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記/卷第二十二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二十二 武部

旌旗第一[编辑]

敘事[编辑]

  《釋名》曰:旌,精也,言有精光也;旌,期也,言與眾期於下也。按《列子》:黃帝與炎帝戰,以雕鷹鳶為旗幟,蓋旌旗之始也。《周官》:司常掌九旗之物,名各有屬,以待國事。日月為常,交龍為旗,通帛為旃,雜帛為物,熊虎為旗,鳥隼為,龜蛇為,全羽為┸,析羽為旌。龍九ヵ,以象大火也;鳥七ヵ,以象鶉火也,熊旗六ヵ,以象伐也,龜蛇四ヵ,以象營室也,弧旌枉矢,以象弧也。(《釋名》曰:九旗之名,日月為常,畫日月於其端;天子所建,言常明也。交龍為,倚也,畫作兩龍相依倚,通以一赤色為之,無文采,諸侯所建也。通帛為旃;旃,戰也,戰戰恭已而已;三孤所建,象無事也。熊虎為旗;旗,期也,言與眾期於下;軍將所建,象其猛如熊虎也。鳥隼為,譽也;軍吏所建,急疾趨事,則有稱譽也。雜帛為物;一作旆,以雜色綴其邊為燕尾;將帥所建,象物雜也。龜蛇為,兆也,龜知氣兆之吉凶;建之於後,察度事宜之形兆也。全羽為┸;┸,順滑貌,析羽為旌,注旄竿首。)又《廣雅》雲:天子之旌高九仞,諸侯七仞,大夫五仞,士三仞。則《禮含 文嘉》曰:天子之旗九仞,十二旒曳地;諸侯七仞,九旒齊軫;卿大夫五仞,七旒齊較;士三仞,五旒齊首,是也。又牙旗者,將軍所建也。黃帝《出軍決》曰:有所攻伐,作五采牙幢。青牙旗引往東,赤牙旗引往南,白牙旗引往西,黑牙旗引往北,黃牙旗引往中,此其義也。

事對[编辑]

  【招虞 警眾】《孟子》曰:齊景公招虞人以旌,不至,將殺之。《禮記》曰:前有水則載青旌。鄭玄注曰:載,所謂舉於旌首,所以警眾者也。

  【舉皮 析羽】鄭記王贊問曰:“舉於旌首,當皆以皮邪,盡之也?”鄭答曰:“皆俱舉皮置於首,不盡。”《周禮》曰:析羽為旌。

  【載青 尚黑】載青見上。《史記》曰:秦並天下,以水德之始,於旄節旗皆尚黑。

  【翼明 鳥集】《天文要集》曰:翼星明,旌旗用。《趙氏兵書》曰:有鳥集將軍旌上,將軍增秩錄。

  【表門 設道】《周禮》曰:掌舍為帷宮殿旌門。注曰:樹旌以表門。《漢書 文帝詔》雲:朝有進善之旌。應劭注曰:堯設五達之道,令人進善也。

  【在浚 沿河】《毛詩》曰:孑孑幹旌,在浚之城。《後魏書》曰:太祖進師臨河,連旌沿河千餘裡。

  【九名 五法】《周禮》曰:司常掌九旗之物名。《河圖》曰:風後曰:“予告汝帝之五旗:東方法青龍曰旗,南方法赤鳥曰鼠,西方法白虎曰典,北方法玄蛇曰,中方法黃龍曰常。”

  【九仞 六ヵ】並見上。

  【翠鳳 玄蛇】《史記》:李斯上書曰:“今陛下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玄蛇見上。

  【法鳥 擬虹】法鳥見五法注。王沉《餞行賦》曰:曳招搖之修旗,若蜿虹之垂天。

  【喜史 勝氣】郝萌占曰:旗上有光,人主大喜,延年益壽。黃帝《出軍決》曰:始立牙之日,吉氣來應,旗幡指敵,是謂堂堂之陳,正正之旗,此大勝之征。

  【設黃 尚赤】周遷《東服雜記》曰:晉元皇始制五牛之旗,設青在左,黃在中。《史記》曰:沛公祠黃帝尤於沛庭,旗幟皆尚赤。

  【舉青 懸赤】《軍令》曰:聞雷鼓音,舉白幢絲旗,大小船皆進戰,不進者斬;聞金音,舉青旗,船皆止,不止者斬。《王孫子》曰:桀紂或身放南巢,或頭懸赤旗,斯無他,不節財而暴人也。

  【五牛 四獸】五牛事見上注。《禮記》曰:行,前朱雀而後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招搖在上,急繕其怒。注曰:以此四獸為軍陳,象天也;畫招搖星於旌旗上,以起居圍勁軍之威怒。

  【駭軍 指敵】《詩 推度災》曰:上出號令而化天下,震雷起而驚蟄。睹旗鼓,動三軍,駭觀其前,動化而天情可見矣。黃帝《出軍決》曰:始立牙之日,喜氣來應,旗幡指敵,或從風來,此大勝之征。

  【賜黃鳥 法青龍】《墨子》曰:赤鳥銜書降,曰:“命周文王伐殷,天賜武王黃鳥之旗。”法青龍見上注。

[编辑]

  【吳胡綜《大牙旗賦》】黃初八年,黃龍見,孫權稱號,因瑞改元,作黃龍大牙旗。常在軍中,進退視其所向,命綜為賦,曰:狼弧垂象,實惟兵精;聖人觀法,是效是營。始作器械,爰求厥成,四靈既布,黃龍處中。周制日月,實曰太常;傑然特立,六軍所望。

祭文[编辑]

  【後漢滕輔《祭牙文》】恭修太牢,潔薦遐靈;推轂之任,實討不庭;天道助順,正直聰明。

  【宋鄭鮮《祭牙文》】潔牲先事,薦茲敬祭。崇牙既建,義鋒增厲;人鬼一揆,三才同契。惟茲靈鑒,庶必有察;逆順取辨,忠孝表節;使凶丑時殲,主寧臣悅。振旅南原,凱歸西蕃,神器增輝,四境永安。

  【陳子昂《牙文》】蓋先王作兵,以討有罪;奸慝竊命,戎夷不龔,則必肆諸市朝,大戮原野。皇家子育萬國,寵綏百蠻,青□幹呂,白環入貢,久有年矣。契丹凶羯,敢亂天常,乃蜂聚丸山,豕食遼塞,宴安鴆毒,作為攙搶。天厭其凶,國用致討;皇帝命我,肅將王誅。今大軍已集,吉辰葉應,旄頭首建,羽旆前列,夷貊感威,將士聽誓。方侯天命,為民殄災,惟爾有神,尚殲乃醜。召太一,會雷公,翼白虎,乘青龍;星流彗端,冰消朔裔。使兵不血刃,戎夏大同,以昭我天子之德。允乃神之功,豈非正直克明,無縱大讎,以作神羞。

劍第二[编辑]

敘事[编辑]

  《釋名》曰:劍,撿也,所以防撿非常也。按《管子》曰:昔葛天盧之山,發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為劍鎧,此劍之始也。《周官》:桃氏為劍,臘廣二寸有半寸,(臘謂兩刃。)兩從半之,(劍脊兩面殺趨鍔者。)以其臘廣為之莖圍,長倍之;(莖謂劍交人之所握以上。)中其莖,設其後,(謂從中以卻稍大之。)身長五其莖長,重九鋝,謂上上制,上士服之。身長四其莖長,重七鋝,謂之中制,中士服之。身長三其莖長,重五鋝,謂之下制,下士服之。其後楚有龍泉,秦有太阿、工市,吳有幹將、鏌耶、屬鏤,越有純鉤、湛戶、豪曹、魚腸、巨闕諸劍。(越《絕書》曰:楚王召風鬍子,令之吳越,見歐冶子、幹將,使之為鐵劍三枚:一曰龍泉,二曰太阿,三曰工市。楚王問之:“何謂龍泉、太阿、工市?”風鬍子對曰:“龍泉狀如登高山,臨深淵;太阿巍巍翼翼,如流水之波;工市從文間起,至脊而止,如珠而不可枉,文若流而不絕。”晉鄭聞此三劍,求之不得,乃興師圍楚城。楚王引太阿劍登城麾之,士卒迷惑,流血千里。晉鄭之頭畢白。《吳越春秋》曰:幹將,吳人,與歐冶子同師。闔閭使造劍二枚,一曰幹將,二曰鏌耶。饃耶者,幹將之妻名。幹將作劍,金鐵之精未肯流,幹將夫妻乃斷發剪指,投之爐中,金鐵乃濡,遂以成劍。陽曰幹將而作龜文,陰曰鏌耶而作漫理。幹將匿其陽而出其陰,獻之闔閭。《左傳》曰:吳王賜子胥屬鏤以死。《吳越春秋》又曰:越王允常聘歐冶子作名劍五枚:一曰純鉤,二曰湛盧,三曰豪曹,四曰魚腸,五曰巨闕。秦客薛燭善相劍,越王取豪曹、巨闕、魚腸等示之,薛燭皆曰非寶劍也。取純鉤示,薛燭曰:“光乎如屈陽之華,沉沉如芙蓉始生於湖;觀其文如列星之行,觀其光如水溢於塘,此純鉤也。”取湛盧示之,薛燭曰:“善哉!銜金鐵之英,吐銀錫之精;寄氣托靈,有遊出之神。服此劍可以折衝伐敵,人君有逆謀則去之他國。”允常乃以湛盧獻吳,吳公子光弑吳王僚,湛盧去如楚。)漢有高祖斬蛇劍,(見《漢書》)。魏有文帝飛景、流彩、華鋒三劍,(見《典論》)。吳有白虹、紫電、辟邪、流星、青冥、百里六劍,(見崔豹《古今注》)。皆陸斷馬牛,水擊鴻雁,當敵則斬於甲盾,(《戰國策》曰:韓卒之劍,皆出於冥山棠溪。墨陽宛馮,龍泉太阿,皆陸斷馬牛,水擊鴻雁,當敵斬於甲盾耳。)此天下名器也。(見《列子》)。古者天子二十而冠,帶劍;諸侯三十而冠,帶劍;大夫四十而冠,帶劍。隸人不得冠。庶人有事得帶劍,無事不得帶劍。(見《賈子》)。禮之所興也。劍之在左,青龍象也;刀之在右,白虎象也。(見《春秋繁露》)。舊制,上公九命則劍履上殿,儲君禮均群後,宜劍舄升殿。或雲漢魏儲君制不納舄,則知劍履上殿久矣。漢儀,諸臣帶劍,至殿階解劍。晉世始代之以木。貴者猶用玉首,賤者用蚌,金銀玳瑁為雕飾。(見周遷《輿服雜事》)。凡劍口謂之鐔,(見呂靜《韻集》)。鼻謂之璏,(見《字林》)。鞘謂之室,(見《方言》)韜謂之衣。(見《說文》)。亦曰衤堯。

事對[编辑]

  【鐵英 金穎】越《絕書》曰:楚王召風鬍子問之曰:“聞吳王有幹將,越有歐冶,請此二人作鐵劍可乎?”風鬍子曰:“善。”於是使之吳見幹將,越見歐冶子,使之作鐵劍。歐冶、幹將鑿茨山,泄其溪,取其鐵英,為劍二枚。《吳越春秋》曰:幹將者,吳人,與歐冶同師,俱作劍。越前來獻劍三枚,闔閭得而寶之,故使幹將造劍二枚。幹將曰:“昔吾師之作冶也,金鐵之穎不銷。”夫妻俱入冶爐之中。

  【飾鮫 雕蚌】《山海經》曰:鮫魚皮有珠文而堅,可以飾刀劍口。周遷《輿服雜事》曰:劍所從來久矣,其後惟朝服帶劍。晉朝代之以木,貴者玉飾首,賤者雕蚌。見敘事。

  【龜文 龍藻】《吳越春秋》曰:吳使幹將造劍二,陽曰幹將,而作龜文,龍藻。曹毗《魏都賦》曰:劍則流彩之珍,素質之寶;乍虹蔚波映,或龜文龍藻。服之可以威百蠻,指麾可以開昏擾。

  【步光 飛景】曹植《七啟》曰:步光之劍,華藻繁縟。魏文帝《典論》曰:選茲良金,命彼國工,精而煉之。至於百辟,浹以清漳,光似流星,名曰飛景。

  【齊金 楚鐵】《國語》曰:桓公問曰:“齊國寡甲兵,為之若何?”管子曰:“小罪謫以金,分宥問罪。入美金以鑄劍戟,試之狗馬。”《史記》曰:秦昭王臨朝歎息曰:“吾聞楚之鐵劍利則士勇也。”

  【玉頭 珠口】張敞《晉東宮舊事》曰:太子儀飾有玉頭劍。《山海經注》曰:鮫魚皮有珠文而堅,可以飾劍口。

  【犀表 魚文】魏文帝《典論》曰:余好擊劍,命彼國工,以為寶器,飾以文玉,表以通犀。《淮南子》曰:淳鉤魚腸之始下型,擊不能斷,刺不能入。及加砥礪,則水斷龍舟。注:魚腸文繞屈若魚腸。

  【賜馮 賞魏】《東觀漢記》曰:建武二年,遣馮異西擊赤眉於關中。上自河南賜異乘輿七尺玉貝劍。張瑩《漢南記》曰:魏應,字尹伯,任城人。明魯詩,章帝重之,數進見論難於前,特受賞賜劍衣服也。

  【辟閭 巨闕】《孫卿子》曰:幹將、莫邪、辟閭,皆古之良劍也。巨闕見上。

  【錯荊玉 銜越金】曹植《七啟》曰:步光之劍,華藻繁縟;綴以驪龍之珠,錯以荊山之玉。《吳越春秋》曰:秦客薛燭善相劍,楚王取湛盧示之。燭曰:“善哉!銜金鐵之英,吐銀錫之精。”見上。

  【候天 占氣】趙曄《吳越春秋》曰:吳使幹將造劍二枚,一曰幹將,二曰饃耶。饃耶者,幹將之妻名。幹將造劍,采五山之精,合六金之英,候天伺地,陰陽同光。雷次宗《豫章記》曰:吳未亡,恒有紫氣見牛鬥之間,占者以為吳興,唯張華以為不然。及吳平,此氣愈明。華曰:“此寶劍氣。”

  【麾城 擊市】麾城見敘事。擊市者,尉繚子曰:“一賊挾劍擊于市,萬人無不觸辟者,臣以為非一人獨勇,一市萬人皆不肖也。”

  【鼓橐 駭爐】《吳越春秋 幹將》曰:昔吾師之作冶也,金鐵之穎不銷,夫妻乃斷發剪指,投之爐中,使童子二百鼓橐壯炭,金鐵乃濡。魏文帝《典論》:餘好擊劍,善以短乘長。選茲良金,命彼國工,精而煉之。至於百辟,其始成也,五色駭爐,巨橐自鼓。

  【遷地 徹天】《周禮》曰:鄭之刀,宋之斤,魯之削,吳越之劍,遷乎其地而不能為良,地氣然也。雷次宗《豫章記》曰:吳未亡,恒有紫氣見於鬥牛之間。張華聞雷孔章妙達緯象,乃邀宿,屏人問。孔章曰:“唯鬥牛之間有異氣,有寶物之精,上徹於天耳。”孔章具言,遂以孔章為酆城令,掘得二劍。

  【墜竹 帶槐】趙曄《吳越春秋》曰:越王允常聘歐冶子作劍五枚,三大二小,三曰豪曹。秦客薛燭善相劍,王取豪曹示之。薛燭曰:“實非寶劍也。今豪曹五色,黯然無華,已殞其光,亡其神。此劍不登斬而辱,則墮於飲中矣。”王曰:“寡人置劍竹盧上,過而墜之,斷金獸之頸,飲濡其刃,以為利也。周斐《先賢傳》曰:許嘉給縣功曹儀小吏,常持劍侍功曹。月朔晨朝,並持炬火,嘉於是忿然歎曰:“男兒為吏,不免賤役。”即投火於地,以劍帶槐樹,趨出府門。

[编辑]

  【梁吳均《詠寶劍詩》】我有一寶劍,出自昆吾溪;照人如照水,切玉如切泥。鍔邊霜凜凜,匣上風淒淒;寄語張公子,何當來見攜。

  【崔融《詠劍詩》】寶劍出昆吾,龜龍夾采珠;五精初獻術,十戶竟論都。匣氣沖牛斗,山形轉鹿盧;欲知天下貴,持北問風胡。

[编辑]

  【李嶠《寶劍篇》】吳山開,越溪涸,三金合冶成寶鍔。淬綠水,鑒紅雲,五彩炎起光氛氳。背上銘為萬年字,胸前點作七星文;龜甲參差白虹色,鹿盧宛轉黃金飾。駭犀中斷甯方利,駿馬群驅未擬直。風霜凜凜匣上清,精氣遙遙鬥間明;避災朝穿晉帝屋,逃難夜入楚王城。一朝配偶逢大仙,虎吼龍鳴騰上天;東皇提升紫微座,西王佩下赤城田。承平久息干戈事,僥倖得充文武備;陰災辟患宜君王,益壽延齡後天地。

[编辑]

  【郭元振《古劍歌》】君不見昆吾鐵冶飛炎煙,紅光紫氣俱赫然;良工鍛煉經幾年,鑄得寶劍名龍泉。龍泉顏色如霜雪,良工諮嗟歎奇絕;琉璃匣裡吐蓮花,錯鏤金環映明月。正逢天下無風塵,幸得周防君子身;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綠龜鱗。非直結交遊俠子,亦嘗親近英雄人,何言中路遭棄捐,零落漂淪古獄邊;雖複沉埋無所用,猶能夜夜氣沖天。

[编辑]

  【梁簡文帝《謝賚方諸劍等啟》】才發玉函,雕奇溢目,始開牙檢,麗飾交陳,已疋丹霞之輝,乍比青□之制。身文自貴,器用惟宜,寒暑兼華,左右相照。

[编辑]

  【晉裴景聲《文身劍銘》】器以利表,實以名舉;良劍耿介,體文經武。陸斷玄犀,水截輕羽;九功斯象,七德是輔。

  【晉張協《太阿劍銘》】太阿之劍,世濟其美;淬以清波,斂以越砥。如玉斯曜,若景在水;不運自肅,率土從軌。

刀第三[编辑]

敘事[编辑]

  《釋名》曰:刀,到也,以斬伐,到其所乃擊之也。其末曰鋒,言若鋒刺之毒利;其本曰環,形似環也。或曰黃帝采首山之金,始鑄為刀。(見郭子橫《洞冥記》)。厲代有吳刀,赤刀,容刀,鸞刀,(《歸藏》曰:大副之吳刀,是用出禹。《尚書》曰:赤刀大訓,弘璧琬琰,在西序。孔安國注曰:寶刀赤刀,削也。《毛詩》曰:執其鸞刀。注曰:刀有鸞者。《毛詩》又曰:何以舟之,維玉及瑤,な䩬容刀。注雲:舟,帶也;容刀言有武事。)鄭刀,(見《周禮》)。孟勞,(《梁傳》曰:孟勞,魯之寶刀。)西戎利刀,(見《孔叢子》:秦王得之,割玉如割木也。)昆吾割玉刀,(見《十州記》:周穆王時,西胡所獻,切玉如切泥。)鳴鴻刀,(見郭子橫《洞冥記》:漢武帝以賜東方朔。)百辟寶刀,(《典論》曰:魏太子丕造百辟寶刀,一曰靈寶,二曰含章,三曰素質;又作露陌刀,一名曰龍鱗刀。)百煉、青犢、漏影三刀。(見崔豹《古今注》:漢文帝刀。)古人鑄刀,以五月丙午,取純火精,以協其數。(見虞喜《志林》。)又阮師之作刀,受法于金精之靈。七月庚辛,見金神於冶監之門,向西再拜。金神教以水火之齊,五精之煉。用陰陽之侯,取剛柔之和,三年作刀千七百七十日。其刀平背夾刃,方口洪首,截輕微不絕絲發之系,斫堅剛無變動之異。(見楊泉《物理論》)。所謂百煉利器,以辟不祥,懾服奸宄者,此也。(見魏武帝內戒令)。

事對[编辑]

  【吳刀 周寶】吳刀見敘事。《博物志》曰:赤刀,周之寶器。

  【脫光 漏影】《龍魚河圖》曰:有脫光刀。漏影見敘事。

  【屠牛 斬虎】《淮南子》曰:屠牛坦一朝解九牛,而刀可以剃毛。何晏《斬虎刀銘》曰:用造斯器,螭虎是斬。

  【銅口 金頭】《傅鹹奏事》曰:尚書舊奏給介士二百人,人給大銅口刀各一枚。謝尚《與楊征南書》曰:今餉五尺金頭刀。碧綾車,中盾。

  【採金 切玉】並見敘事。

  【專諸持 淩統舞】《烈士傳》曰:專諸持一剛刀,置魚腹中,以刺王僚。《吳書》曰:淩統怨甘甯殺其父,甯常備統,不與相見。于呂蒙會,酒酣,統乃用刀舞。寧起曰:“寧能雙戟舞。”

  【白虎象 金馬形】《春秋繁露》曰:刀在右,白虎之象也。李尤《金馬書刀銘》雲:巧冶煉剛,金馬托形。

  【將軍賜固 刺史與祥】班固《與竇憲箋》曰:今月中舍以令賜固把刀,曰:“此大將軍少小時所服,今賜固。”伏念大恩,且喜且慚。《晉中興書》雲:初,魏徐州刺史任城呂虔,有佩刀。工相之,以為必三公可服此刀。虔謂別駕王祥曰:“苟非其人,刀或為害。卿有公輔之量,故以相與。”祥辭之固,強乃受之。

  【師望鼓刀 庖丁游刃】《楚辭》曰:師望在肆昌何識,鼓刀揚聲後乃喜。《莊子》曰:庖丁為文惠君解牛。丁曰:“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若新發於硎。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遊刃必有餘地,於是以十九年,刀刃如新。”

  【淬以清流 礪以越砥】李尤《金馬書刀銘》雲:淬以清流,礪以越砥。

  【陸犀兕 水截鯨鯢】王粲《刀銘》雲:陸犀兕,水截鯨鯢。

[编辑]

  【魏陳王曹植《寶刀賦》】建安中,魏王命有司造寶刀五枚,以龍熊鳥雀為識,太子得一,余及弟饒陽侯各得一焉。有皇漢之明後,思冥達而玄通;飛文藻以博致,揚武備以禦凶。然後礪以五方之石,監以中黃之壤;規圓景以定環,攄神思而造象。陸斬犀革,水斷龍舟,輕擊浮截,刃不織流。逾南越之巨闕,超西楚之泰阿;實真人之攸禦,求天祿而是荷。

[编辑]

  【梁簡文帝《謝敕賚善勝刀啟》】冰鍔含采,雕琰表飾,名均素質,神號脫光,五寶初成,曹丕先荷其一,善勝今造。愚臣總被其恩,賜韓非之書,未足為比;給博山之筆,方此更輕。

[编辑]

  【後漢李尤錯《佩刀銘》】佩之有錯,抑武揚文;豈為麗好,將戒其身。

  【魏文帝《露陌刀銘》】於鑠良刀,胡練時;譬諸麟角,靡所任茲。不逢不若,永世保持。

  【魏陳王曹植《寶刀銘》】造茲寶刀,既礱既礪。匪以尚武,予身是衛;麟角匪觸,鸞距匪蹶。

  【晉張協《文身刀銘》】寶刀既成,窮理盡妙;繁文波回,流光電照。

弓第四[编辑]

敘事[编辑]

  《釋名》曰:弓,穹也,張之穹崇然也。按《世本》:揮始作弓。(宋衷注曰:揮,黃帝臣。又《孫卿子》曰:亻垂作弓。《墨子》曰:羿作弓。三說不同。)《易》所謂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蓋取諸暌。《周官》:司弓矢掌六弓四弩八矢之法,辨其名物,而掌其守藏,與其出入。六弓,王弓、弧弓、夾弓、庾弓、唐弓、大弓是也。中春獻弓弩,中秋獻矢ゅ,及其頒之。王弓、弧弓,以授射甲革椹質者;夾弓、庚弓,以授射<豸幹>侯鳥獸者;唐弓、大弓,以授學射者、使者、勞者。又弓人為弓,取六材必以其時。六材既聚,巧者和之。幹也者,以為遠也;角也者,以為疾也;筋也者,以為深也;膠也者,以為和也;絲也者,以為固也;漆也者,以為受霜露也。凡為弓,冬析幹,而春液角,夏治筋,秋合三材。為天子之弓,合九而成規;諸侯之弓,合七而成規;大夫之弓,合五而成規;士之弓,合三而成規。又《孫卿子》雲:天子雕弓,諸侯彤弓,大夫墨弓。《三禮圖》雲:彤弓,天子所用;旅弓,卿以下所用也。《爾雅》雲:弓有緣者謂之弭,(今角弓)。以金者謂之銑,以蜃者為謂之珧,以玉者謂之珪。(用金蚌玉飾弓兩頭,因取類以為名。)《釋名》又雲:弓末曰簫,言簫,梢也;又謂之弭,以骨為之,滑弭弭也。中央曰付。付,撫也,所撫持也。簫付之間曰淵。淵,宛也;言宛,曲也。又《說文》雲:享,畫弓也,角弓也;弧,木弓也;,弓曲也;[A201],弓便利也;矍,弓急張也;朋,弓強兒也;于滿弓有所向也。

事對[编辑]

  【四材 七幹】《韓詩外傳》雲:齊景公使人為弓。弓人之妻曰:“此弓者,泰山南烏號之柘,燕牛之角,荊麋之弭,河魚之膠,四物者,天下之精材也。”《周禮》曰:凡反幹之道七,柘為上,檍桑橘木瓜荊次之,竹為下。

  【繡質 綠沉】陳琳《武庫賦》曰:弓則烏號越棘,繁弱角端,象弭繡質,晰付文身。劉劭《趙都賦》曰:其用器則六弓四弩,綠沉黃間,堂溪魚腸,丁令角端。

  【蜃珧 象弭】《爾雅》曰:弓有緣者謂之弭,以蜃謂之珧。見敘事。《毛詩》曰:四牡翼翼,象弭魚服。鄭玄注曰:以象骨為之。

  【定準 成規】譙子《法詞》曰:善耕者足以謹地,待時而動;善射者調弓定準,見可而發。君子善養其人足用。《周禮》雲:天子之弓合九而成規,大夫之弓合五而成規,士之弓合三而成規。見前敘事。

  【楚桃 越棘】《左傳》曰:楚靈王次於乾溪,右尹子革夕。王與之語曰:“昔我先王熊繹,僻在荊山,唯是桃弧棘矢,以供禦王事。”陳琳《武庫賦》曰:弓則烏號越棘,繁弱角端,象弭繡質,晰付文身。沈懷遠《南越志》曰:宋昌縣有棘竹,長十尋,裡人取以為弓。

  【弦木 飾金】《周易》曰: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爾雅》曰:弓以金者謂之銑,以蜃者謂之珧。

  【東房 西序】《尚書》曰:和之弓在東房。孔安國注曰:和,古之弓人也。《儀禮》曰:司射則告賓曰:“弓矢既具。”有司請射。賓與大夫之弓,倚於西序,矢在弓下。

  【招虞 遺卻】《左傳》曰:齊景公田於沛,招虞人以弓,不進。公使執之,辭曰:“旌以招大夫,弓以招士,皮冠以招虞人。臣不見皮冠,故不敢進。”又曰:晉楚戰于鄢陵,卻至三遇楚子之卒,見楚子必下,免胄而趨風。楚子使工尹襄問之以弓。杜預注曰:問,遺之也。

  【青檀 黑幹】《遁甲開山圖》曰:河東有獨頭山,多青檀,可以為良弓。《周禮》曰:弓人為弓,取六材必其時。凡相干,欲赤黑而陽聲,赤黑則向心,陽聲則遠根。

  【陽幹 桑弧】劉向《說苑》曰:齊攻魯,子貢見哀公,請求救于吳。公曰:“奚先君寶之用。”子貢曰:“使吾寶而與我師,是不可恃也。”於是以楊幹麻筋之弓六往。《禮記》曰:男子生,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注雲:天地四方,男子所有事也。

  【越麻 晉竹】越《絕書》曰:麻林山,勾踐欲伐吳,種麻為弓弦,使齊人守之。《晉令》曰:弓弩士習弓射者,給竹弓、角弓,皆二人一張。

  【救日 觀星】《周禮》曰:庭氏掌射國中之妖鳥,若不見其鳥獸,則以救日之弓救月之矢夜射之。鄭司農注曰:救月之矢,謂日月食所作弓矢。張勃《吳錄》曰:揮觀弧星始制弧。

  【錫功 備盜】《毛詩》曰:彤弓,天子錫有功諸侯也。彤弓紹兮,受言藏之。韓揚《天文要集》曰:弧者天弓,備盜賊。

  【象骨 麋肋】《毛詩》曰:四牡翼翼,象弭魚服。鄭玄注:象弭,弓反未{敝弓}者,以象骨為之,以助禦者。劉向《列女傳》曰:晉平公使工為弓,其妻見公曰:“妾之造此弓,亦已勞矣。幹生太山之阿,傅以燕牛之角,纏以荊麋之筋,糊以河魚之膠。此四者天下之選也。”

[编辑]

  【唐太宗文武聖皇帝《詠弓詩》】上弦明月半,激箭流星遠;落雁帶書驚,啼猿映枝轉。

  【後樑宣帝《詠弓詩》】虞人招不進,繁氏久彌工;已悲軒主跡,複挹楚王風。

  【楊師道《奉和詠弓詩》】霜重麟膠勁,風高月影圓;鳥飛隨帝輦,雁落逐鳴弦。

[编辑]

  【齊王融《謝武陵王賜弓啟》】殿下ゼ藻蕙樓,暢藝蘭苑;敷積玉於風筵,壘連珠於月的。兔園掩秀,鄴水慚奇。融揖讓未工,濫升下飲之賓;操弧反正,謬奉招賢之錫。文韜鏤景,逸幹捎雲;玩溢百齡,佩流千載。

[编辑]

  【晉嵇含《木弓銘》】烏號之撲,豐條足理;弦弧走括,截飛駭止。射隼高牆,出必有擬;既用禦武,亦以招士。

  【晉李尤《良弓銘》】弓矢之作,爰自曩時;鄉射載禮,招命在詩。妙稱顏高,巧發晉師;不爭之美,亦以辨儀。

箭第五[编辑]

敘事[编辑]

  《說文》曰:箭,矢也。《釋名》曰:矢,指也,言其有所指向迅疾也。又謂之箭,前進也。《方言》雲:自關而東謂之矢,江淮之間謂之钅侯,關西曰箭。郭璞注雲:箭者竹名,因以為號也。按《世本》:牟夷作矢。(牟夷,黃帝臣名。)《孫卿子》曰:浮游作矢。《周官》:司弓矢掌八矢之法。八矢:一曰枉,二曰系,三曰殺,四曰钅侯,五曰,六曰{弗},七曰恒,八曰庳。凡枉矢、系矢,利火射,用諸守城車戰。殺矢、钅侯矢,用諸近射田獵。矢、{弗}矢,用諸弋射。恒矢,庳矢用諸散射。此八矢者。弓弩各有四焉:蓋枉殺恒,弓所用也;系钅侯{弗}庳,弩所用也。《釋名》又雲:凡矢本曰足,言其形似木,木以下為本,以根為足也。又謂之鏑。鏑,敵也,言可以禦敵也。齊人謂之鏃。鏃,族也,言其所中皆族滅也。關西謂之,鉸也,言有鉸刃也。其末曰括。括,會也,言與弦會也。括旁曰義,形似義也。其受矢之器,以皮曰ゅ,柔服之義也。織竹曰笮,相迫笮之名也。步義人所帶,以箭義於其中也。馬上曰,建也,言弓矢並建立於其中。

事對[编辑]

  【青鏃 赤莖】《魏志》曰:挹婁在夫余東北千餘裡,弓長四尺如弩,括長八寸,青石為鏃。太公《六韜》曰:陷堅陣,敗強敵,大黃參連弩,飛鳧電景自副。注雲:飛鳧,矢名,赤莖白羽,以鐵為首。

  【象星 如雨】《周禮》曰:司弓矢掌八矢之法,枉矢系矢,利火射,用諸守城車戰。鄭玄注:枉矢者,取名飛星。飛行有光也。今之飛矛是也。或謂之兵矢,系矢象焉。二者可結火以射敵,守城車戰。《漢書》曰:匈奴左賢王圍李廣,廣為圓陳外向。矢下如雨,漢兵死者過半。

  【青莖 朱羽】《太公六韜》曰:電景青莖赤羽,以鋼為首。《國語》曰:吳晉會于黃池。吳王擐甲陳卒,赤旗赤羽之,望之如火。賈逵注曰:矢羽為

  【飲石 發銅】劉向《新序》曰:楚熊渠子夜行,見寢石似伏獸,射之飲羽。《韓子》曰:智伯將伐趙,趙襄子曰:“奈無箭何?”張孟談曰:“董安于之治晉陽,公宮之堂,皆煉銅為柱。君發而用之,有餘金矣。”

  【夏服 趙䪍】司馬相如《子虛賦》曰:左烏號之彤弓,右夏服之勁箭。《史記》曰:魏公子無忌進兵擊秦,秦兵解去,遂救邯鄲。趙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平原君負䪍矢,為公子先引。呂忱《字林》曰:䪍盛弩矢。

  【貫隼 傷鳧】《國語》曰:仲尼在陳,有隼集于陳侯之庭而死,楛矢貫之石,其長尺有咫。陳惠公使人如仲尼之館問之,仲尼曰:“隼之來遠矣,此肅慎氏之矢也。”焦貢《易林》曰:雙鳧俱飛,以歸稻池;經涉三澤,為矢所射,傷我胸臆。

  【羊頭 鶉尾】揚雄《方言》曰:凡箭鏃三者謂之羊頭,其廣薄而長薄謂之钅畀。《魏百官志》曰:三公拜,賜鶉尾箭十二枝。

  【金僕 石】《左傳》曰:魯莊公以金僕姑射南官長萬。杜預注曰:金僕姑,矢名也。石事見貫隼注。

  【忘歸 信往】《孔叢子》曰:楚王張繁弱之弓,載忘歸之矢,以射蛟兕於□夢。《趙氏兵書》曰:矢一名信往。

  【焦銅 毒鐵】《博物志》曰:交廣州山名曰裡子,弓長數尺,箭長尺餘。以焦銅為鏑,塗毒藥於鋒中。陳琳《武庫賦》曰:矢則申息肅慎,空疏,焦銅毒鐵,竿鏃鳴钅侯。

[编辑]

  【梁昭明太子《弓矢贊》】弓用筋角,矢制良工;亦以觀德,非止臨戎。楊葉命中,猿墮張空。

[编辑]

  【後漢李尤《弧矢銘》】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協並八極,四方同紀。

  【晉江統《弧矢銘》】幽都筋角,會稽竹矢;率土名珍,東南之美。易以獲隼,詩以殪兕。伐叛柔服,用威不韙。

甲第六[编辑]

敘事[编辑]

  《釋名》雲:甲,似物有孚甲,以自禦也,亦曰介亦曰函,亦曰鎧,皆堅重之名也。(《廣雅》曰:函甲,介鎧也。)按《管子》:葛盧之山,發而出水,金從之。蚩尤受而制之,以為劍鎧,此其始也。又《世本》雲:輿作甲。(宋衷注雲:輿,少康子。)《周官》:函人為函,犀甲七屬,兕甲六屬,合甲五屬。犀甲壽百年,兕甲壽二百年,合甲壽三百年。(犀堅者又支久)。凡為甲,必先為容,然後制革。權其上旅與其下旅而重若一,(上旅謂要以上,下旅謂要以下。)凡甲下飾謂之裳。(見《左傳》。)甲藏謂之累,(見《國語》)。甲衣謂之。(見《禮記》。)《說文》雲:首鎧謂之兜鍪,亦曰胄,臂鎧謂之钅幹,頸鎧謂之鍛。

事對[编辑]

  【浴鐵 縲金】晉《建武故事》曰:王敦死,秘不發喪。賊水南北渡,攻宮壘柵,皆重鎧浴鐵。都督應詹等出精銳距之。車《秦書》曰:苻堅使能邈造金銀細鎧,金為糸延以縲之。

  【連組 被練】《呂氏春秋》曰:邾之故為甲常以帛,公息忌謂邾君曰:“不若以組。”高誘注曰:以組連甲。《左傳》曰:楚子重伐吳,至衡山,使鄧廖帥組甲三百,被練三千,以侵吳。馬融注曰:被練,練為甲裹,卑者所服。

  【兕革 犀皮】《國語》曰:晉平公射不死,使堅襄搏之,逸。公怒,拘將殺之。叔向聞之曰:“君必殺之。昔吾先君唐叔射兕于徒林,殪以為大甲;今君射不死,搏之不得,是揚吾君之恥者也。”賈逵注曰:以兕革為大甲。宋元嘉《起居注》曰:禦史中丞劉楨奏,前廣州刺史韋朗,于廣州所部,作犀皮鎧六領,請免朗官。

  【纓 綴組】《周書》曰:年不登甲則纓,宮室不容。注曰:繩甲不以組。《左傳》曰:楚子重伐吳,至衡山,使鄧廖帥組甲三百以侵吳。服虔注曰:以組綴甲。

  【益趙 繕京】《戰國策》曰:徑山之事,趙且與秦伐齊。齊王懼,蘇代為齊獻書穰侯曰:“臣聞往來者之言曰:秦且益趙甲兵四萬人,以伐齊;臣竊必之。”弊邑之王曰:“秦王明而熟于計,穰侯智而習於事,必不益趙甲兵以伐齊也。”《毛詩》曰:叔于田,刺莊公也。叔處於京,繕甲治兵,以出田,國人悅而歸之。

  【楚蛟 鄭兕】《孫卿子》曰:楚人鮫革犀兕以為甲,《鹽鐵論》曰:強楚勁鄭,有犀兕之甲。

  【光耀 精剛】陸《鄴中記》曰:石季龍左右直衛萬人,皆著五色細鎧,光耀奪目。陳琳《武庫賦》曰:鎧則東湖闕鞏,百煉精剛;函師震椎,韋人制縫,玄羽縹甲,灼爚流光。

  【夾陛 環宮】《吳越春秋》曰:公子光伏甲士於私室,具酒而請王僚。王僚乃被棠夷之甲三重,使兵衛至光家之門,夾陛帶甲,左右皆王僚之親戚也。《左傳》曰:齊嘗于太公之廟,慶舍蒞事,盧蒲癸王何執寢戈,慶氏以其甲環公宮。

  【伏窟 等山】《左傳》曰:吳公子光伏甲於窟室而享王僚,王僚使甲坐於道及其門。《東觀漢記》曰:劉盆子與丞相已下二十余萬人,詣宜陽降。光武積甲于宜陽城西,高與熊耳山等。

  【駕吳 獻魏】《吳越春秋》曰:勾踐使大夫文種于吳曰:“竊聞大王興大義,誅強救弱。越使賤臣種,以先人藏器及甲二十領以賀君。”《魏志》曰:景元二年,肅慎國獻皮骨鐵雜鎧二十領。

  【覆笠 蒙輪】《吳志》曰:呂蒙約令軍中,不得于庶人家有所求取。蒙麾下士取人家一笠,以覆官鎧。官鎧雖公,蒙猶以為犯軍令。《左傳》曰:諸侯令于相,遂伐Τ陽。狄彌建大車之輪,而蒙之以甲,以為櫓。

[编辑]

  【李尤《鎧銘》】甲鎧之施,禦鋒矢;尚其堅剛,或用犀兕。內以存身,外不傷害;有似仁人,厥道廣大。好德者寧,好戰者危;專智恃力,君子不為。

[编辑]

  【魏曹植《上先帝賜鎧表》】先帝賜臣鎧,黑光明光各一領,兩襠鎧一領。今代以升平,兵革無事,乞悉以付鎧曹自理。

[编辑]

  【晉庚翼《與慕容鎧書》】鄧百川昔送此犀皮兩當鎧一領,雖不能精好,複是異物,故複致之。

鞍第七[编辑]

敘事[编辑]

  《說文》曰:鞍,馬鞁具也。《鹽鐵論》曰:古者繩皮薦而已。其後代以革鞍鐵鑣而不飾,其後乃有鏤衢鞍,(《三輔決錄》曰:梁冀以一鏤衢鞍遺公孫奮。)紫茸題高橋鞍;(魏百官各有紫茸題頭高橋鞍一具。)或有金銀翠毛之飾,(《永昌記》曰:文帝秦王金銀鞍,加翠毛之飾。)又有障泥障氵千,(亦曰弇汘。)尾珂亦從鞍以為飾。(《世說》:王武子常乘一馬,著連乾障泥。前有水,馬不肯渡,王雲:“此必是惜障泥。”使人解去,馬乃渡。百官各有織成障泥一具。《鹽鐵論》曰:今富者繡弇汘,魏百官各有赤茸珂石尾一具。服虔《通俗文》曰:凡勒飾曰珂。)

事對[编辑]

  【鏤衢 金梁】鏤衢見敘事。《三輔決錄》曰:平陵公孫奮富聞京師,梁冀知奮儉吝,以鏤衢鞍遺奮,從貸五千萬。劉義恭有謝金梁鞍啟,具於事後。

  【懸柱 照人】《魏志》曰:太祖馬鞍,在庫為鼠所齧,庫吏懼死,鄧哀王沖以刀穿單衣如鼠齧者,謬有愁色。太祖問之,沖曰:“俗以鼠齧衣者,其主不吉。”太祖曰:“此妄言耳。”俄而庫吏以齧鞍聞。太祖笑曰:“兒衣在側而齧,況懸柱乎?”《古樂府 左延年從軍詩》曰:從軍何等樂,一丘乘又駁;鞍馬照人白,龍驤自動作。

  【紫茸 翠毛】並見上。

  【賜桓 迎魯】《東觀漢記》曰:永元元年,西謁園陵,桓郁兼羽林中郎將,上賜馬二匹並鞍勒防汗。又《吳志》曰:曹公敗走,魯肅即先還,孫權大請諸將,肅將人閣拜,權禮之,因謂曰:“子敬當解鞍下馬相迎,足以表卿志耳。”

  【賜趙 遺孫】司馬彪《漢書》曰:光武征趙喜,引見賜鞍馬,待詔公車;又遺公孫奮。見上。

  【琉璃 玫㻁】《西京雜記》曰:武帝時,身毒國獻白光琉璃鞍,在暗室光照十丈。又武帝得貳師天馬,造玫㻁石為鞍。

  【掛長林 登高岳】謝惠連詩曰:掛鞍長林側,飲馬修川湄。劉琨《扶風歌》曰:系馬長松下,登鞍高嶽頭。

[编辑]

  【魏曹植《上銀鞍表》】于先武皇帝代,敕此銀鞍一具,初下敢乘,謹奉上。

[编辑]

  【宋劉義恭《謝金梁鞍啟》】賜臣供禦金梁橋鞍,製作精巧,宜副龍駟。聖慈下逮,猥垂光錫。

[编辑]

  【後漢李尤《鞍銘》】丘騖馳逐,騰躍覆被;雖其捷習,亦有顛沛;井羸其瓶,罔不斯敗。

轡第八[编辑]

敘事[编辑]

  《釋名》曰:轡,拂也,言牽引拂戾以制馬也。轡之為飾,有銜勒鑣羈韁之類,以成其用也。銜,在口中之言也;勒,絡也,絡其頭而引之;鑣,包也,在鎊包斂其口也;羈,撿也,所以持制之也;韁,疆也,系之使不得出疆限也。韁亦曰靮,故埤蒼曰:靮,馬韁也;,控制之義也。《通俗文》雲:所以制馬曰,夫轡之于馬也,猶人君以吏之禦人也。故《家語》曰:古者天子以內史為左右手,以德法為銜勒,以百官為轡。善禦馬者,正銜勒,齊轡策,均馬力,和馬心,故口無聲而馬應,轡策不舉而極千里。善禦人者,一其德法,正其百官,均齊人力,和安人心,故令不再而人順從,刑不用而天下理矣。

事對[编辑]

  【令舍 犯】《周禮》曰:挈壺氏挈轡以令舍。鄭司農注雲:懸轡於所當舍止之處,又大馭掌馭玉路以祀。及犯が,王自左馭,馭不祝,登受轡,犯丘之。

  【如濡 沃若】《毛詩》曰:我馬維駒,六轡如濡。又曰:我馬維駱,六轡沃若。

  【在手 正身】《毛詩》曰:駟牡孔阜,六轡在手。《家語》曰:善禦馬者正身以總轡。

  【千乘弭 百馬齊】班固《東巡頌》曰:乘輿動色,群後屏氣;萬騎齊鑣,千乘弭轡。魏明帝《善哉行》曰:百馬齊轡,禦由造父。

  【君政 臣祿】《家語》曰:閔子騫為費宰,問政於孔子。孔子曰:“君者人也,吏者轡也,刑者策也。人君之政,執其轡策而已矣。”《淮南子》曰:權衡者,人主之車輿;爵祿者,人臣之銜轡矣。

  【令制下 禮齊人】《孔叢子》曰:夫子雲:“夫政令者,人君之銜轡,所以制下也。”又曰:孔子適衛,衛將軍文子問曰:“今齊之以刑而猶弗勝,何禮之齊也?”孔子雲:“禮之齊人,譬之於禦則轡也。”

  【奔馬委 上車攝】《管子》曰:凡赦者,小利而大害也,故久則不勝其禍。故赦者,奔馬之委轡也;無赦者,痤疽之礦石也。《淮南子》曰:王良造父禦也,上車攝轡,馬為齊整。

  【挈壺懸 太僕執】挈壺懸見令舍注。《百官春秋》曰:大駕,公卿奉引,太僕執轡,大將軍陪乘。光武東京郊祀,法駕則河南尹奉引,奉車都尉執轡,侍中參乘。

  【得之于手 應之於心】《列子》曰:凡禦者得之于銜,應之於轡;得之于手,應之於心。

[编辑]

  【後漢李尤《轡銘》】轡禦在手,急緩必時;賞罰在心,中和是思。馬知良禦,進取道裡;人知善政,令行禁止。

鞭第九[编辑]

敘事[编辑]

  鞭、策、箠,皆馬檛之名,《說文》所謂驅遲者也。古者用革,以撲罪人,亦以驅馬,故其文從革。《書》曰:鞭作官刑,此則施於民也。《傳》曰:左執鞭弭。又曰:雖鞭之長,不及馬腹,此則施于馬也。其後以竹代革,故策箠二文,又並從竹,蓋因驅策箠擊之義以立名也。《漢書 婁敬》曰:周大王以狄伐,杖馬箠去居岐。《禮記》曰:獻車馬者執策綏,君車將駕,則僕執策立于馬前,則其事也。

事對[编辑]

  【楚令 秦謠】《左傳》曰:楚靈王使圍徐以懼吳,楚子次於乾溪,以為之援。雨雪,王皮冠,秦複陶,翠被豹舄,執鞭以出。杜預注曰:執鞭以教令。崔鴻《苻秦錄》曰:苻堅時,關中謠曰:“長鞘馬鞭擊左股,太歲南行當避虜。”

  【李銘 曹賦】李尤作《馬鞭箠銘》,具載於後。魏文帝《臨渦賦》曰:建安十八年,從上拜墳墓,遂乘馬遊觀東固。遵渦水,駐馬書鞭,為《臨渦賦》。

  【持鐵 埋銅】蕭方等《三十國春秋》曰:王敦謀害王澄,而澄眾有二十人,持鐵馬鞭為衛。《吳會分地記》曰:六山者,勾踐於此山鑄銅。銅不鑠則埋之,上生箠。勾踐遣使者取從南社種之,飾為馬箠,獻于吳。

  【執鞭 投策】《左傳》曰:晉公子重耳對楚子曰:“左執鞭弭,右屬鞭,以與君周旋。”《公羊傳》曰:陽虎將殺季孫于蒲,使臨南禦之。至孟衢,臨南投策,使揚越下取策。

  【齊人 數馬】《孔叢子》曰:刑以齊人,譬之以禦,則鞭策也。《漢書》曰:石慶為太僕禦出,上問車中幾馬,慶以策數馬,舉手曰六馬。

  【馬箠 駝鞭】馬箠見敘事。《魏百官名》曰:駝馬鞭二枚。

  【拄地 指天】《異苑》曰:昔有人乘馬出行,遙望有二老翁,相對樗蒲。遂造焉,以策拄地而觀之,自謂俄頃,視其馬鞭,摧然已爛。《宋書》曰:義旗起,桓玄戰敗,將出奔。胡蕃提玄馬曰:“今羽林射手,猶有八百,舍此歸,可複得乎?”玄直以馬鞭指天而已。

  【齊刑 占夢】齊刑見齊人注。《夢書》曰:占夢得鞭策,欲有使也。

  【越銅 晉金】越銅見埋銅注。《世說》曰:王敦在姑孰,晉明帝出看。敦覺追帝,帝以金馬鞭與客姥。追者問姥,姥雲:“去已久矣。”

  【飾珊瑚 施象牙】《涼州記》曰:咸寧二年,發張駿陵,得鞭,飾以珊瑚。張華《輕薄篇》曰:橫簪刻玳瑁,長鞭施象牙。

[编辑]

  【後漢李尤《馬箠銘》】禦者箠策,示有威怒;東野之敗,督責過度。

獵第十[编辑]

敘事[编辑]

  《易》曰:庖犧氏之王天下也,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此其始也。《白虎通》曰:王者諸侯所以佃狩者何也?為田除害,上以供宗廟,下以簡集士眾也。故《爾雅》曰:春獵為,夏獵為苗,秋獵為狝,冬獵為狩。郭璞注雲:為搜索,取不任者;苗為苗稼除害,狝為順殺氣;狩為得獸,取之無所擇。此則為田除害之義。又《禮記》曰:古者天子諸侯無事,則歲三田:一為幹豆,二為賓客,三為充君之庖。無事而不田曰不敬,田不以禮曰暴天物。天子不合圍,諸侯不掩群;天子殺則下大綏,諸侯殺則下小綏,大夫殺則止佐車,佐車止則百姓田獵。獺祭魚,然後虞人入澤梁;豺祭獸,然後田獵;鳩化為鷹,然後設羅;草木零落,然後入山林。昆蟲未蟄,不以火田;不麋不卵,不殺胎,不夭夭,不覆巢。又曰:季冬之月,天子乃教田獵以習五戎。鄭玄注曰:田獵之禮,教人以戰法,此則上供宗廟下以簡集之義。蔡邕《月令章句》曰:獵,捷也,言以捷取之。獵亦曰狩。狩,獸也。鄭玄《詩箋》言田獵,搏獸也,亦曰畋,畋,田也,則《爾雅》為田除害之義,此獵之異名也。

事對[编辑]

  【講武 習戎】班固《東都賦》曰:若乃順時節而搜狩,簡車徒以講武,則必臨之以王制,教之以風雅。《禮記》曰:季秋之月,天子乃教于田獵,以習五戎。注雲:五戎謂五兵,弓、矢、殳、矛、戈也。

  【三驅 一面】《周易》曰:王用三丘,失前禽。皇甫謐《帝王世紀》曰:成湯出,見羅者方祝。湯問之曰:“爾之祝何也?”羅者曰:“從天下者,從地出者,從四方來者,皆入吾網。”湯聞曰:“嘻,盡之矣!非桀其孰能為?”乃令解其三面,留其一面。

  【搏狩 大】《毛詩》曰:田車既駕,四牡孔阜;東有甫草,駕言行狩。之子于苗,選徒囂囂;建設旄,搏狩于敖。魏文帝《校獵賦》曰:高宗征于鬼方兮,黃帝有事於阪泉;慍賊備之作戾兮,忿吳夷之不藩。將訓兵于講武兮,因大乎田隙。

  【四校 二虞】司馬相如《上林賦》曰:前皮軒而後道游,孫叔奉轡,衛公參乘,扈從橫行,出乎四校之中。應㻛《校獵賦》曰:乃命有司,巡士周尋,二虞萊野,三扈表禽。

  【竦戎 講旅】揚雄《長揚賦》曰:平不肆險,安不忘危。乃時以有年出兵,整輿竦戎,振師五柞,習馬長楊,簡力狡獸,校武剽禽。王粲《校獵賦》曰:遵古道以遊豫兮,昭勸助乎農圃;用時隙之餘日兮,陳苗狩而講旅。

  【晉鼓 虞旗】蔡邕《月令章句》曰:季秋之月,天子乃教于田獵,以習五戎,班馬政。其出,以順時取禽;其禮,將軍執晉鼓,師率執提,旅率執鼙,以教坐作進退徐疾之節。《周禮》曰:山虞掌山林之政令,若大田獵,則萊山田之野及弊田,植虞旗於中,致禽而珥焉。

  【東津 南圃】魏文帝詩曰:巾車中鄴宮,校獵東橋津;重置結密網,{幹}飄如雲。張衡《羽獵賦》曰:於是皇輿綢繆,遷延容與;抗天津于伊洛,遙集乎南圃。大詔獵者,競逐長丘;輕車飆厲,羽騎電鶩。

  【黃涔 紫陌】應㻛《校獵賦》曰:乃命在司,巡士周尋,二虞萊野,三扈表禽,北彌大陸,南厲黃涔。王粲《獵賦》曰:濟漳浦而橫陣,倚紫陌而並征;樹重圍於西址,列駿騎乎東

  【金郊 石室】張協《七命》曰:白商素節,月既授衣,天凝地閉,風厲霜飛;將因氣而致殺,臨金郊而講師。越《絕書》曰:樂野者,越之弋獵處也。大樂故謂之樂野,其上山石室者,勾踐所休謀。

  【詫楚 誇胡】司馬相如《了虛賦》曰:楚使子虛于齊,齊王悉發車騎,與使者出田。田罷,子虛過詫烏有先生,而無是公存焉。揚雄《長楊賦序》曰:明年上將大誇胡人以多禽獸,秋命右扶風發民入南山,西自褒斜,東至弘農,南丘漢中,張羅網罘,捕熊羆豪豬,虎豹ㄑ,狐兔麋鹿,輸長楊射熊館。

  【秋田 冬狩】司馬相如《子虛賦》曰:秋田于青邱,彷徨乎海外。吞若雲夢者八九,於其胸中,曾不芥蒂。冬狩見敘事。

  【九井 雙川】何法盛《晉中興書》曰:桓石季,豁第二子也。不以榮爵嬰心,唯以弋釣為事,遊覽樂足一丘。桓沖嘗與石季共獵,登九井山,獵徒甚盛,觀者傾坐。石季未嘗屬ツ,嘯詠而已。魏文帝《校獵賦》曰:披高門而方軌,邁夷途而直駕;超崇岸之曾崖,厲漳ㄛ之雙川。

  【田渭陽 獵漆澤】太公《六韜》曰:文王田于渭之陽,見呂望坐茅以漁。《穆天子傳》曰:天子獵于漆澤,得白狐玄貉焉,以祭于河宗。

  【發彼小 殪此大兕】《毛詩》曰:吉日,美宜王田也,悉率左右,以燕天子。既張我弓,既俠我矢,發彼小,殪此大兕。

[编辑]

  【後漢張衡《羽獵賦》】皇上感天威之慘烈,思太昊之觀虞;表林麓而廓萊藪,剪荊梓而夷榛株。於是鳳皇獻曆,太僕駕具;蚩尤先丘,雨師清路;山靈護陣,萬神蹕禦。義和奉轡,弭節西征;翠蓋葳蕤,鸞鳴玲瓏。山谷為之淡泊,丘陵為之{欺}傾,於是皇輿綢繆,遷延容與;抗天津于伊洛,遙集乎南圃。大詔獵者,競逐長驅;輕車飆厲,羽騎電鶩。霧合雲集,波流雨注;馬蹂麋鹿,輪轔狐兔。弓不妄鸞,矢不虛舉;鳥驚網羅,獸與矢遇。

  【魏王粲《羽獵賦》】相公乃乘輕軒,駕四駱,拊流星,屬繁弱。選徒命士,鹹與竭作;旌旗雲擾,鋒刃林錯;揚輝吐火,曜野蔽澤。山川於是乎搖盪,草木為之摧落;禽獸振駭,魂志氣奪。舉首觸網,搖足遇撻;陷心裂胃,潰腦破頰。鷹犬競逐,奕奕霏霏;墜者若雨,僵者若坻。清野滌原,莫不殲夷。

[编辑]

  【唐太宗文武聖皇帝《出獵詩》】楚王雲夢澤,漢帝長楊宮;豈若因農暇,閱武出に嵩。三驅陳銳卒,七萃列材雄;寒野霜氣白,平原燒火紅。雕戈夏服箭,羽騎綠沉弓;怖獸潛幽壑,驚禽散翠空。長煙晦落景,灌木振嚴風;所謂除民瘼,非是悅林叢。

  【又《冬狩詩》】烈烈寒風起,慘慘飛雲浮;霜濃類廣隰,冰厚結清流。金鞍多上苑,玉勒騁平疇;旌旗四望合,羅一面求。楚培爭兕殪,秦巴角鹿愁;獸蛇投密樹,鳥騖起樂州。騎斂原塵靜,戈回嶺日收;心非洛逸,意在謂濱遊。禽荒非所樂,撫轡更招憂。

  【周王褒《和張侍中看獵詩》】上林冬狩返,田中講射歸;還登宣曲觀,重獵黃山圍。嚴冬桑柘燥,寒霜馬騎肥,糸盧隨兔起,高鷹按翟飛。籲嗟來遠客,辛苦倦邊衣。

  【陳張正見《和諸葛覽從軍遊獵詩》】持兵曜武節,縱獵駭畿封;迅騎馳千里,高起百重。騰䴥斃馬足,饑鼯落劍鋒;雲根連燒火,鳥道絕禽蹤。方羅四海俊,聊以習軍戎。

[编辑]

  【漢司馬相如《諫獵書》】臣聞物有同類而殊能者,故力稱烏獲。捷言慶忌,勇期賁育,臣之愚竊以為人誠有之,獸亦宜然。今陛下好淩險阻,搏猛獸,卒然遇軼材之獸,駭不存之地,犯屬車之清塵,輿不及旋轅,人不暇施巧,雖有烏獲逢蒙之技不得用;枯木朽株,盡為難矣。是胡越起於轂下,而羌夷接軫也,豈不殆哉。雖萬全無患,然本非天子之所宜近也。且夫清道而後行,中路而後馳,猶時有銜橛之變,而況乎涉豐草,騁丘墟。前有利獸之樂,而內無存變之意,其為害也,不難矣。夫輕萬乘之重,不以為安樂,出萬有一危之途以為娛,臣竊為陛下不取也。蓋明者遠見於未萌,而智者避危于無形;禍故多藏於隱微,而發於人所忽也。故鄙諺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此言雖小,可以喻大。臣願陛下留意幸察。

漁第十一[编辑]

敘事[编辑]

  《說文》曰:漁,捕魚也。按《屍子》:燧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人以漁。其後堯使人水處者漁,又舜漁雷澤,蓋因修其法也。(《文子》曰:堯使水處者漁,山處者木,事宜其械,械宜其人。《尚書 大傳》曰:舜漁雷澤之中。)漁之為事也,有釣、網罟、筌え、{巢}、罩涔、罾笱、{蟲}梁、罨箅、{狸}之類。各以用之,得魚一也。(《淮南子》曰:釣者靜之,罾者舉之。為之異,得魚一也。)釣者,謂以獨繭絲為綸,芒針為鉤,荊筱為竿,剖粒為餌,引盈車之魚於百仞之川。汨流之中,綸不絕,竿不橈,因水勢而施捨也。(已上詹何釣,見《列子》)。或有以桂為餌,鍛黃金之鉤,錯以銀碧,垂翡翠之綸。(已上魯人釣,見《闕子》)。網罟者,結繩以為之。《易》所謂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也。筌者,以竹為之。(見《廣雅》。《廣雅》曰:篝答謂之{比}是也。)《莊子》曰:筌所以取魚,得魚而忘筌也。え,大網也。(見《爾雅》。)《詩》曰:施え鮪發發。者,曲梁也。(見《廣雅》。)《詩》曰:魚離於少,是也。{巢}者,以柴為之。《爾雅》雲:謂之汕。(郭璞注雲:{巢}今之柴罟。)罩者,編細竹以為之。《爾雅》{}謂之罩。涔者,積柴木于水中以為之。《爾雅》白槮謂之涔,是也。罾者,樹四木而張網于水,車挽之上下。(見《風俗通》。)《說文》曰:罾魚網。又《楚辭》曰:罾何謂兮木上,是也。笱者,曲竹以為之。(見《說文》。)《詩》曰:敝笱在梁,其魚唯唯。{蟲}者,以綸為之。(見環濟《要略》。)《廣雅》曰:謂之{蟲}。梁者,以木絕水取魚。(見鄭玄《禮記注》)。《詩》曰:毋逝我梁,毋發我笱。罨,網也;{畀},取蝦也;(見《廣雅》。){狸},取蟹也;,取黿鼉也。(見何承天《纂文》雲:鐵有距,施竹頭,以之擲黿鼉。)皆漁之器用也。此近世為之,故詩人所不載。《淮南子》曰:聖人以道德為竿綸,以仁義為鉤餌,投之天地間,萬物孰非其有哉?張天下以為籠,因江海以為え,又何亡魚失鳥之有乎?故矢不若繳,繳不若網,網不若無形之象。此亦漁釣之義也。

事對[编辑]

  【玉璜 金鎖】《尚書 大傳》曰:周文王至磻溪,見呂望,文王拜之尚父。望釣得玉璜,刻曰:周受命,呂佐檢,德合於今昌來提。祖沖之《述異記》:漆澄,豫章人,有志幹絕倫。嘗乘船釣魚,俄頃盈舟。既而有物出水,麗鱗黑色,長如十丈,不見頭尾。闔船驚怖,澄獨色不變。

  【磻溪 珠澤】磻溪事見上玉璜注。《穆天子傳》曰:天子北征,舍於珠澤,以釣於流水,曰珠澤之藪,方三十裡。

  【筱竿 旌餌】並見敘事。

  【坐茅 倚柳】太公曰:呂尚坐茅以漁,文王勞而問取。呂尚曰:“魚求於餌,乃牽其緡;人食於祿,乃服於君。故以餌取魚,魚可殺;以祿取人,人可竭。以小釣釣川而擒其魚,中釣釣國而擒其萬國諸侯。”宋玉《釣賦》曰:左挾魚,右執喬竿,立於潢汙之涯,倚于楊柳之間。情不離乎魚喙,思不出乎鮒鯿。

  【濮水 滋泉】莊子釣于濮水之上,楚王使大夫往見焉,願以境內累矣。莊子持竿不願,。酈善長注《水經》曰:滋泉隅有石室,蓋太公所居。水次平石,即太公垂釣處。

  【芳餌 香鉤】徐廣《釣賦》。曰:投芳餌於織絲,灑長綸于平流。王子年《拾遺記》曰:帝常以季秋之月,泛沖瀾靈之舟,窮晷斷夜,釣於台下。以香金為鉤,霜絲為綸,丹鯉為餌。得白蛟長三丈,若大蛇,無鱗甲。帝曰:“非珍祥也。”命天官為。肉紫骨青,味色香美。

  【掛鯉 引鱸】焦贛《易林》曰:曳綸江海,釣掛鱷鯉,王孫利得,以饗仲友。葛洪《神仙傳》曰:左慈,字元放,廬江人也。少有神道,嘗在曹公坐。公曰:“今日高會,珍羞略備,所少者吳江鱸魚為耳。”元放曰:“此可得也。”因求銅盤貯水,以竿餌鉤釣於盤中。須臾引一鱸魚出,會者皆驚。

  【翠綸 魴餌】翠綸事見上。《孔叢子》曰:子思居衛,衛人釣於河,得䱩魚焉,其大盈車,子思問之曰:“䱩,魚之難得者,子如何得之?”對曰:“吾下釣,垂一魴之餌,䱩過而弗視,更以豚之半體則吞子。”子思曰:“䱩雖難得,貪以死餌;士雖懷道,貪以死祿。”

  【白龍 紫貝】劉向《列仙傳》曰:陵陽子明好釣,釣於旋溪,得白龍,子明解釣拜謝放之。後得白魚,腹中有書,教子明服食,三年白龍來迎之。司馬相如《子虛賦》曰:網玳瑁,釣索貝。

  【汴溪 涪水】《列仙傳》曰:呂尚釣於汴溪。《益部耆舊傳》曰:廣漢有老翁,釣于涪水,自號涪翁。

[编辑]

  【晉潘尼《釣賦》】抗余志於浮□,樂余身於蓬廬;尋渭濱之遠跡,且遊釣以自娛。左援修竹,右縱飛綸;金鉤屬釣,甘餌垂芬。眾鯤奔湧,遊鱗橫集;觸餌見擒,值鉤被執。長繳繽紛,輕竿翕習;雲往飆馳,光飛電入。躍靈未及警策,蓋已獲其數十。且夫燔炙之鮮,煎熬之味,百品千變,殊芳異氣,隨心適好,不可勝紀。乃命宰夫,膾此潛鯉。電割星流,芒散縷解;隨風離鍔,連翩雪累。西戎之蒜,南夷之薑;酸咸調適,齊和有方。和神安體,易思難忘。

[编辑]

  【陳陰鏗《觀釣詩》】澄江息晚浪,釣侶拽輕舟;絲垂遙濺水,餌下暗通流。歌聲時斷續,楫影乍橫浮;寄言濯纓者,淪浪終滯遊。

[编辑]

  【陳張正見《釣竿篇》】結宇長江側,垂釣廣川潯;竹竿橫翡翠,桂髓擲黃金。人來水鳥沒,揖渡岸花沉;蓮搖見魚近,綸盡覺潭深。渭水終須蔔,滄浪徒自吟;空嗟芳餌下,獨見有貪心。

  【隋李巨仁《釣竿篇》】潺面江海,氵養屬波瀾;不惜黃金餌,唯歡翠竹竿。斜綸控急水,定楫下飛湍;潭向風來易,川平霧散難。寄言朝市客,滄浪余自安。

[编辑]

  【唐駱賓王《釣磯應詔文》】餘以三伏辰行,至七裡灘,此地即新安之江口也,有嚴子陵釣磯焉。澄潭至清,洞徹見底,往往有群魚歷歷如水上行耳。舟入有釣者,試取而投。或有遊而不顧之者,或有含而輟吞之者。引竿而舉,因以獲焉,其始出也,掉尾揚,有若待力而自免;其少退也,即鼓鬣濡沫,有似屈體而求哀。嗟乎!勢牽於人,道窮乎我,將欲以下座而呼馮子,又安能中轍而呼莊周哉?余乃祝之曰:猛獸搏也,拘於檻阱;鷙鳥奮也,縶于籠樊;素龜濡也,被發阿門;白龍神也,掛鱗網。何不泥潛而穴處?何故吞鉤乎?於是放之江流,盡其生生之理也。時同行者顧詰予曰:“夫至人之處物也。擬跡而後投,隱心而後動,始終不易其業,悔吝不生其情。而吾子沉緡於川,登魚于陸,烹之可以習政術,羞之可以助庖廚。曩求之,將何圖?今舍之,將何欲?”余笑而應之曰:“聖人不凝滯于物,智士必推移于時。知微之謂神,含生之謂道。殷乙,聖也,囚于夏矣;孔丘,賢也,畏于匡矣,以明哲之資,尚罹幽憂之患,況乎鱗羽之族,能無弋釣之累哉?故曩吾有心也,恐求之不得;今吾無心也,既得之而亡求。夫求與舍,不亦雙美乎?烹與羞,不亦兩傷乎?況療饑者,半菽可以充腹;為政者,一言可以興邦,亦奚必因小鱗而後明三異之規,剿大命而後寄一餐之飽。擒而不殺,可不謂仁乎?獲而不饗,可不謂廉乎?且夫垂竿而為事者,太公之遺術也。形坐磻溪之石,兆應滋水之璜。夫如是者,將以釣川耶?將以釣國耶?然後知古之善釣者,其惟太公乎?又有妙於此者,其惟文王乎?夫文王制六合為鉤,懸四履為餌,薦之於清廟,投之於巨川,一引而獲太公,再舉而登尚父。由此觀之,蹲會稽而沉者,鮑肆之徒也;據滄溟而負鼇者,漁父之事也。斯並眇小者之所習,安知大丈夫之所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