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本經序疏要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本經序疏要
作者:鄒澍 清朝
影印本:

[编辑]

  曰:『班氏《蓺文志》谓:「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针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盖自是医经经方遂分,连络之者,《本草经》则其枢纽矣,乃志不载其书,然《帝纪.平帝》元始五年,征天下通知逸经、古记、天文、历算、锺律、小学、史篇、方术、本草,及以五经、《论语》、《孝经》、《尔雅》教授者所在,为驾一封,轺传遣诣京师,至者数千人。《楼护传》护少随父为医长安,诵医经、本草、方术数十万言,世不忽其书,故习而传之者,代不乏人,其得至今存者,惟梁贞白先生陶氏书为最古。今案其文,既历载《本经》总序于前,复患诸药一种虽主数病,而性理有偏着,立方或致疑混,赴急抄撮,恐不皆得研究,故将《本经》序大病之主已下一节,循其所列剖而析之,分为八十三项件,系主治药于下,方赘之序末,是陶氏实注《本经》而得《本经》与医经经方连络交会处矣。予治仲景书,既由不明药物主病之所以,然用力《本经》,有《本经疏证、续疏》之作矣。继治孙真人、王太守书,觉与仲景书犹未相承接,遂立志究竟病名古今相沿之准,病证彼此不侔之故,而证以药物主治之由,得是编以为鹄,反复寻绎,参互研订,然后知一证也。隶之此病则属虚,隶之彼病更属实,一药也投之彼病则逐实,投之此病反补虚,于仲景书以此推其绪,于孙真人、王太守书以此要其归。盖自是而汉人唐人医学医经经方旨趣,得连为一贯焉,篇中附北齐徐氏、唐苏氏、蜀韩氏、宋唐氏所增其精诣,几与陶氏捋,而徐氏所续九项,实有稗补证明之功,亦随例诠释而不削也。』

  道光二十年九月五日 武进 邹澍序

  贞白先生名宏景,梁时隐居茅山,自号华阳、隐居,实始集《别录》附入本草经中。徐氏名之才,北齐尚书令,封西阳王,着《药对》。苏氏名恭,显庆中与长孙无忌、许敬宗等修定本草,李绩表上之,今名《唐本草》。韩氏名保升,孟蜀重广《唐本草》,并稍增注释,名《蜀本草》。掌氏名禹锡,宋嘉佑时奉诏重修本草,名《嘉佑补注本草》。唐氏,宋大观时蜀人,取诸家本草汇而集之,并采入经史中言医事,随类附入,名《证类本草》。

总目

[编辑]
  • 卷一
    •   疗风通用一 风眩二
    •   头面风三 中风脚弱四
    •   久风湿痹五 贼风挛痛六
    •   暴风瘙痒七 伤寒八
    •   大热九 劳复十
    •   温疟十一
  • 卷二
    •   中恶十二 霍乱十三
    •   转筋十四 呕闓十五
    •   大腹水肿十六 肠澼下痢十七
    •   大便不通十八 小便淋十九
    •   小便利二十 溺血二十一
  • 卷三
    •   消渴二十二 黄疸二十三
    •   上气咳嗽二十四 呕吐二十五
    •   痰饮二十六 宿食二十七
    •   腹胀满二十八 心腹冷痛二十九
    •   肠鸣三十
  • 卷四
    •   心下满急三十一 心烦三十二
    •   积聚症瘕三十三 鬼疰尸疰三十四
    •   惊邪三十五 癫痫三十六
    •   喉痹痛三十七 噎病三十八
  • 卷五
    •   鲠三十九 齿痛四十
    •   口疮四十一 吐唾血四十二
    •   鼻衄血四十三 鼻齆四十四
    •   耳聋四十五 鼻息肉四十六
    •   目赤热痛四十七 目肤瞖四十八
    •   声喑哑四十九 面皯疱五十
    •   须秃落五十一 灭瘢五十二
    •   金创五十三
  • 卷六
    •   踒折五十四 瘀血五十五
    •   火灼五十六 痈疽五十七
    •   恶疮五十八 漆疮五十九
    •   瘿瘤六十 瘘疮六十一
    •   五痔六十二 脱肛六十三
    •   𧏾六十四 蚘虫六十五
    •   寸白六十六
  • 卷七
    •   虚劳六十七 阴痿六十八
    •   阴㿉六十九 囊湿七十
    •   泄精七十一 好眠七十二
    •   不得眠七十三 腰痛七十四
    •   妇人崩中七十五 月闭七十六
    •   无子七十七 安胎七十八
    •   堕胎七十九 难产八十
  • 卷八
    •   产后病八十一 下乳汁八十二
    •   中蛊八十三 出汗八十四
    •   止汗八十五 惊悸心气八十六
    •   肺痿八十七 下气八十八
    •   蚀脓八十九 女人血闭腹痛九十
    •   女人血气历腰痛九十一 女人腹坚胀九十二
    •   解百药及金石等毒九十三 服药食忌九十四
    •   凡药不宜入汤酒者九十五

[编辑]

  《本经疏证》十二卷,《续疏》六卷,《序疏》八卷,邹君润庵澍撰,予年弱冠喜治岐黄家言,每日夕与润庵会陈家酒垆,课日间所业,或举今日治某家某症立某方,互证得失以为常,既奔走皖豫燕赵者,垂二十年。道光壬辰重晤于中表赵于冈之约园,予医学茫未有进而君蔚然为世所宗,君为人治病,必先单家而后巨室,非盛寒暑,未尝乘舆,常疾夫世之号能名其家者破坏古法,羼杂私意,故每治人疾必引成方。予在山左时,常以玫瑰花、龙眼肉合成膏,愈吴洛生大令母脘痛,为君所呵,予答言药在中病,古方奚为?君骤闻颇忿甚,立起辞去,予亦即北行,乃未一年而君归道山矣。君殁后五年,戊甲于冈始邮示此书,实能抉昔贤之阃奥,为后学之津梁,悔从前率尔违牾,悲涕刻责,会江夏童公石塘、濂仁和武公蝶生,莅庄见是书而爱之,力请集赀剞劂,以戊申八月开雕,断手己酉三月,校定者,袁君坦斋、光裕魏君修鬯、裴庄君子久、延准扬君晓亭,欣而始终其事者,童武两公之力为多,用中得藉手补过,慰私恨于无穷,益滋愧矣。

  道光己酉三月 汤用中 谨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