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0 (1700-1725).djvu/4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有詩,見《藝文》。禁獄在大門內迤西。知縣宅在中堂後。廳五間,趙若唐建來鶴軒即此。樓五間朱星耀改建東西房各三間,書房三間武文達建襭青軒四楹。陳良謨建餐霞樓一座,高三級。陳良謨建廐房五間,料房三間陳良謨捐造。鹽捕廳 在寅賓館東,後有典史廨。

舊有縣丞、主簿廨 ,在土地祠。後因裁革,改書院,今廢。

縣倉 在縣門迤東街南,今為「萬公祠。」

預備倉 在西門內街南,有東、西、南、北四廒,中為會計廳。

官社倉三座 ,一在縣中,一在大老人集,一在「丁里長集」 ,各房三楹。康熙十九年,陳良謨奉文捐建。

法古堂義倉 在南門內路東面,原係樊尚書第大門一楹,居中東廳三楹,四圍廒房共計十七楹。康熙二十年,陳良謨倡捐創建,有碑記,見《藝文》。

稅課局 ,成化間罷,改為「總鋪。」

申明亭 在縣門外街西。舊有門坊正廳,今廢。聖公樓 在按察司東。王遠宜建,今廢。

陰陽學 ,在縣門外街東。

醫學 在陰陽學南,今俱廢,民僦居焉。

僧會司 在觀音寺

道會司 在《丹霄觀》。

養濟院 在縣治南。廨舍久圮無存,孤貧皆散處。蒲公昌迪重建。公廨三間,東西瓦舍各五間,街房三間,大門居其中,貧民復有寧宇矣。按察分司 在縣治東。

布政分司 ,在縣治西,久廢。今梁山營分防駐所即其址。或曰原郡治,或曰郡旁寺宇,舊有碑曰「古大麓」 ,即此地也。

府館 在西門內街北,久廢,近成民舍。

東平州署 按《州志》:「在州城中央,宋咸平中建,元大德間,知州王仁重建。明知州李湘、傅霖相繼重修。」 正堂五楹,前有抱廳。崇禎五年盜劫焚燬,十年知州王奠民重建,基址仍舊,規模軒豁,庫房即堂之左,帑藏即堂之右。穴地為室,封之以石。穿堂二層,退堂二層,俱三楹。內宅五進,在退堂後,另有宅門封鎖,甲首四名宿守儀門三楹。知州周耀冕建戒石亭在儀門甬道中。正書「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碑陰大書「為善最樂」 四字。知州趙之璧移置甬道左。六房:東為吏、戶、禮三房,承發鋪長二司糧料;西為兵、刑、工三房,軍、馬二科,俱為盜燬,尚未復舊。同知宅 在東角門外,州堂東北有堂,有大門。儀門廂房、內室、書房、廚房,今俱拆毀無存。判官宅 舊有三,其一為管河宅,其一為管糧宅,在同知宅南;其一為管馬宅,在州堂西。制皆如同知宅後。糧馬宅廢,止存河廳,今俱拆毀無存。

吏目宅 在州堂西。管馬宅南,制亦如之,差小。寅賓館 在儀門西。土地祠在儀門東。監獄在儀門東南邊。譙樓在儀門正南,即州治大門。榜棚在譙樓東西二所。旌善亭在州治前。申明亭在州治前。今俱廢。

管河判官分署 在安山閘北。金線閘口巡檢司今廢。

東原馬驛 在州治南。永樂間建,廢,門基尚存。安山水驛 在州西十二里安山鎮。永樂間建。萬曆四年知州丘如嵩改創。郡人唐交作《碑記》。金線閘 遞運所 ,今圯壞。

常豐倉 今廢

預備倉 今廢

兌軍水次倉 在州西安山鎮西,今改移於張官屯。

安山閘:官署 :與閘同建。

靳家口閘:官署 :與閘同建。

戴家廟閘官署 與閘同建,今俱圮。

僧正司 ,在州治東《報恩寺》。

撫按察院行臺 在州治南迤西。嘉靖四年,知州李昇創建。

後察院 「在州治東。」

按察分司 在後察院西。

布政分司 在後察院東,制如察院行臺,俱知州李湘建。今俱廢。

分守道行署 在州治前路東,知州梁珍改建。制如察院,今廢。

皇華外館 在南郊八蜡廟東。知州丘如嵩建,今廢。

汶上縣署 按《縣志》在城西北隅,即漢、唐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