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13 (1700-1725).djvu/1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京都,執禮勸帝親征,而請太上帝后、皇后、太子皆出 避,用事者沮之。洎失守,金人質天子,邀金帛以數百 千萬計,曰:「和議已定,但所需滿數,則奉天子還闕。」執 視與同列陳知質、程振、安扶皆主根索,四人哀民力 已困,相與謀曰:「金人所欲無藝極,雖銅鐵亦不能給, 盍以軍法結罪,儻窒其求。」而宦者挾宿怨,語金帥曰: 「城中七百萬戶,所取未百一,但許民持金銀換粟麥, 當有出者。」已而果然。酋怒,呼四人責之,對曰:「天子蒙 塵,臣民皆願致死,雖肝腦不計,於金繒何有哉?顧比 屋枵空亡,以塞命耳。」酋問:「官長何在?」振恐執禮獲罪, 遽前曰:「皆官長也。」酋益怒,先取其副胡舜陟、胡唐老、 姚舜明、王俁各杖之百,執禮等猶為之請。俄遣還,將 及門,呼下馬,撾殺之,而梟其首,時靖康二年二月也。 是日,天宇晝冥,士庶皆隕涕憤嘆。初,車駕再出,執禮 與宗室子昉、諸將吳革等謀集兵奪萬勝門,夜擣金 帥帳迎二帝以歸,而王時雍、徐秉哲使范瓊泄其謀, 故不克死,時年四十九。高宗即位,詔贈通奉大夫、端 明殿學士,議者以為薄,復加資政殿學士。

邊知章

按《蘇州府志》:「知章字公望,崇寧進士,國子監書庫,官 京畿京西路提舉鹽香司管幹公事,歷永靜軍通判, 律學博士,通判開封府。以年老賞典遷官,累朝請郎。 靖康初,金人犯闕,尋以和議退。澶淵,當孔道。明年,奉 告滿代者避禍愆期,金兵復動。或勸知章逃去,知章 抵書平江諸弟,以為去歲兵至,宜敵不敵;今歲既盟, 宜和,不和速禍必矣。苟求幸逃,豈不愧守邢匿詔事 乎?藉使非力所能而死,當見吾祖地下無靦顏。」其冬, 金兵至城下,軍潰於內,遂死之,年四十七。朝廷贈兩 官,至朝散大夫,官其二子。

孫察

按《蘇州府志》:「察父臨,大理評事。察以朝散郎奉使金 國,守節不屈,金人裹以油絮焚之,罵聲不絕而死。」

李珙

按《廣西通志》:「珙字溫之,永福人。少業儒,尚氣節,三試 禮部,兩陞上庠。不偶,乃慨然以功名自奮。會宜州蠻 入寇,以禦賊首功補右職,進築南丹州,以珙攝州監 押,為先鋒。群蠻畏攝,納款歸疆,積官至武功大夫。劇 賊劉花三嘯聚自虔、吉入寇廣東,朝廷議擇將禦之, 除廣東路,至則盡俘其眾,檻賊首送京師,擢忠州刺」 史、知融州。議者以為賞輕,拜邕州團練使。會金人犯 京,以蠟書召天下兵。珙聞之,集僚佐曰:「主憂臣辱,主 辱臣死,豈可以道遠便自營乎?」募死士凡三千人,屬 通判蔣炳文與俱。炳文託為桂帥所留,珙獨引兵進。 比至衡州,賊將擁數萬眾扼其前,旁郡皆閉城自守。 或勸珙宜退,珙不從,竟戰死。事聞,贈忠州防禦使,官 其子十人。詔旌其門曰《忠義》。

李升

按《畿輔通志》:「升,永年人。以進士起家,為吏有廉名。靖 康中,金人破汴,以刃迫其父,升前捍之,與父俱死。子 椿奉繼母避地南走。仕為吏部侍郎,知太平州,以敷 文閣待制致仕。」

蔡楙

按《福建通志》:「楙,欽宗朝尉會昌。視事數月,遇贛賊犯 境,楙領鄉兵數千人,與賊相持,兵潰,楙力戰不支,遂 遇害。贈承事郎。」

曾升

按《福建通志》:「升字孟高,福州人。入粟補吏。靖康中多 警,升被檄部士卒戍楚州,至昭信縣,適遇敵,與戰死 於陣,昭信賴以全。事聞,贈五官,與一子恩,立廟祀之。」

葉礦

按《嚴州府志》:「礦,字勉叔,壽昌人。學通經傳,才兼文武。 宣和二年,青溪方臘竊發,與龍溪洪基護鄉井有功, 授忠訓郎、湍州軍馬都監。靖康二年,金人犯京師,與 王時雍守東壁。粘罕攻城甚急,礦極力防禦。尋以城 陷,為金人所殺。」

石昉 劉化源

按《饒州府志》:「昉字德輝,樂平人。登宣和六年進士,授 隴州司工曹事,以靖康元年之官。明年,金兵入陝,陜 之官吏比比失守,惟隴守劉化源誓死不去,檄昉權 倅,與昉畫地分守。力不支,金兵執之,勒換授。昉執不 可,盡室二十三人驅之北去,拘置邠州。洪皓留北,與 昉時相聞,左右二帝於五國城,與劉化源俱以不屈」 死之。

詹檉

按《遂安縣志》:「檉字幾先,至弟也。舉進士,官迪功郎,教 授孟州。死於靖康之難。」

安扶

按《祥符縣志》:「扶燾子,靖康時為給事中。金入寇,死之。」

劉倚友

按《處州府志》:「倚友,字夢澤,青田人。登政和進士,宰開 封、咸平間,甚有聲。靖康間,金人犯闕,受檄為東壁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