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全上古三代文/卷十六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十五 全上古三代文卷十六 
乌程严可均校辑

释氏谨案︰佛教始于周,《释藏》所载佛说诸经中有敕令书表,皆周代外国文也。翻译不无润色,姑编入《三代文》。其不称佛说者,如《根本说》及《西域记》所载西土先志中,亦往往有书记,未详时代,编入《先唐文》。

[编辑]

迦叶佛

[编辑]
佛姓迦叶,波罗柰城人,梵德子,是为贤劫第三尊。

遗释迦牟尼佛书付伽棃衣

[编辑]

我初成道时,大梵天王施我彼丝,是化出,非是缲茧。梵天王施经丝坚牢,地神王施纬丝,由彼二施主,共成一法衣,由是义故,今特施我。我自成道以来,常披此衣,未曾损失,今付悉达。若得成佛,取我僧伽棃,安置祇洹中。若转毗尼时,当为我著。今留此衣,汝涅槃后一百年,初有无智比丘分毗尼藏,遂为五部。从百年后,分汝修多罗,当为无量部。诤论由兴,令法速灭,由彼愚僧,不闲三藏,闻开著缯衣,即谓杀蚕。汝若成道后,彼丝自出诸国,非是杀蚕,故我将付树神,今转付汝。此函中并是我遗教,亦将付汝住持遗法。《法苑珠林》。

胜军王

[编辑]
王,舍卫国王。

致世尊父净饭王书

[编辑]

汝王太子悉达多,证得无上法,味法味于世出,世间咸蒙济度。《佛说众许摩诃帝经》。

净饭王

[编辑]
王名净饭天,姓刹利。

手书召世尊

[编辑]

汝一切义成,是我亲子。既厌烦恼,弃国出家,为求无上正等正觉。己闻成道,教化众生,思念之心,日时相续,令他人得乐,惟我苦恼。譬如大树,因地而生,既有根苗,终望果实。汝心已遂,宜忆往愿,昔者所言,若不证无上菩提寂静之道,誓不再入迦毗罗城。大行已成,宜应愍我,及眷属等。《佛说众许摩诃帝经》。

舍卫国贾人

[编辑]

与世尊书

[编辑]

是女端正,甚好无比,欲为佛娶之。《金色女经》︰“波罗柰国王生一女,身黄金色,头发绀青,时年十六,父母欲为求婿,女言︰‘若欲为我求婿者,当令身黄金色,头发绀青,如是可尔。’佛时在舍卫国,有贾人到波罗柰国,国王言︰‘我求婿。’贾人言︰‘我国中有人复胜是女。’王闻欢喜,令贾人迎取佛,贾人便作书与佛。”

释迦牟尼佛

[编辑]
佛名悉达多,净饭王子。年十九,立为太子,出家成佛,号天人师。以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八日生,至周穆王五十二年二月十五日死,年七十九,是为贤劫第四世尊。

报波罗柰国金色女书

[编辑]

人苦皆从恩爱生,生当复老,老当复病,从病致死,从死至忧哭。天下苦者皆从恩爱生。《金色女经》︰“女得书思惟,即得五通达,与父母辞诀,飞到佛前,佛微笑言︰‘迦叶佛时,是金色女为贫家妇,受佛经法,寿终生世,为国王女。’”

四姓

[编辑]

敕冶师书

[编辑]

昔育此子,子入吾门,疾疫相仍,财秏当死。太卜占云,儿致此菑。书到极慑,投之火中。《六度集经》。

又与邸阁书

[编辑]

此儿到,疾以石缚腰,沈之深渊。《六度集经》︰“菩萨生于贫家,贫家不育,夜置四衢。有四姓富而无嗣,取育数月,妇妊产男,父生凶念,书敕冶师,弟夺书之冶师所。冶师承书,投弟于火。父又生毒念,遣斯儿与邸阁书,囊藏蜡封。儿进半道,有梵志女知占𠊱,裂书更之。邸阁得书,以女妻儿。四姓闻之,内塞而殒。佛告比丘,贫家儿吾身是,妻者裘夷是,四姓者调达是也。”

勒𨙻跋弥王

[编辑]

下棃师跋陀国王敕令

[编辑]

太子辛苦,在于汝国,云何默住,不来表示?书到其时,象马侍送。事若有违,吾当自往。《贤愚因缘经》。

棃师跋陀国王

[编辑]

上勒𨙻跋弥王送太子表

[编辑]

太子在此,实所不知。辛酸诸事,伏想委曲。太子今者已还得眼,即娉鄙女为太子妻,比严办具,臣自卫送。《贤愚因缘经》︰“勒𨙻跋弥王生太子,名迦良𨙻迦黎,第二子名波婆伽棃。太子往七宝城,得天女所献如意珠,绀色,名旃陀摩尼。波婆伽棃乘太子眠,取树刺刺眼,盗珠而去。太子匍匐到棃师跋陀国,值牧牛人,为拔刺,与棃师跋王守园。王女愿为其妇,立誓一心尊奉,无有他意。太子亦誓于彼波婆伽棃,无有微恨。誓迄,眼悉明。净勒𨙻王知太子存,勒令棃师跋王,王即表送太子归国。佛告阿难︰‘彼太子者,今我身是。勒𨙻跋弥,我父净饭王是。尔时妇者,今瞿夷是。波婆伽棃者,今提婆达多是也。’”

叶国湿波王

[编辑]

与太子须大拏书

[编辑]

汝是智慧之人,去者亦当忍,来者亦当忍,云何恚不还?须汝饮食耳。《太子须大拏经》︰“太子恣意布施,自致得佛,佛告阿难︰‘我宿命所行,布施如是。太子须大拏者,我身是。’”

王舍国瓶沙王《五愿经》作“蓱比沙王”。

[编辑]

与德差伊罗国弗迦沙王书

[编辑]

我国中有金银珍宝甚多,我不用为宝。今我国中生一人,华字佛,紫磨金色身,有七十二相。《弗迦沙王因缘经》、《蓱沙王五愿经》。

又报弗迦沙王

[编辑]

佛教人弃家捐妻子,断爱欲,当除须发,著法衣,作沙门,所以者何?人愚痴,故不当为者而为之,便为痴。从痴为行,从行为识,从识为名色,从名色为六入。何等为六入?一者眼,二者耳,三者鼻,四者口,五者身,六者心,是为六入。此六事皆外向,眼向色,耳向声,鼻向香,口向味,身向细耎,心向欲,是为六向。从六向为合,从合为痛乐,从痛乐为爱,从爱为受,从受为有,从有为生,从生为老死,忧悲苦不如意恼,如是合大苦阴随习。凡合此勤苦,合名人。智者自去愚痴尽,众恶消除。恶消除便行尽,行尽识尽,识尽名色尽,名色尽六入尽,六入尽合尽,合尽痛乐尽,痛乐尽爱尽,爱尽受尽,受尽有尽,有尽生尽,生尽老死尽,老死尽己忧悲苦不如意恼,如是合大苦阴随习为尽,便不复生,不生即得泥洹道无为。《弗迦沙王因缘经》、《蓱沙王五愿经》。

又报弗迦沙王书

[编辑]

卿以宝华见遗,今以法事相上,详思其义,果报深美,到便诵习,以同道味。《法句譬论经》。

德差伊罗国弗迦沙王

[编辑]

与瓶沙王书

[编辑]

愿具闻神佛所施行,教戒当所奉行,愿具荅意。《弗迦沙王因缘经》、《蓱沙王五愿经》。

加赦国波罗柰城诸族豪贵

[编辑]

与梵摩达哆王书

[编辑]

长生童子,彼作是语,汝不畏后为子孙作患邪?《中阿含经》︰“拘罗娑国王名长寿,加赦国王名梵摩达哆,常共战争。拘娑罗国为加赦国所破,长寿生长生童子,猛毅聪明,劝波罗柰诸豪贵族作书与梵摩达哆,梵摩达哆欢喜,令依彼住,与长生出猎,疲乏遂卧,长生拔刀著颈,欲行报怨,复举刀还鞘,以实白之。梵摩达哆以女妻之,还其本国。佛告比丘︰‘汝等莫共斗争,若以争止争,至竟不见止,唯忍能止争。’”

僧大

[编辑]
僧大,舍卫国人。

与兄佛大书

[编辑]

大兄起居随时安善。二亲在时,以吾累兄,兄不承之,违废亲教。以女色故,骨肉相残。违亲慈教,为不孝也;残杀人命,为不仁也。杀一畜生,其罪不小,况杀应真?吾不中止,兄自招之。今吾有形,可得相杀,善游寂寞,徒复相害。长别努力,愿从真道。《佛说佛大僧大经》。 又见《经律异相》载此书,末作“从此长别,努力努力”。

某许国王

[编辑]

报某国王书

[编辑]

惟别历载,不得言面。每思旧好,何日舍怀!中闲隔绝,不及所致。不见忽捐,复遗贤臣,美供绮璝,以相谢矣。克抱来意,终始不忘。愿一同会,及散久回。今寄奇珍,是身所有,贵致微心,言面乃叙。《佛说生经》、《佛说诲子经》。

释氏列女

[编辑]

阿育王妾

[编辑]

诈为王与太子法慧书

[编辑]

尔有慢上之罪,不忍面诛。书到,疾脱眼瞳子,付使还国。《六度集经》︰“昔菩萨为王太子,名曰法慧朝王。王之幸妾出援太子,太子力争获免,妾反谮于王,王出太子为边王。妾怀怨,谋除太子,以蜡作印,诈为王书。太子曰︰‘爱身违亲,谓之大逆。’即出眼付使者。王闻之,收妾以棘笞之,烊胶滴其疮中,熇即裂之,为坑生埋。佛告比丘︰‘太子宿命为童子,卖白珠。彼妾时为富姓女,持珠不买,淫视言调,童子恚曰︰‘吾凿目。’女曰︰‘棘胶滴裂肉,生埋汝。’菩萨执志度无极,行持戒如是。” 按︰王子法益坏目,《因缘经》事同。

梵志女

[编辑]

更四姓与邸阁书

[编辑]

吾年西垂,重疾日困。彼梵志,吾之亲友也。厥女既贤且明,今可任为儿匹,极其宝帛,娉礼预好。小礼大娉,纳妻之日,按此敕矣。《六度集经》。

已上从《释藏》众经录出敕令书表十九首。迦叶佛前乎佛者也,胜军王佛父行,饭沙王佛之父,舍卫国贾人等与佛并世,四姓等果报因缘,皆前乎佛者。其馀胜光王等未详时代,似皆在佛后,未敢入《三代文》。

仙道

[编辑]

彭祖

[编辑]
彭祖姓彭名翦,一云名篯铿,一云姓篯名铿,陆终第三子,祝融之孙,颛顼之玄孙。历事唐、虞、夏,至商为守藏史,年七百馀岁,一云八百岁。有《养性经》一卷。《淮南子‧说林训》︰“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矣。”高诱注︰“一说彭祖盖黄帝时学仙者。”葛洪《神仙传》︰“彭祖讳铿,帝颛顼之玄孙。至殷末年已七百六十七岁,而不衰老,遂往流沙之西,非寿终也。”谨案︰经传无神仙之说。《论语》︰“窃比于我老彭。”包曰︰“老彭,殷贤大夫。”《释文》引郑曰︰“老,老耼。彭,彭祖。”皇侃疏曰︰“老彭,彭祖也。年八百岁,故曰老彭也。老彭亦有德无位。”皇习见神仙家言,故以八百岁释“老”,非经意也。《郑语》史伯曰︰“祝融后八姓,大彭、豕韦为商伯,彭姓彭祖、豕韦诸稽,商灭之。”韦昭曰︰“大彭,陆终第三子,曰篯,为彭姓,封于大彭,谓之彭祖。”又曰︰“彭祖,大彭也。”《史记‧楚世家》︰“陆终生子六,一曰昆吾,三曰彭祖。”《集解》引虞翻曰︰“名翦,为彭姓,封于大彭,谓之彭祖。”《索隐》引《世本》︰“三曰篯铿,是为彭祖。”《周书‧尝麦解》︰“皇天哀禹,赐以彭寿,思正夏略。”《竹书纪年》︰“帝启十五年,武观以西河叛,彭伯寿帅师征西河。”合而断之,知彭祖国名即大彭,夏、商为方伯,古五霸之一,唐、虞封国,传数十世八百岁而灭于商,此其实事也。《论语》之老彭,未知何人。即如郑说,或是彭祖国之支族,入仕商,因以国名名之。后世傅会,乃谓彭祖以房中术寿八百岁,此不经之谈也。

摄生养性论

[编辑]

神强者长生,气强者易灭。柔弱畏威,神强也;鼓怒骋志,气强也。凡人才所不至,而极思之,则志伤也;力所不胜,而极举之,则形伤也。积忧不己,则魄神伤矣;积悲不已,则魄神散矣。喜怒过多,神不归室;憎爱无定,神不守形。汲汲而欲,神则烦;切切所思,神则败。久言笑则藏腑伤,久坐立则筋骨伤,寝寐失时则肝伤,动息疲劳则脾伤,挽弓引弩则筋伤,沿高涉下则肾伤,沈醉呕吐则肺伤,饱食偃卧则气伤,骤马步走则胃伤,喧呼诘骂则胆伤。阴阳不交则疮痱生,房室不节则劳瘠发。且人生一世,久远之期,寿不过三万日,不能一日无损伤,不能一日修补,徒责神之不守,体之不康,岂不难乎!足可悲矣。是以养生之法,不远唾,不骤行,耳不极听,目不久视,坐不至疲,卧不及极。先寒而后衣,先热而后解。不欲甚饥,饥则败气。食诫过多。勿极渴而饮,饮诫过深。食过则症块成疾,饮过则痰癖结聚气风。不欲甚劳,不欲甚逸。勿出汗,勿醉中奔骤,勿饱食走马,勿多语,勿生湌,勿强食肥鲜,勿沐发后露头。冬不欲极温,夏不欲极凉。冬极温而春有狂疫,夏极凉而秋有疟痢。勿露卧星月之下,勿饥临尸骸之前。勿睡中摇扇,勿食次露头,勿冲热而饮冰水,勿凌甚寒而逼炎罏。勿沐浴后而迎猛风,勿汗出甚而便解衣,勿冲热而便入冷水淋身,勿对日月及南北斗大小便,勿于星辰下露体,勿冲霜雾及岚气,此皆损伤藏腑,败其神魂。五味不得偏耽,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甘多伤肾,咸多伤心。此并应于五行,潜禀四体,可理可究矣。志士君子,深可慎焉,犯之必不便损,久乃积成衰败。是故心为五藏之主,气为百体之使,动用以太和为马,通宣以玄寂为车。关节烦劳,即偃仰导引。若不营摄养之术,不顺和平之道,须臾气衰于不竟之际,形枯于声色之前,劳其渺渺之身,憔其戚戚之思,闻斯道养,深可修慎。是以真人常日淡泊,不亲狂荡,而愚者纵意,未至损身,已败其神魂,伤其魄矣。悲夫!《道藏》临字五号。 案︰此秦汉已后养生家言,托之彭祖。

养寿

[编辑]

养寿之道,但莫伤之而已。夫冬温夏凉,不失四时之和,所以适身也;美色淑姿,安闲性乐,不至思欲之感,所以通神也;车服威仪,知足无求,所以一志也;八音五色,以养视听之懽,所以导心也。凡此皆以养寿,而不能斟酌之者,反以速患。古之智人,恐不才之子,不识事宜,流荡不还,故绝其源。故《经》有“上士别床,中士异被。服药百过,不如独卧。色使目盲,声使耳聋,味使口爽。”言若能节宣其宜适,抑扬其通塞者,不减年算,而得其益。凡此之类,譬犹水火,可否失适,反为害耳。人不知其经脉损伤,血气不足,肉理空疏,髓脑不实,体已先病,故为外物所犯,因风、寒、酒、色以发之。若本充实,岂有病乎?凡远思强健伤人,忧愁悲哀伤人,喜乐过量伤人,忿怒不解伤人,汲汲所愿伤人,戚戚所患伤人,寒煖失节伤人,阴阳不交伤人。人所伤者甚众,而独责房室,不亦惑哉!男女相成,犹天地相生也,所以道养神气,使人不失其和。天地得交接之道,故无终竟之限;人失交接之道,故有残折之期。能避众伤之事,得阴阳之术,则不死之道也。天地昼离而夜合,一岁三百六十交,精气和合者有四时,故能生育万物,不知穷极。人能则之,可以长存。次则有服气,得其道,则邪气不能入,治身之本要也。其馀历藏导引之术,及念体中万神,有含影中形之事,不然于心志也。人能爱精养体,服气炼神,则万神自守。其不然者,营卫枯疲,万神自逝,非思念所留者也。《御览》七百二十引《神仙传》彭祖云。 案︰此后世依托。《道藏》尽字号有《彭祖导引图》一篇,不录。

养生要

[编辑]

忧恚悲哀伤人,喜乐过差伤人。《文选》嵇叔夜《养生论》注。

老子

[编辑]
老子姓李名耳,即老耼,楚国苦县人。为周柱下史,孔子尝问礼。一云即老莱子,楚人。案︰《史记》本传亦两说兼存。实则《礼记》之老耼,非即作《道德经》之老子,读者必能辨之。至《养生》之言皆道家依托。

养生要诀

[编辑]

一人之身,一国之象。胸肊之设,犹宫室也;支体之位,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川也;腠理之间,犹四衢也;神犹君也,血犹臣也,气犹民也。故志人能理其身,亦犹人君能治其国。夫爱其民,所以安其国;爱其气,所以全其身。民弊即国亡,气衰即身谢。是以志人上士,当施医于未病之间,不追修于既败之后,故知国难保而易丧,气难清而易浊。审机权可以安社稷,制嗜欲可以保性命。若能摄生者,当先除六害,然后可以延驻。何名六害?一曰薄名利,二曰禁声色,三曰廉货财,四曰损滋味,五曰屏虚妄,六曰除疾妒。六者若存,则养生之道徒设耳。盖未见其有益也,虽心希妙理,口念真经,咀嚼英华,呼吸景象,不能补其促矣。诚知所以保和全真,当须少思,少念,少笑,少言,少喜,少怒,少乐,少愁,少恶,少好,少事,少机。夫多思则神散,多念则心劳,多笑则藏腑上翻,多言则气海虚脱,多喜则𦜶胱纳客风,多怒则腠理奔浮血,多乐则心神邪荡,多愁则头面焦枯,多好则气智溃溢,多恶则神爽奔腾,多事则筋脉干急,多机则智虑沈迷。兹乃伐人之生,甚于斤斧;蚀人之性,甚于豺狼。无久行,无久坐,无久立,无久卧,无久视,无久听。不饥强食则脾劳,不渴强饮则胃胀。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勿令过,少勿令虚。冬则朝勿虚,夏则夜勿饱。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过日出后。心内澄则真人守其位,气内定则邪物去其身。行欺诈则神悲,行争竞则神沮。轻侮于人当减算,杀害于物必伤年。行一善则魂神欢,构一恶则魄神喜,魂神欲人生,魄神欲人死。常欲宽泰自居,恬淡自守,则神形安静,灾病不生,仙录必书其名,死籍必消其咎。养生之理,尽在此矣。至于炼琼丹而补脑,化金液以留神,此上真之妙道,非食谷啖血越分而修之,万人之中,得者殊少,深可诫焉。《御览》七百二十。

鬼神

[编辑]

西王母

[编辑]
西王母,国名,在西极。一云天帝女,一云神人。

授黄帝符

[编辑]

太一在前,天一僃后,得兵契信,战则克矣。《御览》七百三十六引《黄帝出军诀》︰“黄帝梦西王母遣人披玄狐之裘,以符授之。”

玄女

[编辑]
玄女未详,或云天帝女,一云即西王母。有《玄女战经》一卷、《黄帝问玄女兵法》四卷、《玄女式经要法》一卷。案︰皆五行家依托。《旧唐志》,《黄帝问玄女兵法》三卷,玄女撰。

黄帝问玄女兵法

[编辑]

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黄帝归于太山,三日三夜天雾冥。有一妇人,人首鸟形,黄帝稽首再拜,伏不敢起。妇人曰︰“吾玄女也。子欲何问?”黄帝曰︰“小子欲万战万胜,万隐万匿,首当从何起?”遂得战法焉。《蓺文类聚》二,《御览》十五,《事类赋》注二,《路史‧后纪》四。

黄帝攻蚩尤,三年城不下,募求术士,乃得伍𦙃,与之言曰︰“今日余攻蚩尤,三年城不下,其咎安在?”伍𦙃曰︰“此城中之将,为人必白色商音,始攻时得毋以秋之东方行乎?今黄帝为人苍色角音,此雄军也,以战为之。”黄帝曰︰“善。为之若何?”伍𦙃曰︰“臣请攻蚩尤,三日城必下。”黄帝大喜,其中黄直曰︰“帝积三年攻蚩尤,而城不下。今子欲以三日下之,何以为明?”伍𦙃曰︰“不如臣言,请以军法论。”黄帝曰︰“子欲以何时?”此下当有“伍𦙃曰”三字。“臣请以朱雀之日,日正中时,立赤色征音绛衣之军于南方,以辅角军;臣请以青龙之日,平旦时,立青色角音青衣之军于东方,以辅羽军;臣请以玄武之日,人定时,立黑色羽音黑衣之将于北方,以辅商军;臣请以白虎之日,日入时,立白色商音白衣之将于西方,以辅宫军。四将以立,臣请为帝以黄龙之日,日中,建黄旗于中央,以制四方。”五军已具,四面攻蚩尤,三日,其城果下。黄帝即封𦙃,世世不绝。《御览》三百二十八,《路史‧后纪》四。

凡行兵之道,天地大宝,得者全胜,失者必负。北斗之中,禽有旬始,状像雄鸡,制百兵之母。能得其术,何神不使?九地九天,各有表里,三奇六合,王威军士。《御览》三百二十八。

行兵之道,天地之宝,九天九地,各有表里。九天之上,六甲子也。九地之下,六癸酉也。子能顺之,万全可保。《后汉‧皇甫嵩传》注引《玄女三宫战法》。

战斗之法,当从九天之上击九地之下,众士默默,人无所见。九天者,春在青龙,夏在朱雀,秋在白虎,冬在玄武。四神为九天,其冲为九地。《北堂书钞》未删改本百十八,《御览》三百二十八。

战斗之法,乘一破十,百事不失,都皆天一乘六神王齐士击冠旅天下。已上十五字有脱误。六神,甲子旬在魁,甲戌旬在胜光,当作“胜先”。陈禹谟本此下有“甲申旬在弧”一句,不足信。当云“六神甲子,旬在河魁,甲戌旬在传送,甲申旬在胜先”。据《五行大义》第二十篇引《玄武式经》云︰“神后主子,大吉主丑,功曹主寅,大冲主卯,天刚主辰,太乙主巳,胜先主午,小吉主未,传送主申,从魁主酉,河魁主戌,微明主亥。午胜先者,阳气大威,阴气时动,惟阳在先为胜也。”可以互证。甲午旬在罡中,甲辰旬在功曹,甲寅旬在神后,此六神战主也。《书钞》一百十三。

敌人既阵,必以其胜阵之。敌人为直阵,己以方阵攻之。方阵者,金阵也。敌人为兑阵,己以曲阵攻之。曲阵者,水阵也。敌人为圆阵,己以直阵攻之。直阵者,木阵也。敌人为方阵,己以兑阵攻之。兑阵者,火阵也。敌人为曲阵,己以圆阵攻之。圆阵者,土阵也。《书钞》一百十三引两条。

欲知敌人来时,视之所从来上神,欲以其胜应之。假令敌人从大小吉魁罡下来,应之以左部青旗;从太一胜光下来,应之以后部黑旗;从功曹太冲下来,应之以右部白旗;从传送、从魁下来,应之以前部赤旗;从登明、神后下来,应之以中部黄旗,此天道胜也。《书钞》一百二十。

出军行将屯守,相与数斗,动作必击鼓作声,听其音,以知己兵强弱也。《书钞》一百二十七。

诸见举烽火,传言虏且起。欲知审来不,以言者时所加之,得阳者不得阴者为来法。《蓺文类聚》八十,《御览》三百三十五。

六甲将及夫人姓名服色,其将皆著赤帻小冠,带白绶绂,夫人足皆各象其禽兽足。凡欲招致神,当于帛上书诸神名,如法祭之。齐事六日见形,六十日一祭,合诸神祭之。祭法︰脯长一尺,广三寸,白茅为藉,编以青丝;藉长二尺四寸,广六寸;饼枣栗幷脯置藉上,杯皆黑中。以丹砂九两,盛米囊九枚,置北斗坐上,中为九星,六甲坐外,西南十二坐,坐前一杯,受道者坛东北南面再拜祝。《书钞》八十八,又八十九,《御览》五百二十六。

禹问于风后曰︰“吾闻黄帝有胜负之图,六甲阴阳之道,今安在乎?”风后对曰︰“其图黄帝藏会稽之山下,其坎深千丈,广千丈,镇以盘石,求之者亡,视之者见,致难得也。”禹北见六子,问海口所出,禹乃决江口鸣角,会稽龙神为见,玉匮浮,禹乃开而视之,中有《天下经》十二卷。禹未及持之,其四卷飞上天,禹不能得也。其四卷复下陂池,禹不能拯也。禹得中四卷,开而视之,乃。下阙。 《书钞》九十六,《御览》八十二。

霍太山三神

[编辑]

竹中朱书

[编辑]

赵毋恤,余霍泰山山阳矦天使也。三月丙戌,余将使女反灭知氏。女亦立我百邑,余将赐女林胡之地,至于后世,且有伉王,亦黑龙面而鸟噣,鬓麋髭𩑺,大膺大胸,修下而冯,左衽界乘,奄有河宗,至于休溷诸貉,南伐晋别,北灭黑姑。{{*|《史记‧赵世家》︰“知伯攻赵,赵襄子奔保晋阳,原过从,后。至于王泽,见三人,自带以上可见,自带以下不可见,与原过竹二节,莫通,曰︰‘为我以是遗赵毋恤。’原过既至,以告襄子。襄子斋三日,亲自剖竹,有朱书云云。襄子再拜受三神之令。”又见《风俗通》,“山阳矦天使”作“阳矦大吏”,无“山”字,“反灭”作“及灭”,“百邑”作“三百邑”,“亦黑”作“赤黑”,“而冯”作“而冯下”,“河宗”作“河室”。

赐进士出身二品衔广东等处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兼管驿传事务黄冈王毓藻校刊

《全上古三代文》卷十六终

  ↑返回顶部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