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筆記/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卷十 南越筆記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一[编辑]

蟛蜞[编辑]

凡春正二月,南風起,海中無霧,則公蟛蜞出。夏四五月,大禾既蒔,則母蟛蜞出。其白者曰白蟛蜞,以鹽酒奄之,置荼蘼花朵其中,曬以烈日,有香撲鼻。生毛者曰毛蟛蜞。嘗以糞田、飼鴨,然有毒,多食發吐痢。而潮人五日不食,以當園蔬。故諺有曰:「水潮𧊅,食咸解。」咸解者以毛蟛蜞入鹽水中經兩月,熬水為液,投以柑桔之皮,其味佳絕。解其渣滓不用,用其精華,故曰解也。𧊅者蛤之屬。諺曰:蟾蜍、蛤、𧊅三者,形狀相似。而廣州人惟食蛤,不食蟾蜍、𧊅。𧊅惟潮州人食之,故名曰水潮𧊅。𧊅有一種,生海泥中,長二三寸,大如指,兩頭各有兩岐。以其狀怪,故曰蟶。氣味甘溫,能去胸中煩悶。然病後不可食,食惟白蟛蜞,稱珍品。

[编辑]

蠔,鹹水所結,其生附石,磈礧相連如房,故一名蠣房。房房相生,蔓延至數十百丈。潮長則房開,消則房闔。開所以取食,闔所以自固也。鑿之,一房一肉。肉之大小,隨其房。色白而含綠粉。生食曰蠔白,奄之曰蠣黃。味皆美。以其殼累牆,高至五六丈不仆。殼中有一片瑩滑而圓,是曰蠔光。以砌照壁,望之若魚鱗然。雨洗益白。小者珍珠蠔,中嘗有珠。東莞、新安有蠔田,與龍穴洲相近。以石燒紅,散投之,蠔生其上。取石得蠔,仍燒紅石,投海中,歲凡兩投兩取。蠔本寒物,得火氣其味益甘,謂之種蠔。又以生於水者為天蠔,生於火者為人蠔。人蠔成田,各有疆界,尺寸不逾,逾則爭。蠔本無田,田在海水中。以生蠔之所謂之田,猶以生白蜆之所謂之塘。塘亦在海水中出,無實土也。故曰,南海有浮沉之田。浮田者,蕹簰是也。沉田者,種蠔、種白蜆之所也。

𧒽[编辑]

𧒽比黃蜆而大,聞雷則生,故文從雷。粵故有𧒽田,在番禺市底之南。春初取小𧒽種之,至冬乃取,故曰𧒽田。田在鹹海中,亦曰𧒽塘,猶夫白蜆之塘也。𧒽與蠔、白蜆、螄、蚶雖生於天,亦恒生於人。多蚶田,蚶與沙𧒽、𧒽皆味甘,性溫,益人。蚶從甘,不用調和,自然甜美,愈大愈嫩。《志》稱嶺南炙之,名「天𧒽」是也。一名花𧒽。沙白不可種,故粵人貴沙白而賤𧒽。𧒽凡沙坦皆有。冬月時,漁者以足取之,謂之「踢𧒽」。𧒽以天寒乃肥。其以仲秋孕者,腹黑,廣人有釀𧒽之食,以白者為貴。

白蜆[编辑]

番禺海中有白蜆塘。自獅子塔至西江口,凡二百餘里,皆產白蜆。歲二三月,南風起,霧氣蔽空,輒有白蜆子飛落,微細如塵,然落田輒死。落風中得咸潮之力乃生。秋長冬肥,積至數丈乃撈取。粵人謠云:「南風起,落蜆子。生於霧,成於水。北風瘦,南風肥。厚至丈,取不稀。殷勤祭沙灘,莫使蜆子飛。」外有黑蜆黃蜆,一名扁蠃。遇風雨亦輒飛徙。蛋女率於黑沙泥處取之。貧者以為蔬,然味不如白蜆。凡生於海者曰白蜆,生於江者曰黑蜆黃蜆,而金錂蜆者,生大海中,獨珍。劉鋹時取以自奉,禁民不得采。亦曰金口蜆。有無耳蜆,產韋湧。相傳宋帝昺幸韋湧時,食蜆而美之,曰:惜不令其無耳。至今帝泊舟處,蜆皆無耳,甘美異常。進蜆漁人配祀將作大匠梁公廟中,人稱蜆子丈人云。蜆之美,可以解蠱。以為臘,不能水土者宜之。白蜆多生於霧。每當春暖,白霧瀰空,濛濛霂霂之中,土人知為白蜆也。名落蜆天。

[编辑]

蛤生田間,名田雞。冬藏春出。篝火作聲,呼之可獲。三月三日農以其聲卜水旱。聲小,水小;聲大,水大。諺曰:「田雞聲啞,田好稻把;田雞聲響,田好蕩槳。」又,「田雞上晝鳴,上鄉熟;下晝鳴,下鄉熟;終日鳴,上下齊熟」。唐詩:「田家無五行,水旱卜蛙聲。」蛙,蛤也。或謂大聲曰蛙,小聲曰蛤。韓退之《南食》,其四日蛤,未知是此否。珠蚌亦名蛤,然非嘗食。一種肖田雞而無腰股,鳴長聲,俗呼為𧊅。主瘰鬁即螻蟈云。

瑣吉[编辑]

瑣吉狀似珠蜯,殼青黑色,長寸許。大者二三寸,生白沙中,不汙泥淖,互物之最潔者也。有兩肉柱,能長短,又有數白蟹子在腹中,狀如榆莢,合體共生,常從其口出,為之取食。蓋二物相須。瑣吉寄命於蟹,蟹托身於瑣吉。郭璞謂瑣吉腹蟹。葛洪謂小蟹不歸而吉敗是也。

[编辑]

蠃種最多,以香蠃為上。產潮州。大者如盤盂,其殼雌雄異聲,可應軍中之用。次則珠蠃出東莞大步海,南漢常置三千人采之,名其地曰媚川都。人曰珠蠃戶。

有銀母蠃,狀若蚌,內多小珠,而珍色不及。殼厚而瑩,可以截鑲器皿,亦名珠母。其肉最勝而性寒,有九孔蠃產珠與蚌珠類。有鸚鵡蠃,珠光隱隱可燭,文采五色,類鸚鵡。有指甲蠃,一名紫鵡。《荀子》東海有紫紶,紶即蜐也。一名石蜐。味甘鹹,能利小水。江淹謂石蜐有足翼,得春水則生華。郭璞謂石蜐應節而揚葩是也。味絕鮮美。虛損人以米酒同煮,最補益。有馬甲柱形。形如指甲,蠃殼薄肉少,味頗清。昌黎《南食》詩:「章舉馬甲柱,鬥以怪自呈」。有寄生蠃生鹹水者,離水一日即死。生淡水者,可久畜。殼五色,如鈿。或純赤如丹砂。其蟲如蟹,有獒足,腹則蠃也。以佳殼或以金銀為殼稍炙其尾即出,投佳殼中,海人名為借屋。以之行酒,行至某客前而駐,則飲。故俗以為珍。有蝓螯者,二螯四足似彭螖,其凥柔脆蜿屈則,蠃每竊枯蠃以居,出則負殼,退則以螯足扞戶。稍長,更擇巨殼遷焉。與寄居蟲異,名多足蠃,亦曰竊蠌。《越記》,負屋之螯,飼以雲母,能產白珠。《梅華國志》,屋蠌,千歲出海為螯龍,蓋此物也。有神仙蠃,產羅浮。曾經仙人所齧,尾端盡破。味甚甘。有流蠃,大如小拳,一名甲香蠃。肉亦視月盈虧。有蛤蜊生海濱土中,白殼紫唇,一名赤口蠃。以殼為粉曰蛤粉,可入藥。凡蠃類,兩殼相合,皆名蛤,而此蠃肉殼大利於人,故曰蜊。有車螯者,似蛤蜊而大。甲厚而瑩,有斑點如花。絕水佯死,烏鳥信而啄之,輒為所得。一名沙蛨。有海膽,生島嶼石上。殼圓,有要珠,大小相串粟珠上。又有長刺累累相連,取一帶十,如破其一,餘皆死,粘於石上。殼破流漿,終不得起。肉色黃鮮,以作醬,味佳。

已上諸蠃,皆舉其知名者。史稱楚越之地,飯稻羹魚,果隋蠃蛤,不待賈而足,地勢饒食,蓋謂此。

[编辑]

蚌,川澤處處有之。凡狹而長者,皆曰蚌。廣而圓者,皆曰蛤。車白與蜆,皆蛤屬。車白即車螯,土人以為沙白者,謬也。

[编辑]

吊,介之屬也。產瓊州海口港中。蛇頭鼉身,水宿不棲。其膏甚輕利,貯以銅瓦,皆滲出。惟雞卵盛之,則不漏。以治諸腫毒,功同熊膽。

穿山甲[编辑]

穿山甲一名鯪鯉。似鯉有四足,能陸能水,其鱗堅利如鐵。黑色,絕有氣力,能穿山而行,蓋陸之魚也。楊孚《異物志》:鯪鯉吐舌,螻蟻附之,而因吞之。又開鱗甲,使螻蟻入之,乃奮迅而舐取之。

銀魚[编辑]

銀魚產惠州豐湖第一橋下,以秋九月出。九月有風曰銀魚風。長二黍許,光滑無鱗,表裏融徹。以白磁盆浥之,與水無異。出於清明者尤佳。又有紅蝦,產潮州、番州、南巴諸處。色奪榴花,頭可製杯,見《異物志》。又《通志》云,儋州有紅蟹。張籍詩云:「大魚如柳葉,小魚如針鋒。」

河豚[编辑]

《海語》:河豚出於江河者,皆不盈尺。海中大者如豕,有重數十斤者。《通志》:味美在肝而有毒。吳中以初春,而粵中以秋,薦為河豚之會,中其毒者,水磨降香汁,搗橄欖汁,飲之可解。

江瑤柱[编辑]

《爾雅注》:蜃小者玉珧,即江瑤柱也。《安南異物名記》云:「江瑤如蚌而稍大,中肉腥而䏰不中口,僅四肉牙佳耳。長四寸許,圓半之,白如珂雪,一沸即起,甘鮮脆美,不可名狀。此所謂柱也。《通志》:馬甲柱,惠州美其名曰西施舌。《瓊州志》:江瑤以柱為珍,崖州者佳。按江瑤又名海月。謝朓詩「掛席拾海月」,指此。蘇長公曾云,荔枝風味,惟江瑤柱可以敵之。

海鏡[编辑]

《嶺表錄異》:海鏡廣人呼豪菜盤。兩片合以成形,殼圓,日照如雲母。內光,有小肉如蚌胎,腹中有小紅蟹子,其小如豆,黃而頭足俱備。海鏡饑則蟹子走出取食,蟹飽歸腹,海鏡亦飽。《通志》云:「其殼為明瓦,圓如鏡。」崖州產者佳。

牡蠣[编辑]

牡蠣,《本草衍義》云:牡蠣附石而生,磈礧相連如房,故曰蠣房。一名豪山。初生海畔,身如拳石。四面漸長,有一二丈者。一房內有蠔肉一塊,每潮來則諸房皆開。有小蟲入,則合之充腹。韓昌黎詩:「蠔相粘為山,十百各自生。」《通志》謂蠔以左顧者為雄,故曰牡蠣。粵人以為常饌,其殼用以壘牆,亦可燒灰塗壁。《嶺南雜記》云:蠔殼砌牆,鱗鱗可觀。《志》又云,介與鱗相若。粵中獲介之利居多,鏤甲為珍,亦生民所資也。

黃甲[编辑]

粵中少螃蟹,惟黃甲到處有之,味略帶腥。陵龜蒙有《蟹志》,呂亢作《蟹圖》,黃甲、蟳、蠘諸種俱不載。又萬州出石蟹,宜治眼疾。白香山《眼病》詩:「案上漫鋪龍樹論,盒中虛撚決明丸。」

瓦屋子[编辑]

南人名蚶為瓦屋子。《嶺表錄異》云:瓦屋子,蓋蚌蛤之屬也。南中舊呼為空慈子,盧尚書鈞改為瓦屋子,以以其殼上有棱如瓦,故名。殼中有肉,紫色而滿腹。廣人尤重之,多炙以薦酒,俗呼為天臠肉。《通志》:惠潮多種蚶,有蚶田。《南越志》:凡蛤之屬,開口聞雷鳴,不復閉口。楊萬里詩:「鮓帶桃花楚水𧍧。」𧍧即蚶字。

[编辑]

蝦之種類甚繁,小者以白蝦,大者以䗿蝦為美。䗿蝦產鹹水中,大者長五六寸,出水則死。漁人以絲黏網。其深四尺有五寸,長六尺者,仄立海中。絲柔而輕,䗿蝦至,則鬚尾穿胃,弗能脫也。兩兩乾之為對蝦,以充上饌。鮮者肉肥白而甘。其次曰黃蝦、白蝦、沙蝦。最小者銀蝦,狀如繡針,以紵布為網,網大丈有二尺,以二罾戙繫之,口向上流,取蝦卵及禾蟲,亦復如是。銀蝦稍大者出新安銅鼓角海,名銅鼓蝦。以鹽藏之,味亦美。其蝦醬則以香山所造者為美,曰香山蝦。其出新寧大襟海上下二川者,亦香而細,頭尾與鬚皆紅,白身,黑眼。初奄時,每百斤用鹽三斤,封定缸口。俟蝦身潰爛,乃加鹽至四十斤,於是味大佳,可以久食。一種名蝦春。粵方言,凡禽魚卵皆曰春。魚卵亦曰魚春子。唐時,吳郡貢魚春子,即魚子也。然蝦春非蝦之卵也。江中有水嵫,大僅如豆。其卵散布,取之不窮。產新會者卵稍粗,滋味益好,燒之通紅。紅故鮮明多脂而可口。次則番禺深井江勒海所產,村落間家有數甕,終歲奄食之,或以入糟,名泥蝦。又,丹蝦產惠州西湖,其色青,煮熟丹紅,絕鮮美。諺云:「湖上漁家,白飯丹蝦。」白飯者,水晶魚也。長不盈寸,大不過分,其色差潔,無乙有丙。八九月有之。

水母[编辑]

水母生海中,以鹹水之渣滓為母,故名水母。鮮煮輒消釋出水,一名海䖳。氣最腥,為蟲之所宅。蟲者,蝦也。水母以蝦為浮沉故曰水母目蝦。性冷,能化物,不能自化,脾胃弱者勿食。乾者曰海蜇,腹下有腳紛紜,名曰蜇花。八月間乾者,肉厚而脆,名八月子,尤美。

黃魚蟲[编辑]

黃魚蟲一名天蝦,色白,狀如蛺蝶。四五月間從空飛入水,化而為蟲。黃魚食之而肥,名黃魚蟲。魚人取其未化者炙食之,云味甘美。或以為蝦所化,以其白天,故曰天蝦。崔豹云,海間有飛蟲如蜻蛉,名繙紺。七月,群飛暗天,夷人食之,云蝦所化。或曰,腐草為螢,朽麥為蛬,蛬為蝦。天蝦者,蛬之所化,未知然否。

 卷十 ↑返回頂部 卷十二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