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縣人民政府關於要求確認陽春縣盤姓群眾為瑤族的請示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陽春縣人民政府文件
春府報〔1987〕15號
1987年10月17日
廣東省民族事務委員會關於陽春縣盤姓群眾要求恢復瑤族成分的批覆
關於要求確認陽春縣盤姓群眾為瑤族的請示

省人民政府:

  我縣雲廉、塘坑、雲容、大滿等地的盤姓群眾自一九八0年以來,多次要求確認他們為瑤族,據此,我縣縣委統戰部民族科對盤姓群眾民族成分作了甄別調查。從初步調查的情況看,我縣盤姓群眾人口共有五百三十四戶,三千零五十九人,分布在縣內的河期、松柏、圭崗、衛國、春灣、永寧、崗美、春城、馬水、合水十個鄉(鎮),十八個村委會、三十四個自然村。

  為了落實我國民族政策,激勵盤姓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我們擬確認盤姓群眾為瑤族,現將確認理由申述如下:

  一、盤姓屬瑤族的歷史依據

  1.陽春縣境內明朝確有盤姓瑤族,根據:①明萬曆張文誥修《陽春縣誌》記載的陽春瑤族姓氏中,盤姓排在首位;②明洪武元年,我縣西山有盤窮腸瑤族作亂事件;③民國吳英華修《陽春縣誌》記述的明嘉靖陽春瑤族趙林花攻陷高州府事件中,有盤姓瑤族參加,而且在這次事件被殺的瑤族中,盤姓的有七家。

  2.盤姓現居住地雲廉、雲容、大滿(原名那林)是陽春明清朝的瑤山,根據是:戴璟修《廣東通志》、屠英修《肇慶府志》、《陽春縣誌》,都把雲廉、那林列入陽春九十四個瑤山之中。清朝道光阮元修《廣東通志》把雲廉、雲容列為東安(今雲浮)瑤山。

  3.河期鎮雲廉村委會至今有一自然村叫瑤坑。

  4.雲廉盤姓一九七五年與羅定縣船步鎮雙滿發生山林糾紛,盤姓人曾拿出一張明朝皇上賜給盤萬魁的山契,註明盤姓為瑤族。山契現已遺失,但當時參加省組織的調解工作組的原河期公社副書記陳順發同志、原陽春縣工作組組長劉根基同志、陽春縣人民法院蔣敦熙同志、陽春縣林業局謝健文同志都證實有此山契。這一點清道光四年汪兆柯(任東安縣令)編〈東安縣誌》(明萬曆陽春西山劃歸東安管屬,解放後刻歸陽春)也有記載。並註明1824年雲廉、雲容還有瑤總建制。

  5.從盤姓族諧推測盤姓遷入陽春西山有五百八十年至九百五十年之久。

  二、盤姓群眾具有瑤族的民族特徵

  1.盤姓信奉盤古大皇為狗頭人身,是盤姓開族祖先。雲廉瑤坑村盤子雄(退休教師)還能講述祖先流傳下「狗頭人身」的傳說故事。現盤姓居住較久的雲廉、雲容、大滿、三鄉、山中間過去曾建有盤古廟(民國期間已毀)或盤古大皇社公。

  2.盤姓六十歲以上的人都說他們祖先穿鑲邊大襟衫。現在還有兩名八十歲以上的穿過大襟衫的婦女。雲廉崗咀有人拿出兩件較完整的大襟衫,雲廉、大滿有人拿出兩種一大一小花帶和兩條繡有圖案的頭巾。

  3.盤姓群眾在清朝以前有種藍染布的習慣。盤姓居住地絕大部分山上保留有藍苗、藍湖(淹藍土坑)。雲廉瑤坑76歲的盤經文會唱一二句種藍歌,大滿有人保留着一把藍刮(刀耕火種鐵器工具)。

  4.衛國盤姓群眾至今保留幼童鑽杜洞的習慣。五歲以下小孩出門探親、看病之前,把灶上的鐵鍋端走,讓小孩從灶門進,經灶洞出。解放後這個習慣改為讓小孩站在灶頸上,由其祖母或母親伸手進灶洞裡摸鍋底黑灰點在小孩子額頭上,然後把小孩背出門。即使是外出工作的幹部子女回老家也不例外。這個習慣與瑤族祖先為狗王的傳說有密切關係。

  5.雲廉、雲容、大滿盤姓有持刀配枷習慣,·尤其是雲廉盤姓普遍出門做工必帶刀,有刀定配枷,每家每戶成年人都配有刀枷,但居住在雲廉的另外20個姓氏群眾卻沒有配刀枷的習慣。

  綜上所述,陽春縣盤姓群眾原為瑤族,其歷史依據是充足的,特請求市府、省府予以確認。

陽春縣人民政府

一九八七年十月十七日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