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東國輿地勝覽/卷00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巻四 新增東國輿地勝覽
卷五
作者:李荇 李氏朝鲜
1530年9月
巻六

開城府下[编辑]

祠廟[编辑]

松嶽山祠[编辑]

上有五宇:一曰城隍,二曰大王,三曰國師,四曰姑女,五曰府女,俱未知何神。

八仙宮[编辑]

松嶽頂。

李穡詩:石路縈回到上頭,八仙宮觀俯神州。

龍首山祠[编辑]

毅宗朝,咸有一不信鬼神,盡焚諸山神無異跡者,至龍首山神祠,試靈無驗,焚之。是夜王夢,有神求救者,翌日命攸司復構其祠。

陵寢[编辑]

高麗世祖陵[编辑]

昌陵。在禮成江永安城

太祖陵[编辑]

顯陵。在松嶽山西巴只洞南。

成任詩:朝出郭門西,行渡普通溪。偶入顯陵里,山路成高低。祖古陵寢,石上大字題。象設半埋沒,荒草何萋萋?夜有狐貍聚,晝多烏鵲啼。三國昔鼎峙,地醜德又齊。干戈日糜爛,風塵千里迷。王提三尺劍,民望如雲霓。三韓歸統合,搏鴨又操鷄。人知奠枕樂,一家誰相擠?大惠及百世,厥功無與儕。一朝籙已訖,往事令人悽。守陵數戶在,寂寞無輪蹄。我來三嘆息,羸馬迎風嘶。陵丁踵我至,帶來數樵兒。我向陵丁說,遺澤在蒸黎。謹守苟少慢,致禍難噬臍。年年禁樵採,無俾及耕犁。

惠宗陵[编辑]

順陵。在炭峴門景德寺北。俗稱皺王陵

定宗陵[编辑]

安陵。在南小門外。

光宗陵[编辑]

憲陵。在松嶽山北麓狄踰峴

景宗陵[编辑]

榮陵。在進鳳山下。

成宗陵[编辑]

康陵。在南郊

穆宗陵[编辑]

義陵。在城東。

顯宗陵[编辑]

宣陵。在松嶽西麓。

德宗陵[编辑]

肅陵。在北郊

靖宗陵[编辑]

周陵。在北郊

文宗陵[编辑]

景陵。在佛日寺南麓。

順宗陵[编辑]

成陵。在進鳳山壤陽峴

戴宗陵[编辑]

泰陵。在海安寺下。

宣宗陵[编辑]

仁陵。在城東。

獻宗陵[编辑]

隱陵。在城東。

睿宗陵[编辑]

裕陵。在城南。

仁宗陵[编辑]

長陵。在城西碧串洞

毅宗陵[编辑]

毅宗慶州遇弑,蒿葬于其地。明宗四年,趙位寵起兵,聲言李義方弑君不葬之罪。故五年發喪,遷葬于城東。號禧陵

神宗陵[编辑]

陽陵。在城南。

康宗陵[编辑]

厚陵

元宗陵[编辑]

歆陵。在府北十五里。

忠烈王陵[编辑]

慶陵。在府西十二里。

忠宣王陵[编辑]

德陵。在府西十二里。

忠肅王陵[编辑]

毅陵

忠惠王陵[编辑]

四年遣大卿朶赤等執王而去,流揭陽,未至,明年薨于岳陽縣。其年六月喪至自,遂葬于此。號永陵

忠穆王陵[编辑]

明陵。在府西十二里。

忠定王陵[编辑]

聰陵。在城南。

恭愍王陵[编辑]

玄陵

魯國大長公主陵[编辑]

恭愍王之妃。號正陵。俱在城西鳳鳴山中。

李穡詩:正陵歲時馬蹄集,玄陵歲時人跡絶。蒼蒼松樹擁雙墳,殿角風琴灑飛雪。當時重屢回處,詞客謳吟腸欲裂。居僧玩世莞爾笑,笑指浮雲自生滅。朝鍾暮鼓雜唄,畢竟那能爲吾決?滿朝皆是前朝人,誰向酒池尋舊轍?山崖臥碑刻已畢,深慙賤名冠前列。感恩懷古鼻孔酸,天地一身何孑孑?

古跡[编辑]

康忠舊居[编辑]

初,作帝建娶龍女,將七寶而還。女曰:「父有楊杖與豚,勝七寶,盍亦請之?」作帝建請還七寶,願得楊杖與豚。翁曰:「此二物,吾之神通。然君有請,敢不從?」乃與其豚。居永安城一年,豚不入牢,乃語之曰:「若此地不可居,吾將隨汝所之。」詰朝豚至松嶽南麓而臥,遂營新第,卽康忠舊居也。

永安城[编辑]

開城縣西江上有土城,名曰永安。按世系,康忠永安村女爲妻。康忠作帝建將西入,至海中,娶龍女,還到昌陵窟前江岸。白州正朝劉相晞等曰:「作帝建娶西海龍女,乃大慶也。」率四州,江華江陰喬桐三縣人,爲築永安城,營宮室焉。後移松嶽,往來永安城而居者,十餘年[1]。龍女生世祖世祖嘗夢見一美婦,約爲室家。後往永安城,遇一女惟肖,遂與爲婚,稱夢夫人,卽太祖威肅王后

種穄之田[编辑]

世祖又營第於舊第之南。道詵見之,曰:「種穄之田,何種麻耶?」 言訖而去。夢夫人聞而告之,世祖倒屣追及,一見如舊識。遂共登鵠嶺,究山水之脈,曰:「此地脈自白頭山水母木幹來,落馬頭明堂。君又水命,宜從水之大數作宇,六六爲三十六區,則符應天地之大數,明年必生聖子,宜名曰『王建』。」因作實封,題其外云「謹奉書百拜獻書于未來統合三韓之主大原君子足下。」時唐僖宗乾符三年四月也。世祖從其言,築室以居,是月夫人有娠,生太祖

勃禦槧城[编辑]

高麗世祖松嶽郡沙粲,歸于弓裔大喜,拜金城太守。世祖因說曰:「大王若欲王朝鮮肅愼卞韓之地,莫如先興松嶽之地。」卽使太祖築勃禦槧城,仍爲城主,卽今歸仁門,俗號菩提槧門。時太祖年二十。後鐵圓移都松嶽,居三年,還都于鐵圓

溫鞋陵[编辑]

廣明寺北。俗傳龍女還西海不返,只葬所遺之鞋,因稱溫鞋陵

政丞院[编辑]

金傅來降,太祖封爲政丞,以長女樂浪公主妻之,賜宮東一區爲宅。後稱爲政丞院

馬巖影殿[编辑]

成均舘前。恭愍王魯國公主大營影殿于此,窮極奢麗。今有遺址。

九齋學堂[编辑]

古基在紫霞洞

高麗顯宗以後,干戈纔息,未遑文敎。文憲公崔冲收召後進,敎誨不倦,學徒坌集。遂分九齋曰樂聖大中誠明敬業造道率性進德大和待聘,謂之侍中崔公徒,凡應擧者必詣徒中學焉。及沒後,凡赴擧者亦皆隷名九齋籍中,謂之文憲公徒。又有儒臣立徒者十一:弘文公徒,侍中鄭倍傑,一稱熊川徒;匡憲公徒,參政盧朝;南山徒,祭酒金尙賓;西園徒,僕射金無滯文忠公徒,侍郞殷鼎良愼公徒,平章金義珍,一云郞中朴明保貞敬公徒,平章黃瑩忠平公徒,柳監貞憲公徒,侍中文正侍郞徒,徐碩;龜山徒,未知爲何人。世稱十二徒,冲徒爲盛。東方學校之興,蓋由冲始,時謂海東孔子

延慶宮[编辑]

松嶽山下。術家謂明堂之地。其正殿曰乾德宮,或稱大觀。南門曰廣化、東曰東華、西曰西華、北曰玄武仁宗朝,爲李資謙所焚,恭愍王時,又經紅賊之亂,不復收建。今稱本大闕,其闕庭謂之毬庭。

正陽宮[编辑]

顯宗上陽宮正陽

明福宮[编辑]

景宗黃州院明福

麗正宮[编辑]

文宗太一於是宮,以禳火災。

安壽宮[编辑]

睿宗延平宮安壽

崇德宮[编辑]

睿宗長慶宮崇德

福源宮[编辑]

睿宗毅宗嘗親醮于是宮。

興盛宮[编辑]

宣宗舊宅。

元禧宮[编辑]

宣宗興慶院元禧

保寧宮[编辑]

宣宗崇慶宮保寧

壽德宮[编辑]

毅宗所建,有殿曰天寧

舘北宮[编辑]

毅宗嘗奪民家,增加修飾,作窟室築臺,飾以金玉,窮極奢麗。與宦者白善淵王光就置酒,召李公升,縱飮唱和,公升有句云「功名富貴,盡驅花下之三盃」。後見斥,人以爲詩讖。

星北洞別宮[编辑]

本侍中金敦時私第,毅宗以爲宮。

安昌宮[编辑]

本侍中王忠第,毅宗以爲宮。

靜和宮[编辑]

本參政金正純第,毅宗以爲宮。

連昌宮[编辑]

本平章庾黔弼之第,毅宗以爲宮。

慶明宮[编辑]

毅宗鄭諴第爲宮,陰陽家以謂「犬擧頭吠主之勢,不宜臨御」,王不從。

堤上宮[编辑]

大明宮[编辑]

仁宗順天舘大明宮,嘗餞使于是。

昌樂宮[编辑]

明宗崔忠獻所逼,幽于是宮。

和平宮[编辑]

明宗所御。

景禧宮[编辑]

壽昌宮[编辑]

西小門內。自延慶宮焚燹後,王皆御是宮,我太祖亦卽位于是。今頹廢,爲開城府倉廩。

新增許琛詩:扶蘇王氣欲沈淪,仲父潛謀巧奪。尙有童心窮逸樂,豈知天意屬眞人?無情鳥語珠欄曉,滿目苔斑玉座春。莫向前朝耆舊說,摩挲銅狄會霑巾。

義昌宮[编辑]

德慈宮[编辑]

忠宣王率百官,奉箋上尊號于大上王。王衣紫袍,上王衣黃袍,受賀,時稱三韓盛事。

玄德宮[编辑]

延德宮[编辑]

李資謙犯闕,仁宗出御延德。

景靈殿[编辑]

高麗奉安祖宗睟容。

含慶殿[编辑]

向福

觀樂殿[编辑]

八關、燃燈時所御。

長生殿[编辑]

光宗嘗宴群臣於是殿。

詳政殿[编辑]

成宗所御,穆宗時災。

元和殿[编辑]

思賢殿[编辑]

成宗日南至,嘗御是殿,受群臣朝。

天成殿[编辑]

穆宗朝,震殿鴟吻。

長春殿[编辑]

乾化殿[编辑]

穆宗有疾,設祈禱道場。

祥和殿[编辑]

初號雍和殿

天福殿[编辑]

或設道場,或宴群臣,或迎使。

宣德殿[编辑]

純福殿[编辑]

萬寶殿[编辑]

仁宗玄德殿萬寶

肅和殿[编辑]

仁宗正陽殿肅和

天寧殿[编辑]

毅宗宴近臣。

延康殿[编辑]

初號中和殿

崇文殿[编辑]

大明堂

和平殿[编辑]

壽昌宮

明仁殿[编辑]

寬仁殿[编辑]

重華殿[编辑]

八角殿[编辑]

在花園中。恭愍王立二層八角殿,周植花卉,以爲燕遊之所。

尹紹宗詩:季年花石賞,終古鼎湖情。仙露泣華草,天香留玉英。蘭臺春色薄,桂殿夕陽明。恨不養松柏,玄穹誰柱傾?

新增許琛《花園》詩:血射無成便自嗔,到頭兵氣繞鉤陳。聚車未必能遮道,橫槊空勞枉殺人。運去君臣同掩涕,惡浮天地不容身。蒼皇一罷繁華夢,廢苑殘花寂寞春。

滿月臺[编辑]

延慶宮。卽正殿前階也。

新增許琛詩:操鷄搏鴨已雄飛,一炬宮舊業微。天下董公元自健,輦前嵇紹竟何歸?假威不恤窺神器,蹈尾方知觸駭機。未待百年悲麥秀,君王當日亦霑衣。

安琛詩:五百年前迹已塵,松山蒼翠幾回新?苔封輦路樵成逕,雨灑毬庭草自春。後殿笙歌今寂寞,東池舟楫久沈淪。悠悠往事憑誰問?臺上唯餘月一輪。

淸讌閣[编辑]

睿宗鄭克恭等爲淸讌閣學士,講論經史,寵遇無比。

高麗金緣記:王以聰明淵懿、篤實輝光之德,崇尙儒術,樂慕風。故於大內之側、延英書殿之北、慈和之南,別創寶文淸燕二閣,一以奉聖皇帝御製、詔勅、書畫,揭爲訓則,必拜稽肅容,然後仰觀之;一以集已來古今文書,日與老師宿儒討論,敷暢先王之道。藏焉修焉,息焉遊焉,不出一堂之上,而三綱五常之敎,性命道德之理,充溢乎四履之間。

越今年丁酉夏四月甲戌有二日,特召守太傅、尙書令、帶方公臣,守太傅、尙書令、大原公臣,守太保、齊安侯臣,守太保、通義侯臣,守太保、樂浪侯臣景庸[2],門下侍郞臣資謙、臣,中書侍郞臣仲璋、參知政事臣、守司空臣至和樞密院使臣、知樞密院事臣字之、同知樞密院事臣安仁等置酒高會于淸燕閣。乃從容謂曰:「予顧德不類,賴天降康,廟社儲祉,金革偃於三邊,文軌同於中。凡立政造事,大小云爲,罔不資稟。崇寧大觀以來,施設注措之方,其於文閣、經筵,求訪儒雅,遵宣和之制也;深堂密席,迎見輔臣,法大淸之宴也。雖禮有豐殺,而優賢尙能之意,則其致一也。今入朝進貢使資諒齎桂香御酒、龍鳳茗團、珍菓、寶皿來歸,嘉與卿等樂斯盛美。」臣僚惶駭恐懼,退伏階陛,辭以固陋,不敢干盛禮。王趣令就坐,溫顔以待之,備物以享之。其供帳之設,器皿之列,觴豆之實,菓核之品,則六尙之名珍,四方之美味,無一不俱。復有上國玻瓈、瑪瑙、翡翠、犀兕瑰奇玩用之物,交錯於案上;壎篪、椌楬、琴瑟、鍾磬安樂雅正之聲,合奏於堂下。王執爵,命近臣監勸,曰:「君臣交際,惟以至誠。其各盡量,不辭而飮。」左右再拜,告旨而卒爵,或獻或酬,和樂孔皆。

及觴酒九行,且令退息,續有中貴人,押賜襲衣、寶帶,以將其厚意焉。旣而復召,促席而坐,使飮食擧措各自便,或開懷以言笑,或縱目以觀覽。欄楯之外,疊石成山;庭除之際,引水爲沼。崷崒萬狀,淸渟四澈,洞庭、吳會幽勝之趣生,而終宴無憚暑之意。盡醉劇飮,夜艾而罷。於是搢紳士大夫擧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以慈儉爲寶而無肆溢之行,衣不御文繡,器不用雕鏤,猶慮一夫之不得所,一事之不合度,日焦勞惻怛於宵旰之中。至於燕群臣嘉賓,則發內府之寶藏,傾上國之異恩,而窮日之力,以火繼之,猶不以爲侈。其尊賢重禮、好善忘勢之心,實可謂高出百王之上矣。」

臣嘗聞昔魯公用天子禮樂,以化成風俗。故於泮宮,則先生君子與之爲樂,其詩曰:「侯戾止,在泮飮酒。旣飮旨酒,永錫難老。」燕於路寢,則大夫庶士與之相宜,其詩曰:「燕喜,宜大夫庶士。邦國是有,旣多受祉。」今吾君奉天子恩意,以寵待臣隣,故公卿大夫懷《天保》報上之意,言語法從賦《我有嘉賓》之詩,瞽師歌工作君臣相悅之樂,懽欣交通,禮儀卒度。當斯時也,人靈之和氣,天地之休應,上下之施報,風俗之化原,皆出於飮食衎衎、載色載笑之間,豈止「永錫難老」、「旣多受祉」而已耶?必當億萬斯年享大平之福,而對揚天子永永無疆之休。臣愚且拙,遭逢萬幸,代匱宰府。不以臣之不材,特有書事之命,辭不獲已,謹拜手稽首而强爲記。

威鳳樓[编辑]

高麗太祖至自百濟,御是樓,受文武百官朝賀。

儀鳳樓[编辑]

初名神鳳,後改是名。卽延慶宮大樓也。凡祀大廟,燃燈大會,設八關會,皆御此樓,揭鷄竿大赦,或飯僧數萬,或賜中外大酺。

紗樓[编辑]

肅宗御樓,賦《重光殿玉瑰花》詩,召詞臣和進。

睿宗御樓,召文臣五十六人刻燭賦《牡丹》詩六韻,注簿安寶麟爲第一。時康日用以能詩鳴,王佇觀其作。燭將盡,日用纔得一聯「頭白醉翁看殿後,眼明儒老倚欄邊」,袖其藁,伏御溝中。王命小黃門取視,嗟賞不已,曰:「此古人所謂『臼頭花鈿滿面,不如西施半粧』。」慰諭而遣之。

宜春樓[编辑]

後改韶輝樓

涼樓[编辑]

忠烈王每御樓,觀擊毬。

觀祥樓[编辑]

初號望雲樓

陽和樓[编辑]

長源亭側。

睿宗詩:西出都門勝地隅,萬重宮闕枕江湖。芳菲野色斜簾幕,浩渺煙波送舳艫。昨日文章爭唱和,今朝歌吹作歡娛。詩中未盡千般景,數幅鮫綃命出圖。

郭輿和曰:象闕西南百里隅,法宮高起籍江湖。鼇擎金翠雲中閣,人在滄浪月下艫。物睹盡傾千載德,河淸長應萬年娛。誰能用意煙波事,好把丹靑入畫圖?

延福亭[编辑]

古基在今東大門山臺巖下。

毅宗聞城東沙川龍淵寺南有石壁數仞,削立臨川,曰虎巖,流水渟滀,樹木蓊蔚,命內侍李唐柱等構亭其側,名曰延福,奇花異草,列植四隅。以水淺不可舟,築堤爲湖,日泛舟酣宴,徹夜不止。群臣皆大醉,揷花倒載而還,或沈醉忘歸,衛士甚怨,卒致鄭仲夫之難。

高麗任奎詩:誰勸君臣入醉鄕?不知禍自在肅墻。酣歌未闋瓊樓上,腥血交流輦道傍。煬帝汴河秋冷落,明皇蜀道雨凄涼。當時此恨無人識,滿目溪山淚數行。

李奎報詩:憶昔明皇遊幸日,龍舟錦纜傍[3]江湖。勸歡仙妓迴眸笑,被酒詞臣倒腋扶。自古窮奢難遠馭,幾人懷舊發長吁?頹不見滄濤拍,複道渾成碧草蕪。羅綺飄將雲共散,笙歌換作鳥相呼。箇中殷鑑分明在,莫遣遺基掃地無。

賞春亭[编辑]

延慶宮後園。文宗宣宗睿宗皆有賞花詩。

李詹詩:日夕和風至,花木含姸姿。登臨極遠目,雅致良在玆。同遊二三子,各自能歌詩。放意天地表,浩然忘所之。彷徨感前古,此亭空遺基。盛美今不見,致此何人斯?興衰亦偶爾,傷春易生悲。

玉燭亭、山呼亭[编辑]

俱在延慶宮後苑。

李奎報云:山呼亭有牡丹盛開,賦者多至百人。

萬壽亭[编辑]

壽昌宮北園。宦者尹彦文聚怪石,築假山,構小亭,以黃綾被壁,窮極奢侈,號曰萬壽

太平亭[编辑]

毅宗闕東,壞民家五十餘區作是亭,命太子書額。傍植名花、異果、奇麗、珍玩之物,布列左右,亭南鑿池,作觀瀾亭,北構養怡亭,皆蓋以靑瓦,又磨玉石,築歡喜美成二臺,聚怪石作仙山,引遠水爲飛泉,窮極奢麗。

圓丘[编辑]

會賓門外。高麗郊祀之地。

大廟[编辑]

高麗大廟古基。在花園東。

九曜堂[编辑]

高麗醮星處。

李齊賢詩:溪水潺潺石逕斜,寂寥誰似道人家?庭前臥樹春無葉,盡日山蜂咽草花。

○夢破虛窓月半斜,隔林鍾皷認僧家。無端五夜東風惡,南澗朝來幾片花?

昭格殿[编辑]

宮城北麓有古基。

社稷壇[编辑]

古基在佛恩寺西洞。

開城廢縣[编辑]

在城西二十五里。

姜邯贊第、李穡第、韓脩第、安裕第[编辑]

俱在良醞洞

李齊賢第[编辑]

水鐵洞

崔瑩第[编辑]

梨峴

鄭夢周第[编辑]

在花園北。

都評議使司[编辑]

今稱合坐司。在花園東。

鄭道傳記:洪武二十二年十二月丙午,殿下命臣道傳曰:「都評議使,實余相臣左右寡躬者也。當政之始而使司廳適成,爾宜記其顚末,明示後來。」

道傳拜手稽首而言曰:國家置門下府掌理典,三司掌錢穀,密直掌軍旅。各司其職,有大事,則會三司以議之,謂之都評議使司。因事置罷,蓋《周禮》官聯之遺意也。近來使司專總衆職,常置不罷,其職任禮秩固已重於百寮矣。而無定,至是新作署宇。門下贊成事臣禹仁烈、評理臣偰長壽、臣金南得、政堂文學臣金湊、同知密直司事臣柳和、簽書密直司事臣李恬慈惠府尹臣兪光祐實董其役焉。凡削材塼瓦,皆役雇直之徒,而督勤工,經營於旬月之間,民不知勞。其嵬然而據于中者曰使司廳,翼然而拱于左右者曰首領官廳,首領官卽古卿士之職也。承以廊廡,繚以垣墻,以至庖廚府藏,無不周完矣。

殿下始以門下侍中臣沈德符、守門下侍中臣我太祖御諱爲判事,三司則判事臣王安德以下、門下則贊成事臣鄭夢周以下爲同判事,密直則判事臣[4]士安以下爲使,正其名稱,使司之任益重矣。以他官帶同平章事者得爲宰相,卽其制也。臣道傳亦濫以庸疎,同判使司,而命臣以記文,臣不敏,何足以言哉?《語》曰:「能近取譬」,臣請卽此廳而言之。堂宇,譬則君也;梁棟,譬則相也;基,譬則民也。基當[5]全厚,梁棟當安,然後堂宇得以固緻矣。梁棟上以承其宇,下以藉其基,猶宰相奉君父而[6]民庶也。《書》曰「臣爲上爲德,爲下爲民」,此之謂也。入此廳者視其宇,思所以奉吾君;視其基,思所以厚吾民;視其梁棟,思所以稱吾職可也。古之善相天子者,有若;其在列國,有若叔向公孫僑,皆名相也。雖有天子、列國之殊,所以順天時遂民生,奉君上理庶官,則其職一也。

不可尙已,以謀,以斷,叔向以直,公孫僑以惠。蓋非謀事不集,非斷事不成,非直民不服,非惠民不懷。若數子者,亦善職矣。然有所未盡也,必若先儒眞西山之論相業,曰格君,曰正己,曰知人,曰處事,然後可也。夫格君者,亦自正而已。身旣正矣,須有知人之明、處事之才,乃可濟也。幸今國祚重興,明良相遇,上以誠待下,下以誠事上,此東方一盛際也。爲相臣者宜各自勉,以副登庸之意,則使司之設,其庶幾矣。於是乎記。

法王寺[编辑]

古基在延慶宮東。

賢聖寺[编辑]

古基在炭峴門內。

崇敎寺[编辑]

南部歡喜坊,今有長竿趺石。

李奎報在崇敎寺,會者十餘人。及酒酣,琴瑟交作,奎報使坐客唱韻,走筆曰:斗城南角蒼巖根,金龍鐵鳳飛凌雲。初來落日半西軒,叫鶴呼鴉空自聞。主人接遇一何勤?匡山遠老引陶君。笑談足使氷叟溫,十月[7]氣爲春[8]。地爐試近榾柮火,駱駝高坐空閑話。醉中風味莫如我,坐客啁啾知者寡。我言人生若電過,富貴榮華花易謝。少年一去又可奈,要須酩酊飛羽斝。君看七貴與五侯,數窮未免九原遊。假令去者或更留,萬歲千年如一秋。古今人事秋雲浮,白日西沒水東流。人間迫束南冠囚,飛鳥在籠魚在鉤。我言未終客起舞,有如風前摧玉樹。直把朱絃信手撫,細聲切切爲私語。多生緣重各相遇,又恐明朝散如雨。東方曼倩今已逝,淳于先生又何處?二君繼出伎倆多,相將握手同婆娑[9]。吾師大度如江河,許容爾輩同其波。我今賦命[10]蹉跎?借[11]戲譃聊酣歌。平生歡笑莫過此,東方欲曙奈樂何?

歸法寺[编辑]

古基在炭峴門外。

崔冲每歲暑月,借此寺之僧房爲夏課,擇徒中及第學優未官者爲敎導,授以九經三史。間或先進來過,刻燭賦詩,榜其次第,唱名以入,設小酌。童冠列左右,奉樽俎,進退有儀,長幼有序,相與酬唱。及日暮,皆作洛生詠以罷,觀者莫不嘉歎。

李奎報《在江都憶舊京》詩:故國荒涼忍可思,不如忘却故憨癡。唯餘一段關情處,歸法川邊踞送巵。

龍興寺[编辑]

古基在歸法寺側。

白賁華詩:石障巖[12]不假粧,草煙苔露自然香。白雲溪暗猿聲歇,片月松高鶴夢長。已與陶潛遠,不須山簡到襄陽。夜闌樽盡斗杓落,醉札多情數行。

妙蓮寺[编辑]

古基在三峴里

李齊賢撰重興碑:京城之鎭曰崧,其東岡南迤,岐而西折,微伏而豐起,又分而南爲三峴。遠而望之,若龍蟠焉;近而視之,若鳳峙焉。據龍之腹,附鳳之膺,有佛者之宮,曰妙蓮寺。我忠烈王齊國大長公主尊信佛氏,謂入佛之道,《法華經》最邃;暢經之義,《天台疏》悉備。卜勝地立精舍,繙經以求其道,講疏以硏其義,將以祝釐於天子,邀福於宗祏者也。堂構于至元二十年之秋,明年之夏而落成。開山者,[13]子庵老宿洪恕,實惟其人。洎圓慧國師主盟結社,而恕又副之,三傳而至無畏國師,學者益臻。自忠烈王旣嘗重席於圓慧,攝齋於無畏,而忠宣王尤重其禮,凡所以光護院門,禪敎列刹莫敢望焉。前乎無畏者,曰、曰;後乎無畏者,曰、曰、曰、曰、曰;及今堂頭曰,皆以釋林之選,相繼而維持。鍾魚、香火,無替于始,而棟宇之撓傾,蓋瓦級甎之腐且缺,蓋歷六十年之久,勢之必至者也。順庵旋公圓慧之嫡嗣,無畏之猶子,天子錫號三藏,命駐燕都之大延聖寺

至元丙子,降香東歸,從容言於忠肅曰:「妙蓮之爲寺,忠烈忠宣之祇園也。其眞容故在殿下,葺而新之,奉先之孝,孰此爲大?」王聞而有感,遂捨金寶器數百萬,歸諸常住。其徒莫不相勸,或惎以謀,或奮其力。維寢、維堂、維廚、維廊,撓者繕,傾者立,腐者易,缺者補。侈像設之儀,贍齋廚之費,益樹靑松,繞以崇墉。旋公善大字,乃金書佛殿額,揭之簷間,光爭日星。則又莫不相慶,以爲能事畢矣,宜刻石示後,合辭請[14]於朝,王命臣某爲文。竊維刱之之難,不如守之之難;守之之難,又不如興復之爲難也。玆寺也,忠宣弘忠烈之願而忠肅修之,無畏襲圓慧之跡而旋公起之,《詩》所謂「維其有之,是以似之」者,其在玆乎?彼國若家若[15]子若孫,能無忘祖考之業,敝將修之,踣將起之,亦如玆寺之爲,雖至百世而不隕可也,顧不休哉?某幼從先東庵,進退於無畏之門,旋公又辱與之遊,況吾君有命,曷敢以鄙拙辭?

其銘曰:五之邦,惟聖斯作。思濟生靈,應病而藥。末宣妙法,顯實于權。靈山一會,開卷儼然。彼鬱者阿,有侐精舍。兩致德人,載揚慈化。道無通塞,器有成虧。匪賢且智,疇克定之?允也順庵,一言感主。述志先王,賜金秘府。乃營乃葺,美哉煥輪。溪山雲月,雖舊惟新。飫以醍醐,熏以薝葍。福我皇元,爰及宗國。

○前人《石池竈記》:三藏順庵法師奉天子之詔,祝釐于楓嶽之佛祠,因遊寒松之亭,其上有石池竈焉。訊之土人,蓋昔人所以供茗飮者,而不知其作於何代。師自念曰:「幼時嘗於妙蓮寺,見二石草中,想其形製,豈此物耶?」及歸,物色而求,果得之。其一,方刳之如斗,爲圓其中如臼,所以貯泉水也,下有竅如口,啓以泄其渾,塞以畜其淸也。其一則有二凹,圓者,所以厝火;椭者,所以滌器,亦爲竅差大,以通凹之圓者,所以來風也。合而名之,所謂妙蓮寺也。於是命十夫轉置之宇下,邀賓客列坐其次,挹白雪之泉,煮黃金之芽。因謂益齋曰:「昔崔靖安公嘗爲雙明耆老會,其地於今寺之北岡,去寺數百步而近,此其當時物歟。牧菴無畏國師錫玆寺,有若三菴日嘗往來,一經品題,價必三倍,乃爲榛穢所掩沒。自雙明迨今幾二百年,始爲吾一出,而效用於前,請爲記以慰其不遇,而慶余之能得也。」

切惟雙明之會,有李學士眉叟,凡一草木之微,苟可以資談笑,皆載之詩文。今考其集中,未見一語及此,何耶?其後亦未聞好事如崔太尉兄弟者來家于此。石之爲池竈,其在雙明之前,而與夫寒松亭者,未知孰爲先後也。蓋其晦而不遇也久矣,豈獨于三菴?其于眉叟,亦未之遇也。然而晦於幾三百年之前,現於一朝,雖眉叟三菴之未遇,而有師之遇,若有所謂數者存乎其間,物之與人常相爲其名焉。之劍,待而著稱固也;二子之鑑識,爲千載所服膺,亦以夫二物也。

師,伐氷華胄也,雖圓其顱,而素富貴者也。今爲天子之使,一國之主敬愛之如師友,顧乃與騷人墨客逍遙乎風月之場,其襟度可見矣。將使後之不及見者聞其名而知其心之二石也,豈亦歟?

雲巖寺[编辑]

舊名光巖。在舞仙峯下。卽恭愍王玄陵齋宮也。今廢。有李穡碑銘。

金克己詩:偸閑思出遊,曉起蠟芒屨。西峯費幽尋,十里松下路。舘在何許,先聞鍾一杵。探幽不記遠,更躡煙蘿去。忽見溪上閣,迎人出林莽。竝涯穿翠洞,行遍水窮處。何年側布金,幻出空王宇?睟相跏寶臺,煌煌博迦聚。侵天室利花,滿地多羅樹。僧房算幾區,繚繞分高下。叢叢香火窟,石磴抱巖戶。認得明公廬,階前望猛虎。明公支遠徒,覺路早飛步。吳山振錫行,楚水弄杯渡。往年棲此巖,無住是眞住。日日開經筵,冥搜十二部。雷電飛舌端,魔軍便顚仆。學徒爭問道,雲合未容數。應機悉成就,三草勻一雨。我來亦何幸?靑眼煩一顧。列坐敗蒲上,從容同笑語。語久鶴歸巢,蒼蒼林壑暮。寒燈上蘿龕,鵲篆添夕炷。群囂各收聲,境寂空萬慮。夜深倒閑榻,吟待窓送曙。殘更下蓮葉,忽報呼粥皷。欻起整冠巾,朝暾紅半吐。

李仁老[16]詩:昨夜山梅一枝發,山中老僧不知折。使君年少正多情,走傍寒叢問消息。恨無仙人雙玉簫,吹破人間遠離別。到山三日不登山,無柰東風却悽切。明朝上馬入紅塵,誰賞堂前一簾月?

李穡歌:光巖照天千丈餘,參差金碧鳴鍾魚。群臣瀝血奉三寶,上祝玄陵生淨居。買來中原一片石,鐫功永示齊黃輿。誰知名實巧相稱,制文文學書簽書?他年墮淚且不問,洞壑寂寂人稀疎。司天臺臣卜地日,同穴密語宣傳初。當時臣穡忝提點,十有五載長欷歔。石可爛兮山可崩,淚眼不枯如尾閭。

眞觀寺[编辑]

古基在龍首山麓。

開國寺[编辑]

在府東五里。

李齊賢重修記:恭惟我太祖旣一三韓,有利家邦,事無不擧。謂釋氏可以贊理道,化暴逆,不氓其徒,俾闡其敎。凡立塔廟,必相夫山川陰陽逆順之勢,要有以損益壓勝者,然後爲之,非如梁氏畏慕罪福,[17]于佛也。

都城東南隅,其門曰保定。其路自楊廣全羅慶尙江陵四道而來都城者,與夫都城之之四道者,憧憧然罔晝夜不息。有川焉,城中之水,澗溪溝澮,近遠細大,咸會而東。每夏秋之交,雨潦旣集,崩奔汪濊,若三軍之行,吁可畏也!有山焉,根于鵠峯,邐迤而來,若頫而起,若鶩而止,猶龍虎之變動而氣勢之雄也。世號斯地爲三鉗,豈以是哉?

淸泰十八年,太祖用術家之言,作寺其間,以處方袍之學律乘者,名之曰開國寺。時征役甫定,萬事草創,募卒伍爲工徒,破戈楯充結構,所以示偃兵息民之意也。火于壬辰,莫爲重新,僧寮佛宇無以庇風雨,戒壇墟矣,講肆蕪矣,日月以損,幾至於無矣。然而物不可以恒瘁,得時而榮;道不可以終否,待人而興。故我南山宗師木軒丘公以辨才義解[18],惟振起頹綱是任。一日集衆而告曰:「吾儕寓迹王土,不桑不稼,衣足以禦寒暑,食足以度朝暮,吾君之賜,吾相之施,亦已至矣。今國家非曩日之比,必欲使例舊修吾廬,難矣。且夫藩缺而責補於隣,非義也;田莠而望耘於人,非智也。」衆聞而喩其意,扼腕從臾,牒宗門諸刹,科徵役徒。夷窊崇,剔菑翳,繩墨曲直,筵几寬狹,棟而桷之,堊而雘之。峙峻殿于上方,引脩廡于兩傍,樓兩廡之端而軒焉,廊兩樓之間而門焉。其西則學徒之舍、監師之堂,曰廚曰庫,各有攸位。約而周,儉而固,酌旣往,計可久,增損而適宜者也。

至治癸亥迄泰定乙丑,三秋而畢功,作慶會以落厥成,見聞者莫不嗟賞焉。於是其徒之老圖所以不朽,踵余門求記甚勤。余惟近世浮圖之流有所經爲,必假勢於權豪之家,毒民病國,徒務亟成,而不知種福爲斂怨也。木軒大師則不然,言發于誠,衆樂爲用,不糜國秋毫之財,不藉民食頃之力,其所樹立如是,是可書也。而玆寺之始刱,太祖蓋欲以利乎家邦,非如梁氏之爲者,亦不可使來者不察,故粗敍梗槪云。若夫律乘之爲道,其抑非趣善,猶之政而有咎繇之刑,期于無刑而已。微辭奧義,則余未嘗學,不敢强爲言。

李奎報詩:尋僧散步樹陰中,遇勝留連曲沼東。點水蜻蜓綃翼綠,浴波鸂鷘繡毛紅。仙人掌重蓮承露,宮女腰輕柳帶風。出戲遊魚休避去,蹲池不必是漁翁。

補國寺[编辑]

兩刹在麗正宮東西。

高麗李元紘詩:身閑遊勝地,策杖馭冷然。渡水從衣濕,巡山任履穿。巖深藤走鼠,樹密葉藏蟬。興盡歸僧榻,聊同一味禪。

靑雲寺[编辑]

補國寺側。

卞季良詩:老樹當庭宇,淸溪隔寺門。僧閑多野趣,地靜息塵喧。煮茗宜深酌,將詩好細論。蘊眞多自愜,日夕欲忘言。

奉嚴寺[编辑]

高麗崔惟淸詩:春盡山花掃地無,綠林高下鳥相呼。故知楊柳風流在,飛絮時來繞座隅。

海安寺[编辑]

俱在鳳鳴山高麗安祖宗眞于此。明宗時,武臣等議曰:「毅宗讎武人,不宜安眞於武方。」遂請以城東吳彌院,改號宣孝寺移安,以海安爲重房願堂。

日月寺[编辑]

松嶽山麓。高麗太祖五年創寺于宮城西北。文宗巡城,置酒寺西岡。肅宗與后妃、太子幸寺,欲登後岡,置酒爲樂,御史諫以時旱,王乃止。

仁老詩:巖前有石大如屋,石下流泉落琴筑。築堤不放玉波流,曉鏡無塵林影綠。蘚書四字標仙府,雲鎖煙封神物護。子晉吹笙去不還,鳥啼花落靑山暮。

大安寺[编辑]

天磨山

李奎報詩:路接巉巖絶壁前,晴雲蓬渤涌如煙。[19]泉遇石徘徊去,走葛緣松委曲纏。僧院寂寥閑世界,洞門寬[20]別神仙。何人乞與霞漿飮,爲洗紅塵舊骨膻?

觀靜寺[编辑]

帝釋山

李奎報詩:飛禽影落澄潭底,歸聲喧綠樹間。過却前山疑有寺,前山過了又前山。

慈孝寺[编辑]

洪彦博詩:白藕花開翠荇長,柳陰秋水滿池塘。莫言今日空歸去,隨喜吾師一瓣香。

景福寺[编辑]

李奎報詩:蜻蜓點過淸溝上,蜥蝪逃藏碧山中。山路何須僧導去?磬聲敲處認鴦宮。

乾元寺[编辑]

金克己詩:靑雲墮天石,紫金鋪地沙。何年移佛國,此境起僧家?風撼貝多葉,露濃薝蔔花。北峯千朶直,南澗一條斜。法雨湔心垢,慈雲長道芽。臨分詩幾軸?紙上墨翻鴉。

宇幽閑俗駕稀,山光水色染人衣。柳橋得友鸎雙囀,松塢尋巢鶴獨歸。佛境迥將人境隔,野情長與世情違。天遊已占無心地,未必忘緣更息機。

高麗蔡璉詩:路經山花千萬重,紅露潸然滿行屐。天林杪跨樓臺,風靜床頭亂書籍。脩篁蕭瑟響疎松,環佩琤琮碎寒石。居僧應笑數往來,二十無名一縫掖。

東山齋[编辑]

在城東。

睿王嘗從北門率黃門數十人,自稱宗室列侯,訪東山齋。處士郭輿適留城中不返,上徘徊數四,製《何處難忘酒》一篇,題壁而還。詞曰:何處難忘酒?尋眞不遇回。書窓明返照,玉篆掩殘灰。方丈無人守,仙扉盡日開。園鶯啼老樹,庭鶴睡蒼苔。道味誰同話?先生去不來。深思生感慨,回首重徘徊。把筆留題壁,攀欄懶下臺。助吟多態度,觸處絶塵埃。暑氣蠲林下,薰風入殿隈。此時無一盞,煩慮滌何哉?

輿和云:何處難忘酒?虛經寶輦回。朱門追小宴,丹竈落寒灰。鄕飮通宵罷,天門待曉開。杖還蓬島逕,屐惹洛城苔。樹下靑童語,人間玉帝來。鼇宮多寂寞,龍馭故徘徊。有意仍抽筆,無人獨上臺。未能瞻日月,却恨向塵埃。搔首立階下,含愁倚石隈。此時無一盞,豈慰寸心哉?

卵山古城[编辑]

在府西二十三里。土築。周四千四百十尺,高三十尺。今半頹落。

名宦[编辑]

高麗 鄭地[编辑]

開城府事。

本朝李行[编辑]

爲留後。

權湛[编辑]

爲副留後。

朴元桂[编辑]

爲少尹。

閔霽、南智、姜碩德、李季疄、奇虔[编辑]

俱爲留後。

李恕長、金良璥、李芮、金之慶、金永濡[编辑]

俱爲留守。有惠政。

人物[编辑]

高麗王希順[编辑]

太祖三韓,爲功臣。

王珪[编辑]

太祖從弟寧海公萬歲七世孫。年七歲爲東宮學友。初授軍器主簿,官至門下侍郞同平章事。

王世慶[编辑]

希順八世孫。毅宗朝登第,累歷左正言、中書舍人,陞諫議吏部侍郞。

高令臣[编辑]

小孤力學,善屬文。登第,累進右諫議大夫。論議慷慨,無所屈撓。歷吏、禮部尙書,官至檢校司空、參知政事。諡良敬

金晙[编辑]

少英銳好學。擢魁科,官至禮部尙書,參知政事。諡貞愼

本朝高居正[编辑]

令臣之後。官至副留後。

高若海[编辑]

官至開城府留守。諡貞惠。爲人倜儻,抗論直言,不與時俯仰。

孝子[编辑]

本朝金龜孫[编辑]

私家奴也。幼時母歿,旣長,哀慕作主,朝暮祭之。父娶後妻以居,寒溫甘旨,奉之以誠。父患腫甚苦,龜孫吮其癰,得愈。後父歿,廬於墓側,每朝夕奠罷,謁繼母,審視饌具,還其廬。如是三年不輟。事聞,旌閭復戶。

新增閔伯和[编辑]

孝行夙著,嘗爲成廟心喪三年。母歿,廬于墓側,躬執奠饌,泣血終喪,未嘗啓齒,時年七十四。今上十年旌閭。

姜千年[编辑]

母得惡疾,斷指和酒以進,病愈。後病復發,亦如之,病永愈。及歿,廬于墓側,不食菜果鹽醬,每朝夕奠訖,必省父而還。事聞旌閭。

題詠[编辑]

遷遺井邑市荒涼[编辑]

大明太祖高皇帝御製詩:云云,莽蒼盈眸過客傷。園苑有花蜂釀蜜,殿臺無主兔爲鄕。行商枉道從新郭,坐賈移居慕舊坊。此是昔時王氏業,檀君逝久幾更張。

神嵩深處故宮遷[编辑]

大明玄極應制詩:云云,景物凄涼思惘然。滿目江山雲漠漠,幾家城郭草芊芊。秋風烏噪頹垣樹,夜雨䵷鳴廢井泉。矯首中天紅日近,淸光赫赫照無邊。

秘記猶傳九百年[编辑]

大明溥洽應制詩:云云,前人已去後人遷。三京白日來狐兔,五部靑春醉管絃。木落神嵩寒泣雨,草深名苑晩生煙。聖朝恩宥寬如海,懽動東夷得幸全。

王氏作東藩[编辑]

權近詩:云云,維持五百年。衰微終失道,興廢實關天。慘澹城猶是,繁華國已遷。我來增歎息,喬木帶寒煙。

都城興廢幾英雄[编辑]

李詹詩:往事悠悠付太空,云云。瑞雲重擁康安殿,春草羅生延慶宮。玉輦何時營此地?金枝萬世庇[21]吾東。桃花欲見君王面,雨露年年一樣紅。

人物南遷市井空[编辑]

李孟畇詩:五百年來王氣終,操鷄摶鴨竟何功?英雄一去山河在[22],云云。上苑鸎花[23]微雨後,諸陵草樹夕陽中。秋風客恨知多少,往事悠悠水自東。

玄菟都督初開府[编辑]

祁順詩:松嶽山高揷碧天,晩雲飛雜萬家煙。云云,已歷人間五百年。

一朶松巒高入天[编辑]

徐居正祁順詩:云云,荒城落日鎖寒煙。傷心莫問前朝事,雲物渾非全盛年。

臨津路出平如掌[编辑]

前人詩:故國繁華思黯然,王孫遊眺興相牽。云云,松嶽人躋去似天。勝地名區頻駐馬,壞垣深樹屬啼鵑。相逢父老宜先問,語及朝鮮徙鼎年。

毬庭日落埋紅樹[编辑]

前人詩:憶昔扶蘇快一登,百年憾慨爲誰增?云云,輦路春深長碧藤。老屋無人陰是鬼,諸陵有燒禿於僧。長湍不洗前朝恨,須借樽前酒似澠。

五冠山色入雲齊[编辑]

前人詩:云云,[24]日尋僧幾緉鞋?古寺荒涼三丈笏,土橋零落一丸泥。王郞高調吹簫鳳,孝子餘風刻木鷄。明月西樓應憶我,落花流水使人迷。

漢宮駝泣魂應黯[编辑]

前人詩:《麥秀》詩成曲未終,浮雲往事轉頭空。云云,蜀國鵑啼淚尙紅。天地已歸三尺定,山河誰借一丸封?憑君莫[25]前朝事,如今盡向東。

城郭猶存人不[26][编辑]

李承召詩:松都王氣已銷沈,接地煙雲草樹深。云云,山川如昨客登臨。遺臺寂寞花無主,古殿荒虛竹有林。馬上悠悠千古意,滿城斜照急秋砧。

新都已卜遷殷鼎[编辑]

前人詩:世事悠悠俯仰中,黑金靑木摠成空。云云,舊國相傳有沛宮鵠嶺浮嵐寒漠漠,齊陵佳氣鬱蔥蔥。百年興廢山河在,付與滄浪一釣[27]翁。

穄田草合連雲碧[编辑]

前人詩:畫角聲哀晩照紅,《黍離》何處館娃宮?云云,龍井波寒與海通。木落花園悲往事,歌殘後殿想遺風。閑尋紫洞仙遊地,仙[28]鶴猶疑月下逢。

當日笙歌無限意[编辑]

前人詩:延福亭前水自流,毅陵遺迹想悠悠。衣冠盡化爲魚鼈,宗祏幾危若贅旒。云云,至今泉石有餘羞。九原蕭瑟埋黃葉,盡是英雄土一丘[29]

朴淵崖下看飛泉[编辑]

前人詩:信馬行吟興欲顚,直從山後到山前。聖居山盡峯如髻,甲串潮回水似天。孝子宅前尋古井,云云。[30],只有伽藍萬古傳。

瀟灑山川活畫開[编辑]

金九容詩:煙橫嵐嫩隱樓臺,云云。初日上雲光照耀,晴雲低地影徘徊。東馳西走衣冠盛,萬戶千門紫翠堆。王國幾多豪傑士,可憐誰展濟時材。

前八景李齊賢詩鵠嶺春晴[编辑]

八仙宮住翠微峯,縹緲煙霞幾萬重。一夜長風吹雨過,海龍擎出玉芙蓉。

龍山秋晩[编辑]

去年龍岫菊花時,與客携壺上翠微。一逕松風吹帽落,滿衣紅葉醉扶歸。

紫洞尋僧[编辑]

石泉激激風生腋,松霧霏霏翠滴巾。未用山僧勤挽袖,野花啼鳥解留人。

靑郊送客[编辑]

小溪深處柳飛綿,細雨晴時草似煙。客去客留俱不礙,一樽相對好山川。

熊川禊飮[编辑]

沙頭酒盡欲斜暉,濯足淸流看鳥飛。此意自佳誰領取?門吾與舞雩歸。

龍野尋春[编辑]

偶到溪邊藉碧蕪,春禽好事勸提壺。起來欲覓花開處,度水幽香近却無。

南浦煙蓑[编辑]

一灣蒲葦雨蕭蕭,隔岸人家更寂寥。漁罷呼兒收綠網,刺船歸趁晩來潮。

西江月艇[编辑]

江寒夜靜得魚遲,獨倚篷窓卷釣絲。滿目靑山一船月,風流未必載西施

後八景[编辑]

前人詩。

紫洞尋僧[编辑]

傍石過淸淺,穿林上翠微。逢人何更問僧扉?午梵出煙霏,草露霑芒屨,松花點葛衣。鬢絲禪榻坐忘機,山鳥謾催歸。

○老喜身猶健,閑知興更添。芒鞋竹杖度千巖,迎送有蒼髥。坐久雲歸岫,談餘月掛簷。但敎沽酒引陶潛,來往意何厭?

靑郊送客[编辑]

芳草城東路,疎松野外坡。春風是處別離多,祖帳簇鳴珂。村暖鷄呼屋,沙晴燕掠波。臨分立馬更婆娑,一曲渭城歌。

○野寺松花落,晴川柳絮飛。臨風白馬紫金鞿,欲去惜芳菲。聚散今猶古,功名夢也非?靑山不語暗相譏,誰見二疏歸?

北山煙雨[编辑]

萬壑煙光動,千林雨氣通。五冠西畔九龍東,水墨古屛風。巖樹濃凝翠,溪花亂泛紅。斷虹殘照有無中,一鳥沒長空。

○澹澹靑空遠,亭亭碧巘重。忽驚雷雨送飛龍,欲洗玉芙蓉。稍認巖間寺,都迷壑底松。良工吮筆未形容,疑是九疑峯

西江風雪[编辑]

過海風凄緊,連雲雪杳茫。落花飄絮滿江鄕,偸放一春狂。漁市[31]門早,征帆入浦忙。酒樓何處咽絲篁,愁殺孟襄陽

○雪壓江邊屋,風鳴浦口檣。時登草閣掛南窓,雲海杳茫茫。斫膾銀絲細,開樽綠蟻香。高歌一曲禮成江,腸斷賀頭綱。

白嶽晴雲[编辑]

菖杏春風後,茅茨野水頭。晴雲弄色靄林丘,雨意未能休。京縣民無賦,郊田歲有秋。明朝去學種瓜侯,身事寄菟裘。

○曉過靑郊驛,春遊白嶽山。提壺勸酒語關關,一聽一開顔。村舍疎林外,田畦亂水間。郊原雨足信風還,羨殺嶺雲閑。

黃橋晩照[编辑]

隱見溪流轉,縱橫野隴分。隔林人語遠堪聞,村逕綠如裙。鳶集蜈山樹,鴉投鵠嶺雲。來牛去馬更紛紛,城郭日初曛。

○曠望苽田路,嵯峨柳院樓。夕陽行路却回頭,紅樹五陵秋。城郭遺基壯,干戈往事悠。村家童子不知愁,橫笛倒騎牛。

長湍石壁[编辑]

揷水雲根聳,橫空黛壁開。魚龍吹浪轉隅隈,百里綠徘徊。月浸玻瓈色,花分錦繡堆。畫船載酒管絃催,一日繞千迴。

○瘦骨千年立,蒼根百里盤。橫張側展綠波間,一帶玉孱顔。獵騎何曾顧?漁郞只漫看。詩人强欲狀天慳,贏得鬢毛斑。

朴淵瀑布[编辑]

日照群峯秀,雲蒸一洞深。人言玉輦昔登臨,盤石在潭心。白練飛千尺,靑銅徹萬尋。月明笙鶴下遙岑,吹送水龍吟。

○絶壁開嵌竇,長川掛半天。跳珠噴玉幾千年,爽氣白如煙。豈學燃犀客?唯期駐鶴仙。淋衣暑汗似流泉,到此欲裝綿。

附录[编辑]

  1. 《高麗史ㆍ高麗世系》记载为「三十餘年」。
  2. 《東文選ㆍ淸燕閣記》记载为「門下侍郞臣瑋」。
  3. 《東國李相國集ㆍ過延福亭》「旁」原作「髣」。
  4. 《高麗國新作都評議使司廳記》旧本「金」原作「全」。
  5. 《高麗國新作都評議使司廳記》旧本「基當」原作「堂基」。
  6. 《東文選ㆍ高麗國新作都評議使司廳記》旧本「厚」原作「撫」。
  7. 《東國李相國集ㆍ飮通師所寓崇敎寺方丈……兼自押傍韻》「之」原作「天」。
  8. 《東國李相國集ㆍ飮通師所寓崇敎寺方丈……兼自押傍韻》「曛」原作「醺」。
  9. 《東國李相國集ㆍ飮通師所寓崇敎寺方丈……兼自押傍韻》「同婆娑」原作「来僧家」。
  10. 《東國李相國集ㆍ飮通師所寓崇敎寺方丈……兼自押傍韻》「何」原作「恨」。
  11. 《東國李相國集ㆍ飮通師所寓崇敎寺方丈……兼自押傍韻》「如」原作「汝」。
  12. 《南陽詩集ㆍ夏日與李翰林春卿……次其韻》旧本「扉」原作「屛」。
  13. 《東文選ㆍ妙蓮寺重興碑》「師」原作「獅」。
  14. 《東文選ㆍ妙蓮寺重興碑》「辭請」原作「請辭」。
  15. 「若」不见于《東文選ㆍ妙蓮寺重興碑》。
  16. 《東文選ㆍ書雲巖寺》记载为「陳澕」。
  17. 《東文選ㆍ重修開國律寺記》「求」原作「媚」。
  18. 《東文選ㆍ重修開國律寺記》续有「賜號定慧妙圓慈行大師」之句。
  19. 《東國李相國集ㆍ遊大安寺留題》「池」原作「流」。
  20. 《東國李相國集ㆍ遊大安寺留題》「廣」原作「曠」。
  21. 《雙梅堂篋藏集ㆍ故宮懷古》「庇」原作「托」。
  22. 《東文選ㆍ松京懷古》「山河在」原作「豪華盡」。
  23. 《東文選ㆍ松京懷古》「鸎花」原作「煙霞」。
  24. 《四佳集ㆍ松京懷古送永川卿》「日」原作「少」。
  25. 《四佳集ㆍ次韻洪南陽松京懷古》「問」原作「說」。
  26. 《三灘集ㆍ再賦》「古」原作「是」。
  27. 《三灘集ㆍ再賦》「滄浪一釣」原作「漁樵作主」。
  28. 《三灘集ㆍ再賦》「仙」原作「笙」。
  29. 《三灘集ㆍ再賦》「丘」原作「抔」。
  30. 《三灘集ㆍ再賦》「訶」原作「阿」。
  31. 《益齋亂藁ㆍ松都八景》「關」原作「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