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记言/卷二十一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二十 记言
卷二十一
作者:许穆
1689年
卷二十二

羁旅[编辑]

经乱后。仍流落岭海十年。其间文字可述者。如山川,楼观,谣俗,土物,死生,迁徙,送别之作。各分类编次。而其馀杂稿又十篇。总名曰羁旅。

答从兄书[编辑]

前十二月在宜春。长兴人自闻韶来者。过去得一书。春夏间。庶弟上京。中道还归。来从岭下。又得一书。岭海五百里间。一年两消息而已。良用怅叹。去归之途。天时苦寒。又阻雪岭间。仍寄留峡中。尝见岭傍之郡。皆地瘠民贫。虽以旧居世农。尚难积谷为馀饶。而今以远客。一朝假居。何以取资也。今年旱灾。数年来尤甚。自三月至八月不雨。山泽之间。多积云行雨。枯旱犹不甚耶。闻闲居中应接生徒。讲论古书。又其山水幽丽多奇。颇可自娱。馀外之艰辛。不足为动耶。春初。从生理。移去晋州海上。海上多盲风怪气。一日之间。昏阴异变。其疾多痞结积聚。虽有海错异产。多逢奇怪。不知其性。从人日食。呕泄大作。数日乃安。冬寒。不见积雪坚冰。水草如春。蛰虫不俯。其俗尚淫祀咀咒。日夕妖巫握火。呵叱鬼魅。此皆南游遐远怪观。才留数月。遂来甘界。海隅风气习尚。盖大相同而小异。然后乃知南海之多珍怪富饶。不如东境之清爽。故志载日出扶桑琅瑘。又自古魁梧奇伟之士。能忘世于海上者。多称东海之滨。而不言百越之南者。盖亦以此。远来已久。世变人事。凡耳目所感。其于眷恋丘墓之思。渺然尤难。而徒转徙千里。亦已五年六年。群儿戏傍。日作结束晨炊。相随道路之状。安得俎豆礼法之则。以为儿子效也。昔孟子生于三代之末。其母犹得择地而居子。世道之乱。人事之变。至如此时。则虽以孟母之勤于其子。流离道路。固不暇择眩鬻筑埋。而不过其心孜孜耳。来书三迁之讥。徒增戏剧。炎方郁燠。如坐蒸炊。加以环山峻急。水深石顽。下则滨海沮洳。又多虫蛇毒螫。无所出游。庭间积怪石数重。间移石。草蔓施岩隙。颇有奇趣傍植竹,菊数丛。时寓娱玩于此耳。然颇无久意。又所急在生理。心自笑。自移海上。海竭三年。取食三迁。卒遇大饥。无非命物者之所驱如此。顷因寝卧。梦得水雷之屯。苦旱闷渴。感雷雨之动。满盈耶。处屯艰之世。鬼神示兆。诱我以贞固之道耶。许生三月移去山阴。自此道里不迩。相闻阻绝。每想其资依贫薄。不能忘念。而无以相恤。其始来之初。宿病大发。殆入死域。其子断指食血。得回其生息。邻里感动。远近皆言之。夫孰不有慈子慈父之慈。而此盖人之所难。感叹不已。和顺丈。顷年关东之行。历拜于原州。髭发不衰。笑语康宁。以初逢经乱之后。馆留浃旬。恋恋皆是前日意。心自悲。先人亲切之交。惟此丈在世。而别来已三年矣。隔远无路致意。人事奄忽。遽闻凶讣。中心忉怛。追思无穷。韩生辈前闻来见云云。而想其田家多事。安得如意。

又一书[编辑]

海陬卑湿。加以溽暑淫雨。弥旬月矣。不见晴天白日。如入蒸炊。大病馀。气力尤困。风雨中茅屋坏漏。房室尽湿。竟夜不得安寝。因一假寐成梦。得开晤颇稳。历历如平日。觉来。恍然如相对才别。此时依黯尤难为怀。朝则手札果至。大喜可知。梦者人事之兆。寂寞中尤可验如此。自苦之责诚然。而勉为恬然。无所动则难矣。自乱离来五年。生涯日艰难。丘墓隔远。且入迟暮之年。如秋风动。其气寥栗而自悲。况亲故之颠沛流离而死者。屈指可数。人事忽忽。宁可独期其久长哉。人情所感。安得不叹且悲也。自非圣人贤人天机泰然。生而顺。死而宁者。凡下此者。率多强而排之耳。其中固不自若也。故乱世之音忧。鸟将死则鸣哀。夫乐与鸟。其声固不期忧且哀。而自然感之者如此。人之情非必戚戚于穷苦。亦时之有所感适然耳。理固如此也。然孔子厄于陈蔡之间。十哲之徒从之。而至于七日不火食。孔子弦歌不辍。其弟子不愠不怨者。颜渊,子贡数子而已。若子路以下。固不免已。以吾窃窃然企及古人而不及。又安敢望古人之所难能者哉。要以理自克。不至汩没而长终则亦幸耳。挺而以靡弊溃乱不可收拾之势。奋发当事。其所作无不伟然。而以谤去。恨不得与此公相对。叹且云云也。今犹在界上。幸传此所寄书。此时沦落无穷。更无路会合。怅然怅然。六月廿一日。

又一书[编辑]

入春后。海边雪暗多风。阴曀中见雪山凌空。气候悄然。无异穷北。况大岭间苦寒如何。雨不闻消息。郁陶已经岁矣。每念闲居中。日接生徒。讲论前古。其乐可知。而前者传闻。书室失火。恨传者不详。幸而书籍皆出耶。或出而卷帙多缺耶。或不幸而不出耶。吾侪平生遇事。常多困厄无聊。独于观书求古人之道。自谓馀裕。而卒亦如此。实天之所穷。可笑奈何。落南已八年。常恨为客苦久。此中亲老无恙。为私幸万万。前十月。进来此。苦言生计艰难。为从来相寄托之计。而还去未久。得病死。尝见其发尽白。形貌尽枯。私怪其数年之间。何遽衰落至此。奄忽而死。增悲悼。贫无力。尝乞葬于其官。而未知感动否也。尝因出游。得咸安江上一区。从青松寺。沿江数里。岩岸峭绝。傍有陂池。可以容舠。宜蒲荷。望平沙广野。临江钓鱼。足以闲暇。但其地下。雨则常多沉没。其民幸数年一旱。得不饥。故居民少。而江上多荒地。闻前年东海之游。尝于乱中。羁旅东界外数月。涉冬徂春。行历五六百里。独不及太白之外。盖大岭之东。并群峯积雪。望日月之出。东海皆沙海。海上皆沙。往往有深松大泽奇岩。其名区绝胜。至今十年之后。每想东海之观。怀抱爽然。对人论游观之乐。又未尝不亹亹在此。九月。尝到泗川。与数儒生相从入海。过南海大战碑。观虹门九井。炎方海气常煖。多草木怪丽之奇。海晴则耽罗,日本皆可望。而又其外无穷。自逢多乱。流离极南近十年。以穷大荒。平生乐读古书。自以为终此足矣。及至此。然后乃知天地之大造化之无穷。不可以徒读得之也。春来欲往从岭中山水。为旬月之期。尝于阇堀下。遇太白僧道应。问其道里。太白去小白加远。而东极海上。如石碖,圣穴,觉化,浮释,皇池,五寂。在二山之中。登陟无人之境二百七十里间。山中多异草木。无虎豹之害。浮释称息沙井。又禅花在佛户傍。承露则枯云。又言瓠峯,皇池之胜。思一游其间。因入白云洞。求藏书。观百家同异。则游亦足矣。甲申正月十一日。

与赵日章书[编辑]

吾子以多病。远使海外绝国。增为相爱者忧万万。岂特白首离别之思而已。君子事君。夷险一节。于吾子固无所动心也。天下之理。一而已。虽绝傥殊俗。气化殊别。其性一也。苟以诚意示之。何所不服。使海外蛮夷。知朝廷有骨鲠直道之士。向风归义。莫敢以无礼加我。古之使绝国者。其道如此。君子责其所难。而不謟其所能。古之道也。吾子以为何如也。虽当败坏危乱之际。犹赖一事一言。得复振作其遗力。岂非贤大夫之烈也。惟吾子勉之。穆转徙极南。今已经两岁于海上。与人事愈疏绝矣。风涛万里。日域渺渺。行履慎重。不宣。

藏岩水石记[编辑]

十七年夏。吾寓居漆园。与其乡士人黄生,裵生。观藏岩水石。入洞四五里。山深谷长。多茂林。高壁奇岩。多萝薜。有石独立。苍然高出林梢者曰藏岩。其下溪水清浅多鯈鱼。其上石湾。其下石圩。多积石间有潭水。吾与二生。坐石上。相与指点某可沿某可濯。俄而山雨暗谷。石洞烟迳如画。上有石田。山村有锻铁者居之。且长子孙矣。盖古时。必有逃名遁世者居此。因有藏岩之名而传于后世耶。出谷曰柳洞。黄氏世居。为旧业云。

长寿房瀑布记[编辑]

观藏岩后四日。游长寿房。此古废佛宇。而山中岩石奇处。东南对石壁层巓。崖谷之水合流。至石壁为瀑布。县流五寻。其侧皆深树嵁岩。多厚阴积气。盛夏其气常寒。七月山水益清洌。当瀑而沐。能疗风明目。其上鹫峯绝顶。极高峻。常多云雾。出山有村落。曰白鹅洞。沿溪水。有竹林古木盘石。吾寓居溪上。日游其间。其俗淳朴多寿考。有八十九十百年者。

石菖蒲说[编辑]

余数年前。游海上。登天冠山。于般若南石峯上。窥石圩。泉洌水气盛。苔藓常湿。大旱不涸。其中产菖蒲。其根蟠结石上如虬结。不知岁月。山中人指为神卉。此草木志所谓尧韭。久服。轻身聪明。不老。一寸九节者。通仙灵。余采之。东行四百里。种之阇崛山鹤峯阴崖泉石间。浮屠人灵运得之。种之灵觉洞岩泉上。余又得瓦鼎种之。常玩焉。宜瓦石上。宜天雨水。不宜河渠污井。性好洁。怕烟尘气。南方山石间。产荪草。谓之溪荪。其茎叶香洌。耐寒。冰雪上常青。其根类菖蒲。特其叶无脊耳。乡医误用之。伊上郑子仪读古书。好博雅。通知草木之性。作石菖蒲说以问之。

陶丘公事[编辑]

陶丘公。李姓。名济臣。字彦遇。后逃世自匿。以愚易遇。陶丘。其所居地名以自号。而后人谓之陶丘公。公少之时。从安宙先生。学尚书,毛郑诗。弱冠。游国学。与金范,裵绅齐名为友。好诙诡奇伟。日游名山泽。放歌傲玩以自娱。至今晋州德山洞。其老人相传。陶丘公山居古墟。从泉石上下有三处。盖乐居岩泉。久则辄移去云。事南冥隐者。其弟子传载其事颇详。凡世之言陶丘公者。多奇怪可骇不可信。尝游天岭。与太守遇食于郊。忽鼎鸣有声。盖飞跃而上。有如鬼神焉。陶丘公即起曰。此不食肉之兆。于是我荣靖王薨。陶丘公少为后于族祖。祖家多积财富饶。而陶丘公不有之。尽散与贫交疏昆弟。谓子孙曰。使汝饥寒者。吾也。不久东方有大乱。虽有厚积大储。终无所守之。其后果有倭寇大乱七年。七十三殁。其年曰。有死兆。自言死期。死之日。早朝而作。吟哦自若。日晩。且问之曰。日已巳时乎。曰巳时。悠然而化。其夜有光明照人。传者以为神。宜春阇崛下。有陶丘公冢。

赵晋州遗爱碑[编辑]

侯之为牧于晋。当黑汉克我之二年三年间。自我被兵之后。南方州郡。视北东西诸路独完。而陆海之产凡百物之输于北者。与其召兵之际。军费共需。皆出于南方。而岭北之遭乱流离而就食于南者。又踵相接也。晋于岭南最大。号为饶州。而财力坐耗。加以连年水旱。民事大困。侯既上任。悉召父老。宣布朝廷德意。革罢积弊。无名之税若干条出捐。岁入常捧之外。又得各目逋欠。赎入千数。不责于民。以应百需。菲飮食。恶衣服。以勤己而足民。年月之间。治境大苏。愁痛既定。又治军旅。缮兵械。激砺士卒。令皆有争死长上心。于是傍邑数郡之守宰。亦颇相慕效为治。越明年。都堂缺舍人。以侯召还。州之父老群吏上。以至农工百隶与四方之羁旅而至州者。无所赖而得生。如失慈父慈母。咸愿刻石以不忘侯之遗爱云。侯讳某。字某。姓赵氏。汉阳人。

柳内翰铭[编辑]

君讳命立。字乐夫。姓柳氏。其先本文化人。君聪明秀雅。早有名誉。既登第。选为艺文检阅。年尚少。君家世昌大。前时。富贵之盛。赫然可畏。君敛避退守。励行自饬。及柳氏败。君窜日南。自长兴至巨济。穷极海隅。忧愁辛苦。感叹常自悼。仁祖十四年。因大乱。宽赦囚籍。于是君始出海。而无意北归。因流落昌原海上。时吾逃乱出岭。亦以羁旅至此。得与君相见。相喜相知日深。君困而自裕。穷不易操。善乎。士穷其志可见。君尝在太史。当昏乱无纪。多直笔可明。后张公维,李公楘。修国史见之。怜其无罪久斥。将力为推挽。未久。二公死而不果。海滨风气不清。苟非土人。眩瞀痞结。多奇怪疾。落南者十病八九。君卒以此客死昌原。年四十八。其年。以丧归葬滨阳大江上王忠。曾大父潜。大父自新。父希奋。皆前时贵人。妻尹氏。铃平君重三之女。有女四人。其婿成亿昌,赵时瑗,成玹,尹勉。时瑗以科目进。为固城县令。公无子。尹孺人取君之兄弟之子是善。托其祭祀也。既葬君。孺人以吾尝见知于君。乞一言求所以表其葬者。吾为之泣谢。感而为之铭。其铭曰。

蜒蛮西牖而北扉。聆其音哓澡而盈耳。故国之恋已而宁与日处而嬉。蘧然归化而长遗。漠漠者无知。结嫠妇之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