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0 (1700-1725).djvu/3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皇清知縣姚師嚳重修。

冬生院 舊有今圮

預備倉 在縣城隍廟西。門東向西入,北折向南,有中門甬道露臺,為堂三楹。堂東西各為廒三間,左右各為廒二十一間,共廒四十八間。明知縣鄭漢重修,有《廣儲碑記》。後漸圮。知縣姚師嚳重修。門南向,內儲積穀、監穀。康熙四十年,知縣趙嗣晉申詳,存七糶三,嚴借穀之人,便借穀之地;預示借穀之期,早定還穀之時,又將積久薰烝之穀,視時價稍減,出陳入新,不但穀無紅朽,而民亦受實濟,此百弊永滌,利則俱利之道也。議載《藝文志》,以備採擇。

社倉 ,康熙三十九年,知縣趙嗣晉捐社穀銀四十兩,院、司、道、府各捐銀兩,共發一百五十兩,分給四大集,糴穀貯倉,每年春借秋還為例。「東鄉大雙堌集」 社倉一處 ,在觀音閣空閒房內,貯穀;公舉願管倉務鄉紳一人,耆老一人。南鄉「天宮集」 社倉一處 ,在天濟廟空閒房內,貯穀;公舉願管倉務鄉紳一人,耆老一人。西鄉《九女集》社倉一處 ,在火神廟空閒房內公舉,願管倉務鄉紳一人、耆老一人。

「北鄉南《魯集》」 社倉一處 ,在元帝閣空閒房內,公舉願管倉務鄉紳一人,耆老一人。

曹州署 按《州志》:「在城內正北,創於明正統十一年;知州范希正,大備於天順間;知州伍禮、同知張浩,修飾於正德間;知州吳瓚重修於萬曆間知州許恩。以後修廢不一。」

皇清順治間,知州夏時榮重建大堂五間,知州母配。

坤建三堂五間,東西廂房六間,後上房五間,東西廂房六間,後樓三間,東西廂房六間,康熙初,知州呂鼐建。東客庭前後各三間,知州佟企聖於上房東建正房二座,各三間,東庭左隙地建蘭室三間,上覆以茅門一座,顏其額曰「卻塵園。」 又東書房三間,東同知宅大堂三間,後堂三間,內上房五間,東西廂房各三間,外東西書房各三間,中門一座,角門二座,大門三間。西吏目宅大堂三間,後上房五間。東西廂房各三間,中門一座,角門二座,大門三間,繚以周垣。

察院 「舊為按察分司,在州治東南。」 明正統間,知州范希正創建。天順間,張浩重修。正堂五間,後堂三間,前後川廊四間,寢房五間,後書房三間,沐浴堂一間,東監書房三間,本房三間,上廚房三間,書吏廚房一間,西書吏房十一間,書吏廚房三間,堂前東西抄案房六間,皂隸房六間,西門子房三間,儀門三間,東西角門二間、大門三間、繚以周垣。轅門二座。哨門二座

布政分司 在州治東北隅。明景泰中,判官令狐嘉創建。正德間,知州吳瓚、判官邵能重修。正堂五間,川廊五間,上房五間,東廚房三間,西吏書房三間,東西皂隸房各三間。儀門三間,東西角門各一間。大門三間,繚以周垣。

按察分司 明正統間,知州范希正創建。天順間,同知張浩重修。正堂五間,川廊三間,上房三間,東吏書房三間,西廚房三間,前東、西皂隸房各三間。儀門三間,東西角門各一間。大門三間,繚以周垣。今圯。

兵備道 在州治西南。明弘治十四年,僉事馬鸞創建正堂五間,川廊四間,東書房三間,後為內宅。上房五間,西內書房三間,東煖房三間。後又上房五間,東廚房三間,再後。

皇清順治初年,黃憲使添置樓房五間,東西廂房各

三間,堂西詢瘼軒三間,序賢亭三間。門額有石刻「澹園」 「鶴圃」 字。西南書吏房十九間,吏書廚房三間,前東西抄案房六間,皂隸房六間,儀門三間,東、西角門二間,儀門外東寅賓館三間,西土地祠三間,大門三間,繚以周垣。大門外坊一座。分守道行司原為習儀所 ,在州東門內。明成化元年,知州伍禮創建,後頹廢者百餘年。每遇朝賀習儀,俱改於察院中。萬曆三十八年,知州周鼐就其遺地,創建「分守道衙門」 ,今新司是也。府館 在州治東。明萬曆間,知州周鼐捐買民房,創建正堂三間、上房三間、書房二間、廚房三間、小房一間、中門三間、大門三間,繚以周垣。今圯。

鼓樓 在州治左

鐘樓 在州治右

陰陽學 在吏目宅西。明成化間,知州郭敏建,今廢。

醫學 在城內西北隅。明成化間,知州郭敏建,今廢。

僧正司 「舊在普照寺」 ,今在北極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