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新增东国舆地胜览/卷028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此文档未完成,一部分的原作内容还未录入。请尽量协助改善这个页面
卷二十七 新增东国舆地胜览
卷二十八
作者:李荇 李氏朝鲜
1530年9月
卷二十九

尚州牧[编辑]

东至比安县界六十七里。南至善山府界三十九里,至同府界四十里,至金山郡界四十七里。西至忠清道报恩县界七十里。北至咸昌县界二十九里。距京都四百七十七里。

建置沿革[编辑]

沙伐国一云沙弗新罗沾解王取以为州。法兴王上州,置军主。真兴王上洛郡神文王复为州,景德王改今名,惠恭王复为沙伐州高丽初复改为尚州,后改为安东都督府成宗二年改尚州牧,后置节度使,号归德军,隶岭南道显宗废节度使,复为安东大都护府,后改为尚州安抚使,九年定为八牧之一。本朝因之。世宗以观察使兼牧使,寻罢。世祖朝,始置镇,以牧使兼右道兵马节度副使,寻罢之,仍为镇。

属县[编辑]

化宁县[编辑]

新罗答达匕郡景德王化宁郡。{{ul|高丽过此因之,后改为县来属。在州西五十一里。

中牟县[编辑]

新罗刀良县景德王改名道安,属化宁郡高丽改今名来属。在州西五十七里。

丹密县[编辑]

丹,一作“单”。本新罗武冬弥知县,一云曷冬弥知景德王改今名,属闻韶郡高丽仍之,后来属。在州东五十七里。

山阳县[编辑]

新罗近品县,一作近岩景德王改名嘉猷,属醴泉郡高丽改今名。显宗时来属,后置监务。明宗罢之,仍属。在州北六十三里。

长川部曲[编辑]

在州南二十五里。

镇管[编辑]

牧一[编辑]

星州

府一[编辑]

善山

郡一[编辑]

金山

县五[编辑]

开宁知礼高灵闻庆咸昌

官员[编辑]

牧使、判官、教授[编辑]

各一人。

郡名[编辑]

上州上洛沙梁伐沙伐商山陀阿归德军

姓氏[编辑]

本州金、朴、周、黄。

高、李、荆、罗并来

河间府。详人物下

丹密罗、孙。

山阳庾、申、蔡、方。

化宁任、高、方、张、全、申。

功城成、孙、张、全。

青里张、朴、黄、沈。

中牟全、金、姜、朴、方。

永顺太。

长川尹、朴。

连山白原河海壤宁保良

主善丹谷生物

阳宝陈。

灌济任、全、高。

平安方、沈、仇。

平山方。

茂林孙。

金、沈并续

䦅银任、全。

海上伊方、金、朴。

风俗[编辑]

俗尚简啬,民风淳朴[编辑]

权近记。

形胜[编辑]

东南百郡之首[编辑]

崔滋传。

八达之衢[编辑]

安轴记。

自新罗为大府[编辑]

李穑记。

山川[编辑]

王山[编辑]

城内小山。

天峯山[编辑]

在州北七里。镇山。

九峯山[编辑]

在化宁县西。峯峦如列戟,极高峻。

俗离山[编辑]

化宁县西三十里。山西十五里许有龙华率面村,黄肠及宫室之材出焉。馀见报恩县

四佛山[编辑]

山阳县北。距州九十九里。

高丽真静《游山记》:山阳县北有山,东连竹岭,南挹华藏,是名曰四佛,或曰功德。山有石,方一丈许,四面刻四方佛,安于别峯。新罗真平王幸其山而观之,乃创寺其侧,号曰大乘。山之坤维有寺,名白莲社。庭之左右,有米面井,又有[1]说法台,棕笠、锡杖在焉。

高宗二十九年,少卿崔滋出守尚州,寻访焉,古殿有元晓[2]真容,所谓笠、杖尚无恙。门外五十步许有一石,高三尺,相传云禁虎石。二十步许有泉,潺潺泻出于岩缝间,松楸翠密,下有盘石,可坐三十人,是名冷泉亭崔公于是命法曹王公督役而鼎新,自佛宇、祖堂、僧寮、客室,以至虚白楼。又于冷泉亭下,构楼桥,曰神清桥,请曹溪山人卓然书而榜之。以万德山白莲社湖南功德山江东,故呼东白莲以别之。

屏风山[编辑]

在州东十里。

倭逾岘[编辑]

在州南四十七里。金山郡界。

大鸟岘[编辑]

山阳县北。距州八十八里。

甲长山[编辑]

在州南十三里。一名渊岳

石岳山[编辑]

在州北六里。

万岳山[编辑]

丹密县南。距州北四十七里。

白华山[编辑]

中牟县西。距州七十二里。

露阴山[编辑]

在州西十里。或称西露岳,与北石岳南渊岳商山三岳。

竹岘[编辑]

在州南三十八里。善山府界。

松岘[编辑]

在州北二十八里。咸昌县界。

北川[编辑]

在州北二里。源出州西加田岘,东流,与南川合。

南川[编辑]

在州南五里。源出倭逾岘,至州东五里,与北川合,入洛东江

洛东江[编辑]

在州东三十六里。闻庆龙渊军威幷川诸水至州之东北,合于龙宫河丰津,南流为洛东江,入善山府界。自此至入海,虽随地异名,而摠称洛东江,又称伽倻津

李奎报诗:百转青山里,闲行过洛东。草深犹有[3],松静自无风。秋水鸭头绿,晓霞猩血红。谁知倦游客,四海一诗翁?

安轴诗:雨馀[4]色染蓝青,十里奇岩水墨屏。刺史欢迎新按部,木兰舟上构茅亭。

松罗滩[编辑]

在州北三十七里。即洛东江上流。

恭检池[编辑]

在州北二十七里。高丽明宗时,司录崔正份因旧址筑之。堤长八百六十步,周一万六千六百四十七尺。其池实在咸昌,而尚民专灌漑之利。

佛岩池[编辑]

在州北四里。周一千九百二十一尺。

大堤池[编辑]

在丹密县北。距州六十八里。

机池[编辑]

在州南六里。周四千一百八十一尺。

土产[编辑]

玉石甲长山、玉灯石大鸟岘、铁松罗滩、胡桃、柹、栗、银口鱼、松蕈、莞草、人参、安息香、白花蛇、石蕈。

城郭[编辑]

邑城[编辑]

石筑。周一千五百四十九尺,高九尺。内有二十一井、二池。

烽燧[编辑]

回龙山烽燧[编辑]

功城县西。南应金山郡所山,东应青里县西山

所山烽燧[编辑]

在州东五里。南应青里县西山,北应咸昌县城山

西山烽燧[编辑]

青里县西。西应功城县回龙山,北应所山

国师堂山烽燧[编辑]

化宁县西。东应中牟县所山

山阳县所山烽燧[编辑]

在县东。西应闻庆虎溪县禅岩山,东应龙宫县龙飞山

中牟县所山烽燧[编辑]

在县北。南应忠清道黄涧县所山,西应化宁县国师堂山

宫室[编辑]

客馆[编辑]

安轴记:至正三年癸未,余受尚州之命,是年夏四月,到州视事。近年来困于苛政,民物流散,里巷萧然,凡古之廨宇、州学、神祠、佛寺皆颓圮。唯客舍完具,轮焉奂焉,甲于南方。其厅堂基位规模布置,宏壮有裕,各得其宜。余心自以为此非俗人循常之制也。因问,邑人曰:“今征东省金相国永煦之所营也。”

州在八达之衢,乘传奉使者无虚日。古之客馆湫隘卑陋,而又年代绵久,栋已挠矣,常为恶宾所嗔。越丁卯四月,公出刺是州,即有重新之意,闷生民劳困,不忍兴功生事,但以仁爱字民,严重律下而已。既期而邑人安于德政,始有聊生之望,思欲一用其力,以报公恩。于是公知民之可使,鸠材命役,立定期限。小民足蹈手舞,悦以忘劳;豪俯首帖耳,畏而竭力。由是事不伤民,役不妨农,不日成之。馆既成,又辟馆之西,别营小馆,虽使宾累至,寄寓有馀,邑人安焉。

噫!公用如彼孑遗,成如是巨构,力实恢恢。虽用民之力,实出公之智耳,民到于今称之。夫治天下国家者,其犹作室。《诗》有“绸缪牖户”之比,《书》有“肯堂肯构”之喩。公之坐庙堂,立陈经纪,施设方略,而再造王家,于斯可见。

新增嘉靖丙戌火,牧使尹宕改构。

楼亭[编辑]

风咏楼[编辑]

李穑记:牧使金公既作亭公馆东偏,致书韩山李穑,问名与记。且曰:“谁能执热,逝不以濯?尚之所困,我尚袪之,子无辞焉。”予念辛丑冬上南行,明年春幸尚,时为承宣,朝夕侍从。及秋驾移于清,信乎当暑而困于热也。其时深恨“此邑自新罗为大府,何无亭榭游观之若是乎”,至于今,盖未之忘焉。今阅吾同年朴献[5]及门人金南遇、族人金桂所称说,则是亭也爽然有濯风之想,其为喜幸何如哉?

夫四时之气,流行天壤间,寒暑温凉之异宜,人之所以应之者,亦各有其道也。然松石、水泉之兴,丝竹、杯觞之乐,有主乎中,则所以寒暑之流行于目前者,有不足以动吾之心。何也?丧心者,外物也,舍之二者,顺天时放吾志者,其惟风咏乎!“风乎舞雩,咏而归”,胸次悠然,无一点缀。况暑雨祈寒之怨咨,有可以浼此哉?使仗节剖符行过是州者,得如春服既成之际,和气洋溢,民其幸哉!敢请名以风咏。若夫缭垣为囿,引水为池,以种以树,顾瞻敞豁,众峯拱卫,斯亭之羽翼也,略之可也。后之风于斯,咏于斯,以得夫“吾与点也”之大意者,其何报吾金公哉?

倂以告之,金公南得,庚辰进士,出入中外,有重名。予爱敬之,故不辞而为之记。

权近记:尚州沙伐国,自属新罗为大府,迄今千有馀岁。山川之秀,人物之繁,为一道诸州之最。然未尝有楼台、亭榭之设,其民风之淳朴可想矣。

洪武庚戌,牧使金公南得重营廨宇,始置菓园于东北,开亭其中。吾座主韩山牧隐相国名以风咏,仍为作记,解元星山陶隐留之以诗。二公皆一世文章大手也,此州声价,实增其重。庚申之岁,寇侵犯,官屋、民庐尽罹兵燹。明年辛酉,半刺田君理始筑州城,招辑遗民,因旧基创别馆,以待使命。庚午,牧使李公复始又创廨舍,而亭榭皆未暇及。今牧使宋公因、判官韩公岩协心为治,弊袪利举,风教以兴,人民宁谧。于是又就亭之旧址,益辟以广,起楼其上。且书牧隐之记、陶隐之诗,皆复旧观,一州胜槪,为益增矣。

州人前大护军金公谦来语予曰:“吾州自有风咏亭,始得二大儒巨笔,以华其光。中遭煨烬,不[6]复建,久为州人所羞。今吾牧伯,政绩卓异,为诸州冠,其起斯楼,弊不及民,不日而成。使命往来,有所登览,州人老幼,相与庆悦。牧隐、陶隐,子之师友也,何惜一言以继其后乎?”

予曰:“风咏之义,亭之记尽矣,予奚庸赘?其曰:‘使仗节剖符行过此州者,得如春服既成之际,和气洋溢,民其幸哉!’”此其期望于人者甚大,予敢即此而申言之。门诸子各言其志,莫不规规于事为之末,曾点独言风咏以归,而夫子叹而与之,说者谓有气像。盖其胸次悠然,与大虚同体,随物赋形,各得其所,则其施措之际,必有小怀老安、绥来动和之妙。和气流行,民安耕凿,皡皡如在春风之中,治效直与大化同运。之治,亦不过此,原其所自,只由胸中无一点私累耳。如使仗节剖符之使,登览之际,洒涤尘烦,消遣世虑,执热不待濯泉而清,治繁不待谋野而获,俯仰之中,酬酢之间,默观风咏乐,而有得于心,以广物我同然之理,则其治化之效,岂不大哉?若其楼中游观之胜,吾老矣,傥得一往寓目,以临其风,当为继陶隐之后咏之耳。”

李崇仁诗:久客身方倦,初登眼转明。经营金太守,风咏李先生。竹影池塘静,松声院宇清。自惭无好语,板上只题名。

新增金宗直重修记:洛水之上游,而为监司之本营,实东南一大都会也。皇华赋政之宾,日域献琛之使,来往襁属,由竹岭者,不能三之一,而率由冠县,州当其辐辏之交焉。宜其有崇楼杰阁,称仪刑而壮观瞻,抗高明而袪炎溽也。此风咏楼不可以不重修也。

我殿下十有八年丁未春,淳昌薛公顺祖握左符于是州,睹斯楼之甍桷挠倾,栏楯扯闬,瓦飘于檐,雨淋于壁,赤白之饰,漫漶剥落,登之者弦管未陈而恇惧之色可掬,慨欲新之。其秋,通判高阳申侯礥续至,议以克合。越明年春,农务未兴,命鸠材而输之城中。及秋八月,始撤旧宇,恢拓其制,才三十馀日,而斤斧圬槾已息其用矣。楼之宏敞华丽,无与为敌,城池闾巷,皆有德色,而凡境内山川为镇为浸者,倏若增其高深焉。公于是个吾友州之教授周君允昌,走书征记于仆。

仆按州之故,泰定丁卯,重缮馆宇,位置得宜者,牧使金永煦也;而记之者,谨斋也。逮皇洪武庚戌,辟馆之东偏,作新亭其地者,牧使金得南也;而名以风咏且记之者,牧隐也;诗之者,陶隐也。庚申兵燹,亭亦煨烬,未几就其旧址,易亭为楼者,牧使宋因也;而记之者,阳村也。今公之重新斯楼也,其制谋程功,足以追配乎二金、一宋,而所以嘱其为记者,顾不得班于四先生之徒弟也,如之何?昔韩退之记滕王阁,以词列三王之次为有荣耀。仆强颜续貂于四先生之后,必赌世人之捧腹,将缩恧之不暇,又焉有所谓荣耀哉?虽然,公之命终不置,不敢固辞,姑述其梗槪。

又从而为之歌曰:舟车之会兮,四达之冲。冠盖结辙兮,异邦趋风。不有斯构兮,宴犒奚托?谁能执热兮,逝不以濯?商山苍苍兮,洛水沄沄。前者有继兮,层构轶云。萦纡清兮,崒嵂颜。淳昌之续兮,攸久不刊。

观水楼[编辑]

洛东江东岸。

凝神楼[编辑]

风咏楼西。判官闵宁建。

新增洪贵达记:州之客轩东,有楼曰风咏牧隐李先生名且记。其西北隅,又有小楼连甍而新起者,曰凝神,今通判闵侯宁之建也,咸从鱼先生子益之所名也。

弘治己未春,兼善承命奉安《成宗实录》于星州史阁,道经于,吾乡也。乡人觞我于风咏之上,牧使申公宗之闵侯与在席。酒阑,日且暮,侯起而谂曰:“小楼,吾所以安使客作也。今日盍于焉暇寐?”又曰:“此无记,愿留一言。”予不可辞,则曰:“不才幸今觞咏于玆,正值春服之成,宾朋满坐,又有丝竹管弦之盛,其视冠童七八浴咏归者,果何如?”

既乃床席于小楼,其制极潇洒。房于楼心,窗虚而帘疏,当寝处之甚宜。直楼头又有浴室净便,及酒醒下浴,心神清朗,无一点尘垢。既还登,时已夜静,四无人声,唯有微风动帷,笼烛摇影,真人间绝致也。乃端坐无为,掩目收视,心凝形释,天机不动,与万物冥合。于是恍然就睡,梦见羽人,揖予谓曰:“尘世劳劳,一身万事,冉冉老至而不自知。我有一诀,言约而要。万类芸芸,一心惟寂。物物料理,日亦不足,凝神静观,百虑一致。”言讫不见。乃翻然梦觉,心窃自语曰:“尝闻仙人好楼居,向所梦者,非楼之主人耶?其教我矣。”

既而鸡人报晓,闵侯已来在我侧,候起居矣。具道梦所闻于羽人者,侯[7]曰:“噫!是可以为楼记。”予惟咸从命名之义,在所发挥,且牧隐有记,在旧楼[8],新楼非吾事耶?乃书羽人言,与闵侯归。

新增清凉阁[编辑]

在客馆北。俯临小池。

秋月堂[编辑]

在西轩北。牧使郑宗辅建。

闲燕堂[编辑]

在州东四十里。李沆别墅。

南衮记:李浩叔卜地于洛江之西岸,买田数顷,筑堂三楹。登堂而四顾,则长江弥望,白沙如铺,江外石壁周回数十里,青铜之山隐见于烟云杳霭之表,真胜境也。浩叔乐而忘归,扁其堂曰闲燕,闲求吾记。

吾尝恨洛水太白入南海,其间不趐数百里,而彼映湖月波观水诸楼亭,皆为公家之所有,而辋川甫里龟蒙,何其无人耶?人未遇其境耶?亦有所待耶?徒使红妆翠黛喧聒于送迎之间,而云山风月长闲于寂寞之滨,是岂非可憾者耶?今于浩叔之求,始知洛江之有待,而吾之憾释矣。至于闲燕之义,则吾又何足铺张?君之父方以仁义之说陈于王,君又以仁义之政临荣民,此无非平昔闲燕间所得者,不待堂成,而已无馀蕴矣。虽然,闲燕之道,岂止是而已耶?使达而不行,则闲燕于朝庭之上,脱有乖舛,则闲燕于湖山之间。然则进以仁义,退以仁义,一生用底,都在那里。此浩叔之深意,而他人所不能窥者也。吾虽无状,得交李公父子间,敢以是为堂上之记。

学校[编辑]

乡校[编辑]

在州南五里。有南楼。宣德初,判牧曺致建。洪汝方有记。

驿院[编辑]

洛阳驿[编辑]

在州西三里。

洛东驿[编辑]

洛东江东一里。

洛源驿[编辑]

在州北十六里。

洛西驿[编辑]

在州西十九里。

洛平驿[编辑]

在州南二十六里。

长林驿[编辑]

化宁县东。距州五十一里。

南院[编辑]

在州南二里。

安宾院[编辑]

在州东十一里。

广济院[编辑]

在州东十九里。

泥豆等院[编辑]

在州东三十六里。

要济院[编辑]

在州东三十七里。

阳山旨院[编辑]

在州南十五里。

兴玉院[编辑]

在州南九里。

西院[编辑]

在州西三里。

于岩院[编辑]

在州西十五里。

栗院[编辑]

在州西三十三里。

釜院[编辑]

在州北八里。

北院[编辑]

在州北二里。

松院[编辑]

在州北二十六里。

唐梯院[编辑]

在州北十五里。

退山院[编辑]

在州北四十二里。

柳等院[编辑]

在州南二十四里。

竹岘院[编辑]

竹岘下。

大豆院[编辑]

在州南二十四里。

重生院[编辑]

中牟县南。距州六十五里。

长惠院[编辑]

中牟县西。距州七十二里。

东院[编辑]

中牟县东。距州五十六里。

班岩院[编辑]

山阳县西。距州五十七里。

功城院[编辑]

在州南四十三里。

新增桥梁[编辑]

北川板桥[编辑]

在州北五里。

南大桥[编辑]

在州南五里。

东述桥[编辑]

在州东五里。

阳山旨桥[编辑]

在州南十三里。

佛宇[编辑]

龙岩寺[编辑]

万岳山

高丽皇甫倬记:万岳山丹密县西南三十馀里。自太白山,盘联起伏,案衍辐凑者,不知其几许。唯此山孕灵蕴质,屹然作镇,上洛人目为德山龙岩寺上倚巉岩,下临淼漫,是万岳山之所钟美也。昔我太祖统合之初,于此山东南隅,占得胜地,乃始开创,仍入田六顷,幷属樵苏之地,以为阐扬华严圆教之所。厥后弛废已久,颓垣破础,介在岩崖,金饼之地,变为瓦砾,莲花之界,浑作荆榛,逃空虚者,时或踵焉,而不能住。

越甲午年,上迺降手诏,谓寺住持云美曰:“近者西人负固犯顺,聚边人谋为不轨,乃命元戎攻城致讨,不唯凶徒自投罗网,抑我平民陨命矢石。拟凭佛力,以济艰难,惟师想我哀矜之意,祈祷佛天。”师迺与众寻绎旧所经历,可以栖真演法、福利国家者,探幽选胜,以至于是寺,恻然有兴复之意。于是利器械,鸠材瓦,经始于戊戌春三月,至己亥十一月讫功,凡八十七间。上以为懿静王后荐福之场,属田四十顷,又以内帑物售得租二千硕,用充劝学油香之费,命高僧智英住持焉。

噫!释氏之教,使夫蔽蒙倒置之俗迁善而远罪,还淳而返朴,则实有裨于理道也。彼西人所以因垒而降,不衄而大平者,庸讵知其阴功妙力盖赖于此也?今玆龙岩之成也,役不过烦,制不过侈,无替前基,无废后观,非特能弘扬佛事,卓卓如彼,抑以副主上恤民救弊之意,如此其至也。美师俗姓金氏溟州人。在妙龄洒然有出尘之志,投雉岳山开善寺胤公讲下而受业,以博学高行,上为人主之所归敬,下为学者之所瞻仰,虽道豫章杞梓,窥流檀阐蕙,何以加此。

胜长寺[编辑]

长川部曲

金尚直重创记曰:高丽忠㤠王受中朝之命,命上洛公金方庆东征寇。王幸金海府以饯之,及其还驾,驻跸于玆,遂属于天台宗

龙潭寺[编辑]

长川部曲

李奎报诗:空谷风犹响,寒溪水自舂。养怜支遁马,咒下[9]龙。小圃浇灵术,幽庭护稚松。一声清夜磬,[10]月落遥峯。

高丽金良镜诗:细路萦纡入翠崖,危楼突兀俯青霓。晓凉黄犊归平野,日午幽禽浴浅溪。满院薜萝缠壁暗,[11]窗杨柳压檐低。欲知地僻无人到,门外泥深鹿印蹄。

弥勒庵[编辑]

四佛山

权近记:大院之岭支而迤逦,东南至甫州山阳二邑界,窿而起。顶有巨石,浮根而立,四面皆镌佛躯,故号四佛山,最一国奉佛者所喜谈而欲观者也。其中峯曰法王,其阳崖石又镌慈氏之容,傍置小寺,曰弥勒庵,世传代所创也。庵之北有妙峯,遥向四佛而峙,罗王望礼四佛处也。世远屋圮,鞠为榛莽。

前判事白公瑨世居宁海。癸亥春,避负母,闲关颠踬,逾历数郡,聿来玆山之下。越明年,母以病殁,营丧追福,靡有遗力。一日泣告山僧曰:“吾欲为怙恃营立精庐,以资冥祐,小申罔极之悲,疮钜痛深,益用䀌然。”僧曰:“创立新寺,国有常禁,山有弥勒庵,新罗旧址,久废不兴,盍起而新之?”公收涕曰:“诺。”即往相之,泉壑清邃,境壤爽垲,慈像宛然,遗基具存。迺契于心,迺乐以趋,芟剔荒翳,刬除沙土,竖屋四楹,翼以重檐。有堂有厨,既砻且坚,朱甍碧椽,奂轮可睹,欲记颠末揭壁而未也。时余以言事忤省台,谪来宁海白公既还桑梓,请之至再,予不得固辞,乃笔其言以志。

呜呼!世俗事亲,苟营丧葬而已尔,白公能尽制,而犹慊然,乃于避[12]播荡之馀,创寺印经,以图悠久无穷之利、慎终追远之孝,可谓加于人一等矣。

祠庙[编辑]

社稷坛[编辑]

在州西。

文庙[编辑]

在乡校。

城隍祠[编辑]

天峯山

厉坛[编辑]

在州北。

古迹[编辑]

白华山[编辑]

有古石城,周一千九百四尺。内有一溪、五泉。今废。

沙伐国古城[编辑]

屏风山下。城傍有丘隆然,世传沙伐王陵。

新罗末,甄萱之父阿慈介据此城。

化昌县[编辑]

金富轼云:“本知乃弥知县景德王改名,为尚州领县。今未详。”

功城废县[编辑]

新罗大幷部曲高丽初改今名,显宗时来属。在州南三十里。

永顺废县[编辑]

本州北面林下村。高丽时,以村人姓太者捕贼有功,改今名,升为县,仍属。在州北三十五里。

青里废县[编辑]

里,一作“理”。本新罗音里火县景德王改名青骁来属。高丽改今名,仍属。在州南二十里。

茂林部曲[编辑]

在州北三十里。古茂兴村

连山部曲[编辑]

洛东江东五里。有盐仓。

白原部曲[编辑]

在州南十五里。

壤宁部曲、河海部曲[编辑]

俱在本州。

阳宝部曲[编辑]

山阳县

灌济部曲、䦅银所[编辑]

俱在化宁县

加良部曲[编辑]

在州南十五里。

保良部曲[编辑]

在州东二十里。

平安部曲、平山部曲[编辑]

俱在功城县

主善部曲、丹谷部曲、生物部曲[编辑]

俱在丹密县

海上伊所[编辑]

中牟县

名宦[编辑]

新罗金庾信[编辑]

真德王时伐百济,论功,增秩伊餐,为上州行军大摠管。

伊登[编辑]

法兴王十二年,以大阿飡伊登为军主。

高丽李周佐[编辑]

穆宗朝登第,调尚州牧记室参军。

金富佾[编辑]

肃宗朝出守。

韩冲[编辑]

司录。

郑克永[编辑]

司录。

郑沆[编辑]

司录。初到州,人以年少易之。及临事善断,皆叹服。州人数司录二郑、一韩,谓克永也。

梁元俊[编辑]

仁宗朝为副使。政尚廉勤,吏民称之。

崔惟清[编辑]

仁宗时为倅。有德政。

崔奇遇[编辑]

中第,补司录。后为牧副使。

崔宰[编辑]

得枰之子。恭愍朝出牧。辛丑冬王避兵南徙,明年春幸尚州尽力供办,惟恐一毫或伤于民。不事馈遗,有求之不得者稍短之。

尹谐[编辑]

为司录。民有乱其妹者,时旱甚。与长官争,置极刑,天果雨。

金仁镜[编辑]

贬为牧使。题州壁云:“敢向苍苍有怨情,谪来犹自得专城。何时铃阁黄阁,太守行为宰相行?”未几,拜刑尚书、左仆射。

崔滋[编辑]

康王壬申擢进士第,例补尚州司录参军事、兼掌记,入为国学学谕,后又出牧。金之岱赠诗云:“曾为管记颜如玉,复作遨头鬓未霜。”故事,正至八关会及诞节,两界兵马使、诸牧、都护府上笺贺,中书门下第其高下而榜之。及是,每岁尚之表笺必居第一,文士无不叹服。州为一道之首,狱讼尤繁,滋至之日,剖决如神,吏民爱畏,无有乱常干纪者。未几,囹圄空虚,一境之内,薰为大和。秩未满,以宝文阁待制召还,盖示其殊奖也。

金富仪[编辑]

为判官。

崔得枰[编辑]

为守。民怀其惠。

星州牧[编辑]

附录[编辑]

  1. 《东国舆地胜览》“相”原作“湘”。
  2. 《东国舆地胜览》“相”原作“湘”。
  3. 《东国李相国集ㆍ行过洛东江》“露”原作“路”。
  4. 《谨斋集ㆍ商山洛东江》“山”原作“江”。
  5. 《东文选ㆍ风咏亭记》“所”原作“所录”。
  6. 《东文选ㆍ尚州风咏亭记》“及”原作“克”。
  7. 《虚白亭集ㆍ凝神楼记》“叹”原作“笑”。
  8. 《虚白亭集ㆍ凝神楼记》“间”原作“记”。
  9. 《东国李相国集ㆍ自花开到故人惠云师所住龙潭寺留题》“叶”原作“涉”。
  10. 《东国李相国集ㆍ自花开到故人惠云师所住龙潭寺留题》“伴”原作“半”。
  11. 《东国李相国集ㆍ八月一日示堂头》“倒”原作“傍”。
  12. 《阳村集ㆍ四佛山弥勒庵重创记》“倭”原作“寇”。