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88 (1700-1725).djvu/9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精博,曲盡事理。詩學李義山,詞氣雍容,不蹈其險怪 奇澀之弊。金國名王貴人多遣子弟就學,弁因文字 往來,說以和好之利。及歸,述北方所見聞,忠臣義士 朱昭、史玩、張忠輔、高景平、孫益、孫谷、傅偉文、李丹,五 臺僧寶真,婦人丁氏、晏氏,小校閻進、朱勣等死節事 狀,請加褒錄,以勸來者。有《聘遊集》四十二卷,《書解》十 卷,《曲洧舊聞》三卷,《續骫骳說》一卷,《雜書》一卷,《風月堂 詩話》三卷,《新鄭舊詩》一卷,《南歸詩文》一卷。

張邵

按《宋史》本傳:「邵字才彥,烏江人。登宣和三年上舍第, 建炎元年,為衢州司刑曹事。會詔求直言,邵上疏曰: 『有中原之形勢,有東南之形勢。今縱未能遽爭中原, 宜進都金陵,因江淮、蜀、漢、閩、廣之資,以圖恢復,不應 退自削弱。三年,金人南侵,詔求可至軍前者,邵慨然 請行。轉五官,直龍圖閣,假禮部尚書,充通問使,武官』」 楊憲副之,即日就道。至濰州,接伴使置酒張樂,邵曰: 「二帝北遷,邵為臣子,所不忍聽,請止樂。」至於三四,聞 者泣下。翌日,見左監軍撻攬,命邵拜邵曰:「監軍與邵 為南北朝從臣,無相拜禮。」且以書抵之曰:「兵不在強 弱,在曲直。宣和以來,我非無兵也,帥臣初開邊隙,謀 臣復啟兵端,是以大國能勝之。厥後偽楚僭立,群盜 蜂起,曾幾何時,電掃無餘,是天意人心未厭宋德也。 今大國復裂地以封劉豫,窮兵不已,曲有在矣。」撻攬 怒,取國書去,執邵送密州,囚於祚山砦。明年,又送邵 於劉豫使用之。邵見劉豫,長揖而已,又呼為殿院,責 以君臣大義,詞氣俱厲。豫怒,械置於獄,楊憲遂降。豫 知邵不屈,久之復送於金,拘之燕山僧寺,從者皆莫 知所之。後又作書為金言:「劉豫挾大國之勢,日夜南 侵,不勝則首鼠兩端,勝則如養鷹,飽則颺去,終非大 國之利。」守者密以告,金取其書去,益北徙之會寧府, 距燕三千里。金嘗大赦,許宋使者自便還鄉人,人多 占籍淮北,冀幸稍南,惟邵與洪皓、朱弁言:家在江南, 十三年,和議成,及皓弁南歸。八月,入見,奏「前後使者 如陳過庭、司馬朴、滕茂實、崔縱、魏行可皆歿異域未 褒贈者,乞旱頒恤典」,邵併攜崔縱柩歸其家。升祕閣 修撰、主管佑神觀。左司諫詹大方論其奉使無成,改 台州崇道觀。移書時相,勸其迎請欽宗與諸王后妃。 十九年,以敷文閣待制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知池 州,再奉祠。卒,年六十一,累贈少師。邵負氣,遇事慷慨, 常以功名自許。出使囚徙,屢瀕於死。其在會寧,金人 多從之學。喜誦佛書,雖異域不廢。初,使金時,遇秦檜 於濰州。及歸,上書言檜忠節,議者以是少之。後弟祁 下大理獄,將株連邵,會檜死,得免。有文集十卷。子孝 覽、孝曾、孝忠。孝曾後亦以出使歿於金,金人知為《邵 子》,尚憐之。

洪皓

按《宋史》本傳:「皓字光弼,番易人。少有奇節,慷慨有《經 略四方志》。登政和五年進士第,王黼、朱勔皆欲婚之, 力辭。宣和中,為秀州司錄。大水,民多失業,皓白郡守, 以拯荒自任,發廩損直,以糶民坌集。皓恐其紛競,乃 別以青白幟涅其手以識之,令嚴而惠遍。浙東綱米 過城下,皓白守邀留之,守不可,皓曰:『願以一身易十』」 萬人命。人感之切骨,號「洪佛子。」其後秀軍叛縱掠,郡 民無一得脫,惟過皓門曰:「此洪佛子家也。」不敢犯。建 炎三年五月,帝將如金陵,皓上書言:「內患甫平,外敵 方熾,若輕至建康,恐金人乘虛侵軼。宜先遣近臣往 經營,俟告辦回鑾未晚。」時朝儀已定,不從,既而悔之。 他日,帝問宰輔:近諫移蹕者為誰,張浚以皓對。時議 遣使金國,浚又薦皓於呂頤浩,召與語,大悅。皓方居 父喪,頤浩解衣巾,俾易墨衰絰入對,帝以國步艱難, 兩宮遠播為憂。皓極言:「天道好還,金人安能久陵中 夏?此正《春秋》邲、郢之役,天其或者警晉訓楚也。」帝悅, 遷皓五官,擢徽猷閣待制,假禮部尚書,為大金通問 使,龔璹副之,令與執政議國書。皓欲有所易,頤浩不 樂,遂抑遷官之命。時淮南盜賊踵起,李成甫就招,即 命知泗州羈縻之。乃命皓兼淮南、京東等路撫諭使, 俾成以所部衛皓至南京。比過淮南,成方與耿堅共 圍楚州,責權州事賈敦詩以降敵,實持叛心。皓先以 書抵成,成以汴涸虹有紅巾賊軍食絕不可往。皓聞 堅起義兵,可撼以義,遣人密諭之曰:「君數千里赴國 家,急山陽,縱有罪,當稟命於朝。今擅攻圍,名勤王,實 作賊爾。」堅意動,遂強成斂兵。皓至泗境,迎騎介而來, 龔璹曰:「虎口不可入。」皓遂還,上疏言:「成以朝廷餽餉 不繼,有引眾建康之語。今靳賽據揚州,薛慶據高郵, 萬一三叛連衡,何以待之?此含垢之時,宜使人諭意, 優進官秩,畀之以京口綱運,如晉明帝待王敦可也。」 疏奏,帝即遣使撫成,給米五萬石。頤浩惡其直達而 不先白堂,奏皓託事稽留,貶二秩。皓遂請出滁陽路, 自壽春由東京以行。至順昌,聞群盜李、閻、羅小、張俊 者梗穎上道,皓與其黨遇,譬曉之曰:「自古無白頭賊。」 其黨悔悟,皓使持書至賊巢,二渠魁聽命,領兵入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