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左司笔记 (四库全书本)/卷20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十九 卷二十 杂识
作者:吴暻

始易曹为部唐置左右司属尚书省其后遂尊部而卑司

矣周礼䟽云司者以各主一官不兼群职故言司也则司

之名周已有之然周官司徒司马司寇司空以至司会司

书之类盖上下皆得称司非若近代部司之尊卑判然也

史记平凖书所忠言世家子弟富人或斗鸡走狗马弋猎

博戏乱齐民乃征诸犯令相引数千人命曰株送徒入财

者得补郎郎选衰矣汉武时郎官之贱乃至于是此卜式

之所以不愿为郎也

汉故事尚书郎以令史久缺补之光武始改用孝廉为郎

京兆丁卯称疾不就诏问实病羞为郎乎对曰臣实不病

耻以孝廉为令史职耳光武怒曰虎贲灭头杖之数十诏

问欲为郎否即曰能杀臣者陛下不能为郎者臣中诏遣

出竟不为郎盖东汉初之尚书郎与全史等自分六曹之

后而郎渐贵矣

汉书天文志南官二十五星曰哀为郎位故有郎官上应

列宿之语馆陶公主以天潢之戚为子求郎而明帝不许

东汉侍郎官之重如此

汉制尚书郎主作大书起草更直于建礼门内台给青缣

白绶被锦被帷帐通中枕火官供食物汤官供饼饵五日

一羹食下天子一等给指使二人女侍史二人执香炉香

囊从入台护衣服省中皆胡粉画古贤列女以丹漆地谓

之丹墀尚书郎握兰含鸡舌香奏事月赐赤管大笔一双

隃麋墨一故御史左丞侍御史行复道中遇尚书丞郎皆

避车执板住揖丞郎坐车举手礼之车过乃去晋宋闲尚

郎官上朝及下禁断行人其优异之礼如此自废尚书省

专归六曹而郎官遂卑今人每用建礼丹墀握兰含香以

为文章掌故则直是文人假借之辞耳

南史王筠传筠仕为尚书殿中郎王氏过江以来未有居

郎署或劝不就筠曰陆平原东南之美王文度独步江东

吾得此踪前人何所多恨乃欣然就职盖六朝之郎官入

第六品贵族子弟皆耻居之唐毕𫍯为仓部郎中时论以

为辱𫍯沛然如处美官无异言宰相知之还职方郎中则

唐代专以户部为耻矣

员外之官唐时本为冗秩旧唐书李峤传峤为吏部时志

欲曲行私惠冀得复居相位奏置员外官数千人中宗神

龙中大置员外官二千馀人宦官超迁七品以上员外官

又将千人盖自京师及诸州皆有员外又有谓之员外置

同正员者至肃宗朝乃渐减之乾道二年诏员外官上州不得过五人中州不得过

四人下州不得过三人上县已上不特过一人东坡诗云逐客不妨员外置盖指

诸州之员外而非六曹之员外矣

主事自汉魏以来皆为掾史之其职甚卑后汉范滂迁

光禄主事汉光禄勲有南北庭主事主二署之事执公仪诸光禄勲陈蕃蕃

不止之滂怀恨投板弃官而去后郭林宗为之言蕃乃谢

之其他如张霸戴封戴就公沙穆并以孝廉为光禄主事

宋书百官志中书下有主事本用武官宋初改用文吏后

魏有主事令吏至隋炀帝时始去令史之名但曰主事唐

代并以流外为之刘祥道上䟽言比来选补主事皆取旧

任流外有刀笔之人纵欲参用士流皆以俦类为耻望稍

清其选事竟不行宋史职官志主事犹在录事之下令史

之上至明时始以进士选授而主事一官遂为士大夫清

资华选古今之异同如此

洪迈容斋随笔云宋郎中皆以知州资序迁授不及者为

员外郎吏部拟吿身细衔则直书之其兼权者初曰权某

部郎官入街及文书皆曰权员外郎已是他部郎中则曰

权郎中绍兴末云权郎官者非也至于尚左侍右之名遂

入除目皆小吏不谙𤍨故事驯以致然书之记注为不美

杜氏通典云唐初户部居礼部之后武后时置天地四时

之官以户部为地官由是遂居礼部前今之六部次第皆

自武后始也

唐户部与吏部邻司时吏部移牒令户部列棘以备交通

吕太一为戸部员外郎答曰眷彼吏部铨总之司当须𥳑

要清通何必设篱树棘今制吏部二部并列阙东而中穿

一通衢限之岂亦古人篱棘之义耶

唐国史补云郎官故事户部分两赋吏部为省服礼部为

南省舍人考功度支为振行比部得廊下食以饭从者曰

比盘二十四曹呼左右司为都公省下语曰前行祠屯不

博中行都门下行刑戸不得前行驾库此诸曹题目也

注六尚书兵部吏部为前行刑部户部为中行工部礼部为后行行縂四司以本行为头司馀皆子司

唐故事度支案郎中判入员外判出侍郎总统押案而已

贞元以后方有使额也今则郎中员外主事总理之不分

判入判出之名

唐高宗初改民为戸盖避太宗庙讳也龙朔中复改户部

曰司元度支曰司度金部曰司珍仓部曰司庾天宝中复

改金部曰司金仓部曰司储会昌中又有诸行郎官本行

郎官户部巡官之名新唐志云自以诸行郎官判钱谷而

户部度支失其职矣

唐王琚佐明皇平内难为户部尚书帝于琚眷委特异豫

大政事号内宰相宋初三司之职盖沿五代制置使而设

总国计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顶一归三司位亚执政目

为计相后之称户部为内相计相者本此

唐书卢纶为户部郎中有诗名贞元中与李端司空𥌓之

徒名为贞元十子韦维为户部郎中善裁剖宋之问为员

外郎善诗时称户部二妙其后要家势人以仓驾二曹为

辱转相沿习而才人俊士遂耻居钱谷之职当故明嘉靖

之际台阁文章渐就衰薾及王李辈出而郎署风流为之

一振然白云酬唱都在西曹而卢宋之迹盖寥寥无继云

历代官户部者史传所书不可胜数而其居职立身可为

后世法者则有如晋杜预为度支尚书内以利人外以救

边备物置用济当时之急者五十馀条张华为度支尚书

有王佐之材吴隐之为度支尚书以竹蓬为屏风坐无毡

席所得禄才留身粮馀悉分赡宗族唐李绛为户部侍郎

宪宗问曰户部比有进献至卿独无何也绛曰将户部钱

进入内藏是用官物以求结私息上嘉其直牛僧孺为户

部侍郎初韩弘入朝父子俱卒穆宗命中使阅其宅簿以

付家老而簿上具纳赂之所唯于僧孺官侧朱书曰某月

日送牛侍郎物若干不受穆宗大悦寻命为相宋李常为

户部尚书常文士少吏干或疑不胜任以问司马光光曰

此人掌邦计则天下知朝廷非急于征利贪吏望风掊克

之患庶几少息柳约权戸部侍郎感激奋厉悉力尽言凡

例外宣索皆执奏以进王彦威为户侍判度支彦威于儒

该邃亦善吏事但经总用出入米盐非所长也凡此数公

行事之卓卓可传者如此至于郎官卑秩职各有司正已

持法亦可佐尚书侍郎之所不远则有如隋高构为民部

郎中时有叔侄争嫡尚书省不能决构断而合理上以为

能赐米百石由是知名唐武儒衡为户部郎时皇甫鏄以

宰相领度支剥下益上儒衡上䟽论列气岸高雅论事有

风采孟𥳑为仓部员外郎时王叔文为户部侍郎𥳑为其

属中立正色凝然不附宋辛次膺监诸司审计院未尝登

权要门王师愈为金部郎数召对言事孝宗时赐书褒美

之时尚书杨炎取诸郡积逋缗钱七百万付金部使督之

师愈曰此钱徒有名耳督之未必有得而文移一下所扰

不知几何人且中外一体若邦计未裕不若归诚君父以

幸宽勉岂宜举此虚籍以罔上而病民也持其事不下观

此则后世之唯诺成风苟幸无罪者此亦未知国家之大

体矣

洪迈容斋随笔云绍兴中抄本班朝录一编即今之缙绅便览

尚书郎正员止四人其他权摄者亦只六七人耳因记昔

为礼部时同舍郎二十人皆正官政和末郎员冗滥至于

五十有五侍御史张朴奏十有一人其略云才品甚下赵

操卑污有如汪师心者性资茸阘柔侫取容有如黄愿汪

希旦者浅浮躁妄为胥辈所轻有如李庄者轻侻喧嚣漫

不省职有如李扬者麄冗不才褊忿轻发有如成禔者人

才碌碌初无可取有如张高者志气衰落难与任事有如

常瓌者大言无当诞诡不情有如梁子诲者资望太轻士

论不厌有如叶椿唐作求吴直夫章行李与权王良钦强

休甫者乞行罢斥从之今日郎官之选每曹多至百五六

十人自京察之典数年不行而闲岁甄别惟去其衰悖尤

甚者数人观此十六人之行事可为炯鉴矣

唐白居易长庆集有初除户曹诗元稹和诗本注云乐天

为拾遗岁满当迁听自择官乐天请以翰林学士兼京兆

户曹参军诏可考元白二公诗盛称户曹禄廪之厚欣幸

之气形于篇什可见唐代承平气象

唐郎中不自员外郎拜者谓之土山头景云中赵谦光自

大理正使迁户部郎中时员外郎韦陟遂戏咏日员外由

来美郎中望不优宁知粉署里翻作土山头盖唐之重资

序如此赵璘因话录云唐韦燠辞判户部归谓甥侄云已

让版使矣宋周必大除李本制云俾参版部之繁盖本于

古来父子兄弟有累居户部者诗缁衣小序云郑武公父

子并为周司徒善于其职魏明帝欲用安平王司马孚为

度支尚书顾问左右曰有兄风否答曰似兄帝曰吾得司

马懿一二人复何忧唐韦叔谦后至郎中者数人世号郎

官家韦维在户部日常莳柳于庭及虚心兄弟居郎署对

之䡄敛客宋淳化中张正子郁并仕为户部郎中世尚儒

学号书楼张家此历代户部佳话也

唐国史补云元和末有敕申明父子兄弟无同省之嫌自

是杨于陵任尚书其子嗣复历郎署兄弟分曹者亦数家

今则父子兄弟皆回避同曹官而从昆弟不与焉

洪迈容斋续笔云明皇时宇文融韦坚杨矜王𫟹皆以聚

敛进然其职不出户部也杨国忠得志乃以御史判度支

权知太府卿及两京司农然犹未立判使之名也肃宗朝

兵兴费广第五琦刘晏始以户部侍郎判诸使因之牂相

于是盐铁有使度支有判元琇班宏裴延龄李巽之徒踵

相蹑遂浸浸以他官主之宪宗季年皇甫鏄由判度支程

寻由盐铁使并命为相逮乎宣宗率由此𡍼大用焉植裴

休夏侯孜以盐铁卢啇崔元式用墀崔龟从萧邺对琢以

度支魏扶魏谟崔谨由蒋伸以户部由是计相不可胜书

矣惟裴度判度支上言调兵食非宰相事请以归有司其

职量宏正不可同日语也

钱谷之任固宜通达国体而学问之道不可不讲唐萧昊

尝与严挺之称伏腊为伏腊挺之曰省中岂容有伏猎侍

郎乎乃出之贞观中敕下度支求杜若省郎以谢眺诗云

芳洲采杜若乃责坊州贡之当时以为笑此可为不知书

者之戒

会计之吏小及锱铢细极圭禄亦已甚矣而至银有逡巡

之名米有截糊逗遛之号此固前史所未见也

汉书刘何传引诗云密勿从事莫敢吿劳颜师古注云密

勿犹黾勉之义杜甫诗云经纶固密勿犹祖其说后世遂

误用为禁密之意流传已久不自知其侼缪殊甚也

汉书食货志三考黜陟馀三年食进业曰登再登曰平馀

六年食三登曰太平二十七岁遗九年食然后王德流洽

礼乐成焉盖太平之义本此后人习用古语而不知其近

出自汉书读书之不可轻忽如此

本朝档子折子片子之名前代无之凡各部院衙门书写

文卷存之以偹稽考者曰档子百司奏事不具章䟽者曰

折子各衙门相往来传问非大事不用移咨者曰片子梦

溪笔谈云唐枢密使自禁中受者出付中书谓之宣中书

承受录之于籍谓之宣底今史馆中尚有故宣底二卷如

今之圣语簿此即档子之类也又云中书敕小事则发头

子唐中书指挥事谓之堂帖子曾见唐人堂帖宰相签押

格如今之堂札子此即片子之类也欧阳公归田录云唐

人奏事非表非状者谓之榜子亦谓之录子今谓之札子

凡群臣有司上殿奏事两制以上非时有所奏陈皆用札

子此即折子之类也又今各衙门有事急于上闻者曰绿

头牌平行衙门文书曰移咨小衙门曰札付科道衙门两

行者皆曰手本其馀祭杞朝仪移知都察院太常寺鸿胪

寺者唯称报单而已

诸司文书未行者吏书稿质之郎中以下曰看稿稿定判

行曰稿片子吏复书所判事质之堂官曰说帖其已行者

吏受而书于籍曰堂行簿古者簿书皆用竹𥳑后世始用

𥿄代之周礼司书主会计之簿书郑注云簿书者古有𥳑

策记事若在君前以笏记事后代用簿簿今手版故云吏

当持簿也盖今之判行文稿及诸册籍若古之手版簿书

六科衙门每日检阅章奏由内阁奉旨发科者事关某部

则由某科发之曰科抄定限二十日完结各直省咨呈定

限三十日完结每月总会一月之事于科道衙门注销此

定例也

六曹文书姓名下皆画一押或用名字或用暗记相习为

常莫知所始按欧阳修集古录有五代时帝王将相署字

一卷盖皆草书其名也岳柯古冢盆杵记言得晋永宁元

年梵有匠者姓名下有文如押字则晋已有之南北朝帝

王画敕及臣下书䟽皆自署名魏书崔元伯尤善行押之

书特画猜巧而不见遗迹北齐书库狄干不知书署名为

干字逆上画之时人谓之宰锥陈书萧引善𨽾书高宗常

披奏事指引署名曰此字笔势翩翩如鸟之欲飞北齐后

主纪开府千馀仪同无数领军二十连判文书各作花字

不具姓名莫知谁也北史谓之依字则是花字之名自北

齐始之矣黄伯思云魏晋以来法书上押字皆题名于首

尾𥿄缝闲或谓之押缝或谓之押尾后人花押盖沿于此

癸辛杂识云古人押字谓之花押印是用名字稍化之如

韦陟五云体是也唐国史补宰相判四方之事有堂帖以

次押名曰花押归田录云学士院用咨报不书名但当直

学士押字而已今俗为草书名为押字梦溪笔谈云中书

札子宰相押字在上次相及参政以次何下枢密院札子

枢长押字在下副贰以次向上以次为别又云热状白𥿄

书宰相押字他执政具姓名进草即黄𥿄书宰臣执政皆

于状背押字堂检宰执皆不押唯宰属于检背书日堂吏

书名用印此拟状有词宰相押检不印此其为异也容斋

随笔云浯溪石上有熙宁间柳应辰大押字题云押字起

于心心之所记人莫能知则是名字暗记盖各有所本云

按柳又有诗刻石云浯溪石在大江边心记闲将此地镌自有后人来屈指四千六百甲寅年则花字亦可谓之心

顾炎武日知录云韩非子言田婴令官具押券斗石参升

之计三国志少帝纪注及魏氏春秋并云魏少帝欲杀司

马文王大将军已书诏于前优人云午等唱曰青头鸡青

头鸡盖青头鸡者鸭也劝帝押诏书耳则是押字自战国

三国时已有之又不始于后世也

大中祥符五年诏尚书丞郎两省给谏知州府而本部

郎中员外郎及两省六品以下官有充本路转运使副者

州府所申状并止签案检令通判以下具衘供申张录以

礼户尚书知昇州上言臣官忝六曹祠部乃本行司局而

例申公状似未合宜望除申省外其本行曹局止签案检

从之盖宋时重从官之体如此今自六部侍郎外迁督抚

者文书至本部皆曰咨呈盖即宋之公状也

西京杂记云冯元理善算回箸知二国之粟不差升斗

唐崔仁师为度支郎中书奏度夫财物奏数千言手不执

本太宗隆之令杜正伦斋本与仁师对唱一无差殊宋徐

宋说在度支会右曹全部皆阙官固令兼领三曹宗说素

有心计于天下经赀出入盈缩之数莫不通知老吏为之

敛手汪大献干办行在粮料院文书盈几目不给视公闲

摘一二无不切中此虽天授而亦可为漫不省事者戒

蔡质汉旧仪云尚书郎剧迁二千石或刺史其公迁为县

令秩满自占县去诏书赐钱三万与三台祖钱馀官则否

夫以一郎官之卑而至天子赐钱祖行亦荣甚矣今郎中

秩满皆出为道府官无剧迁公迁之例

唐六典云自晋以后八座丞郎多不奏事梁武帝天监初

诏曰自礼闱陵替历兹永久郎置备员无取职事秕糠文

案贵尚虚闲空有趋墀之名了无握兰之实曹司可依昔

奏事自是始奏事矣康熙三十七年上谕六部汉官俱令

启奏先期上名 御览每日用四五人髣髴汉代遗意

有白本曰正启奏本司无本曰陪启奏

六部以尚书侍郎为堂官郎中以下为司官时有谚曰堂

官高坐司官站堂吃饭司官看堂官办事司官散亦可资

一时笑谈

南方人为医生为郎中北方则呼曰大夫富人为员外染工为博

士全工石工及诸色工匠通谓之司务猥亵已甚不知此

风始于何时旧唐书音乐志云隋末河内有人貌恶而嗜

酒常自号为郎中宋陆游老学庵笔记云北人谓医为衙

推卜相为巡官盖取巡游四方之义此末世风俗之衮矣

汉书吕后纪四时得问赐为餐钱亦谓之厨膳钱即今之

公费是也郎中每月三两员外主事每月二两近年以来尽为档子房掠取

以佐堂馔大司则书更供食小司则枵腹判事而每月销

算公费仍具各司职名徒为具文而已

旧制各衙门前皆置横木以系为即唐时所称行马是也

闻国初诸司皆乘马入署近年汉人皆乘肩舆而满人则

以骑从之多寡争相夸耀为事

池北偶谈云本朝顺治初汉人京官亦多乘马子壬辰计

偕入京师见高邮王文通公每入朝皆乘马其后始易肩

兴三品以上用四人肩舆四品以下则二人耳然旗下大

官倒乘马无肩舆有之自近年始宋朝野类要云百官出

局人从先报上马者盖旧礼只是乘骑自中兴以来始得

乘肩舆也建炎朝野杂记云东都旧制耆德大臣或宗室

属近行尊者特旨许乘肩舆建炎初上以维扬砖滑谓大

臣曰君臣一体朕不忍使群臣奔走危地可特许乘轿尘

史谓唐时宰相乘骑五代始用檐子本朝近年惟文潞公

以太师平章军国重事司马温公始为门下侍郎寻卧疾

就拜左相不可以骑二公呈许乘担子皆异恩也外官肩

舆不用帷盖古褰惟之意今惟江宁开封督抚司道府厅

县官皆用暖桥盖沿宋明都城之制至今末改年

宋费衮梁溪漫志云唐姚崇序进郎吏明皇仰视殿屋再

三言之终不应崇懽趋出高力士侍侧曰大臣奏事陛下

当面加可否奈何一不省察帝曰朕任崇以天下事当进

贤退不肖郎吏卑秩乃一一以烦朕耶力士传旨者中案

乃喜后之论史者美之以为识人君之体而明皇之怠心

已兆于此今制每月郎吏铨除日吏部必引见乾清门及

畅春苑之澹宁居审其年力之衰强而后用之可见

圣主之用心超越前代远矣

汉尚书右丞与仆射对掌授廪假钱谷右丞无所不统凡

中宫漏夜尽鼓鸣则起钟鸣则息卫士甲乙徼相传甲夜

毕传乙夜尽五更传言五更未明三刻后鸡鸣卫士踵丞

郎趋严上台不畜宫中鸡汝南出鸣鸡卫士候朱雀门外

专传鸡鸣于宫中唐刘禹锡诗云主人朝谒早爱养汝南

鸡本此今之尚书侍郎每日率本曹郎官趋朝启奏亦犹

汉代之趋严矣

刘若愚芜史云阙左门再东松于会推处也孙承泽春明

梦馀录云南畿二主考辞朝赐宴于阙东松林今之公卿

会议皆在阙左门之内午门之下而松林则为系马之场

池北偶谈文昌杂录载宋时百官日赴文德殿东西对

立宰相一员押班再拜退谓之常朝又云唐制京师职事

官有朔望参有五日参惟职事官五品幷供奉官八品以

上及员外郎监察御史太常博士则每旦参有常参官九

参官六参官云云春明退朝录唐有职事者谓之常参今

𨽾外朝不釐务者谓之常参本朝顺治中月凡六朝

世祖皇帝嫌其频数定以三旬逢五日常朝壬戌夏有

旨文武官每日五更入朝列班午门外候部院启奏官出

始散归署既而大理寺司务赵时楫上䟽言之寻有

旨九卿詹事掌印给事中掌道御史如故馀幷停赵杭州

明宪宗实录云在京法司遇会官审录重囚俱于承天门

东西分为四行列坐公候附马伯列于东班前行都督等

官列于东班后行尚书都御史侍郎等官列于西班前行

通政使大理寺佐贰官幷六科掌科事给事中列于西班

后行本朝之制则微有异同凡录京师狱囚曰朝审看直

者招册曰秋审满汉东西班列坐凡八行六部尚书都御

史为一行侍郎副都御史通政司使大理寺卿詹事府正

詹为一行通参以下大理寺少卿少詹为一行六科掌印

十三道掌道为一行唯刑科则散给事中亦与焉会议坐

次亦如之散给事中不舆若有上谕传问九卿则满汉大

学士列坐于满汉尚书之上议定覆奏取旨至内廷集议

自诸王以下及满大臣始得舆闻曰黑白汉大学士下皆

不敢问也

宋志太傅以下为第一品馀定为九品隋志天监初命尚

书删定郎蔡法度定令为九品秩后吏部尚书徐勉复定

为十八班以班多者为贵同班则以居下者为劣列曹尚

书十三班尚书侍郎六班尚书郎中五班自十二班以上

诏授表启不称姓其下粮数复为一等宋志元丰新制以

阶易官定为二十四阶则是品始于六朝班始于隋阶始

于宋而后世班联班行班列官阶进阶之君皆本手此

梦溪笔谈云都堂及寺观百官会集坐次多出临时唐以

前故事多不可考唯颜真卿与左仆射定襄郡王郭英又

书云宰相御史大夫两省五品供奉官自为一行十二卫

大将军次之三师三公全仆少师保傅尚书左右丞侍郎

自为一行九卿三监对之从古以来未尝参错此亦略见

当时故事又云唐制两省供奉官东西对立谓之蛾眉班

固初供奉班于百官前横列王漙罢相为东宫一品班在

供奉班之后遂令供奉班依旧分立庆暦贾安公为中丞

以东西班对拜为非礼复令横行至今初叙班分立百官

班定乃转班横行参罢复分立百官班退乃出参又云谏

议班在知制诰上若带待制则在知制诰下从职也戏语

谓之带坠今代词臣六科于御门日分班侍立曰侍班百

官朝会曰坐班犹此意也

明于慎行谷城山房笔尘云国初朝仪专叙品级不分散

要世宗自甲午以后三十馀年不视常朝旧典无人记忆

穆考登极始复常朝鸿胪投来故实多所散失不知于世

庙初年合否班行东西分立勲臣在西上东面不舆百官

齿左班面西侍立一品二品为第一行三品次之为第二

四品五品京堂次之为第三宫坊五品六品次之为第四

翰林六品七品次之为第五两房中书次之为第六此为

一段其下则六科为第一吏部为第二中书舍人第三此

为一段其下则御史第一五部次之自次以下品级官次

紊不可纪矣右班东而侍立则锦衣在前五军都督府次

之其后七十二卫指挥等官叩头礼毕则左班内阁右班

锦衣俱由玉陛升立金台左右六科升立甬道左右东西

何御史立于甬道左右北何其北而行礼班次则公侯驸

马伯列三班于前去文武阶次稍远其下则文武两班同

上御道左右分立一品二品为第一三品第二四品五品

京堂至翰林史官吉士第三科道中书第四其下则六部

郎官亦颜紊乱其同班序立翰林七品在小九卿六品之

上宫坊六品在小九卿五品之上宫坊五品在大九卿五

品之上讲读学士在大九卿四品之上惟让佥都少詹光

学士在佥都之上至于六部郎官往时一吏二礼其下则

户兵等部故有主事立于郎官之上者其后户部主事贺

邦泰以礼部在其上尝上䟽争之有诏六郎中并刻员外

次之主事又次之久之又稍稍紊矣

宋苏轼诗云班心哭兀见长身公自注御史立处谓之班

心今百官坐班有御史及吏部郎官查班此或即宋之遗

意也

宋沈括梦溪笔谈云三司开封府外州长官弁厅事则有

衙吏前导吿唱国朝之制在禁中唯三官得吿宰相吿于

中书翰林学士吿于本院御史吿于朝堂皆用朱衣吏谓

之三吿官所经过处阁吏以挺扣地警众谓之打杖子两

府亲王自殿门打至本司及上马处宣徽使打于本院三

司使知开封府打于本司近岁寺监长官亦打非故事前

宰相赴朝亦有特旨许张盖打杖子者系临时指挥执丝

梢鞭入内自三司副使以上唯乘紫丝暖座从人队长持

破木梃自待制以上近岁寺监长官持藤杖非故事今代

三品以上官皆乘大轿犹宋之暖座也旧制皇城东西二

笔门内百官皆不得秉轿出入唯大学士许乘马至武英

殿前近诏大臣年六十以上者皆得乘轿入皇城内此异

数也轿皆用掌扇分书满汉官御于上扇上涂全作三圆

月者为上四圆月者次之出品者用一大圆月从者执二

藤杖双引前导传呼里巷问犹宋之木梃吿喝也至大学

士所居之巷尚书以下过其门皆不得传呼

池北偶谈云文昌杂录载元相诗于门待制应全远药树

监搜可得知云唐时殿门外有药树监察御史监投之位

在焉唐制百官入官殿门必搜御史掌之太和中乃下诏

宰臣奏事停其监搜康熙初御史李秀奏请百官佩刀虽

上殿奏事亦尔后李御史棠䟽罢之

梦溪笔谈云京师士人朝服乘马以黪衣蒙之谓之凉衫

仪礼朝服加景是也今代百官常服乘马皆用黑䌷单衣

蒙其上以避染尘凡宴集亦著之以防涴污亦谓之酒衣

名甚隽稚

挥尘录云绍兴初临安尹梁仲谟五鼓往待漏院从官皆

在焉有据胡床而假寐者旁观笑之一人云近见一交椅

样甚佳颇便于此仲谟请之其说云用木为荷叶且以一

柄插于靠背之后可以仰首而寝仲谟云当试为诸公制

之又明日入朝则九在坐客各一张易其旧者矣其上所

施之物悉偹焉莫不叹伏自后达宦者皆用之观此则宋

人入朝待漏时皆生胡林如明人之用马杌子即其遗意

也今人皆用垫子裁作小方褥状三品以上用红色四五

品用青色六七品以下纯用白冬月皮褥亦分差等入朝

皆席地而坐焉

池北偶谈云本朝制以八旗边东人号为汉军以直省人

为汉人元时则以契丹高丽女直竹因反竹亦反术里涧

石竹温渤海入种为汉人中国为南人

本朝国书音大率如古人反切如墨为不黑空为温通之

类汉人呼笔为不律出之尔稚今北方人呼笔为不至国

音则谓笔为废矣

池北偶谈云本朝文移书䟽之制国书则自后而前汉书

则自前而后凡宫城榜书率用清汉蒙古三体按草木子

载元朝行移文字汉字自前而后蒙古字自后而前畏吾

儿字则横书之

宋程大昌雍录云南部新书曰二十四司印故事悉纳直

厅每郎官交印时吏人系之于臂以相授颇觉为烦扬虞

卿任吏部员外即始置匮加𫔎以贮之人人以为便至今

不改按古者居此官即佩此印印有组韦系腰垂之一日

去官即解印而上诸有司故汉语所谓丈二之组方寸之

印者是也组所以系也银青金紫亦其事也后世当官不

佩印故始时付之典吏而又加匮封贮以取便益失古远

唐制丞郎拜官即笼门谢今三司使已上拜官则拜舞于

阶上百官拜于阶下而不舞蹈此亦笼门故事也今代百

官谢恩俱于每月初五十五二十五三日上御太和殿时

分班谢恩无复门阶之别矣

宋叶梦得石林燕语曰唐制降敕有所更改以纸贴之谓

之贴黄盖敕书用黄纸则贴者亦用黄纸也今奏状札之

皆白纸有意所未尽揭其要处以黄纸别书于后乃谓之

贴黄盖失之矣其表章略举事目兴日月道里见于前及

封皮者又谓之引黄盖贴黄之名在朱时已有之明代章

奏之冗滥至万暦天启之闲而极至一䟽而荐数十人累

二三千言不止皆枝蔓之辞崇祯初始命内阁为贴黄之

式即令本官自撮䟽中大要不过百字黏附牍尾以便者

览此今贴黄之所由起也

明永乐中户部尚书夏原吉历洪熙宣德凡三朝参谋密

勿加秩至少保而仍领尚书事盖仿成周三公领六卿之

遗意历代以来未有居职如此之久者

大明会典户部十三司分掌钱叙有注差者由吏部选授

有题差者䟽名上请有部差者本部札委今制部差皆由

本部题请唯出差回部之日移咨知会吏部无注差之说

明初苏松浙江人皆不得为户部官盖以江浙财赋重地

恐私其乡里巧作奸毙故也不知何时复用南人为之

池北偶谈云三十年来士大夫履历例减年岁甚或减至

十馀年即同人宴会亦无以真年吿人者可谓薄俗按洪

容斋四笔宋时有真年官年之说至形于制书乃知此风

由来远矣独寇莱公不肯减年应举又司马朗传伯达志

不减年以来成则汉魏闲已有之

唐韩愈游城南诗云白布长衫紫领巾差科未动是闲身

麦苗含穟桑生葚共向田头乐杜神是唐三四月闲尚未

动差科也至代宗时行青苗钱遂为后代豫借夏秋税故

至今尚有豫征豫借之名然自唐两税法后沿至元明著

为令甲而无复城南闲身之乐矣

元立行中书省故号天下诸路为省明洪武中已改为十

十布政使司而今人犹谓之十三省者盖沿元故习而称

之耳

山东新城王公德州田公康熙初并为戸部司官不二十

年相继为左右侍郎每论及曹司遗事王公云真定梁公

昔为大司农时司命说堂后即相与商榷风雅纵论今古

田公云当年十四司皆会食于司务厅围碁谈笑一出署

即相与剧钱会饮终日以梨园乐府为乐此皆昔年盛事

而今不可复得矣

唐尚书省左右司郎中盖汉之尚书郎也天宝中韦应物

尝居此职故白傅除苏州守诗云敢有文章替左司风雅

流传士大夫家至今艳称之明时官戸部者称广东山西

为左右二大司而广东遂有左司之号余初谒左侍郎新

城王公于邸第公语余云昔汪翰林琬为广东司主事僚

友闲都呼为汪左司公尝赠汪诗云左司固𥳑傲狷介乃

其性此一闲曹佳话也

明顾泾阳先生宪成江左名贤兴高忠宪攀龙齐名东林

所称高顾是也登第后授戸部广东司主事改吏部名声

籍甚今贵州司左庑下尚有残碑一通摩娑苔藓而先生

之姓氏在为其下者犹可想见前辈流风

予同官湖广司郎中陈香泉曹长奕禧海宁人以书法擅

名一时所至寡友小吏争以纸笔乞书判牒后陈君每伸

纸疾书群吏聚观以为笑乐余尝举唐张旭仕常熟尉为

老人判牒故事以语陈君陈每窃喜自负云

户部广东司厅事前杨郎中昶尝手植蓼花一本花时相

与徘徊吟赏余诗云野色未能逢柳恽白头应笑似冯唐

盖谓杨也后员外郎孝感严君复植梨树一于庭余因

名之曰梨厅

池北偶谈云顺治初太子太保永昌王公弘𧙓以户部郎

中修赋役全书加太仆寺卿书成陞本部侍郎至尚书其

后工部营膳司郎中霍叔瑾以大工加仆少至通政使顺

治乙未科予举南宫之岁洪士铭以经略辅臣文襄公子

耿效忠以靖南王子世 祖特旨留部又 特旨以京堂

内陞洪以仪制郎中迁太常寺少卿至太常卿耿以武选

郎中迁太仆寺少卿至顺天府尹此部曹内陞掌故也

国初郎中舆司业较俸陞内院侍读自张允钦始后新城

大司寇王公以荐改郎中为侍读即其例耳

池北偶谈云 世祖时用部主事及中书舍人行人评事

博士等官假监察御史衘巡视各直省差竣都察院殿最

之最者得内陞京堂五品馀则仍回居本职不真授御史

也后仍归御史而巡方亦停不遣康熙六七年闲复用各

部郎中以监察御史衘巡视盐课未几复旧

池北偶谈云国初内三院满州大学士谓之榜式乌金超

哈官大学士亦称榜式如范文肃公甯文毅公是也六部

初不置尚书率以贝勒管部事置侍郎以佐之有满洲汉

军汉人各二员汉军亦有为汉侍郎者满洲郎中员外郎

初称理事官副理事官后乃改从汉官之称惟协理兵部

督捕太仆寺汉少卿二员改称理事官科道初亦称理事

后改同汉人俱称给事中御史云

旧制榷关使者皆用户部主事为之凡三易关考核无过

始迁员外郎至有差上改差之例后以小差通用五部官

乃有出过小差方出大差之例本部以钱局仓差抽分大通桥为小差榷关粮厅为

大差其中汉官每年闲用一二人自康熙三十七年保举

内务府六部等衙门才能满官开列点用而旧制遂废

满汉司官品秩职掌大略相等而至执文书案牍指堂请

决可否满司则长跽如君臣之礼汉司则侍立如师生之

池北偶谈云国朝顺治中百官罚俸有土黑勒感勒之名

康熙初尚沿旧制未久停止

古人文章引用官名皆用当代见称之名不强舍旧朝典

故盖以古今官制不同崇卑差等各有意义故耳如今人

称刑部为比部其义盖始于周礼小司徒及三年则大比

大比则受邦国之比注大比谓使天下更𥳑阅民数及其财物也唐宋职官志

比部并属刑部而其职则掌勾稽户部之事故龙朔中改

比部为司计大夫是也唐职官志比部掌勾诸司百僚俸科公廨赋赎调敛徒役课程逋悬

教物宋职官志比部掌覆中外帐籍凡场务仓库出纳在官之物皆月计季考岁会审复其多寡登干之数考其

陷史而理其侵负山堂考索亦云会计逋欠每三月一比谓之比

部则是比部乃户部刑部合为一官之称后代财赋并不

关刑部会计至侵那审拟之后然后西曹主之而乃称刑

部为比部误矣即如农部水部亦汉晋之一曹而后人乃

以一曹为一部之称谓此亦比部之类也

唐人得罪贬窜远方遇赦改近地谓之量移李白有赠京

兆韦参军量移东阳诗云流人却到吴白居易贬江州司

马自题云一旦失恩先左降三年随例未量移量读平声韩愈

自潮州刺史量移袁州亦有遇赦移官罪未除之句今人

乃以迁职为量移误矣

汉官仪丞郎见尚书执板对揖称曰明时郎见左右丞对

揖呼曰左右君本朝数年前吏礼二部司官犹呼堂上官

曰老先生自称晚生其馀五部官见本部堂上官则曰堂

翁自呼为司官今则吏礼二曹皆曰堂翁而五部官见六

曹之长总称之曰堂翁不知始于何人而謟谀成习世风

可复问乎至书吏前后辈相呼亦有老先生晚生之名而

于侪伍中呼堂司官则曰某老太公皆属小吏无礼

汉朝呼省中郎曰中郎其馀或谓之外郎或谓之散郎今

呼郎中为正郎员外为副郎主事为主政名甚不经而吏

员则呼为外郎此皆流俗不肇者之故也

唐李肇国史补尚书丞郎郎中相呼为曹长今吏部犹互

呼为某长官郎其遗意也至南人之称寅翁比人之称寅

公皆非古

六部衙门书吏山阴人十居其九盖其父子兄弟亲戚友

朋道相述练习科条舞文弄法奸诡莫测都御史平原董

公曾议逐之而旧人一去则他省之人皆颠倒不知所为

后有召募考试之令而山阴故吏仍复盘踞津要遂使一

代章程皆出于此辈之乎此各衙门之锢弊也不独六部

为然

书吏以五年为满曰役满咨送铨曹考职后即听归乡里

而蜣蛝故智不暂离粪壤之闲有满后数十年仍隐射曹

司名色招摇市中者此书吏之大蠧也且有一种把持文

案之人曰缺主每司一缺皆有缺价美者不下数千金

部山东责州云南内仓之类一司之事皆其主之而每日办事之吏曰

经承此不过受其修脯代为祗侯耳又有一种串通关节

之人曰坐京凡各者督抚藩集皆密托其潜藏宗师探听

六部之事夤缘贿赂出其掌握二者都平日互相交结之

人其势一合而曹司大小之弊百出矣

崔骃古今注云汉永元三年增置令史员功满未尝犯禁

者以补小县墨绶盖功满犹今之曰役满也

汉令史之名曰吏员曰四科曰文学曰佐曰学事曰官医

晋令史之名曰书佐曰门吏亦曰正令史曰书令史隋唐

则唯有令史书令史而已宋时止称曰吏金有女直令史

汉令史至元时廼以回回蒙古人参用之而今则皆曰书

办矣

应劭风俗通云尚书御史台皆以官仓头为吏主成舍凡

守其门户唐志亭长主启闭传禁约掌围守诸仓库盖八

之皂𨽾汉之官仓头唐之亭长也今之楼军头役唐之掌

围也

古之邸吏即今提塘之类宋史刘奉世传进奉院每五日

具定本报状上枢密院然后传之四方而邸吏辄先期报

下或矫为家书以入部置乞革定本去实封但以通函腾  

报从之则是邸吏之弊宋代已然近日有伪造户部文书

通行四方者盖由提塘本𨽾兵部不至部亲颁文书必由

兵部转发而添改伪造之弊遂不可止唐孙樵集有读开

元杂报一篇宋史曹辅传邸报不四方此盖邸报所自始

池北偶谈云今之朝报或日邸报亦有所本见王明清挥

尘录赵昇朝野类要云朝报日生事宜也每日门下后者

编定请给事判报方行一都进奏院报行天下其有所谓

内探省探衙探之类皆衷私小报半有漏泄之禁故隐而

号之曰新阅盖自宋时已然又六科纶音册子号晚帖以

当晚即知之次日乃登邸报故曰晚帖亦有小报谓之小

京债之名始于唐按旧唐书武宗纪会昌二年中书奏赴

选官多京债到任塡还致其贪求罔不由此今年三铨于

前件州县得官者许连状相保户部各偹两月加给折钱

至支时折所冀初官到任不带息债衣食稍足可责清

廉从之元史太宗十三年以官民贷回鹘金偿官者岁加

倍名羊羔息其害为甚诏以官物代还凡七万六千锭故

明洪武中鉴户之敝政郡县官自知府以下皆给以道里 

舟车之费然昔之京债犹云选人也今则京外官皆仰给

于债其京师富人每借此居奇有八折七折六折不等大

抵以数月为期如至期不偿则或先以数十八与之曰折

头而原劵如故或史书空劵与之曰倒票而实不得一钱

积之数年动盈千万债主至则拦门叫呼逼迫万状故公

卿朝士每志气抑塞而为其所困者多矣

国朝官户部者升沉不一靡可数记康熙三十七年秋七

月右侍录公以自缢死冬十二月郎中赵国璧启奏至干

清门甫升阶忽自仆死上立出尚方药酒赐之已毙此亦

一时之异

本部三库总谓之后库一日偶从大司农吉水李公少司

农兴化李公阅视后库见银库有一元宝重一千六百两

者色黝黑如漆上镌嘉靖二十五年晋藩南山主人造十

三字颜料库有大蜈蚣骨长七八尺旁有数十细骨皆节

比而坐司库者云昔年尚有小李将军横披画成化磁桃

杯二物已为内库取去久矣

宋欧阳修归田录云京师诸司库务皆由三司举官监当

而权贵之家子第亲戚因缘请托不可胜数为三司使者

常以为患则司库之不可不慎择其人明矣

宋何薳春渚记闻云近于内省任道源家见数种古墨皆

生平未见多出御府所赐其最高者有唐高宗时镇库墨

一笏重二觔许质坚如玉铭曰求徽二年镇库墨而不著

墨工名氏则古人镇库之物甚多惜后代未之详也

顾炎武日知录云自古铸钱若汉五铢唐开元宋以后各

年号钱皆一面有字一面无字储泳曰自昔以钱之有字

处为阴无字处为阳古者铸金为货其阴则纪国号如镜

阴之有款识也凡器物之识必书于其底与此同意沿袭

既久遂以漫处为背汉书西域传谓之幕唐书柳仲郢传

谓之模仪礼䟽筮法古用木画地今则用钱有重钱交钱

单钱折钱之名今人以钱筮者犹用此法以三漫为阳三字为阴二字一

漫单二漫一为折犹易卦所云卦阴阴卦多阳之义盖钱以有字处为阴是知

字乃钱之背耳

宋洪迈撰泉品正用品伪品不知年代品天品刀布品外国

品奇品袖品厌胜品凡九品其中最异者有万岁千秋轩

辕主武日月星斗龙凤兔犬龟鲸  雀双奥水  罗纹藕

心蚁鼻撒帐辟兵男钱富钱孙先生钱严君

则有罽宾乌弋安息月氏泥婆罗拔汗条支拂䔉大食因

墀日屋驮踈勒龟兹吐蕃契丹海东三韩阇婆交趾大

秦三佛沃沮佛泥新罗高昌波斯女国天竺于阗投和阿

耆屈支睹货逻梵衍那迦毕试那揭罗曷健驮逻室逻伐

悉底羯若鞠阇钵逻那迦婆罗痆斯尼波罗摩揭陁伊烂

拏钵伐多桥萨罗摩突罗乾陀越杜薄康居末禄轩梁三

童阿钧康舍卫层檀裸人碎叶骠国巴氏诸国钱及南

蛮之倓钱賨钱不可胜计今世流传绝少盖由天启时尽

废古钱为铜此亦钱之一劫也

本朝钱宝蘧行海内唯广东琼崖等州民间犹用宋元

市官不能禁

梦溪笔谈云钧石之石五权之名石重百二十斤后人以

 斛为  石  汉已如        是也梚  弓  

古人以   率之今人  以粳米一斛之重为一石   

者       为法乃汉秤二百四十一斤七今之  

牛   有  九石者计其力乃古之二十五石  魏之武

卒人当二人有   有挽三石者乃古之三十四钧比颜

高之弓  当五人有馀观此而汉石之轻重  矣

旧京遗事云京师九门课钱俱有  内使经    囊襆

骑驴例须有课车则计囊襆多寡以  算至  菜    

乡民亦     钱二文以凭小内使        

不相   本朝内使止供使内廷   门    专  巡

                      

顾炎武     三代以来权量之制        

抵皆三而当一也史记    鲁奉  六万  隐    

六万斗正义曰六万小斗当今二十石也此   所言三

而当一之验吕氏考古图汉好畤官厨鼎刻  重九斤一

两今重三斤    今六两当汉之一斤古以二十四铢

为两五铢  十枚计重二两二铢今称得十枚富人之一

两       之异司可约  云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