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0 (1700-1725).djvu/4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二百十七卷目錄

 兗州府部彙考九

  兗州府公署考下

職方典第二百十七卷

兗州府部彙考九

兗州府公署考下   府州縣志合載

濟寧州署 按《州志》:在西門內。正堂六楹,前後抱廈如堂數。左右庫藏東州庫,本州管;西河庫,運河丞管。正堂之後,穿廊四楹,後堂六楹,左為廳,兩軒四楹,右為茶房,今廢;幕廳在堂西,今廢;軍器庫在堂東,今廢。後為知州宅,東廨為同知宅,判官宅,西廨為吏目宅。堂下東西序列,東吏、戶、禮三房,共九間;禮房圮西、兵、刑、工三房,共九間。軍器庫東為承發司幕廳,西為皂隸房,前為御箴亭,知州王孫蕃易以坊。儀門四楹,東為寅賓館、衙神、土地祠,西為監鋪,兩翼為收櫃,今廢。大門四楹,左為陰陽學,右為申明亭、旌善亭。東西兩坊:東鐫歷科進士,西鐫歷科舉貢,明末火。永豐倉在學西。預備倉,在普照寺東。兌軍倉,在城外東南一里許。

南城水驛 在壩口南河西。

東闕馬驛 在泗水橋西,今廢。

稅課局 :在南關外稅課街。

醫學 在南門外運河北岸。

僧正司 ,在普照寺東。改為「清署館。」 明末改為「中營中軍廳」 ,今廢。

道正司 在城隍廟西,今廢。

養濟院 在西門外,今廢。

巡檢司 在魯橋,今廢。

總督河道部院衙門 ,原係濟寧左衛,宣德二年調衛臨清,改置軍門。正堂六楹,前抱廈如堂數,後為穿廊。後堂六楹,扁曰「禹思堂」 ,左為掾房,右為茶房,後為部院宅,左為帝咨樓,曲周劉榮嗣建,三韓楊方興改為雅歌數。又東為後樂圃,南樂李從心有《記》,鍾秀楊方興有記。西為射圃,原係儒學射圃,廣寧盧崇峻改入署內。堂前為東、西皂隸房,儀門六楹,凡三門。東為寅賓館、衙神廟。西為土地祠,大門四楹,凡三門。吹鼓亭二座。東、西二坊:東曰「砥柱中原」 ,西曰「轉漕上國。」 西轅門內,道廳、旗鼓廳。東轅門外,中軍廳、巡捕廳,分巡濟寧通省。管河道衙門 ,原係濟寧衛添設道署,以察院換建。康熙十一年,副使岳登科重修。正堂六楹,前抱廈如堂數;後堂四楹,副使岳登科創建。左為花廳,右為書吏房,東為軒,後為居宅。堂兩列為皂隸門、子房、儀門,東為寅賓館,西為衙神、土地祠。大門、鼓吹亭二座。左為中軍廳,今廢。巡捕廳前牌坊曰「肅清河濟。」 轅門二座相對為府、州廳。

工部分司衙門 ,正堂六楹。左為君子軒,吳人汪邦柱建。右為花廳,後為居宅,東西書吏門子、皂隸房。儀門左為寅賓館,右為衙神、土地祠。大門東西鼓樓,前牌坊匾曰:「都水行臺,砥柱中流。」 東西牌坊匾曰:「節宣國脈」 、「飛輓京儲。」 又坊曰「瀹濟」 ,又坊曰「排泗。」

運河廳衙門 ,原係「曾子書院」 ,後為頤真宮,即正學書院,今改兗州府運河同知公署。正堂四楹。東為花廳,西為庫吏房,後為居宅,西為三檜堂,老檜三株,數千百年物。撫寧翟凌雲建,今廢。後為委蛇閤,麻城王有容建,結茅為之。鑿池疊山,具體而微,頗稱幽雅。東西為書吏皂隸房。儀門東為寅賓館,西為土地祠。大門前牌坊:撫寧翟凌雲題曰「三省蜀譚絲」 ,改曰「司農重寄。」 東、西牌坊:東曰「符分望國」 、西曰「餉轉神京。」

撫按察院 在東北隅。改為濟寧衛,後又改為察院。正堂六楹,匾曰「周爰咨訪。」 穿廊後堂六楹,匾曰「采風堂。」 東西為書吏廚、茶房兩列為皂隸房。儀門左為寅賓館,右為土地祠。大門左為府廳,原係衛經歷司廳,後改。右為州廳,原係衛照磨廳,後改。東為小教場,今改中營、營房。

布政司行臺 在院西,今改入總河署內。正堂六楹,後堂六楹,左右廂房、儀門、大門。

按察司行臺 在州東。正堂六楹,後堂六楹,左右廂房今廢。儀門、大門。

「分守東兗道行臺 」 ,今改為中軍,廳,在院東。正堂四楹,後堂四楹,儀門、大門東為箭道,改入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