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記言/卷二十一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二十 記言
卷二十一
作者:許穆
1689年
卷二十二

羈旅[编辑]

經亂後。仍流落嶺海十年。其間文字可述者。如山川,樓觀,謠俗,土物,死生,遷徙,送別之作。各分類編次。而其餘雜稿又十篇。總名曰羈旅。

答從兄書[编辑]

前十二月在宜春。長興人自聞韶來者。過去得一書。春夏間。庶弟上京。中道還歸。來從嶺下。又得一書。嶺海五百里間。一年兩消息而已。良用悵嘆。去歸之途。天時苦寒。又阻雪嶺間。仍寄留峽中。嘗見嶺傍之郡。皆地瘠民貧。雖以舊居世農。尙難積穀爲餘饒。而今以遠客。一朝假居。何以取資也。今年旱災。數年來尤甚。自三月至八月不雨。山澤之間。多積雲行雨。枯旱猶不甚耶。聞閒居中應接生徒。講論古書。又其山水幽麗多奇。頗可自娛。餘外之艱辛。不足爲動耶。春初。從生理。移去晉州海上。海上多盲風怪氣。一日之間。昏陰異變。其疾多痞結積聚。雖有海錯異產。多逢奇怪。不知其性。從人日食。嘔泄大作。數日乃安。冬寒。不見積雪堅氷。水草如春。蟄蟲不俯。其俗尙淫祀咀呪。日夕妖巫握火。呵叱鬼魅。此皆南遊遐遠怪觀。纔留數月。遂來甘界。海隅風氣習尙。蓋大相同而小異。然後乃知南海之多珍怪富饒。不如東境之淸爽。故誌載日出扶桑琅瑘。又自古魁梧奇偉之士。能忘世於海上者。多稱東海之濱。而不言百越之南者。蓋亦以此。遠來已久。世變人事。凡耳目所感。其於眷戀丘墓之思。渺然尤難。而徒轉徙千里。亦已五年六年。群兒戲傍。日作結束晨炊。相隨道路之狀。安得俎豆禮法之則。以爲兒子效也。昔孟子生於三代之末。其母猶得擇地而居子。世道之亂。人事之變。至如此時。則雖以孟母之勤於其子。流離道路。固不暇擇眩鬻築埋。而不過其心孜孜耳。來書三遷之譏。徒增戲劇。炎方鬱燠。如坐蒸炊。加以環山峻急。水深石頑。下則濱海沮洳。又多蟲蛇毒螫。無所出遊。庭間積怪石數重。間移石。草蔓施岩隙。頗有奇趣傍植竹,菊數叢。時寓娛玩於此耳。然頗無久意。又所急在生理。心自笑。自移海上。海竭三年。取食三遷。卒遇大饑。無非命物者之所驅如此。頃因寢臥。夢得水雷之屯。苦旱悶渴。感雷雨之動。滿盈耶。處屯艱之世。鬼神示兆。誘我以貞固之道耶。許生三月移去山陰。自此道里不邇。相聞阻絶。每想其資依貧薄。不能忘念。而無以相恤。其始來之初。宿病大發。殆入死域。其子斷指食血。得回其生息。隣里感動。遠近皆言之。夫孰不有慈子慈父之慈。而此蓋人之所難。感嘆不已。和順丈。頃年關東之行。歷拜於原州。髭髮不衰。笑語康寧。以初逢經亂之後。館留浹旬。戀戀皆是前日意。心自悲。先人親切之交。惟此丈在世。而別來已三年矣。隔遠無路致意。人事奄忽。遽聞凶訃。中心忉怛。追思無窮。韓生輩前聞來見云云。而想其田家多事。安得如意。

又一書[编辑]

海陬卑濕。加以溽暑淫雨。彌旬月矣。不見晴天白日。如入蒸炊。大病餘。氣力尤困。風雨中茅屋壞漏。房室盡濕。竟夜不得安寢。因一假寐成夢。得開晤頗穩。歷歷如平日。覺來。怳然如相對纔別。此時依黯尤難爲懷。朝則手札果至。大喜可知。夢者人事之兆。寂寞中尤可驗如此。自苦之責誠然。而勉爲恬然。無所動則難矣。自亂離來五年。生涯日艱難。丘墓隔遠。且入遲暮之年。如秋風動。其氣寥慄而自悲。況親故之顚沛流離而死者。屈指可數。人事忽忽。寧可獨期其久長哉。人情所感。安得不嘆且悲也。自非聖人賢人天機泰然。生而順。死而寧者。凡下此者。率多強而排之耳。其中固不自若也。故亂世之音憂。鳥將死則鳴哀。夫樂與鳥。其聲固不期憂且哀。而自然感之者如此。人之情非必慼慼於窮苦。亦時之有所感適然耳。理固如此也。然孔子厄於陳蔡之間。十哲之徒從之。而至於七日不火食。孔子絃歌不輟。其弟子不慍不怨者。顏淵,子貢數子而已。若子路以下。固不免已。以吾竊竊然企及古人而不及。又安敢望古人之所難能者哉。要以理自克。不至汩沒而長終則亦幸耳。挺而以靡弊潰亂不可收拾之勢。奮發當事。其所作無不偉然。而以謗去。恨不得與此公相對。嘆且云云也。今猶在界上。幸傳此所寄書。此時淪落無窮。更無路會合。悵然悵然。六月廿一日。

又一書[编辑]

入春後。海邊雪暗多風。陰曀中見雪山凌空。氣候悄然。無異窮北。況大嶺間苦寒如何。雨不聞消息。鬱陶已經歲矣。每念閒居中。日接生徒。講論前古。其樂可知。而前者傳聞。書室失火。恨傳者不詳。幸而書籍皆出耶。或出而卷帙多缺耶。或不幸而不出耶。吾儕平生遇事。常多困厄無聊。獨於觀書求古人之道。自謂餘裕。而卒亦如此。實天之所窮。可笑奈何。落南已八年。常恨爲客苦久。此中親老無恙。爲私幸萬萬。前十月。進來此。苦言生計艱難。爲從來相寄托之計。而還去未久。得病死。嘗見其髮盡白。形貌盡枯。私怪其數年之間。何遽衰落至此。奄忽而死。增悲悼。貧無力。嘗乞葬於其官。而未知感動否也。嘗因出遊。得咸安江上一區。從靑松寺。沿江數里。巖岸峭絶。傍有陂池。可以容舠。宜蒲荷。望平沙廣野。臨江釣魚。足以閒暇。但其地下。雨則常多沈沒。其民幸數年一旱。得不飢。故居民少。而江上多荒地。聞前年東海之遊。嘗於亂中。羈旅東界外數月。涉冬徂春。行歷五六百里。獨不及太白之外。蓋大嶺之東。竝群峯積雪。望日月之出。東海皆沙海。海上皆沙。往往有深松大澤奇巖。其名區絶勝。至今十年之後。每想東海之觀。懷抱爽然。對人論遊觀之樂。又未嘗不亹亹在此。九月。嘗到泗川。與數儒生相從入海。過南海大戰碑。觀虹門九井。炎方海氣常煖。多草木怪麗之奇。海晴則耽羅,日本皆可望。而又其外無窮。自逢多亂。流離極南近十年。以窮大荒。平生樂讀古書。自以爲終此足矣。及至此。然後乃知天地之大造化之無窮。不可以徒讀得之也。春來欲往從嶺中山水。爲旬月之期。嘗於闍堀下。遇太白僧道應。問其道里。太白去小白加遠。而東極海上。如石碖,聖穴,覺化,浮釋,皇池,五寂。在二山之中。登陟無人之境二百七十里間。山中多異草木。無虎豹之害。浮釋稱息沙井。又禪花在佛戶傍。承露則枯云。又言瓠峯,皇池之勝。思一遊其間。因入白雲洞。求藏書。觀百家同異。則遊亦足矣。甲申正月十一日。

與趙日章書[编辑]

吾子以多病。遠使海外絶國。增爲相愛者憂萬萬。豈特白首離別之思而已。君子事君。夷險一節。於吾子固無所動心也。天下之理。一而已。雖絶儻殊俗。氣化殊別。其性一也。苟以誠意示之。何所不服。使海外蠻夷。知朝廷有骨鯁直道之士。嚮風歸義。莫敢以無禮加我。古之使絶國者。其道如此。君子責其所難。而不謟其所能。古之道也。吾子以爲何如也。雖當敗壞危亂之際。猶賴一事一言。得復振作其遺力。豈非賢大夫之烈也。惟吾子勉之。穆轉徙極南。今已經兩歲於海上。與人事愈疏絶矣。風濤萬里。日域渺渺。行履愼重。不宣。

藏巖水石記[编辑]

十七年夏。吾寓居漆園。與其鄕士人黃生,裵生。觀藏巖水石。入洞四五里。山深谷長。多茂林。高壁奇巖。多蘿薜。有石獨立。蒼然高出林梢者曰藏巖。其下溪水淸淺多鯈魚。其上石灣。其下石圩。多積石間有潭水。吾與二生。坐石上。相與指點某可沿某可濯。俄而山雨暗谷。石洞煙逕如畫。上有石田。山村有鍛鐵者居之。且長子孫矣。蓋古時。必有逃名遁世者居此。因有藏巖之名而傳於後世耶。出谷曰柳洞。黃氏世居。爲舊業云。

長壽房瀑布記[编辑]

觀藏巖後四日。遊長壽房。此古廢佛宇。而山中巖石奇處。東南對石壁層巓。崖谷之水合流。至石壁爲瀑布。縣流五尋。其側皆深樹嵁巖。多厚陰積氣。盛夏其氣常寒。七月山水益淸洌。當瀑而沐。能療風明目。其上鷲峯絶頂。極高峻。常多雲霧。出山有村落。曰白鵝洞。沿溪水。有竹林古木盤石。吾寓居溪上。日遊其間。其俗淳朴多壽考。有八十九十百年者。

石菖蒲說[编辑]

余數年前。遊海上。登天冠山。於般若南石峯上。窺石圩。泉洌水氣盛。苔蘚常濕。大旱不涸。其中產菖蒲。其根蟠結石上如虯結。不知歲月。山中人指爲神卉。此草木志所謂堯韭。久服。輕身聰明。不老。一寸九節者。通僊靈。余採之。東行四百里。種之闍崛山鶴峯陰崖泉石間。浮屠人靈運得之。種之靈覺洞巖泉上。余又得瓦鼎種之。常玩焉。宜瓦石上。宜天雨水。不宜河渠汚井。性好潔。怕煙塵氣。南方山石間。產蓀草。謂之溪蓀。其莖葉香洌。耐寒。氷雪上常靑。其根類菖蒲。特其葉無脊耳。鄕醫誤用之。伊上鄭子儀讀古書。好博雅。通知草木之性。作石菖蒲說以問之。

陶丘公事[编辑]

陶丘公。李姓。名濟臣。字彥遇。後逃世自匿。以愚易遇。陶丘。其所居地名以自號。而後人謂之陶丘公。公少之時。從安宙先生。學尙書,毛鄭詩。弱冠。遊國學。與金範,裵紳齊名爲友。好詼詭奇偉。日遊名山澤。放歌傲玩以自娛。至今晉州德山洞。其老人相傳。陶丘公山居古墟。從泉石上下有三處。蓋樂居岩泉。久則輒移去云。事南冥隱者。其弟子傳載其事頗詳。凡世之言陶丘公者。多奇怪可駭不可信。嘗遊天嶺。與太守遇食於郊。忽鼎鳴有聲。蓋飛躍而上。有如鬼神焉。陶丘公卽起曰。此不食肉之兆。於是我榮靖王薨。陶丘公少爲後於族祖。祖家多積財富饒。而陶丘公不有之。盡散與貧交疏昆弟。謂子孫曰。使汝飢寒者。吾也。不久東方有大亂。雖有厚積大儲。終無所守之。其後果有倭寇大亂七年。七十三歿。其年曰。有死兆。自言死期。死之日。早朝而作。吟哦自若。日晩。且問之曰。日已巳時乎。曰巳時。悠然而化。其夜有光明照人。傳者以爲神。宜春闍崛下。有陶丘公塚。

趙晉州遺愛碑[编辑]

侯之爲牧於晉。當黑漢克我之二年三年間。自我被兵之後。南方州郡。視北東西諸路獨完。而陸海之產凡百物之輸於北者。與其召兵之際。軍費共需。皆出於南方。而嶺北之遭亂流離而就食於南者。又踵相接也。晉於嶺南最大。號爲饒州。而財力坐耗。加以連年水旱。民事大困。侯旣上任。悉召父老。宣布朝廷德意。革罷積弊。無名之稅若干條出捐。歲入常捧之外。又得各目逋欠。贖入千數。不責於民。以應百需。菲飮食。惡衣服。以勤己而足民。年月之間。治境大蘇。愁痛旣定。又治軍旅。繕兵械。激礪士卒。令皆有爭死長上心。於是傍邑數郡之守宰。亦頗相慕效爲治。越明年。都堂缺舍人。以侯召還。州之父老群吏上。以至農工百隷與四方之羈旅而至州者。無所賴而得生。如失慈父慈母。咸願刻石以不忘侯之遺愛云。侯諱某。字某。姓趙氏。漢陽人。

柳內翰銘[编辑]

君諱命立。字樂夫。姓柳氏。其先本文化人。君聰明秀雅。早有名譽。旣登第。選爲藝文檢閱。年尙少。君家世昌大。前時。富貴之盛。赫然可畏。君斂避退守。勵行自飭。及柳氏敗。君竄日南。自長興至巨濟。窮極海隅。憂愁辛苦。感嘆常自悼。仁祖十四年。因大亂。寬赦囚籍。於是君始出海。而無意北歸。因流落昌原海上。時吾逃亂出嶺。亦以羈旅至此。得與君相見。相喜相知日深。君困而自裕。窮不易操。善乎。士窮其志可見。君嘗在太史。當昏亂無紀。多直筆可明。後張公維,李公楘。修國史見之。憐其無罪久斥。將力爲推挽。未久。二公死而不果。海濱風氣不淸。苟非土人。眩瞀痞結。多奇怪疾。落南者十病八九。君卒以此客死昌原。年四十八。其年。以喪歸葬濱陽大江上王忠。曾大父潛。大父自新。父希奮。皆前時貴人。妻尹氏。鈴平君重三之女。有女四人。其壻成億昌,趙時瑗,成玹,尹勉。時瑗以科目進。爲固城縣令。公無子。尹孺人取君之兄弟之子是善。托其祭祀也。旣葬君。孺人以吾嘗見知於君。乞一言求所以表其葬者。吾爲之泣謝。感而爲之銘。其銘曰。

蜒蠻西牖而北扉。聆其音嘵澡而盈耳。故國之戀已而寧與日處而嬉。蘧然歸化而長遺。漠漠者無知。結嫠婦之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