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8 (1700-1725).djvu/8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其二,言太宗詔有收方孝孺諸臣遺書者死,宜弛其 禁;其三,未及奏上而太后已崩。遺詔勉大臣佐帝惇 行仁政,語甚諄篤。合葬獻陵,上尊諡誠孝恭肅明德 弘仁順天啟聖太皇太后。后生宣宗及越王瞻墉、襄 王瞻墡。瞻墡即宣宗崩時,宮中訛言,太后欲取金牌 召立者也。

宣宗胡皇后

按《明外史后妃傳》:「宣宗恭讓皇后胡氏,名善祥,濟寧 人。父榮,生七女。洪武初,長女入宮為女官,榮授錦衣 衛百戶,后其第三女也。永樂十五年,冊為皇太孫妃。 久之,為皇太子妃。宣宗踐阼,立為皇后。后善病時,孫 貴妃有寵,后未有子。二年冬,貴妃生子,帝即立為太 子,令后上表辭位,乃廢后,退居長安宮,賜號靜慈仙」 師,而冊貴妃為后。諸大臣張輔、蹇義、夏原吉、楊士奇、 楊榮等不能爭。張太后憫后賢,時召居清寧宮,內廷 朝宴,命居孫后上,孫后常怏怏。正統七年十月,太皇 太后崩,后痛哭不已,踰年亦崩。用嬪御禮葬金山。后 無過被廢,天下聞而憐之,宣宗後亦悔焉。天順六年, 孫太后崩,錢皇后為英宗言:「帝非孫」太后出,且胡后 賢而無罪,廢為仙師。其歿也,人畏太后,殮葬皆不如 禮,因勸復其位號。英宗問大學士李賢,賢對曰:「陛下 此心,天地鬼神實臨之。然臣以陵寢、享殿、神主,俱宜 如奉先殿式,庶稱陛下明孝。」七年七月上尊諡曰恭 讓誠順康穆靜慈章皇后。修陵寢,不祔廟。人終不知 英宗生母誰氏也。

宣宗孫皇后

按《明外史·后妃傳》:孝恭皇后孫氏,鄒平人。幼有美色。 宣宗為太孫時,彭城伯張麒妻,故永城人也,言於成 祖曰:「孫氏有賢女。」遂得入宮。方十餘歲,命孝誠皇后 育之。已而成祖為太孫,選濟寧胡氏為妃,而以后為 嬪。后與胡繆為親厚,宣宗即位,冊胡氏為皇后,而以 后為貴妃。故事,皇后金寶金冊,皇貴妃而下,有冊無 寶。獨后有寵,得請於太后,製金寶。貴妃有金寶,自此 始,寵幸逼皇后矣。未幾,胡氏遘疾,貴妃佯厚視之,而 陰行計宮中子、宮人子,於是妃眷寵日重。后遂上表 遜位,請早定國本。妃猶偽辭曰:「后病痊自有子,吾子 敢先后子耶?」宣德三年三月癸未,竟冊為皇后。子為 皇太子,是為英宗。十年二月,英宗立,尊為皇太后。十 四年八月,英宗北狩,太后用于謙策,命王監國,社 稷復安。郕王即位,尊為上聖皇太后。英宗在迤北,數 寄禦寒衣裘。及幽南宮,數入省視。石亨等謀奪門,密 白太后,許之。英宗復辟,上徽號曰「聖烈慈壽皇太后。」 明興,宮闈徽號亦自此始。天順六年九月,后崩,上尊 諡曰孝恭懿憲慈仁莊烈齊天配聖章皇后,合葬景 陵。

英宗錢皇后

按《明外史·后妃傳》:「英宗孝莊皇后錢氏,海州人。父都 督同知,貴見《外戚傳》。正統八年,立為后。英宗閔后族 單微,欲侯之,后輒遜謝,故后家獨無封。英宗北狩,傾 中宮貲佐迎駕,夜哀泣籲天,倦即臥地,損一股,以哭 泣復損一目。英宗在南宮不自得,后曲慰解。后無子, 周貴妃有子,立為皇太子。英宗臨崩,遺命曰:『錢皇后 千秋萬歲後,與我同葬』。」大學士李賢退而書之冊。憲 宗立,上兩宮徽號,下廷臣議。太監夏時希貴妃意,傳 諭獨尊貴妃為皇太后。大學士李賢、彭時力爭,乃兩 宮並尊,而稱后為慈懿皇太后,以別於周太后。及營 裕陵,彭時復告賢穴宜三,遂具疏言之。詔下廷議,夏 時復言不可,事竟寢。成化四年,太后崩,周太后不欲 后合葬。帝使夏時、懷恩召大臣議。彭時首對曰:「合葬 裕陵,主祔廟,定禮也。」禮部尚書姚夔贊時言。翼日,帝 召問,時仍力請合葬。帝曰:「朕豈不知,慮他日妨母后 耳。」時曰:「皇上孝事兩宮,聖德彰聞,禮之所合,孝之所 歸也。」商輅亦言:「不祔葬,損聖德。」劉定之曰:「孝從義,不 從命。」帝默然久之,曰:「不從命,尚得為孝耶?」時力請合 葬裕陵,左而虛右以待。周太后已,復與大臣疏爭,帝 再下廷議。吏部尚書李秉、禮部尚書夔集廷臣九十 九人議,皆請如時言合葬同祔。帝曰:「卿等言是。顧朕 屢請太后未得命。乖禮非孝,違親亦非孝。」明日,詹事 柯潛、給事中魏元等疏上。又明日尚書夔等合疏上, 皆執議如初。中旨猶諭別擇葬地。於是百官伏哭文 華門外。帝諭群臣退,眾叩頭,不得旨,不敢退。自巳至 申,乃得俞允。眾呼萬歲出。事詳《時夔傳》中。是年七月, 上尊諡孝莊獻穆弘惠顯仁恭天欽聖睿皇后。九月, 合葬裕陵。異隧距英宗穴數丈許,中窒之,虛右壙以 待周太后。其隧獨與英宗穴通,而奉先殿祭復不奉 錢太后配。弘治十七年,周太后崩,詔禮部集群臣會 議。孝宗御便殿,出《裕陵圖》,指示大學士劉健、謝遷、李 東陽曰:「陵有二隧,若者窒,若者可。往來大非禮,當釐 正。」又曰:「此皆當日內臣所為。昨見成化間彭時、姚夔 等章奏,先朝大臣為國如此。」健、遷對曰:「英宗皇帝遺 命,合葬先臣李賢,記於閣」中。帝曰:「奈何違之?」東陽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