,苗茂而實少。

收刈欲晚。此不零落,刈早損實。

必須耬下。種欲深故。豆性强,苗深則及澤。鋒、耩各一。鋤不過再。

葉落盡,然後刈。葉不盡,則難治。刈訖則速耕。大豆性炒,秋不耕則無澤也。

種茭者,用麥底。一畝用子三升。先漫散訖,犂細淺㽟良輟反而勞之。旱則萁堅葉落,稀則苗莖不高,深則土厚不生。若澤多者,先深耕訖,逆垡擲豆,然後勞之。澤少則否,爲其浥鬱不生。九月中,候近地葉有黃落者,速刈之。葉少不黃必浥鬱。刈不速,逢風則葉落盡,遇雨則爛不成。

《雜陰陽書》曰:「大豆『生』於槐。九十日秀,秀後七十日熟。豆『生』於申,『壯』於子,『長』於壬,『老』於丑,『死』於寅,惡於甲、乙,忌於卯、午、丙、丁。」

《孝經援神契》曰:「赤土宜菽也。」

《氾勝之書》曰:「大豆保歲易爲,宜古之所以備凶年也。謹計家口數,種大豆,率人五畝,此田之本也。

「三月榆莢時,有雨,高田可種大豆。土和無塊,畝五升;土不和,則益之。種大豆,夏至後二十日,尚可種。戴甲而生,不用深耕。

「大豆須均而稀。

「豆花憎見日,見日則黃爛而根焦也。

「穫豆之法,莢黑而莖蒼,輒收無疑;其實將落,反失之。故曰:『豆熟於場。』於場穫豆,卽青莢在上,黑莢在下。」

氾勝之區種大豆法:「坎方深各六寸,相去二尺,一畝得千二百八十坎。其坎成,取美糞一升,合坎中土攪和,以內坎中。臨種沃之,坎三升水。坎內豆三粒;覆上土,勿厚,以掌抑之,令種與土相親。一畝用種二升,用糞十二石八斗。

「豆生五六葉,鋤之。旱者溉之,坎三升水。

「丁夫一人,可治五畝。至秋收,一畝中十六石。

「種之上,土纔令蔽豆耳。」

崔寔曰:「正月可種豍豆。二月可種大豆。」又曰:「三月,昏,參夕,杏花盛,桑椹赤,可種大豆,謂之上時。四月,時雨降,可種大、小豆。美田欲稀,薄田欲稠。」

小豆第七[编辑]

小豆,大率用麥底。然恐小晚,有地者,常須兼留去歲穀下以擬之。

夏至後十日種者爲上時,一畝用子八升。初伏斷手爲中時,一畝用子一斗。中伏斷手爲下時,一畝用子一斗二升。中伏以後則晚矣。諺曰:「立秋葉如荷錢,猶得豆」者,指謂宜晚之歲耳,不可爲常矣。

熟耕、耬下以爲良。澤多者,耬耩,漫擲而勞之,如種麻法。未生白背,勞之極佳。漫擲、犂㽟,次之。𥡦土歷反種爲下。

鋒而不耩,鋤不過再。

葉落盡,則刈之。葉未盡者,難治而易濕也。豆角三青兩黃,拔而倒竪籠叢之,生者均熟,不畏嚴霜,從本至末,全無秕減,乃勝刈者。

牛力若少,得待春耕;亦得𥡦種。

凡大、小豆,生既布葉,皆得用鐵齒𨫒楱俎遘反縱橫杷而勞之。

《雜陰陽書》曰:「小豆『生』於李。六十日秀,秀後六十日成。成後,忌與大豆同。」

《氾勝之書》曰:「小豆不保歲,難得。

「椹黑時,注雨種,畝五升。

「豆生布葉,鋤之。生五六葉,又鋤之。

「大豆、小豆,不可盡治也。古所以不盡治者,豆生布葉,豆有膏,盡治之則傷膏,傷則不成。而民盡治,故其收耗折也。故曰,豆不可盡治。

「養美田,畝可十石;以薄田,尚可畝收五石。」諺曰:「與他作豆田。」斯言良美可惜也。

《龍魚河圖》曰:「歲暮夕,四更中,取二七豆子,二七麻子,家人頭髮少許,合麻、豆著井中,咒勑井,使其家竟年不遭傷寒,辟五方疫鬼。」

《雜五行書》曰:「常以正月旦——亦用月半——以麻子二七顆,赤小豆七枚,置井中,辟疫病,甚神驗。」又曰:「正月七日,七月七日,男吞赤小豆七顆,女吞十四枚,竟年無病;令疫病不相染。」

種麻第八[编辑]

《爾雅》曰:「黂,枲實。枲,麻。別二名」「茡,麻母。」孫炎注曰:「黂,麻子。」「茡,苴麻盛子者。」

崔寔曰:「牡麻,無實,好肌理,一名爲枲也。」

凡種麻,用白麻子。白麻子爲雄麻。顏色雖白,齧破枯燥無膏潤者,秕子也,亦不中種。市糴者,口含少時,顏色如舊者佳;如變黑者,裛。崔寔曰:「牡麻子,青白,無實,兩頭銳而輕浮。」

麻欲得良田,不用故墟。故墟亦良,有點葉夭折之患,不任作布也。地薄者糞之。糞宜熟。無熟糞者,用小豆底亦得。崔寔曰:「正月糞疇。疇,麻田也。」

耕不厭熟。縱橫七徧以上,則麻無葉也。田欲歲易。拋子種則節高。

良田一畝,用子三升;薄田二升。穊則細而不長,稀則麤而皮惡。

夏至前十日爲上時,至日爲中時,至後十日爲下時。「麥黃種麻,麻黃種麥」,亦良候也。諺曰:「夏至後,不没狗。」或答曰:「但雨多,没橐駝。」又諺曰:「五月及澤,父子不相借。」言及澤急,說非辭也。夏至後者,非唯淺短,皮亦輕薄。此亦趨時不可失也。父子之間,尚不相假借,而況他人者也?

澤多者,先漬麻子令芽生,取雨水浸之,生芽疾;用井水則生遲。浸法:著水中,如炊兩石米頃,漉出。著席上,布令厚三四寸,數攪之,令均得地氣。一宿則芽出。水若滂沛,十日亦不生。待地白背,耬耩,漫擲子,空曳勞。截雨脚卽種者,地濕,麻生瘦;待白背者,麻生肥。澤少者,暫浸卽出,不得待芽生,耬頭中下之。不勞曳撻。

麻生數日中,常驅雀。葉青乃止。布葉而鋤。頻煩再遍止。高而鋤者,便傷麻。

勃如灰便收。刈,拔,各隨鄉法。未勃者收,皮不成;放勃不收而卽驪。𢆞欲小,𥠵欲薄,爲其易乾。一宿輒翻之。得霜露則皮黃也。

穫欲淨。有葉者喜爛。漚欲清水,生熟合宜。濁水則麻黑,水少則麻脆。生則難剥,大爛則不任。暖泉不冰凍,冬日漚者,最爲柔肕也。

《衞詩》曰:「蓺麻如之何?衡從其畝。」《毛詩》注曰:「蓺,樹也。衡獵之,從獵之,種之然後得麻。」

《氾勝之書》曰:「種枲太早,則剛堅、厚皮、多節;晚則皮不堅。寧失於早,不失於晚。穫麻之法,穗勃勃如灰,拔之。夏至後二十日漚枲,枲和如絲。」

崔寔曰:「夏至先後各五日,可種牡麻。」「牡麻,有花無實。」

種麻子第九[编辑]

崔寔曰:「苴麻,麻之有蘊者,茡麻是也。一名黂。」

止取實者,種斑黑麻子。斑黑者饒實。崔寔曰:「苴麻子黑,又實而重,擣治作燭,不作麻。」

耕須再遍。一畝用子三升。種法與麻同。

三月種者爲上時,四月爲中時,五月初爲下時。

大率二尺留一根。穊則不科。鋤常令淨。荒則少實。既放勃,拔去雄。若未放勃去雄者,則不成子實。

凡五穀地畔近道者,多爲六畜所犯,宜種胡麻、麻子以遮之。胡麻,六畜不食;麻子齧頭,則科大。收此二實,足供美燭之費也。慎勿於大豆地中雜種麻子。扇地兩損,而收並薄。六月間,可於麻子地間散蕪菁子而鋤之,擬收其根。

《雜陰陽書》曰:「麻『生』於楊或荊。七十日花,後六十日熟。種忌四季——辰、未、戌、丑——戊、己。」

《氾勝之書》曰:「種麻,豫調和田。二月下旬,三月上旬,傍雨種之。麻生布葉,鋤之。率九尺一樹。樹高一尺,以蠶矢糞之,樹三升。無蠶矢,以溷中熟糞糞之亦善,樹一升。天旱,以流水澆之,樹五升。無流水,曝井水,殺其寒氣以澆之。雨澤時適,勿澆。澆不欲數。養麻如此,美田則畝五十石,及百石,薄田尚三十石。穫麻之法,霜下實成,速斫之;其樹大者,以鋸鋸之。」

崔寔曰:「二、三月,可種苴麻。」「麻之有實者爲苴。」

大小麥第十瞿麥附[编辑]

《廣雅》曰:「大麥,麰也;小麥,䅘也。」

《廣志》曰:「虜水麥,其實大麥形,有縫。𥟶麥,似大麥,出涼州。旋麥,三月種,八月熟,出西方。赤小麥,赤而肥,出鄭縣。語曰:『湖豬肉,鄭稀熟。』山提小麥,至黏弱;以貢御。有半夏小麥,有禿芒大麥,有黑穬麥。」

《陶隱居本草》云:「大麥爲五穀長,卽今倮麥也,一名麰麥,似穬麥,唯無皮耳。穬麥,此是今馬食者。然則大、穬二麥,種別名異,而世人以爲一物,謬矣。」

按世有落麥者,禿芒是也。又有春種穬麥也。

大、小麥,皆須五月、六月暵地。不暵地而種者,其收倍薄。崔寔曰:「五月、六月菑麥田也。」

種大、小麥,先㽟,逐犂䅖種者佳。再倍省種子而科大。逐犂擲之亦得,然不如作䅖耐旱。其山田及剛强之地,則耬下之。其種子宜加五省於下田。凡耬種者,非直土淺易生,然於鋒、鋤亦便。

穬麥,非良地則不須種。薄地徒勞,種而必不收。凡種穬麥,高、下田皆得用,但必須良熟耳。高田借擬禾、豆,自可專用下田也。八月中戊社前種者爲上時,擲者,畝用子二升半。下戊前爲中時,用子三升。八月末九月初爲下時。用子三升半或四升。

小麥宜下田。歌曰:「高田種小麥,稴穇不成穗。男兒在他鄉,那得不憔悴。」八月上戊社前爲上時,擲者,用子一升半也。中戊前爲中時,用子二升。下戊前爲下時。用子二升半。

正月、二月,勞而鋤之。三月、四月,鋒而更鋤。鋤麥倍收,皮薄麵多;而鋒、勞、鋤各得再遍爲良也。

令立秋前治訖。立秋後則蟲生。蒿、艾簞盛之,良。以蒿、艾蔽窖埋之,亦佳。窖麥法:必須日曝令乾,及熱埋之。多種久居供食者,宜作劁才彫切麥:倒刈,薄布,順風放火;火既著,卽以掃帚撲滅,仍打之。如此者,經夏蟲不生;然唯中作麥飯及麵用耳。

《禮記‧月令》曰:「仲秋之月,……乃勸人種麥,無或失時;其有失時,行罪無疑。」鄭玄注曰:「麥者,接絶續乏之穀,尤宜重之。」

《孟子》曰:「今夫麰麥,播種而耰之,其地同,樹之時又同;浡然而生,至於日至之時,皆熟矣。雖有不同,則地有肥、磽,雨露之所養,人事之不齊。」

《雜陰陽書》曰:「大麥『生』於杏。二百日秀,秀後五十日成。麥『生』於亥,『壯』於卯,『長』於辰,『老』於巳,『死』於午,惡於戊,忌於子、丑。小麥『生』於桃。二百一十日秀,秀後六十日成。忌與大麥同。蟲食杏者麥貴。」

種瞿麥法:以伏爲時。一名「地麵」。良地一畝,用子五升,薄田三四升。畝收十石。渾蒸,曝乾,舂去皮,米全不碎。炊作飧,甚滑。細磨,下絹簁,作餅,亦滑美。然爲性多穢,一種此物,數年不絶;耘鋤之功,更益劬勞。

《尚書大傳》曰:「秋,昏,虛星中,可以種麥。」「虛,北方玄武之宿;八月昏中,見於南方。」

《說文》曰:「麥,芒穀。秋種厚埋,故謂之『麥』。麥,金王而生,火王而死。」

《氾勝之書》曰:「凡田有六道,麥爲首種。種麥得時,無不善。夏至後七十日,可種宿麥。早種則蟲而有節,晚種則穗小而少實。

「當種麥,若天旱無雨澤,則薄漬麥種以酢且故反漿并蠶矢;夜半漬,向晨速投之,令與白露俱下。酢漿令麥耐旱,蠶矢令麥忍寒。

「麥生黃色,傷於太稠。稠者鋤而稀之。

「秋鋤以棘柴耬之,以壅麥根。故諺曰:『子欲富,黃金覆。』『黃金覆』者,謂秋鋤麥、曳柴壅麥根也。至春凍解,棘柴曳之,突絶其乾葉。須麥生,復鋤之。到榆莢時,注雨止,候土白背復鋤。如此則收必倍。

「冬雨雪止,以物輒藺麥上,掩其雪,勿令從風飛去。後雪,復如此。則麥耐旱、多實。

「春凍解,耕和土,種旋麥。麥生根茂盛,莽鋤如宿麥。」

氾勝之區種麥:「區大小如上農夫區。禾收,區種。凡種一畝,用子二升。覆土厚二寸,以足踐之,令種土相親。麥生根成,鋤區間秋草。緣以棘柴律土壅麥根。秋旱,則以桑落時澆之。秋雨澤適,勿澆之。春凍解,棘柴律之,突絶去其枯葉。區間草生,鋤之。大男、大女治十畝。至五月收,區一畝,得百石以上,十畝得千石以上。

「小麥忌戌,大麥忌子,『除』日不中種。」

崔寔曰:「凡種大、小麥,得白露節,可種薄田;秋分,種中田;後十日,種美田。唯穬,早晚無常。正月,可種春麥、豍豆,盡二月止。」

青稞麥。特打時稍難,唯映日用碌碡碾。右每十畝,用種八斗。與大麥同時熟。好收四十石;石八九斗麵。堪作飯及餅飥,甚美。磨,總盡無麩。鋤一徧佳,不鋤亦得。

水稻第十一[编辑]

《爾雅》曰:「稌,稻也。」《郭璞》注曰:「沛國今呼稻爲稌。」

《廣志》云:「有虎掌稻、紫芒稻、赤芒稻、白米稻。南方有蟬鳴稻,七月熟。有蓋下白稻,正月種,五月穫;穫訖,其莖根復生,九月熟。青芋稻,六月熟;累子稻,白漢稻,七月熟:此三稻,大而且長,米半寸,出益州。稉有烏稉、黑穬、青函、白夏之名。」

《說文》曰:「䆏,稻紫莖不黏者。」「稉,稻屬。」

《風土記》曰:「稻之紫莖,稴稻之青穗,米皆青白也。」

《字林》曰:「秜(力脂反),稻今年死,來年自生曰『秜』。」

按今世有黃瓮稻、黃陸稻、青稗稻、豫章青稻、尾紫稻、青杖稻、飛蜻稻、赤甲稻、烏陵稻、大香稻、小香稻、白地稻;菰灰稻,一年再熟。有秫稻。秫稻米,一名糯(奴亂反)米,俗云「亂米」,非也。有九䅂秫、雉目秫、大黃秫、棠秫、馬牙秫、長江秫、惠成秫、黃般秫、方滿秫、虎皮秫、薈柰秫,皆米也。

稻,無所緣,唯歲易爲良。選地欲近上流。地無良薄,水清則稻美也。

三月種者爲上時,四月上旬爲中時,中旬爲下時。

先放水,十日後,曳陸軸十遍。遍數唯多爲良。地既熟,淨淘種子;浮者不去,秋則生稗。漬經三宿,漉出;內草篅市規反中裛之。復經三宿,芽生,長二分。一畝三升擲。三日之中,令人驅鳥。

稻苗長七八寸,陳草復起,以鎌侵水芟之,草悉膿死。稻苗漸長,復須薅。拔草曰薅。虎高切。薅訖,決去水,曝根令堅。量時水旱而溉之。將熟,又去水。

霜降穫之。早刈米青而不堅,晚刈零落而損收。

北土高原,本無陂澤。隨逐隈曲而田者,二月,冰解地乾,燒而耕之,仍卽下水;十日,塊既散液,持木斫平之。納種如前法。既生七八寸,拔而栽之。既非歲易,草、稗俱生,芟亦不死,故須栽而薅之。溉灌,收刈,一如前法。

畦㽟大小無定,須量地宜,取水均而已。

藏稻必須用簞。此既水穀,窖埋得地氣則爛敗也。若欲久居者,亦如「劁麥法」。

舂稻必須冬時積日燥曝,一夜置霜露中,卽舂。若冬舂不乾,卽米青赤脈起。不經霜,不燥曝,則米碎矣。

秫稻法,一切同。

《雜陰陽書》曰:「稻『生』於柳或楊。八十日秀,秀後七十日成。戊、己、四季日爲良。忌寅、卯、辰。惡甲、乙。」

《周官》曰:「稻人,掌稼下地。「以水澤之地種穀也。謂之稼者,有似嫁女相生。」以豬畜水,以防止水,以溝蕩水,以遂均水,以列舍水,以澮寫水,以涉揚其芟,作田。」「鄭司農說『豬』、『防』:以《春秋傳》曰:『町原防,規偃豬』。『以列舍水』:『列者,非一道以去水也。』『以涉揚其芟』:『以其水寫,故得行其田中,舉其芟鉤也。』杜子春讀『蕩』爲『和蕩』,謂『以溝行水也。』玄謂偃豬者,畜流水之陂也。防,豬旁隄也。遂,田首受水小溝也。列,田之畦㽟也。澮,田尾去水大溝。作,猶治也。開遂舍水於列中,因涉之,揚去前年所芟之草,而治田種稻。」 「凡稼澤,夏以水殄草而芟夷之。「殄,病也,絶也。鄭司農說『芟夷』:以《春秋傳》曰:『芟夷、薀崇之。今時謂禾下麥爲『夷下麥』,言芟刈其禾,於下種麥也。』玄謂將以澤地爲稼者,必於夏六月之時,大雨時行,以水病絶草之後生者,至秋水涸,芟之,明年乃稼。」澤草所生,謂之芒種。」「鄭司農云:『澤草之所生,其地可種芒種。』芒種,稻、麥也。」

《禮記‧月令》云:「季夏……大雨時行,乃燒、薙、行水,利以殺草,如以熱湯。鄭玄注曰:「薙,謂迫地殺草。此謂欲稼萊地,先薙其草,草乾,燒之,至此月,大雨流潦,畜於其中,則草不復生,地美可稼也。『薙氏,掌殺草:春始生而萌之,夏日至而夷之,秋繩而芟之,冬日至而耜之。若欲其化也,則以水火變之。』」可以糞田疇,可以美土彊。」注曰:「土潤,溽暑,膏澤易行也。糞、美,互文。土彊,彊㯺之地。」

《孝經‧援神契》曰:「汙、泉宜稻。」

《淮南子》曰:「蘺,先稻熟,而農夫薅之者,不以小利害大穫。」高誘曰:「蘺,水稗。」

《氾勝之書》曰:「種稻,春凍解,耕反其土。種稻,區不欲大,大則水深淺不適。冬至後一百一十日可種稻。稻地美,用種畝四升。始種稻欲溫,溫者缺其堘,令水道相直;夏至後大熱,令水道錯。」

《崔寔》曰:「三月,可種稉稻。稻,美田欲稀,薄田欲稠。五月,可別稻及藍,盡夏至後二十日止。」

旱稻第十二[编辑]

旱稻用下田,白土勝黑土。非言下田勝高原,但夏停水者,不得禾、豆、麥,稻田種,雖澇亦收,所謂彼此俱穫,不失地利故也。下田種者,用功多;高原種者,與禾同等也。凡下田停水處,燥則堅垎,濕則污泥,難治而易荒,墝埆而殺種——其春耕者,殺種尤甚——故宜五六月暵之,以擬穬麥。麥時水澇,不得納種者,九月中復一轉,至春種稻,萬不失一。春耕者十不收五,蓋誤人耳。

凡種下田,不問秋夏,候水盡,地白背時,速耕,杷、勞頻煩令熟。過燥則堅,過雨則泥,所以宜速耕也。

二月半種稻爲上時,三月爲中時,四月初及半爲下時。

漬種如法,裛令開口。耬耩䅖種之,䅖種者省種而生科,又勝擲者。卽再遍勞。若歲寒,早種慮時晚,卽不漬種,恐芽焦也。其土黑堅强之地,種未生前遇旱者,欲得令牛羊及人履踐之;濕則不用一迹入地。稻既生,猶欲令人踐壠背。踐者茂而多實也。

苗長三寸,杷、勞而鋤之。鋤唯欲速。稻苗性弱,不能扇草,故宜數鋤之。每經一雨,輒欲杷勞。苗高尺許則鋒。天雨無所作,宜冒雨薅之。科大,如穊者,五六月中霖雨時,拔而栽之。栽法欲淺,令其根鬚四散,則滋茂;深而直下者,聚而不科。其苗長者,亦可捩去葉端數寸,勿傷其心也。入七月,不復任栽。七月百草成,時晚故也。

其高田種者,不求極良,唯須廢地。過良則苗折,廢地則無草。亦秋耕、杷、勞令熟,至春,黃塲納種。不宜濕下。餘法悉與下田同。

胡麻第十三[编辑]

《漢書》,張騫外國得胡麻。今俗人呼爲「烏麻」者,非也。

《廣雅》曰:「狗虱、勝茄,胡麻也。」

《本草經》曰:「胡麻,一名巨勝,一名鴻藏。」

按今世有白胡麻、八稜胡麻。白者油多,人可以爲飯,惟治脫之煩也。

胡麻宜白地種。二、三月爲上時,四月上旬爲中時,五月上旬爲下時。月半前種者,實多而成;月半後種者,少子而多秕也。

種欲截雨脚。若不緣濕,融而不生。一畝用子二升。漫種者,先以耬耩,然後散子,空曳勞。勞上加人,則土厚不生。耬耩者,炒沙令燥,中半和之。不和沙,下不均。壠種若荒,得用鋒、耩。

鋤不過三遍。

刈束欲小。束大則難燥;打,手復不勝。以五六束爲一叢,斜倚之。不爾,則風吹倒,損收也。候口開,乘車詣田斗藪;倒豎,以小杖微打之。還叢之。三日一打。四五遍乃盡耳。若乘濕橫積,蒸熱速乾,雖曰鬱裛,無風吹虧損之慮。裛者,不中爲種子,然於油無損也。

崔寔曰:「二月、三月、四月、五月,時雨降,可種之。」

種瓜第十四茄子附[编辑]

《廣雅》曰:「土芝,瓜也;其子謂之𤬓力點反。瓜有龍肝、虎掌、羊骹、兔頭、㼔音溫㼊大真反、狸頭、白㼐、秋無餘、縑瓜,瓜屬也。」

張孟陽《瓜賦》曰:「羊骹、累錯,㼐子、廬江。」

《廣志》曰:「瓜之所出,以遼東、廬江、燉煌之種爲美。有烏瓜、縑瓜、狸頭瓜、蜜筩瓜、女臂瓜、羊髓瓜。瓜州大瓜,大如斛,出涼州。猒須、舊陽城御瓜。有青登瓜,大如三升魁。有桂枝瓜,長二尺餘。蜀地溫良,瓜至冬熟。有春白瓜,細小小瓣,宜藏,正月種,三月成;有秋泉瓜,秋種,十月熟,形如羊角,色黃黑。」

《史記》曰:「召平者,故秦東陵侯。秦破,爲布衣,家貧,種瓜於長安城東。瓜美,故世謂之『東陵瓜』,從召平始。」

《漢書‧地理志》曰:「燉煌,古瓜州,地有美瓜。」

王逸《瓜賦》曰:「落疏之文。」

《永嘉記》曰:「永嘉美瓜,八月熟。至十一月,肉青瓤赤,香甜清快,衆瓜之勝。」

《廣州記》曰:「瓜,冬熟,號爲『金釵瓜』。」

《說文》曰:「𤬐,小瓜,瓞也。」

陸機《瓜賦》曰:「栝樓、定桃,黃㼐、白摶,金釵、蜜筩,小青、大斑,玄骭、素腕,狸首、虎蹯。東陵出於秦谷,桂髓起於巫山」也。

收瓜子法:常歲歲先取「本母子」瓜,截去兩頭,止取中央子。「本母子」者,瓜生數葉,便結子;子復早熟。用中輩瓜子者,蔓長二三尺,然後結子。用後輩子者,蔓長足,然後結子;子亦晚熟。種早子,熟速而瓜小;種晚子,熟遲而瓜大。去兩頭者:近蔕子,瓜曲而細;近頭子,瓜短而喎。凡瓜,落疏、青黑者爲美;黃、白及斑,雖大而惡。若種苦瓜子,雖爛熟氣香,其味猶苦也。

又收瓜子法:食瓜時,美者收取,卽以細糠拌之,日曝向燥,挼而簸之,淨而且速也。

良田,小豆底佳;黍底次之。刈訖卽耕。頻煩轉之。

二月上旬種者爲上時,三月上旬爲中時,四月上旬爲下時。五月、六月上旬,可種藏瓜。

凡種法:先以水淨淘瓜子,以鹽和之。鹽和則不籠死。先卧鋤耬却燥土,不耬者,坑雖深大,常雜燥土,故瓜不生。然後掊坑,大如斗口。納瓜子四枚、大豆三箇於堆旁向陽中。諺曰:「種瓜黃臺頭。」瓜生數葉,掐去豆。瓜性弱,苗不獨生,故須大豆爲之起土。瓜生不去豆,則豆反扇瓜,不得滋茂。但豆斷汁出,更成良潤;勿拔之,拔之則土虛燥也。多鋤則饒子,不鋤則無實。五穀、蔬菜、果蓏之屬,皆如此也。

五六月種晚瓜。

治瓜籠法:旦起,露未解,以杖舉瓜蔓,散灰於根下。後一兩日,復以土培其根,則迥無蟲矣。

又種瓜法:依法種之,十畝勝一頃。於良美地中,先種晚禾。晚禾令地膩。熟,劁刈取穗,欲令茇方末反長。秋耕之。耕法:弭縛犂耳,起規逆耕。耳弭則禾茇頭出而不没矣。至春,起復順耕,亦弭縛犂耳翻之,還令草頭出。耕訖,勞之,令甚平。

種稙穀時種之。種法:使行陣整直,兩行微相近,兩行外相遠,中間通步道,道外還兩行相近。如是作次第,經四小道,通一車道。凡一頃地中,須開十字大巷,通兩乘車,來去運輦。其瓜,都聚在十字巷中。

瓜生,比至初花,必須三四遍熟鋤,勿令有草生。草生,脅瓜無子。鋤法:皆起禾茇,令直豎。其瓜蔓本底,皆令土下四廂高,微雨時,得停水。瓜引蔓,皆沿茇上。茇多則瓜多,茇少則瓜少。茇多則蔓廣,蔓廣則歧多,歧多則饒子。其瓜會是歧頭而生;無歧而花者,皆是浪花,終無瓜矣。故令蔓生在茇上,瓜懸在下。

摘瓜法:在步道上引手而取,勿聽浪人踏瓜蔓,及翻覆之。踏則莖破,翻則成細,皆令瓜不茂而蔓早死。若無茇而種瓜者,地雖美好,正得長苗直引,無多盤歧,故瓜少子。若無茇處,豎乾柴亦得。凡乾柴草,不妨滋茂。凡瓜所以早爛者,皆由脚躡及摘時不慎,翻動其蔓故也。若以理慎護,及至霜下葉乾,子乃盡矣。但依此法,則不必別種早、晚及中三輩之瓜。

區種瓜法:六月雨後種菉豆,八月中犂䅖殺之;十月又一轉,卽十月中種瓜。率兩步爲一區,坑大如盆口,深五寸。以土壅其畔,如菜畦形。坑底必令平正,以足踏之,令其保澤。以瓜子、大豆各十枚,遍布坑中。瓜子、大豆,兩物爲雙,藉其起土故也。以糞五升覆之。亦令均平。又以土一斗,薄散糞上,復以足微躡之。冬月大雪時,速併力推雪於坑上爲大堆。至春草生,瓜亦生,莖葉肥茂,異於常者。且常有潤澤,旱亦無害。五月瓜便熟。其掐豆、鋤瓜之法與常同。若瓜子盡生則太穊,宜掐去之,一區四根卽足矣。

又法:冬天以瓜子數枚,內熱牛糞中,凍卽拾聚,置之陰地。量地多少,以足爲限。正月地釋卽耕,逐𤳈布之。率方一步,下一斗糞,耕土覆之。肥茂早熟,雖不及區種,亦勝凡瓜遠矣。凡生糞糞地無勢;多於熟糞,令地小荒矣。

有蟻者,以牛羊骨帶髓者,置瓜科左右,待蟻附,將棄之。棄二三,則無蟻矣。

氾勝之區種瓜:「一畝爲二十四科。區方圓三尺,深五寸。一科用一石糞。糞與土合和,令相半。以三斗瓦甕埋著科中央,令甕口上與地平。盛水甕中,令滿。種瓜,甕四面各一子。以瓦蓋甕口。水或減,輒增,常令水滿。種常以冬至後九十日、百日,得戊辰日種之。又種薤十根,令周廻甕,居瓜子外。至五月瓜熟,薤可拔賣之,與瓜相避。又可種小豆於瓜中,畝四五升,其藿可賣。此法宜平地。瓜收畝萬錢。」

崔寔曰:「種瓜宜用戊辰日。三月三日可種瓜。十二月臘時祀炙萐,樹瓜田四角,去䗣。」「胡濫反。瓜蟲謂之䗣。」

《龍魚河圖》曰:「瓜有兩鼻者殺人。」

種越瓜、胡瓜法:四月中種之。胡瓜宜豎柴木,令引蔓緣之。收越瓜,欲飽霜。霜不飽則爛。收胡瓜,候色黃則摘。若待色赤,則皮存而肉消也。並如凡瓜,於香醬中藏之亦佳。

種冬瓜法:《廣志》曰:「冬瓜,蔬𥩰。」《神仙本草》謂之「地芝」也。傍牆陰地作區,圓二尺,深五寸。以熟糞及土相和。正月晦日種。二月、三月亦得。既生,以柴木倚牆,令其緣上。旱則澆之。八月,斷其梢,減其實,一本但留五六枚。多留則不成也。十月,霜足收之。早收則爛。削去皮子,於芥子醬中,或美豆醬中藏之,佳。

冬瓜、越瓜、瓠子,十月區種,如區種瓜法。冬則推雪著區上爲堆。潤澤肥好,乃勝春種。

種茄子法:茄子,九月熟時摘取,擘破,水淘子,取沈者,速曝乾裹置。至二月畦種。治畦下水,一如葵法。性宜水,常須潤澤。著四五葉,雨時,合泥移栽之。若旱無雨,澆水令徹澤,夜栽之。白日以席蓋,勿令見日。

十月種者,如區種瓜法,推雪著區中,則不須栽。

其春種,不作畦,直如種凡瓜法者,亦得,唯須曉夜數澆耳。 大小如彈丸,中生食,味如小豆角。

種瓠第十五[编辑]

《衞詩》曰:「匏有苦葉。」毛云:「匏,謂之瓠。」《詩義疏》云:「匏葉,少時可以爲羹,又可淹煮,極美,故云:『瓠葉幡幡,採之亨之。』河東及揚州常食之。八月中,堅強不可食,故云:『苦葉』。」

《廣志》曰:「有都瓠子,如牛角,長四尺。有約腹瓠,其大數斗,其腹窈挈,緣帶爲口,出雍縣;移種於他則否。朱崖有苦葉瓠,其大者受斛餘。」

《郭子》曰:「東吳有長柄壺樓。」

《釋名》曰:「瓠畜,皮瓠以爲脯,蓄積以待冬月用也。」

《淮南萬畢術》曰:「燒穰殺瓠,物自然也。」

《氾勝之書》種瓠法:「以三月耕良田十畝。作區,方深一尺。以杵築之,令可居澤。相去一步。區種四實。蠶矢一斗,與土糞合。澆之,水二升;所乾處,復澆之。

「著三實,以馬菙㱿其心,勿令蔓延;多實,實細。以藳卧薦其下,無令親土多瘡瘢。度可作瓢,以手摩其實,從蔕至底,去其毛;不復長,且厚。八月微霜下,收取。

「掘地深一丈,薦以藳,四邊各厚一尺。以實置孔中,令底下向。瓠一行,覆上土,厚三尺。二十日出,黃色好,破以爲瓢。其中白膚,以養豬致肥;其瓣,以作燭致明。

「一本三實,一區十二實,一畝得二千八百八十實。十畝凡得五萬七千六百瓢。瓢直十錢,并直五十七萬六千文。用蠶矢二百石,牛耕、功力,直二萬六千文。餘有五十五萬。肥豬、明燭,利在其外。」

《氾勝之書》區種瓠法:「收種子須大者。若先受一斗者,得收一石;受一石者,得收十石。先掘地作坑,方圓、深各三尺。用蠶沙與土相和,令中半,若無蠶沙,生牛糞亦得。著坑中,足躡令堅。以水沃之。候水盡,卽下瓠子十顆,復以前糞覆之。既生,長二尺餘,便總聚十莖一處,以布纏之五寸許,復用泥泥之。不過數日,纏處便合爲一莖。留强者,餘悉掐去,引蔓結子。子外之條,亦掐去之,勿令蔓延。留子法:初生二、三子不佳,去之;取第四、五、六子,留三子卽足。旱時須澆之:坑畔周匝小渠子,深四五寸,以水停之,令其遙潤,不得坑中下水。」

《崔寔》曰:「正月,可種瓠。六月,可畜瓠。八月,可斷瓠,作蓄瓠。瓠中白膚實,以養豬致肥;其瓣則作燭致明。」

《家政法》曰:「二月可種瓜、瓠。」

種芋第十六[编辑]

《說文》曰:「芋,大葉實根駭人者,故謂之『芋』。」「齊人呼芋爲『莒』。」

《廣雅》曰:「渠,芋;其莖謂之𦵸。」公杏反「藉姑,水芋也,亦曰烏芋。」

《廣志》曰:「蜀漢既繁芋,民以爲資。凡十四等:有君子芋,大如斗,魁如杵𥰠。有車轂芋,有鋸子芋,有旁巨芋,有青邊芋:此四芋多子。有談善芋,魁大如瓶,少子;葉如散蓋,紺色;紫莖,長丈餘;易熟,味長,芋之最善者也;莖可作羹臛,肥澀,得飲乃下。有蔓芋,緣枝生,大者次二三升。有雞子芋,色黃。有百果芋,魁大,子繁多,畝收百斛;種以百畝,以養彘。有早芋,七月熟。有九面芋,大而不美。有象空芋,大而弱,使人易飢。有青芋,有素芋,子皆不可食,莖可爲菹。凡此諸芋,皆可乾腊,又可藏至夏食之。又百子芋,出葉俞縣。有魁芋,無旁子,生永昌縣。有大芋,二升,出范陽、新鄭。」

《風土記》曰:「博士芋,蔓生,根如鵝、鴨卵。」

《氾勝之書》曰:「種芋,區方深皆三尺。取豆萁內區中,足踐之,厚尺五寸。取區上濕土與糞和之,內區中萁上,令厚尺二寸,以水澆之,足踐令保澤。取五芋子置四角及中央,足踐之。旱,數澆之。萁爛。芋生子,皆長三尺。一區收三石。

「又種芋法:宜擇肥緩土近水處,和柔,糞之。二月注雨,可種芋。率二尺下一本。芋生根欲深,劚其旁以緩其土。旱則澆之。有草鋤之,不厭數多。治芋如此,其收常倍。」

《列仙傳》曰:「酒客爲梁,使烝民益種芋:『三年當大饑。』卒如其言,梁民不死。」按芋可以救饑饉,度凶年。今中國多不以此爲意,後至有耳目所不聞見者。及水、旱、風、蟲、霜、雹之災,便能餓死滿道,白骨交橫。知而不種,坐致泯滅,悲夫!人君者,安可不督課之哉?

崔寔曰:「正月,可菹芋。」

《家政法》曰:「二月可種芋也。」

  ↑返回頂部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