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0 (1700-1725).djvu/3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重修。」 東房前衙神祠三間,又前寅賓館三間,西房後監獄六間,獄神一間。知縣黃應祥重修。正南大門上鼓樓五間,今圮,議修。門外左旌善亭,右申明亭,知縣胡繼先建。黃應祥重修。縣街東有承流宣化坊,西「體國愛民坊。」 知縣黃應祥修,今圮。自二堂進之,則為宅門三間,內為知縣公廨五間。廨東草房二間。房前廊房四間,再前廚房三間,廨西草房三間,房前草房三間,再前為書房,有靜觀亭。知縣胡繼先建,高旻「重修。」 「公廨」 後有重門,內寢房五間,兩翼廂房共十間,寢房後草房七間,知縣張文錦建,周圍為更道。更道東為馬廐,內建馬王廟一間。糧衙 在縣治東,大門三間,二門三間,堂三間,迎客房一間,書辦房二間,皂房四間,寢房三間,內書房三間,後寢房三間。

捕衙 ,在縣治西。大門三間,堂三間,書辦房一間,皂房二間、待客房三間、寢房三間,廚房二間。陰陽學 在小寺東,久廢。

醫學 在小寺西,久廢。

養濟院 :知縣黃自謹改城西關。梁州彥胡繼先重修。

惠民局 在縣治前

僧會司 在大寺內

道會司 在城隍廟

察院 在縣治後。嘉靖十五年,知縣時暘建。布政司 在察院東。

按察司 在察院西。崇禎十五年,焚燬。

府廳 在察院東,今圮。

縣廳 與府廳對,迤東,今圮。

預備倉 在城東北隅。萬曆八年,知縣許守恩修,王一楨、胡繼先重修,共四十餘間。仍創建更樓四座,廳房二座,有《記》。至崇禎十五年,大兵焚燬,止存倉廒四個。

兌軍倉 舊在濟寧州東門外,萬曆七年,知縣馮中州建造,日久坍塌。至順治六年,知縣于進忠置買街北地基,朝南建造。

保赤倉 即社倉。萬曆九年知縣許守恩建造,共三十三處,至崇禎十五年兵火,皆燬壞。泗水縣署 在城中,郡守陳公仲錄題堂扁曰「視民如傷。」 洪武元年主簿王惟一建。正統六年知縣韓寧修,嘉靖七年袁渠,十六年于宗文相繼重修。堂之東為東庫,又東為架閣庫,西為西庫,又西為鑾駕庫,庫今已廢。又西為幕廳,正堂,後為後堂。萬曆二十四年,知縣尢應魯重修。正堂東西兩廊:東吏、戶、禮,又承發司,西兵、刑、工,又鋪長司。堂下中庭為戒石亭。知縣陳勵建。亭前為儀門。儀門東西為角門各一座。儀門外之東為土地祠,為寅賓館,西為監房。知縣蔣偉重修。南為譙樓。知縣楊銓改為縣門。上扁古「卞邑」 三字。萬曆二十四年知縣尢應魯重修。知縣廨在正堂後,嘉靖二十四年知縣于宗文重修。萬曆十九年知縣譚好善,二十二年知縣尤應魯相繼重修。

縣丞廨 在正堂東。嘉靖二十四年,縣丞李守維重修。今縣丞裁減為主簿廨。

主簿廨 在幕廳西。嘉靖十五年,張紹重修。今為「典史廨。」

典史廨 在儀門內之東。嘉靖二十三年,典史李相重修,今廢。

吏舍 在東西兩廊後。東舍已廢,西僅存。縣門之南為「申明亭」 ,亭之南為「旌善亭。」 明初每亭俱二十四座,嘉靖十六年,知縣于文宗重修。今俱廢。

按察司 在縣治東。正統六年,知縣韓寧建。嘉靖二十二年,知縣蔣偉重修。萬曆二十年,知縣譚好善重修。

布政司 在縣治西

公館 在布政司東,今廢。

官廳 在按察司西,今廢。

泉林公館 在縣東五十里泉林寺左。舊有廳舍。嘉靖二十一年,知縣蔣偉奉工部主事張沂、州兵道汪增建,有顧為龍撰《記》。

陰陽學 在南門外街西。

醫學 在南門外街東。俱洪武十七年知縣葉仲舒建。正統七年知縣韓寧重修,今廢。

僧會司 在縣城外東南永勝寺,洪武二年主簿王惟一建。

惠民局 在西門裏街南,今查廢。

養濟院 在縣西門內轉南,草房九間,中官廳一座。洪武二年主簿王惟一建。景泰七年知縣何琚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