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60 (1700-1725).djvu/6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舍不同,託病歸家。後辟司空掾,拜中軍候,在職三日, 遷虎賁中郎將。

《劉表傳》:「表姿貌溫偉,與同郡張儉等俱被訕議,號為 『八顧。詔書捕案黨人,表亡走得免。黨禁解,辟大將軍 何進掾』。」

《鄭元傳》:「元遊學十餘年,乃歸鄉里,學徒相隨,數百千 人。及黨事起,與同郡孫嵩等四十餘人,俱被禁錮,遂 隱修經業,杜門不出。靈帝末,黨禁解,大將軍何進聞 而辟之。州郡以進權戚,不敢違意,遂迫脅元,不得已 而詣之。進為設几杖,禮待甚優。元不受朝服,而以幅 巾見,一宿逃去。」

《申屠蟠傳》:蟠字子龍,陳留外黃人。同郡蔡邕深重蟠, 及被州辟,乃辭讓之曰:「申屠蟠稟氣元妙,性敏心通, 喪親盡禮,幾于毀滅,至行美義,人所鮮能,安貧樂潛, 味道守真,不為燥濕輕重,不為窮達易節。方之於邕, 以齒則長,以德則賢。後郡召為主簿,不行,遂隱居精 學,博貫五經,兼明圖緯。太尉黃瓊辟,不就。」

《高士傳》:「姜岐,字子平,漢陽上邽人也。少失父,獨以母 兄居。治《書》《易》《春秋》。恬居守道,名重西州。延熹中,沛國 橋元為漢陽太守,召岐,欲以為功曹,岐稱病不就。元 怒,敕督郵尹益收岐,若不起者,趣嫁其母,而後殺岐。 益爭之,元怒,益撾之。益得杖,且諫曰:『岐少修孝義,栖 遲衡廬,鄉里歸仁,名宣州里,實無罪狀,益敢以死守 之』。」元怒乃止。岐於是高名逾廣。

《蜀志劉焉傳》:「焉少仕州郡,以宗室拜中郎,後以師祝 公喪去官,居陽城山,積學教授,舉賢良方正,辟司徒 府。」

《周群傳》:「群字仲直,巴西閬中人也。父舒。群少受學於 舒,專心候業。於庭中作小樓,家富多奴,常令奴更直 於樓上視天災,纔見一氣,即白群,群自上樓觀之,不 避晨夜。故凡有氣候,無不見之者,是以所言多中。州 牧劉璋辟以為師友從事。先主定蜀,署儒林校尉。」 《劉琰傳》:「琰字威碩,魯國人也。先主在豫州,辟為從事, 以」其宗姓,有風流,善談論,厚親待之,遂隨從周旋,常 為賓客。先主定益州,以琰為固陵太守。

《劉巴傳》:「巴字子初,零陵烝陽人也。少知名,荊州牧劉 表連辟及舉茂才,皆不就。表卒,曹公征荊州,先主奔 江南,荊楚群士從之如雲。而巴北詣曹公,曹公辟為 掾,使招納長沙、零陵、桂陽。會先主略有三郡,巴不得 反,使遂遠適交阯,先主深以為恨,巴復從交阯至蜀。 俄而先主定益州,巴辭謝罪負,先主不責,而諸葛孔」 明數稱薦之。先主辟為「左將軍西曹掾。」

《龐統傳》:統字士元,襄陽人也。郡命為功曹。先主領荊 州,統以從事守耒陽令,在縣不治,免官。吳將魯肅遺 先主書曰:「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 始當展其驥足耳。」諸葛亮亦言之於先主,見與善,譚 大器之,以為治中從事。

《糜竺傳》:「竺字子仲,東海胊人也。徐州牧陶謙辟為別 駕從事,後曹公表竺領嬴郡太守,竺弟芳為彭城相, 皆去官,隨先主周旋。先主將適荊州,遣竺先與劉表 相聞,以竺為左將軍從事中郎。」

《孫乾傳》:「乾字公祐,北海人也。先主領徐州,辟為從事, 後隨從周旋。」

《簡雍傳》:「雍字憲和,涿郡人也。少與先主有舊,隨從周 旋。先主至荊州,雍與糜竺孫乾同為從事中郎。」 《伊籍傳》:「籍字機伯,山陽人。隨先主南渡江,從入益州。 益州既定,以籍為左將軍從事中郎。」

《秦宓傳》:宓少有才學,州郡辟命,輒稱疾不就。先主定 益州,廣漢太守夏侯纂請宓為師友祭酒,領五官掾, 稱曰:「仲父益州,辟為從事祭酒。」先主既稱尊號,將東 征吳,宓陳天時必無其利,坐下獄幽閉,然後貸出。建 興二年,丞相亮領益州牧,選宓迎為別駕,尋拜左中 郎將,長水校尉。

《董和傳》:「和為益州太守。先主定蜀,徵和為掌軍中郎 將,與軍師將軍諸葛亮並署左將軍大司馬府事,獻 可替否,共為交歡。」

《襄陽耆舊傳》:「馬良字季常,襄陽宜城人。兄弟五人並 有才名,而良稱白眉。先主領荊州,辟良為從事。」 《蜀志廖立傳》:「立字公淵,武陵臨沅人。先主領荊州牧, 辟為從事。年末三十,擢為長沙太守。」

《楊儀傳》:「儀字威公,襄陽人也。建安中,為荊州刺史傅 群主簿,背群而詣襄陽太守關羽,羽命為功曹,遣奉 使西詣先主。先主與語論軍國計策,政治得失,大悅 之,因辟為左將軍兵曹掾。及先主為漢中王,拔儀為 尚書。先主稱尊號,東征吳,儀與尚書令劉巴不睦,左 遷遙署弘農太守。建興二年,丞相亮以為參軍,署府」 事,遷長史。

《費詩傳》:「詩字公舉,犍為南安人也。劉璋時為綿竹令。 先主攻綿竹時,詩先舉城降。成都既定,先主領益州 牧,以詩為督軍從事。」

《杜瓊傳》:「瓊字伯瑜,蜀郡成都人也。少受學於任安,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