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8 (1700-1725).djvu/5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耳而藏於心。心億則樂,窕則不咸,摦則不容,心是以 感,感實生疾。今鐘摦矣,王心勿堪,其能久乎?」

《禮記·檀弓》:「知悼子卒,未葬,平公飲酒,師曠、李調侍,鼓 鐘。杜蕢自外來,聞鐘聲,曰:『安在』?」曰:「『在寢』。杜蕢入寢,歷 階而升,酌曰:『曠飲斯』。又酌曰:『調飲斯』。又酌,堂上北面 坐飲之,降,趨而出。平公呼而進之曰:『蕢曩者,爾心或 開,予是以不與爾言。爾飲曠,何也』?曰:『子卯不樂。知悼 子在堂,斯其為子卯也大矣!曠也太師也,不以詔,是』」 以飲之也。「爾飲調,何也?」曰:「調也,君之褻臣也,為一飲 一食,忘君之疾,是以飲之也。」「爾飲何也?」曰:「蕢也,宰夫 也,非刀匕是共,又敢與知防,是以飲之也。」平公曰:「寡 人亦有過焉,酌而飲寡人。」杜蕢洗而揚觶。公謂侍者 曰:「如我死,則必毋廢斯爵也。」至於今既畢獻斯揚觶。 謂之杜舉。

《呂氏春秋·長見篇》晉平公鑄為大鐘,使工聽之,皆以 為調矣。師曠曰:「不調,請更鑄之。」公曰:「工皆為調矣。」師 曠曰:「後世有知音者,知鐘之不調也,臣竊為君恥之。」 至於師涓,而果知鐘之不調也。

《晏子諫下篇》景公為臺,臺成又欲為鐘。晏子諫曰:「君 不勝欲為臺,今復欲為鐘,是重斂於民,民之哀矣。夫 斂民之哀而以為樂,不祥。」景公乃止。

景公為大鐘,將懸之。仲尼、伯常賽、晏子三人俱朝,曰: 「鐘將毀!」鐘果毀。公見三子問之,晏子對曰:「鐘大不以 禮,故曰將毀。」仲尼曰:「鐘大懸,下氣上薄,故曰將毀。」伯 常賽曰:「今日庚申,雷日也。陰莫勝於雷,故曰將毀。」 《淮南子要略》:齊景公內好聲色,外好狗馬,獵射亡歸, 好色無辨,作為路寢之臺,族鑄大鐘,撞之庭下,郊雉 皆呴。

《莊子·山木篇》:北宮奢為衛靈公賦斂,以為鐘,為壇乎 國門之外,三月而成上下之縣。王子慶忠見而問焉, 曰:「『子何術之設』?奢曰:『一日之閒無敢設也。奢聞之,既 雕既琢,復歸於朴。侗乎其無識,儻乎其怠疑,萃乎芒 乎其送往而迎來,來者勿禁,往者勿止,從其彊梁,隨 其曲傅,因其自窮,故朝夕賦斂而毫毛不挫,而況有』」 大塗者乎。

《尸子》,鄭簡公謂子產曰:「飲酒之不樂,鐘鼓不鳴,寡人 之性也。國家之不乂,朝廷之不理,與諸侯交之不得 志也,子之任也。子無入寡人之樂,寡人無入子之朝。」 自是以來,子產理鄭,城門不閉,國無盜賊,道無饑人。 孔子曰:「若鄭簡公之好樂也,雖抱鐘而朝可也。」 《戰國策》,魏文侯與田子方飲酒而稱樂。文侯曰:「鐘聲 不比乎左高田子方笑。」文侯曰:「奚笑?」子方曰:「臣聞之, 君明樂官,不明樂音。今君審於聲,臣恐君之聾於官 也。」文侯曰:「善!敬聞命。」

《韓子內儲說》:叔孫相魯,貴而主斷。其所愛者曰豎牛, 亦擅用叔孫之令。叔孫有子曰壬,豎牛妒而殺之。壬 兄曰丙,豎牛又妒而欲殺之。叔孫為丙鑄鐘,鐘成,丙 不敢擊,使豎牛請之叔孫,豎牛不為請,又欺之曰:「吾 已為爾請之矣。使爾擊之。」丙因擊之。叔孫聞之曰:「丙 不請而擅擊鐘。」怒而逐之,丙出走齊。

《說林》篇:智伯將伐仇由,而道難不通,乃鑄大鐘,遺仇 由之君。仇由之君大說,除道將內之。赤章曼枝曰:「不 可。此小之所以事大也,而今也大以來,卒必隨之,不 可內也。」仇由之君不聽,遂內之。赤章曼枝因斷轂而 驅,至於齊,七月而仇由亡矣。

《國語》:宋人殺昭公。趙宣子請師於靈公以伐宋,公許 之。乃發令於太廟,召軍吏而戒。樂正,令三軍之鐘鼓 必備。趙同曰:「國有大役,不鎮撫民,而備鐘鼓,何也?」宣 子曰:「大罪伐之,小罪憚之,是故伐備鐘鼓,聲其罪也。 明聲之,猶恐其不聞也。吾備鐘鼓,為君故也。」乃使旁 告於諸侯,治兵振旅,鳴鐘鼓,以至於宋。

《說苑正諫篇》:楚莊王立為君,三年不聽朝。蘇從乃入 諫。莊王立鼓鐘之閒,曰:「吾鼓鐘之不暇,何諫之聽?」蘇 從曰:「臣聞之:好道者多資,好樂者多迷,好道者多糧, 好樂者多亡,荊國亡無日矣,死臣敢以告王。」王曰:「善。」 左執蘇從手,右抽陰刀,刎鐘鼓之懸。明日授蘇從為 相。

《淮南子泰族訓》:「闔閭伐楚,五戰入郢,燒高府之粟,破 九龍之鐘。」

《三輔黃圖》:「始皇簴高三丈,鐘小者千石。」 漢舊儀,「高祖廟鐘十枚,各受十石,撞之,聲聞百里。」 《古今樂錄》:「高廟中四鐘,皆秦時廟鐘也,重十二萬斤。 明帝徙二鐘在南宮。」

《漢書禮樂志》:「孔光奏:鐘工、磬工員各一人,不可罷。」 《東方朔外傳》:漢武帝未央宮殿前鐘無故自鳴,三日 三夜不止,大怪之,召待詔王朔問之,朔對曰:「有兵氣。」 上更問東方朔,朔對曰:「王知其一,不知其二。臣昔聞 銅土之子,以陰陽氣類言之,子母相感,山恐有崩弛 者,故鐘先鳴。《易》曰:『鳴鶴在陰,其子和之』。上曰:『應在幾 日』?朔?」曰:「在五日內。」居三日,南郡太守言有山崩,延袤 二十餘里。上大笑,賜帛三十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