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家範典/第042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家範典 第四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四十二卷
明倫彙編 家範典 第四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家範典

 第四十二卷目錄

 教子部紀事二

家範典第四十二卷

教子部紀事二

[编辑]

《三國志顧雍傳》注:《江表傳》曰:「權嫁從女,女顧氏甥,故 請雍父子及孫譚。譚時為選曹尚書,見任貴重。是日 權極歡,譚醉酒,三起舞,舞不知止。雍內怒之。明日,召 譚訶責之曰:『君王以含垢為德,臣下以恭謹為節。昔 蕭何、吳漢並有大功,何每見高帝,似不能言;漢奉光 武,亦信恪勤。汝之於國,寧有汗馬之勞,可書之事邪? 但階門戶之資,遂見寵任耳,何有舞不復知止!雖為 酒後,亦由恃恩忘敬,謙虛不足,損吾家者必爾也』。」因 背向壁臥,譚立過一時,乃見遣。

《潘濬傳》注:《吳書》曰:「歸義隱蕃,以口辯為豪傑所善,濬 子翥亦與周旋饋餉之。濬聞大怒,疏責翥曰:『吾受國 厚恩,志報以命。爾輩在都,當念恭順,親賢慕善,何故 與降虜交,以糧餉之?在遠聞此,心震面熱,惆悵累旬。 疏到,急就往使受杖一百,促責所餉,當時人咸怪濬。 而蕃果圖叛誅夷,眾乃歸服』。」

《中山恭王袞傳》:「袞少好學,能屬文,尚約儉,教敕妃妾 紡績織紝,習為家人之事。疾困,令世子曰:汝幼少未 聞義方,早為人君,但知樂,不知苦。不知苦必將以驕 奢為失也。接大臣務以禮,雖非大臣,老者猶宜答拜。 事兄以敬,恤弟以慈。兄弟有不良之行,當造膝諫之。 諫之不從,流涕喻之。喻之不改,乃白其母。若猶不改, 當以奏聞,并辭國土。與其守寵罹禍,不若貧賤全身 也。」此亦謂大罪惡耳,其微過細,故當掩覆之。嗟爾小 子,慎修乃身,奉聖朝以忠貞,事太妃以孝敬。閨闈之 內,奉令于太妃;閫閾之外,受教于沛王。無怠乃心,以 慰予靈。

《王昶傳》:昶為兄子及子作名字,皆依謙實以見其意。 故兄子默字處靜,沈字處道;其子渾字元沖,深字道 沖。遂書戒之曰:「夫人為子之道,莫大于寶身全行,以 顯父母。此三者,人知其善,而或危身破家,陷于滅亡 之禍者,何也?由所祖習非其道也。夫孝敬仁義,百行 之首,行之而立,身之本也。孝敬則宗族安之,仁義則 鄉黨重之」,此行成于內,名著于外者也。人若不篤於 至行,而背本逐末,以陷浮華焉,以成朋黨焉。浮華則 有虛偽之累,朋黨則有彼此之患。此二者之戒,昭然 著明,而循覆車滋眾,逐末彌甚,皆由惑當時之譽,昧 目前之利故也。夫富貴聲名,人情所樂,而君子或得 而不處,何也?惡不由其道耳。患人知進而不知退,知 欲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語》曰:「如不知 足,則失所欲。」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覽往事之成敗,察 將來之吉凶,未有千名要利,欲而不厭,而能保世持 家,永全福祿者也。欲使汝曹立身行己,遵儒者之教, 履道家之言,故以元默沖虛為名。欲使汝曹顧名思 義,不敢違越也。古者盤杅有銘,几杖有誡,俯仰察焉, 用無過行,況在己名,可不戒之哉!夫物速成則疾亡, 晚就則善終。朝華之草,夕而零落,松柏之茂,隆寒不 衰。是以《大雅》君子惡速成,戒闕黨也。若范丐對秦客 至,武子擊之,折其委笄,惡其掩人也。夫人有善鮮不 自伐,有能者寡不自矜。伐則掩人,矜則陵人,掩人者 人亦掩之;陵人者,人亦陵之。故三郤為戮于晉,王叔 負罪于周,不惟矜善自伐,好爭之咎乎?故君子不自 稱非以讓人,惡其蓋人也。夫能屈以為伸,讓以為得, 弱以為彊,鮮不遂矣。夫毀譽愛惡之原,而禍福之機 也,是以聖人慎之。孔子曰:「吾之于人,誰毀誰譽?如有 所譽,必有所試。」又曰:「子貢方人賜也賢乎」哉,我則不 暇。以聖人之德,猶尚如此,況庸庸之徒而輕毀譽哉? 昔伏波將軍馬援《戒其兄子》言:「聞人之惡,當如聞父 母之名,耳可得而聞,口不可得而言也。」斯戒至矣。人 或毀已,當退而求之于身。若己有可毀之行,則彼言 當矣;若己無可毀之行,則彼言妄矣。當則無怨于彼, 妄則無害于身,又何反報焉?且聞人毀己而忿者,惡 醜聲之加人也。人報者滋甚,不如默而自修己也。諺 曰:「救寒莫如重裘,止謗莫如自修。」斯言信矣。若與是 非之士、凶險之人近猶不可,況與對校乎?其害深矣。 夫虛偽之人,言不根道,行不顧言,其為浮淺,較可識 別,而世人惑焉,猶不檢之以言行也。近濟陰魏諷、山 陽曹偉,皆以傾邪敗沒,熒惑當世,挾持姦慝,驅動後 生。雖刑于鈇鉞,大為炯戒,然所汙染固已眾矣,可不 慎與!若夫山林之士,夷叔之倫,甘長饑于首陽,安赴 火于綿山,雖可以激貪勵俗,然聖人不可為,吾亦不願也。今汝先人,世有冠冕,惟仁義為名,守慎為稱,孝 悌于閨門,務學于師友。吾與時人從事,雖出處不同, 然各有所取。潁川郭伯益,好尚通達,敏而有知,其為 人弘曠不足,輕貴有餘,「得其人重之如山,不得其人, 忽之如草。吾所以知親之昵之,不願兒子為之。」北海 徐偉,長不治名高,不求苟得,澹然自守,惟道是務,其 有所是非,則託古人以見其意,當時無所褒貶,吾敬 之重之,願兒子師之。東平劉公幹,「博學有高才,誠節 有大義,然性行不均,少所拘忌,得失足以相補。吾愛 之重之,不願兒子慕之。」樂安任昭先,「淳粹履道,內敏 外恕,推遜恭讓,處不避洿怯而義勇,在朝忘身。吾友 之善之,願兒子遵之。若伸而引之,觸類而長之,汝其 庶幾舉一隅耳。」及其用財先九族,其施舍務周急,其 出入存故老,其論議貴無貶,其進仕尚忠節,其取人 務道實,其處世戒驕淫,其貧賤慎無戚,其進退念合 宜,其行事加《九思》,如此而已,吾復何憂哉。

《夏侯尚傳》:王經坐誅。始經母謂經曰:「汝田家子,今仕 至二千石,物太過不祥,可以止矣。」經不從,終以致敗。 《甘寧傳》:寧字興霸,巴郡臨江人也。寧廚下兒曾有過, 走投呂蒙,蒙恐寧殺之,故不即還。後寧齎禮禮蒙母, 臨當與升堂,乃出廚下兒還寧,寧許蒙不殺。斯須還 船,縛置桑樹,自挽弓射殺之。畢,敕船人更增舸纜,解 衣臥船中。蒙大怒,擊鼓合兵,欲就船攻寧。寧聞之,故 臥不起。蒙母徒跣出諫蒙曰:「至尊待汝如骨肉,屬汝 以大事,何有以私怒而欲攻殺甘寧?寧死之日,縱至 尊不問汝,是為臣下非法。」蒙素至孝,聞母言,即豁然 意釋,自至寧船,笑呼之曰:「興霸老母,待卿食急上。」寧 涕泣歔欷曰:「負卿!」與蒙俱還見母,歡宴竟日。

《楊阜傳》注:《列女傳》:「姜敘母者,天水姜伯奕之母也。建 安中,馬超攻冀,害涼州刺史韋康,州人悽然,莫不感 憤。敘為撫夷將軍,擁兵屯歷。敘姑子楊阜,故為康從 事,同等十餘人皆略屬超,陰相結為康報仇。未有間, 會阜妻死,辭超寧歸西。因過至歷,候敘母,說康被害 及冀中之難,相對泣良久,姜敘舉室感悲。敘母曰:『咄! 伯奕韋使君遇難,豈一州之恥,亦汝之負,豈獨義山 哉!汝無顧我事,淹變生人,誰不死?死國忠義之大者, 但當速發,我自為汝當之,不以餘年累汝也』。」因敕敘 與阜參議,許諾。分人傳語鄉里尹奉、趙昂及安定梁 寬等,令敘先舉兵叛超。超怒,必自來擊敘。寬等因從 後閉門。約誓已定,敘遂進兵入鹵,昂、奉守祁山。超聞, 果自出擊敘,寬等從後閉冀門。超失據過鹵,敘守鹵, 超因進至歷。歷中見超往,以為敘軍還。又傳聞超已 走奔漢中,故歷無備。及超入歷執敘母,母怒罵超,超 被罵,大怒,即殺敘母及其子,燒城而去。阜等以狀聞, 太祖甚嘉之,手令褒揚。

《武宣卞皇后傳》:卞后,文帝母也。文帝為太子,左右長 御賀后曰:「將軍拜太子,天下莫不歡喜,后當傾府藏 賞賜。后曰:『王自以丕年大,故用為嗣。我但當以免無 教導之過為幸耳,亦何為當重賜遺乎』?」長御還,具以 語太祖。太祖悅曰:「怒不變容,喜不失節,是最為難。」 《魏書》:東阿王曹植,太后少子,最愛之。後植犯法,為有 司所奏。文帝令太后弟子奉車都尉蘭持公卿議白 太后。太后曰:「不意此兒所作如是。汝還語帝,不可以 我故壞國法。」及自見帝不以為言。

《世語》:王經為江夏太守,大將軍曹爽附絹二十匹,令 交市于吳。經不發書,棄官歸。母問歸狀,經以實對。母 以經典兵馬而擅去,對送。吏杖經五十,爽聞,不復罪。 《漢晉春秋》,經被收辭母,母顏色不變,笑而應曰:「人誰 不死,往所以不止汝者,恐不得其所也。以此并命,何 恨之有哉?」

《會稽典錄》:孫策功曹魏騰以迕意見譴,將殺之。士大 夫憂恐,計無所出。夫人乃倚大井而謂策曰:「汝新造 江南,其事未集,方當優賢禮士,捨過錄功。魏功曹在 公盡規,汝今日殺之,則明日人皆叛汝。吾不忍見禍 之及,當先投此井中耳。」策大驚,遽釋騰。夫人智略權 譎,類皆如此。

《魏氏春秋》諸葛亮作:「八務、七識、六怒、五懼」,皆有條章, 誡勵諸子。

《晉書王祥傳》:「祥字休徵,武帝踐阼,拜太保,進爵為公。 及疾篤,著遺令訓子孫曰:『夫生之有死,自然之理。吾 年八十有五,啟手何恨,不有遺言,使爾無述。吾生值 季末,登庸歷試,無毗佐之勳,沒無以報。氣絕,但洗手 足,不須沐浴,勿纏尸,皆澣故衣,隨時所服。所賜山元 玉佩、衛氏玉玦、綬笥,皆勿以斂。西芒上土自堅貞,勿 用甓石,勿起墳隴,穿深二丈,槨取容棺,勿作前堂,布 几筵,置書箱鏡奩之具,棺前但可施床榻而已。精脯 各一盤,元酒一杯,為朝夕奠』。」家人大小,不須送喪。大 小祥乃設特性,無違余命。高柴泣血,三年,夫子謂之 愚。閔子除喪出見,援琴切切而哀,仲尼謂之孝。故哭 泣之哀,日月降殺,飲食之宜,自有制「度。夫言行可復, 信之至也;推美引過,德之至也;揚名顯親,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臨財莫過乎讓。此五 者立身之本,顏子所以為命。未之思也,夫何遠之有?」 其子皆奉而行之。

《荀勗傳》:勗性慎密,每有詔令大事,雖已宣布,然終不 言,不欲使人知己豫聞也。族弟良曾勸勗曰:「公大失 物情,有所進益者,自可語之,則恩懷多矣。」其婿武統 亦說勗宜有所營置,令有歸戴者。勗並默然不應。退 而謂諸子曰:人臣不密則失身,樹私則背公,是大戒 也。汝等亦當宦達人間,宜識吾此意。

《劉殷傳》:「殷字長盛,永嘉之亂,沒于劉聰,聰奇其才而 擢任之,累至侍中太守,錄尚書事。殷恆戒子孫曰:『事 君之法,當務幾諫,凡人尚不可面斥其過,而況萬乘 乎?夫犯顏之禍,將彰君過,宜上思召公咨商之義,下 念鮑勛觸鱗之誅也。在聰之朝,與公卿恂恂然常有 後己之色,士不修操行者,無得入其門。然滯理不申』」, 藉殷而濟者,亦已百數。有七子,五子各授一經,一子 授太史公,一子授《漢書》。一門之內,七業俱興。北州之 學,殷門為盛。

《皇甫謐傳》:皇甫謐,字士安,幼名靜,安定朝那人,漢太 尉嵩之曾孫也。出後叔父,徙居新安。年二十不好學, 游蕩無度,或以為癡。嘗得瓜果,輒進所後叔母任氏, 任氏曰:「『『《孝經》云:三牲之養,猶不為孝』。汝今年餘二十, 目不存教,心不入道,無以慰我』。因歎曰:『昔孟母三徙 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豈我居不卜鄰,教有所闕, 何爾魯鈍之甚也?修身篤學,自汝得之,於我何有』!」因 對之流涕。謐乃感激,就鄉人席坦受書,勤力不怠。居 貧,躬自稼穡,帶經而農,遂博綜典籍百家之言。 《劉寔傳》:「初,寔妻盧氏生子躋而卒,華氏將以女妻之。 寔弟智諫曰:『華家類貪,必破門戶』。」辭之不得,竟婚華 氏而生子夏。寔竟坐夏受賂免官。頃之,為大司農,又 以夏罪免。寔每還州里,鄉人載酒肉以候之,寔難逆 其意,輒共啖而返其餘。或謂寔曰:「君行高一世,而諸 子不能遵,何不旦夕切磋,使知過而自改邪?」宴曰:「吾 之所行,是所聞見,不相祖習,豈復教誨之所得乎!」世 以寔言為當。

《華廙傳》:「廙免為庶人,棲遲家巷垂十載,教誨子孫,講 誦經典,集經書要事,名曰善文,行于世。」

《姚弋仲載記》:弋仲有子四十二人,常戒諸子曰:「吾本 以晉室大亂,石氏待吾厚,故欲討其賊臣,以報其德。 今石氏已滅,中原無主,我死,汝便歸晉,當竭盡臣節, 無為不義之事。」

姚萇《載記》:萇疾篤,謂興曰:「汝撫骨肉以仁,接大臣以 禮,待物以信,遇黔首以恩。四者既備,吾無憂矣。」 《阮籍傳》:「籍子渾,字長成,有父風。少慕通達,不飾小節。 籍謂曰:『仲容已豫吾此流,汝不得復爾』。」

《孫盛傳》:盛篤學不倦,自少至老,手不釋卷,著《魏氏春 秋》《晉陽秋》。《晉陽秋》詞直而理正,咸稱良史焉。既而桓 溫見之,怒謂盛子曰:「枋頭誠為失利,何至乃如尊君 所說若此?」史遂行,自是關君門戶事。其子遽拜謝,謂 請刪改之。時盛年老還家,性方嚴,有軌憲,雖子孫斑 白,而庭訓愈峻。至此,諸子乃共號泣稽顙,請為百口 「切計。」盛大怒,諸子遂竊改之。盛寫兩定本,寄于慕容 儁。太元中,孝武帝博求異聞,始于遼東得之,以相考 校,多有不同,書遂兩存。

《趙至傳》:至,代郡人,寓居洛陽緱氏。令初到官,至年十 三,與母同觀,母曰:「汝先世本非貧賤,世亂流離,遂為 士伍耳。爾後能如此不?」至感母言,詣師受業。

《劉惔傳》:惔少清遠,有標奇。與母任氏寓居京口,家貧, 織芒屩以為養,雖蓽門陋巷,晏如也。人未知識,惟王 導深器之。後稍知名,論者比之袁羊。惔喜,還告其母。 其母聰明婦人也,謂之曰:「此非汝比,勿受之。」又有方 之范汪者,惔復喜,母又不聽。及惔年德轉升,論者遂 比之荀粲。

《何無忌母劉氏傳》:「劉氏,征虜將軍建之女也。少有志 節。弟牢之為桓元所害,劉氏每銜之,常思報復。及無 忌與劉裕謀,而劉氏察其舉厝有異,喜而不言。會無 忌夜于屏風裏制檄文,劉氏潛以器覆燭,徐登梯,于 屏風上窺之。既知,泣而撫之曰:『我不如東海呂母明 矣。既孤其誠,常恐壽促。汝能如此,吾讎恥雪矣』。因問」 其同謀,知事在裕,彌喜,乃說桓元必敗、義師必成之 理,以勸勉之,後果如其言。

《陶侃母湛氏傳》:湛氏,豫章新淦人也。初,侃父丹娉為 妾,生侃而陶氏貧賤,湛氏每紡績資給之,使交結勝 己。侃少為尋陽縣吏,嘗監魚梁,以一坩鮓遺母,湛氏 封鮓及書,責侃曰:「爾為吏,以官物遺我,非惟不能益 吾,乃以增吾憂矣。」

《羊耽妻辛氏傳》:「辛氏字憲英,魏侍中毗之女也。鍾會 為鎮西將軍,將行,請其子琇為參軍,憲英憂曰:『他日 吾為國憂,今日難至吾家矣』。琇固請于文帝,帝不聽。 憲英謂琇曰:『行矣,戒之。古之君子,入則致孝于親,出

則致節于國,在職思其所司,在義思其所立,不遺父
考證
母憂患而已。軍旅之間,可以濟者,其惟仁恕乎』。」會至

蜀果反,琇竟以全歸。

《杜有道妻嚴氏傳》:「嚴氏,字憲,京兆人也。貞淑有識量。 年十三適於杜氏,十八而嫠居。子植女韡,並孤藐。憲 雖少,誓不改節。撫育二子,教以禮度,植遂顯名於時。 韡亦有淑德。」

《虞潭母孫氏傳》:「孫氏,吳郡富春人,孫權族孫女也。初 適潭父忠,恭順貞和,甚有婦德。及忠亡,遺孤藐爾,孫 氏雖少,誓不改節,躬自撫養,劬勞備至。性聰敏,識鍳 過人。潭始自幼童,便訓以忠義,故得聲望允洽,為朝 廷所稱。永嘉末,潭為南康太守。值杜弢構逆,率眾討 之。孫氏勉潭以必死之義,俱傾其資產以餽戰士,潭」 遂克捷。及蘇峻作亂,潭時守吳興,又假節征峻。孫氏 戒之曰:「吾聞忠臣出孝子之門。汝當捨生取義,勿以 吾老為累也。」仍盡發其家僮,令隨潭助戰,貿其所服 環珮,以為軍資。於是會稽內史王舒遣子允之為督 護。孫氏又謂潭曰:「王府君遣兒征汝,何為獨不?」潭即 以子楚為督護,與允之合勢。其憂國之誠如此。 《涼武昭王李暠傳》:「暠字元盛,遷居酒泉,誡其諸子曰: 『吾自立身,不營世利,經涉累朝,通否任時,初不役智, 有所要求。今日之舉,非本願也。然事會相驅,遂荷州 土,憂責不輕,門戶事重,雖詳人事,未知天心。登車理 轡,百慮填胸。後事付汝等,粗舉旦夕。近事數條,遭意 便言,不能次比。至於杜漸防萌,深識情變,此當任汝 所見深淺,非吾敕誡所益也。汝等雖年未至大,若能 克己纂修,比之古人,亦可以當事業矣。苟其不然,雖 至白首,亦復何成。汝等其戒之慎之。節酒慎言,喜怒 必思,愛而知惡,憎而知善,動念寬恕,審而後舉』。」眾之 所惡,勿輕承信。詳審人,核真偽,遠佞諛,近忠正,蠲刑 獄,忍煩擾,「存高年,恤喪病,勤省按,聽訟訴。刑法所應, 和顏任理。慎勿以情輕加聲色,賞勿漏疏,罰勿容親, 耳目人間,知外患苦。禁禦左右,無作威福,勿伐善施 勞,逆詐億必,以示己明。廣加諮詢,無自專用,從善如 順流,去惡如探湯,富貴而不驕者,至難也。念此貫心, 勿忘須臾。」寮佐邑宿,盡禮承敬,讌饗饌食,事事「留懷, 古今成敗,不可不知。退朝之暇,念觀典籍,面牆而立, 不成人也。此郡世篤忠厚,人物敦雅,天下全盛時,海 內猶稱之,況復今日,實是名邦,正為五百年鄉黨,婚 親相連,至於公理,時有小小頗迴為,當隨宜斟酌。」吾 臨蒞五年,兵難騷動,未得休眾息役,惠康士庶。至於 掩瑕藏疾,滌除疵垢,朝為寇讎,「夕為心膂,雖未足希 準古人,粗亦無負於新舊。事任公平,坦然無類,初不 容懷有所損益。計近便為少,經遠如有餘,亦無愧於 前志也。」元盛上已日,讌於曲水,命群寮賦詩而親為 之序。於是寫《諸葛亮訓誡》,以勗諸子曰:「吾負荷艱難, 寧濟之勳未建,雖外總良能,憑股肱之力,而戎務孔 殷,坐而待旦,以維城之固,宜兼親賢,故使汝等未及 師保之訓,皆弱年受任,常懼弗克,以貽咎悔。」古今之 事,不可以不知,苟近而可師,何必遠也。覽諸葛亮訓 勵,應璩奏諫,尋其終始,周孔之教盡在中矣。為國足 以致安,立身足以成名,質略易通,寓目則了,雖言發 往人,道師於此。且經史道德如採菽中原,勤之者則 功多,汝等可不勉哉。

《王湛傳》:湛子承,字安期,東海王越鎮許以為記室參 軍,雅相知重,敕其子毗曰:「夫學之所益者淺,體之所 安者深。閑習禮度,不如式瞻儀形,諷味遺言,不若親 承音旨。王參軍人倫之表,汝其師之。」

《潘岳傳》:岳性輕躁,趨勢利。其母數誚之曰:「爾當知足 而乾沒不已乎。」而岳終不能改。孫秀誣岳為亂,誅之, 夷三旅。岳將詣市,與母別曰:「負阿母。」

《殷仲堪傳》:仲堪在荊州,連年水旱,百姓饑饉,仲堪食 常五碗,盤無餘肴,飯粘落席間,輒拾以噉之。雖欲率 物,亦緣其性真素也。每語子弟云:人物見我受任方 州,謂我豁平昔時意。今吾處之不易,貧者士之常,焉 得登枝而捐其本,爾其存之。

《庾袞傳》:「袞字叔褒,明穆皇后伯父也。初,袞父誡袞以 酒,每醉輒自責曰:『余廢先父之誡,其何以訓人』?乃于 父墓前自杖三十。兄孤女曰芳,將嫁,美服既具,袞乃 刈荊苕為箕箒,召諸子集之于堂,男女以班命芳曰: 『芳乎,汝少孤,汝逸汝豫,不汝疵瑕,今汝適人,將事舅 姑,洒埽庭內,婦之道也,故賜汝此匪器之為美,欲溫』」 恭朝夕,雖休勿休也。

《漢中士女志》:泰瑛,南鄭楊相妻,大鴻臚劉巨公女也。 有四男二女相亡,教訓六子,動有法矩。長子元珍,出 行,醉,母十日不見之,曰:「我在,汝尚如此,我亡,何以帥 群弟子?」元珍叩頭謝過。次子仲珍白母請客,既至,無 賢者,母怒責之,仲珍乃革行,交友賢人,兄弟為名士。 泰瑛之教,流於三世;四子才官,隆於先人。故時人為 語曰:「三苗方止。四珍復起。」

杜泰姬,南鄭人,趙宣妻也。生七男七女,若元珪、稚珪、 有望。五人皆令德。其教男曰:「中人情性可上下也,在其檢耳。若放而不檢,則入惡也。昔西門豹佩韋以自 寬,宓子賤帶弦以自急,故能改身之恆,為天下名士。」 戒諸女及婦曰:「吾之委身,在乎正順。及其生也,恩自 於撫愛;及其長之也,威儀以先後之,體貌以左右之」, 恭敬以監臨之,懃恪以勸之,孝順以內之,忠信以發 之,是以皆成而無不善。汝曹庶幾勿忘吾法也。後七 子皆辟命察舉,牧州守郡。而漢中太守南鄭令多與 七子同歲,季考上計,無不修敬。泰姬執子孫禮。 《世說》:謝安夫人問:太傅,「那得初不見君教兒?」答曰:「我 常自教兒。」

《吳錄》:孟仁字恭武,江夏人也。本名宗,避皓字易焉。少 從南陽李肅學,其母為作厚褥大被。或問其故,母曰: 「小兒無德致客,學者多貧,故為廣被,庶可得與氣類 接也。」其讀書夙夜不懈。肅奇之曰:「卿宰相器也。」初為 驃騎將軍朱據軍吏,將母在營,既不得志,又夜雨屋 漏,因起涕泣以謝其母。母曰:「但當勉之,何足泣也。」據 亦稍知之,除為鹽池司馬。自能結網,手以捕魚,作鮓 寄母,母因以還之,曰:「汝為魚官,而以鮓寄我,非避嫌 也。」

《宋書陶潛傳》:「潛字淵明。或云:淵明字元亮,尋陽柴桑 人。曾祖偘,晉大司馬。潛弱年薄官,不潔去就之跡。自 以曾祖晉世宰輔,恥復屈身後代,自高祖王業漸隆, 不復肯仕。所著文章,皆題其年月,義熙以前,則書晉 氏年號,自永初以來,惟云甲子而已。與子書以言其 志,並為訓誡曰:『天地賦命,有往必終。自古聖賢,誰能』」 獨免?子夏言曰: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四友之人,親受 音旨,發斯談者,豈非窮達不可妄求,壽夭永無外請 故耶?吾年過五十,而窮苦荼毒,家貧弊,東西游走,性 剛才拙,與物多忤,自量為己,必貽俗患,僶俛辭世,使 汝幼而饑寒耳。嘗感孺仲賢妻之言,敗絮自擁,何慚 兒子?此既一事矣。但恨鄰靡二仲,室「無萊婦。」抱茲苦 心,良獨罔罔。少年來好書,偶愛閒靜,開卷有得,便欣 然忘食。見樹木交蔭,時鳥變聲,亦復歡爾有喜。常言 五六月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意 淺識陋,日月遂往,緬求在昔,眇然如何!疾患以來,漸 就衰損。親舊不遺,每以藥石見救,自恐大分將有限 也。恨汝輩稚小,家貧,無役,柴水之勞,何時可免。念之 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雖不同生,當思四海皆兄弟 之義。鮑叔、敬仲,分財無猜,歸生、伍舉,班荊道舊,遂能 以敗為成,因喪立功。他人尚爾,況共父之人哉!潁川 韓元長,漢末名士,身處卿佐,八十而終,兄弟同居,至 于沒齒。濟北氾稚春,晉時操行人也,七世同財,家人 無怨色。詩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汝其慎哉,吾復何 言。」又為《命子詩》以貽之曰:「悠悠我祖,爰自陶唐。邈為 虞賓,歷世垂光。御龍勤夏,豕韋翼商。穆穆司徒,厥族 以昌。紛紜戰國,漠漠衰周。鳳隱于林,幽人在丘。逸蚪 繞雲,奔鯨駭流。天集有漢,眷予愍侯。於赫愍侯,運當 攀龍。撫劍夙邁,顯茲武功。書誓山河,啟土開封。亹亹 丞相,允迪前蹤。渾渾長源,蔚蔚洪柯。群川載導,眾條 載羅。時有默語,運因隆汙。我在中晉,業融長沙。桓桓 長沙,伊勳伊德。天子疇我,專征南國。功遂辭歸,臨寵 不惑。孰謂斯心,而可近得。肅矣我祖,慎終如始。直方 二臺,惠和千里。於皇仁考,淡焉虛止。寄跡風雲,寘茲 慍喜。嗟余寡陋,瞻望弗及。」顧慚華鬢,負景隻立。三千 之罪,無後其急。我誠念哉,呱聞爾泣。卜云嘉日,占爾 良時。名爾曰儼,字爾永思。溫恭朝夕。念茲在茲。尚想 孔伋。庶其企而厲夜,生子遽而求火。凡百有心,奚特 于我。既見其生,實欲其可。人亦有言,斯情無假。日居 月諸,漸免于孩。福不虛至,禍亦易來。夙興夜寐,願爾 斯才。爾之「不才」,亦已焉哉。

《雷次宗傳》:「次宗字仲倫,豫章南昌人也。少入廬山,事 沙門釋慧遠,篤志好學,隱退不交世務,辟徵並不就。 與子姪書,以言所守曰:『夫生之修短,咸有定分。定分 之外,不可以智力求。但當于所稟之中,順而勿率耳。 吾少嬰羸,患事鍾養疾,為性好閒,志棲物表。故雖在 童稚之年,已懷遠跡之意。暨于弱冠,遂託業廬山,逮』」 事釋和尚。于時師友淵源,務訓弘道,外慕等夷,內懷 悱發。于是洗氣神明,玩心墳典,勉志勤躬,夜以繼日。 爰有山水之好,悟言之歡,實足以通理輔性,成夫亹 亹之業,樂以忘憂,不知朝日之晏矣。自游道餐風,二 十餘載,淵匠既傾,良朋凋索。續以釁逆違天,備嘗荼 蓼疇昔誠願,頓盡一朝,心慮荒散,情「意衰損,故遂與 汝曹歸耕壟畔,山居谷飲,人理久絕,日月不處,忽復 十年。犬馬之齒,己踰知命,崦嵫將迫,前塗幾何?實遠 想尚子五岳之舉,近謝居室瑣瑣之勤。」及今耄未至 惛,衰不及頓,尚可厲志于所期,縱心于所託,棲誠來 生之津梁,專氣莫年之攝養,玩歲日于良辰,偷餘樂 于將除,在心所期,盡「于此矣。汝等年各長成,冠娶已 畢,修惜衡泌,吾復何憂。但願守全所志,以保令終耳。 自今以往,家事大小,一勿見關子平之言,可以為法。」

子肅之頗傳其業
考證
江夏文獻王義恭傳義恭,高祖特所鍾愛。六年,改授

散騎常侍、都督荊、湘、雍、益、梁、寧、南北秦八州諸軍事、 荊州刺史,持節、將軍如故。義恭涉獵文義,而驕奢不 節。既出鎮,太祖與書誡之曰:「汝以弱冠,便親方任,天 下艱難,家國事重,雖曰守成,實亦未易。隆替安危,在 吾曹耳,豈可不感尋王業,大懼負荷。今既分張,言集 未日,無由復得動相規誨。宜深自砥礪,思而後行,開 布誠心,厝懷平當,親禮國士,友接佳流,識別賢愚,鍳 察邪正。然後能盡君子之心,收小人之力。」汝神意爽 悟,有日新之美,而進德修業,未有可稱,吾所以恨之 而不能已已者也。汝性褊急,袁太妃亦說如此。性之 所滯,其欲必行,意所不在,從物回改,此最弊事,宜應 慨然立志,念自裁抑,何至丈夫方欲贊世成名而無 斷者哉!今粗疏十數事,汝別時可省也。遠大者豈可 具言,細碎復非筆可盡。禮賢下士,聖人垂訓;驕侈矜 尚,先哲所去。豁達大度,漢祖之德;猜忌褊急,魏武之 累。《漢書》稱衛青云「大將軍遇士大夫以禮,與小人有 恩」;西門、安于,矯性齊美;關羽、張飛,任偏同弊。行己舉 事,深宜鍳此。若事異今日,嗣子幼蒙司徒便當周公 之事,汝不可不盡祗順之理。苟有所懷,密自書陳。若 形跡之間,深宜慎護。至於爾時安危天下,決汝二人 耳,勿忘吾言。今既進袁太妃供給,計足充諸用,此外 一不須復有求取。近亦具白此意,唯脫應大餉致,而 當時遇有所乏,汝自可少多供奉耳。汝一月日自用, 不可過三十萬,若能省此,益美。西楚殷曠,常宜早起, 接對賓侶,勿使留滯。判急務「訖,然後可入問訊。既睹 顏色,審起居,便應即出,不須久停,以廢庶事也。下日 及夜,自有餘閒,府舍住止,園池堂觀,略所諳究,計當 無須改作。《司徒》亦云爾,若脫於左右之宜,須小小回 易,當以始至一治為限,不煩紛紜,日求新異。」凡訊獄 多決,當時難可逆慮,此實為難,汝復不習,殊當未有 次第。訊前一二日,取訊簿密,與劉湛輩共詳,大不同 也。至訊日,虛懷博盡,慎無以喜怒加人,能擇善者而 從之,美自歸己,不可專意自決,以矜獨斷之明也。萬 一如此,必有大吝,非唯訊獄,君子用心,自不應爾。刑 獄不可擁滯,一月可再訊,凡事皆應慎密,亦宜豫敕 左右。人有至誠所陳,不可漏泄,以負忠信之款也。古 人言:「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或相讒搆,勿輕 信受。每有此事,當善察之。名器深宜慎惜,不可妄以 假人。昵近爵賜,尤應裁量。吾於左右,雖為少恩,如聞 外論,不以為非也。以貴陵物物不服;以威加人人不 厭。此易達事耳。聲樂嬉游,不宜令過。捕魚射獵,一切 勿為。供用奉身,皆有節度,奇服異器,不宜興長,汝嬪 侍左右,已有數人,既始至西,未可匆匆復有所納。又 誡之曰:「宜數引見佐史,非唯臣主自應相見,不數則 彼我不親,不親則無因得盡,人人不盡,復何由知其 眾事?」廣引視聽,既益開博,於言事者又差有地也。 《向靖傳》:靖小字彌,以佐命功,封曲江縣侯,卒,子植嗣。 不受母訓,奪爵。

《顧覬之傳》:「覬之五子,約緝綽縝緄。綽私財甚豐,鄉里 士庶多負其責,覬之每禁之不能止。及後為吳郡,誘 綽曰:『吾常不許汝出責,定思貧薄,亦不可居民間,與 汝交關有幾許不盡?及我在郡,為汝督之,將來豈可 得?凡諸券書皆何在?綽大喜,悉出諸文券一大廚與 覬之,覬之悉焚燒,宣言遠近負三郎責,皆不須還,凡』」 券書悉燒之矣。綽懊歎彌日。

《何承天傳》:「承天,東海郯人也。五歲失父。母徐氏,廣之 姊也,聰明博學,故承天幼漸訓義,儒史百家,莫不該 覽。」

《蕭惠開傳》:惠開,征西將軍思話子也。惠開與汝南周 朗同官友善,以偏奇相尚。孝建元年,侍中何偃任遇 甚隆,惠開不為之屈,偃怒,使門下推彈之,惠開乃上 表解職。思話素恭謹,操行與惠開不同,常以其峻異, 每加嫌責。及見惠開自解表,自嘆曰:「兒子不幸與周 朗周旋,理應如此。」杖之二百。

《宗炳傳》:「炳字少文,南陽涅陽人也。母同郡師氏,聰辨 有學義,教授諸子。」

《何尚之傳》:「尚之字彥德,廬江灊人也。曾祖準,高尚不 應徵辟。祖恢,南康太守。父叔度,恭謹有行業,姨適沛 郡劉璩,與叔度母情愛甚篤。叔度母早卒,奉姨有若 所生。姨亡,朔朢必往致哀,並設祭奠,食並珍新,躬自 臨視。若朔朢應有公事,則先遣送祭,皆手自料簡,流 涕對之,公事畢即往致哀,以此為常。」

《王敬弘傳》:敬弘為左光祿大夫,子恢之被召為祕書 郎,敬弘為求奉朝請,與恢之書曰:「祕書有限,故有競。 朝請無限,故無競。吾欲使汝處于不競之地。太祖嘉 而許之。」

《南齊書陳顯達傳》:顯達謙厚有智計,自以人微位重, 每遷官,常有愧懼之色。有子十餘人,誡之曰:「我本志 不及此,汝等勿以富貴陵人。」家既豪富,諸子與王敬 則諸兒並精車牛,麗服飾,當世快牛,稱「陳世子青王三郎」烏呂文顯折角江瞿曇白鼻。顯達謂其子曰:「麈 尾扇是王謝家物,汝不須捉此自逐。」

《武陵昭王曄傳》:「曄字宣照,太祖第五子也。母羅氏,從 太祖在淮陰,以罪誅。曄年四歲,思慕不異成人,故每 見愛。初除冠軍將軍,轉征虜將軍。曄剛穎儁出,工弈 棋,與諸王共作短句詩學靈運體,以呈上,報曰:『見汝 二十字,諸兒作中最為優者。但康樂放蕩,作體不辨 有首尾,安仁、士衡深可宗尚,顏延之抑其次也』。」 《劉善明傳》:善明父懷民,宋世為齊、北海二郡太守。善 明年四十,刺史劉道隆辟為治中從事,懷民謂善明 曰:「我已知汝立身,復欲見汝立官也。」

《呂安國傳》:安國為湘州刺史,有疾,徵為光祿大夫,加 散騎常侍。安國欣有文授,謂其子曰:「汝後勿作褲褶, 驅使單衣,猶恨不稱,當為朱衣官也。」

《張融傳》:「融遇疾,為問律,自序曰:吾文章之體,多為世 人所驚,汝可師耳以心,不可使耳為心師也。夫文豈 有常體,但以有體為常,政當使常有其體。丈夫當刪 詩書,制禮樂,何至因循寄人籬下。且中代之文,道體 闕變,尺寸相資,彌縫舊物。吾之文章,體亦何異,何嘗 顛溫涼而錯寒暑,綜哀樂而橫歌哭哉?政以屬辭多 出,比事不羈,不阡不陌,非途非路耳。然其傳音振逸, 鳴節竦韻,或當未極,亦已極其所矣。汝若復別得體, 吾不拘也。吾義亦如文,造次乘我,顛沛非物,吾無師 友,不文不句,頗有孤神獨逸耳。義之為用,將使性入 清波,塵洗猶沐,無得釣聲同利,舉價如高,俾是道場, 險成軍路。吾昔嗜僧言,多肆法辯,此盡游乎言笑,而 汝等無辜。」又云:「人生之口,正可論道說義,惟飲與食, 此外如樹綱焉。吾每以不爾為恨,爾曹當振綱也。」臨 卒,又戒其子曰:「手澤存焉,父書不讀,況父音情,宛在 其韻。吾意不然,別遺爾音。吾文體英絕,變而屢奇,既 不能遠至漢魏,故無取嗟晉宋,豈吾天挺,蓋不隤家 聲。汝若不看,父祖之意欲汝見也。可號哭而看之。」 《王僧虔傳》:「僧虔兄子儉為朝宰,起長梁齋,制度小過, 僧虔視之不悅,竟不入戶,儉即毀之。」僧虔,宋世嘗有 書誡子曰:知汝恨,吾不許汝學,欲自悔厲,或以闔棺 自欺,或更擇美業,且得有慨,亦慰窮生。但亟聞斯唱, 未睹其實,請從先師,聽言觀行,冀此不復虛身。吾未 信汝,非徒然也。往年有意于史,取《三國志》聚置床頭, 百日許,復徙業就元,自當小差于史,猶未近彷彿。曼 倩有云:「談何容易,見諸元志」,為之逸腸,為之抽專。一 書轉誦數十家注,自少至老,手不釋卷,尚未敢輕言。 汝開《老子》卷頭五尺許,未知輔嗣何所道,平叔何所 說,馬、鄭何所異,指例何所明,而便盛于麈尾,自呼談 士,此最險事。設令袁令命汝言《易》,謝中書挑汝言莊, 張吳興叩汝言《老》,端可復言未嘗看邪談,故如射前 人得破,後人應解,不解即輸賭矣。且論注百氏,荊州 八袠,又才性四本,聲無哀樂,皆言家口實,如客至之 有設也,汝皆未經拂耳瞥目,豈有庖廚不修,而欲延 大賓者哉?就如張衡「思侔造」化,郭象言類懸河,不自 勞苦,何由至此?汝曾未窺其題目,未辨其指歸,六十 四卦,未知何名,《莊子》眾篇,何者?內外八袠,所載凡有 幾家,四本之稱,以何為長,而終日欺人,人亦不受汝 欺也。由吾不學,無以為訓,然重華無嚴父,放勳無令 子,亦各由己耳。汝輩竊議,亦當云阿越不學,在天地 間可嬉戲,何忽自課讁幸?及盛時,逐歲暮,何必有所 減,汝見其一耳,不全爾也。設令吾學如馬、鄭,亦必甚 勝復倍,不如今,亦必大減,致之有由,從身上來也。今 壯年自勤數倍許,勝劣及吾耳。世中比例,舉眼是,汝 足知此,不復具言。吾在世雖乏德素,要復推排。人間 數十許年,故是一舊物,人或以比數汝等耳。即化「之 後,若自無調度,誰復知汝事者?舍中亦有少負令譽、 弱冠越超清級者。于時王家門中,優者則龍鳳,劣者 猶虎豹,失蔭之後,豈龍虎之議?況吾不能為汝蔭,政 應各自努力耳。或有身經三公,蔑爾無聞;布衣寒素, 卿相屈體。或父子貴賤殊,兄弟聲名異。何也?體盡讀 數百卷書耳。吾今悔無所及,欲以」前車誡爾後乘也。 汝年入立境,方應從官,兼有室累,牽役情性,何處復 得下帷如王郎時耶?為可作世中學,取過一生耳。試 復三思,勿諱吾言。猶捶撻志輩,冀脫萬一未死之間, 望有成就者,不知當有益否?各在爾身已切,身豈復 關吾邪?鬼唯知愛深松茂柏,寧知子弟毀譽?事因汝 有感,故略敘胸懷。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