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卷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三 古文觀止
卷三 周文
作者:吳楚材 吳調侯 
1695年
卷五

卷四 秦文[编辑]

蘇秦以連橫說秦[编辑]

國策

  蘇秦洛陽人。始將連橫宏、稅、秦惠王關東地長爲從、楚燕趙魏韓齊六國居之。關西地廣爲橫、秦獨居之。以六攻一爲從、以一離六爲橫。故從曰合、橫曰連。 ○開頭著始將連橫四字、便見合從非秦本心。曰、大王之國、西有巴蜀漢中之利、巴、蜀、漢中三郡、並屬益州。北有胡貉涸、代馬之用、胡、樓煩林胡之類。出貉、可爲裘。代、幽州郡、出馬。南有巫山黔中之限、巫山、屬夔州。黔、故楚地。秦地距此二郡、故曰限。東有殽函之固、殽、山名。函、函谷關名、在澠池縣。田肥美、民殷富、殷、盛也。戰車萬乘、奮擊百萬、士之能奮起以擊者。沃野千里、沃、肥潤也。蓄積饒多、地勢形便、地勢與形、便于攻守。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以上言其勢。以大王之賢、士民之衆、車騎之用、兵法之教、教、習也。可以并諸侯、吞天下、稱帝而治。以上言其威。願大王少留意、臣請奏其効。大概說以用戰。秦王曰、寡人聞之、毛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此句是喻、起下三句。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誅罰、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順者、不可以煩大臣。文章、法令也。使民、驅之出戰也。煩大臣、勞大將于外也。 ○秦王數語、大有智略。今先生儼然不遠千里而庭教之、願以異日。是時秦方誅商鞅、疾辨士、故弗用。蘇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虛喝一句。昔者神農伐補遂、國名。黃帝伐涿鹿而禽蚩鴟、尤、蚩尤誅殺無道、黃帝與大戰于涿鹿、殺之。堯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恭、工、湯伐有夏、文王伐崇、崇侯虎、紂卿士、道之爲惡。武王伐紂、齊桓任戰而霸天下、任、用也。 ○歷引證佐。由此觀之、惡烏、有不戰者乎。作一小束、點出主意。古者使車轂擊馳、相擊而馳、行使之多。言語相結、結親也。天下爲一、約從宗、連橫、兵革不藏、從橫、皆需兵革。不藏、猶言不蓄。 ○八字句。文士並飭、所用者盡文學之士。諸侯亂惑、萬端俱起、不可勝升、理、尚文則事煩。科條旣備、民多僞態、書策稠濁、稠、多也。書策多、則閱者昏亂。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無所聊、聊、賴也。 ○尚文則弊起。明言章理、明、著之言。章、顯之理。兵甲愈起、辯言偉服、偉服、儒者盛服。戰攻不息、尚文徒足以致亂。繁稱文辭、天下不治、舌敝耳聾、不見成功、行義約信、天下不親。尚文必不能見功。 ○已上排列二十五句。分四段看。極詆用文士之失。於是乃廢文任武、厚養死士、綴拙、甲厲兵、綴、縫綴也。効勝于戰場。再結戰字。陡健。夫徒處而致利、安坐而廣地、徒、空也、言無所爲。雖古五帝三王五霸、明主賢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勢不能、反掉神農伐補遂一段。故以戰續之。寬則兩軍相攻、迫則杖戟相撞、然後可建大功。是故兵勝于外、義強於內、威立于上、民服于下。戰之有利于國如此。今欲并天下、淩萬乘、淩、侵也。詘敵國、詘、服也。制海內、子元元、元、善也。民類皆善、故稱元元。臣諸侯、非兵不可。此句是連橫本領。今之嗣主、忽於至道、至道、暗指用兵。皆惛於教、亂於治、迷於言、惑於語、沉於辯、溺於辭、直口相誚、氣淩萬乘。以此論之、王固不能行也。複一句、欲以激動秦王。 ○全段總是要秦王用戰意、只因平日不曾揣摩、絕不知其辭之煩而意之複、宜其終不見聽于秦王也。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著此一句、以明在秦之久、爲下裘敝金盡之由。黑貂之裘敝、黃金百斤盡。蘇秦初見李兌、贈以黑貂之裘、黃金百鎰、因得入秦。資用乏絕、去秦而歸。贏縢履蹻、腳、 ○贏、纏也。縢、束脛邪幅、自足至膝、便于行也。蹻、草履。負書擔囊、形容枯槁、面目黧離、黑、狀有愧色。將至家、著狀有愧色四字、極力摹寫。歸至家、妻不下絍、不下機縷、而織自若。嫂、不爲去聲、炊、父母不與言。極寫其困憊失意、人情冷落、正爲下受印拜相、除道郊迎等字映襯。蘇秦喟魁去聲、然歎曰、妻不以我爲夫、㛮不以我爲叔、父母不以我爲子、是皆秦之罪也。作自責語、憤甚。乃夜發書、陳篋却、數十、篋、椷藏也。得太公陰符之謀、陰符、太公兵法。伏而誦之、簡練以爲揣摩。簡、擇。練、熟。揣、量。摩、研也。言以我之簡練者、揣摩時勢而用之。 ○六字是蘇秦苦功得力處。讀書欲睡、引錐自剌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者乎。倦而自勵、感憤痛切。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說當世之君矣。可見前番尚難自信、妙。於是乃摩燕烏集闕、摩、切近過之也。燕烏集闕、地名。見說趙王肅侯。於華屋之下。見說、見而說也。華、高麗也。 ○與前上書而說先不同。抵掌而談、抵掌、側擊手掌也。 ○說趙王語、只四字括盡、其爲簡練可知。趙王大說、悅、 ○一見說而便大說、則揣摩有以中之矣。封爲武安君、受相印、取卿相之尊矣。革車百乘、革車、兵車。錦繡千純、豚、 ○純、束也。白璧百雙、黃金萬鎰、白璧、玉環也。二十四兩曰鎰。以隨其後。出其金玉錦繡矣。約從散橫、以抑強秦、約六國之從、以離散秦之橫。 ○戰國時橫易而從難、蘇秦能于其所難者、激之使然也。故蘇秦相于趙而關不通。六國之關、不通秦也。 ○作一頓、下純以議論代敘事、奇妙。當此之時、天下之大、萬民之衆、王侯之威、謀臣之權、皆欲決於蘇秦之策。寫得有聲勢。不費斗糧、未煩一兵、未戰一士、未絕一弦、未折一矢、諸侯相親、賢於兄弟。賢、勝也。 ○連橫用戰、合從則不用戰、從揣摩中得來。夫賢人任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從、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於廊廟之內、不式于四境之外。式、用也。 ○承上不費斗糧五句、而極寫之。當秦之隆、秦國強甚之時。 ○頓宕。黃金萬鎰爲用、轉轂連騎、炫熿同煌、於道、炫熿、光輝也。山東之國、從風而服、使趙大重。趙爲從主、諸侯尊之。 ○此言其變弱爲強之難。且夫蘇秦、特窮巷掘同窟、門桑戶棬圈、樞之士耳、掘門、鑿垣爲門也。桑戶、以桑木爲戶。樞、門牝也、揉木爲之如棬。 ○頓宕。伏軾撙銜、撙、猶頓也。銜、勒也。停轡之意。橫歷天下、庭說諸侯之主、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伉。同抗、 ○伉、當也。 ○此言其化賤爲貴之難。將說楚王、威王。 ○忽入敘事作收煞。路過洛陽、尚未至家。父母聞之、清宮除道、清、洒掃也。張樂設飲、郊迎三十里、妻側目而視、側耳而聽、不敢正視聽也。㛮蛇行匍伏、同匐、 ○蛇不直行。匍伏、伏地也。四拜自跪而謝。摹寫勢利惡態、而㛮尤不堪。蘇秦曰、㛮、叫一聲、冷妙。何前倨而後卑也。㛮曰、以季子蘇秦字。位尊而多金。位尊、應前卿相。多金、應前金玉錦繡。 ○蘇秦問意、重在前倨、㛮只答以後卑、妙絕。蘇秦曰、嗟乎、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人生世上、勢位富厚、蓋可以忽乎哉。就蘇秦自鳴得意語、收結全篇。異樣出色。

前幅寫蘇秦之困頓、後幅寫蘇秦之通顯。正爲後幅欲寫其通顯、故前幅先寫其困頓。天道之倚伏如此、文章之抑揚亦如此。至其習俗人品、則世所共知、自不必多爲之說。

司馬錯論伐蜀[编辑]

國策

主条目:司馬錯論伐蜀

  司馬錯措、 ○秦人。與張儀魏人。爭論於秦惠王前。此句是一篇總綱、下乃更敍起也。司馬錯欲伐蜀、張儀曰、不如伐韓。王曰、請聞其說。對曰、親魏善楚、結好魏楚、謀共伐韓。下兵三川、三川、河洛伊、韓地也。塞轘還、轅緱鉤、氏之口、轘轅、緱氏、險道、屬河南。當屯留之道、屯留、潞州縣道、卽太行羊腸坂。魏絕南陽、韓地。楚臨南鄭、河南鄭地。秦攻新城宜陽、新城、屬河南。宜陽、韓邑。以臨二周之郊、西、東二周。誅周主之罪、周無韓爲蔽、可以兵劫之。侵楚魏之地、楚魏無韓、益近秦、可以兵剪之。周自知不救、九鼎寶器必出、據九鼎、按圖籍、土地之圖、人民金穀之籍。挾天子以令天下、旣得周鼎、乃借輔周爲名、號召天下。天下莫敢不聽、此王業也。取三川得利、挾天子得名、所以爲王業。 ○一段伐韓之利。今夫蜀、西僻之國、而戎狄之長也、敝名作兵、勞衆、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爲利。一段伐蜀之不利。臣聞爭名者于朝、爭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爭焉、顧爭於戎狄、去王業遠矣。總言伐韓伐蜀、相去之遠、雙結。司馬錯曰、不然。只二字、推倒張儀。臣聞之、欲富國者、務廣其地、欲強兵者、務富其民、欲王者、務博其德、三資者備、而王隨之矣。先發正大之論。下乃入今事。 ○三資止重富強、王字陪說、故後竟不提起。今王之地小民貧、故臣願從事于易。提清伐蜀主腦。夫蜀、西僻之國也、而戎狄之長也、句有抑揚。而有桀紂之亂。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羣羊也。忽設一喻、爲下未必利作反照。取其地、足以廣國也、頂強。得其財、足以富民。頂富。 ○此二句說實。繕兵不傷衆、而彼已服矣。繕、治也。故拔一國、而天下不以爲暴、利盡四作西、海、諸侯不以爲貪、此二句說名。是我一舉而名實兩附、其利如此。而又有禁暴正亂之名。加一句、應上桀紂句也。 ○一段伐蜀之利。今攻韓劫天子。名雖攻韓、實劫天子。劫天子、惡名也、擒定大題目立論。而未必利也、又有不義之名、旣未必利、徒有不義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句、危。天下皆欲尊周、而我攻之、亦危甚矣。不但名利兩失已也。臣請謁其故。謁、白也。周、天下之宗室也、周室爲天下之所宗。韓、周之與國也。二句是攻韓劫天子註腳。周自知失九鼎、韓自知亡三川、兩自知應上一自知。則必將二國并力合謀、以因乎齊趙、而求解乎楚魏。秦旣親魏善楚、難以離間、故必因乎齊趙而求解之。以鼎與楚、以地與魏、王不能禁。將魏楚與國、勢必轉而爲秦敵矣。此臣所謂危、一段伐韓之不利。不如伐蜀之完也。完、猶言萬全。 ○繳一句、意足。惠王曰、善、寡人聽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號爲侯、而使陳莊相蜀。蜀旣屬、秦益強富厚、輕諸侯。結完富強本㫖。

周雖衰弱、名器猶存、張儀首倡破周之說、實是喪心。司馬錯建議伐蜀、句句駁倒張儀。生當戰國、而能顧惜大義、誠超于人一等。秦王平日信任張儀、而此策獨從錯、可謂識時務之要。

范雎說秦王[编辑]

國策

主条目:范睢說秦王

  范雎魏人。至、秦王昭王。庭迎范雎、敬執賓主之禮、范雎辭讓。是日見范雎、見者無不變色易容者。就旁人形容一筆。秦王屏丙、左右、屏、除也。宮中虛無人。秦王跪而進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委、 ○唯唯、連諾也。有間、諫、 ○間、猶頃也。秦王復請。范雎曰、唯唯。若是者三。省筆、 ○三唯而終不言、故緩之、以固其心也。秦王跽其上聲、曰、跽、長跪也。先生不幸教寡人乎。范雎謝曰、非敢然也。臣聞昔者呂尚太公望。之遇文王也、身爲漁父、而釣于渭陽之濱耳、若是者交疏也。已一說稅、而立爲太師、載與俱歸者、其言深也。交疏言深、作反正兩對。故文王果收功于呂尚、卒擅天下、而身立爲帝王。一轉。卽使文王疏呂望、而弗與深言、是周無天子之德、而文武無與成其王也。二轉。今臣羇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願陳者、皆匡君臣之事、處人骨肉之間。處、猶在也。謂欲言太后及穰侯等。願以陳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問而不對者、是也、三轉方說明。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又撇然一轉、爲下患憂恥之綱。知今日言之於前、而明日伏誅於後、然臣弗敢畏也。加三句。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爲臣患、亡不足以爲臣憂、漆身而爲厲、同癩、披、髮而爲狂、不足以爲臣恥。三句又爲下三段之綱。五帝之聖而死、三王之仁而死、五霸之賢而死、烏獲武王力士。之力而死、奔育之勇而死。孟奔、夏育、皆衛人。死者、人之所必不免、處必然之勢、必然、必至于死也。可以少有補於秦、此臣之所大願也、臣何患乎。一段應死不足以爲臣患。伍子胥橐載而出昭關、伍子胥自楚奔吳、藏身于橐、載而出楚關。夜行而晝伏、至於菱夫、卽溧水。無以餬其口、膝行蒲伏、同匍匐、乞食於吳巿、卒興吳國、闔閭爲霸。使臣得進謀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不復見、是臣說之行也、臣何憂乎。一段應亡不足以爲臣憂。箕子、接輿、楚人陸通、字接輿。漆身而爲厲、被髮而爲狂、無益于殷楚。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輿、可以補所賢之主、是臣之大榮也、二字無補于時、猶爲之、今爲而有補、故特以爲榮。臣又何恥乎。一段應不足以爲臣恥。臣之所恐者、獨恐臣死之後、天下見臣盡忠而身蹷也、蹷、僵也。因以杜口裹足、莫肯向秦耳。忽掉轉作危語、最足聳聽。足下上畏太后之嚴、下惑姦臣之態、忽點出太后姦臣二句、駸駸逼人。居深宮之中、不離保傅之手、女保、女傅。終身闇惑、無與照奸、大者宗廟滅覆、小者身以孤危、此臣之所恐耳。所云危如累卵、得臣則安也。若夫窮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臣死而秦治、賢于生也。又掉轉一筆、全篇俱動。秦王跪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國僻遠、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寡人慁魂去聲、先生、慁、汙辱也。而存先王之廟也。應宗廟滅覆句。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生、而不棄其孤也。應身以孤危句。先生奈何而言若此。呼應緊甚。事無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交疏之臣、言人骨肉之間、本難啓齒。故一路聳動、一路要挾、直逼出此二句、秦王已受我羈靮、便可深言矣。願先生悉以教寡人、無疑寡人也。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又閒寫一筆、見秦王已被范雎籠定。

范雎自魏至秦、欲去穰侯而奪之位。穰侯以太后弟、又有大功于秦、去之豈是容易。始言交疏言深、再言盡忠不避死亡、翻來覆去、只是不敢言。必欲吾之說、千穩萬穩、秦王之心、千肯萬肯、而後一說便入、吾畏其人。

鄒忌諷齊王納諫[编辑]

國策

  鄒忌齊人。脩八尺有餘、而形䫉同貌、迭、麗。脩、長也。昳、日側也。言有光艷。朝服衣冠、朝、晨也。服、著也。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問法一。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答法一。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插注一筆。妙。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問法二。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答法二。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吾與徐公孰美。問法三。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答法三。明日、徐公來。熟視之、自以爲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作兩番寫、妙。暮、寢而思之、思妻、妾、客所以美我之故。 ○曰朝、曰旦日、曰明日、曰暮、敍次井然。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看破人情、便可因小悟大。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現身說法、下卽說到齊王身上、入情入理。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情理固然、耐人深省。王曰、善。乃下令、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議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下令之辭、三疊應上。令初下、羣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諫、進、進諫者有暇隙。朞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文亦三變。 ○齊王固自虛心、敍處似形容太過。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勝于朝廷。不待兵也。 ○結斷斬截。

鄒忌將己之美、徐公之美、細細詳勘、正欲于此參出微理。千古臣諂君蔽、興亡關頭、從閨房小語破之、快哉。

顏斶說齊王[编辑]

國策

主条目:顏斶說齊王

  齊宣王見顏斶觸、 ○齊人。曰、斶前。前者、使之就己也。 ○寫驕倨、妙。斶亦曰、王前。寫高貴、妙。宣王不說。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可乎。斶對曰、夫斶前爲慕勢、王前爲趨士。與使斶爲慕勢、不如使王爲趨士。分解出來、持論正大。 ○斶前王前、連寫三番、錯映成趣。王忿然作色不悅之甚。曰、王者貴乎。士貴乎。對曰、士貴耳、奇快。王者不貴。添寫一句更妙。王曰、有說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齊、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壟五十步而樵採者、魯展禽、字季、食采柳下、壟、其冢也。秦伐齊、先經魯、故云。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齊王頭者、封萬戶侯、賜金千鎰。由是觀之、生王之頭、曾不若死士之壟也。快語。讀之失驚。 ○生王字奇、之頭字更奇。 ○此下尚有一大段文字刪去。宣王曰、嗟乎、歎服。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此下刪去二句。願請受爲弟子。結前半篇。且顏先生與寡人遊、食必太牢、牛、羊、豕、具爲太牢。出必乘車、妻子衣服麗都。麗都、皆美稱。 ○仍是富貴驕人習態。 ○起後半篇。顏斶辭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則破焉、制、裁斷也。謂琢其璞而取之。非弗寶貴矣、然太璞不完。失玉之本真。士生乎鄙野、推選則祿焉、非不尊遂也、遂、猶達也。然而形神不全。失士之本真。斶願得歸、晚食以當肉、晚食、飢而後食。 ○不羨食太牢。安步以當車、安步、緩行也。 ○不羨出乘車。無罪以當貴、尊遂極矣。清淨貞正以自虞。虞、娛也。 ○形神全矣。 ○仍是貧賤驕人氣度。 ○此下刪去五句。則再拜而辭去。君子曰、斶知足矣、歸真反璞、則終身不辱。結贊是蘇張一流反照。

起得唐突、收得超忽。後段形神不全四字、說盡富貴利達人、良可悲也。戰國士氣、卑汙極矣、得此可以一迴狂瀾。

馮煖客孟嘗君[编辑]

史記作馮驩 國策

主条目:馮諼客孟嘗君

  齊人有馮煖諼、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祝、孟嘗君、田嬰子田文、齊相、封于薛。願寄食門下。孟嘗君曰、客何好。曰、客無好也。曰、客何能。曰、客無能也。三千人中、如此者卻少。 ○好與能雖並點、重能字一邊。孟嘗君笑而受之、曰諾。以爲真無能人。左右以君賤之也、食寺、以草具。草、菜也、不以客待之。居有頃、倚柱彈其劍歌曰、長鋏劫、歸來叶釐、乎、鋏、劍把。欲與俱去。食無魚。左右以告。孟嘗君曰、食之比門下之客。待以客禮。居有頃、復彈其鋏歌曰、長鋏歸來乎、出無車。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嘗君曰、爲之駕、比門下之車客。待以上客之禮。於是乘其車、揭挈、其劍、過其友、曰、孟嘗君客我。至此一斷、點綴生趣。後有頃、復彈其劍鋏彈劍、彈鋏、彈劍鋏、三樣寫法。歌曰、長鋏歸來乎、無以爲家。叶孤、 ○三歌、亦寒酸、亦豪邁、便知不是無能人。左右皆惡之、以爲貪而不知足。處處夾寫左右、正爲馮煖反襯。孟嘗君問馮公有親乎。聞其歌、而問左右。對曰、有老母。孟嘗君使人給其食用、無使乏。比上客反加厚。於是馮煖不復歌。歌又妙、不復歌又妙。 ○馮煖旣曰無好無能、所責望于人者、較有好有能者更倍之、大是奇事、孟嘗亦以爲奇、卽姑應之、實非有意加厚馮煖也。後孟嘗君出記、記、疏也。問門下諸客、誰習計會、膾、 ○月計曰要、歲計曰會。能爲去聲、文收責同債、於薛者乎。馮煖署曰能。署書姓名于疏也。 ○突地出頭。孟嘗君怪之、曰、此誰也。記不起馮煖姓名。左右曰、乃歌夫長鋏歸來者也。笑談輕薄、盡含句中。孟嘗君笑曰、客果有能也。有能無能、照耀前後。吾負之、未嘗見也。馮煖在門下已久、孟嘗未熟其名、未識其面、可見前番待馮煖、並非有意加厚也。請而見之、謝曰、文倦於是、是、指相齊。膾、於憂、憒、心亂也。而性懧作懦、愚、沉于國家之事、沉、沒溺也。開罪於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爲收責於薛乎。馮煖曰、願之。臨時猶不露圭角、勝毛遂自薦一倍。於是約車治裝、載券契而行。辭曰、責畢收、以何市而反。孟嘗君曰、視吾家所寡有者。問則有意、答則無心、幻出絕妙文字。驅而之薛、使吏召諸民當償者、悉來合券、券徧合赴。凡券、取者與者各收一、責則合驗之、徧合矣、乃來聽令。 ○亦粗完收債事、下乃出奇。矯命、矯、託也。託言孟嘗之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馮煖大有作用、蓋已料有後日事也。長驅到齊、晨而求見。寫其迅速。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曰、責畢收乎、來何疾也。曰、收畢矣。奇。以何市而反。馮煖曰、君云視吾家所寡有者、拏定此言。臣竊計君、宮中積珍寶、狗馬實外廄、美人充下陳、陳、猶列也。 ○三句、言無所不有。君家所寡有者以義耳、此物人家最少。竊以爲君市義。更奇。孟嘗君曰、市義奈何。曰、今君有區區之薛、不拊愛子其民、因而賈古、利之。賈利、與市義對。臣竊矯君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乃臣所以爲君市義也。說出市義、一笑。孟嘗君不說、曰諾、先生休矣。休、猶言歇息、無可如何之辭也。 ○敍馮煖收責於薛畢。後朞年、齊王謂孟嘗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爲臣。遣其就國、而爲之辭。孟嘗君就國於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攜幼、迎君道中、終日。孟嘗君顧謂馮煖、先生所爲文市義者、乃今日見之。市義之爲利如此、若取必目前、便失此利也。 ○了市義一案。馮煖曰、狡兔有三窟、坤入聲、 ○窟、穴也。僅得免其死耳。忽設一喻、更進一籌。今有一窟、市義。 ○結上。未得高枕而臥也。請爲君復鑿二窟。起下。孟嘗君予車五十乘、金五百斤、西遊於梁。謂梁王曰、齊放其大臣孟嘗君于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強。於是梁王虛上位、以故相爲上將軍、徙故相爲上將軍、虛相位以待孟嘗也。遣使者、黃金千斤、車百乘、往聘孟嘗君。馮煖先驅、先馳歸薛。 ○作用更妙。誡孟嘗君曰、千金、重幣也、百乘、顯使也、齊其聞之矣。意蓋爲此、而語却不盡、妙。梁使三反、孟嘗君固辭不往也。只是要使齊聞之、妙。齊王聞之、君臣恐懼、遣太傅大臣。齎黃金千斤、文車二駟、文車、彩繪之車。服劍一、王自佩之劍。封書謝孟嘗君曰、寡人不祥、被於宗廟之祟、歲、 ○祟、神禍也。沉於諂諛之臣、開罪於君、寡人不足爲也、願君顧先王之宗廟、姑反國統萬人乎。復留相齊。 ○是第二窟。馮煖誡孟嘗君曰、願請先王之祭器、立宗廟于薛。請祭器、立宗廟、則薛爲重地、難以動搖也。 ○絕大見識。廟成、是第三窟。還報孟嘗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爲樂矣。總結上文。孟嘗君爲相數十年、無纖介之禍者、馮煖之計也。纖介、細微也。 ○結出孟嘗一生得力、全在馮煖、直與篇首無好無能相映照。   三番彈鋏、想見豪士一時淪落、胸中磈礧、勃不自禁。通篇寫來、波瀾層出、姿態橫生、能使馮公鬚眉、浮動紙上。淪落之士、遂爾頓增氣色。

趙威后問齊使[编辑]

國策

主条目:趙威后問齊使

  齊王齊王建、時君王后在。使使者問趙威后。惠文后、孝威太后。書未發。未開封。 ○三字便作勢。威后問使者曰、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王亦無恙耶。恙、憂也。 ○陡問三語、大奇。使者不說曰、臣奉使使威后、言奉王命來問太后、則太后亦當先問王。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後尊貴者乎。以貴賤之說、辨其失問。威后曰、不然。苟無歲何有民、苟無民何有君、連互說、乃見發問妙㫖。故有問、故、舊例也。舍本而問末者耶。探出本末、絕去貴賤之見。 ○答語仍作問語聲口、有致。乃進而問之曰、齊有處士曰鍾離子、鐘離、複姓。無恙耶。是其爲人也、有糧者亦食、寺、無糧者亦食、有衣者亦衣、去聲、無衣者亦衣、是助王養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業也。人情大率食有糧衣有衣者多、乃無糧無衣者亦食衣之、所以謂之養民。業、謂使之在位、成其職業也。攝、陽子亦齊處士。葉陽、縣名。無恙乎。是其爲人、哀鰥寡、卹孤獨、振困窮、補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業也。息、生全也。 ○養民、就民之處常者言。息民、就民之處變者言。北宮之女嬰兒子齊孝女。北宮、複姓。嬰兒子、女名也。無恙耶。撤其環瑱、天去聲、至老不嫁、以養去聲、父母、是皆率民而出於孝情者也、胡爲至今不朝潮、也。環、耳環。瑱、以玉繫于紞而充耳。撤、去之不以爲飾。朝、謂使之爲命婦而入朝。此二士弗業、一女不朝、何以王齊國、子萬民乎。總三問作一頓。於陵子仲非陳仲子也。若孟子所稱、已是七八十年矣。尚存乎。六無恙後、變出一尚存、奇絕。是其爲人也、上不臣於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諸侯、此率民而出於無用者、何爲至今不殺乎。竟住、奇絕妙絕。

通篇以民爲主、直問到底、而文法各變、全于用虛字處著神。問固奇、而心亦熱。末一問、膽識尤自過人。

莊辛論幸臣[编辑]

國策

主条目:莊辛論幸臣

  臣聞鄙語曰、見兔而顧犬、未爲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爲遲也。便引喻起。臣聞昔湯武以百里昌、桀紂以天下亡。今楚國雖小、絕長續短、猶以數千里、豈特百里哉。楚襄王寵信幸臣、而不受莊辛之言。及爲秦所破、乃徵莊辛與計事。莊辛起手極言未遲未晚是正文、以下一路層層遞接而去、俱寫遲晚也。王獨不見夫蜻精、陵、乎、蟲名、一名桑根。六足四翼、飛翔乎天地之間、俛同俯、啄蚉䖟萌、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飲之、自以爲無患與人無爭也、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將調飴膠絲、飴、米蘗所煎、調之使膠于絲。加己乎四仞之上、八尺曰仞。而下爲螻蟻食也。遲矣晚矣。蜻蛉其小者也。黃雀小鳥。因是以俯噣同啄、白粒、仰棲茂樹、鼓翅奮翼、自以爲無患與人無爭也、不知夫公子王孫、左挾彈、右攝丸、將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類爲招、以其類而招誘之。晝游乎茂樹、夕調乎酸醎、倏忽之間、墜于公子之手。遲矣晚矣。夫雀其小者也。黃鵠鴻也、水鳥。因是以游乎江海、淹乎大沼、俯噣鱔鯉、仰囓孽、同蓤、衡、作蘅。 ○衡、香草。奮其六翮、翮、勁羽。而淩清風、飄搖乎高翔、自以爲無患與人無爭也、不知夫射者方將脩其碆波、盧、碆石爲弋鏃。盧、黑弓。治其矰繳、酌、 ○矰、弋射矢。繳、生絲縷。將加己乎百仞之上、四仞、十仞、百仞、逐漸增加、逼起後段。亦見處地愈高、其勢愈危之意。被㔋監、磻、同碆、 ○被、著也。㔋、利也。引微繳、折清風而抎同隕、矣。故晝游乎江河、夕調乎鼎鼐。奈、 ○遲矣晚矣。夫黃鵠其小者也。蔡靈侯之事、因是以南游乎高陂、披、 ○陂、阪也。北陵乎巫山、陵、登也。飲茹溪流、茹、飲馬也。食湘波之魚、湘水、出零陵、屬長沙。左抱幼妾、右擁嬖女、與之馳騁乎高蔡之中、卽上蔡。而不以國家爲事、不知夫子發方受命乎靈王、繫己以朱絲而見之也。魯昭十一年、楚子誘蔡侯般殺之于申、蓋使子發召之。 ○遲矣晚矣。蔡靈侯之事其小者也。層注而下、至此已到。君王之事、因是以左州侯、右夏侯、輦連上聲、從鄢陵君與壽陵君、四人皆楚幸臣。州侯、夏侯、常在左右。鄢陵、壽陵、輦出則從。反、封祿之粟、封祿、所封之祿。而載方府之金、方、四方。金其所貢也。與之馳騁乎雲夢之中、雲夢、澤名。而不以天下國家爲事、而不知夫穰侯秦相魏冉。方受命乎秦王、昭王。填黽萌、塞之內、填者、取其地而塞之。黽塞、江夏鄳縣。而投己乎黽塞之外。至此則遲矣晚矣、今則未爲遲也、未爲晚也。妙在說到此竟住、若加一語、便無餘味。

只起結點綴正意、中間純用引喻、自小至大、從物及人、寬寬說來、漸漸逼入、及一點破題面、令人毛骨俱竦。國策多以比喻動君、而此篇辭㫖更危、格韻尤雋。

觸讋說趙太后[编辑]

國策

主条目:觸讋說趙太后

  趙太后惠文后、卽威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趙氏求救於齊、齊曰、必以長安君太后少子、孝成王弟、封之長安。爲質、至、兵乃出。許多事情、三四語敍完、此妙于用簡。以下只一事、連篇說不盡、又妙于用繁。太后不肯、大臣強諫。太后明謂左右、有復言令長安君爲質者、老婦必唾其面。明謂字妙。左師官名。觸讋詹入聲、 ○讋、史記作龍。願見、太后盛氣而揖之。恐其言及長安君、作色以拒之。入而徐趨、蹣跚之狀、已自動人。至而自謝。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先謝足病。不得見久矣、次謝久不來見太后。竊自恕。雖久不得見、竊以病足、故自恕其罪。而恐太后玉體之有所郄隙、也、故願望見。郄、病苦也。 ○閒閒將老態說起。太后曰、老婦恃輦連上聲、而行。亦言病足。曰、日食飲得無衰乎。只說老態。曰、恃鬻同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先說不欲食。乃自強步、日三四里。繞室中行、可三四里也。 ○次說調身。少益嗜食、和于身。次說能食。 ○自入見至此、敍了許多寒溫、絕不提起長安君、妙。曰、老婦不能。不能強步。太后之色少解。老婦已入老臣彀中。左師公曰、老臣賤息舒祺、息、其子。舒祺、名也。最少、不肖、而臣衰、竊愛憐之、又少、又不肖、又自衰、不得不愛而憐之。 ○先寫出一長安君影子。願令補黑衣之數、以衛王宮、沒死以聞。黑衣、戎服。沒、猶昧也。太后曰、敬諾、年幾何矣。對曰、十五歲矣、雖少、願及未填溝壑而託之。謙言死曰填溝壑。託、謂託太后也。 ○再囑一語、引出太后心事。太后曰、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無數紆折、只要餂得此一句。對曰、甚於婦人。又逼一句。太后曰、婦人異甚。心事畢露。對曰、老臣竊以爲媼襖、之愛燕后、賢于長安君。媼、女老稱。燕后、太后女、嫁于燕。賢、勝也。 ○直說出長安君矣。却又說太后愛之不如燕后。若不爲長安君者、妙想。曰、君過矣、不若長安君之甚。至此便可暢言。左師公曰、父母之愛子、則爲之計深遠。此句是進說主意。媼之送燕后也、持其踵爲之泣、念悲其遠也、亦哀之矣。頓挫。已行、非弗思也、頓挫。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或被廢、或國滅、方反本國。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爲王也哉。舍却長安君、單就燕后提醒太后。太后曰、然。左師公曰、今三世以前、至於趙之爲趙、只就趙論。趙王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繼、相繼爲侯也。曰、無有。曰、微獨趙、諸侯有在者乎。他國子孫、三世相繼爲侯。 ○兩問、仍用傍擊法。曰、老婦不聞也。亦無有。 ○此下左師對。此其近者禍及身、遠者及其子孫、豈人主之子孫則必不善哉、位尊而無功、奉俸、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重器、金玉重寶。 ○所以無有相繼爲侯者。 ○前俱用緩、此則用急、一步緊一步。今媼尊長安之位、而封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於國、一旦山陵崩、太后沒。長安君何以自託於趙。苦口之言。直捷痛快。老臣以媼爲長安君計短也、短字、與深遠久長對。故以爲其愛不若燕后。仍找到愛長安君不如燕后、終若不爲長安君者、妙想。太后曰、諾、只一諾字、見左師之言未畢、而太后早已心許之。恣君之所使之。亦不說出長安君爲質、妙。於是爲長安君約車百乘、質於齊、齊兵乃出。子義趙賢士。聞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親也、猶不能恃無功之尊、無勞之奉、以守金玉之重也、而況人臣乎。通篇瑣碎之筆、臨了忽作曼聲、讀之無限感慨。

左師悟太后、句句閒語、步步閒情、又妙在從婦人情性體貼出來。便借燕后反襯長安君、危詞警動、便爾易入。老臣一片苦心、誠則生巧、至今讀之、猶覺天花滿目、又何怪當日太后之欣然聽受也。

魯仲連義不帝秦[编辑]

國策

  秦圍趙之邯寒、鄲、邯鄲、趙都。魏安釐禧、王使將軍晉鄙救趙。畏秦、止於蕩陰、河內地。不進。魏王使客將軍辛垣衍稱客、則衍他國人仕魏也。間入邯鄲、間、謂微行。因平原君公子趙勝。謂趙王曰、秦所以急圍趙者、前與齊閔王爭強爲帝、已而復歸帝、以齊故。齊不稱帝、故秦亦止。今齊閔王益弱、今之齊比閔王時益弱。方今唯秦雄天下、此非必貪邯鄲、其意欲求爲帝。趙誠發使尊秦昭王爲帝、秦必喜、罷兵去。一段敍趙事。平原君猶豫未有所決。猶豫、獸名、性多疑、故人不決曰猶豫。 ○敍趙事、爲仲連也。然難于插入、故借平原君作一頓、便可插入仲連矣。此時魯仲連適游趙。出仲連、鄭重。會秦圍趙、聞魏將欲令趙尊秦爲帝、前一段文歸至此處入。乃見平原君曰、事將奈何矣。平原君曰、勝也何敢言事、百萬之衆折于外、長平之戰。今又內圍邯鄲而不能去、魏王使客將軍辛垣衍令趙帝秦、今其人在是、勝也何敢言事。兩何敢言事、非謙詞也、正寫猶豫未決、莫可如何、以爲仲連之地耳。魯連曰、始吾以君爲天下之賢公子也、吾乃今然後知君非天下之賢公子也。一跌就轉、一轉就住、文法佳甚。梁客辛垣衍安在、應其人在是。吾請爲君責而歸之。絕有膽識。平原君曰、勝請爲召而見之於先生。平原君遂見辛垣衍曰、東國有魯連先生、其人在此、勝請爲紹介、禮、賓至、必因介以傳辭。紹、繼也、謂上介、次介、末介、其位相承繼也。而見之於將軍。辛垣衍曰、吾聞魯連先生、齊國之高士也、衍人臣也、使事有職、吾不願見魯連先生也。衍不願見魯連、亦知帝秦之說、不足入高士之耳。平原君曰、勝已泄同洩、之矣。辛垣衍許諾。魯連見辛垣衍而無言。先無言、反待辛垣衍開口、妙。辛垣衍曰、吾視居此圍城之中者、皆有求於平原君者也、今吾視先生之玉貌、非有求于平原君者、亦自識人。曷爲久居此圍城之中而不去也。魯連曰、世以鮑焦無從容而死者、皆非也。今衆人不知、則爲一身。鮑焦、周時隱者、抱木而死、以非當世。今世以鮑焦不能從容自愛而死者、固非、卽以爲其自爲一身者、亦非。正對其在圍城之中、不爲身謀也。彼秦、棄禮義上首功之國也、戰獲首級者、計功受爵。權使其士、虜魯、使其民、虜、掠也。彼則肆然而爲帝、過而遂正於天下、過、猶甚也。正天下、卽易大臣、奪憎予愛諸事。則連有赴東海而死耳、吾不忍爲之民也。欲同鮑焦之死。所爲見將軍者、欲以助趙也。直破其謀。辛垣衍曰、先生助之奈何。魯連曰、吾將使梁及燕助之、齊楚固助之矣。故爲硬語、以生下論。辛垣衍曰、燕則吾請以從矣、若乃梁、則吾乃梁人也、先生惡能使梁助之耶。魯連曰、梁未睹秦稱帝之害故也、使梁睹秦稱帝之害、則必助趙矣。一反一覆、語最激昂。辛垣衍曰、秦稱帝之害將奈何。魯仲連曰、昔齊威王嘗爲仁義矣、率天下諸侯而朝周。周貧且微、諸侯莫朝、而齊獨朝之。居歲餘、周烈王崩、諸侯皆弔、齊後往、周怒、赴於齊曰、天崩地坼、策、天子下席、赴、告也。天子、謂烈王子安王驕也。下席、言其寢苫居廬。東藩之臣田嬰齊、斥其姓名。後至、則斮捉、之。斮、斬也。威王勃然怒曰、叱嗟、怒斥聲。而母婢也。而、汝也。罵其母爲婢、賤之之詞。卒爲天下笑。故生則朝周、死則叱之、誠不忍其求也。彼天子固然、其無足怪。不忍其求、直貫下變易大臣、奪憎與愛諸事。且曰其爲天子、理應如此、以見權之不可假人也。然不說出、不說盡。辛垣衍曰、先生獨未見夫僕乎、十人而從一人者、甯力不勝、智不若邪、畏之也。衍口中脫出一畏字、本懷已露、故使仲連得入。魯仲連曰、然、梁之比於秦若僕邪。詰問得妙。辛垣衍曰、然。魯仲連曰、然則吾將使秦王烹醢海、梁王。醢、肉醬。 ○旣爲僕、則不難烹醢、突然指出、可驚可詫。辛垣衍怏然不說、曰、嘻、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倒句。先生又惡能使秦王烹醢梁王。魯仲連曰、固也、待吾言之。昔者鬼侯、鬼、史記作九。鄴縣有九侯城。鄂侯、鄂、屬江夏。文王、紂之三公也。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於紂。紂以爲惡、醢鬼侯。鄂侯爭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文王聞之、喟魁去聲、然而歎、故拘之於牖史記作羑。里之庫百日、而欲令之死。曷爲與人俱稱帝王、卒就脯醢之地也。言與人俱稱帝王、曷爲卒就脯醢之地。若專尊秦爲帝、則足以脯醢之矣。○引紂事一證、詞意含吐、可耐尋味。齊閔王將之魯、夷維子夷維、地名。執策而從、策、馬箠。謂魯人曰、子將何以待吾君。魯人曰、吾將以十太牢待子之君。夷維子曰、子安取禮而來待吾君。彼吾君者、天子也、天子巡狩、諸侯辟舍、納筦同管、鍵、件、○筦、鑰也。鍵、其牡。避納者、示不敢有其國。攝衽抱几、几、所據也。視膳於堂下、天子已食、而聽退朝也。退而聽朝。魯人投其籥、同鑰、 ○閉關也。不果納。不得入于魯。此言魯不肯帝齊。將之薛、假涂同塗、於鄒。當是時、鄒君死、閔王欲入弔、夷維子謂鄒之孤曰、天子弔、主人必將倍殯柩、倍、背也。主人背其殯棺、北面哭也。設北面於南方、然後天子南面弔也。鄒之羣臣曰、必若此、吾將伏劍而死。故不敢入於鄒。此言鄒不肯帝齊。鄒魯之臣、生則不得事養、死則不得飯返、含、去聲、 ○齊強、而二國拒之、必見伐、則生死皆不能盡其禮也。以米及貝實尸之口中曰飯、以珠玉實尸之口中曰含。然且欲行天子之禮於鄒魯之臣、不果納。承上起下。今秦萬乘之國、梁亦萬乘之國、交有稱王之名、應俱稱帝王。睹其一戰而勝、欲從而帝之、是使三晉魏、趙、韓爲三晉。之大臣、不如鄒魯之僕妾也。辛垣衍自認梁比秦如僕、此特言僕妾之不如、痛罵盡情。且秦無已而帝、無已、必欲爲也。則且變易諸侯之大臣、彼將奪其所謂不肖、而予其所謂賢、奪其所憎、而予其所愛、彼又將使其子女讒妾、爲諸侯妃姬、處梁之宮、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而將軍又何以得故寵乎。帝秦之害如此。切膚之災、可懼可駭。於是辛垣衍起再拜、謝曰、責以大義則不動、言及利害切身、則遽起拜謝。策士每爲身謀、而不顧大義如此。始以先生爲庸人、吾乃今日而知先生爲天下之士也。與前魯連對平原君語、同調。吾請去、不敢復言帝秦。秦將聞之、爲却軍五十里。適會魏公子無忌信陵君。奪晉鄙軍以救趙擊秦、秦軍引而去。秦軍聞之而却五十里、不必然也、無忌擊之而去、此其實也。故並序之、初爲仲連後有故實也。於是平原君欲封魯仲連、魯仲連辭讓者三、終不肯受。高人。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爲魯連壽。魯連笑曰、所貴於天下之士者、爲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所取也、卽有所取者、是商賈之人也、仲連不忍爲也。數語卓犖自命、描盡心事。遂辭平原君而去、終身不復見。更高。

帝秦之說、不過欲紓目前之急。不知秦稱帝之害、其勢不如魯連所言不止、特人未之見耳。人知連之高義、不知連之遠識也。至于辭封爵、揮千金、超然遠引、終身不見、正如祥麟威鳳、可以偶覿、而不可常親也。自是戰國第一人。

魯共公擇言[编辑]

國策

主条目:魯共公擇言

  梁王魏嬰史作罃。觴諸侯於范臺、是時魏惠王方強、魯、衛、宋、鄭君來朝。酒酣、請魯君舉觴。魯君興、避席擇言擇善而言。曰、昔者領下四句。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遂疏儀狄、絕㫖酒、曰、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當戒者一。 ○是正文。下連類及之。齊桓公夜半不嗛、歉、 ○不喜食也。易牙乃煎熬燔炙、有汁而乾曰煎、乾煎曰熬、肉爇之曰燔、近火曰炙。和調五味而進之、桓公食之而飽、至旦不覺、曰、後世必有以味亡其國者。當戒者二。晉文公得南之威、美人。三日不聽朝、遂推南之威而遠之、曰、後世必有以色亡其國者。當戒者三。楚王莊王。登強臺卽章華臺。而望崩山、左江而右湖、以臨彷徨、臨、從上視下。彷徨、徘徊也。其樂忘死、遂盟強臺而弗登、盟、誓也。曰、後世必有以高臺陂卑、澤障曰陂、停水曰池。亡其國者。當戒者四。領下四句。主君之尊、尊、酒器。儀狄之酒也。主君之味、易牙之調也。左白台而右閭須、白台、閭須、皆美人。南威之美也。前夾林而後蘭臺、強臺之樂也。上隨舉四事、不意歷歷皆應、章法奇妙。有一於此、足以亡其國。今主君兼此四者、可無戒與。危語動人。梁王稱善相屬。祝、 ○謂稱善不置也。

整練而有扶疎之致、嚴重而饒點染之姿。古人作文、不嫌排偶者、正在此也。不善學者、卽失之板實矣。

唐雎說信陵君[编辑]

國策

主条目:唐雎說信陵君

  信陵君殺晉鄙、救邯寒、鄲、破秦人、存趙國、秦圍趙之邯鄲、魏使晉鄙將兵救趙。畏秦止于蕩陰。公子無忌椎殺晉鄙、將其軍進擊秦、秦軍遂引去。 ○我有德。趙王自郊迎。人德我。唐雎魏人。謂信陵君曰、臣聞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陡下四語、無頭無尾、奇絕。信陵君曰、何謂也。對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不能知。人之有德於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於人也、不可不忘也。二段、上一段是賓、下一段是主。下段、上一句是賓、下一句是主。今君殺晉鄙、救邯鄲、破秦人、存趙國、此大德也。今趙王自郊迎、卒同猝、然見趙王、願君之忘之也。上二段是虛、此一段是實。信陵君曰、無忌謹受教。

謂信陵君、只須說不可不忘、却先說不可忘。亦只須說不可忘、不可不忘、却又先說不可不知不可得而知。文有寬而不懈者、其勢急也。詞有複而不板者、其氣逸也。

唐雎不辱使命[编辑]

國策

主条目: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始皇。使人謂安陵君安陵、小國、屬魏。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設言易之、實則奪之、秦人常套。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一折。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一正。秦王不說。安陵君因使唐雎使於秦。修好也。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滅韓、十八年。亡魏、二十一年。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爲長者、故不錯措、意也。錯、置也。言非不能取安陵。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於君、廣其地。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言以秦爲不能取安陵而輕之。唐雎對曰、否、秦王之言不然。非若是也。安陵君之意不如是也。安陵君受地於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較安陵君答秦語、尤直捷。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陡來。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緩接。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寫天子之怒、雄甚。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撇過天子之怒、以布衣之怒反詰之、突兀。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先上聲、以頭搶鎗上聲、地耳。搶、突也。 ○寫布衣之怒、醜甚。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駁去免冠八字。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規、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蒼鷹擊於殿上。專諸爲公子光刺吳王僚。聶政爲嚴仲子刦韓相俠累。要離吳人、吳王闔閭欲殺王子慶忌、慶忌吳王僚子、要離詐以罪亡、令吳王焚其妻子、走見慶忌、以劍刺之。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侵、降于天、休、吉徴。祲、戾氣。重祲字、休字帶說。 ○總承上三句作一頓。與臣而將四矣。現前一懷怒之士。若士必怒、必怒、怒已發也。對懷怒說。伏屍二人、流血五步、伏屍流血、秦王說得極大、唐雎說得極小、妙絶。天下縞素、二人勝于百萬、五步甚于千里。今日是也。今日卽行怒之期。挺劍而起。手中卽行怒之具。 ○此段一步緊一步、句句駭殺人。秦王色撓、撓、屈也。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於此、寡人諭矣。諭、曉也。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秦王亦善出場、真英雄也。

博浪之椎、唐雎荊卿之劍、雖未亡秦、皆不可少。

樂毅報燕王書[编辑]

國策

主条目:樂毅報燕王書

昌國君樂毅、爲燕昭王合五國之兵趙、楚、韓、魏、燕。而攻齊、下七十餘城、盡郡縣之以屬燕。三城未下、三城、聊、莒、卽墨。唯莒、卽墨未下。云三城者、蓋因燕將守聊城不下之事而誤。而燕昭王死。惠王卽位、用齊人反間疑樂毅、而使騎刦代之將。樂毅奔趙、趙封以爲望諸君。趙封毅以觀津、號望諸君。齊田單詐騎刦、卒敗燕軍、復收七十餘城以復齊。一段、敍事簡括。

燕王悔、懼趙用樂毅、乘燕之敝以伐燕。補寫燕王心事一筆。燕王乃使人讓樂毅、讓、責也。且謝之曰、先王舉國而委將軍、將軍爲燕破齊、報先王之讎、天下莫不振動、寡人豈敢一日而忘將軍之功哉。會先王棄羣臣、寡人新卽位、左右誤寡人、寡人之使騎刦代將軍、爲將軍久暴僕、露於外、故召將軍、且休計事。善語周旋、巧于文飾。 ○以上是謝之之詞。將軍過聽、以與寡人有隙、遂捐燕而歸趙。將軍自爲計則可矣、而亦何以報先王之所以遇將軍之意乎。以上是讓之之詞。 ○先謝後讓、重稱先王、欲以感動樂毅。詞令委折有致。

望諸君乃使人獻書報燕王曰、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順左右之心、恐抵斧質之罪、質、斬人椹也。以傷先王之明、而又害於足下之義、無罪而殺毅、非義也。故遁逃奔趙。先敍不歸燕而降趙之故。 ○前書有先王左右寡人、故應還先王左右足下。自負以不肖之罪、故不敢爲辭說。今王使使者數上聲、之罪、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不敢斥言惠王、故稱侍御。畜、養也。幸、親愛之。 ○應遇將軍之意。而又不白於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應自爲計。故敢以書對。一起、已括盡一篇大㫖。

臣聞賢聖之君、不以祿私其親、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隨其愛、能當者處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論行而結交者、立名之士也。功名二字、一篇柱。臣以所學者觀之、自見本領。先王之舉錯、有高世之心、故假節於魏王、而以身得察於燕。時諸侯不通、出關則以節傳之。毅爲魏昭王使燕、遂爲臣。察、至也。 ○事先王之心。先王過舉、擢之乎賓客之中、而立之乎羣臣之上、不謀於父兄、正對左右句。而使臣爲亞卿。畜幸臣之理。臣自以爲奉令承教、可以幸無罪矣、故受命而不辭。事先王之心。先王命之曰、我有積怨深怒於齊、不量輕弱、而欲以齊爲事。畜幸臣之理。臣對曰、夫齊、霸國之餘教、而驟勝之遺事也、驟、數也。齊嘗霸天下、而數勝于他國、其餘教遺事猶存。閑於甲兵、習於戰攻、王若欲攻之、則必舉天下而圖之、舉天下而圖之、莫徑於結趙矣。且又淮北宋地、楚魏之所同願也、楚欲得淮北、魏欲得宋、時皆屬齊。趙若許約、楚魏宋盡力、魏欲得宋而盡力。四國攻之、併燕爲四國。齊可大破也。事先王之心。先王曰、善。臣乃口受令、具符節、南使臣於趙、顧反命、回顧而反、言其速也。起兵隨而攻齊。毅令趙、楚、韓、魏、燕之兵伐齊。 ○畜幸臣之理。以天之道、先王之靈、河北之地、隨先王舉而有之於濟上。濟上、濟水之西、齊界也。濟上之軍、奉令擊齊、大勝之、輕卒銳兵、長驅至國、攻入臨淄。齊王閔王。逃遁走莒、僅以身免。珠玉財寶、車甲珍器、盡收入燕、事先王之心。大呂陳於元英、故鼎反乎曆室、齊器設於甯臺、大呂、齊鐘名。故鼎、齊所得燕鼎。元英、曆室、燕二宮名。甯臺、燕臺也。薊邱之植、植於汶簧、薊邱、燕都。植、旗幟之屬。汶、水名。竹田曰篁。言薊邱之所植、植于齊汶上之竹田。 ○上三句、自齊入燕。薊邱句、自燕及齊。自五伯以來、功未有及先王者也。一頓、贊先王、正自贊也。先王以爲順於其志、愜于心。以臣爲不頓命、頓、猶墜也。故裂地而封之、使之得比乎小國諸侯。封毅爲昌國君。 ○畜幸臣之理。臣不佞、自以爲奉令承教、可以幸無罪矣、故受命而弗辭。事先王之心。 ○遙應前文、筆情婉宕。

臣聞賢明之君、功立而不廢、故著於春秋、蚤知之士、蚤知、先見也。名成而不毀、故稱於後世。應前功名二字。文從不廢不毀四字、生出後半篇。若先王之報怨雪恥、夷萬乘之強國、收八百歲之蓄積、通太公數之。及至棄羣臣之日、遺令詔後嗣之餘義、執政任事之臣、所以能循法令順庶孽者、新立之君、皆患庶孽之亂、昭王能預順之。施及萌同氓。隸、皆可以教於後世。敍完先王事、下始入議論。

臣聞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終。虛冒二句。昔者伍子胥說聽乎闔閭、吳王、名闔閭。故吳王遠迹至於郢。郢、楚都。吳破楚、長驅至郢。 ○善作善始。夫差闔閭子。弗是也、不然子胥之說。賜之鴟夷而浮之江。鴟夷、革囊也。夫差殺子胥、盛以鴟夷革、投之江。 ○不必善成善終。故吳王夫差不悟先論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弗悔、燕王有之也。子胥不蚤見主之不同量、故入江而不改。蚤見、應上蚤知。不改、言子胥投江而神不化、猶爲波濤之神。 ○自言幾不免也。夫免身全功、以明先王之迹者、臣之上計也。免身于罪、而全取齊之功、以明昭王之舊烈、是臣之本意。同罹、毀辱之非、墮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離、遭也。遭誹謗而被誅、則壞先王知人之名、故恐懼而奔趙。臨不測之罪、以幸爲利者、義之所不敢出也。被不可測之重罪以去燕、又幸趙伐燕以爲利、揆之于義、寧敢出此。 ○剖明心事、激揚磊落、長歌可以當泣。

臣聞古之君子、交絕不出惡聲、忠臣之去也、不潔其名。毀其君而自潔。 ○復轉二語、結出通書之意、以應起。臣雖不佞、數朔、奉教于君子矣。應以臣所學句。恐侍御者之親左右之說、而不察疏遠之行也、應前侍御不察二句。故敢以書報、唯君之留意焉。

察能論行、則始進必嚴。善成善終、則末路必審。樂毅可謂明哲之士矣。至其書辭、情致委曲、猶存忠厚之遺。其品望固在戰國以上。

李斯諫逐客書[编辑]

秦文

主条目:諫逐客書

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諸侯人來事秦者、大抵爲其主游閒於秦耳、請一切逐客。一切者、無所不逐也。李斯議亦在逐客。李斯、秦客卿、楚上蔡人。 ○所謂一切也。

斯乃上書曰、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爲過矣。一句揭開題面、通篇純用反法。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由余、西戎人。東得百里奚於宛、百里奚、楚宛人。迎蹇叔於宋、蹇叔、岐州人。時游宋、故迎之。求丕豹、公孫支於晉、丕豹、自晉奔秦。公孫支、游晉歸秦。此五子者、不產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國二十、遂霸西戎。一段穆公用客。孝公用商鞅之法、商鞅、衛人、姓公孫氏。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二段孝公用客。惠王用張儀之計、張儀、魏人。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惠王時、司馬錯請伐蜀、滅之。後武王欲通車三川、令甘茂拔宜陽。今並云儀者、以儀爲秦相、雖錯滅蜀、甘茂通三川、皆歸功于相歟。北收上郡、魏納上郡十五縣。南取漢中、攻楚漢中、取地六百里。包九夷、制鄢郢、屬楚之夷有九種。鄢、郢、楚二邑。東據城皋之險、割膏腴之壤、成皋、屬河南、周之東境。遂散六國之從、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三段惠王用客。昭王得范雎、范雎、魏人。廢穰侯、逐華陽、穰侯、華陽、俱太后弟。彊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四段昭王用客。 ○四段不引前代他國事、只以秦之先爲言、妙。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一句總收、下卽轉入。由此觀之、客何負於秦哉。又一轉、下反振、語氣乃足。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內、同納、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結完上文、乃入時事、必以爲說正意矣、偏又發許多譬喻、滾滾不窮、奇絕妙絕。

今陛下致崐山之玉、崐山、在闐國、其岡出玉。有隨和之寶、隨侯珠、卞和璧。垂明月之珠、珠光如明月。服太阿之劍、干將歐冶三人作劍、一曰龍淵、一曰太阿。乘纖離之馬、纖離、駿馬名。建翠鳳之旗、以翠羽爲鳳形而飾旗。樹靈鼉之鼓、鼉、皮可以冒鼓。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何也。一頓。 ○秦王性好侈大、故歷以紛華聲色之美動其心、此善說之術也。必秦國之所生然後可、一折。上是順說、下是倒說。則是夜光之璧、不飾朝廷、犀象之器、不爲玩好、鄭魏之女、不充後宮、而駿馬駃決、騠、提、不實外廄。駃騠、良馬名。江南金錫不爲用、西蜀丹青不爲采。句法不排偶、氣勢已極宕折、可以止矣。偏作兩節寫、但見其妙、不見其煩。所以飾後宮、充下陳、下陳、猶後列也。娛心意、說耳目者、必出於秦然後可、則是宛珠之簪、宛地之珠飾簪。附、璣之珥、二、 ○璣、珠之不圓者。珥、瑱也。謂以璣傅著于珥。阿縞之衣、齊東阿縣所出繒帛爲衣。錦繡之飾、飾、領緣也。不進於前、而隨俗雅化、謂閑雅變化、而能隨俗也。佳冶窈窕、趙女不立於側也。語氣肆宕、采色爛然、可以止矣、又偏再衍出下節。彊弩穿甲、勁勢未已。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彼、 ○甕、汲瓶也。缶、瓦器。箏、以竹爲之。髀、股骨。擊叩彈搏、皆所以節歌。而歌呼嗚嗚、快耳目者、真秦之聲也。鄭衛桑間、樂記、桑間濮上之音、謂濮水之上、桑林之間、衛地也。韶虞武象者、韶虞、舜樂。武象、周樂。異國之樂也。以韶虞與鄭衛並說、此戰國之習。今棄擊甕而就鄭衛、退彈箏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與前何也遙應。今取人則不然、上邊事已多、文已長、不知如何收拾。他只用一句折轉、盡數包羅、妙甚。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爲客者逐。取人正意只四句。然則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去聲、海內、制諸侯之術也。收拾前文、又一句拓開。不粘逐客上、妙。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衆、兵強則士勇、此下卽完上意、而更起一峯。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衆庶、故能明其德。讓、辭也。就、成也。 ○又下二喻。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纔是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黔、黑也。秦謂民爲黔首、以其頭黑也。却賓客以業諸侯、謂與諸侯立功業。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一段始正言逐客事。夫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收完崐山之玉二段。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衆。收完昔穆公四段。 ○一篇大文字、只此二語收盡、更無餘蘊。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讎、無補于民、而增許多讎我之人。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內旣無賢、皆往事他國、而樹怨于外也。求國之無危、不可得也。又收地廣者一段、完棄黔首資敵國等語、而正意俱足。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復李斯官。

此先秦古書也。中間兩三節、一反一覆、一起一伏、略加轉換數个字、而精神愈出、意思愈明、無限曲折變態、誰謂文章之妙、不在虛字助辭乎。

卜居[编辑]

楚辭

主条目:卜居

  屈原旣放、屈原、名平、爲楚懷王左徒、王甚任之。上官大夫心害其能、因讒之、遂被防。三年不得復見。竭知盡忠、而蔽障於讒。心煩慮亂、不知所從。先敍卜居之由。乃往見太卜鄭詹尹曰、余有所疑、願因先生決之。詹尹乃端䇲策、拂龜端、正也。䇲、蓍莖。端䇲、將以筮也。拂龜、將以卜也。曰、君將何以教之。寫肯卜、妙。屈原曰、吾寧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將送往勞去聲、來斯無窮乎。悃款、誠實傾盡貌。送往勞來、謂隨俗高下。無窮、不困窮也。 ○不知所從一。寧誅鋤草茆卯、以力耕乎、將遊大人以成名乎。遊、徧謁也。大人、謂嬖幸者。 ○不知所從二。寧正言不諱以危身乎、將從俗富貴以“媮同偷、生乎。媮、樂也。 ○不知所從三。寧超然高舉以保真乎、將哫足、資、憟斯、喔握、伊、如、唲、而、以事婦人乎。保真、謂保守其天真。哫訾、以言求媚也。憟、詭隨也。斯、語辭。喔咿嚅唲、強言笑貌。婦人、暗指懷王寵姬鄭袖。 ○不知所從四。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將突梯滑骨、稽、如脂如韋、以絜楹乎。突梯、滑澾貌。滑稽、圓轉貌。脂、肥澤。韋、柔輭。楹、屋柱圓物。絜、比絜。本方而求圓也。 ○不知所從五。寧昂昂若千里之駒乎、將氾氾若水中之鳧乎、駒、馬之小者。鳧、野鴨。與波上下偷以全吾軀乎。拖一句、參差入、妙。 ○不知所從六。寧與騏驥亢軛乎、將隨駑馬之迹乎。騏驥、千里馬。亢、當也。軛、轅端橫木、駕馬領者。駑、下乘也。 ○不知所從七。寧與黃鵠比翼乎、將與雞鶩務、爭食乎。黃鵠、大鳥、一舉千里。鶩、鴨也。 ○不知所從八。 ○以上八條、只一意、而無一句重沓、所以爲妙。此孰吉孰凶、何去何從。祝辭畢。下是訴詹尹、乃心煩慮亂之由也。世溷魂去聲、濁而不清、無限感慨。蟬翼爲重、千鈞爲輕。黃鐘毀棄、瓦釜雷鳴。二句起下一句。讒人高張、賢士無名。溷濁不清如此。吁嗟默默兮、誰知吾之廉貞。無限感慨。 ○寫得又似要卜、又似不要卜、心煩慮亂、不知所從。詹尹乃釋䇲而謝曰、寫不肯卜、又妙。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爲尺而不足、則有所短。爲寸而有餘、則有所長。 ○引鄙語起下文。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物、指龜而言。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數、指䇲而言。用君之心、行君之意、六有所字、本接末句、橫插此八字、奇陗。龜䇲誠不能知此事。

屈原疾邪曲之害公、方正之不容、故設爲不知所從、而假龜策以決之。非實有所疑、而求之于卜也。中間請卜之詞、以一寧字、將字到底、語意低昂、隱隱自見。

宋玉對楚王問[编辑]

楚辭

主条目:對楚王問

  楚襄王問於宋玉屈原弟子、爲楚大夫。曰、先生其有遺行與、何士民衆庶不譽之甚也。遺、缺失也。 ○問得有風致。宋玉對曰、唯、一應。然、再應。有之。三應。 ○連下三應、極力摹神。願大王寬其罪、使得畢其辭。入三語、委婉。客有歌於郢潁、中者、郢、楚都。其始曰下里巴人、最下曲名。國中屬祝、而和者數千人。屬、聚也。 ○和者甚衆。其爲陽阿薤械、露、次下曲名。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和者亦衆。其爲陽春白雪、高曲之名。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和者已寡。 ○數十人、加不過字、妙。引商刻羽、雜以流徵、紙、 ○五音協律、最高之曲。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和者甚寡。 ○數人、又加而已字、妙。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總上四段。故鳥有鳳、而魚有鯤。總下二段。 ○已上先開後總、此先總后開、法變。鳳凰上擊九千里、絕雲霓、負蒼天、足亂浮雲、翱翔乎杳冥之上。杳冥、絕遠也。 ○寫鳳凰下如許語。夫藩籬之鷃、晏、豈能與之料天地之高哉。鷃、鵪鶉也。 ○寫鷃只下藩籬二字。鯤魚朝發崐崙之墟、暴僕、奇、於碣傑、石、暮宿於孟諸。崐崙山、在西北、去嵩山五萬里。暴、露也。魚之鬚鬣曰鬐。碣石、近海山名、在冀北。孟諸、藪澤名、在梁國睢陽縣東北。 ○寫鯤魚下如許語。夫尺澤之鯢、倪、豈能與之量江海之大哉。寫鯢只下尺澤二字。 ○先喻之以歌、言行高不合于俗。又喻之以物、言品高俗不能知。唯俗不能知、所以不合于俗也。下撇然轉入正意作結、緊陗。故非獨鳥有鳳而魚有鯤也、上用一故字轉、此又用一故字轉、章法奇妙。士亦有之。夫聖人瑰規、意琦行、超然獨處、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爲哉。瑰、偉也。琦、美也。 ○與上一樣、寫法佳妙。

意想平空而來、絕不下一實筆、而騷情雅思、絡繹奔赴、固軼羣之才也。夫聖人一段、單筆短掉、不說盡、不說明、尤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