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記言/卷六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五 記言
卷六
作者:許穆
1689年
卷七

古文[编辑]

蒼頡見鳥跡。作鳥跡書。顓頊作科斗文字。周媒氏作墳書。伯氏因鐘鼎文。作殳書。又有奇字古文。不知其所出。史籀變古文。作十二篇。爲籀書。自軒轅氏以來。麟,鳳,龜,龍,嘉禾,雲,鳥,星文之書。特記瑞而已。不可用。至秦。李斯作小篆。程邈作隷書。隷書作而古文廢。然後世慕古文。漢,唐來。諸作十四。芝英,飛帛,金錯,玉筯之類七。曹,劉,王,衛,韋,史之作又七。皆非古文。可見秦,漢以降。風氣淺薄嗟乎。太昊蒼古之氣亡於秦。歷漢氏無餘矣。

上古蒼頡。見鳥跡始制文字。作鳥跡書。神農氏作穗書。黃帝氏作雲書。顓頊氏作科蚪文字。務光作薤書。又有奇字古文。蒼古難知。漢時楊雄識奇字。鳳書龜龍之文。皆因古文記瑞。至周。媒氏作墳書。伯氏作笏記文。曰殳書。亦因古人鐘鼎古文。不知作於何世。而三代用之。史佚作鳥書。司星子韋作星書。孔氏弟子作麟書。皆從龜龍古文。史籀變古文作十五篇。曰籀書。秦壞古文。作刻符文字八體。丞相斯作小篆。始皇帝至以衡石量書。文書繁。上谷王次仲變古文爲書。令隷人佐書。曰隷書。或云程邈作之。邈出於徒隷。故曰隷書。隷書作而古文廢。邈飾小篆。作上方篆。用之印璽。王次仲減隷書。作八分文字。割隷書去八分法小篆取八分云。

秦胡毋敬。因大篆變小篆。漢孝武時。甘泉產芝。令陳遵作芝英篆。曹喜作垂露篆。又作懸針篆。書五經篇目。唐時。有碧落篆。似小篆。陽氷善玉筯篆。後世用之也。

魯秋胡妻玩蠶作彫蟲書。漢時。有鵠頭篆。韋誕作翦刀篆。史游造其極。劉德昇觀星文。作纓絡篆。蔡邕見人以帚求書。作飛帛文字。韋誕又作金錯,古錢。晉衛灌三世攻書。作柳葉書。王羲之以飛字龍爪形。作龍爪書。

古文韻律序[编辑]

周官六藝之書六。曰象形。曰指事。曰會意。曰諧聲。曰轉注。曰假借。自鳥跡古文。以至奇字,殳書,薤書,鐘鼎,科蚪文字,大,小二篆。其法皆是也。秦壞古文。程邈作隷書。楷,草無法。六書散亂。玉筯之文。略有古法。然便而不嚴。天地氣數之降。至此。良爲嘆息。余少好古文。以至老死孤陋。隨得隨記。作古文韻律四卷。古文不備。通用十三四。如龜龍,鳥獸,司星之篆。當時志異而已。不可用也。後秦八書以下。皆非三代之文。不取。

衡山神禹碑跋[编辑]

老人從東海歸。明年王孫朗善君。寄示衡山神禹碑。其文侔天地造化。若鳥翔。若獸蹌。若龍騰虎變。靈祥殊狀。炳耀威神。殆非筆力可摹者。與伏羲黃帝書不同。誌曰。夏后氏作形似篆。洪水方割。人禽鬼神之居相混。禹鑿山注海。開九州。奠高山大川。像物鑄鼎。姦怪畢見。人得遠害而宅土。於是得洛書之瑞。敍九疇。變鳥跡,嘉禾。刻石衡山。亦像物之文也。聖人之跡。至今四千年。昌黎岣嶁山詩。杳然傳述異跡而已。劉夢得詩。亦然。碑蓋沒於世久矣。嘉靖間。衡山嶽麓地中。其碑始出。聖人之文顯晦。天也。禹貢岷山之陽。至于衡山。地誌。衡山。在長沙九江西。岣嶁山。衡山南麓別峯云。王孫篤好古文。前年奉使如燕京。得之。以老人頗知羲黃古文。來問之。

夏后氏水土旣平。像物制書。其書奇而正。嚴而不亂。史記曰。禹身爲度。聲爲律。左準繩。右規矩。其文亦有規矩有準繩。

古文示學子[编辑]

古文於世。旣無所用之。然上古六書之法。如今尠有知者。博求四方藏書。得倉,籀氏古文諸法。其書雖變化不一。大抵皆祖鳥跡,六體。其可疑者。無所攷。後又得豐叔金石古文。其書自汗簡文,說文,演說,古經,石經,夏書,古史,比干塚石槨文,華嶽碑,商鼎,周彝,盤,匜,簠,簋之文。籀韻古世本,岐陽石鼓,大傳切韻集字,群書古文凡百三十家。其文蒼古簡嚴。或怪怪奇奇。多不可名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