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89 (1700-1725).djvu/11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為緊要。況今防戍官軍人口眾多,糧糈可適足不致缺乏耶?未可必也。宜止其販糶糧米。」 其下所司密咨移盛京將軍、副都統、戶部侍郎以己意禁之。

《大清會典》。戶部「漕運一腳耗輕齎蓆木。」康熙二十五

年覆准:漕糧三分本色蓆片內減去五釐,折銀解通濟庫。

運糧官丁,凡官軍選補。康熙二十五年,覆准各省運丁每船多寡不一。江寧等衛,每船十二名,蘇、太、鎮、金、松五衛所每船十一名,鎮江衛每船十二名,安徽寧、太、廬、鳳、淮、揚、滁、徐等衛,每船十名、十一名、十二名不等。浙江各衛,每船十一名。惟江西、湖廣、山東每船十名,令畫一裁減。江南、浙江運丁,俱照江西、湖廣、山東例每船額設十名。

《漕規》凡起糧剝船腳價,康熙二十五年覆准:「紅剝船戶剝運潮濕短少米石,限令正身賠補,雇覓人治罪。如違限不完,正身治罪,立限將家產變價賠完。如限內再不完,該州縣官議處。若有攙石灰、藥水者,運官旗丁呈報查實,雇覓人發寧古塔等處與新披甲為奴。米石亦限正身賠完。如剝運好米,官丁勒掯不收者,運官、旗丁從重治罪。」

《漕運》二漕船凡灑帶康熙二十五年覆准浙江缺船灑帶米石,不得按船支給。負重銀,照江南例,每石給銀五分。

康熙三十年

十二月初四日

上諭戶部:「朕撫馭區宇、三十年以來、早夜圖維、惟以」

「愛育蒼生俾咸臻安阜為念比歲各省額徵錢糧業已次第蠲豁其歲運漕米向來未經議免朕時切軫懷所有京通各倉米穀。撙節支給數載於茲今觀歷年儲積之粟恰足供用應將起運漕糧逐省蠲免以紓民力除《河南省明歲漕糧已頒諭》免徵外湖廣江西浙江江蘇安徽山東應輸漕米著自康熙三十一年始。以次各蠲免一年。至江寧京口杭州荊州大兵駐防地方。亦應預行積貯著將康熙三十一年起運三十年漕米。各截留十萬石存貯倉廒。令該地方官敬慎守視。以備需用。爾部即遵諭行。」 《特諭》康熙三十一年

二月初四日

上諭「大學士伊桑阿、阿蘭泰、陝西省西安、鳳翔兩府。」

「所屬地方去歲遇災雖曾自京師頒發帑金遣官賑濟,然百姓仍有流移者,此皆無積貯預備之故也。」 今靳輔已簡任河道總督矣,靳輔於河道情形熟練曉暢,可截今年漕米二十萬石交與靳輔。作何酌量雇船由黃河輓運抵山西蒲州等處預為積貯,即偶遇災傷既有所備,於軍儲民生咸獲裨益矣。至由黃河逆流轉運,勢屬艱險,若有米船損壞之事,免其議罪,則靳輔亦得殫心盡力。黽勉報稱:「可降旨九卿會議,爾等亦同靳輔議之。」

三月初四日

上諭內閣:「江北漕米速行截留二十萬石至蒲州等。」

「處積貯預備誠為有益。但自砥柱至蒲州一帶地方可否輓運若遣部中司官往視或勘閱草率借端推諉稱為不可。若交與地方官則退縮畏事,託辭勞民。或以彼地豐收無處需米指稱不必輓運或因循遲緩以致冰凍指稱不可輸輓」 如此則特命運米亦屬徒然矣。凡事身任其責,殫心奉公、竭蹶圖之無有不奏效者。前黑龍江置戍,轉運軍儲,眾皆謂地屬初闢,其事為難。朕惟斷自一己,見諸施行。今屯兵列障,運道開通,絕塞遐邊,丕振功效,此即已著之實驗也。可下九卿議之。

五月初一日

上諭大學士伊桑阿、阿蘭泰、張玉書、學士傅繼祖、溫

保、王國昌、王尹方、王掞、李柟,遣往察看黃河之前鋒統領碩鼐等差回,奏稱:「察看黃河,自寧夏至潼關皆可舟運,但龍王站一處,水勢陡絕湍激不可行船。其間由陸路起剝十里過水陡之處,即由船運,便可直至潼關、西安矣。既如此,應差工部賢能司官一員,會同巡撫葉穆濟,於船窩裡地方造可載一百石之船」 二百隻,逆流至龍王站下停泊,預為備用。又聞歸化城北翁魁等山產有材木,令遣八旗鐵匠、木匠,歸化城派出夫役,伐木鋸板,運至湖灘河朔津口,造裝載一百石之船二百隻。此造船所需鐵與油麻等物,自該部發往。船工既畢之後,將大同米石出沙虎口,轉運至湖灘河朔津渡泊船之處,俟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