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纪略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中山纪略
作者:张学礼 清朝
康熙三年年间
1664年于福建省
使琉球系列著作
书名 成书时间 作者 卷数
使琉球录 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 陈 侃
高 澄
1
操舟记 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 高 澄 1
重修使琉球录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 郭汝霖
李际春
1
使琉球录 明万历七年(1579年) 萧崇业
谢 杰
2
琉球录撮要补遗 明万历年间 谢 杰 1
日东交市记 明万历年间 谢 杰 1
使琉球录 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 夏子阳
王士祯
2
琉球记 明崇祯年间 胡 靖
使琉球纪 清康熙三年(1664年) 张学礼 1
中山纪略 清康熙三年(1664年) 张学礼 1
使琉球杂录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 汪 楫 5
中山沿革志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 汪 楫 1
中山传信录 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 徐葆光 6
琉球国志略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 周 煌 16
使琉球记 清嘉庆七年(1802年) 李鼎元 6
续琉球国志略 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 齐 鲲
费锡章
5
续琉球国志略 清光绪八年(1882年) 赵 新 2

琉球,海中小国也。所出土产,惟蕉布、硫磺;其烟、刀、纸张、折扇、漆器之类,皆来自日本。国有米、麦,祗可供应王府;民皆食蕃茹,状如薯蓣。宴宾客,席甚简薄;斤肉、樽酒可享数人,叙款洽而已。一席不过一、二器,即夫妻儿女,从不闻同餐食之;所馀,皆弃之。客来相访,不分上下东西,任随客意自坐,盘膝于地。坐下,方叩一首,烟、酒、茶汤接踵而至。如客返,亦叩一首竟出;主人不送迎,若无闻也。官宦之家,俱有书室、客轩。庭花、竹木,四时罗列;架列“四书”、“唐诗”、“通鉴”等集,板翻高阔,旁译土言。本国之书亦广,但不知所载何典、所言何事耳。设官之法,自唐、宋至元,王之长子应袭爵者,至中国入国子监读书;其父薨,始归受封。至洪熙时,悯其来往风波惊险不测,特免之;赐三十六姓人教化三十六岛,子孙世袭通使之职,习中国之语言、文字。至今请封、谢恩、朝贡皆诸姓之后,俱有姓名;若土官,有名无姓也。

取士之法,不尚文、不考试,举贤良方正,由秀才历法司。设官长,无衙门,从役惟百姓轮值。其执法甚严,不徇情面;即官长父子、兄弟犯法,轻则徒流、重则处死,不曲庇丝毫也。百姓见官长经过,男女皆去簪、脱屐,俯伏道旁;俟过而后敢行:小心畏法若是。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甚有太古之风。有犯罪者,大夫闻之法司;法司察其因由曲直,令曲者死,亦不敢迟留也。有犯法重者,竟自刎颈、投缳,不敢妄辨求生。男女不薙胎发;男至二十成立,娶妻之后,将顶发削去,惟留四馀;挽一髻于前额右旁,簪小如意。如意亦分贫贱品级:国王用金而起花者,王之伯叔兄弟用光金;三法司、紫金大夫用银起花者,大夫、通使等职用光银;百姓用玳瑁、明角、竹簪而已,妇女亦然。衣服敞袖长袍,腰系全幅锦缎长丈馀,两旁插扇子、烟袋、小刀之类;足穿无根皮鞋。冠以纸为胎,䌷布裹之,分贵贱;长七寸、阔二分,周回三转,共为一圈。王用五色花绫,王之叔伯兄弟子侄用黄花绫,宗族用黄光绫;法司、紫金用紫花绫,大夫、通使等官用红绢。初进王府者为秀才,用红光绢。王府役人及杂职,用红布;百姓皆用青、绿布:此定制也。

彼国人虽与中国同而言语大别:金曰额腻、银曰喀难、爷曰安知、大曰倭捕煞、小曰弥煞、红曰呀噶煞、白曰十六煞、男曰会耕噶、女曰会南宫、幼小曰蛙篮璧、父母曰倭牙、吃曰米小利、饭曰安班、酒曰萨几、好曰优哒煞、不好曰挖煞、醉曰威帝、睡觉曰殷帝。人名俱有四、五字者,如马烂敏达罗、如喀难顾司姑之类,惟有阿弥多、夜弗苏二名呼唤者甚多。

国中有迎恩亭,即天使登岸之所;离海口三里许,在那坝港地方。其间里巷相连,人居稠密。过此则天使馆,向来册封员役俱驻于内。馆中有厅堂、廊房、楼阁、亭园、台榭、书室、小轩,周围宽广,与燕中报国寺相类。馆内铺设,桌椅、床帐及碗碟什物,俱照中国制度;设专司,收贮在府。俟天使至日,方敢动用。今馆虽倾颓,后楼上尚有故明使臣杜三策题梅花诗百首于壁间,其馀吟咏甚多;外有匾额、字画,皆故明历代名公之遗迹也。馆前有空地百亩,每日午后,妇女或老、或少携筐挈筥聚集于此为贸易,实游玩也;傍晚,方归。其间,亦有殊色摇曳而来。风俗:女子自幼即刺黑点于指上,年年加刺。至十二、三岁出嫁时,竟成梅花;至衰老,手背皆黑矣。发长四、五尺,头梳一髻,光如油、黑如墨;不修眉鬓,不带钗环、手饰,不施脂粉。穿大领衣,色尚白;有时以手扯裳,有时以衣覆脑若兜衣之状。如有夫之妇犯奸淫,男女俱死。亦有女子不嫁人者,竟离父母自居,专接外岛贸易之客;女之亲戚兄弟,毋论贵贱,仍与外客亲戚往来,不以为耻。若遇本处有室者,亦不苟合也。那坝港至中山王城约二十馀里,殿在山顶。其殿康熙元年冬天火焚,至今尚未建。殿后有一小峰,名“虎崒”;下有小庙,无像,但设香供于地。殿前有石壁,高数丈、阔二十馀丈,平如斧削。中间有一穴,穴口嵌一铁龙头,龙口内有泉水喷出,从空注下,即大旱之年水亦 不竭。王城西北里许,有一大池,池内有鲤、鲫鱼。又一山,松柏参天,明花四布。王城之西南,有中山王之祖茔;茔中无冢,惟石碑上刻“琉球中山王祖茔”。茔前五峯相对,左右有情;后有靠山,沙水相映。明堂广阔,可容万马,远山围抱。中山王家庙,离那坝数里;官民经过,下马步行。庙前有海水来朝,金碧相映。前、后殿中所供牌位,自唐、宋以来子孙不替,守庙是僧。那坝之东北三里有三清殿,殿前二松大数围、高二十馀丈,枝叶茂盛,势若飞舞。三清殿东有天妃庙,庙虽窄隘,幽邃可观。庙东有演武场,南有长虹桥,阔百丈馀、长五里;桥下大水,名曰“曼湖”,通海。过桥有松岭,岭长二十里许;松楸满目,苍翠郁然:亦琉球之一景也。

旧例,使臣有七宴:迎风宴、事竣宴、中秋宴、重阳宴、冬至宴、饯别宴、登舟宴,器用金银折席,琉刀、小刀、蕉布、琉烟、苎布、琉扇、琉纸、琉枪幷折席。已上俱免,祗领席;从员役亦然。守备、千总、通官等三十馀员,每员廪给免去九分,每日支米、面各一斗,牛、羊、猪肉各十斤,鲜、干鱼各十斤,鸡、鸭各十只,烧酒、油、盐、酱、醋各十斤,柴十束;长随、内司、听用各官五十馀员俱半廪给,每日支米、面各五升,牛、羊、猪肉各五斤,鲜、干鱼各五斤,鸡、鸭各五只,烧酒、油、盐、酱、醋各五斤,柴五束;僧道及各项匠作、书吏、门皂等役百馀名口粮,每日支米、面各三升,牛、羊、猪肉各三斤,鲜、干鱼各三斤,鸡、鸭各三只,烧酒、油、盐、酱、醋各三斤,柴三束;兵丁及各官随役二百馀名俱月粮,每日支米、面各二升,牛、羊、猪肉各二斤,鲜、干鱼各二斤,鸡、鸭各二只,烧酒、油、盐、酱、醋各二斤,柴二束。封舟过海,例有从客偕行;姑苏陈翼,字友石,多才多艺,王持帖请授世子等三人琴。

世子名曰弥多罗、王之婿名曰哑弗苏、三法司子名曰喀难敏达罗,寓天界寺习一月,移至中山王府又月馀;授世子思贤操“平沙”、“落雁”、“关雎”三曲,授王婿“秋鸿”、“渔樵”、“高山”三曲,授法司子“流水”、“洞天”、“涂山”三曲:求诣无虚日,皆称曰“友石先生”。西湖吴燕时,字羽嘉,业歧、黄,切脉知生死;国中求治者,无不立愈:亦有数人受其传。八月中秋节,王设宴。是日,设席正殿;两使上坐,从客向西,中山王向东北陪。其钦天监、太医院、守备、千总各官,设席别院,俱三法司、紫金大夫陪;内司、长随、中军、听用各官,设席别院,俱大夫陪;册封书吏、僧道各役,俱长使、通使陪;其兵丁、跟役,俱秀才杂职陪。其通官二员,时在左右传递问答,不预席。设鼓乐,有走马、弄刀、刺枪、舞剑、踘球、走索诸戏;至晚方散。重阳节,王又设宴如前;早到王府小饭,次看龙舟。中国午日竞渡,琉球在重阳,于城西之龙潭。潭中二山并峙,一名石笋、一名龙冈,冈上设小席;湖水澄清,微波不动。舟有五,各分五方旗帜;每船用水手四十八人,往来飞转,金鼓震天。午后,上宴。幼童百馀人,皆贵戚子弟;又一少年僧,生成头长尺五、眉发雪白、颜缀霜髯,伫立庭中。一童子挽双髻,杖挂葫芦,次于寿星之右;一童子,生成背驼、眼细,戴箬笠、穿锦服,手擎蟠桃如东方朔,次于寿星之左。有黑鹿一只,排于寿星之前。鸣锣击鼓,众童子环绕歌舞;内穿锦衣、外白绫,半臂绣菊花,以应佳节。

濒行,王请留匾额,正殿“东南屏藩”、家庙“河山带砺”、三清殿“苍生司命”、天妃庙“中外慈母”;王公亦有赠匾。其请封各官,王念其远出多年,各加俸米不等;惟紫金大夫蔡国器年老,加俸米以原官致仕。

其国南北约三千馀里,四面滨海。无盗贼,为治简朴,颇有华风;敦尚礼教,宗族亲睦。

余留日无多,见闻有限;略存其概,以俟后贤广为考订,以备采风之助云尔。

康熙三年,岁次甲辰,书于闽之公署。三韩张学礼识。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