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89 (1700-1725).djvu/10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年給銀九兩二錢三分,第十年給銀七兩一錢五分。限滿再運,每年量加修艌銀兩。《漕禁 》:「凡監兌漕糧未完,捏報兌完;漕船未開,捏報開行者,各降二級調用。」

凡收兌漕糧,攙和糠粞砂土,及私自改折漕糧者,該管官俱革職,監兌官降一級調用。其抵通交兌漕糧,有糠粞砂土者,押運官革職,糧道降一級調用。如無糠粞砂土,經收官勒掯不收者,降二級調用。

凡河漕總督專管督率運糧。如各官不預行挑淺疏通,以致糧艘遲誤者,該督題參議處。如回空船隻、該督不行力催、又不題參各官者,降二級留任。

凡官員不速催儹漕船、及無故容先後越幇者、各罰俸九箇月。該管官漕船入境日期、不查明轉報者、罰俸六箇月

凡官員解送舊斛,遲延及損失者,罰俸六箇月。凡監兌官任蠹惡包攬,橫行水次,侵蝕漕糧者,降二級調用。或旗丁生事,不能禁止者,該管官降一級調用。

凡押運官、不候交兌漕糧、未經掣批、私自回任者、罰俸一年

白糧 白糧解運

京師所以供

上用。及頒給俸祿。其《徵兌考成》、概同《漕糧則例》詳列

於後

原額正米二十一萬七千四百七十二石五斗八升七合二勺

耗米、一萬一千二百二十石六斗二升六合一勺

內倉、白熟稉、白熟細稉、正米一萬二千八百二十五石。每石加耗米五升

供用庫、白熟稉正米、八萬二千四百五十二石四升七合。每石加耗米五升

光祿寺、白熟稉糯正米、六萬六千九百八十石二斗八升九合。每石、耗米三升

酒醋局、白熟糯正米一萬二千二百石。每石加耗米五升

王祿上白稉、糙白稉正米一萬石。上白稉每石加耗米五升。糙白稉每石加耗米一斗。府部院衙門糙白稉正米三萬二千八百九十石二斗五升一合二勺。每石加耗米一斗。犧牲所糯稻、准糙正米一百二十五石。每石加耗米一斗

江南正米一十五萬一千二百七十二石五斗八升七合二勺蘇州府熟稉糯正米四萬五千二百三十三石二斗,糙白稉正米一萬五千三百一十九石七斗三升六合。松江府熟稉糯正米三萬七千三百五十二石四升七合,糙白稉正米一萬三千一百二十七石七斗九升五合二勺。常州府熟稉糯正米三萬三千二百五十五石二斗八升九合,熟細稉正米一千七百石,糙白稉正米五千二百八十四石五斗二升。以上除荒陞墾,按年增減

耗米七萬二千二百六十三石八升八合四勺熟白米每石加耗五斗,糙白米每石加耗四斗,交倉耗米在內支辦。

舂辦米三萬六千三百五十石一斗六升八勺熟白糙白正耗米、每石俱加舂辦米二斗常州府熟細正米、每石加舂辦米九斗四升

《經費》銀二十三萬五千八百五十八兩三錢六分三釐三毫。米一萬八百九十一石六斗二升六合二勺。

浙江正米六萬六千二百石,嘉興府白稉糯正米四萬一千三十四石六斗九升一合八勺;湖州府白稉糯正米二萬五千一百六十五石三斗八合一勺。浙江無除荒陞墾之例。

耗米二萬九千七百九十石正米每石原徵糙耗米五斗五升,康熙十一年改徵白耗米四斗五升,交倉耗米在內支辦。

《經費》銀七萬六千六百九十一兩四錢四分四釐。米一萬二千二百五十九石八斗。

《工部河渠一運道》

國家定鼎燕京,歲漕東南四百萬石,由江涉淮,入

黃河、進董口,由徐堂口經泇河、會通河、衛河、愬大通河、以達

京師。康熙七年「董口淤。」 運道改由駱馬湖。十八年

駱馬湖淺、挑皂河口接溫家溝達徐堂口,遞年修築挑濬,所有《職掌事宜備載於後》。至支河及湖泉閘壩有裨運道者亦附載焉。

大通河,即潞河,舊為通惠河,其源出昌平州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