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楊家將故事考信錄/序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楊家將故事考信錄
故事起源第一 

清代錢辛楣學術極博,於書無所不窺,然甚惡小說,嘗作《正俗篇》,以爲「小說專導人以惡……有覺世牖民之責者,宜焚而棄之,勿使流播。」見《潛研堂文集》卷十七。余以爲不然。《漢書·藝文志》稱小說家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夫街巷之閒,人之所聚集,其談說告語,所謂輿人之誦也。人生而好善,豈有羣衆相聚,言不及義,而專導人以惡者乎?故小說之當存與否,亦視其書何如耳。余賦性疏愚,不通人事,雅好讀書,時時作爲考證文字,偶有會心,輒欣然獨笑,自以爲得意,舉以告人,人或不解。而余讀書愈多,於世事益無所解,遂憤然不復與世接。由是杜門卻掃,息交絕游者,七八年於茲矣。年老多病,心力日衰,向所讀書,悉屏去不觀,遂瀏覽小說以自娛。積習所在,又復弄筆有所評議,以爲籍通俗之書以達吾之所見,無非常異義可怪之論,迂闊遠於事情之說,持此問世,庶幾其許我乎。歲在乙卯,偶讀《水滸傳》,證之以李燾、徐夢莘之書,知宋江爲張叔夜招降後,確曾從征方臘,擒其將相。其後徽宗大舉征遼,楊志實爲統制官,將選鋒以從。及高宗南渡,關勝守濟南,力戰不降,遂爲劉豫所殺,故作者以忠義許之,彼豈導人以惡者哉?於是作《宋江三十六人考實》,凡十餘篇。楊志征遼,以大敗歸,關勝雖能死節,然以裨將守一隅,於國無大利害。作者以此諷世,猶未足以作忠義之氣也。今年五月,無意中得《楊家將通俗演義》,日長無事,取而讀之,其文去《水滸傳》遠甚。然楊業祖孫三世,皆欲爲國取燕雲以除外患,其識乃高過趙普等,使當時能用其言,則金元無所憑藉以起,靖康之辱,祥興之禍,皆可以不作。且業有無敵之名,遼人望見旌旗輒引去,隱然若一敵國,故曾鞏作《隆平集》,元人修《遼史》,皆以業之生死定遼、宋之盛衰。業旣被禽,遼人欲重用之,業義不負國,遂不食以死。以區區一身,關係之重如彼,忠貞之節復如此,豈不大丈夫哉!此所謂國亡之後,遺民歎息歌詠楊家將,久而不置也歟?小說雖出於街談巷議,然《春秋》攘夷之義,詩人《匪風》下泉之思存焉,何可非也?當元之時,天地閉,賢人隱,晦盲否塞極矣。物不可以終否,楊家將之作,如《板》《蕩》之刺時,《雲漢》之望中興,其殆大義之未亡,一陽之復生者歟?今之戲劇,多出於小說,楊家將諸劇,雖膾炙人口,然以潘美姦賊,爲人所詬病,余以爲此實元人之遺說,未必毫無所本。於是發憤取羣書考之,乃知美實忌功妒能,逼業赴敵,而按兵不救,以坐視其死,故蘇子由作《無敵廟》詩,欲誅美以慰業。又知業雖敗於朔州,實死於古北口,顧亭林疑業不應有廟在此者非也。旣得業之始末,因遍讀元入書,而得劉因、郝經之詩,皆以宋之亡,歸咎於不取燕雲,益信《家將》雖小說,而實一時人心之所同,故能與學者之作相表裏。其後元之所以亡,明之所以興,其幾蓋在於此。錢辛楣乃謂小說專導人以惡,夫豈其然?屬稿旣定,名之曰《楊家將故事考信錄》,凡四篇,將以俾好事者覽觀焉。其或者有所感發也乎?一九四五年七月三十一日武陵余嘉錫書于北平不知魏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