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8 (1700-1725).djvu/5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禹所鑄,或云是越王樂器。頃年於空中夜夜飛鳴,人

皆聞之,忽墮於禹廟內,藏之府庫,綿歷七八十年。」累 有名僧求請,欲彰其異,而皆嫌問不與。咸通中,左常 侍李綰為浙東觀察使,請玉霄峰葉尊師修齋受籙, 於使宅,立壇出此鐘以擊之。既而水部員外柳韜白 上京,得老君夾紵像,高三四尺,聖相奇妙。乃重裝修 作盝頂寶帳,以白金香鴨、香龜數事,送於玉霄,亦便 留籙壇內供養。齋畢,李貂命賓為鐘銘,具以歲月,刻 於鐘上,并老君像皆送山中,所刻之處,燦然金色。禹 跡寺僧頻來求此鐘不得,既知鐫勒銘篆,已送天台, 計無所出,乃揚言曰:「天台所得古鐘,乃真金也。匠人 所刻之末,是數兩金,況於鐘乎?又有香鴨器皿,計其 所直多矣。」因有衲僧與不道輩十餘人,夜入玉霄宮, 伏於版閣之下,中夜踰欄干而上,於道場中取香鴨、 香龜、金龍道具,實於囊中,縻鐘於背,出門群呼而去。 尊師知之,不許徒弟追之。僧等約行三十餘里,憩一 大樹下,良久天明,只在閣柱之側。眾小師往視之,背 鐘者已殭死矣。其餘徒黨,癡懵凝然,不辨人物,鐘及 金帛,一無所失。尊師咒水灑之。良久僧亦稍醒,群賊 乃蘇,發願立誓,乞不聞於官,乃盡釋之,扶舁病僧而 去。僧至山下乃卒。

越州上虞縣郛郭閒有隙地數畝,時聞鐘鳴地中。咸 通年,縣令夏侯頗傾心崇道,以縣邑無觀,買其地創 造觀宇,掘地獲古鐘百餘斤,上有文字曰「正觀。」是冬 賜額,以降誕節祝壽所奏,賜名延慶觀焉。

《玉堂閒話》:吉州龍魚觀有巨鐘,上有文曰:「晉元康年 鑄」鐘,頂有一竅,古老相傳,則天時聲震長安,詔鑿之, 其竅是也。天祐年,忽一夜失鐘所在,至旦如故。見蒲 牢有血痕并蕬草。蕬草者,江南水草也,葉如薤,隨水 深淺而生。觀前大江,數夜居人聞江水風浪之聲。至 旦,有漁者見江心有一紅旗,水上流下,漁者棹小舟 往接取之。至則見金鱗光耀,波濤洶湧。漁者急回,始 知《蒲牢鬥》傷江龍也。

《道州志》:祁陽縣白鶴觀有鐘,重數百斤。唐末一夕有 雷雨,鐘忽吼躍入江。後有客夜宿昭潭,夢一道流曰: 「吾祁陽縣白鶴觀道士,欲歸久矣,幸附後載。」客諾之。 遲明解纜,忽有鐘臥水次,有文曰「祁陽白鶴觀鐘」,客 遂載歸。

《雲笈七籤》爰赤木古鐘,開元中所進。云赤木莊在玉 山之下,時聞地中隱然有鐘聲,尋求莫能致。一旦赤 木患瘡疾且甚,醫不能祛,夢一青童曰:「得浴鐘水洗 之即愈。」赤木就近觀寺中,以水洗鐘,用器盛之,歸以 洗瘡,微加痛劇。乃令人於常聞鐘聲處聽之,果聞鐘 在地下。掘數尺而得,形上有坐師子為鼻,鼻下平闊, 其頂圓大,圍三尺餘六七寸,頓小如腰鼓形,向下復 大,奇文隱鏤,萬狀千名,殆非鎔範所作。既得以水浴 去泥土,取其水洗瘡,即日痊愈。夜有光影,時或自鳴, 為鄰里所異,不敢藏隱,奉表進焉,敕賜景龍觀。黃巢 前,此鐘猶在。寶應中,𥂕厔縣居人耕地亦得古鐘百 餘斤,上有伏虎形為鼻。自鼻以下頓「大數寸,而小殺 之,如是再殺三成,共高一尺九寸,遍身天花雲葉」,工 用殊妙,比赤木所得,圓厚而重。既得,夜夜有光,或飛 於空中,聲韻清越。亦表上進,詔送元真觀。久之,取留 內殿。

渝州南平縣道昌觀有古鐘焉。以二獅子對立捧花 座,蛟螭為鼻,蛟尾分繞獅之足,盤於鐘上。鐘形再殺 三成,如𥂕厔古鐘之狀。於其殺處,細花文五條,當中 一條,黃色明淨,累累若珠貫焉。次珠條之外,作花片 之狀,屈曲相縈。又外一重雲葉纏繞,蹤跡奇巧,工甚 周細,若非人工。此外周身有花,不可細記,云是湘東 「王,送與隱居陶貞白。」近因亂離,鐘已遺失。

《湘山野錄》:上元縣民時疾暴死,心氣尚暖,凡三日復 甦,乃誤勾也。自言至一殿庭閒,忽見先主被五木縲 械甚嚴,民大駭,竊問曰:「主何至於斯耶?」主曰:「吾為宋 齊丘所誤,殺禾州降者千餘人以冤訴。」因此主問其 民曰:「汝何至斯耶?」其民具道誤勾之事。主聞其民卻 得生還,喜且泣曰:「吾仗汝歸語嗣君,凡寺觀鳴鐘當 延之。今吾永受苦,惟聞鐘則暫休。或能為吾造一鐘 尤善。」民曰:「我下民爾,無緣得見。設見之,胡以為驗?」主 沉慮曰:「吾在位嘗與于闐國交聘,遺吾一瑞玉天王, 吾愛之,嘗置於髻,受百官朝。一日加廁,忘取之,因感 頭痛。夢神謂吾曰:『玉天王寘於佛塔或佛體中,當則 愈』。吾因獨引一匠於瓦棺寺鑿佛左」膝以藏之,香泥 自封,無一人知者,汝以此事可驗。又云:「語嗣君勿信 用宋齊丘。」民既還家,輒不敢已,遂乞見主,具白之,果 曰:「冥寞何憑?」民具以玉天王之事陳之,主親詣瓦棺, 剖佛膝,果得之。感泣慟躄,遂立造一鐘於清涼寺,鐫 其上云:「薦列祖孝高皇帝,脫幽出厄,以玉像建塔,葬 於蔣山。」齊丘寵待愈解。

《太平廣記》:「晉都洛下,丙申年春,翰林學士王仁裕夜 直,聞禁中蒲牢每發聲,如叩項腦之閒,其鐘忽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