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9 (1700-1725).djvu/5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徒逄箋釋;南郡太守,空為異序。庶令中和永播,碩學 知宗,大胥負師。國子咸紹孝敬之德,化洽天下,多識 之風,「道行比屋」,

《明經策問》
唐·權德輿

問:「三綱之道,有君臣焉,有父子焉。《周南》《召南》,以風於 天下, 《關雎》《鵲巢》,乃首於夫婦;舉后妃,曷若先天子;美 夫人,曷若稱諸侯,豈自邇以及遐,將舉細而明大?」又 太師所採,孔聖所刪,以時則齊襄先於衛頃,以地則 魏土褊於晉境,未詳差次,何所後先?一言雖蔽於無 邪,六義乃先於譎諫,既歌乃必類,何失之於愚理或 出於鄭《箋》,言無憚於匡說。

《進士策問》
前人

問:《二南》之化,六義之宗,以類聲歌,以觀風俗。列國斯 眾,何限於十四;陳《詩》固多,豈止於三百?頌編《魯頌》,奚 異於商周風有《王風》,何殊於《鄘》衛?頗疑倒置,未達指 歸。至若以句命篇,義例非一。瓜瓞取綿綿之狀,草蟲 樂喓喓之聲,斯類則多,不能具舉。既傳師學,一為起 予,企聞博依之喻,當縱解頤之辨。

《詩有六義賦》
李益

夫聖人之理,原於始而執其中。觀天文以審於王事, 觀人文而知其國風。故每歲孟春,採詩於道路,而獻 之泮宮,有以知下之化而達人之窮,發於《關雎》之首, 暨乎王道之終。故曰:「天明自人而視,天聽自人而聰。」 所謂政於內,繫一人之本;動於外,形四方之風。始於 風,成於雅。失其道,或天方薦瘥;得其宜,或錫之純嘏, 是人情之大竇,未有不由於斯者爾其德以頌宣,事 以類比,陳之於學校,將可以反正輟淫。播之於絲桐, 何有於剪商變徵屬辭,庶因於勸戒。緣情孰多夫綺 靡。《嘉魚》作而賢者追。疑作進焉,騶虞廢而王道缺矣。至 於《詩》之為稱,言以適興;《詩》之為志,賦以明類。亦有感 於鬼神,豈止明乎禮義?王澤竭而《詩》不作,周道微而 興以刺,俾乃審音之人,於以知風之自洎。夫代見更 改也,運歷於《詩》祖。一作亡自天未喪斯文也,以至於皇 家。於是抑文尚質,崇儉去奢。振六藝以補化,秉一言 之無邪。不然,何以天地奉若,而不興雲漢之嗟?用能 德馨而蘋蘩可薦,誠達而麳麰降生。雖九重歲招其 諫諍,而九有日聞其頌聲。且君匪五諫兮何弼,《詩》匪 六義兮何成?我皇乃以詩而條之,國政本乎人情,修 之身則壽考不忘,垂乎「後則,子孫千億。」乃知《詩》之為 教,蓋亦王猷之至極。

《南有嘉魚賦》以樂得賢者為韻
楊諫

后非賢不乂,魚非水不託。賢豈晦以養蒙,魚在藻而 自樂。故比物思理,以徵以求。如南有嘉魚,是網是。 此所謂「旌別淑慝,愛人治國,為鹽梅之器用,作生靈 之表則。不然,豈延故老於終南,收釣翁於渭北?」張皇 勳業者,棄此,曾未得我國家憂勞庶績,寤寐求賢。且 「束帛戔戔,每布之於寰海,豈矰笱罩罩,獨烝然於巨 川?吳坂不遺於騏驥,丙穴多藏夫鱏鱣。詩人格言,必 將興之於王國;老氏遺戒,不可脫之於重泉。所謂持 竿執柄」者,未容易焉。爰有祥鱗,載賡《宵雅》。泳游於江 漢之濱,潛躍於沔南之下。豈噞喁於香餌,願薦升於 樽斝。君子顧而樂胥,嘉賓燕而心寫。儻鼎味之見珍, 甘焚身於庖者。

《前題》
同前韻       李蒙

「惟帝王之應運,孰無賢而能作。雖道洽於唐虞,尚翹 翹於林壑。彼《嘉魚》之發興,實思賢而共樂。蓋風俗之 盛衰,以廢興為善惡。惟魚在淵兮其跡惟深,賢在野 兮其道惟默。植忠信以自保,俟休明而觀國。屬王度 之清夷,復何求而不得?」然後為衡為衝,是效是則。成 天下之亹亹,定眾人之惑惑。國家化造往古,政在求 賢,釣嘉魚在丙穴,得奇士於滋川。故開闢之功,作之 於我,太平之人,匪降自天。余是以知玉帛之禮至矣, 《嘉魚》之詩大焉。若乃日旰而食,思彼賢者,念茲在茲, 誰共天下?心不忘於寢處,目流詠於《風》《雅》。斯蓋《嘉魚》 之義,故可得而述也。

《愛而不見賦》
蕭穎士

嗟乎!或愛之而不見者,有之矣。何必周秦異代,夷夏 殊軌,阻嚴城之九重,限方舟之一水。苟時事之多怨, 故人遐而室邇。關山起於足下,堂上遠乎千里,聳逆 予之目成,遽將逝而復止。詩人所以思婉孌而搔首, 賦城隅之有俟。吁!不得其己也。惟夙昔之良會,夢佳 期於北方。敘渤澥之三山,吸流霞之景光。含芳詞以 「況予,云惠好之不忘。願報義於永日,陪遊宴於帝鄉。 廣莫忽而號怒,鯨波洶而騰張。俄驚魂以輟寐,問窮 髮之茫茫。將揭厲以復從,駭風濤之匪量,思投軀以 靡吝,撫遺體以競惶。晨切切以悽悽,夕屏營以彷徨。 追前歡之俯邇,歎此恨之悠長。」於是收神返慮,澄澹 靜默,冥然就寢,兀若無識。冀良宵之復遇,希舊遊之 可即。徒有願兮且未克,憂深沉兮萃胸臆。風兮雨兮, 思君子兮何極。

《教猱升木賦》
賈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