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第011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博物彙編 神異典 第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十一卷
博物彙編 神異典 第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

 第十一卷目錄

 皇天上帝部選句

 皇天上帝部紀事

 皇天上帝部雜錄

 皇天上帝部外編

神異典第十一卷

皇天上帝部選句[编辑]

後漢張衡《東京賦》「宗上帝于明堂,推光武以作配,辨 方位而正則,五精帥而來推,尊赤氏之朱光,四靈懋 而允懷。」

梁簡文帝《南郊頌》:「龍官弱言之后,合揆于蒼昊;鳥紀 垂衣之君,昭格于上帝。」

《魏曹植詩》:「迴駕觀紫微,與帝合靈符,閶闔自嵯峨,雙 闕萬丈餘。」閶闔啟丹扉,雙闕曜朱光。徘徊文昌殿, 登陟太微堂。上帝休西櫺,群后集東廂。帶我瓊瑤佩, 漱我《沆瀣漿》。

《齊謝朓詩》:「秉玉朝群帝,樽桂迎東皇。」

唐李白詩:「天公見玉女,大笑億千場。」誰使爾為魚, 徒勞訴天帝。

韋應物詩:「逍遙仙家子,日夕朝玉皇。」

劉復詩:「天上見玉皇,壽與天地休。」

韓愈詩:「玉皇頷首許歸去,乘龍駕鶴來青冥。」

柳宗元詩:「忽如朝玉皇,天冕垂前旒。」

鮑溶詩:「帝命河嶽神,降靈翼軒轅。天王委管籥,開閉 秦北門。」

李賀詩:「炎炎紅鏡東方開,暈如車輪上徘徊,啾啾赤 帝騎龍來。」

《王初詩》:「青帝,遊春隔歲還。」

白居易詩:「人有夢仙者,夢身升上清。仰謁玉皇帝,稽 首前致誠。帝言汝仙才,努力勿自輕。卻後十五年,期 汝不死庭。再拜受斯言,既寤喜且驚。祕之不敢泄,誓 志居巖扄。」 李商隱詩:「叫帝青天闊。」

李咸用詩:「三清宮殿浮晴煙,玉皇據案方凝然。」 韋渠牟詩:「上帝求仙使,真符取玉郎。」「真」,帝玉為名。 方朝太素帝,更向玉清天。

僧齊己詩《離宮》:「劃開赤帝怒,喝起六龍奔日馭。」 張為詩:「皎然夢中路,直到瀛洲東。初平把我臂,相與 騎白龍。三留對上帝,玉樓十二重。上帝賜我酒,送我 敲金鐘。寶閣香斂苒,琪樹寒玲瓏。動葉如笙篁,音律 相怡融。」

鄭谷詩:「至誠聞上帝,明德祀圓丘。」

南唐陳陶詩:「鴻朧九闕相玉皇,鈞天樂引《金華郎》。」 漴漴大帝開明宮。 徐鉉詩「天帝黃金闕。」

宋蘇軾詩:「泰壇朝掃地,魄寶夜垂精。」民言知可酌, 帝謂本無聲。上帝降瑤姬,來處荊巫間。歷玉階 兮帝迎勞,君良苦兮馬豗頹。閔人世兮迫隘,陳下土 兮帝所哀。

曹勛詩:「於昭上帝,靈命有赫。其命維何?卿雲五色。」 皇皇上帝,俾予字民。民協平康,帝命式臧。

明劉基詩雲:「中有金闕,謂是天帝宮。明星列兩藩,琪 樹光玲瓏。」上帝宸居儼肅森。丸關虎豹立,崟崟 《桑悅》詩。「我思白黑帝,鄙吝似無匹。收藏寶府庫,掃蕩 空山澤。」青帝喜為主,外逞又喪質。稽首訴晴昊,反賁 當用「白。」「笑約玉皇香案吏,禹餘宮裏借花看」, 《薛蕙詩》:白帝金精氣縈薄。

皇天上帝部紀事[编辑]

《史記封禪書》:「秦穆公立,病臥五日不寤,寤,乃言夢見 上帝。上帝命穆公平晉亂。史書而記藏之府,而後世 皆曰秦穆公上天。」

《趙世家》:趙簡子疾,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懼,醫扁鵲視 之,出,董安于問扁鵲曰:「血脈治也,而何怪?在昔秦穆 公嘗如此,七日而寤。寤之日,告公孫支與子輿曰:『我 之帝所甚樂,吾所以久者,適有學也。帝告我:『晉國將 大亂,五世不安,其後將霸,未老而死。霸者之子,且令 而國男女無別』』。」公孫支書而藏之,秦讖於是出矣。獻 「公之亂,文公之霸,而襄公敗秦師於殽而歸縱淫,此 子之所聞。今主君之疾與之同,不出三日,疾必間,間 必有言也。居二日半,簡子寤,語大夫曰:『我之帝所甚 樂,與百神游於鈞天,廣樂九奏萬舞,不類三代之樂, 其聲動人心。有一熊欲來援我,帝命我射之,中熊,熊 死。又有一羆來,我又射之,中羆,羆死。帝甚喜,賜我二 笥,皆有副。吾見兒在帝側,帝屬我一翟犬,曰:『及而子 之壯也,以賜之。帝告我:『晉國且世衰,七世而亡,嬴姓將大敗周人於范魁之西,而亦不能有也。今余思虞 舜之勳,適余,將以其胄女孟姚配而七世之孫』』』。」董安 于受言而書藏之。以《扁鵲言》告簡子,簡子賜扁鵲田 四萬畝。他日簡子出,有人當道,辟之不去。從者怒,將 刃之。當道者曰:「吾欲有謁於主君。」從者以聞。簡子召 之曰:「譆!吾有所見。子,哲也。」當道者曰:「屏左右,願有謁。」 簡子屏人。當道者曰:「主君之疾,臣在帝側。」簡子曰:「然, 有之。子之見我,我何為?」當道者曰:「帝令主君射熊與 羆,皆死。」簡子曰:「是且何也?」當道者曰:「晉國且有大難, 主君首之。帝令主君滅二卿。夫熊與羆,皆其祖也。」簡 子曰:「帝賜我二笥,皆有副,何也?」當道者曰:「主君之子 將克二國,干、翟皆子姓也。」簡子曰:「吾見兒在帝側,帝 屬我一翟犬,曰『及而子之長以賜之』。夫兒何謂以賜 翟犬?」當道者曰:「兒,主君子之也。翟犬者,代之先也。主 君之子,且必有代。及主君之後嗣,且有革」政而胡服, 并二國于翟。簡子問其姓,而延之以官。當道者曰:「臣 野人,致帝命耳。」遂不見。簡子書,藏之府。

《漢·高祖本紀》:高祖以亭長為縣,送徒酈山,徒多道亡, 自度比至皆亡之。到豐西澤中,止飲,夜乃解,縱所送 徒曰:「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逝矣。」徒中壯士願從者十 餘人。高祖被酒,夜徑澤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還報 曰:「前有大蛇當徑,願還。」高祖醉曰:「壯士行何畏!」乃前 拔劍擊斬蛇,蛇遂分為兩,徑開。行數里,醉困臥。後人 來至蛇所,有一老嫗夜哭。人問何哭?嫗曰:「人殺吾子, 故哭之。」人曰:「嫗子何為見殺?」嫗曰:「吾子,白帝子也,化 為蛇當道,今為赤帝子,斬之,故哭。」人乃以嫗為不誠, 欲笞之,嫗因忽不見。後人至,高祖覺,後人告高祖,高 祖乃心獨喜,自負,諸從者日益畏之。

《搜神記》:周攬者,貧而好道,夫婦夜耕困臥,夢天公過 而哀之,敕有以給與。司命按錄籍云:「此人相貧,限不 過此,有張車子,應賜錢千萬,車子未生,請以借之。」天 公曰:「善。」於是夫婦治生,貲至千萬。先是有張嫗者,嘗 往周家傭賃,野合有身,駐車屋下產得兒,主人往視, 問「當名兒作何,嫗曰:『今在車屋下生。夢天告之,名為』」 車子。周乃悟曰:「吾昔夢天以張車子錢貸我,必是子 也,財當歸之矣。」自是居日衰減,車子後富於周家。 《舊唐書肅宗本紀》:楚州刺史崔侁獻定國寶玉十三 枚:一曰元黃天符,如笏,長八寸,闊三寸,上圓下方,近 圓有孔,黃玉也;二曰玉雞毛,文悉備,白玉也;三曰穀 璧,白玉也,徑可五六寸,其文粟粒,無雕鐫之跡;四曰 「西王母白環」二枚,白玉也,徑六七寸;五曰「碧色寶」,圓 而有光;六曰「如意寶珠」,形圓如雞卵,光如月;七曰紅 靺鞨,大如巨栗,赤如櫻桃;八曰「琅玕珠」,二枚,長一寸 二分;九曰「玉玦」,形如玉環,四分缺一;十曰「玉印」,大如 半手,斜長,理如鹿形,陷入印中,以印物,則鹿形著焉; 十一曰「皇后採桑鉤」,長五六寸,細如著屈,其末似真 金,又似銀。十二曰雷公石斧,長四寸,闊二寸,無孔,細 緻如青玉。十三寶置於日中,皆白氣連天。《侁表》云:楚 州寺尼真如者,恍惚上昇,見天帝,帝授以十三寶,曰: 「中國有災,宜以第二寶鎮之。」上詔皇太子曰:「上天降 寶,獻自楚州,因以體元,葉乎五紀。其元年宜改為寶 應。」如青玉下原本疑有脫誤

《唐書蕭遘傳》:「遘字得聖,咸通中,擢進士第,辟節度府, 入朝拜右拾遺,與韋保衡聯第。而遘姿㝢秀偉,氣孤 峻,嘗慕李德裕為人,保衡才下諸儒,靳薄之,不甚齒, 獨呼遘太尉,保衡憾焉。於是保衡已為相,摭遘罪,由 起居舍人斥播州司馬。道三峽,方迫,畏不暝,若有人 謂曰:『公無恐,予為公呵禦』。遘怳悟,俄謁白帝祠,見帝」 貌類向所睹,異之。

張師正《括異記》:初,樂史留守西京,夢天帝召謂曰:「世 主求嗣,吾為擇之。」少選一人至,帝曰:「中原求嗣,汝往 勿辭。」遂唯而去。旁侍者曰:「此南嶽赤腳李仙也。」明年 仁宗生。

《行營雜錄》:崇觀間,京卞用事,拘以黨籍,禁東坡文辭 墨跡而毀之。政和間,或侍徽宗親臨寶籙宮醮筵,其 主醮道流拜章伏地,久之方起。上詰其故,答曰:「適至 上帝所,值奎宿奏事,良久方畢,始能達其章也。」上歎 訝久之,問曰:「奎宿何神為之?所奏何事?」對曰:「所奏事 不知為此宿者,即本朝蘇軾也。」上大驚,遂弛其禁。 《遂昌雜錄》:宋道士鄧山房先生者,綿州人也,諱道樞, 以齋科精嚴際遇,理度兩朝。一日,謝后遣巨璫召至 內後門,泣降德音,且令其謫軍令狀,使無洩。后謂昨 夜夢濟王大怒,以為我且將兵由獨松關滅汝社稷。 后特旨令鄧往南高峰頂為謄心章哀告上帝。已而 黃頭先鋒斬關吏而入,宋亡。

《幽怪錄》:宋咸淳十年,度宗大漸,大內建醮,保安太乙 宮。《唐道錄》:素以精虔著名,持章伏壇出神層霄,被罡 風吹擊,遂排神馭氣,得至魔王界內,又為天花墜壓, 乃竭力作法,直造天門,大神又行麾叱,乃默叩祖師 云:「自傳法以來,有辭即達,未嘗過差,未審何罪。」若此 有天丁傳祖師張真君法旨,引至三省,敷陳所奏,始得謄送奏院,看詳呈覆,祖師云:「昨奉上帝敕命,不許 受宋國章表,但其辭意虔切,難以抑遏。」乃命有司引 押唐某恭詣玉階。適逢下界公事稠眾,中見真君引 致一神人,衣妝皆如天帝,但簪下辮髮耳。有十數人 各荷青冊一儋在庭下伺候,忽傳帝旨云:「宋國人民 疆土,付汝執掌。」神人祗拜而退,其荷冊者皆隨去。傍 有天丁謂某言:「宋國曆數盡矣,汝章不達,由此也。」唐 還,不敢泄露。後至元丙子革命,方與人言之。

《桯史》:金國正隆「丁丑春二月,亮御武德殿,召其臣吏 部尚書李通、刑部尚書胡勵、翰林直學士蕭廉,賜坐 而語之曰:『朕自即位,視閱章奏,治宮中事,常至丙夜 始御內寢。疇昔之夜方就榻,恍惚如親覿。有二青衣 持幢節,自天降,授朕以幅紙若牒,謂上帝有宣命,朕 再拜受。遂佩弓矢,具鍪鎧,將從之前。而朕常所御小』」 騅,號小將軍者。儵已鞚勒待墀下,青衣揖就騎。既行, 但覺雲霧勃鬱,起馬蹄間,下如海濤洶湧,方覺心悸, 望一門正開,金碧焜燿,青衣指之曰:「天門也。」朕隨入 焉。又里許,至鈞天之宮,嚴邃宏麗,光明奪目,朕意欲 馳。二金甲人謂朕曰:「此非人間,可下馬步入。」及殿下, 垂簾若有所待。須臾,有朱衣出贊拜髣髴,聞殿上語 如嬰兒,使青衣傳宣𢌿朕曰:「天策上將令征某國。」朕 伏而謝,出復就馬,見兵如鬼者,左右前後杳無邊際。 發一矢射之,萬鬼齊喏,聲如震雷,驚而寤喏猶不絕 于耳。朕立遣內侍至廐,視小將軍喘汗雨浹,取箭箙 數之,亦亡其一矣。昭應如此,豈天假手於我,令混江 南之車書乎?方與卿「等圖之,謹無洩!」眾皆稱賀,於是 始萌南牧之議矣。

皇天上帝部雜錄[编辑]

《山海經》五:「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天帝之二女,而 處江為神。

《本相經》:「昔赤明元年,高上大聖玉帝於此土中鍊其 真文,以火瑩發字形。爾時真文火漏,餘處氣生,化為 七寶林,是以枝葉成紫書。」

《大洞真經》上皇玉帝君曰:「玉帝有元上之幡,一名『反 華之幡,皆玉帝之旌旗,招仙之號令也,以制命九天 之階級,徵召四海五嶽之神王也』。」

《太微天帝君》曰:「《金房》在明霞之上,《九戶》在瓊闕之內, 此皆太微之所館,天帝之玉宇也。」

《雲笈七籤道門大諭》云:「三洞者,洞言通也。通元達妙, 其統有三:第一洞真,第二洞元,第三洞神。洞真以不 雜為義,洞元以不滯為名,洞神以不測為用。三洞所 起,皆有本跡。洞真之教,以教主天寶君為跡,以混洞 太無元高上玉皇之氣為本;洞元之教,以教主靈寶 君為跡,以赤混太無元無上玉虛之氣為本;洞神之」 教,以教主神寶君為跡,以冥寂元通元無上玉虛之 氣為本也。通名寶君者,寶是可尊,君是群義,明為群 生之所尊仰也。又《洞真法》天寶君住玉清境,《洞元法》 靈寶君住上清境,《洞神法》神寶君住太清境,此為三 清妙境,乃三洞之根源,三寶之所立也。

《玉緯》云:「《洞真經》是天寶君所出。」又云:「以元始高上玉 帝出上清洞真之經三百卷,玉訣九千篇,符圖七千 章,祕在九天之上大有之宮。後傳玉文,付上相青童 君,封於玉華宮。元景元年又封一通於西城山中。 太上之道有三,曰玉清隱書、神虎大符、金虎真符。行 此真道,得為太上之真,位為上真玉皇君也。」

《青要紫書金根眾經》,蓋玉帝命高上侍真總仙君科 集寶目,採日根之法,合為眾經,以紫筆繕文,金簡為 篇也。

鼠璞。今俗人食三長月素。按《釋氏智論》:天帝釋以大 寶鏡照四大神州,每月一移,察人善惡,正五、九月照 南贍部州。唐人於此三月不行死刑,曰「三長月節鎮。」 因戒屠宰不上官,是以天帝釋為可欺也。妄誕可笑。 然《月令》於孟春,言無傷胎卵,毋聚大眾,不可稱兵。於 仲夏,言君子齋戒必掩身,毋躁,薄滋味,節嗜慾,靜事 「毋刑」,於《季秋》。言命眾百官,無不務內,以會天地之藏, 無有宣出,豈時令當然耶?

《蠡海集》:「神明降誕,以義起者也。玉帝生於正月初九 日者,陽數始於一而極於九,原始要終也。」

韓昌黎《集原鬼注》:昔李石嘗謂退之以長慶四年寢 疾,帝遣神召之曰:「骨蕝國世與韓氏相仇,欲同力討 之。」當是退之數窮識亂,為鬼所乘,平生強聒,至此無 用。嗟乎,此李石蓋本好鬼者,故因相傳之說以誣退 之耳。不然,天帝之兵欲行陰誅,更藉人力乎?

《月令廣義》:「正月初一日,天神地祇朝三清玉帝。初九 日,玉皇大帝聖誕。十二月十三日,天帝遊東井。」 《行唐縣志》:上房,舊傳為玉皇修真之地,宋時敕修廟 宇,白石刻像。後廟毀像存,古為上方,今訛為上房

皇天上帝部外編[编辑]

《老子中經》「太清鄉虛無里,姓朱愚,名光,字帝卿,乃在 太微勾陳之內一星是也,號曰天皇大帝耀魄寶。」 《酉陽雜俎》:天翁姓張名堅,字剌渴,漁陽人。少不羈,無 所拘忌,常張羅得一白雀,愛而養之。夢天劉翁責怒, 每欲殺之。白雀輒以報堅,堅設諸方待之,終莫能害。 天翁遂下觀之,堅盛設賓主,乃竊騎天翁車,乘白龍, 振策登天,天翁乘餘龍,追之不及。堅既到元宮,易百 官,杜塞北門,封白雀為上卿侯,改「白雀之裔不產於 下土。劉翁失治,徘徊五岳作災。」堅患之,以劉翁為太 山太守,主生死之籍。

太子端應《本起經》:「佛為白淨王,太子年十四,啟王出 遊,王令左右百官導從。始出東城門,天帝化作病人, 身瘦腹大,依門壁而喘息。太子問曰:『此為何人』?其僕 曰:『病人也』。」「『何謂為病』?對曰:『凡病者皆由風寒,或熱或 冷,此人必以飲食不節,臥起無常,故得此病』。太子曰: 『一何苦哉!吾處富貴,飲食快口,亦有不節,當復有病, 與此何異』?」即迴車還,悲念:人生俱有此患,豈以豪強 獨得免耶?遂憂不食,自念不能嬰此病也。數年復出 遊,王預敕國中:太子當出,無令疾病諸不潔淨在道 側也。太子駕乘出南城門,天帝復化作老人,頭白背 僂,拄杖羸步。太子問曰:「此為何人?」其僕曰:「老人也。何 如為老?」曰:「年耆根熟,形變色衰,飲食不化,氣力虛微, 坐起苦極,餘命無幾,故謂之老。」太子曰:「有何樂哉?日 月流邁,時變歲移,物生於春,秋冬枯悴,老至如電,身 安足恃?」迴車而還,悲念「人生,丁壯不久,有病有老,其 痛難忍,吾不能久居天下,嬰此苦也。」又憂不食數年, 復欲出遊。王曰:「汝每出觀,還輒不樂,又出何為?」太子 曰:「念彼苦耳,年大當差。」王敕國中:太子當出,莫使老 病諸不潔淨在道側也。太子駕乘出西城門,天帝復 化作死人,室家男女持旛隨車,啼哭送之。太子又問: 「此為何人?」其僕曰:「死人也。」「何如為死?」曰:「死者盡也。壽 有長短,福盡命終,氣絕神逝,形骸銷索,故謂之死。人 物一統,無生不終。」太子曰:「夫死痛矣,精神劇矣,生當 有此老病死苦,莫不熱中,迫而就之,不亦苦乎!吾見 死者,形壞體化,而神不滅,隨行善惡,禍福自追,富貴 無常,身為偽成。吾不能復以死受生,往來五道,勞我 精神。」迴車而還,愍念天下,有此三苦,憂不能食。 修行《本起經》:「太子年十九,誓欲出家,離恩愛,遠諸苦 惱根,思欲剃頭髮,倉卒無有具。帝釋持刀來,天」神受 髮去。

菩薩坐娑羅樹下,日食一麻一米,以續精氣。端坐六 年,形體羸瘦。天帝釋念言:「菩薩坐樹下六年已滿,形 體羸瘦,當使世間人奉轉輪王食,補六年之饑虛。」便 感斯、那二女,使於夢中,見天下盡成為水,中有一華, 七寶光色,須臾便萎,失其本色。見有一人,以水灑上, 更生如故,水中眾華,始生萌芽,覆水如出。二女夢寤, 怪未曾有,即啟語父。其父不解,盡問耆年,皆不能說。 天帝復下化作梵志,為女解夢言:「汝見天下水中生 一華者,是白淨王太子初生時,今在樹下六年,身羸 形瘦。是華萎時,見一人水灑更生者,是能獻食者;小 華萌芽欲出者,是五道生死人也。」時天帝釋即說偈 言:「六年不傾倚,亦不念饑寒,精進無所著,形瘦皮骨 連。汝等修敬意,奉獻於菩薩,現世獲大福,後世獲果 報。」女言:「獻食者,其法云何?」梵志答言:「當取五百牛乳, 展轉相飲至于一牛。」《一、牛》持用作糜,乳糜涌沸, 出高七仞,左上右下,右上左下,斟糜入缽,釜杓不汙。 二女恭肅,奉獻菩薩。菩薩食畢,洗手漱口,澡缽已還 擲水中,逆未至七里,天化作金翅鳥,飛來捧缽去。 《佛國記》:昔天帝釋試菩薩,化作鷹鴿,割肉貿鴿處,佛 即成道。

弗樓沙國佛昔將諸弟子遊行,語阿難云:「吾般泥洹 後,當有國王名罽膩伽,于此處起塔。」後膩伽王出世, 出行遊觀。時天帝釋欲開發其意,化作牧牛小兒,當 道起塔。王問言:「汝作何等?」答曰:「作佛塔。」王言:「大善。」于 是王即于小兒塔上起塔,高四十餘丈。王作塔成小 塔,即自傍出大塔南,高三尺許。

佛昔共九十六種外道論議,國王、大臣、居士、人民皆 雲集而聽。時外道女名旃遮摩那,起嫉妬心,及懷衣 著腹前,似若妊身,於眾會中謗佛以非法。于是天帝 釋即化作白鼠,齧其腰帶斷,所懷衣墮地,地即劈裂, 生入地獄。

摩竭提國東南一小孤石山,山頭有石室,佛坐其中。 天帝釋將天樂、般遮彈琴樂佛處。帝釋以二十四事 問佛,一一以指畫石,畫跡故在。

《墉城集仙錄》:王法進精專香火,護持齋戒,亦茹柏絕 粒,時有感降。是歲三川饑歉,斛斗翔貴,死者十有五 六,多採山芋野葛充饑。忽有二青童降于其庭,宣上 帝之命曰:「以汝宿稟仙骨,歸心精誠,不忘於道,今以 青童召汝,受事於玉京也。」法進即隨青童騰身凌虛, 徑達上帝之所,命以玉杯霞漿賜之,飲訖,帝謂之曰「人稟五行之大體,天地之和氣,得為人形,復生中土, 甚不易也。而天運四時之氣,地稟五行之秀,生五穀 百果,以養于人。而人不知天地養育之恩,輕棄五穀, 厭捨絲麻,使耕農之夫,織紡之婦,身勤而不得飽,力 竭而不免寒,徒施其勞,曾不愛惜,斯固神明所責,天 地不祐也。近者地司岳瀆,日有奏言」,人厭賤米麥,不 貴衣食之本。我已敕太華之府,收五穀之神,令所種 不成,下民饑餓,因示責罰,以懲其心。世愚悠悠,曾未 覺悟。旋奉太上所敕,以大道好生,不可因彼惡民,以 害眾生。雖天地神明罪之,愚民亦不知過之所起,因 無懺請首原之路,虛受其苦耳。汝當為無上侍童,入 侍天府。今且令汝下「於世,告諭下民,使其悔罪。寶愛 柔蠶,貴敬農事,惜五穀百果,知大道之養人,厚地之 育物。宗奉正道,崇事神明。至於水火之用,不可厭棄。 衣食之養,儉己約身。皆能行此明戒。天地愛之,神明 護之,風雨順調,家國安泰。此乃增益汝之陰功也。」即 命侍女披琅笈珠韞,出《靈寶清齋告謝天地法》一卷 付之,傳行於世。曰:「世人可相率幽山高靜之處,置齋 悔謝。一年之內,春秋兩為。春則祈於年農,秋則謝於 道力,如此則宿罪可除,穀父蠶母之神為置豐衍也。 龍虎之年,復當召汝矣。」命青童送還其家,已三個月 也。所受之書,即今靈寶清齋告謝天地之法是也。 王欽若翊聖保德真君傳:真君,玉帝輔臣,受命衛時, 乘龍御世。張守真常朝禮,至玉皇大殿,睹其題曰:通 明殿,不曉其旨,因焚香告曰:「通明之理,竊所未諭,敢 祈真教。」真君曰:「上帝在無上三天,為諸天之尊,萬象 群仙,無不臣者。常陞金殿,殿之光明照於帝身,身之 光明照於金殿,光明通徹,無所不照,故為通明殿。諸 天帝君,萬靈侍衛,仙眾梵佛」,悉來朝謁。仰視其殿,惟 見大光明中上帝儼然,仙班既退,光明遍徹諸天焉。 守真一日從容焚香,虔誠問曰:「守真睹釋氏之教,言 天上天下無如佛者,未知三清之上,品位何若。願賜 真語,以觸蒙滯。真君降言曰:『佛即西方得道之聖人 也。在三清之中,別有梵天,居之於上帝,如世之九卿 奉天子也』。」守真曰:「其教流演,頗盛於世,又何理也?」真 君曰:「教流中夏,帝之念也;隨時盛衰,亦帝之念也。」 《雲笈七籤》:「皇天上帝,中極北辰中央星是也。乃在九 天之上,萬丈之巔,太淵紫房宮中,衣五色之衣,冠九 德之冠,上有太清元氣,雲曜五色華蓋九重之下,老 子、太和侍之左右,姓制皇氏,名上皇德,字漢昌。 太微」星君字卿元。太微內有三皇,一曰皇君,二曰天 皇,三曰皇老。此即三元之氣,混沌之真,在太微總領 符命也。

《高上九元三十六天內音》第一無上元景無色鬱單 無量天英勃天王,姓混諱羅。第二無形清微天 化昇天王,姓馮諱提河沙。第三無精波羅褥天,元黑 天王,姓雲諱奎零。第四《入色水無量億羅天》,飛宗天 王,姓王諱阿衛。第五《無極洞清上上禪善無量壽天》, 雲羅天王,姓諱。第六元微自然上虛禹餘 天,梵咽天王,姓羅諱彼犁茶。第七元清上無那首約 諍天,元那天王,姓梵諱摩首波。第八梵行上清氣稽 那邊淨天,云攜天王,姓騫諱首苛。第九無窮洞虛極 上須延天,迴摩天王,姓澤諱羅;第十元梵玉虛 無精氣羅迦淨月天「雲阿天王,姓周諱阿迦須;第十 一氣元元達上靈赤天重慕天王,姓丹諱清淨坱;第 十二《大梵元無氣離惒行如天》世畢天王,姓周諱分 若」;第十三無極上靈玉虛元洞寂然天家王天王,姓 津諱第十四寶梵無色上真氣潘羅元妙天雲 持天王,姓隨諱棃沐音。第十五飛梵行真上元荅謾 福德天部利天王,姓王諱惟缽離。第十六雲梵流精 中元近。際淳天世良天王,姓朱諱棃藹。第十七元 上洞極無崖不驕樂天流芬天王,姓凝諱霍。第 十八大《梵元青元精荅惒近際天》元深天王,姓阿,諱 明秀。第十九行梵紫虛上元首帶快見天洞干天王, 姓劉,諱且房。第二十虛梵上清化靈須陁結愛天,飛 衣天王,姓彭,諱移那。第二十一上極無景洞微化應 聲天玉㩦天王,姓輝,諱第二十二大梵九元中 元氣阿那給道德天葵天王,姓揵諱尼姤。第二十三 行梵元清下靈氣須達天總幾天王,姓周諱難首。第 二十四極梵洞微九靈氣須帶阿那天九曲天王,姓 竺諱明和。第二十五無名至極洞微梵寶天天王,姓 精諱霧雲霹。第二十六微梵元天氣帶扇給道德天 天王,姓洛,諱須阿摩。第二十七虛梵天氣蟬然識慧 天天王,姓「云』諱元陁。《第二十八空梵中天績元》伊檀 天天王,「姓朱諱仲生。」《第二十九》太極無崖紫虛洞幽 梵迦摩夷天世羅天王,姓云諱霐。《第三十綠梵自 然識慧入天》雲九天王,姓迦,諱釋文羅。《第三十》一元 梵大行無景無所念慧天宗提天王,姓伊,諱擅阿。《第 三十》二天雲梵上行維先阿檀天正群天王,姓仲,諱 雲勳勃。《第三十三》無色元清洞微波梨答惒天天王, 姓王,諱靈。「第三十四洞微元上梵氣阿竭舍那天天王,姓桓,諱墮世宗;第三十五元上綠梵滅然天天 王,姓朱,諱陁雲彌。第三十六極色上行梵泥維先若 那天天王,姓袁,諱員珠」,三十六天內名。生於空洞元 氣之先,文華表見,題於崑崙之山。《高上》音其玉文,上 相集其妙篇,稟受《太空自然之章》,上標元圖,中統六 國三十六音,「下總九地三十六土皇,靈篇洞暢,玉慧 虛鮮,皆天王之遊歌,空元之寶章。六六韻合,四四齊 真,九帝分號,三十六天,萬氣總隸,普領群仙。」上極無 崖無色,下極洞源洞淵。諸為上真飛仙,不稟玉音,則 不得遊觀無崖之天。有得其文,天王書名,㓨字紫扎, 結錄玉晨,三十六年,剋得上登無色之天,下洞九地 之源,上妙之道,不傳下仙。輕泄寶音,七祖充責,身負 刀山,三徒五苦,萬劫不原。

《梓潼化書》「上天開化十九年下世,大宋中元甲子紹 熙六年正月初一日,三清至尊在玉清聖境九霄梵 炁之上,大會九天十極考校功過無上至尊金闕昊 天玉皇上帝,總領三界群真,諸天列曜,地水眾聖,上 朝三清。」爾時元始天尊登命金闕侍中九天司馬儲 福定命真君,開璧玉寶笈流露丹匣,出《萬天素威功 過》,《玉曆》考校諸天諸地水界陽曹,昇真得道以來功 過大小。

《甲申雜記》:「張元素字君飾,從事荊南府,其同事楊久 中一日忽遇天帝降其室前,有鸞鶴鳳凰祥雲先至, 帝有隨身宮殿,光彩煥耀,一室之間望之不窮,遂錫 久中曰『廉正君。其妻及子皆有名號。論物外事,皆非 世人所知,語世間事,大小無不驗。楊置花枝數盆於 室前,即生根株於盆中,隨四時開落結實,皆不盈尺』」, 而根株盤結,與常木無異,病者取花盆中水飲之即 愈。荊南守孫頎龍圖病目,點之隨手而愈。久中後為 朝奉郎,七十餘歲卒於睦州。其妻子奉事今如故。 《嵩高志古碑》云:唐蜀僧法藏來遊嵩山,路逢一梵僧, 托附一書與竹林寺上座,且曰:「是寺隨機應緣,隱現 不常,但到嵩嶽寺,入三石門,登逍遙臺」,望之,山腹是 也。法藏至嵩寺,登臺逢一老人,問之,老人曰:「隨吾手 看。」但見梵剎崢嶸,天花散墜。有二童子來迎,入寺參 禮上座投書,忽見天使持書,帝釋請五百尊者齋。須 臾鐘磬齊鳴,觀諸尊者皆去。上座呼法藏乘雲,同到 天門,帝釋出迎,樂作,昇殿布齋,嚫三銖絹。法藏執絹, 心生愛著,忽覺身墜巖前,天宮聖寺都失,絹猶在袖, 尋徑復到嶽寺。眾僧問故,法藏曰:「我入竹林隨諸尊 者赴帝釋齋,因得嚫三銖絹,心生貪羨,不覺身墜巖 前。」僧曰:「汝得同諸尊者受天王供養,何未除流俗愛 物生心乎?今此天絹非汝用物,當獻至尊。」法藏具表 進於朝,明皇倍加宣賜。後巖洞聖跡屢常應現焉。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