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生指迷方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本作品由于校订不足而错误百出。您可以参考可靠的原作版本,尝试改善它,再移除这个模板。
说明:繁体版:https://ctext.org/searchbooks.pl?if=gb&searchu=全生指迷方

简体版:https://www.zysj.com.cn/so.html#全生指迷方

全生指迷方
作者:王贶 
本作品收录于《墨海金壶》和《四库全书

《全生指迷方》四卷,宋王贶撰。案书录解题:贶,字子亨,考城人,名医宋毅叔之婿,宣和中以医得幸,官至朝请大夫,

是书《宋史•艺文志》作三卷,而传本久绝,故医家罕所征引,或至不知其名。今检《永乐大典》所收,按条掇拾,虽未必尽符原本,然大要已略具矣。

方书所载,大都皆标某汤、某丸、主治某病,详其药铢两而止。独贶此书,于每证之前,非惟具其病状,且一一论其病源,使读者有所据依,易于运用。

其脉论及辩脉法诸条皆明白晓畅,凡三部九候之形、病证变化之象及脉与病相应不相应之故,无不辨其疑似,剖析微茫,亦可为诊家之枢要。

谨详加订正,分为二十一门。依类编次而以论脉诸篇冠之于首。因篇页稍繁,釐为四卷,不复如其原数焉。


右为细末,炼蜜和为丸,如鸡豆大。每服一粒,含化咽津。 若痛而游走,上下无常处,脉亦聚散,或促或涩,谓之游气,术香散主之,不止者, 延胡散主之。 术香散 蓬莪术(炮,一两)人参(一分)木香(一钱) 右为细末。醋汤调方寸匕。 延胡散 延胡索(炒)当归(洗,等分) 右为细末。醋汤调方寸匕。 若自咽嗌以下至脐,左右气各不相通,气上奔急攻,右臂痛如斧槌,肌肉日消,浆粥不 下,心中懊闷,由肺经本受寒邪,留于右边,以肺在右,或因以大热药攻寒,寒本在于经而 不能散发,于是火气但逼于肺,肺燥则气上迫。但解药毒,然后理肺,先宜炙肝散,后宜理 气汤。 炙肝散 牡丹皮柴胡芍药(各一两)白术(二两) 右为细末。用猪肝三指许,薄批,掺药末二钱,慢火炙熟,细嚼,米饮下,食前服。 理气汤(疑即前七气汤。) 柏子仁丸史载之《指南方》多楮实一两。治臂痛不能屈伸,筋脉挛拘。 柏子仁(炒,研)干地黄(各二两)茯苓枳实(麸炒,去瓤)桂(取心)五 味子附 子(炮 香黄 (各 右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酒下三十丸,空心服。 若腹胁有块,大小成形,按之不动,推之不移,久久令人寒热如疟,欬嗽,面目浮肿, 动辄微喘,日就羸瘦,由暴怒或惊恐,气上而不下,动伤于肝,气结聚成形,始得之在肝, 其脉牢大而结,不传可治,沉香煎主之。 沉香煎 石斛(五两)椒(去目,炒出汗)附子(炮,去皮脐)秦艽(去土)𪔀甲(煮, 刮去筋 膜,炙)柴胡(去苗)沉香木香槟榔黄(各二两) 右为末,先用枸杞根新者十斤,净洗槌碎,好酒二斗,煮至七升,取出枸杞,别用好酒 三升,拍洗令净,漉去滓,滤过,并于前煎酒内,更入熟蜜四两,再熬成膏,和药末,丸如 梧桐子大。饮下二十丸,食前服。



血证

论曰:诸阳统气,诸阴主血。阴盛则阳亏而阳病,阳盛则阴亏而阴病。阳气侵阴,血失 常道,故或吐或衄,或从口,或从鼻。若暴出而色鲜,心烦燥闷,时欲引饮,出自三斗,阳 入于阴也。血得热则流散,譬如天地之经水,天暑地热,则经水沸溢而垄起,故有内衄肺疽 其证大同而小异。其脉洪数者为逆,微小者为顺。宜栀子柏皮汤,煎金汤。大热者宜地黄 若吐血时,先闻腥臊臭,出清液,胸胁支满,妨于食,目眩,时时前后血,此由素经大 夺血,或醉入房中,气竭伤肝,女子则月事衰少不来,病名血枯,栀子柏皮汤主之。 栀子柏皮汤 黄柏栀子(各一两)甘草(半两) 右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煎金汤 金花并茎叶阴干,不拘多少。 上浓煮汁,顿服立定。 地黄煎 生地黄汁(半斤)大黄(末,一两) 上将地黄汁熬耗一半,内大黄末同熬,候可丸,如梧桐子大。熟水下五粒,未效,加至 十粒。 若吐血,服汤后转加闷乱烦躁,纷纷欲呕,颠倒不安,由胸上有留血,其脉沉伏,急须 吐之,人参散主之。 人参散 人参芦 右为末。水调下一、二钱。 若血随呕出,胸中痞闷,呕毕则目睛痛而气急,由怒气伤肝胆,血随呕出,竹皮汤主之 竹皮汤 青竹皮甘草(炙)芎黄芩当归(洗,各六分)芍药白术人参桂心(各 一 两) 右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若先吐血,血止后嗽,嗽中血出如线,痛引胁下,日渐羸瘦,由悲忧伤肺。肺主诸气, 血常随之,气伤则血无以运,故横流而暴出,后随病而上下也。其脉缓小者可治,细数加急 者不可治,黄汤主之。 黄汤 黄(蜜炙,一两)白术(炒,二两)人参甘草(炙,各一两)白芍(一两)陈 皮( 半两)藿香(半两) 右为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若衄血吐血,发作无时,肌肉减少,由气虚弱,或从高堕下,劳伤所致,其脉虚弱,当 补阴平阳,阿胶散主之。 阿胶散 阿胶(蛤粉拌炒,一两半)杏仁(炮,去皮尖,七钱)马兜铃(焙)牛蒡子(炒, 各一 两)甘草(炙)糯米(一两) 右为细末。熟水调下一二钱。 若吐血腹中绞痛,汗自出,胸中闷,由饮食伤胃,胃气不转,气上冲胸,所食之物与气 迫蹙,因胃裂,白术汤主之。 白术汤(方缺)



诸积

论曰:若腹中成形作块,按之不移,推之不动,动辄微喘,令人寒热,腹中时痛,渐渐 羸瘦,久不治之,多变成水虚劳,亦由忧思惊恐寒热得之。阴阳痞滞,气结成形,其脉结涩 谓之积气,万安丸主之。 万安丸 大戟(炒)甘遂(炒)牵牛(炒)五灵脂(各半两)芫花(炒,一分)胆矾 (一钱,研) 细墨(烧,一 蝥(二十 个,去头去翅) 右为细末,白面糊为丸,如绿豆大。生姜橘皮汤下一粒,日二服,病去六七分即住服。 史氏《指南方》有续随子、郁李仁、信砒各一分,无延胡索、巴豆。袁当时《大方》有砒一 分,无斑蝥、芫青、巴豆。 若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久不已,令人发痰疟,寒热,欬,或间日也。始由肺病传肝 者,当传脾,脾乘王而不受邪,其气留于肝,故结而为积,其脉涩结,麝香丸主之。 麝香丸 蓬莪术(炮,一两)桂心当归人参(各半两)细辛(去苗)川乌头(炮,去 皮脐, 各一分)巴豆(一分,去皮,出油) 上研细末,白面糊为丸,如绿豆大。食后饮下三粒。史氏《指南方》无蓬莪术,有芍 药一两。 若心下如盘,久不已,令人四肢不收,发黄胆,饮食不荣肌肤。始由肝病传脾,脾当传 肾,肾乘王而不受邪,气留于脾,其脉缓涩时结,谓之痞气,三棱煎主之。孙氏《仁存方》 云:兼治食症、酒症、血蛊、气块、血瘕,时发刺痛,妇人血分,男子脾气横泄。 三棱煎 京三棱锉蓬莪术(各四两,锉)芫花(一两) 上用米醋三升,煮令醋尽,独炒芫花令干,余二味切片子,焙干,同为末,白面糊为丸 如豌豆大。橘皮汤下三粒,以知为度。 若从少腹上冲心胸,咽喉发痛,如肝状,发作欲死,由脾病传肾,肾当传心,心乘 王而不受邪,气留于肾,结而为积,其脉沉结,谓之贲,贲汤主之。 贲汤 甘草(炙)川芎半夏(汤洗七遍)芍药黄芩(各二两)葛根甘李根皮(各 五两) 右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五片,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史氏《指南方》加当 归一两。孙氏《仁存方》加干姜一两一分,当归二两,无葛根。 若脉大而散,时一结,谓之伏梁,伏梁丸主之。 伏梁丸 青皮(白马尿浸三日,令软透,切,三十个,)巴豆(去皮,十五个,与青皮同炒干, 去 巴 右为末,白面糊为丸,如绿豆大。饮下五粒,未知渐加至十粒。 若身体及髀股皆肿,环脐而痛不可动,动之为水,亦名伏梁,椒仁丸主之。 椒仁丸 五灵脂吴茱萸(炒)延胡索(炒,各半两)芫花(醋浸一宿,炒,一分)续随 子(去 皮,研) 仁甘 遂(炒)附 右为细末,白面糊为丸。豌豆大,橘皮汤下一粒,早晨、日午、临卧服。如妇人血分, 则去木香,加斑蝥、芫菁各三十枚,去头足翅,炒当归半两。



诸痛

论曰:诸心腹痛者,或外邪来客,或气相干,其卒然痛而即止者,此寒气客于脉外,得 寒则缩蜷绌急,外引小络,得热即止,宜先用熨法,后以良姜散主之。 熨法《指南方》云:治心腹痛,卒然而止,遇寒再发。 盐(半斤,炒极热) 上以旧帛包,熨痛处。《指南方》云:渐去至一重。 良姜散 高良姜(五两)浓朴(去皮)姜汁(涂,炙,二两)当归桂心(各三两) 右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若腰者肾之外候,足太阳经之流注。如痛连小腹,不得仰俯,短气,由肾气虚 弱,有所不荣,补肾散主之。 补肾散 杜仲(去粗皮,杵碎,酒拌,炒焦,一两)桂(去皮)牡丹皮(各半两) 右为末。每服三钱,用猪肾一个,批开,糁药在内,入盐少许,以线扎定,水煮熟,空 心食之。 若隐隐腰痛,以热物熨痛处即少缓,由处卑湿,复为风邪伤足太阳之经,其脉缓涩,白 术散主之。 白术散 白术(二两)芍药(三两)桂(去皮)附子(炮,去皮脐,各一两,锉) 右为细末。温酒调二钱匕,食前服。 若腰痛不能转侧,由劳役动伤经络,或从高堕下,气滞于腰,正气流行,相搏则痛,其 脉沉,大小不常,谓之腰,趁痛丸主之。 趁痛丸(诸气门见趁痛散) 若腰如锥刀所刺,大便黑色,小便赤黑,此留血滞于腰间,谓之血沥腰痛,其脉涩,当 归丸主之。 当归丸 当归(三两,锉碎)水蛭(好者,炒,三十个)桃仁(去皮尖,三十个,炒,研) 右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酒下十粒,未知,加至三十粒。 若腰冷,腹重如带五千钱,如坐于水,由肾经为阴湿所逼,复受风冷,久不治,变成水 病,肾著汤主之。 肾著汤 甘草(炙)干姜(各二两)白茯苓白术(各四两) 右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温服。 若腰脊不举,由远行劳倦,逢大热而渴,阳气内伐,热舍于肾,水不胜火,则骨枯而𩪷 减,盖阳明并肾,则肾脂枯。而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是谓骨痿,兔丝子丸、补肾散主之 兔丝子丸 兔丝子(拣净,酒浸透,捣烂,焙干,二两)牛膝(酒浸,一两)杜仲(去粗皮, 杵碎 ,酒拌一宿,炒焦,三两)干地黄(焙,二两)萆(一两) 右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饮下三十粒,食后服。 补肾散(见前。) 若胁痛不得息,痛则欬而汗出,由邪客于足少阳之络,属胆。宜灸足小指次指爪甲上与 肉交处七壮,窍阴二穴也。 若臂外痛,手不及头,心烦喉痹者,以邪客于手少阳之络,以针刺手大指次指之端, 去爪甲如韭叶,令血出而止。 若臂痛不能屈伸,此邪客于臂掌之间,取腕踝骨后,以指按之极痛,刺之留二呼,急出 针,或灸。 若筋拘挛,背急痛,引胁下,从项推下夹脊,按之应手痛者,于其上灸七壮,未定,加 至十四壮。 若痛引小腹,由寒气客于厥阴之脉,或胁肋相引,肾肝脉弦大,久成寒疝,桂枝乌头汤 主之。 桂枝乌头汤 桂心(三两)芍药(三两)乌头(炮,去皮脐,二两半)甘草(炙,二两) 右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五片,枣一枚,同煎至一盏,去滓,入蜜半匙许,再煎 一二沸,稍热服。



眩晕

论曰:头眩之状,谓目眩旋转,不能俯仰,头重不能举,目不能开,闭则不能视物,(史 氏《指南方》云:观物如反,或如浮水。)或身如在车船上,是谓徇蒙招尤,目瞑耳聋,下 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由肝虚血弱,则风邪乃生,盖风气通于肝。又曰,诸风掉眩皆属 于肝。左手关脉虚弦,谓之风眩,香芎散、桃红散主之。 香芎散 芎独活旋复花本(去苗)细辛(去苗)蔓荆子(各一两)石膏(研)甘 草 (炙)荆芥穗(各半两) 右为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姜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桃红散 白附子(新罗者)黄丹(等分) 上同炒,候黄丹深紫色,筛出黄丹不用,秪将白附子为末,清茶调下一钱匕。 若头眩,发则欲呕,心下温温,胸中如满,由胸上停痰,胃气不流,盘郁不散,气上腾 入脑,脑满则眩,关脉沉弦,或谓之痰眩,旋复花丸主之。 旋复花丸(见前热证门。) 若但晕而不眩,发则伏地昏昏,食顷乃苏,由荣卫错乱,气血溷浊,阳气逆行。(《指 南 下 流气饮子 紫苏叶青皮当归(洗)芍药乌药茯苓桔梗半夏(汤洗七遍,焙干,为末, 姜汁 各三分)木 香(一分)连皮大腹(锉,姜汁浸一宿,焙,一两)川芎(三分) 右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生盖三片,枣一个,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草乌头汤 草乌头(去皮尖,生用)细辛(去苗)茶芽(等分) 右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缓缓服尽。 若但欲上视,目瞑不能开,开而眩,唾出若涕,恶风振寒,由肾气不足,动作劳损,风 搏于肺,肾气不足,膀胱不荣于外,故使强上瞑视。因其劳而受风在肺,故唾出若涕而恶风 谓之劳风,芍药黄汤主之。 芍药黄汤 芍药(二两)黄(三两)川芎(二两)乌头(炮,去皮,半两) 右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三片,枣一个,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厥证

论曰:若暴厥卒然不知人事,身脉皆动,其状如尸,听其耳中,如循啸声,股间暖,由 邪气折于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之络,五络俱竭,肾气微,少精血,奔气促迫,上入胸膈 宗气反聚,血结心下,阳气下堕,阴气卒上而不交,阴阳离居。身温而汗出,气复,反则 青身冷,此为入脏即死,谓之尸厥。先以竹管吹左耳,极三度,又吹右耳如前,灸熨、斗 两胁,以石菖蒲末著舌下及吹鼻中。又刺足大指内侧,爪甲去端如韭叶,入一分,留三呼 谓隐白穴也,出之。又刺足心涌泉穴,如上法。又刺足中指爪上,令破,如上法,谓厉兑 也。又刺手大指内侧,去端如韭叶。又刺手心主,谓中冲穴也。又刺掌后锐骨之端,谓神 穴也。又剔取头左角之发,烧灰,酒服方寸匕,不能饮,灌之后,宜太乙神精丹。 太乙神精丹(方缺。) 若居常无苦,忽然如死,身不动,默默不知人,目闭不能开,口噤不能语,又或似有知 而恶闻人声,或但如眩冒,移时乃寤,此由亡汗过多,血少,气并血中,气血争,阴阳乱, 气过血还则阴阳复通,而人乃寤,谓之郁冒、血厥,此证多生妇人,男子亦有之,白微汤、 仓公散主之。 白薇汤 白薇(一两)当归(一两)人参(半两) 右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仓公散 瓜蒂藜芦雄黄(研)矾石(火一伏时,研) 上等分为末。以豆许吹鼻内,醒为度。 若卒然昏冒无所知,或妄言语,此由暴惊,心无所倚,神无所归,久不治,阴阳相并, 或阴气并阳,阳气并阴,令人九窍闭塞,状类尸厥,菖蒲散主之。 菖蒲散 石菖蒲(一两)麝香(一钱,研) 右为细末。酒调服二钱,或饮亦得。 若忽然螈目不能语,喉中有声,大便不通,胸满欲呕,或恶人声,闻人声则 惊,或时叫,此得之暴惊,气积而不散,伏痰聚于中脘,湿渍于脾,久而脾气既耗, 之,则风动四末,宜先吐之,以胜金丸,次宜玉壶丸,以大便利即止,有热则脉洪数 郁于心,铁粉丸主之。 胜金丸(方缺。) 玉壶丸(方缺。) 铁粉丸 铁粉(二两)朱砂(一两,研)牛黄(研)天竺黄(研)铅霜(研,各半两)天 南星 右为末,姜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生姜汤下五丸。 若素无疾,而暴得螈,发讫即如常,经隔月日又复如前,由阴阳失其常度,气血 相并也,此谓之癎,宜龙齿丸、乌鸦散、独活汤主之。 龙齿丸 牛黄(研)麝香(研,各半钱)羚羊角(锉)龙齿龙骨羊齿(火赤,各一 分)朱 砂(研,半两)蛇退(炒)白僵蚕(炒,各一分) 右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下五丸,临卧服。 乌鸦散 腊月乌鸦一个,去足嘴大翅,用麝香一钱,填口内,以好纸通裹了,再用盐纸和泥团了 候干,炭火烧,烟尽取出为末,更入麝香一钱,研和。饮调方寸匕,日二服。 独活汤 独活(一两)细辛(去苗,一分)僵蚕(炒,半两)牡丹皮(三分)防己(半 两)紫菀 (去苗,一分) 右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若病人喜怒不常,独闭户牖而处,恶闻人声者,盖阳气常动,因暴折而难决,肝胆气郁 而不伸,故令喜怒,谓之阳厥,宜铁落饮,无食肉,及菖蒲散。 铁落饮(方缺。) 菖蒲散(见前。) 若言语不避亲疏,或弃衣而走,登高而歌,此思虑用心太过,神散不藏,又或悲哭,忽 忽不乐,神有余则笑,为狂,胜金丸主之。神不足则悲,露朱丹主之。 胜金丸(方缺。) 露朱丹 好朱砂(一两,碎) 上用真琉璃器盛之,露四十九夜,阴雨不算数。研细,入牛黄半钱,研和,滴熟蜜珠子 丸如梧桐子大。空心人参汤下一粒。 若肿首,头重足不能行,发则仆,此太阳厥也,乌头汤主之。 乌头汤(见前眩晕门。) 若喜怒嗌痛,不肉食,气奔走上,刺足下中央之脉,血出而止。



痰饮

论曰:若咽中如炙肉脔,咽之不下,吐之不出,由胃寒乘肺,肺胃寒,则津液聚而成 痰,致肺管不利,气与痰相搏,其脉涩,半夏浓朴汤主之。 半夏浓朴汤 半夏(汤洗七遍,五两)浓朴(去皮,姜汁涂炙,三两)茯苓紫苏叶(各二两) 右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生姜十片,同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温服。 若心下盘旋,欲吐不吐,由饮癖停留不散,枳术汤主之 枳术汤 白术(四两)枳实(麸炒,去瓤,二两) 右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温服。 若腹满,按之没指,随手而起,余与正水皆同,但四肢聂聂动,其脉亦浮,由肺气久虚 为风邪所客,气不得运,百脉闭塞,气结阴聚成水,谓之皮水,亦宜发汗,先以防己汤, 以大豆散。 防己汤 防己(三两)人参(四两)桂心(二两)茯苓(四两) 右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大豆散(方缺。) 若欬嗽,喘不得卧,面浮肿,脉弦急或迟,由肺胃停寒,水聚成饮,支乘于心,气不得 下,谓之支饮,宜先用十枣汤泻之,后宜防己汤主之。 十枣汤 芫花(炒黑)甘遂大戟(各等分)大枣(十枚) 上先煮枣去滓,内前药末。强人服一钱,虚人服五分。若病不除,再服,得快下利为度 后以糜粥自养。 防己汤(见前。)



消证

论曰:消渴之病,其来有二,或少服五石汤丸,恣欲不节,不待年高气血衰耗,石性独 存,火烈焦槁,精血涸竭,其状渴而肌肉消。又有积久饮酒,酒性酷热,薰蒸五脏,津液枯 燥而血涩,其状渴而肉不消。如解五石毒者,宜罂粟汤。欲止渴者,宜兔丝子丸。大渴而加 烦热者,宜马通散、栝楼粉。 罂粟汤(见前痹证门。) 兔丝子丸 兔丝子(不计多少,拣净,水淘,酒浸三宿) 上控干,乘润捣,罗为散,焙干,再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食前饮下五十粒 一日二三服,或作散,饮调下三钱。《琐碎录》云:用酒侵晒于日中, 三两日一换酒,用时洗去酒,浓煎汤饮。 马通散(方缺。) 栝楼粉(方缺。) 若其人素渴饮水,一旦不饮不渴,小便日夜数十行,气乏肉消脱,此消中,肾气败也, 茱萸丸主之。 茱萸丸 苁蓉(洗,切,酒浸,焙)五味子(炒)山茱萸干山药(等分) 右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饮下三十粒,空心服。



疸病

论曰:黄胆之病,皆属于脾,脾属土而色黄,恶湿,湿胜则土气不行而郁,故发则真色 见。盖黄胆本得之湿,瘀热在里,湿热相搏,身必发黄。若先有留热,而后为湿气所加,则 热多而湿少,治之先导其热。若先为湿气所乘,而后有热,则湿多而热少,治之先去其湿, 去其湿,则热从而去。亦有因冷痞结,阴加于阳,上下气不通,而脾气不行,则阴气郁而生 湿,其状胸中痞,呕逆,时恶寒,当先除痞,利其小便,则湿自去,脉洪大,大便利加渴者 死。脉微小,小便不利,不渴则生。若病人一身悉黄,四肢微肿,胸满不得卧,汗出如黄柏 汁,此由大汗出,卒入水中所致,苦酒汤主之。 苦酒汤 黄(五两)芍药桂心(取心,各三两) 右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半,苦酒半盏,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若因他病未除,忽然一身面目悉黄如橘,瘀热在里也,或因大热以冷水洗之,湿热相搏 薰蒸肌肉,谓之黄胆,柏皮汤主之,茵陈五苓散主之。 柏皮汤 黄柏黄连黄芩(各等分) 右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茵陈五苓散 茵陈(一两)猪苓茯苓白术(炒,各十八铢)泽泻(一两半)桂心(半两) 右为散。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若心下懊痛,足膝胫满,小便黄,面发赤斑,由大醉当风入水,湿加于热,内蒸脾气, 谓之酒疸。治属饮家,茯苓半夏汤主之。 茯苓半夏汤 茯苓(四两)半夏(二钱半,汤洗七遍)旋复花(三钱)甘遂(锉末,炒,一钱) 右㕮咀,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将甘遂末分二服,用药汁半盏调服,以利为度。 若脉浮腹满欲呕吐者,先吐之,瓜蒂散主之。脉沉,腹满,大便秘,先利之,大黄丸主 之。 瓜蒂散 瓜蒂赤小豆秫米(等分) 右为细末。粥饮调方寸匕,以吐为度。 大黄丸 大黄(煨)葶苈(各等分) 右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蜜汤下十粒,以利为度。



欬嗽

论曰:古书有欬而无嗽,后人以欬嗽兼言之者,盖其声响亮。不因痰涎而发,谓之欬 痰涎上下随声而发,谓之嗽,如水之漱荡,能漱其气也。诸欬之原,其来虽各不同,其气 至于肺而后发。若非其时感邪而发欬者,固因脏气虚弱,抑或五行之气,内相克制。病作 治,无使传注,不即治之,传注他脏,遂至不起。然有因寒者,因风者,因热者。风寒从 至,热则从内起。风寒则诸经自受其邪,热则脏腑薰蒸,乘而为病,风则散之,寒则温之 热则调之、泻之。因风者恶风,出风中则欬甚;因寒者,遇寒则剧;因热者,得热则发。 因外感风寒,不即治之,邪气留淫日深,攻伤脏气,一脏受极,遂传其所不胜。如肺经受 久而不去,欬则右胁痛,不可转侧,遂传之肝。肝属木,肺属金,金克木,欬引左胁, 卧,卧则欬剧,遂传之脾。脾,土也,为木来克,则大便鸭溏,甚则螈如癎状, 肾属水,为土所克则骨痿,不能起于床,手足浮肿,次传之心则死。若因脏气自 心乘于肺,急补肺而泻心,补肺宜辛甘,泻心宜苦。若脾热薰蒸,但泻其脾,治 肺以辛温,谓之间传,学宜知此。 若肺欬,恶风脉浮,小青龙汤主之。恶寒脉紧,杏子汤主之。微弱者,钟乳丸主之。恶 热喉燥,脉数甚则咯血,天门冬汤、杏子汤主之。孙氏《仁存活法秘方》:肺欬之状,喘息 有音,甚则咯血。 小青龙汤(见前寒证门。) 杏子汤 杏仁(去皮尖)干姜细辛(去苗)甘草(炙,各半两)五味子桂心(各一两) 右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枣一个,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痰多者,加半夏半两, 汤洗七遍。 钟乳丸 钟乳(银石器内煮一时,研一伏时,一两)紫菀(去苗及枯燥者,半两)桑白皮(一 分,锉,微炒)款冬花黄(各半两) 右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下三十丸,食前服。 天门冬汤 天门冬(去心)紫菀(去苗及枯燥者,焙)知母(焙,各一两)桑白皮五味子桔 梗 (各半两) 右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欬血者,阿胶半两,炒燥。大便涩 而喘,加葶苈半两。 若心欬,脉浮恶风,桂心汤主之。恶寒,时口噤,脉紧大,附子细辛汤主之。恶热脉疾 小便赤涩,茯苓汤主之。 桂心汤孙氏《仁存活法秘方》云:心欬之状,上引心痛,喉介介然如梗,甚则咽喉肿 痛,脉浮恶风,宜桂心汤。 人参桂(取心)白茯苓(各一两)麻黄贝母(炒,各半两)远志(去心)甘 草(炙 各一分) 右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附子细辛汤 附子(炮,去皮脐)细辛(去苗,各半两)人参菖蒲(各一两)甘草(炙, 半两) 五味子(二两) 右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茯苓汤 茯苓麦门冬(去心)黄芩(各一两)秦艽(去土)柴胡(去苗,各半两)杏 仁(去皮 尖,一分) 右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若肝欬,恶风脉浮弦,射干汤主之。孙氏《仁存活法秘方》云:肝欬之状,欬则两胁 痛,甚则不可转侧,转侧两胁下满。恶寒脉浮紧,五味子煎主之。恶热脉疾,目赤头眩, 百部丸主之。 射干汤 射干麻黄(去根节,各半两)五味子半夏(汤泡七遍,各一两)款冬花(二两) 右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五片,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五味子煎 五味子(五两)桂(取心,一两)川乌头(炮,去皮脐,一两) 右为末,水五升,煎至一升,绞取汁,用好蜜二两,再熬成膏。温酒化弹子大,食前服 百部丸 百部(八两,为细末)生地黄(五斤,取汁,熬成膏) 上将地黄膏和百部为丸,如梧桐子大。饮下三十粒,食后服。 若脾欬恶风脉浮缓,麻黄浓朴汤主之。孙氏《仁存活法秘方》云:脾欬之状,欬则右 胁下痛引肩背,痛甚则不可以动,动则欬剧。口中如含霜雪,中脘隐隐冷,恶寒脉紧弱, 温中丸主之。大便坚,从腹上至头发热,脉疾,茯苓丸主之。 麻黄浓朴汤 浓朴(去皮,姜汁涂,炙)麻黄(去根节)杏仁(去皮尖)橘皮(洗,各一两)甘 草( 炙)半夏(汤洗七遍,各半两) 右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五片,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温中丸 干姜半夏(汤洗七遍,各一两)白术(二两)细辛(去苗)胡椒(各半两) 右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米饮下三十粒,食前服。 茯苓丸 茯苓黄芩(各一两)五味子(半两)半夏(汤洗七遍,切,姜汁浸,焙,半两)橘 皮 (洗,一两)桔梗(半两) 右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米饮下三十粒,食后服。 若肾欬恶风脉浮,白前汤主之。孙氏《仁存活法秘方》云:肾欬之状,欬则腰背相 引疼痛。恶寒,唾冷沫,小便数,脉紧,椒红丸主之。恶热,骨间烦疼,地骨皮汤主之。 白前汤 白前细辛(去苗)川芎五味子(各一两)麻黄(去根节)芍药桂(取心, 各半两) 右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椒红丸 椒(去目,炒出汗,半两)款冬花紫菀(去苗及枯燥者)干姜(各一两)矾石 (火 一伏时)附子(炮,去皮脐)细辛(去苗)皂荚(去子,酥炙,各半两) 右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米饮下三十粒,食前服。 地骨皮汤 地骨皮百部(各二两)芍药赤茯苓(各一两) 右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竹叶十片,同煎至一盏,去滓,食后温服。 若颧骨赤,大如钱,日晡发热者死。若潮热有时,五心烦热,搏于营卫,不欬者易治, 脉促涩者难治,青蒿煎、柴胡芍药汤主之。 青蒿煎 青蒿(汁,一升)人参麦门冬(去心,各一两) 上将二味为末,用青蒿汁同熬成膏,丸如梧桐子大。饮下二十粒,食后服。 柴胡芍药汤 柴胡(去苗)芍药(各一两)地骨皮石膏(各半两) 右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小麦五十粒,同煎至一盏,去滓,食后温服。 若但嗜卧,饮食不荣肌肤,或不能食,心腹虚胀滑泄,背膂牵急,劳倦不能动止,或因 大病后,或因下利后不复常,得之于脾。脉弦大者不治,四肢煎厥,亦谓之肉极,炙肝散、 白术丸主之。 炙肝散(见前气证门)。 白术丸 白术橘皮(洗,各一两)浓朴(去皮,姜汁涂,炙焦)人参(各半两) 右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米饮下三十丸。 若欬嗽如脓涕,或微喘急,短气,胁下痛,皮肤干燥,动则欬极,由形寒饮冷伤于肺经 久嗽不已则肺枯燥,令人先寒后热,脉弱者可治,或紧或弦者不可治。



喘证

论曰:凡人一呼一吸谓之息,呼出心肺,吸入肾肝,呼吸之间,脾受其气,则营卫行阳 二十五度,行阴亦二十五度,而周身之气,无过不及。若藏气乘并,则荣卫不能循常,气过 周身失度,不能随阴阳出入以成息,故促迫而喘,诸气并上于肺,肺管隘,则气争而喘也。 其始或因坠堕恐惧,恐则精却,精却则上焦闭而气不行,气不行则留于肝,肝乘于肺,此喘 出于肝也。或因惊恐,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气乱而气乘于肺,此喘出于心也。或因渡 水跌仆,肾气暴伤,肾气乘肺,此喘出于肾也。或因饱食过伤,动作用力,谷气不流行,脾 气逆而乘肺,此喘出于脾也,团参散主之。 若喘而发热,颈脉皆动,日渐瘦削,由客热乘肺,或因饮食失宜,气不转而气急,误服 热药,火气薰肺而遂喘,颊赤咽燥,其脉细数,治属骨蒸,小建中汤、天门冬汤主之 团参散 人参(一两)桑白皮(锉,炒,二两)大腹皮(锉,炒,一两)麦门冬(去心, 一两) 橘皮(洗,一两)吴茱萸(炒)槟榔(锉,炒)芫花(炒)附子(炮,去皮脐)泽 泻(各半 两 实(麸炒, 去瓤,半两)白术(半两) 右为细末,姜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米饮下二十粒,食前服。 小建中汤 芍药(六两)桂心(三两)甘草(炙二两) 右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生姜三片,枣二个,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天门冬汤 天门冬(去心,一两)马兜铃百部(各半两) 右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若喘嗽时血出,四肢懈怠,脉浮大而沉,由肾气上并于胃,气道壅塞,血无所行而散溢 于脾,精不化,上不胜下,脾之络脉外绝,去胃外归阳明,白术丸主之。 白术丸 麦门冬(去心)人参茯苓白术泽泻生地黄(焙)大豆卷(各一两)桑白皮(炒,二两) 右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米饮下三十粒,食前服。 若病人不卧,卧而有所不安则喘者,脏有所伤,精有所寄,故不得卧而喘,肺气盛,脉 满大也,牡蛎散主之。 牡蛎散 用左顾牡蛎,文片色白正者二两,先杵为粗末,以干锅子盛,火烧通赤,放冷,研为细 末。每服一钱,浓煎鲫鱼汤调下,不拘时。鲫鱼重四两者一个,去鳞肚,浓煎,煎时不许动。 若欬嗽逆,倚息喘急,鼻张,其人不得仰,咽中作水鸡声,时发时止,由惊忧之气蓄而 不散,肺气郁,或因过饱劳伤,气上行而不能出于肺,复遇寒邪,肺寒则诸气收聚,气缓则 息,有所触则发,经久则不能治,杏子散主之,及灸肾百壮。 杏子散 杏仁(去皮尖,麸炒黄色,研成膏)麻黄(为末,等分) 上研和。煎橘皮汤,调二钱匕。 玉腋散 人参川芎茯苓桂心(各一两)马兜铃(半两)知母贝母(炒)杏仁(去 皮尖) 葶苈(炒) 二两)橘 皮(洗,一 右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一个,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温服。 若喘息肺鸣而痿蹶,由有所失亡,所求不得,气郁而肺热叶焦上举,是谓肺痿,阿胶丸 主之。 阿胶丸 天门冬(去心)桔梗生干地黄(焙)阿胶(锉,炒燥)桑白皮(锉,炒)麦 冬(去心) 柏子仁(炒,研,各半两)甘草(炙,一分) 右为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水一盏,煎至七分,食后温服。



呕吐

论曰:呕吐者,由清浊不分,中焦气痞。若心下牢大如杯,或时寒时热,朝食则暮吐, 暮食则朝吐,关脉弦紧,弦则为虚,紧则为寒,虚寒相搏,此名为格,与关格同也,是谓反 胃,青金丹、朴附丸主之。 青金丹 硫黄水银木香(末) 上将硫黄水银二味同研,令不见水银星子为度,合木香再研,用生姜汁煮糊为丸,如梧 桐子大。米饮下三粒,食后服。 朴附丸 浓朴(去皮,锉作小块子)附子(炮,去皮脐,锉作小块子,各一两)生姜(八两, 去 皮取汁) 上将二味,以姜汁同煮,尽汁为度,焙干为末,酒煮和丸,如梧桐子大。米饮下三粒, 食前服。 若心中温温常欲呕,闻食吐酸,由宿寒在胃,不能运水谷,中腕成痰,其关弦,脉小而 短,白术丸、大半夏汤主之。 白术丸 白术(三两)半夏(汤洗七遍,二两)橘皮(洗)干姜(各三两)丁香(一两) 右为细末,姜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姜汤下三十丸,食前服。史氏《指南方》无橘 皮。 大半夏汤 半夏(一升)人参(一两)白蜜 右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半盏,加白蜜少许,食前服。 若心上汪洋嘈烦,头目时痛,胸中不利,或呕胆汁,大便或利或秘,喜渴,此中脘伏痰 旋复丸主之。 旋复花丸(见前热证门。) 若心下虚满,不入饮食,时时欲呕,呕无所出,短气,由他病瘥后,复为寒邪伤气 气寒则不能食,胃无谷气以养,其脉微弱,大藿香散主之。 大藿香散 藿香叶人参茯苓桔梗木香桂(取心)白术(各半两)半夏(汤洗七遍, 为末 半两,姜汁和成饼子,阴干)枇杷叶(十片,刷去毛) 右为末。每服三大钱,水一盏,炒姜丝一分,与药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温服。刘孟 容《琐碎录》名藿香汤。 若心下烦,不喜热物,得热即呕,喜渴,由胃受邪热,胃热则气浊,阴阳浑乱,其脉虚 数,或细而疾,竹茹汤主之。 竹茹汤 竹茹橘皮甘草半夏赤茯苓麦冬人参枇杷叶 上加姜枣煎,胃寒去竹茹麦冬,加丁香,实火去人参。 若心下闷乱,呕吐不止,卧起不安,手足躁扰,水浆不下,由冷热不和,邪正相干,清 浊不分,阴阳错乱,喜冷者因热,恶冷者因寒,名曰霍乱。其脉弦大者,寒也,大理中汤、 半硫丸主之。其脉数疾者,热也,小藿香散、青金散主之。 大理中汤(方缺。) 半硫丸 半夏(汤洗七遍,焙,为末)硫黄(研,等分) 上研细,生姜汁煮糊为丸。米饮下三十丸。 小藿香散 丁香枇杷叶(去毛)干葛赤茯苓藿香叶甘草(各等分) 右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青金散(方缺。) 若卒然呕吐,胸中痞闷,气不下行,由饮食过伤,胸气滞而不转,胃中为浊,逆行则吐 其脉沉疾,金汁丸主之。 金汁丸(方缺。) 若痛而呕者,此寒气客于肠胃,肠胃得寒则聚沫,聚沫则痛,痛则气逆,逆则津液反出 而呕,其脉紧细而滑,粳米汤主之。 粳米汤 附子(炮,去皮脐,切片子,半两)半夏(汤浸七遍,切片子,二两半)甘草(炙, 锉 碎,一两)陈粳米(二两半) 上拌和,分作十二服。每服用水三盏,姜十片,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若因呕而哕者,吴茱萸丸主之。 吴茱萸丸 吴茱萸(炒,一两)橘皮(洗,二两)附子(炮,去皮脐,半两) 右为细末,白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饮下二十粒,食前服。



小便

附大便 论曰:小肠为受盛之腑,传导水液,若始觉小便微涩赤黄,渐渐不通,小腹膨,由 心经蕴热,传于小肠,小肠热,则渗于脬中,脬辟而系转,诊心脉大而牢,用叶散,或 石苇汤主之。 叶散 裹茶叶(一两,烧灰)滑石(半两,研) 右为细末,沸汤浸服。或小便暴不通,点好茶一杯,入生油三两,点饮之。 石苇汤 石苇(去毛,锉)车前子(锉,车前叶亦可,等分) 上浓煮汁饮之。若腹胀,溺溲不得,好卧屈膝,阴缩肿,此厥阴之厥,加赤茯苓、黄芩 分两如前。 若卒暴小便不通,脐腹膨急,气上冲心,闷绝欲死,由忍尿劳役,或从惊恐,气无所伸 乘并膀胱,气冲脬系不正。诊其脉,右手急大,葱白汤 葱白汤 橘皮(洗,三两,切)葵子(一两)葱白(三茎,切) 上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固脬丸 茴香(炒,一两)桑螵蛸(炒,半两)兔丝子(拣净,酒浸一宿,乘润捣烂,焙干, 二 两)戎盐(炒一分)附子(炮,去皮脐,半两) 右为细末,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饮下三十粒,空心服。 若小便纯血,血下则凝,亦无痛处,短气,由阳气不固,阴无所守,五液注下 脉散涩欲绝而身冷者死,苁蓉丸主之。 苁蓉丸史载之《指南方》:治虚劳溺血,加桑螵蛸半两,炙焦,酒糊为丸,盐汤下。 兔丝子(拣净,酒浸一宿,乘润捣烂,再焙)肉苁蓉(洗,切,焙)鹿茸(去毛, 截片 酥炙)干地黄(等分) 右为细末,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饮下三十粒,空心服。 若大肠为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如大便不通者,津液燥也。慎无以烈药,宜紫苏丸主之 紫苏丸 紫苏子(去皮,研)橘皮(洗,各二两)知母(一两) 右为末,用生姜汁调成稀膏,于重汤上煮,不住手搅,候可,丸如梧桐子大。蜜汤下三 十粒。



妇人科

四物加桂汤治忽然寒热。 川芎当归(洗,焙)芍药地黄(焙)桂心(等分) 右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史载之《指南方》内无川芎。 葶苈丸治先因小便不利,后身面浮肿,致经血不行,此水乘于血,名曰水分。 甜葶苈(炒)续随子(去皮,研,各半两)干笋(一两) 右为细末,熟枣肉和丸,如梧桐子大。煎扁竹汤下七粒。如大便利者,减葶苈、续随子各一分,加白术半两,食后服。 牡丹丸治经候时行时止,或淋漓不断,腹中时痛,其脉沉涩,由寒热邪气客于胞中, 留而为血滞,当有所去乃愈。 大黄(蒸)附子(炮,去皮脐)茯苓牡蒙牡丹皮桔梗(各二两)芎人 参浓 朴(去皮,姜汁涂,炙)当归(焙,各半两)甜葶苈(炒,各二两)椒(去目,炒出汗,半两)虻虫(去头足翅,五十个)吴茱萸(炒)柴胡(去苗)干姜桂(去心, 各半两) 细辛(去苗, 右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酒下十粒,未知,加至二十粒,食后服。 小蓟汤治经候过多,遂至崩漏,色鲜明如水下,得温则烦,至于昏闷,其脉数疾微小 为顺,大者逆,由阴虚阳搏,为热所乘,伤于冲任,血得热则流散,冲任不能收也。 小蓟茎叶(洗、切、研,服汁,一盏)生地黄汁(一盏)白术(半两,细锉) 上以水一盏同煎。取一半,去滓,分二服。 人参白术散治妇人经候不来,身如病而无病,脉滑大而六位俱匀,谓之阴搏阳,有子 也。精神如故,恶闻食臭,但嗜一物,或大吐,时吐清水,此名恶阻,毋作他病治之。 白术(一两)人参(半两)丁香甘草(炙,各一分) 右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温服。 秦艽散治胎动不安。 秦艽阿胶(炒)艾叶(等分) 右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糯米百粒,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白术散治妊娠面目肿,如水状。 橘皮(洗)大腹皮茯苓生姜(各半两)白术(一两) 右为末。饮调方寸匕,食前服。 兔血散治难产最要,临产服之。 腊兔血 上用蒸饼,切片子,蘸血阴干为末。煎乳香汤,调服二钱。 半夏散治胎死腹中,其母面赤舌青者是。 半夏(汤洗七遍,薄切片,姜汁浸三日,炒干) 右为末。温酒调下一钱。不能酒,用汤。亦治横生逆产。 桃仁汤治恶露顿绝或渐少,腰重痛,下注两股,刺痛如锥刀刺,此留血于经络,不即 通之,大有痛处必作痈肿。 苏木地黄桃仁(去皮尖,炒,各半两)虻虫(去头足翅,炒)水蛭(炒,各三 十枚) 右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恶露行即住服。 五香汤治同前。 木香丁香沉香乳香麝香升麻独活连翘桑寄生木通(各二两)大 黄( 一两) 右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后温服。 没药丸治恶露方行,忽然断绝,骤作寒热,脐腹大痛,胸中如以针刺,此大有蓄血留 于经络。 当归(焙,一两)桂心芍药(各半两)没药(一分)桃仁(去皮尖,炒,一分) 虻虫 (去头足翅,炒)水蛭(炒,各三十枚) 右为细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醋汤下三丸。 皂角散治乳妇吹奶,由哺儿时,鼻气冲乳中,忽然肿硬痛急,手揉,服皂角散、栝楼 散及敷药。不即治之,结痈脓,能杀人。 皂角(烧,细研)蛤粉(研,等分) 上研细,热酒调一匙或半钱,急以手揉之,取软为度。 瓜子汤治肠头如以针刺,连谷道。又因痔痛,小便如淋状,时寒时热,此由产时用力 气并肠间。亦由阴虚,邪热乘客留聚肠间,热结恐成肠痈。 袁当时《大方》云:崔左丞屡用有效。 薏苡仁(炒,四两)桃仁(去皮尖)牡丹皮(各三两)瓜子(一两) 右为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皇清嘉庆十有三年岁在著雍执徐阳月照文张海鹏较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