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县人民政府关于要求确认阳春县盘姓群众为瑶族的请示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阳春县人民政府文件
春府报〔1987〕15号
1987年10月17日
广东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阳春县盘姓群众要求恢复瑶族成分的批复
关于要求确认阳春县盘姓群众为瑶族的请示

省人民政府:

  我县云廉、塘坑、云容、大满等地的盘姓群众自一九八0年以来,多次要求确认他们为瑶族,据此,我县县委统战部民族科对盘姓群众民族成分作了甄别调查。从初步调查的情况看,我县盘姓群众人口共有五百三十四户,三千零五十九人,分布在县内的河期、松柏、圭岗、卫国、春湾、永宁、岗美、春城、马水、合水十个乡(镇),十八个村委会、三十四个自然村。

  为了落实我国民族政策,激励盘姓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我们拟确认盘姓群众为瑶族,现将确认理由申述如下:

  一、盘姓属瑶族的历史依据

  1.阳春县境内明朝确有盘姓瑶族,根据:①明万历张文诰修《阳春县志》记载的阳春瑶族姓氏中,盘姓排在首位;②明洪武元年,我县西山有盘穷肠瑶族作乱事件;③民国吴英华修《阳春县志》记述的明嘉靖阳春瑶族赵林花攻陷高州府事件中,有盘姓瑶族参加,而且在这次事件被杀的瑶族中,盘姓的有七家。

  2.盘姓现居住地云廉、云容、大满(原名那林)是阳春明清朝的瑶山,根据是:戴璟修《广东通志》、屠英修《肇庆府志》、《阳春县志》,都把云廉、那林列入阳春九十四个瑶山之中。清朝道光阮元修《广东通志》把云廉、云容列为东安(今云浮)瑶山。

  3.河期镇云廉村委会至今有一自然村叫瑶坑。

  4.云廉盘姓一九七五年与罗定县船步镇双满发生山林纠纷,盘姓人曾拿出一张明朝皇上赐给盘万魁的山契,注明盘姓为瑶族。山契现已遗失,但当时参加省组织的调解工作组的原河期公社副书记陈顺发同志、原阳春县工作组组长刘根基同志、阳春县人民法院蒋敦熙同志、阳春县林业局谢健文同志都证实有此山契。这一点清道光四年汪兆柯(任东安县令)编〈东安县志》(明万历阳春西山划归东安管属,解放后刻归阳春)也有记载。并注明1824年云廉、云容还有瑶总建制。

  5.从盘姓族谐推测盘姓迁入阳春西山有五百八十年至九百五十年之久。

  二、盘姓群众具有瑶族的民族特征

  1.盘姓信奉盘古大皇为狗头人身,是盘姓开族祖先。云廉瑶坑村盘子雄(退休教师)还能讲述祖先流传下“狗头人身”的传说故事。现盘姓居住较久的云廉、云容、大满、三乡、山中间过去曾建有盘古庙(民国期间已毁)或盘古大皇社公。

  2.盘姓六十岁以上的人都说他们祖先穿镶边大襟衫。现在还有两名八十岁以上的穿过大襟衫的妇女。云廉岗咀有人拿出两件较完整的大襟衫,云廉、大满有人拿出两种一大一小花带和两条绣有图案的头巾。

  3.盘姓群众在清朝以前有种蓝染布的习惯。盘姓居住地绝大部分山上保留有蓝苗、蓝湖(淹蓝土坑)。云廉瑶坑76岁的盘经文会唱一二句种蓝歌,大满有人保留着一把蓝刮(刀耕火种铁器工具)。

  4.卫国盘姓群众至今保留幼童钻杜洞的习惯。五岁以下小孩出门探亲、看病之前,把灶上的铁锅端走,让小孩从灶门进,经灶洞出。解放后这个习惯改为让小孩站在灶颈上,由其祖母或母亲伸手进灶洞里摸锅底黑灰点在小孩子额头上,然后把小孩背出门。即使是外出工作的干部子女回老家也不例外。这个习惯与瑶族祖先为狗王的传说有密切关系。

  5.云廉、云容、大满盘姓有持刀配枷习惯,·尤其是云廉盘姓普遍出门做工必带刀,有刀定配枷,每家每户成年人都配有刀枷,但居住在云廉的另外20个姓氏群众却没有配刀枷的习惯。

  综上所述,阳春县盘姓群众原为瑶族,其历史依据是充足的,特请求市府、省府予以确认。

阳春县人民政府

一九八七年十月十七日


本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条,本作品不适用于该法,在中国大陆和其他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注:中文维基文库社群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演讲,不总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