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9 (1700-1725).djvu/9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語人曰:「樞密選賢而用,何事不濟?若自親煩碎,則大 事凝滯矣。」

《金史紇石烈良弼傳》:納合椿年為參知政事,薦良弼 才出己右,用是為刑部尚書,賜今名。丁父憂,以本官 起復。海陵嘗曰:「左丞相張浩練達事務而頗不實。刑 部尚書婁室言行端正,無所阿謟。」因謂椿年曰:「卿可 謂舉能矣。常人多嫉勝己者,卿舉勝於己者,賢於人 遠矣。」世宗即位,良弼召拜尚書右丞,進拜平章政事, 封宗國公。上問宰臣:「嘗求內外官舉賢能,未聞有舉 者,何也?」參政魏子平請當舉者每任須舉一人,視其 當否以為賞罰。上曰:「宋制,薦舉其人犯私罪者,舉主 雖至宰執,亦坐降罰。人心有恆者鮮,財利怵於前,或 喪其所守。宰臣任大責重,豈坐是以為升黜耶?」良弼 曰:「前詔朝官六品以上,外官五品以上各舉所知,盍 申明前詔。」從之。

《世宗本紀》:大定十七年十月辛巳,上謂宰臣曰:「今在 位不聞薦賢,何也?昔狄仁傑起自下僚,力扶唐祚,使 既危而安,延數百年之永。仁傑雖賢,非婁師德何以 自薦乎?」

大定十八年三月丁未,上謂宰執曰:「縣令之職,最為 親民,當得賢材用之。邇來犯法者眾,殊不聞有能者。 比在春水,見石城、玉田兩縣令皆年老苟祿而已。畿 甸尚爾遠縣可知平章政事石琚」對曰:「良鄉令焦旭、 慶都令李伯達皆能吏可任。」上曰:「審如卿言,可擢用 之。」

大定二十六年二月丁亥,以大理卿闕,上問誰可,右 丞粘割斡特剌言:「前吏部尚書唐括貢可。」乃授以是 職。己丑,尚書省擬奏除授,上曰:「卿等在省未嘗薦士, 止限資級,安能得人古有布衣入相者,聞宋亦多用 山東、河南流寓疏遠之人,皆不拘於貴近也。以本朝 境土之大,豈無其人,朕難遍知,卿又不舉,自古豈有」 終身為相者?外官三品以上,必有可用之人,但無故 得進耳。

《李石傳》:「石拜司徒兼御史大夫。一日,上謂石曰:御史 分別庶官邪正,卿等惟劾有罪而未嘗舉善也。宜令 監察分路刺舉善惡以聞。他日又謂石曰:卿近累奏 皆常事,臣下善惡邪正,無語及之。卿年老矣,不能久 居此,若能舉一二善士,亦不負此職也。」

《張汝霖傳》:「汝霖遷尚書右丞,世宗在位久,熟悉天下 事,思得賢材,與圖致治,而大臣皆依違苟且,無所薦 達。一日,世宗召宰臣謂曰:『卿等職居輔相,曾無薦舉, 何也?且卿等老矣,殊無可以自代者乎?惟朕嘗言某 人可用,然後從而言之。卿等既無所言,必待朕知而 後進用,將復有幾』?因顧汝霖曰:『若治丞者,亦因右丞 相言而知也』。」汝霖對曰:「臣等苟有所知,豈敢不薦,但 無人耳。」上曰:「《春秋》諸國分裂,土地褊小,皆稱有賢。今 天下之大,豈無人才,但卿等不舉而已。今朕自勉,庶 幾致治,他日子孫誰與共治乎?」汝霖等皆有慚色。一 日,帝謂宰臣曰:「今之用人,大拘資歷,如此何能得人?」 汝霖奏曰:「不拘資格,所以待非常之」材帝曰:「崔祐甫 為相未踰年薦八百人,豈皆非常材耶。」

《魏子平傳》:「子平拜參知政事,上曰:前日令內任官六 品以上,外任五品以上,並舉所知,未聞有舉之者,豈 無其才,蓋知而不舉也。子平曰:請令當舉之官,每任 須舉一人。」

《唐括安禮傳》:「安禮為大興尹,上曰:『薦舉大臣之職,外 官五品猶得舉人,宰相無所舉,何也』?安禮對曰:『孔子 稱才難,賢人君子世不多有。陛下必欲得人,當廣取 士之路,區別器使之,斯得人矣』。」

《耨盌溫敦兀帶傳》:兀帶改北京留守,以廉察舉。兀帶 所在有能名,無私過,由是入拜參知政事。世宗諭之 曰:「凡在卿上者,行事或不當理,咨稟不從,卿以所見 奏聞,下位有可用之材,當推薦之。」

《張浩傳》:浩拜太師尚書令,封南陽郡王。世宗謂浩曰: 「卿為尚書令,凡人材有可用者,當舉用之。」浩舉紇石 烈志寧等,其後皆為名臣。

《元史主鶚傳》:鶚為資善大夫,奏言:「唐太宗始定天下, 置弘文館學士十八人。宋太宗承太祖開創之後,設 內外學士院,史冊爛然,號稱文治。堂堂國朝,豈無英 才如唐、宋者乎?」皆從之,始立翰林學士院。鶚遂薦李 治、李昶、王磐、徐世隆、高鳴為學士。

《商挺傳》:至元十年,董文忠薦之,世祖問文忠曰:「汝 何由知王思廉?」挺子琥言:「為國之道,在立法任人二者而已。 法不徒立,須人而行,人不濫用,惟賢是擇。」因舉天下 名士十餘人,帝從之,皆召用。

《王思廉傳》:賢對曰:「鄉人之善者稱之也。」遂召見, 授符寶局掌書。

《高鳴傳》:「鳴字雄飛,真定人,少以文學知名。河東元裕 上書薦之,不報。諸王旭烈兀將征西域,聞其賢,遣使 者三輩召之,鳴乃起,王即薦為彰德路總管。」

《忙哥撒兒傳》:忙哥撒兒為斷事官之長,其位在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