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89 (1700-1725).djvu/3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山河及海道兩道運之。」

至元二十一年,浚揚州漕河,以「開河役軍人,運海道 糧,給運糧腳價鈔。」

按《元史世祖本紀》,二十一年二月「辛巳,浚揚州漕河。 己亥,罷阿八赤開河之役,以其軍及水手各萬人運 海道糧。」 按《食貨志》:凡運糧,每石有腳價鈔。至元二 十一年,給中統鈔八兩五錢,其後遞減,至於六兩五 錢。

至元二十二年,增濟州漕舟及役夫軍人,漕江淮米 貯高麗,備征日本。

按《元史世祖本紀》:「二十二年二月乙巳,駐蹕柳林,增 濟州漕舟三千艘,役夫萬二千人。初,江淮歲漕米百 萬石於京師,海運十萬石,膠萊六十萬石而濟之。所 運三十萬石,水淺舟大,恆不能達。更以百石之舟,舟 用四人,故夫數增多。塞渾河堤,決,役夫四千人。丙辰, 詔罷膠萊所鑿新河,以軍萬人載江淮米泛海,由利」 津達於京師。戊辰,增濟州漕運司軍萬二千人。夏四 月丙午,以征日本船運糧江、淮。十一月癸巳,敕「漕江、 淮米百萬石,泛海貯於高麗之合浦,仍令東京及高 麗各貯米十萬石,備征日本。」

至元二十三年,免徵「海道風浪覆舟糧」,以張瑄、朱清 為「海道運糧萬戶。」

按《元史世祖本紀》。二十三年十一月「乙丑。中書省臣 言,朱清等海道運糧。以四歲計之。總百一萬石。斗斛 耗折。願如數以償。風浪覆舟。請免其徵。」從之。遂以昭 勇大將軍、沿海招討使張瑄、明威將軍、管軍萬戶。兼 管海道運糧船。朱清並為海道運糧萬戶,仍佩虎符 按《太倉州志》。二十三年,免徵海道風浪覆舟糧。初,紹 興官糧入海運者十萬石,距海十八里,歲令有司拘 民船短送,吏胥緣為虐。及海次主運又不時受,有折 缺患。時王艮為海道漕運都萬戶府經歷,抗言:「運戶 有官直,何復累民?」乃責運戶自載糧入運船。又運船 風敗,當覈實除數。移文往返且數歲,艮取舊牘,即除 糧五萬二千八百石、鈔一百五十萬緡。運戶始免破 家。

至元二十四年,命張文虎等運糧討交趾,增置萬戶 府以維制海運船,敕省司督掌漕儲,又賞海漕有勞 及以漕舟濟軍者。

按《元史世祖本紀》。二十四年「春正月辛卯。命海道運 糧萬戶張文虎等。運糧十七萬石。分道以討交趾。五 月壬寅。用桑哥言,置上海、福州兩萬戶府。以維制沙 不丁、烏馬兒等海運船。六月乙丑。敕遼陽省督運軍 儲。十一月甲寅。命京畿、濟寧兩漕運司分掌漕事。十 二月丁丑。以朱清、張瑄海漕有勞。遙授宣慰司。」 按 《食貨志》:二十四年始立行泉府司,專掌海運,增置萬 戶府二,總為四府,是年遂罷東平河運糧 按《安南 國傳》,「二十四年正月討安南,詔海道運糧萬戶張文 虎、費拱長、陶大明運糧十七萬石,分道以進,置征交 趾行尚書省,奧魯赤平章政事,烏馬兒、樊楫參知政 事總之,並受鎮南王節制。」

按《續文獻通考》:「二十四年,乃顏叛,羅璧以漕舟至遼 陽,浮海抵錦州小凌河,至廣寧十寨,諸軍賴以濟。乃 加璧昭勇大將軍。」

至元二十五年,命迎張文虎等糧船,內外分置,漕運 司增葺諸倉,委官以督轉輸。又命諸路運米饋軍,及 備邊

按《元史世祖本紀》:二十五年「春正月,命烏馬兒將水 兵迎張文虎等糧船。二月丁巳,改濟州漕運司為都 漕運司,併領濟之南北漕,京畿都漕運司惟治京畿。 夏四月癸酉,增立直沽海運米倉。五月壬寅,運米十 五萬石詣懿州餉軍,及賑饑民。六月壬申,命諸王怯 憐口及扈從臣轉米,以饋將士之從皇孫者。秋七月」 甲申朔,復葺興、靈二州倉。始命昔寶赤、合剌赤、貴由 赤左右衛士轉米輸之,委省官督運,以備賑給。丙戌, 運大同、太原諸倉米至新城,為邊地之儲。冬十月庚 午,海都犯邊,桑哥請明年海道漕運江南米,須及百 萬石。十二月乙卯,命上都募人運米萬石赴和林、應 昌府運米三萬石給弘吉剌軍。 按《食貨志》:「二十五 年,內外分置漕運司二,其在外者,於河西務置司,領 接運海道糧事。」

至元二十六年,罷膠萊海道運糧,濬河西務至通州 漕渠,又開魏博渠通江淮運,賜名「會通河。」罷濟州漕 運使,以駝運大都米給皇子部曲。

按《元史世祖本紀》:「二十六年春正月壬寅,海船萬戶 府言,山東宣慰使樂實所運江南米,陸負至淮安,易 閘者七,然後入海,歲止二十萬石。若由江陰入江至 直沽倉,民無陸負之苦,且米石省運,估八貫有奇。乞 罷膠萊海道運糧萬戶府,而以漕事責臣,當歲運三 十萬石。」詔許之。五月庚辰,發武衛親軍千人濬河西 務至通州漕渠。秋七月辛巳,開安山渠成。河渠官禮 部尚書張孔孫、兵部郎中李處㢲、員外郎馬之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