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9 (1700-1725).djvu/3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安得有刺厲王之詩?據《國語》,只是自警。詩中詞氣,若 作自警,甚有理;若作刺厲王,全然不順。伯恭卻謂《國 語》非是。

衛武公,《抑詩》自作懿戒也。中間有「於乎小子」等語,自 呼而告之也。其警戒持循如是,所以詩人美其如切 如磋。以上語類二條

《雲漢》

問:「《雲漢》詩乃他人述宣王之意,然責己處太少?」曰:「然。」 語類

《烝民》

問:「《烝民》詩解云:『仲山甫蓋以冢宰兼太保』。何以知之?」 曰:「其言『式是百辟』,則是為宰相可知。其曰『保茲天子, 王躬是保』,則是為太保可知。此正召康公之舊職,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曰:「『只是上文『肅肅王命,仲山甫 將之邦國』。若否。仲山甫明之』,便是明哲。所謂明哲者, 只是曉天下事理,順理而行,自然災害不及其身,可 以保其祿位。」今人以邪心讀《詩》,謂明哲是見幾知微, 先去占取便宜。如揚子雲說「明哲煌煌,旁燭無疆,遜 于不虞,以保天命」,便是占便宜底說話,所以他一生 被這幾句誤。然明哲保身,亦只是常法。若到那舍生 取義處,又不如此論。以上語類二條

《周頌清廟》

問:「或疑《清廟詩》是祀文王之樂歌,然初不顯頌文王 之德,止言助祭諸侯,既敬且和,與夫與祭執事之人, 能執行文王之德者,何也?」某曰:「文王之德不可名言。 凡一時在位之人所以能敬且和,與執行文王之德 者,即文王盛德之所在也。必于其不可容言之中,而 見其不可掩之實,則詩人之意得矣。讀此詩,想當時 聞其歌者,真若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又何 待多著言語,委曲形容而後足哉!妄意如此,不知是 否?」曰:「此說是。」答潘子善 文集

《昊天有成命》

《昊天有成命》,《詩》「『成王不敢康』,《詩傳》皆斷以為成王誦。」 某問:「下《武》言『成王之孚』,如何?」曰:「這箇且只得做武王 說。」語類

《我將》

問:「我將乃祀文王於明堂之樂章,《詩傳》以謂『物成形 于帝,人成形于父』,故季秋祀帝于明堂,而以父配之, 取其成物之時也。此乃周公以義起之,非古禮也。不 知周公以後,將以文王配耶?以時王之父配耶?」曰:「諸 儒正持此二議,至今不決。看來只得以文王配。且周 公所制之禮,不知在武王之時,在成王之時。若在成 王,則文王乃其祖也,亦自可見。」又問:「繼周者如何?」曰: 「只得以有功德之祖配之。」語類

《敬之》

「日就月將」,是「日成月長。」就,成也;將,大也。語類

《魯頌閟宮》

太王剪商武王所言。《中庸》言「武王纘太王、王季、文王 之緒」,是其事素定矣。橫渠亦言周之于商,有不純臣 之義。蓋自其祖宗遷豳遷邰,皆其僻遠自居,非商之 所封土也。語類

《商頌》

伯豐問:「《商頌》恐是宋作?」曰:「宋襄一伐楚而已,其事可 考,安有『莫敢不來王』等事?」又問:「恐是宋人作之,追述 往事,以祀其先代。若是商時所作,商尚質,不應《商頌》 反多干《周頌》。」曰:「《商頌》雖多,如《周頌》覺得文勢自別。《周 頌》雖簡,文自平易。《商頌》之辭自是奧古,非宋襄可作。」 語類

《那》

問:「那『綏我思成』,《集傳》鄭氏所引《禮記》之說,程子則曰: 『此特孝子平日思親之心耳。若齊則不容有思,有思 非齊也』。必大竊謂人心不容無思齊之日,特齊其不 齊者耳。若『思其居處之類,乃致其誠意以交乎神者, 蓋未害其為齊也。未知是否』?」曰:「鄭氏所引者,常法也。 程子之義則益精矣。」答吳伯豐 文集

《長發》

《湯降不遲》,聖敬日躋。天之生湯,恰好到合生時節;湯 之修德,又無一日間斷。語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