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13 (1700-1725).djvu/6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海上,見時事不可為,憂憤卒。

胡應炎父聰 兄應發

按《明高啟忠烈傳》:「應炎字煥卿,常州晉陵人,宋樞密 副使宿八世孫。父聰,淮南節度計議官。咸淳中,應炎 登進士第,授溧水尉,未赴,元丞相伯顏南伐,師次常 境,知府趙與鑒遁,朝廷以姚訔知府事,復命將軍王 安節、都統制劉師勇將雜守之。訔等至,常見應炎,喜 曰:『君,吾劇孟也。得君,敵不足破矣』。署節度判官。應炎」 歸,告聰及兄應發、弟應登曰:「吾家世受國恩,今戎馬 在郊,王室將危,是吾立功之秋也。父母兄弟當奉以 出避,吾身許國,不得復徇家矣。」聰、應發並曰:「吾與汝 雖父子兄弟,然於國則皆臣也,圖報之意,彼此同之, 豈可臨難而獨免乎!」乃命應登侍母及護妻子出城, 囑曰:「善避以存吾宗,不幸城亡,吾必死之,今與汝訣 矣。」既應訔命,即選民之壯勇者三千人,自將乘城,為 訔畫曰:「吾州,京師北門,不可失守。然城卑塹狹,兵皆 市人,非素所撫循者。敵兵銳且眾,乘勝遠來,其鋒不 可當,恐未易與戰也。宜樹木柵傅城,益調粟繕械為 守計。」訔然之。初與鑒遁時,其客王虎臣盜郡印,自稱 知府,詣伯顏軍門獻之。伯顏不知其詐,命還守常,而 遣兵及城,訔等已先至,不得入,反以民叛告。伯顏怒, 命元帥唆都率步騎二十餘萬圍之。應炎與安節、師 勇分門出戰,各累大捷,殺其將校甚眾。功上,進直祕 閣。圍且久,元兵多傷斃,唆都請益師,伯顏遂以西域 諸部兵來會,攻圍益急,餉援俱絕。唆都以柵堅不可 拔,剽近野,得婦人刳乳,煎膏沃其上,發火矢射之,火 熾柵焚。又運機石擊樓,堞,盡燬,食盡。唆都偵知之,遣 使呼應炎語,諭使出降。應炎罵之,且截紙縷置盂中, 若湯餅狀者,以著引示之曰:「吾食甚足,若欲得城,需 金山長也。」金山長,蓋諺語謂無其期。唆都聞之,曰:「能 破城者,金山長老也。」世呼寺主僧為長老,故云。即趨 召金山僧至軍,問以攻城之策,僧不知為計,周行視 城曰:「是城龜形也,東南其首,西北其尾,攻尾則首愈 縮,其法當攻首。」從之,城遂陷,師勇遁,訔安節死之。應 炎率民巷戰,至孔子廟前,眾潰,猶手刃數人,力屈,遂 就擒。唆都讓之曰:「若即嘗多殺吾將校者邪?」應炎曰: 「吾欲殺汝,何將校也?恨力不及耳。」唆都怒,腰斬之,時 年二十七。兵入屠城,聰、應發皆被殺。

王貴行

按《洪雅縣志》:貴行,洪雅人。宋末為德興丞。元兵至,縣 令率吏民迎降,貴行嘆曰:「大丈夫不能忘君以事人。」 乃具衣冠赴水死。德興人因名其地為洪雅山。

莫謙之 萬安僧

按《宋史忠義傳》:「謙之,常州宜興僧人也。德祐元年,糾 合義士,捍禦鄉閭,詔為溧陽尉。是冬,沒於戰陣,贈武 功大夫。時萬安僧亦起兵,舉旗曰『降魔』。又曰:『時危聊 作將,事定復為僧』。旋亦敗死。」

徐道明

按《宋史忠義傳》:「道明,常州天慶觀道士也。為管轄,賜 紫。德祐元年,北兵圍城,道明謁郡守姚訔請曰:『事急 矣,君侯計將安出』?訔曰:『內無食,外無援,死守而已』。道 明亟還,慨然告其徒曰:『姚公誓與城俱亡,吾屬亦不 失為義士』。迺取觀之文籍,置石函,藏坎中。兵屠城,道 明危坐,焫香讀《老子》書。兵使之拜,不顧誦聲琅然,以」 刃脅之不為動,遂死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