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生指迷方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本作品由於校訂不足而錯誤百出。您可以參考可靠的原作版本,嘗試改善它,再移除這個模板。
說明:繁體版:https://ctext.org/searchbooks.pl?if=gb&searchu=全生指迷方

簡體版:https://www.zysj.com.cn/so.html#全生指迷方

全生指迷方
作者:王貺 
本作品收錄於《墨海金壺》和《四庫全書

《全生指迷方》四卷,宋王貺撰。案書錄解題:貺,字子亨,考城人,名醫宋毅叔之婿,宣和中以醫得幸,官至朝請大夫,

是書《宋史•藝文志》作三卷,而傳本久絕,故醫家罕所徵引,或至不知其名。今檢《永樂大典》所收,按條掇拾,雖未必盡符原本,然大要已略具矣。

方書所載,大都皆標某湯、某丸、主治某病,詳其藥銖兩而止。獨貺此書,於每證之前,非惟具其病狀,且一一論其病源,使讀者有所據依,易於運用。

其脈論及辯脈法諸條皆明白曉暢,凡三部九候之形、病證變化之象及脈與病相應不相應之故,無不辨其疑似,剖析微茫,亦可爲診家之樞要。

謹詳加訂正,分爲二十一門。依類編次而以論脈諸篇冠之於首。因篇頁稍繁,釐爲四卷,不復如其原數焉。


右爲細末,煉蜜和爲丸,如雞豆大。每服一粒,含化咽津。 若痛而遊走,上下無常處,脈亦聚散,或促或澀,謂之游氣,術香散主之,不止者, 延胡散主之。 術香散 蓬莪朮(炮,一兩)人參(一分)木香(一錢) 右爲細末。醋湯調方寸匕。 延胡散 延胡索(炒)當歸(洗,等分) 右爲細末。醋湯調方寸匕。 若自咽嗌以下至臍,左右氣各不相通,氣上奔急攻,右臂痛如斧槌,肌肉日消,漿粥不 下,心中懊悶,由肺經本受寒邪,留於右邊,以肺在右,或因以大熱藥攻寒,寒本在於經而 不能散發,於是火氣但逼於肺,肺燥則氣上迫。但解藥毒,然後理肺,先宜炙肝散,後宜理 氣湯。 炙肝散 牡丹皮柴胡芍藥(各一兩)白朮(二兩) 右爲細末。用豬肝三指許,薄批,摻藥末二錢,慢火炙熟,細嚼,米飲下,食前服。 理氣湯(疑即前七氣湯。) 柏子仁丸史載之《指南方》多楮實一兩。治臂痛不能屈伸,筋脈攣拘。 柏子仁(炒,研)乾地黃(各二兩)茯苓枳實(麩炒,去瓤)桂(取心)五 味子附 子(炮 香黃 (各 右爲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酒下三十丸,空心服。 若腹脅有塊,大小成形,按之不動,推之不移,久久令人寒熱如瘧,欬嗽,麵目浮腫, 動輒微喘,日就羸瘦,由暴怒或驚恐,氣上而不下,動傷於肝,氣結聚成形,始得之在肝, 其脈牢大而結,不傳可治,沉香煎主之。 沉香煎 石斛(五兩)椒(去目,炒出汗)附子(炮,去皮臍)秦艽(去土)𪔀甲(煮, 刮去筋 膜,炙)柴胡(去苗)沉香木香檳榔黃(各二兩) 右爲末,先用枸杞根新者十斤,淨洗槌碎,好酒二斗,煮至七升,取出枸杞,別用好酒 三升,拍洗令淨,漉去滓,濾過,併於前煎酒內,更入熟蜜四兩,再熬成膏,和藥末,丸如 梧桐子大。飲下二十丸,食前服。



血證

論曰:諸陽統氣,諸陰主血。陰盛則陽虧而陽病,陽盛則陰虧而陰病。陽氣侵陰,血失 常道,故或吐或衂,或從口,或從鼻。若暴出而色鮮,心煩燥悶,時欲引飲,出自三斗,陽 入於陰也。血得熱則流散,譬如天地之經水,天暑地熱,則經水沸溢而壟起,故有內衂肺疽 其證大同而小異。其脈洪數者爲逆,微小者爲順。宜梔子柏皮湯,煎金湯。大熱者宜地黃 若吐血時,先聞腥臊臭,出清液,胸脅支滿,妨於食,目眩,時時前後血,此由素經大 奪血,或醉入房中,氣竭傷肝,女子則月事衰少不來,病名血枯,梔子柏皮湯主之。 梔子柏皮湯 黃柏梔子(各一兩)甘草(半兩) 右爲散。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煎金湯 金花併莖葉陰幹,不拘多少。 上濃煮汁,頓服立定。 地黃煎 生地黃汁(半斤)大黃(末,一兩) 上將地黃汁熬耗一半,內大黃末同熬,候可丸,如梧桐子大。熟水下五粒,未效,加至 十粒。 若吐血,服湯後轉加悶亂煩躁,紛紛欲嘔,顛倒不安,由胸上有留血,其脈沉伏,急須 吐之,人參散主之。 人參散 人參蘆 右爲末。水調下一、二錢。 若血隨嘔出,胸中痞悶,嘔畢則目睛痛而氣急,由怒氣傷肝膽,血隨嘔出,竹皮湯主之 竹皮湯 青竹皮甘草(炙)芎黃芩當歸(洗,各六分)芍藥白朮人參桂心(各 一 兩) 右爲散。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若先吐血,血止後嗽,嗽中血出如綫,痛引脅下,日漸羸瘦,由悲憂傷肺。肺主諸氣, 血常隨之,氣傷則血無以運,故橫流而暴出,後隨病而上下也。其脈緩小者可治,細數加急 者不可治,黃湯主之。 黃湯 黃(蜜炙,一兩)白朮(炒,二兩)人參甘草(炙,各一兩)白芍(一兩)陳 皮( 半兩)藿香(半兩) 右爲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若衂血吐血,發作無時,肌肉減少,由氣虛弱,或從高墮下,勞傷所致,其脈虛弱,當 補陰平陽,阿膠散主之。 阿膠散 阿膠(蛤粉拌炒,一兩半)杏仁(炮,去皮尖,七錢)馬兜鈴(焙)牛蒡子(炒, 各一 兩)甘草(炙)糯米(一兩) 右爲細末。熟水調下一二錢。 若吐血腹中絞痛,汗自出,胸中悶,由飲食傷胃,胃氣不轉,氣上衝胸,所食之物與氣 迫蹙,因胃裂,白朮湯主之。 白朮湯(方缺)



諸積

論曰:若腹中成形作塊,按之不移,推之不動,動輒微喘,令人寒熱,腹中時痛,漸漸 羸瘦,久不治之,多變成水虛勞,亦由憂思驚恐寒熱得之。陰陽痞滯,氣結成形,其脈結澀 謂之積氣,萬安丸主之。 萬安丸 大戟(炒)甘遂(炒)牽牛(炒)五靈脂(各半兩)芫花(炒,一分)膽礬 (一錢,研) 細墨(燒,一 蝥(二十 箇,去頭去翅) 右爲細末,白麵糊爲丸,如綠豆大。生薑橘皮湯下一粒,日二服,病去六七分即住服。 史氏《指南方》有續隨子、鬱李仁、信砒各一分,無延胡索、巴豆。袁當時《大方》有砒一 分,無斑蝥、芫青、巴豆。 若左脅下如覆杯,有頭足,久不已,令人發痰瘧,寒熱,欬,或間日也。始由肺病傳肝 者,當傳脾,脾乘王而不受邪,其氣留於肝,故結而爲積,其脈澀結,麝香丸主之。 麝香丸 蓬莪朮(炮,一兩)桂心當歸人參(各半兩)細辛(去苗)川烏頭(炮,去 皮臍, 各一分)巴豆(一分,去皮,出油) 上研細末,白麵糊爲丸,如綠豆大。食後飲下三粒。史氏《指南方》無蓬莪朮,有芍 藥一兩。 若心下如盤,久不已,令人四肢不收,發黃膽,飲食不榮肌膚。始由肝病傳脾,脾當傳 腎,腎乘王而不受邪,氣留於脾,其脈緩澀時結,謂之痞氣,三棱煎主之。孫氏《仁存方》 云:兼治食癥、酒癥、血蠱、氣塊、血瘕,時發刺痛,婦人血分,男子脾氣橫泄。 三棱煎 京三棱剉蓬莪朮(各四兩,剉)芫花(一兩) 上用米醋三升,煮令醋盡,獨炒芫花令幹,餘二味切片子,焙幹,同爲末,白麵糊爲丸 如豌豆大。橘皮湯下三粒,以知爲度。 若從少腹上衝心胸,咽喉發痛,如肝狀,發作欲死,由脾病傳腎,腎當傳心,心乘 王而不受邪,氣留於腎,結而爲積,其脈沉結,謂之賁,賁湯主之。 賁湯 甘草(炙)川芎半夏(湯洗七遍)芍藥黃芩(各二兩)葛根甘李根皮(各 五兩) 右爲散。每服五錢,水二盞,薑五片,同煎至一盞,去滓溫服。史氏《指南方》加當 歸一兩。孫氏《仁存方》加乾薑一兩一分,當歸二兩,無葛根。 若脈大而散,時一結,謂之伏梁,伏梁丸主之。 伏梁丸 青皮(白馬尿浸三日,令軟透,切,三十箇,)巴豆(去皮,十五箇,與青皮同炒乾, 去 巴 右爲末,白麵糊爲丸,如綠豆大。飲下五粒,未知漸加至十粒。 若身體及髀股皆腫,環臍而痛不可動,動之爲水,亦名伏梁,椒仁丸主之。 椒仁丸 五靈脂吳茱萸(炒)延胡索(炒,各半兩)芫花(醋浸一宿,炒,一分)續隨 子(去 皮,研) 仁甘 遂(炒)附 右爲細末,白麵糊爲丸。豌豆大,橘皮湯下一粒,早晨、日午、臨臥服。如婦人血分, 則去木香,加斑蝥、芫菁各三十枚,去頭足翅,炒當歸半兩。



諸痛

論曰:諸心腹痛者,或外邪來客,或氣相幹,其卒然痛而即止者,此寒氣客於脈外,得 寒則縮蜷絀急,外引小絡,得熱即止,宜先用熨法,後以良薑散主之。 熨法《指南方》云:治心腹痛,卒然而止,遇寒再發。 鹽(半斤,炒極熱) 上以舊帛包,熨痛處。《指南方》云:漸去至一重。 良薑散 高良薑(五兩)濃朴(去皮)薑汁(塗,炙,二兩)當歸桂心(各三兩) 右爲散。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若腰者腎之外候,足太陽經之流注。如痛連小腹,不得仰俯,短氣,由腎氣虛 弱,有所不榮,補腎散主之。 補腎散 杜仲(去粗皮,杵碎,酒拌,炒焦,一兩)桂(去皮)牡丹皮(各半兩) 右爲末。每服三錢,用豬腎一箇,批開,糝藥在內,入鹽少許,以綫扎定,水煮熟,空 心食之。 若隱隱腰痛,以熱物熨痛處即少緩,由處卑溼,復爲風邪傷足太陽之經,其脈緩澀,白 術散主之。 白朮散 白朮(二兩)芍藥(三兩)桂(去皮)附子(炮,去皮臍,各一兩,剉) 右爲細末。溫酒調二錢匕,食前服。 若腰痛不能轉側,由勞役動傷經絡,或從高墮下,氣滯於腰,正氣流行,相搏則痛,其 脈沉,大小不常,謂之腰,趁痛丸主之。 趁痛丸(諸氣門見趁痛散) 若腰如錐刀所刺,大便黑色,小便赤黑,此留血滯於腰間,謂之血瀝腰痛,其脈澀,當 歸丸主之。 當歸丸 當歸(三兩,剉碎)水蛭(好者,炒,三十箇)桃仁(去皮尖,三十箇,炒,研) 右爲末,酒糊爲丸,如梧桐子大。酒下十粒,未知,加至三十粒。 若腰冷,腹重如帶五千錢,如坐於水,由腎經爲陰溼所逼,復受風冷,久不治,變成水 病,腎著湯主之。 腎著湯 甘草(炙)乾薑(各二兩)白茯苓白朮(各四兩) 右爲散。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食前溫服。 若腰脊不舉,由遠行勞倦,逢大熱而渴,陽氣內伐,熱舍於腎,水不勝火,則骨枯而𩪷 減,蓋陽明併腎,則腎脂枯。而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是謂骨痿,兔絲子丸、補腎散主之 兔絲子丸 兔絲子(揀淨,酒浸透,搗爛,焙幹,二兩)牛膝(酒浸,一兩)杜仲(去粗皮, 杵碎 ,酒拌一宿,炒焦,三兩)乾地黃(焙,二兩)萆(一兩) 右爲細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飲下三十粒,食後服。 補腎散(見前。) 若脅痛不得息,痛則欬而汗出,由邪客於足少陽之絡,屬膽。宜灸足小指次指爪甲上與 肉交處七壯,竅陰二穴也。 若臂外痛,手不及頭,心煩喉痺者,以邪客於手少陽之絡,以針刺手大指次指之端, 去爪甲如韭葉,令血出而止。 若臂痛不能屈伸,此邪客於臂掌之間,取腕踝骨後,以指按之極痛,刺之留二呼,急出 針,或灸。 若筋拘攣,背急痛,引脅下,從項推下夾脊,按之應手痛者,於其上灸七壯,未定,加 至十四壯。 若痛引小腹,由寒氣客於厥陰之脈,或脅肋相引,腎肝脈弦大,久成寒疝,桂枝烏頭湯 主之。 桂枝烏頭湯 桂心(三兩)芍藥(三兩)烏頭(炮,去皮臍,二兩半)甘草(炙,二兩) 右爲散。每服五錢,水二盞,薑五片,棗一枚,同煎至一盞,去滓,入蜜半匙許,再煎 一二沸,稍熱服。



眩暈

論曰:頭眩之狀,謂目眩旋轉,不能俯仰,頭重不能舉,目不能開,閉則不能視物,(史 氏《指南方》云:觀物如反,或如浮水。)或身如在車船上,是謂徇蒙招尤,目瞑耳聾,下 實上虛,過在足少陽厥陰,由肝虛血弱,則風邪乃生,蓋風氣通於肝。又曰,諸風掉眩皆屬 於肝。左手關脈虛弦,謂之風眩,香芎散、桃紅散主之。 香芎散 芎獨活旋復花本(去苗)細辛(去苗)蔓荊子(各一兩)石膏(研)甘 草 (炙)荊芥穗(各半兩) 右爲末。每服五錢,水一盞,薑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桃紅散 白附子(新羅者)黃丹(等分) 上同炒,候黃丹深紫色,篩出黃丹不用,秪將白附子爲末,清茶調下一錢匕。 若頭眩,發則欲嘔,心下溫溫,胸中如滿,由胸上停痰,胃氣不流,盤鬱不散,氣上騰 入腦,腦滿則眩,關脈沉弦,或謂之痰眩,旋復花丸主之。 旋復花丸(見前熱證門。) 若但暈而不眩,發則伏地昏昏,食頃乃蘇,由榮衛錯亂,氣血溷濁,陽氣逆行。(《指 南 下 流氣飲子 紫蘇葉青皮當歸(洗)芍藥烏藥茯苓桔梗半夏(湯洗七遍,焙幹,爲末, 薑汁 各三分)木 香(一分)連皮大腹(剉,薑汁浸一宿,焙,一兩)川芎(三分) 右爲散。每服五錢,水二盞,生蓋三片,棗一箇,同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草烏頭湯 草烏頭(去皮尖,生用)細辛(去苗)茶芽(等分) 右爲散。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緩緩服盡。 若但欲上視,目瞑不能開,開而眩,唾出若涕,惡風振寒,由腎氣不足,動作勞損,風 搏於肺,腎氣不足,膀胱不榮於外,故使強上瞑視。因其勞而受風在肺,故唾出若涕而惡風 謂之勞風,芍藥黃湯主之。 芍藥黃湯 芍藥(二兩)黃(三兩)川芎(二兩)烏頭(炮,去皮,半兩) 右爲散。每服五錢,水二盞,薑三片,棗一箇,同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厥證

論曰:若暴厥卒然不知人事,身脈皆動,其狀如屍,聽其耳中,如循嘯聲,股間暖,由 邪氣折於手足少陰、太陰、足陽明之絡,五絡俱竭,腎氣微,少精血,奔氣促迫,上入胸膈 宗氣反聚,血結心下,陽氣下墮,陰氣卒上而不交,陰陽離居。身溫而汗出,氣復,反則 青身冷,此爲入臟即死,謂之屍厥。先以竹管吹左耳,極三度,又吹右耳如前,灸熨、斗 兩脅,以石菖蒲末著舌下及吹鼻中。又刺足大指內側,爪甲去端如韭葉,入一分,留三呼 謂隱白穴也,出之。又刺足心湧泉穴,如上法。又刺足中指爪上,令破,如上法,謂厲兌 也。又刺手大指內側,去端如韭葉。又刺手心主,謂中衝穴也。又刺掌後銳骨之端,謂神 穴也。又剔取頭左角之發,燒灰,酒服方寸匕,不能飲,灌之後,宜太乙神精丹。 太乙神精丹(方缺。) 若居常無苦,忽然如死,身不動,默默不知人,目閉不能開,口噤不能語,又或似有知 而惡聞人聲,或但如眩冒,移時乃寤,此由亡汗過多,血少,氣併血中,氣血爭,陰陽亂, 氣過血還則陰陽復通,而人乃寤,謂之鬱冒、血厥,此證多生婦人,男子亦有之,白微湯、 倉公散主之。 白薇湯 白薇(一兩)當歸(一兩)人參(半兩) 右爲散。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倉公散 瓜蒂藜蘆雄黃(研)礬石(火一伏時,研) 上等分爲末。以豆許吹鼻內,醒爲度。 若卒然昏冒無所知,或妄言語,此由暴驚,心無所倚,神無所歸,久不治,陰陽相併, 或陰氣併陽,陽氣併陰,令人九竅閉塞,狀類屍厥,菖蒲散主之。 菖蒲散 石菖蒲(一兩)麝香(一錢,研) 右爲細末。酒調服二錢,或飲亦得。 若忽然螈目不能語,喉中有聲,大便不通,胸滿欲嘔,或惡人聲,聞人聲則 驚,或時叫,此得之暴驚,氣積而不散,伏痰聚於中脘,溼漬於脾,久而脾氣既耗, 之,則風動四末,宜先吐之,以勝金丸,次宜玉壺丸,以大便利即止,有熱則脈洪數 鬱於心,鐵粉丸主之。 勝金丸(方缺。) 玉壺丸(方缺。) 鐵粉丸 鐵粉(二兩)硃砂(一兩,研)牛黃(研)天竺黃(研)鉛霜(研,各半兩)天 南星 右爲末,薑汁煮糊爲丸,如梧桐子大。生薑湯下五丸。 若素無疾,而暴得螈,發訖即如常,經隔月日又復如前,由陰陽失其常度,氣血 相併也,此謂之癎,宜龍齒丸、烏鴉散、獨活湯主之。 龍齒丸 牛黃(研)麝香(研,各半錢)羚羊角(剉)龍齒龍骨羊齒(火赤,各一 分)朱 砂(研,半兩)蛇退(炒)白僵蠶(炒,各一分) 右爲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飲下五丸,臨臥服。 烏鴉散 臘月烏鴉一箇,去足嘴大翅,用麝香一錢,填口內,以好紙通裹了,再用鹽紙和泥團了 候幹,炭火燒,煙盡取出爲末,更入麝香一錢,研和。飲調方寸匕,日二服。 獨活湯 獨活(一兩)細辛(去苗,一分)僵蠶(炒,半兩)牡丹皮(三分)防己(半 兩)紫菀 (去苗,一分) 右爲散。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若病人喜怒不常,獨閉戶牖而處,惡聞人聲者,蓋陽氣常動,因暴折而難決,肝膽氣鬱 而不伸,故令喜怒,謂之陽厥,宜鐵落飲,無食肉,及菖蒲散。 鐵落飲(方缺。) 菖蒲散(見前。) 若言語不避親疎,或棄衣而走,登高而歌,此思慮用心太過,神散不藏,又或悲哭,忽 忽不樂,神有餘則笑,爲狂,勝金丸主之。神不足則悲,露朱丹主之。 勝金丸(方缺。) 露朱丹 好硃砂(一兩,碎) 上用真琉璃器盛之,露四十九夜,陰雨不算數。研細,入牛黃半錢,研和,滴熟蜜珠子 丸如梧桐子大。空心人參湯下一粒。 若腫首,頭重足不能行,發則仆,此太陽厥也,烏頭湯主之。 烏頭湯(見前眩暈門。) 若喜怒嗌痛,不肉食,氣奔走上,刺足下中央之脈,血出而止。



痰飲

論曰:若咽中如炙肉臠,咽之不下,吐之不出,由胃寒乘肺,肺胃寒,則津液聚而成 痰,致肺管不利,氣與痰相搏,其脈澀,半夏濃朴湯主之。 半夏濃朴湯 半夏(湯洗七遍,五兩)濃朴(去皮,薑汁塗炙,三兩)茯苓紫蘇葉(各二兩) 右爲散。每服五錢,水二盞,生薑十片,同煎至一盞,去滓,食前溫服。 若心下盤旋,欲吐不吐,由飲癖停留不散,枳術湯主之 枳術湯 白朮(四兩)枳實(麩炒,去瓤,二兩) 右爲散。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食前溫服。 若腹滿,按之沒指,隨手而起,余與正水皆同,但四肢聶聶動,其脈亦浮,由肺氣久虛 爲風邪所客,氣不得運,百脈閉塞,氣結陰聚成水,謂之皮水,亦宜發汗,先以防己湯, 以大豆散。 防己湯 防己(三兩)人參(四兩)桂心(二兩)茯苓(四兩) 右爲散。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大豆散(方缺。) 若欬嗽,喘不得臥,麵浮腫,脈弦急或遲,由肺胃停寒,水聚成飲,支乘於心,氣不得 下,謂之支飲,宜先用十棗湯瀉之,後宜防己湯主之。 十棗湯 芫花(炒黑)甘遂大戟(各等分)大棗(十枚) 上先煮棗去滓,內前藥末。強人服一錢,虛人服五分。若病不除,再服,得快下利爲度 後以糜粥自養。 防己湯(見前。)



消證

論曰:消渴之病,其來有二,或少服五石湯丸,恣欲不節,不待年高氣血衰耗,石性獨 存,火烈焦槁,精血涸竭,其狀渴而肌肉消。又有積久飲酒,酒性酷熱,薰蒸五臟,津液枯 燥而血澀,其狀渴而肉不消。如解五石毒者,宜罌粟湯。欲止渴者,宜兔絲子丸。大渴而加 煩熱者,宜馬通散、栝樓粉。 罌粟湯(見前痺證門。) 兔絲子丸 兔絲子(不計多少,揀淨,水淘,酒浸三宿) 上控幹,乘潤搗,羅爲散,焙幹,再爲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食前飲下五十粒 一日二三服,或作散,飲調下三錢。《瑣碎錄》云:用酒侵曬於日中, 三兩日一換酒,用時洗去酒,濃煎湯飲。 馬通散(方缺。) 栝樓粉(方缺。) 若其人素渴飲水,一旦不飲不渴,小便日夜數十行,氣乏肉消脫,此消中,腎氣敗也, 茱萸丸主之。 茱萸丸 蓯蓉(洗,切,酒浸,焙)五味子(炒)山茱萸幹山藥(等分) 右爲末,酒糊爲丸,如梧桐子大。飲下三十粒,空心服。



疸病

論曰:黃膽之病,皆屬於脾,脾屬土而色黃,惡溼,溼勝則土氣不行而鬱,故發則真色 見。蓋黃膽本得之溼,瘀熱在裏,溼熱相搏,身必發黃。若先有留熱,而後爲溼氣所加,則 熱多而溼少,治之先導其熱。若先爲溼氣所乘,而後有熱,則溼多而熱少,治之先去其溼, 去其溼,則熱從而去。亦有因冷痞結,陰加於陽,上下氣不通,而脾氣不行,則陰氣鬱而生 溼,其狀胸中痞,嘔逆,時惡寒,當先除痞,利其小便,則溼自去,脈洪大,大便利加渴者 死。脈微小,小便不利,不渴則生。若病人一身悉黃,四肢微腫,胸滿不得臥,汗出如黃柏 汁,此由大汗出,卒入水中所致,苦酒湯主之。 苦酒湯 黃(五兩)芍藥桂心(取心,各三兩) 右爲散。每服五錢,水二盞半,苦酒半盞,同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若因他病未除,忽然一身麵目悉黃如橘,瘀熱在裏也,或因大熱以冷水洗之,溼熱相搏 薰蒸肌肉,謂之黃膽,柏皮湯主之,茵陳五苓散主之。 柏皮湯 黃柏黃連黃芩(各等分) 右爲散。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茵陳五苓散 茵陳(一兩)豬苓茯苓白朮(炒,各十八銖)澤瀉(一兩半)桂心(半兩) 右爲散。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若心下懊痛,足膝脛滿,小便黃,麵發赤斑,由大醉當風入水,溼加於熱,內蒸脾氣, 謂之酒疸。治屬飲家,茯苓半夏湯主之。 茯苓半夏湯 茯苓(四兩)半夏(二錢半,湯洗七遍)旋復花(三錢)甘遂(剉末,炒,一錢) 右㕮咀,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將甘遂末分二服,用藥汁半盞調服,以利爲度。 若脈浮腹滿欲嘔吐者,先吐之,瓜蒂散主之。脈沉,腹滿,大便秘,先利之,大黃丸主 之。 瓜蒂散 瓜蒂赤小豆秫米(等分) 右爲細末。粥飲調方寸匕,以吐爲度。 大黃丸 大黃(煨)葶藶(各等分) 右爲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蜜湯下十粒,以利爲度。



欬嗽

論曰:古書有欬而無嗽,後人以欬嗽兼言之者,蓋其聲響亮。不因痰涎而發,謂之欬 痰涎上下隨聲而發,謂之嗽,如水之漱盪,能漱其氣也。諸欬之原,其來雖各不同,其氣 至於肺而後發。若非其時感邪而發欬者,固因臟氣虛弱,抑或五行之氣,內相剋制。病作 治,無使傳注,不即治之,傳注他臟,遂至不起。然有因寒者,因風者,因熱者。風寒從 至,熱則從內起。風寒則諸經自受其邪,熱則臟腑薰蒸,乘而爲病,風則散之,寒則溫之 熱則調之、瀉之。因風者惡風,出風中則欬甚;因寒者,遇寒則劇;因熱者,得熱則發。 因外感風寒,不即治之,邪氣留淫日深,攻傷臟氣,一臟受極,遂傳其所不勝。如肺經受 久而不去,欬則右脅痛,不可轉側,遂傳之肝。肝屬木,肺屬金,金剋木,欬引左脅, 臥,臥則欬劇,遂傳之脾。脾,土也,爲木來剋,則大便鴨溏,甚則螈如癎狀, 腎屬水,爲土所剋則骨痿,不能起於床,手足浮腫,次傳之心則死。若因臟氣自 心乘於肺,急補肺而瀉心,補肺宜辛甘,瀉心宜苦。若脾熱薰蒸,但瀉其脾,治 肺以辛溫,謂之間傳,學宜知此。 若肺欬,惡風脈浮,小青龍湯主之。惡寒脈緊,杏子湯主之。微弱者,鍾乳丸主之。惡 熱喉燥,脈數甚則咯血,天門冬湯、杏子湯主之。孫氏《仁存活法秘方》:肺欬之狀,喘息 有音,甚則咯血。 小青龍湯(見前寒證門。) 杏子湯 杏仁(去皮尖)乾薑細辛(去苗)甘草(炙,各半兩)五味子桂心(各一兩) 右爲散。每服五錢,水二盞,棗一箇,同煎至一盞,去滓溫服。痰多者,加半夏半兩, 湯洗七遍。 鍾乳丸 鍾乳(銀石器內煮一時,研一伏時,一兩)紫菀(去苗及枯燥者,半兩)桑白皮(一 分,剉,微炒)款冬花黃(各半兩) 右爲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飲下三十丸,食前服。 天門冬湯 天門冬(去心)紫菀(去苗及枯燥者,焙)知母(焙,各一兩)桑白皮五味子桔 梗 (各半兩) 右爲散。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欬血者,阿膠半兩,炒燥。大便澀 而喘,加葶藶半兩。 若心欬,脈浮惡風,桂心湯主之。惡寒,時口噤,脈緊大,附子細辛湯主之。惡熱脈疾 小便赤澀,茯苓湯主之。 桂心湯孫氏《仁存活法秘方》云:心欬之狀,上引心痛,喉介介然如梗,甚則咽喉腫 痛,脈浮惡風,宜桂心湯。 人參桂(取心)白茯苓(各一兩)麻黃貝母(炒,各半兩)遠志(去心)甘 草(炙 各一分) 右爲散。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附子細辛湯 附子(炮,去皮臍)細辛(去苗,各半兩)人參菖蒲(各一兩)甘草(炙, 半兩) 五味子(二兩) 右爲散。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茯苓湯 茯苓麥門冬(去心)黃芩(各一兩)秦艽(去土)柴胡(去苗,各半兩)杏 仁(去皮 尖,一分) 右爲散。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若肝欬,惡風脈浮弦,射幹湯主之。孫氏《仁存活法秘方》云:肝欬之狀,欬則兩脅 痛,甚則不可轉側,轉側兩脅下滿。惡寒脈浮緊,五味子煎主之。惡熱脈疾,目赤頭眩, 百部丸主之。 射幹湯 射幹麻黃(去根節,各半兩)五味子半夏(湯泡七遍,各一兩)款冬花(二兩) 右爲散。每服五錢,水二盞,薑五片,同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五味子煎 五味子(五兩)桂(取心,一兩)川烏頭(炮,去皮臍,一兩) 右爲末,水五升,煎至一升,絞取汁,用好蜜二兩,再熬成膏。溫酒化彈子大,食前服 百部丸 百部(八兩,爲細末)生地黃(五斤,取汁,熬成膏) 上將地黃膏和百部爲丸,如梧桐子大。飲下三十粒,食後服。 若脾欬惡風脈浮緩,麻黃濃朴湯主之。孫氏《仁存活法秘方》云:脾欬之狀,欬則右 脅下痛引肩背,痛甚則不可以動,動則欬劇。口中如含霜雪,中脘隱隱冷,惡寒脈緊弱, 溫中丸主之。大便堅,從腹上至頭發熱,脈疾,茯苓丸主之。 麻黃濃朴湯 濃朴(去皮,薑汁塗,炙)麻黃(去根節)杏仁(去皮尖)橘皮(洗,各一兩)甘 草( 炙)半夏(湯洗七遍,各半兩) 右爲散。每服五錢,水二盞,薑五片,同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溫中丸 乾薑半夏(湯洗七遍,各一兩)白朮(二兩)細辛(去苗)胡椒(各半兩) 右爲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米飲下三十粒,食前服。 茯苓丸 茯苓黃芩(各一兩)五味子(半兩)半夏(湯洗七遍,切,薑汁浸,焙,半兩)橘 皮 (洗,一兩)桔梗(半兩) 右爲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米飲下三十粒,食後服。 若腎欬惡風脈浮,白前湯主之。孫氏《仁存活法秘方》云:腎欬之狀,欬則腰背相 引疼痛。惡寒,唾冷沫,小便數,脈緊,椒紅丸主之。惡熱,骨間煩疼,地骨皮湯主之。 白前湯 白前細辛(去苗)川芎五味子(各一兩)麻黃(去根節)芍藥桂(取心, 各半兩) 右爲散。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椒紅丸 椒(去目,炒出汗,半兩)款冬花紫菀(去苗及枯燥者)乾薑(各一兩)礬石 (火 一伏時)附子(炮,去皮臍)細辛(去苗)皂莢(去子,酥炙,各半兩) 右爲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米飲下三十粒,食前服。 地骨皮湯 地骨皮百部(各二兩)芍藥赤茯苓(各一兩) 右爲散。每服五錢,水二盞,竹葉十片,同煎至一盞,去滓,食後溫服。 若顴骨赤,大如錢,日晡發熱者死。若潮熱有時,五心煩熱,搏於營衛,不欬者易治, 脈促澀者難治,青蒿煎、柴胡芍藥湯主之。 青蒿煎 青蒿(汁,一升)人參麥門冬(去心,各一兩) 上將二味爲末,用青蒿汁同熬成膏,丸如梧桐子大。飲下二十粒,食後服。 柴胡芍藥湯 柴胡(去苗)芍藥(各一兩)地骨皮石膏(各半兩) 右爲散。每服五錢,水二盞,小麥五十粒,同煎至一盞,去滓,食後溫服。 若但嗜臥,飲食不榮肌膚,或不能食,心腹虛脹滑泄,背膂牽急,勞倦不能動止,或因 大病後,或因下利後不復常,得之於脾。脈弦大者不治,四肢煎厥,亦謂之肉極,炙肝散、 白朮丸主之。 炙肝散(見前氣證門)。 白朮丸 白朮橘皮(洗,各一兩)濃朴(去皮,薑汁塗,炙焦)人參(各半兩) 右爲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米飲下三十丸。 若欬嗽如膿涕,或微喘急,短氣,脅下痛,皮膚乾燥,動則欬極,由形寒飲冷傷於肺經 久嗽不已則肺枯燥,令人先寒後熱,脈弱者可治,或緊或弦者不可治。



喘證

論曰:凡人一呼一吸謂之息,呼出心肺,吸入腎肝,呼吸之間,脾受其氣,則營衛行陽 二十五度,行陰亦二十五度,而周身之氣,無過不及。若藏氣乘併,則榮衛不能循常,氣過 周身失度,不能隨陰陽出入以成息,故促迫而喘,諸氣併上於肺,肺管隘,則氣爭而喘也。 其始或因墜墮恐懼,恐則精卻,精卻則上焦閉而氣不行,氣不行則留於肝,肝乘於肺,此喘 出於肝也。或因驚恐,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氣亂而氣乘於肺,此喘出於心也。或因渡 水跌仆,腎氣暴傷,腎氣乘肺,此喘出於腎也。或因飽食過傷,動作用力,穀氣不流行,脾 氣逆而乘肺,此喘出於脾也,團參散主之。 若喘而發熱,頸脈皆動,日漸瘦削,由客熱乘肺,或因飲食失宜,氣不轉而氣急,誤服 熱藥,火氣薰肺而遂喘,頰赤咽燥,其脈細數,治屬骨蒸,小建中湯、天門冬湯主之 團參散 人參(一兩)桑白皮(剉,炒,二兩)大腹皮(剉,炒,一兩)麥門冬(去心, 一兩) 橘皮(洗,一兩)吳茱萸(炒)檳榔(剉,炒)芫花(炒)附子(炮,去皮臍)澤 瀉(各半 兩 實(麩炒, 去瓤,半兩)白朮(半兩) 右爲細末,薑汁煮糊爲丸,如梧桐子大。米飲下二十粒,食前服。 小建中湯 芍藥(六兩)桂心(三兩)甘草(炙二兩) 右爲散。每服五錢,水二盞,生薑三片,棗二箇,同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天門冬湯 天門冬(去心,一兩)馬兜鈴百部(各半兩) 右爲散。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若喘嗽時血出,四肢懈怠,脈浮大而沉,由腎氣上併於胃,氣道壅塞,血無所行而散溢 於脾,精不化,上不勝下,脾之絡脈外絕,去胃外歸陽明,白朮丸主之。 白朮丸 麥門冬(去心)人參茯苓白朮澤瀉生地黃(焙)大豆卷(各一兩)桑白皮(炒,二兩) 右爲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米飲下三十粒,食前服。 若病人不臥,臥而有所不安則喘者,臟有所傷,精有所寄,故不得臥而喘,肺氣盛,脈 滿大也,牡蠣散主之。 牡蠣散 用左顧牡蠣,文片色白正者二兩,先杵爲粗末,以幹鍋子盛,火燒通赤,放冷,研爲細 末。每服一錢,濃煎鯽魚湯調下,不拘時。鯽魚重四兩者一箇,去鱗肚,濃煎,煎時不許動。 若欬嗽逆,倚息喘急,鼻張,其人不得仰,咽中作水雞聲,時發時止,由驚憂之氣蓄而 不散,肺氣鬱,或因過飽勞傷,氣上行而不能出於肺,復遇寒邪,肺寒則諸氣收聚,氣緩則 息,有所觸則發,經久則不能治,杏子散主之,及灸腎百壯。 杏子散 杏仁(去皮尖,麩炒黃色,研成膏)麻黃(爲末,等分) 上研和。煎橘皮湯,調二錢匕。 玉腋散 人參川芎茯苓桂心(各一兩)馬兜鈴(半兩)知母貝母(炒)杏仁(去 皮尖) 葶藶(炒) 二兩)橘 皮(洗,一 右爲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棗一箇,煎至一盞,去滓,食前溫服。 若喘息肺鳴而痿蹶,由有所失亡,所求不得,氣鬱而肺熱葉焦上舉,是謂肺痿,阿膠丸 主之。 阿膠丸 天門冬(去心)桔梗生乾地黃(焙)阿膠(剉,炒燥)桑白皮(剉,炒)麥 冬(去心) 柏子仁(炒,研,各半兩)甘草(炙,一分) 右爲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水一盞,煎至七分,食後溫服。



嘔吐

論曰:嘔吐者,由清濁不分,中焦氣痞。若心下牢大如杯,或時寒時熱,朝食則暮吐, 暮食則朝吐,關脈弦緊,弦則爲虛,緊則爲寒,虛寒相搏,此名爲格,與關格同也,是謂反 胃,青金丹、朴附丸主之。 青金丹 硫黃水銀木香(末) 上將硫黃水銀二味同研,令不見水銀星子爲度,合木香再研,用生薑汁煮糊爲丸,如梧 桐子大。米飲下三粒,食後服。 朴附丸 濃朴(去皮,剉作小塊子)附子(炮,去皮臍,剉作小塊子,各一兩)生薑(八兩, 去 皮取汁) 上將二味,以薑汁同煮,盡汁爲度,焙幹爲末,酒煮和丸,如梧桐子大。米飲下三粒, 食前服。 若心中溫溫常欲嘔,聞食吐酸,由宿寒在胃,不能運水穀,中腕成痰,其關弦,脈小而 短,白朮丸、大半夏湯主之。 白朮丸 白朮(三兩)半夏(湯洗七遍,二兩)橘皮(洗)乾薑(各三兩)丁香(一兩) 右爲細末,薑汁煮糊爲丸,如梧桐子大。薑湯下三十丸,食前服。史氏《指南方》無橘 皮。 大半夏湯 半夏(一升)人參(一兩)白蜜 右爲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半盞,加白蜜少許,食前服。 若心上汪洋嘈煩,頭目時痛,胸中不利,或嘔膽汁,大便或利或秘,喜渴,此中脘伏痰 旋復丸主之。 旋復花丸(見前熱證門。) 若心下虛滿,不入飲食,時時欲嘔,嘔無所出,短氣,由他病瘥後,復爲寒邪傷氣 氣寒則不能食,胃無穀氣以養,其脈微弱,大藿香散主之。 大藿香散 藿香葉人參茯苓桔梗木香桂(取心)白朮(各半兩)半夏(湯洗七遍, 爲末 半兩,薑汁和成餅子,陰幹)枇杷葉(十片,刷去毛) 右爲末。每服三大錢,水一盞,炒薑絲一分,與藥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劉孟 容《瑣碎錄》名藿香湯。 若心下煩,不喜熱物,得熱即嘔,喜渴,由胃受邪熱,胃熱則氣濁,陰陽渾亂,其脈虛 數,或細而疾,竹茹湯主之。 竹茹湯 竹茹橘皮甘草半夏赤茯苓麥冬人參枇杷葉 上加薑棗煎,胃寒去竹茹麥冬,加丁香,實火去人參。 若心下悶亂,嘔吐不止,臥起不安,手足躁擾,水漿不下,由冷熱不和,邪正相幹,清 濁不分,陰陽錯亂,喜冷者因熱,惡冷者因寒,名曰霍亂。其脈弦大者,寒也,大理中湯、 半硫丸主之。其脈數疾者,熱也,小藿香散、青金散主之。 大理中湯(方缺。) 半硫丸 半夏(湯洗七遍,焙,爲末)硫黃(研,等分) 上研細,生薑汁煮糊爲丸。米飲下三十丸。 小藿香散 丁香枇杷葉(去毛)幹葛赤茯苓藿香葉甘草(各等分) 右爲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三片,同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青金散(方缺。) 若卒然嘔吐,胸中痞悶,氣不下行,由飲食過傷,胸氣滯而不轉,胃中爲濁,逆行則吐 其脈沉疾,金汁丸主之。 金汁丸(方缺。) 若痛而嘔者,此寒氣客於腸胃,腸胃得寒則聚沫,聚沫則痛,痛則氣逆,逆則津液反出 而嘔,其脈緊細而滑,粳米湯主之。 粳米湯 附子(炮,去皮臍,切片子,半兩)半夏(湯浸七遍,切片子,二兩半)甘草(炙, 剉 碎,一兩)陳粳米(二兩半) 上拌和,分作十二服。每服用水三盞,薑十片,同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若因嘔而噦者,吳茱萸丸主之。 吳茱萸丸 吳茱萸(炒,一兩)橘皮(洗,二兩)附子(炮,去皮臍,半兩) 右爲細末,白麵糊爲丸,如梧桐子大。飲下二十粒,食前服。



小便

附大便 論曰:小腸爲受盛之腑,傳導水液,若始覺小便微澀赤黃,漸漸不通,小腹膨,由 心經蘊熱,傳於小腸,小腸熱,則滲於脬中,脬辟而繫轉,診心脈大而牢,用葉散,或 石葦湯主之。 葉散 裹茶葉(一兩,燒灰)滑石(半兩,研) 右爲細末,沸湯浸服。或小便暴不通,點好茶一杯,入生油三兩,點飲之。 石葦湯 石葦(去毛,剉)車前子(剉,車前葉亦可,等分) 上濃煮汁飲之。若腹脹,溺溲不得,好臥屈膝,陰縮腫,此厥陰之厥,加赤茯苓、黃芩 分兩如前。 若卒暴小便不通,臍腹膨急,氣上衝心,悶絕欲死,由忍尿勞役,或從驚恐,氣無所伸 乘併膀胱,氣衝脬繫不正。診其脈,右手急大,蔥白湯 蔥白湯 橘皮(洗,三兩,切)葵子(一兩)蔥白(三莖,切) 上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固脬丸 茴香(炒,一兩)桑螵蛸(炒,半兩)兔絲子(揀淨,酒浸一宿,乘潤搗爛,焙幹, 二 兩)戎鹽(炒一分)附子(炮,去皮臍,半兩) 右爲細末,煮糊爲丸,如梧桐子大。飲下三十粒,空心服。 若小便純血,血下則凝,亦無痛處,短氣,由陽氣不固,陰無所守,五液注下 脈散澀欲絕而身冷者死,蓯蓉丸主之。 蓯蓉丸史載之《指南方》:治虛勞溺血,加桑螵蛸半兩,炙焦,酒糊爲丸,鹽湯下。 兔絲子(揀淨,酒浸一宿,乘潤搗爛,再焙)肉蓯蓉(洗,切,焙)鹿茸(去毛, 截片 酥炙)乾地黃(等分) 右爲細末,煮糊爲丸,如梧桐子大。飲下三十粒,空心服。 若大腸爲傳導之官,變化出焉。如大便不通者,津液燥也。慎無以烈藥,宜紫蘇丸主之 紫蘇丸 紫蘇子(去皮,研)橘皮(洗,各二兩)知母(一兩) 右爲末,用生薑汁調成稀膏,於重湯上煮,不住手攪,候可,丸如梧桐子大。蜜湯下三 十粒。



婦人科

四物加桂湯治忽然寒熱。 川芎當歸(洗,焙)芍藥地黃(焙)桂心(等分) 右爲散。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史載之《指南方》內無川芎。 葶藶丸治先因小便不利,後身麵浮腫,致經血不行,此水乘於血,名曰水分。 甜葶藶(炒)續隨子(去皮,研,各半兩)幹筍(一兩) 右爲細末,熟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煎扁竹湯下七粒。如大便利者,減葶藶、續隨子各一分,加白朮半兩,食後服。 牡丹丸治經候時行時止,或淋漓不斷,腹中時痛,其脈沉澀,由寒熱邪氣客於胞中, 留而爲血滯,當有所去乃愈。 大黃(蒸)附子(炮,去皮臍)茯苓牡蒙牡丹皮桔梗(各二兩)芎人 參濃 朴(去皮,薑汁塗,炙)當歸(焙,各半兩)甜葶藶(炒,各二兩)椒(去目,炒出汗,半兩)虻蟲(去頭足翅,五十箇)吳茱萸(炒)柴胡(去苗)乾薑桂(去心, 各半兩) 細辛(去苗, 右爲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酒下十粒,未知,加至二十粒,食後服。 小薊湯治經候過多,遂至崩漏,色鮮明如水下,得溫則煩,至於昏悶,其脈數疾微小 爲順,大者逆,由陰虛陽搏,爲熱所乘,傷於衝任,血得熱則流散,衝任不能收也。 小薊莖葉(洗、切、研,服汁,一盞)生地黃汁(一盞)白朮(半兩,細剉) 上以水一盞同煎。取一半,去滓,分二服。 人參白朮散治婦人經候不來,身如病而無病,脈滑大而六位俱勻,謂之陰搏陽,有子 也。精神如故,惡聞食臭,但嗜一物,或大吐,時吐清水,此名惡阻,毋作他病治之。 白朮(一兩)人參(半兩)丁香甘草(炙,各一分) 右爲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 秦艽散治胎動不安。 秦艽阿膠(炒)艾葉(等分) 右爲散。每服五錢,水二盞,糯米百粒,同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白朮散治姙娠麵目腫,如水狀。 橘皮(洗)大腹皮茯苓生薑(各半兩)白朮(一兩) 右爲末。飲調方寸匕,食前服。 兔血散治難產最要,臨產服之。 臘兔血 上用蒸餅,切片子,蘸血陰幹爲末。煎乳香湯,調服二錢。 半夏散治胎死腹中,其母麵赤舌青者是。 半夏(湯洗七遍,薄切片,薑汁浸三日,炒乾) 右爲末。溫酒調下一錢。不能酒,用湯。亦治橫生逆產。 桃仁湯治惡露頓絕或漸少,腰重痛,下注兩股,刺痛如錐刀刺,此留血於經絡,不即 通之,大有痛處必作癰腫。 蘇木地黃桃仁(去皮尖,炒,各半兩)虻蟲(去頭足翅,炒)水蛭(炒,各三 十枚) 右爲散。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惡露行即住服。 五香湯治同前。 木香丁香沉香乳香麝香升麻獨活連翹桑寄生木通(各二兩)大 黃( 一兩) 右爲散。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食後溫服。 沒藥丸治惡露方行,忽然斷絕,驟作寒熱,臍腹大痛,胸中如以針刺,此大有蓄血留 於經絡。 當歸(焙,一兩)桂心芍藥(各半兩)沒藥(一分)桃仁(去皮尖,炒,一分) 虻蟲 (去頭足翅,炒)水蛭(炒,各三十枚) 右爲細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醋湯下三丸。 皂角散治乳婦吹奶,由哺兒時,鼻氣衝乳中,忽然腫硬痛急,手揉,服皂角散、栝樓 散及敷藥。不即治之,結癰膿,能殺人。 皂角(燒,細研)蛤粉(研,等分) 上研細,熱酒調一匙或半錢,急以手揉之,取軟爲度。 瓜子湯治腸頭如以針刺,連穀道。又因痔痛,小便如淋狀,時寒時熱,此由產時用力 氣併腸間。亦由陰虛,邪熱乘客留聚腸間,熱結恐成腸癰。 袁當時《大方》云:崔左丞屢用有效。 薏苡仁(炒,四兩)桃仁(去皮尖)牡丹皮(各三兩)瓜子(一兩) 右爲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皇清嘉慶十有三年歲在著雍執徐陽月照文張海鵬較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