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88 (1700-1725).djvu/9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取河東之意聞於上,燕王韓匡嗣曰:「『何以知之』?虎古 曰:『諸僭號之國,宋皆併收,惟河東未下。今宋講武習 戰,意必在漢』。」匡嗣力沮,乃止。明年,宋果伐漢。帝以虎 古能料事,器之,乃曰:「吾與匡嗣慮不及此。」授涿州刺 史。統和初,皇太后稱制,召赴京師,與韓德讓以事相 忤。德讓怒,取護衛所執戎仗,擊其腦,卒。子磨魯古。

蕭和尚

按《遼史》本傳:和尚,字洪寧,國舅大父房之後。忠直多 志略。開泰初,補玉盞郎君,尋為內史、太醫等局都林 牙使。宋賀正將宴,典儀者告班節度使下,和尚曰:「班 次如此,是不以大國之使相禮。且以錦服為貺,如待 蕃部。若果如是,吾不預宴。」宋臣不能對,易以紫服,位 視執政,使禮始定。八年秋,為唐古部節度使,卒。弟特 末。

牛溫舒

按《遼史》本傳:「溫舒,范陽人。剛正尚節義,有遠器。咸雍 中,擢進士第,滯小官。大安初,累遷戶部使,轉給事中, 知三司使事。國民兼足,上以為能,加戶部侍郎,改三 司使。壽隆中,拜參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事,攝中京 留守。部民詣闕請真拜,從之,召為三司使。乾統初,復 參知政事,知南院樞密使事。五年夏,為宋所攻,來請」 和解。溫舒與蕭得里底使宋,方大燕,優人為道士裝, 索土泥藥爐。優曰:「土少不能和。」溫舒遽起,以手藉土 懷之。宋主問其故,溫舒對曰:「臣奉天子威命來和,若 不從,則當卷土收去。」宋人大驚,遂許夏和。還,加中書 令,卒。

畢仲衍

按《宋史畢士安傳》:「士安曾孫仲衍,字夷仲,以蔭為陽 翟主簿,舉進士中第,調沈丘令。歐陽修、呂公著薦之, 入司農為主簿,升丞。吳充引為中書檢正。奉使契丹, 宴射連破的,眾驚異之,且偉其恣容,密使人取其衣 為度,製服以賜。時預其元會,盡能記其朝儀節奏,圖 畫歸獻。後錢勰出使,契丹主猶問:『畢少卿何官,今安 在』?」王珪與充不相能,以仲衍為充所用,數求罪過欲 傷之,卒無可乘,但留滯不遷。經四年,乃以祕閣校理 同知太常禮院,為官制局檢討官制文字千萬計,區 別分類,損益刪補,皆曲盡其當。凡從中問其事,必須 仲衍然後報,他人不知也。撰《中書備對》三十卷,士大 夫家爭傳其書。高麗使入貢,詔館之。上元夕,與使者 宴東闕下,作詩誦《聖德》,神宗次韻賜焉,當時以為寵。 官制行,帝自擢起居郎,王珪留除命,謂為太峻,爭於 前,帝連稱曰:「是當得爾。」未幾,暴得疾,一夕卒,年四十 三。帝遣中使唁其家,賻錢五十萬。

高遵裕

按《宋史》本傳:「遵裕,字公綽,忠武軍節度使瓊之孫也。 以父任累遷供備庫副使,鎮戎軍駐泊都監。夏人寇 大順城,諒祚中矢遁。會英宗晏駕,遣遵裕告哀,抵宥 州下宮,夏人遣王盥受命,以吉服至,遵裕切責之,遂 易服。既而具食上宮,語及大順城事,盥曰:『剽掠輩耳』。 遵裕曰:『若主寇邊,扶傷而遁,斯言非妄邪』?夏人以為」 辱,亟遣人代對,終食不敢發口,輒忿怒曰:「王人蔑視 下國,弊邑雖小,控弦十數萬,亦能躬執櫜鞬,與君周 旋。」遵裕瞑目曰:「主上天縱神武,毋肆狂獗,以干誅夷。」 時諒祚覘於屏間,搖手使止。神宗聞而嘉之,擢知保 安軍。

曹勛

按《宋史》本傳:「勛字公顯,陽翟人。父組,宣和中以閤門 宣贊舍人為睿思殿應制,以占對開敏得幸。勛用恩 補承信郎,特命赴進士,廷試,賜甲科,為武吏如故。靖 康初,為閤門宣贊舍人,勾當龍德宮,除武義大夫。從 徽宗北遷,過河十餘日,謂勛曰:『不知中原之民推戴 康王否』?翌日,出御衣,書領中曰:『可使即真,來捄父母』。」 并持韋賢妃、邢夫人信,命勛間行詣王。又諭勛:「見康 王第言有清中原之策,悉舉行之,毋以我為念。」又言: 藝祖有《誓約》,藏之太廟,不殺大臣及言事官,違者不 祥。勛自燕山遁歸,建炎元年七月至南京,以御衣所 書進入,高宗泣以示輔臣。勛建議募死士航海入金 國東京,奉徽宗由海道歸。執政難之,出勛於外,凡九 年不得遷秩。紹興五年,除江西兵馬副都監。勛以遠 次為請,改浙東。言者論其不閑武藝,專事請求,竟奪 新命。十一年,兀朮遣使議和,授勛成州團練使,副劉 光遠報之。及淮,遇兀朮遣還,言「當遣尊官右職持節 而來」,蓋欲亟和也。勛還,遷忠州防禦使。金使蕭毅等 來,命勛為接伴使。未幾,落階官,為容州觀察使,充金 國報謝副使。召入內殿,帝洒泣諭以懇請親族之意, 及見金主,正使何鑄伏地不能言,勛反覆開諭,金主 首肯,許還梓宮及太后。勛歸金,遣高居安等衛送太 后至臨安,命勛充接伴使,遷保信軍承宣使、樞密副 都承旨。二十九年,拜昭信軍節度使,副王倫為稱謝 使。時金主亮已定侵淮計,勛與倫還,言「鄰國恭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