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89 (1700-1725).djvu/3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開魏博之渠,通江、淮之運,古所未有。」詔賜名會通河, 置提舉司,職河渠事。九月丙戌,罷濟州泗汶漕運使 司。冬十月甲寅,以駝運大都米五百石有奇,給皇子 北安王等部曲。

按《登州府志》:「二十六年,海運萬戶府,乞罷膠萊海道 運糧。」

按《魚臺縣志》:「二十六年,用韓仲暉議,復自安民山開 渠二百五十里,達御漳,始名會通河,縣置穀亭、孟陽 泊等閘。」

至元二十七年罷。改海道運糧萬戶府「運米伯」要賑 乏食。

按《元史世祖本紀》:「二十七年夏四月癸未,罷海道運 糧萬戶府,改利津海道運糧萬戶府為臨清御河運 糧上萬戶府。五月庚午,伯要民乏食,命撒的迷失以 車五百兩運米千石賑之。」

至元二十八年,「運米給上都民,罷併諸運糧府司造 艘備灤河漕運,濬運糧埧河。」

按《元史世祖本紀》。二十八年。「春正月癸卯。上都民仰 食於官者眾。詔傭民運米十萬石。致上都官價石四 十兩。命留守木八剌沙總其事。辛酉。罷江淮漕運司。 併於海船萬戶府。由海道漕運。十一月甲辰。罷海道 運糧鎮撫司。十二月辛卯。濬運糧埧河。築隄防 按《續文獻通考》。」二十八年又用朱清、張瑄之請。併四 府為都漕運萬戶府二,止令清、瑄二人掌之。其屬有 千戶、百戶等官,分為各翼,以督歲運。清瑄,故海盜也, 故備知海道曲折,舟行無患,而元亦信任之,舉全臺 付之,兩人黃金虎符,萬戶以下出入其手,召募遍東 南而莫之問,以此獲其利。

按《永平府志》:二十八年九月,姚演言,「奉敕疏濬灤河, 漕運上都,取沿河蓋露囷工匠雜物,仍豫來歲漕船 五百艘,水手一萬,縴夫二萬四千。省臣等集議,近歲 荒歉凋弊,造舟調夫,並行必困。請先造十艘,量撥水 手試之,果便,續增制可。先以五十艘行之,仍選能人 同事,將挽舟踰山而上,至開平,郭守敬視之不可,乃」 止。

至元二十九年,海運糧無耗折。

按《元史世祖本紀》,「二十九年六月辛亥,中書省臣言, 今歲江南海運糧至京師者一百五萬石,至遼陽者 十三萬石,比往歲無耗折不足者。」 按《食貨志》:「初,海 運之道,自平江劉家港入海,經揚州路通州海門縣 黃連沙頭,萬里長灘開洋,沿山嶴而行,抵淮安路鹽 城縣,歷西海州、海寧府東海縣、密州、膠州界,放靈山 洋」,投東北路多淺沙,行月餘始抵成山,計共水程,自 上海至楊村馬頭,凡一萬三千三百五十里。至元一 十九年,朱清等言其路險惡,復開生道,自劉家港開 洋,至撐腳沙,轉沙觜至三沙洋子江,過匾擔沙大洪, 又過萬里長灘,放大洋至青水洋,又經黑水洋至成 山,過劉島至芝罘、沙門二島,放萊州大洋,抵界河口, 其道差為徑直。明年,千戶殷明略又開新道,從劉家 港入海,至崇明州三沙放洋,向東行,入黑水大洋,取 成山,轉西至劉家島,又至登州沙門島,於萊州大洋 入界河。當舟行風信有時自浙西至京師,不過旬日 而已,視前二道為最便云。然風濤不測,糧船漂溺者, 無歲無之,間亦有船壞而棄其米者。至元二十三年, 始責償於運官,人船俱溺者乃免。然視河漕之費,則 其所得蓋多矣。

按《通州志》:「二十九年,通州造船畢,罷提舉司。」

至元三十年,運米給兀末魯罕軍及遼陽戍兵,賜新 開漕河名曰「通惠。」

按《元史世祖本紀》。三十年春正月「戊辰。樞密院臣奏 兀渾察部兀末魯罕軍每歲運米六千四百二十六 石以給之。二月己丑。減河南江浙海運米四十萬石。 丁酉,敕海運米十萬石給遼陽戍兵。三月庚申。以平 章政事范文虎董疏漕河之役。秋七月丁丑。賜新開 漕河名曰通惠。」 按《河渠志》。通惠河其源出於白浮 甕山諸泉水也。世祖至元二十八年,都水監郭守敬 奉詔興舉水利,因建言「疏鑿通州至都河,改引渾水 溉田,於舊閘河蹤跡,導清水,上自昌平縣白浮村,引 神山泉,西折南轉,過雙塔、榆河、一畝、玉泉」諸水,至西 門入都城南,匯為積水潭,東南出文明門,東至通州 高麗莊入白河,總長一百六十四里一「百四步。塞清 水口一十二處,共長三百一十步,壩閘一十處,共二 十座。節水以通漕運,誠為便益。」從之。首事於至元二 十九年之春,告成於三十年之秋,賜名曰通惠。凡役 軍一萬九千一百二十九,工匠五百四十二,水手三 百一十九,沒官囚隸百七十二,計二百八十五萬工, 用楮幣百五十二萬錠,糧三萬八千七百石,木石等 物稱是。役興之日,命丞相以下皆親操畚,鍤為之倡。 置閘之處,往往於地中得舊時磚木,時人為之感服。 船既通行,公私兩便。先時,通州至大都五十里,陸輓 官糧歲若干萬,民不勝其悴,至是皆罷之。其壩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