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88 (1700-1725).djvu/6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喪葬之具。「京官職事三品以上、散官二品以上祖父 母、父母喪、職事散官五品以上、都督、刺史卒于京師 及五品死王事者,將葬,祭以少牢」,率齊郎執俎豆以 往;三品以上贈以束帛,黑一纁二,一品加乘馬。既引, 遣使贈於郭門之外,皆有束帛,一品加璧。五品以上 葬,給營墓夫。

有《司儀》六人,府一人,史四人,掌設十八人,齋郎三十人,掌固四人,幕士六十人。

太宗貞觀二年六月甲申詔出使官稟食其家

按:《唐書本紀》云云。

遼北南面官,皆置客省使副諸職。

按《遼史百官志》:「太祖神冊六年,詔正班爵。至于太宗, 兼制中國,官分南北,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 國制簡朴,漢制則沿名之風固存也。」

北面局官職名。

客省局使。

客省局副使。

「南面朝官」, 遼有北面朝官矣,既得燕、代十有六州, 乃用唐制,復設南面三省、六部、臺、院、寺、監、諸衛、東宮 之官。

客省。太宗會同元年置。

都客省。興宗重熙十年見「都客省回鶻重哥。」

客省使。會同五年見客省使耶律化哥。

左客省使蕭《護思》,應曆初為左客省使。

右客省使。

客省副使。

《四方館》。

四方館使。高勳,太宗入汴為四方館使。

四方館副使。道宗咸雍五年,詔「四方館副使止以契 丹人充。」

引進司。

引進使。聖宗統和二十八年見引進使韓杞。

點簽司。

同簽點簽司事。興宗重熙六年見同簽點簽司事耶 律圓寧。

禮信司。

勾當禮信司。興宗重熙七年,見勾當禮信司《骨欲》 禮賓使司。

禮賓使。太公鼎曾祖忠為禮賓使。

宋設「往來國信所」諸職,掌交聘使命等事。

按《宋史職官志》:「往來國信所,掌大遼使介交聘之事。 禮賓院,掌回鶻、吐蕃、党項、女真等國朝貢館設及互 市譯語之事。」

同文館及管勾所,掌高麗使命。

已上並屬鴻臚寺。中興後,廢鴻臚不置,併入禮部, 使職加禮。外國則有國信、接伴、送伴使副、弔祭大帥。 若是又有「《翻譯經》、潤文使。」

宰相為使,以翰林學士為「潤文官。」

金設客省使、副,掌接伴人使,閤門通事舍人,掌承奏 勞問,而皆屬于宣徽院。

按《金史百官志》:「宣徽院客省使,正五品;副使,從六品, 掌接伴人使見辭之事。」

閤門通事舍人二員,從七品。掌通班贊唱、承奏勞問 之事。

元設客省使及正副等員,掌差遣之事,而隸于中書 省。

按:《元史百官志》:「中書省客省使,秩正五品,使四員,正 五品;副使二員,正六品;令史一人,掌直省舍人宣使 等員選舉差遣之事。至元九年置使二員,一員兼,通 事一員不兼。大德元年增至四員,副二員,直省舍人 二員,至元七年始置,後增置三十三員。掌奏事給使 差遣之役。檢校官四員,正七品。掌檢校左右司六部 公事,程期文牘稽失之事。」書吏六人。大德元年置。

明設行人司,置正副及行人等員,而屬于禮部。 按《明會典》:禮部所屬衙門:行人司司正一員,左、右司 副各一員。

萬曆九年革左司副一員。十一年復。

行人三十二員。

舊三百四十五員。嘉靖中存三十七員。萬曆九年革五員。

南京禮部所屬衙門:行人司、左司副一員

按《春明夢餘錄》:「行人司在西長安街朝房之西,設司 正一人,司副二人,行人三十六人,職專使命。凡頒行 詔敕,冊封宗藩,撫諭番夷,徵聘才賢,及賞賜、慰問、賑 祭、軍旅、祭祀敘差焉。凡法司謫戍囚徒送五府者,填 精微繳內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